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佛家如何看待動物殺動物

佛家如何看待動物殺動物

發布時間:2022-07-17 23:10:23

⑴ 佛家人遇見動物互相殺害應該怎麼做

能阻止就阻止,盡自己的最大能力,你做的很對,最難能可貴的是您的一片慈悲心腸。

如果阻止不了,就為它們念幾句「那摩阿彌陀佛」,願它們放下嗔恨,解開怨節,逝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佛聞法早成佛道。生者得盡天年,命終之後,亦得往生極樂世界。

⑵ 佛教中是怎樣說人殺死了動物會受怎樣的懲罰

結果就是你還好好的活著,
殺生按佛家的說法是過
但有幾個人能一輩子不殺生呢?
又或者你一輩子不殺生,但你能避免做對其他生物有危害的舉動嗎?
你能一輩子吃素嗎?
又或者說植物又何嘗不是生命呢?
佛家有句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其實從你出生你就難免作出對別的人或生物有傷害的舉動
可是你得明白,你也許只是在維護自己生存的權力
人活著就是在追求,在不停的傷害與被傷害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神呵,讓我做獅子的俘食,要不就讓兔子做我的俘食吧。
你無從選擇

⑶ 從佛學上講,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算不算殺生,有沒有惡報

我記得有法師說過,我只記得大概的意思:食肉動物本身沒有造作惡業,因為在它的意識中並沒有惡與不惡的想法,好像因此對它來說沒有造業的說法。也就是說它自己可能並不認為這是惡。
但是,我想,對於被殺的動物來說,可能因被殺而怨恨,這是被殺的動物本身會造下報復的業。當未來因果成熟時,便可能會報復。
以上這是我記憶和理解的,有可能錯解了部分意思,但是這是我目前所知道的情況。
補充一些我的理解:業本身是由主體來造作的,也就是行動者本身去造業,如果在它的思想中沒有這樣的分別,那麼對它來說可能就不存在這個造業的說法,也就無所謂造了善業還是惡業。因此,野獸吃肉,對它來說,它不認為這是惡的。
但是對於被吃的動物來說,它可能會想被吃掉是一種痛苦,會認為這個野獸結束了它寶貴的生命而產生怨恨,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被殺者造下了怨恨與報復的業種,如果這種條件在將來成熟了,也許曾經的被殺者就會開始報復。
另外,在我們人看來,因為我們有殺與不殺的善惡觀念,我們會認為殺生是惡的,因此,認為殺會造作不好的業。比如,當下我們看到兩條狗打架,一條強壯的咬傷了另一條弱小的,我們會覺得強壯的狗欺凌弱小。但是那兩條狗是什麼樣的想法,我們並不一定知曉。。。

由此想到更多的,比如一對情侶,愛得很深,可是卻因為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分手了,一方(比如女方)可能會想我很愛你,你卻放棄了我,我恨你。這種恨的感情延續了一生,甚至於來生還有此種情愫心裡;而對於另一方(那麼是男方),他因為很愛她,不想和她分開,卻不得不分開,於是非常懷念她,這種懷念延續了一生,甚至於來生;那麼來生他們有緣再相見的時候,曾經的男人會格外的喜歡、眷戀曾經的女人,而女人呢,很可能卻由於曾經沉積在內心深處的怨恨而百般刁難男人。那麼你說這個曾經的男人造下的是什麼業呢?這個女人又造下的是什麼業呢?
呵呵。。。。。。

⑷ 當前人們殺害動物的行為日趨猖狂,這都是由哪些錯誤的觀點導致的佛教是如何看待人和動物的關系

口腹之慾,而導致動物慘遭殺害,其實味道在口中不過三秒鍾,人就是為了這短短的幾秒鍾幻覺,不斷填塞,以致疾病纏身,業障纏身,得不償失。人和動物其實本無分別,如果一個人好吃懶做,肥胖邋遢,和豬又有什麼區別?同樣的道路,若人不知自愛,和動物無異;若動物能開智慧,與人同等。

⑸ 佛教如何看待動物

釋迦摩尼佛在覺悟的時候眾生皆有如來本相智慧德性。所以佛教提倡眾生平等。因此佛教待動物也是跟看待人一樣。都是平等的。

⑹ 佛教的觀點里,為什麼殺動物是殺生,殺植物就不是殺生

佛說斷五蘊為殺生!五蘊:色、受、想、行、識。色就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植物雖然有色身,但是沒有受、想、行、識。
嚴格的說,植物也有受、想、行、識,比如,你拔掉它,就死了!歷史上有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公案。礦物尚且有情,植物當然也有情。但是,它的情很弱,你拔它不會引起它的瞋恨心。它也沒有欣生怖死的念頭。因此,殺植物不名殺生!

⑺ 佛教對動物生命看法

佛教對於生命的定義和現代科學的定義不一樣。
現代科學將在宇宙發展變化過程中自然出現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長、繁衍、感覺、意識、意志、進化、互動等豐富可能的一類現象,其外也可以包括生化反應產生的能夠自我復制的氨基酸結構,以及真菌、細菌、植物、動物(人類)等定義為「生命」,包括未來的發展到人工製造或者促成的機器復雜到一定程度,具備了某種符合生命內涵的基本屬性的現象也將可能納入生命的范疇(人機混合體,純自由意志人工智慧機器人等)。
佛教則以觀察分析個體的精神組成部分來予以判斷。以人而言,人的精神由八種成份組成(佛教稱為「神識」),分別由1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7末那識、8阿賴耶識構成。佛陀在修行中發現,只要具備七識(至少要有七識,那麼具備八識就更不用說了)就可以稱之為「有情眾生」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命」;而植物及物質世界則稱為「無情眾生」或「器眾生」。
佛教所說的「眾生」代表了「有情眾生」和「無情眾生」,是個泛稱;不過大多時候可以代表「有情眾生」;
依據這個理論,大家就能理解佛教徒為什麼吃素而不吃肉了

⑻ 關於佛教殺生的問題。謝謝。

動物和植物都有生機,這個是肯定的。

從佛教角度說,動物有神識(靈魂),植物沒有神識。

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說,動物有動物神經,被殺會有極度的痛苦,植物沒有動物神經,起碼被殺不會有那種極度的痛苦。

其實真正修行人,連一刻小草都不忍心傷害。《楞嚴經》雲:「清凈比丘,不踏生草」。

這其實是一個學佛境界深淺廣狹不同的問題.

對於高標准來說,例如極樂世界的菩薩,是不用吃任何有形的食物的,他們「以意為食」(詳見《無量壽經》)但是對於初學,是肯定要吃東西的,不吃是會死人的,不吃飯,沒學到高段就死翹翹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循序漸進地教,開始可以先吃素食,慢慢過渡到素食量減少(阿羅漢比人吃得少),乃至到極樂世界做菩薩做佛,就完全不用吃有形的食物了。

但正如您說的,我們暫時還只是人,要維持基本生命就必須進食,所以佛兩害相權取其輕,教我們肉食與素食之間,素食是比較可以接受的。

其實這個也只是暫時的,到我們修成了,到一些高階天人,乃至佛菩薩,那時候就不需要吃了。

正如《大學》所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閱讀全文

與佛家如何看待動物殺動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