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雲南有哪些瀕危動物
雲南的瀕危動物有亞洲象、滇金絲猴、戴帽葉猴、灰葉猴、白眉長臂猿、蜂猴等。
亞洲象,別名印度象、大象、亞洲大象,屬於長鼻目、象科。亞洲象是亞洲現存的最大陸生動物,長達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頜突出口外的門齒,也是強有力的防衛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後可遮蓋頸部兩側。四肢粗大強壯,前肢5趾,後肢4趾。尾短而細,皮厚多褶皺,全身被稀疏短毛。頭頂為最高點,體長5~6米,身高2.1~3.6米,體重達3~5噸。
滇金絲猴(學名:Rhinopithecus bieti),體長51-83厘米,尾長52-75厘米;體重9-17千克。滇金絲猴的皮毛並不是金黃色的毛,以灰黑、白色為主。中文標准名稱應該是雲南仰鼻猴。它們的頭頂長有尖形黑色冠毛,眼周和吻鼻部青灰色或肉粉色,鼻端上翹呈深藍色。
Ⅱ 雲南有哪幾種野生動物
雲南野生動物:
一、白喉噪鶥
棲息於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疏林和竹林中,也常見於林緣疏林、灌叢以及村寨和農田附近的灌叢和疏林中,結小群在樹冠或濃密的灌叢中活動,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取食植物的果實、種子等分布於雲南大部分地區,為留鳥。
Ⅲ 雲南特有動物有哪些
摘要 雲南有雲豹,花面狸,孟加拉虎,金絲猴等特有動物
Ⅳ 雲南特有動物有哪些
一、雲豹
數量稀少。屬瀕危種,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列入CITES附錄I物種。棲息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熱帶、亞熱帶常綠林或針闊混交林帶,是豹類中最典型的林棲動物。
白喉噪鶥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取食植物的果實、種子等。繁殖期5-7月,在林下灌木或距地不高的小樹枝杈上營巢。分布於雲南大部分地區。
Ⅳ 雲南瀕危野生動物有哪些
雲南瀕危野生動物有亞洲象、滇金絲猴、戴帽葉猴、灰葉猴、白眉長臂猿等。
亞洲象:亞洲象頭頂為最高點,體長5~6米,身高2.1~3.6米,體重達3~5噸。
滇金絲猴:滇金絲猴體長51-83厘米,尾長52-75厘米;體重9-17千克。滇金絲猴的皮毛並不是金黃色的毛,以灰黑、白色為主。
戴帽葉猴:戴帽烏葉猴體長53-71厘米,尾巴的長度超過體長,達60-95厘米,體重9-14千克。共有4個亞種。
灰葉猴:灰葉猴別名菲氏葉猴、法氏葉猴,大青猿。四肢細長,頭頂的毛淺銀灰色腹面淡灰色或淺白色。分布在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等地。
白眉長臂猿:白眉長臂猿為靈長目、長臂猿科哺乳動物。該屬僅有二種,分西部種和東部種。體長為45-65厘米,體重10-14千克。
Ⅵ 雲南有哪些珍稀生物
雲南省級珍稀保護動物名錄
狼、大斑靈貓、小齒靈貓、橫斑狸、雲貓、爪哇野牛、灰雁、斑頭雁、滇蠑螈、卷口魚、暗色岩鯪、大鰭魚、雲南鯉、翅咀鯉、大理鯉、洱海鯉、春鯉、撫仙小鯉、大理弓魚、盲金線䰾、似鱤、裸腹盲䰾、銀白魚、花鰻、長絲
雲南省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蜂候(所有種)倭蜂猴、間蜂猴、熊猴、豚尾猴、滇金絲猴、戴帽葉猴、菲氏葉猴(灰葉猴)、白掌長臂猿、白眉長臂猿、黑長臂猿、白頰長臂猿、馬來熊、雲豹、豹、虎、雪豹、亞洲象、鼷鹿、黑麂、豚麂、野牛、耗牛、羚牛、紅斑羚(赤斑羚)、黑鸛、金雕、白肩雕、白背兀鷲(擬兀鷲)、胡兀鷲、斑尾榛雞、雉鶉、紅胸角雉、灰腹角雉、白尾梢虹雉、綠尾虹雉、藍鷳、黑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灰孔雀雉、綠孔雀、黑頸鶴、丹頂鶴、赤頸鶴、黿、巨晰、蟒蛇、鼉(揚子鱷)
雲南省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獼猴、短尾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馬熊)、小熊貓、大靈貓、小靈貓、斑林狸、熊狸、叢林貓、猞猁、 金貓、林麝、馬麝(高山麝)、水鹿、鬣羚、斑羚、岩羊、巨松鼠、班嘴 鵜鶘、黑須鸕鶿、白頭䴉鸛、黑頭白䴉、黑䴉、自琵鷺、大天鵝、鴛鴦、黑翅鳶、褐冠鵑隼、黑冠鵑隼、鳳頭蜂鷹、黑鳶、栗鳶、蒼鷹、褐耳鷹、鳳頭鷹、雀鷹、松雀鷹、棕尾鵟、大鵟、普通鵟、毛腳鵟、灰臉鵟鷹、棕翅鵟鷹、(高山)鷹雕、鳳頭鷹雕、草原雕、白腹隼雕、靴隼雕(小雕)、棕腹隼雕、林雕、黑兀鷲、禿鷲、高山兀鷲、白尾鷂、鵲鷂、 白頭鷂、白腹鷂、蛇雕、鶚、魚鷹、紅腿小隼、白腿小隼、游隼、燕隼、猛隼、灰背隼、紅腳隼、黃爪隼、紅隼、淡腹雪雞(藏雪雞)、血雉、紅腹角雉、白馬雞、藏馬雞、黑鷳、白鵬、原鷳、勺雞、白冠長尾雉、自腹錦雞、紅腹錦雞、灰鶴、棕背田雞、銅翅水雉、灰燕鶹、黃嘴河燕鷗、針尾綠鳩、楔尾綠鳩、黃腳綠鳩、厚嘴綠鳩、灰頭綠鳩、綠皇鳩、山皇鳩、斑尾鵑鳩、棕頭鵑鳩、緋胸鸚鵡、大紫胸鸚鵡、花頭鸚鵡、灰頭鸚鵡、短尾鵡、褐翅鴉鵑、小鴉鵑、倉鴞、草鴞、 栗鴞、黃嘴角鴞、紅角鴞、領角鴞、雕鴞、林雕鴞、 褐漁鴞、黃腳漁鴞、馬來漁鴞、領鵂鶹、斑頭鵂鶹、 鷹鴞、褐林鴞、灰林鴞、短耳鴞、鳳頭雨燕、橙胸咬鵑、藍耳翠鳥、鸛嘴翡翠、栗頭蜂虎、綠喉蜂虎、白喉犀鳥、棕頸犀鳥、冠斑犀鳥、雙角犀鳥、白腹黑啄木鳥、銀胸絲冠鳥、長尾闊嘴鳥、藍枕八色鶇、藍背八色鶇、藍八色鶇、藍翅八色鶇、紫藍翅八色鶇、仙八色鶇、綠胸八色鶇、栗頭八色鶇、雙辮八色鶇、紅瘰疣螈、虎紋蛙、雲南閉殼龜、凹甲陸龜、大壁虎、鱷蜥、彩臂金龜屬、雙尾褐鳳蝶、三尾褐鳳蝶、中華虎鳳蝶
Ⅶ 雲南主要有什麼動物
眼睛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劇毒蛇,體型較大,頭至尾全長最大可達6米,與眼睛蛇相似。眼睛王蛇在頂鱗之後有一對大的枕鱗,頸部背面無眼睛斑。前溝毒牙之後具有3枚小牙,為毒牙的預備牙,一旦毒牙脫落,最前部的預備牙可長大變為毒牙。體背黑棕色或黃棕色,下頜面為乳黃色或灰白色。生活於海拔70101-1800米的山區,常居山溪旁的樹洞中。眼睛王蛇性極兇猛,受驚發怒時體前部立起,頸部變得粗扁,反映非常敏捷,頭、頸部轉動靈活。它以其他各種蛇類為食。
分布於滇南、滇中、滇西南等地。種群數量急劇下降,以處於瀕危狀態。省級保護。
虎(Panthera tigris)
別名老虎、大蟲、白額虎、扁擔花。大型貓科動物,大型食肉猛獸。全世界8個亞種,我國有4個亞種,雲南有3個亞種,依次即為華南慮、印支虎和孟加拉虎。頭圓而大,頸粗短。體毛淡黃、灰黃、深黃或棕黃、褐黃色,上具黑色橫條紋,眼上方各具一白色區,額部有3-4條明顯的黑色橫紋。吻短,舌表面有許多角質倒刺。
棲息山地森林、灌叢和野草叢生的地方。獨棲,沒有固定巢穴,雌雄各有自己領地,發情期間走在一起,交配後分開。具領域性,常在夜間吼叫。性喜水,善於游泳。以野豬、麂、鹿等有蹄類動物為食。華南虎為中國特產亞種,也是世界瀕危動物。主要分布在滇東北和滇西北;印支虎分布滇南;孟加拉虎分布在滇西南。數量極少,滅絕的危險性更大於熊貓和金絲猴,國家I級保護,列入CITES附錄I。
亞洲象(Elephas maximus)
象是現存體形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主要棲息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中野芭蕉、野董棕和林分布較多潮濕的開闊地帶。除離群老公象外,群居,群大小不等。喜水浴、善游泳。主要食物為董棕樹干內的柔嫩部分及野芭蕉,竹子的嫩枝、嫩尖、嫩葉及竹筍等。食飽後,多到樹冠郁密有硝或含鹽的水塘喝水,喜滾泥。
象可以活到100歲以上,30歲成熟。懷孕期長達18-22個月,每胎1仔。國內僅分布於滇南、滇西南地區(即西雙版納、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家I級保護,列入CITES附錄I,也是世界珍稀保護動物。
灰鶴
灰鶴(Grus grus)
別名大雁、長腳雁鵝、老雁鵝。頭、喉和前頸黑色,有一條白色條紋從眼後延伸到頸側。頭頂裸露皮膚紅色。飛羽黑色,其他部分和尾羽灰色。
在新疆、內蒙及其以北地區繁殖,在長江中下游流域及其以南地區越冬。冬季曾經在雲南大部分地區可見。目前主要在滇西、滇東北越冬。越冬時多結群活動,在沼澤,淺水,草甸、農田中活動覓食,以魚蝦螺蚌、水生昆蟲、植物以及農作物為食。國家II級保護,列入CITES附錄II。
黑頸鶴(Grus nigricollis)
別名大雁、長腳雁鵝、老雁鵝。頭和頸黑色,眼後下方有一小塊白斑,頭頂裸露部分皮膚紅色;飛羽和尾羽黑色,其餘部位為灰白色。
黑頸鶴是現存15種鶴中唯一棲息於高原的種類。在青藏高原北部和四川西北部繁殖,在青藏高原南部和雲貴高原越冬。在雲南越冬地限於滇西北的香格里拉、麗江和滇東北地區的昭通、會澤等地。每年10月遷來,翌年3月遷離。以家庭群組成大的群體,在沼澤、淺水、草甸和農田中覓食草根、水生昆蟲、魚蝦、螺蚌和遺落在地里的農作物種子。國家I級保護,列入CITES附錄表I。
斑頭雁(Anser indicus)
別名崗鵝、白大雁。大小與鵝相似。嘴和腳黃色;體羽銀灰色,頭和頸白色,頭部有兩道黑色斑紋,故名斑頭雁。冬候鳥,秋季結群遷來雲南越冬。白天在沼澤、草甸、近水農田成群活動、覓食,夜間在草甸、農地過夜。以各處植物為食,數量多時對農作物會造成一定危害。
分布於滇東北、滇西北、滇西等地區。省級保護。
大天鵝(Cgnus cygnus)
別名天鵝。大型游禽。頸長,通體白色;嘴尖黑,基部有黃色塊斑。
雲南為罕見冬候鳥。曾在中甸納帕和南澗自然保護區發現。
國家II級保護。
岩羊(Pseudois nayaur)
別名石羊、崖羊、青羊。雌、雄均具角、但雄羊的角要比雌羊角的粗大而長,雄體也比雌體大而重。冬毛厚而密,背面青灰棕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灰白色,腹側及四肢前面具黑紋。岩羊屬典型高山獸種,棲息於海拔2800-5500米森林上線山間草地、高山裸岩或雪峰間躒石區,晨昏活動支。結群生活,多時上百隻。以食草本植物、地衣為主。分布僅見滇西北高山區。
數量不多,國家II級保護。
巨松鼠(Ratufa bicolor)
別名大黑貂、大黑老鼠、樹狗、藤狸、黑果狸。體形較大,尾較身體長。體色背腹分界明顯,背部黑色,腹部及四肢內側橘黃色,嘴周,面頰及頸側淡米黃色。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熱帶、南亞熱帶雨林、季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中。行動敏捷,攀跳能力強,晝行性。常築巢大樹上,成對棲居。以各種嫩葉、芽、花、果實為食。分布於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南等地。數量一般。國家II級保護。列入CITES附錄II。
Ⅷ 雲南的代表動物是什麼
雲南的代表動物有以下5種,分別是:雲豹,花面狸,獨龍牛,滇金絲猴,亞洲象。1、雲豹:數量稀少。屬瀕危種。2、花面狸:由於森林的砍伐,棲息地縮小,野生數量明顯下降。3、獨龍牛:也稱大額牛,為半野生牛類。數量稀少等等。
Ⅸ 雲南的代表動物是什麼
雲南的代表動物有以下5種,分別是:雲豹,花面狸,獨龍牛,滇金絲猴,亞洲象。
1、雲豹:
數量稀少。屬瀕危種,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列入CITES附錄I物種。棲息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熱帶、亞熱帶常綠林或針闊混交林帶,是豹類中最典型的林棲動物。樹棲性較強,善攀爬。常營巢於樹的上部。獨居,夜行。主要以草食性獸類為食,兼食鼠類和小鳥。雲南西部、中部和南部有分布。
2、花面狸:
由於森林的砍伐,棲息地縮小,野生數量明顯下降。列入CITES附錄Ⅲ物種。棲息於季雨林、常綠或落葉闊葉林、稀樹灌叢等。善攀援,在樹枝間攀跳自如。夜晚活動覓食,食性雜,主要食漿果、榕果,偶食小鳥和鳥卵。雲南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3、獨龍牛:
也稱大額牛,為半野生牛類。數量稀少。主要棲息在林緣灌叢和草坡地帶,很少進入濃密大林區。以青鮮嫩植物枝葉和細竹葉為食。國內僅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主產於貢山縣獨龍江一帶。
4、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物種。僅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區交界處,喜馬拉雅山南緣橫斷山系的雲嶺山脈當中,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一個狹小地域。
5、亞洲象:
野生象現已很少,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馴養的家象、役象很多。我國的野生象僅分布於雲南省南部與緬甸、寮國相鄰的邊境地區,數量十分稀少,屢遭獵殺,破壞十分嚴重。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Ⅹ 雲南野生動物園都有些什麼動物
雲南野生動物園主要有紅毛猩猩、黑熊、馬來熊、小熊貓、阿拉伯狒狒、黑豹、長臂猿、獼猴、短尾猴、平頂猴、熊猴、川金絲猴、白額懸猴、金剛鸚鵡、亞歷山大鸚鵡、大緋胸鸚鵡、雙角犀鳥、花冠皺葵犀鳥、栗嘴鵎鵼等數十種珍稀野生動物。
1、紅毛猩猩
紅毛猩猩也叫人猿、紅猩猩、猩猩,靈長目人科的一屬,與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沒有尾巴,能用手或腳拿東西。馬來語和印尼語叫做Orang utan,意思是「森林中的人」。
2、亞洲黑熊
亞洲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共有7個亞種。體長150~170厘米,體重150千克左右。體毛黑亮而長,下頦白色,胸部有一塊"V"字形白斑。頭圓,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墊厚實,前後足具5趾,爪尖銳不能伸縮。身體粗壯。棲息於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動,善爬樹,游泳。
3、馬來熊
馬來熊(學名:Helarctos malayanus)為食肉目馬來熊屬下的一種小型熊類動物。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熊,體長110-150厘米,體重27-75千克。全身黑色,體胖頸短,頭部短圓,眼小,鼻、唇裸露無毛,耳小而頸部寬。
4、小熊貓
小熊貓(學名:Ailurus fulgens(F. Cuvier,1825),小熊貓科小熊貓屬的一種動物。外形像貓,但較貓肥大,全身紅褐色。圓臉,吻部較短,臉頰有白色斑紋。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為黑褐色。尾長、較粗而蓬鬆,並有12條紅暗相間的環紋;尾尖深褐色。蹠行性;前後足均具5趾;無性二型。
5、川金絲猴
川金絲猴(拉丁學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e,英文名:Golden Snub-nosed Monkey),別名獅子鼻猴、仰鼻猴、金絨猴、蘭面猴、洛克安娜猴、長尾子、線子、線狨、馬狨、果然獸、果然狨、金線狨,屬靈長目、猴科、仰鼻猴屬。毛質柔軟,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群棲高山密林中,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