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拉韌帶
關於柔韌性的修練
一、關於正壓腿
在壓腿的幾種方法里,正壓腿是基礎,也是習練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練者常存在以下問題:低頭、彎腰,急於用頭碰腳,胸部和腿之間出現一個大空兒,還有的站不穩,像要後倒似的,甚至出現腿部韌帶受傷。要解決以上問題,壓腿時可注意以下幾點:
1、規范動作,分步進行
(1)初練時,不宜做強度很大的練習。把腿放在與腰同高的物體上,髖部後坐,臀部要平,支撐腿與地面
垂直,膝部挺直,被壓腿腳尖向上並有意識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動,使被壓腿成一直線。腳
尖回勾有利於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長軀干,特別是脊椎。一條腿壓幾分鍾後,
再換另一腿。幾天之後,腿部肌肉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時,可進行下一步。
(2)被壓腿及支撐腿均挺直,雙手按壓被壓腿膝部,收髖使身體盡量向前俯壓,以增強膝關節後之窩肌的
伸展性。
(3)雙手按被壓腿膝部,髖部後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
練習;
(4)雙手由下抱握被壓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以胸部貼膝蓋。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5)被壓腿與支撐腿挺直,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以額頭碰腳尖。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6)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用嘴觸腳尖。此步完成後,進行下一步。
(7)雙手搬住腳掌,依上法,用下齶碰腳尖。此步成後,說明正壓腿已成。
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地練習,使軀干與腿部形成一一對應,如腹部與大腿、胸與膝、頭與腳尖依次對應接觸,才可避免軀干與腿之間出現的空兒。
2、由輕到重,由低到高
壓腿時,身體對腿部韌帶、肌腱、肌肉施加壓力。初練時,用力要輕,當練習一段時間後可逐漸加重壓力;如果一開始就施以重力,也許能堅持一二天,恐怕第三四天連走路也難了。腿放的高度應由低到高。將腿放至與腰同高,壓到下頜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胸同高的物體上;再練至下頜下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肩同高的物體上,直至把腳放在與頭高的物體上。
3、先拉後壓,由近及遠
初練壓腿,因其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長,不僅徒勞無功,還會使韌帶受傷。因此初練時,應先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及脊椎,然後施以振壓;振壓也要一下一下地進行,不可急於求成。壓腿時還要注意軀干與腿部的接觸是由近及遠的,軀干與腿相應部位的接觸順序是:軀干:腹部—胸部—頭部腿部:大腿—膝蓋—腳尖,不要一開始就毫無顧忌地用頭硬碰腳尖。
4、要意志堅強,持之以恆
進行腿部柔韌性練習,的確枯燥乏味,尤其是練到一定程度,還會有腿、髖部酸痛的感覺,這是練習者出現的類似長跑運動員一樣的「疲勞期」,此時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強的意志,有苦恆之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韌素質與腿功其它素質比較起來,容易發展,也容易消退。此時應善於自我調整,適當減輕下壓力度、幅度,減少壓腿時間,或是進行踢腿練習,與壓踢結合等。只要堅持下去,酸痛的感覺會逐漸消失的,那時你會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興奮的。
5、壓前要做好准備活動
練習前,可做一些腰、胯、膝、踝關節、腿部肌肉的准備活動。因為肌肉、韌帶的伸展性與肌肉的溫度有關,通過准備活動,可提高肌肉的溫暖,降低肌肉內部的粘滯性,有利於腿之柔韌性練習。
二、關於正踢腿
踢腿是腿功柔韌性訓練最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鞏固壓腿、劈腿、吊腿的效果,也為實戰腿法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踢腿時常出現的問題有:1、重心不穩,甚至摔倒;2、支撐腿腳跟抬起或支撐腿膝部彎曲;3、彎腰凸背。解決上述問題,踢腿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起腿要輕
腿將要踢起時,要迅速地將身體重心移到另一腿上,使將要踢起的腿部肌肉放鬆,這樣才會起腿輕,踢腿快如風。為防止摔倒,也可背靠牆或肋木練習。
2、踢時要快
腿由下至上快速向面部擺動,這里有一個加速的過程。踢時髖部要後坐,腿上擺有寸勁。剛剛練習踢腿時,必須保持動作的規范性,寧可踢得剛過胸也不把支撐腿的腿跟抬起或膝部彎曲,或是彎腰凸背用頭去迎碰腳尖,這些均說明腿的柔韌性訓練不到位,韌帶還沒有拉開。只要堅持壓踢結合,常練不輟,定會達到腳碰前額的。
3、落腿應穩
初練者往往踢起腿剛落地,就踢另一腿,從而出現出腿笨重、身體歪斜的現象。這是因為踢出的腿剛落地時,身體的重心還在原支撐腿上,腿下落時轉移重心,勢必出現上述現象。正確的做法是等腿落實後,身體重心轉換已畢再踢出另一腿。其實這樣練習也有利於實戰中連環腿法的應用。
運動要能夠提升能力並避免傷害,熱身與拉筋就好像武俠小說裡面的基礎內
功一樣,必須是持之以恆而扎實的;但是,許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
掌握不到要領;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因此,為了拉筋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
並確保安全,以下的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1.在拉筋之前必須先熱身;比如說,利用小跑步使體溫增加,使肌肉與肌腱
處在備戰的狀態,如此拉筋的成效會提高,也可以減少不當拉筋反而受傷
的機會。
2.在拉筋之時不要暫停呼吸;應該很緩慢及深深地呼吸;暫停呼吸,屏氣凝
神,會使負氧債增加,動作不協調,拉筋受傷的機會提高。
3.在運動之前及之後都要拉筋;一般人只記得運動之前要拉筋;而運動後一
身疲倦,便連動都不想動;其實運動之後,雖然肌肉酸痛,可是仍然須再
緩和地作一次拉筋,如此可使肌肉纖維重新調理,恢復疲勞的速度加快,
下一次運動時肌肉的條件也會更好。
4.拉筋的動作要緩慢而溫和,千萬不可猛壓或急壓。拉筋的目地,是在利用
肌肉肌腱的彈性及延伸,刺激肌肉梭神經及肌腱感受小體的神經訊息,而
逐漸地增加伸展的潛力及忍受力。無論是律動式或固定式(連續30秒以上),
只要是緩和的,都有成效;最忌諱平常拉壓不到的筋,為求速成而猛烈地
急壓,或別人施加外力幫忙;只要用力不當,都會反而造成傷害。
5.替換拉筋的肌肉群;對同一個動作,可能有許多肌肉共同組成相同功能的
群體,協同地完成動作;但是這些肌肉,因為解剖位置的不同,可能需要
靠不同地拉筋動作,才能一一地伸展到;除了協同肌,方向作用相反的擷
抗肌也必須對等的拉筋;如果協同肌有拉筋的漏網之魚,在某一些極限動
作便可能登頂不能而受傷;如果擷抗肌沒有一些伸展,則在強烈收縮時失
去平衡,也會使之受傷。
6.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覺有點"張力"或"酸",但絕對不能到"痛"的程度。有"
張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覺神經元正確地反應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
"痛"的感覺,濱臨受傷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成功的熱身拉筋,是暢快運
動的推進器,也是避免受傷的防護罩;每一個人,必須把握以上的原則,
並建立個人最適合的例行步驟,便之成為習慣;這好像是開車綁安全帶一
樣,不是為了上高速公路才想起,也不是怕警察開罰單才要做;而是為了
自己的安全,一上車便綁安全帶,想運動便熱身拉筋;關鍵都在一念之間
的不存僥幸,並享受其中的樂趣;如此,快樂與安全,皆在其中矣。
良好的柔韌性不會妨礙生長,而且有利於生長。保護骨骼肌肉,有效預防傷病。
柔韌的訓練,不可能一點苦都不吃。否則根本練不出來。做好吃苦的准備,採用科學的方法,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定可以做到。
祝成功!
『貳』 蘇聯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整天忙於做動物的條件反射試驗,把動物用繩子縛在試驗的架子上。(「把」
用繩子把動物縛在
『叄』 我的世界怎麼把動物用繩子系住
用繩子右鍵動物。如果想讓被套住的動物固定在一個地方,就用套了動物的繩子右鍵柵欄,就可以吧動物系在柵欄上
『肆』 你認為古代可以代替皮筋的東西是什麼
應該是繩子吧,因為古代可能沒有發明出皮筋,但是繩子也是非常實用的,應該可以代替皮筋。
『伍』 怎麼樣才能在短時間內拉開韌帶
在短時間內拉開韌帶:
練習最理想的時間是在晚間睡前。首先做好准備活動,從最基本的壓腿開始,分速壓和緩壓。
緩壓每次用三四十秒的時間,輕柔地拉伸肌肉,感到輕微疼痛即可,速壓就是快速壓腿,疼痛即收。
如果在鍛煉的時候手夠不到目標區域,不要勉強,可以加繩子來輔助練習。
拓展資料:
拉韌帶注意事項
1、腘繩肌為多關節肌,同時跨越髖關節和膝關節,壓腿時腰背直的意義就是充分打開髖關節處腘繩肌的柔韌性。
2、壓腿不是在拉韌帶,而是打開肌肉和筋膜的伸展性,韌帶拉開會降低對關節的保護,對於大多數人沒好處,那些關節超限的舞蹈演員都是有專業完備的力量訓練輔助。
拉韌帶多久可以劈叉
3。肌肉長時間被動伸展會導致鬆弛而不是柔韌,柔韌性不影響力量,但是鬆弛會導致力量下降,力量下降的結果就是出現肌肉不平衡,比如膝蓋超伸其願意之一就是腘繩肌群鬆弛。
『陸』 一般給動物剝皮!要怎麼做
(1)把大白鼠或松鼠仰卧桌上,頭向左。用解剖刀從胸部到前腹部的中央剖開皮膚。注意不要割破肌肉。
(2)用解剖刀小心地從腹部向背部方向慢慢地剝,把皮膚和肌肉剖割剝離。剝到後腿時,一隻手把腿推出,一隻手繼續持刀割離肌膚,待腿部大半露山後,用骨剪剪斷膝蓋處的關節。剝到尾基部時,在肛門口內側切斷直腸。然後用左手握緊露出的尾椎骨,右手拇指、食指的指甲緊扣尾椎基部刮下,取出尾椎。或者一手用鋼絲鉗夾住尾椎,另一手拉住尾椎基部,抽出全部尾椎。剝到前肢肩胛骨露出後,剪斷肩關節。
(3)剝到頭部,特別是在近耳朵處,解剖刀要緊貼頭骨,割斷耳道。再向前剝到眼球處時,刀口要朝下,沿著眼瞼邊緣細心地剖割,切勿割破眼瞼和眼球。眼球剝離後,繼續剝到上下嘴唇的前端為止,保留少許上、下唇皮跟頭骨相連。隨後用骨剪截斷頸椎,使軀乾和頭骨分離,移除無皮的軀體。
(4)清除頭骨上的肌肉,挖去眼球,去除舌和顱腔內的腦。
(5)繼續剝離後肢並剔除脛、腓骨、掌趾骨上的肌肉和肌腱。同樣剝離前肢,切斷尺骨和肱骨間的關節,剔除橈、只骨、指骨上的肌肉和肌腱。
如果不是做成剝制標本的話就可以直接把足部切下來,不用費心去剝
『柒』 古代弓箭是用什麼做的
制弓材料因地制宜,《考工記·弓人》記載,制弓需要「六材」,即「干、角、筋、膠、絲、漆」。
「干」以柘木為上,檍木、柞樹次之,竹為下。南方只有竹子,從這一點看,南方弓次於北方弓。「角」即獸角,水牛角為上,北方沒有水牛,以羊角代替,北方弓劣於南方弓。「筋」指動物肌腱,「膠」指魚鰾膠,「絲」指筋絲,使弓更牢固,「漆」用於防潮防腐。
傳統角筋復合弓取材講究,工序同樣繁雜,大致分為修弓胎、貼牛角、粘望把、鋪筋、拉弦、上漆六道工序。
弓胎要選上好木材,長短厚度要均勻,然後用熬制好的魚鰾膠將角片粘在弓壁內側,保證厚度均勻,粘合嚴絲合縫,其次將牛背筋或牛蹄筋劈絲,用「走繩」纏在弓壁上,最後拉弦上漆。工序繁雜,每一道都馬虎不得,否則製成的弓會翻弓,所謂「翻弓打死牛」。
(7)如何把動物肌腱做成繩子擴展閱讀:
遠在3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在中國境內的人類就開始使用弓箭了。最早的箭很簡單,用一根樹棍或竹竿,截成一定長度的箭桿,在一端削尖就是箭。
而矢的真正起源應是原始社會石器時代,人們把石片、骨或貝殼磨製成尖利的形狀,安裝在矢桿一端,這就製成了有石鏃、骨鏃或貝鏃的矢了,比起單用木棍竹竿削的箭可算進了一大步。 由於遠古的箭桿難以保存至今,所以出土實物中往往僅留下箭鏃。
新石器時代的石、骨、蚌鏃,有棒形、葉形、三角形等多種,有些已有鏃莖和逆刺。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遺址中最先出土了商朝早期的青銅鏃。商周時期,青銅鏃的主要式樣是有脊雙翼式。春秋戰國時,三棱式鏃盛行,戰國時此類鏃多裝鐵鋌,以節省銅材。漢以後銅鏃開始向鐵鏃過渡,這個過程經歷了約200年。
『捌』 如果打架被別人把筋給弄斷了 可不可以用動物的筋給接上
所謂的「筋」,一般來說是指肌腱。實際上肌腱的一般斷裂可以簡單地通過手術接合,不過術後可能不會完全恢復到原來那樣。
而如果用動物的組織植入的話,顯然會發生嚴重的排異反應,導致植入組織壞死,因此是不可行的。
『玖』 有人把肌肉比喻成拉車的繩子,因為靠繩子只能向前拉而不能向後推.如果讓車倒退,還需要在車後面另拴繩子
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骨骼肌中間較粗的部分叫肌腹,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繞過關節連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縮的特性,當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著關節活動,於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但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因此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例如,屈肘動作和伸肘動作的產生.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故答案為:比喻有一定道理.因為任何一個關節的運動都需要兩塊以上的肌肉協同作用,這好比是拉車時,當車前的繩子被拉緊時,車後的繩子需呈鬆弛狀態;而當向相反方向拉車時,繩子的緊與弛則相反.關節的運動方式越復雜,構成關節的肌肉數也就越多,肌肉間的協同作用也體現得越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