① 炭疽病的病因
炭疽散布於世界各地,尤以南美洲、亞洲及非洲等牧區較多見,呈地方性流行,為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來由於世界各國的皮毛加工等集中於城鎮,炭疽也暴發於城市,成為重要職業病之一。
1.傳染源
患病的牛、馬、羊、駱駝等食草動物是人類炭疽的主要傳染源。豬可因吞食染菌青飼料;狗、狼等食肉動物可因吞食病畜肉類而感染得病,成為次要傳染源。炭疽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傳染性。
2.傳播途徑
人感染炭疽桿菌主要通過工業和農業兩種方式。接觸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徑。皮膚直接接觸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帶大量炭疽芽胞的塵埃、氣溶膠或進食染菌肉類,可分別發生肺炭疽或腸炭疽。應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帶菌的昆蟲叮咬,偶也可致病。
3.易感者人群
主要取決於接觸病原體的程度和頻率。青壯年因職業(農民、牧民、獸醫、屠宰場和皮毛加工廠工人等)關系與病畜及其皮毛和排泄物、帶芽胞的塵埃等的接觸機會較多,其發病率也較高。
② 什麼是炭疽
炭疽是一種由炭疽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牛、羊、駱駝、騾等食草動物是其主要傳染源。但是,當人直接或間接地接觸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等,也會感染炭疽。
流行地區
炭疽多發生於農牧業地區,包括拉丁美洲、南歐、東歐、亞洲、非洲、加勒比海和中東地區。人感染炭疽,主要是由於職業的關系與病畜或染菌的產品接觸所造成的。屠宰、肉類加工和皮毛加工工人可能感染B型炭疽,又被稱為工業性炭疽。
傳播途徑
炭疽桿菌芽孢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如果與病畜接觸或者從染菌的動物產品中吸食了炭疽桿菌芽孢,人也會感染炭疽。當然,如果進食了未煮熟的病畜肉類,也會感染炭疽。
臨床表現
(1)皮膚炭疽
開始表現為類似蚊蟲叮咬的小皰,但是一到兩天之後則呈皰疹狀,然後潰破成潰瘍,直徑通常為1~3厘米並且中間有黑色的壞死區域,周圍也會出現淋巴結腫脹。在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的皮膚炭疽患者中,死亡率大約是20%。如經及時診治,幾乎不會有死亡的情況發生。
(2)腸炭疽
主要是由於進食帶菌肉類所致,以急性腸道感染為特徵。其主要症狀為惡心、厭食、嘔吐和發熱,重者腹痛、吐血並有嚴重的水樣便。腸炭疽導致的死亡病例占患者25%~60%。
(3)肺炭疽
主要的症狀與感冒類似。出現病症幾天後,病人出現嚴重的呼吸問題和中風。肺炭疽通常可以致人死亡。
預防
在炭疽相對易發生並且動物的預防接種水平較低的地區,人們應該盡量避免與牲畜和動物產品接觸,也要少吃處理不當或烹飪不夠火候的肉類。人們也可以接種人類用的炭疽疫苗,據稱這種疫苗抵抗各種炭疽感染的有效性可達到93%。
③ 動物感染炭疽主要是
人是由於接觸病畜或食用病畜肉類而感染。
動物主要是由於草食動物接觸土壤中的炭疽芽孢而感染。
參見http://ke..com/view/43389.htm
④ 動物炭疽病的簡介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⑤ 動物炭疽病的介紹
炭疽病是幾乎所有熱血動物,包括人類可能感染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影響包括皮膚、腸、腎、腦膜、結膜和淋巴組織等各種組織。它由炭疽桿菌引起,這種炭疽桿菌屬於能夠形成孢子的一種細菌。孢子是能夠使微生物在不利環境條件中生存的有抗性的很小粒子。動物炭疽病通常引起突然死亡,在大多數國家法律要求向有關當局報告炭疽病的發生。
⑥ 炭疽桿菌的傳染源及傳播途徑是什麼
患病的牛、馬、羊、駱駝等食草動物是人類炭疽的主要傳染源。豬可因吞食染菌青飼料;狗、狼等食肉動物可因吞食病畜肉類而感染得病,成為次要傳染源。炭疽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具傳染性。
傳播途徑
人感染炭疽桿菌主要通過工業和農業兩種方式。接觸感染是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徑。皮膚直接接觸病畜及其皮毛最易受染,吸入帶大量炭疽芽胞的塵埃、氣溶膠或進食染菌肉類,可分別發生肺炭疽腸炭疽。應用未消毒的毛刷,或被帶菌的昆蟲叮咬,偶也可致病。
⑦ 牛炭疽病的牛炭疽病症狀
炭疽是人畜共患的惡性傳染病。
最急性型:常發生在此病流行初期。病牛突然發病,或行如醉酒,或突然倒地,全身顫抖。體溫升高到40~42℃,呼吸困難,可視黏膜發紫,不斷鳴叫,口鼻等天然孔流出煤焦油樣的血液或血樣泡沫,常常是突然倒地死亡或者數小時內死亡。
急性型
此類最為常見。病牛體溫升高到40~42℃,精神沉鬱,呼吸和心跳加快,脈搏每分鍾80~100次,可視黏膜發紫,食慾及反芻減少或者停止,瘤胃臌氣。乳牛泌乳減少或停止,孕牛則流產。嚴重時病牛興奮不安,驚慌哞叫,甚至向人或其他畜禽沖撞,興奮過後,則高度沉鬱。有的牛還伴有腹痛或血樣腹瀉。此時,呼吸困難,肌肉震顫,步履蹣跚,可視黏膜有點狀出血。鼻腔、肛門、陰道等出血。後期體溫下降,呼吸極度困難,渾身發抖,痙攣而亡。整個病程約1~2天。
亞急性型
症狀類似急性,只是病程較長,病情稍緩和。頸、胸、腰、直腸或者會陰處出現局限性水腫。用手觸摸時,水腫部位堅硬、發熱、有痛感。接著往後則表現為捏粉狀,患部變冷,無痛感,以至患部中央部位壞死龜裂,流出淡紅黃色液體。頸部的水腫可以波及咽喉,加重呼吸困難,一般經3~5天而死亡。
慢性型
此類為數很少,僅表現為逐漸消瘦,病程可達2~3個月。
患炭疽病而死亡的病牛屍體僵硬度不夠,血液不能完全凝固,瘤胃膨脹常常伴有直腸脫出肛門外,脾腫大3~5倍。患此類病的病牛屍體嚴禁割殺食用,以免感染人和造成本病迅速蔓延。
⑧ 炭疽的傳染途徑有哪些
食草動物牛、馬、駱駝
和豬是主要傳染源食草動物牛、馬、駱駝和豬是炭疽的主要傳染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極少。
人類炭疽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三種:
皮膚黏膜
經破損的皮膚黏膜直接接觸病菌而感染皮膚炭疽,如照料、宰殺病畜,運輸病畜肉、乳等均可發生感染,這是主要的傳播途徑。皮、毛、鬃、尾加工廠的工人,穿用畜產製品者,在病菌嚴重污染的水中洗澡、涉水者也可感染炭疽。毒力強的病菌也可直接侵襲完整皮膚。
呼吸道
吸入帶炭疽芽胞的塵埃、飛沫等可導致肺炭疽。
消化道
攝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等可引起腸炭疽感染。
⑨ 牛羊等動物是在么感染炭疽病的
一、炭疽病簡介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
二、流行病學特點
1.易感動物
本病為人畜共患傳染病,各種家畜、野生動物對本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草食動物最易感,其次是雜食動物,再次是肉食動物,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也易感。
2.傳染源
患病動物和因炭疽而死亡的動物屍體以及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飼料都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炭疽桿菌一旦接觸空氣,就可形成炭疽芽胞,具有極強抵抗力,被污染的土壤、水源、場地可形成持久疫源地,呈地方性、季節性流行,多發生在吸血昆蟲多、雨水多、洪水泛濫的季節。
3.傳播途徑
本病主要經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感染。
三、臨床症狀
潛伏期一般為20天。
1.典型症狀
本病主要呈急性經過,多以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血呈醬油色不易凝固、屍僵不全、左腹膨脹為特徵。
2.各種畜症狀
牛:體溫升高常達41℃以上,可視黏膜呈暗紫色,心動過速、呼吸困難。呈慢性經過的病牛,在頸、胸前、肩胛、腹下或外陰部常見水腫;皮膚病灶溫度增高,堅硬,有壓痛,也可發生壞死,有時形成潰瘍;頸部水腫常與咽炎和喉頭水腫相伴發生,致使呼吸困難加重。急性病例一般經24-36小時後死亡,亞急性病例一般經2-5天後死亡。
羊:多表現為最急性(猝死)病症,搖擺、磨牙、抽搐,掙扎、突然倒斃,有的可見從天然孔流出帶氣泡的黑紅色血液。病程稍長者也只持續數小時後死亡。
馬:體溫升高,腹下、乳房、肩及咽喉部常見水腫。舌炭疽多見呼吸困難、發紺;腸炭疽腹痛明顯。急性病例一般經24-36小時後死亡,有炭疽癰時,病程可達3-8天。
四、病理變化
嚴禁在非生物安全條件下進行疑似炭疽動物、炭疽動物的屍體剖檢。
1.死亡患病動物可視黏膜發紺、出血。
2.血液呈暗紫紅色,凝固不良,粘稠似煤焦油狀。
3.皮下、肌間、咽喉等部位有漿液性滲出及出血。
4.淋巴結腫大、充血,切面潮紅。脾臟高度腫脹,達正常數倍,脾髓呈黑紫色。
五、實驗室診斷
1.炭疽沉澱反應陽性。
2.炭疽的病原分離及鑒定陽性。
3.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陽性。
六、診斷結果判定
1.疑似病例
經鄉鎮動物防疫辦(或鄉鎮畜牧獸醫站)確診,符合流行病學特點和臨床症狀的。
2.確診病例
經縣動物疫控中心確診,疑似病例符合實驗室診斷之一的。
七、疫情報告
動物疫情實行逐級報告制度。任何個人發現動物染疫或疑似染疫時,應當立即向村動物防疫所報告,村動物防疫所向鄉鎮動物防疫辦和鄉鎮動監所報告,鄉鎮動物防疫辦向鄉鎮指揮部報告,鄉鎮動監所和鄉鎮指揮部向縣指揮部報告,縣指揮部向上逐級報告。
八、疫情公布
炭疽病屬二類動物疫病,對外疫情由農業部授權省畜牧獸醫局統一發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披露或公布疫情,違者追究其相應的經濟責任和刑事責任。
九、疫情處置
1.疑似疫情
發現疑似疫情時,養殖戶應立即將發病動物隔離,並限制其移動。鄉鎮動監所要及時派員到現場進行調查核實,包括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症狀檢查等,根據診斷結果採取相應措施。對病死動物屍體,嚴禁進行開放式解剖檢查,對環境實施嚴格的消毒措施,防止病原污染環境,形成永久性疫源地。並按規定進行采樣,進行確診。
2.散發疫情
確診為炭疽後,本病呈零星散發時,縣動監所應對患病動物作無血撲殺處理,動物屍體需要運送時,應使用防漏容器,須有明顯標志,並在縣動監所的監督下實施,對同群動物立即進行強制免疫接種,並隔離觀察20天。對病死動物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飼料、污水等按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動物舍進行嚴格徹底消毒。疫區、受威脅區所有易感動物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3.暴發疫情
當暴發疫情時(1個縣10天內發現5頭以上的患病動物),立即啟動縣級應急預案,縣畜牧獸醫局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報請縣政府對疫區進行封鎖,對疫點、疫區、受威脅區按規定採取封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無害化處理、緊急免疫接種等強制性處置措施。在疫點內所有動物及其產品處理完畢20天時間後解除封鎖。
十、計劃免疫
實行炭疽病計劃免疫,縣鄉村三級防疫雙軌目標責任制,政府保密度,獸醫部門保質量。牛羊養殖戶必須履行炭疽病免疫義務,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免疫具體操作見疫苗使用說明書。使用無莢膜炭疽芽孢苗,每年秋季對牛、綿羊、豬免疫一次,皮下注射,牛12月齡以下0.5毫升,牛12月齡以上1毫升,綿羊、豬均0.5毫升。建立免疫檔案。注射無莢膜炭疽芽孢疫苗後,部分家畜可能有1-3天的體溫升高反應,注射部位發生核桃大的腫脹,3-10天可消失。
十一、檢疫監督
縣鄉兩級動監所依法對動物開展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引種運輸檢疫和監督管理。
十二、人員防護
動物防疫檢疫、實驗室診斷及養殖場、畜產品及皮張加工企業工作人員要十分注意個人防護,參與疫情處理的有關人員,應穿防護服、戴口罩和手套,做好自身防護。
炭疽桿菌及孢子通常在泥土中及羊、牛、馬體中發現。人接觸病死畜或食用病畜肉而發生感染。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型炭疽(俗稱疔瘡)和惡性水腫,面、頸、肩、手和腳等裸露部位皮膚,初為丘疹或斑疹,第2日丘疹頂部出現水皰,第3-4日水皰中心區出血性壞死、下陷,水皰區擴大,第5-7日水皰破裂、壞死、形成潰瘍,結成黑痂,癰下有肉芽組織形成為炭疽癰。周圍組織水腫、堅實、疼痛不著、潰瘍不化膿。繼而發生毒血症,偶爾引致肺、腸和腦膜的急性炎症,並可伴發敗血症。
炭疽病如能及早診斷,使用磺胺嘧啶、青黴素等抗生素即可治癒,但如延緩治療可致人死命,因此病者須及早就醫。死畜嚴禁剝皮、解剖或煮食,應焚毀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在地面2米以下。若在接觸炭疽菌後服食抗生素,預防炭疽病的成功率相當高。對病人應嚴格隔離,對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按芽胞的消毒方法進行消毒處理。對皮膚局部病灶切忌擠壓,也不宜切開引流,以防感染擴散而發生敗血症。局部可用1:2000高錳酸鉀液洗滌,敷以四環素軟膏,用消毒紗布包紮。
[作者簡介]高 順(1964.5-),男,遼寧昌圖縣人,畢業於解放軍軍需大學動物醫學專業,大學本科學歷,高級獸醫師職稱,主要從事農村實用動物疫病防控技術集成與推廣工作。
工作單位:昌圖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通信地址:遼寧省昌圖縣昌盛路144號
郵編:112500
E-mail:[email protected]
qq:77025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