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總共有多少種動物
據動物學家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
動物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身體背部都有一根由許多椎骨組成的脊柱,一般個體較大;無脊椎動物的身體沒有脊柱,多數個體很小,但種類卻很多,占整個動物種數的90%以上。例如蒼蠅、蚊子、螞蚱、蝴蝶等昆蟲都是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可分為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獸類五大類群。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包括海水魚和淡水魚共有25000~30000種,如鯉魚、黃花魚等。兩棲類有2000餘種,如青蛙等。爬行類有3000餘種,如蛇、龜、鱷魚等。鳥類有9000種,如鴿子、麻雀。獸類有4500多種,如馬、牛、獅子、虎等。世界上還有許多種動物還未被發現呢。
㈡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動物
自然界有多少物種,非常具體的數字沒有,大多數都是估算的數據。據統計,地球上生存著大約一萬億個動物物種,分別分布在地面、海洋、地底以及空中。一萬億這個數字只是一個相對准確的估計,這也就意味著專家們關於地球上的生命幾乎一無所知,特別是低級物種。
許多生物生活的棲息地本身就難以被發現,比如深海,或者生活在其他生物體中,這完全無法統計。為了計算物種總數,科學家們都是通過建立生物多樣性的模型來估算。
動物分類
學家們把現存的人類已知的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種類。科學家已經鑒別出46900多種脊椎動物。包括鯊魚、鰩魚等軟骨魚類動物,鯉魚、黃魚、草魚等硬骨魚類動物,青蛙、娃娃魚等兩棲類動物,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雞、鴿子、麻雀等鳥類動物以及猴子、紅熊貓等哺乳類動物。
科學家們還發現了130多萬種無脊椎動物。這些動物中多數是昆蟲,昆蟲中多數是甲蟲。海綿、蚯蚓、烏賊、牡蠣、紅海星、水母、蜘蛛、珊瑚蟲、放射蟲、蛔蟲、豬肉絛蟲、沙蠶、蝸牛、蛞蝓等都屬於無脊椎動物。
㈢ 五年級奧數
過橋問題(1)
1. 一列火車經過南京長江大橋,大橋長6700米,這列火車長140米,火車每分鍾行400米,這列火車通過長江大橋需要多少分鍾?
分析:這道題求的是通過時間。根據數量關系式,我們知道要想求通過時間,就要知道路程和速度。路程是用橋長加上車長。火車的速度是已知條件。
總路程: (米)
通過時間: (分鍾)
答:這列火車通過長江大橋需要17.1分鍾。
2. 一列火車長200米,全車通過長700米的橋需要30秒鍾,這列火車每秒行多少米?
分析與解答:這是一道求車速的過橋問題。我們知道,要想求車速,我們就要知道路程和通過時間這兩個條件。可以用已知條件橋長和車長求出路程,通過時間也是已知條件,所以車速可以很方便求出。
總路程: (米)
火車速度: (米)
答:這列火車每秒行30米。
3. 一列火車長240米,這列火車每秒行15米,從車頭進山洞到全車出山洞共用20秒,山洞長多少米?
分析與解答:火車過山洞和火車過橋的思路是一樣的。火車頭進山洞就相當於火車頭上橋;全車出洞就相當於車尾下橋。這道題求山洞的長度也就相當於求橋長,我們就必須知道總路程和車長,車長是已知條件,那麼我們就要利用題中所給的車速和通過時間求出總路程。
總路程:
山洞長: (米)
答:這個山洞長60米。
和倍問題
1. 秦奮和媽媽的年齡加在一起是40歲,媽媽的年齡是秦奮年齡的4倍,問秦奮和媽媽各是多少歲?
我們把秦奮的年齡作為1倍,「媽媽的年齡是秦奮的4倍」,這樣秦奮和媽媽年齡的和就相當於秦奮年齡的5倍是40歲,也就是(4+1)倍,也可以理解為5份是40歲,那麼求1倍是多少,接著再求4倍是多少?
(1)秦奮和媽媽年齡倍數和是:4+1=5(倍)
(2)秦奮的年齡:40÷5=8歲
(3)媽媽的年齡:8×4=32歲
綜合:40÷(4+1)=8歲 8×4=32歲
為了保證此題的正確,驗證
(1)8+32=40歲 (2)32÷8=4(倍)
計算結果符合條件,所以解題正確。
2. 甲乙兩架飛機同時從機場向相反方向飛行,3小時共飛行3600千米,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求它們的速度各是多少?
已知兩架飛機3小時共飛行3600千米,就可以求出兩架飛機每小時飛行的航程,也就是兩架飛機的速度和。看圖可知,這個速度和相當於乙飛機速度的3倍,這樣就可以求出乙飛機的速度,再根據乙飛機的速度求出甲飛機的速度。
甲乙飛機的速度分別每小時行800千米、400千米。
3. 弟弟有課外書20本,哥哥有課外書25本,哥哥給弟弟多少本後,弟弟的課外書是哥哥的2倍?
思考:(1)哥哥在給弟弟課外書前後,題目中不變的數量是什麼?
(2)要想求哥哥給弟弟多少本課外書,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3)如果把哥哥剩下的課外書看作1倍,那麼這時(哥哥給弟弟課外書後)弟弟的課外書可看作是哥哥剩下的課外書的幾倍?
思考以上幾個問題的基礎上,再求哥哥應該給弟弟多少本課外書。根據條件需要先求出哥哥剩下多少本課外書。如果我們把哥哥剩下的課外書看作1倍,那麼這時弟弟的課外書可看作是哥哥剩下的課外書的2倍,也就是兄弟倆共有的倍數相當於哥哥剩下的課外書的3倍,而兄弟倆人課外書的總數始終是不變的數量。
(1)兄弟倆共有課外書的數量是20+25=45。
(2)哥哥給弟弟若干本課外書後,兄弟倆共有的倍數是2+1=3。
(3)哥哥剩下的課外書的本數是45÷3=15。
(4)哥哥給弟弟課外書的本數是25-15=10。
試著列出綜合算式:
4. 甲乙兩個糧庫原來共存糧170噸,後來從甲庫運出30噸,給乙庫運進10噸,這時甲庫存糧是乙庫存糧的2倍,兩個糧庫原來各存糧多少噸?
根據甲乙兩個糧庫原來共存糧170噸,後來從甲庫運出30噸,給乙庫運進10噸,可求出這時甲、乙兩庫共存糧多少噸。根據「這時甲庫存糧是乙庫存糧的2倍」,如果這時把乙庫存糧作為1倍,那麼甲、乙庫所存糧就相當於乙存糧的3倍。於是求出這時乙庫存糧多少噸,進而可求出乙庫原來存糧多少噸。最後就可求出甲庫原來存糧多少噸。
甲庫原存糧130噸,乙庫原存糧40噸。
列方程組解應用題(一)
1. 用白鐵皮做罐頭盒,每張鐵皮可制盒身16個,或制盒底43個,一個盒身和兩個盒底配成一個罐頭盒,現有150張鐵皮,用多少張制盒身,多少張制盒底,才能使盒身與盒底正好配套?
依據題意可知這個題有兩個未知量,一個是制盒身的鐵皮張數,一個是制盒底的鐵皮張數,這樣就可以用兩個未知數表示,要求出這兩個未知數,就要從題目中找出兩個等量關系,列出兩個方程,組在一起,就是方程組。
兩個等量關系是:A做盒身張數+做盒底的張數=鐵皮總張數
B制出的盒身數×2=制出的盒底數
用86張白鐵皮做盒身,64張白鐵皮做盒底。
奇數與偶數(一)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就已經接觸了很多的奇數、偶數。
凡是能被2整除的數叫偶數,大於零的偶數又叫雙數;凡是不能被2整除的數叫奇數,大於零的奇數又叫單數。
因為偶數是2的倍數,所以通常用 這個式子來表示偶數(這里 是整數)。因為任何奇數除以2其餘數都是1,所以通常用式子 來表示奇數(這里 是整數)。
奇數和偶數有許多性質,常用的有:
性質1 兩個偶數的和或者差仍然是偶數。
例如:8+4=12,8-4=4等。
兩個奇數的和或差也是偶數。
例如:9+3=12,9-3=6等。
奇數與偶數的和或差是奇數。
例如:9+4=13,9-4=5等。
單數個奇數的和是奇,雙數個奇數的和是偶數,幾個偶數的和仍是偶數。
性質2 奇數與奇數的積是奇數。
偶數與整數的積是偶數。
性質3 任何一個奇數一定不等於任何一個偶數。
1. 有5張撲克牌,畫面向上。小明每次翻轉其中的4張,那麼,他能在翻動若干次後,使5張牌的畫面都向下嗎?
同學們可以試驗一下,只有將一張牌翻動奇數次,才能使它的畫面由向上變為向下。要想使5張牌的畫面都向下,那麼每張牌都要翻動奇數次。
5個奇數的和是奇數,所以翻動的總張數為奇數時才能使5張牌的牌面都向下。而小明每次翻動4張,不管翻多少次,翻動的總張數都是偶數。
所以無論他翻動多少次,都不能使5張牌畫面都向下。
2. 甲盒中放有180個白色圍棋子和181個黑色圍棋子,乙盒中放有181個白色圍棋子,李平每次任意從甲盒中摸出兩個棋子,如果兩個棋子同色,他就從乙盒中拿出一個白子放入甲盒;如果兩個棋子不同色,他就把黑子放回甲盒。那麼他拿多少後,甲盒中只剩下一個棋子,這個棋子是什麼顏色的?
不論李平從甲盒中拿出兩個什麼樣的棋子,他總會把一個棋子放入甲盒。所以他每拿一次,甲盒子中的棋子數就減少一個,所以他拿180+181-1=360次後,甲盒裡只剩下一個棋子。
如果他拿出的是兩個黑子,那麼甲盒中的黑子數就減少兩個。否則甲盒子中的黑子數不變。也就是說,李平每次從甲盒子拿出的黑子數都是偶數。由於181是奇數,奇數減偶數等於奇數。所以,甲盒中剩下的黑子數應是奇數,而不大於1的奇數只有1,所以甲盒裡剩下的一個棋子應該是黑子。
奧賽專題 -- 稱球問題
例1 有4堆外表上一樣的球,每堆4個。已知其中三堆是正品、一堆是次品,正品球每個重10克,次品球每個重11克,請你用天平只稱一次,把是次品的那堆找出來。
解 :依次從第一、二、三、四堆球中,各取1、2、3、4個球,這10個球一起放到天平上去稱,總重量比100克多幾克,第幾堆就是次品球。
2 有27個外表上一樣的球,其中只有一個是次品,重量比正品輕,請你用天平只稱三次(不用砝碼),把次品球找出來。
解 :第一次:把27個球分為三堆,每堆9個,取其中兩堆分別放在天平的兩個盤上。若天平不平衡,可找到較輕的一堆;若天平平衡,則剩下來稱的一堆必定較輕,次品必在較輕的一堆中。
第二次:把第一次判定為較輕的一堆又分成三堆,每堆3個球,按上法稱其中兩堆,又可找出次品在其中較輕的那一堆。
第三次:從第二次找出的較輕的一堆3個球中取出2個稱一次,若天平不平衡,則較輕的就是次品,若天平平衡,則剩下一個未稱的就是次品。
例3 把10個外表上一樣的球,其中只有一個是次品,請你用天平只稱三次,把次品找出來。
解:把10個球分成3個、3個、3個、1個四組,將四組球及其重量分別用A、B、C、D表示。把A、B兩組分別放在天平的兩個盤上去稱,則
(1)若A=B,則A、B中都是正品,再稱B、C。如B=C,顯然D中的那個球是次品;如B>C,則次品在C中且次品比正品輕,再在C中取出2個球來稱,便可得出結論。如B<C,仿照B>C的情況也可得出結論。
(2)若A>B,則C、D中都是正品,再稱B、C,則有B=C,或B<C(B>C不可能,為什麼?)如B=C,則次品在A中且次品比正品重,再在A中取出2個球來稱,便可得出結論;如B<C,仿前也可得出結論。
(3)若A<B,類似於A>B的情況,可分析得出結論。
奧賽專題 -- 抽屜原理
【例1】一個小組共有13名同學,其中至少有2名同學同一個月過生日。為什麼?
【分析】每年裡共有12個月,任何一個人的生日,一定在其中的某一個月。如果把這12個月看成12個「抽屜」,把13名同學的生日看成13隻「蘋果」,把13隻蘋果放進12個抽屜里,一定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2個蘋果,也就是說,至少有2名同學在同一個月過生日。
【例 2】任意4個自然數,其中至少有兩個數的差是3的倍數。這是為什麼?
【分析與解】首先我們要弄清這樣一條規律:如果兩個自然數除以3的余數相同,那麼這兩個自然數的差是3的倍數。而任何一個自然數被3除的余數,或者是0,或者是1,或者是2,根據這三種情況,可以把自然數分成3類,這3種類型就是我們要製造的3個「抽屜」。我們把4個數看作「蘋果」,根據抽屜原理,必定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2個數。換句話說,4個自然數分成3類,至少有兩個是同一類。既然是同一類,那麼這兩個數被3除的余數就一定相同。所以,任意4個自然數,至少有2個自然數的差是3的倍數。
【例3】有規格尺寸相同的5種顏色的襪子各15隻混裝在箱內,試問不論如何取,從箱中至少取出多少只就能保證有3雙襪子(襪子無左、右之分)?
【分析與解】試想一下,從箱中取出6隻、9隻襪子,能配成3雙襪子嗎?回答是否定的。
按5種顏色製作5個抽屜,根據抽屜原理1,只要取出6隻襪子就總有一隻抽屜里裝2隻,這2隻就可配成一雙。拿走這一雙,尚剩4隻,如果再補進2隻又成6隻,再根據抽屜原理1,又可配成一雙拿走。如果再補進2隻,又可取得第3雙。所以,至少要取6+2+2=10隻襪子,就一定會配成3雙。
思考:1.能用抽屜原理2,直接得到結果嗎?
2.把題中的要求改為3雙不同色襪子,至少應取出多少只?
3.把題中的要求改為3雙同色襪子,又如何?
【例4】一個布袋中有35個同樣大小的木球,其中白、黃、紅三種顏色球各有10個,另外還有3個藍色球、2個綠色球,試問一次至少取出多少個球,才能保證取出的球中至少有4個是同一顏色的球?
【分析與解】從最「不利」的取出情況入手。
最不利的情況是首先取出的5個球中,有3個是藍色球、2個綠色球。
接下來,把白、黃、紅三色看作三個抽屜,由於這三種顏色球相等均超過4個,所以,根據抽屜原理2,只要取出的球數多於(4-1)×3=9個,即至少應取出10個球,就可以保證取出的球至少有4個是同一抽屜(同一顏色)里的球。
故總共至少應取出10+5=15個球,才能符合要求。
思考:把題中要求改為4個不同色,或者是兩兩同色,情形又如何?
當我們遇到「判別具有某種事物的性質有沒有,至少有幾個」這樣的問題時,想到它——抽屜原理,這是你的一條「決勝」之路。
奧賽專題 -- 還原問題
【例1】某人去銀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多50元,第二次取了餘下的一半多100元。這時他的存摺上還剩1250元。他原有存款多少元?
【分析】從上面那個「重新包裝」的事例中,我們應受到啟發:要想還原,就得反過來做(倒推)。由「第二次取餘下的一半多100元」可知,「餘下的一半少100元」是1250元,從而「餘下的一半」是 1250+100=1350(元)
餘下的錢(餘下一半錢的2倍)是: 1350×2=2700(元)
用同樣道理可算出「存款的一半」和「原有存款」。綜合算式是:
[(1250+100)×2+50]×2=5500(元)
還原問題的一般特點是:已知對某個數按照一定的順序施行四則運算的結果,或把一定數量的物品增加或減少的結果,要求最初(運算前或增減變化前)的數量。解還原問題,通常應當按照與運算或增減變化相反的順序,進行相應的逆運算。
【例2】有26塊磚,兄弟2人爭著去挑,弟弟搶在前面,剛擺好磚,哥哥趕來了。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拿來一半給自己。弟弟覺得自己能行,又
從哥哥那裡拿來一半。哥哥不讓,弟弟只好給哥哥5塊,這樣哥哥比弟弟多挑2塊。問最初弟弟准備挑多少塊?
【分析】我們得先算出最後哥哥、弟弟各挑多少塊。只要解一個「和差問題」就知道:哥哥挑「(26+2)÷2=14」塊,弟弟挑「26-14=12」塊。
提示:解還原問題所作的相應的「逆運算」是指:加法用減法還原,減法用加法還原,乘法用除法還原,除法用乘法還原,並且原來是加(減)幾,還原時應為減(加)幾,原來是乘(除)以幾,還原時應為除(乘)以幾。
對於一些比較復雜的還原問題,要學會列表,藉助表格倒推,既能理清數量關系,又便於驗算。
奧賽專題 -- 雞兔同籠問題
例1 雞兔同籠,頭共46,足共128,雞兔各幾只?
[分析] :如果 46隻都是兔,一共應有 4×46=184隻腳,這和已知的128隻腳相比多了184-128=56隻腳.如果用一隻雞來置換一隻兔,就要減少4-2=2(只)腳.那麼,46隻兔里應該換進幾只雞才能使56隻腳的差數就沒有了呢?顯然,56÷2=28,只要用28隻雞去置換28隻兔就行了.所以,雞的只數就是28,兔的只數是46-28=18。
解:①雞有多少只?
(4×6-128)÷(4-2)
=(184-128)÷2
=56÷2
=28(只)
②免有多少只?
46-28=18(只)
答:雞有28隻,免有18隻。
例2 雞與兔共有100隻,雞的腳比兔的腳多80隻,問雞與兔各多少只?
[分析]: 這個例題與前面例題是有區別的,沒有給出它們腳數的總和,而是給出了它們腳數的差.這又如何解答呢?
假設100隻全是雞,那麼腳的總數是2×100=200(只)這時兔的腳數為0,雞腳比兔腳多200隻,而實際上雞腳比兔腳多80隻.因此,雞腳與兔腳的差數比已知多了(200-80)=120(只),這是因為把其中的兔換成了雞.每把一隻兔換成雞,雞的腳數將增加2隻,兔的腳數減少4隻.那麼,雞腳與兔腳的差數增加(2+4)=6(只),所以換成雞的兔子有120÷6=20(只).有雞(100-20)=80(只)。
解:(2×100-80)÷(2+4)=20(只)。
100-20=80(只)。
答:雞與兔分別有80隻和20隻。
例3 紅英小學三年級有3個班共135人,二班比一班多5人,三班比二班少7人,三個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1] 我們設想,如果條件中三個班人數同樣多,那麼,要求每班有多少人就很容易了.由此得到啟示,是否可以通過假設三個班人數同樣多來分析求解。
結合下圖可以想,假設二班、三班人數和一班人數相同,以一班為標准,則二班人數要比實際人數少5人.三班人數要比實際人數多7-5=2(人).那麼,請你算一算,假設二班、三班人數和一班人數同樣多,三個班總人數應該是多少?
解法1:
一班:[135-5+(7-5)]÷3=132÷3
=44(人)
二班:44+5=49(人)
三班:49-7=42(人)
答:三年級一班、 二班、三班分別有44人、 49人和 42人。
[分析2] 假設一、三班人數和二班人數同樣多,那麼,一班人數比實際要多5人,而三班要比實際人數多7人.這時的總人數又該是多少?
解法2:(135+ 5+ 7)÷3 = 147÷3 = 49(人)
49-5=44(人),49-7=42(人)
答:三年級一班、二班、三班分別有44人、49人和42人。
例4 劉老師帶了41名同學去北海公園劃船,共租了10條船.每條大船坐6人,每條小船坐4人,問大船、小船各租幾條?
[分析] 我們分步來考慮:
①假設租的 10條船都是大船,那麼船上應該坐 6×10= 60(人)。
②假設後的總人數比實際人數多了 60-(41+1)=18(人),多的原因是把小船坐的4人都假設成坐6人。
③一條小船當成大船多出2人,多出的18人是把18÷2=9(條)小船當成大船。
解:[6×10-(41+1)÷(6-4)
= 18÷2=9(條) 10-9=1(條)
答:有9條小船,1條大船。
例5 有蜘蛛、蜻蜓、蟬三種動物共18隻,共有腿118條,翅膀20對(蜘蛛8條腿;蜻蜓6條腿,兩對翅膀;蟬6條腿,一對翅膀),求蜻蜓有多少只?
[分析] 這是在雞兔同籠基礎上發展變化的問題.觀察數字特點,蜻蜓、蟬都是6條腿,只有蜘蛛8條腿.因此,可先從腿數入手,求出蜘蛛的只數.我們假設三種動物都是6條腿,則總腿數為 6×18=108(條),所差 118-108=10(條),必然是由於少算了蜘蛛的腿數而造成的.所以,應有(118-108)÷(8-6)=5(只)蜘蛛.這樣剩下的18-5=13(只)便是蜻蜓和蟬的只數.再從翅膀數入手,假設13隻都是蟬,則總翅膀數1×13=13(對),比實際數少 20-13=7(對),這是由於蜻蜓有兩對翅膀,而我們只按一對翅膀計算所差,這樣蜻蜓只數可求7÷(2-1)=7(只).
解:①假設蜘蛛也是6條腿,三種動物共有多少條腿?
6×18=108(條)
②有蜘蛛多少只?
(118-108)÷(8-6)=5(只)
③蜻蜒、蟬共有多少只?
18-5=13(只)
④假設蜻蜒也是一對翅膀,共有多少對翅膀?1×13=13(對)
⑤蜻蜒多少只?
(20-13)÷ 2-1)= 7(只)
答:蜻蜒有7隻.
㈣ 世界上有多少種動物。
描述過的昆蟲種類數目現已在780,000種以上,占已知動物種類的四分之三到五分之四。即使在對昆蟲有詳細研究的國家,也還不斷有新種發現,估計全世界每年新記載的種類約在10,000種以上。因此有人估計,棲息在地球上的昆蟲可能約有200萬種。昆蟲因種數之多,使其成為動物界最大的綱。單是鞘翅目就有330,000種,為昆蟲綱中最大的目,其中僅象甲科就有60,000種,葉甲科稍次之。
而且每種昆蟲的個體數也極大,池塘岸邊的蚊群,蜉蝣的群飛,以及田野害蟲大發生時其數量之多,為我們所習見的景象。群飛昆蟲個體數最多的是蝗蟲,例如非洲或西南亞的沙漠蝗覆蓋面積往往達500到1,200公傾,其個體數有7至20億之多,重量可達1,250到3,000噸。甚至還有人曾估計過總重量約50,000噸的蝗群。因此昆蟲個體的總數是我們無法想做的。
昆蟲個體數之所以如此之多,主要是由於其特殊的繁殖能力。一個雌蟲所產的卵超過100個的並不罕見,有的多達1,000個。群棲性昆蟲產卵數還要大得多。最多的是非洲的幾種白蟻(大白蟻亞科)其後蟻一天就產卵15,000個以上,且持繼數年很少間斷。
㈤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種動物
世界上有134萬多種動物。
科學家們把現存的人類已知的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科學家已經鑒別出46900多種脊椎,科學家們還發現了130多萬種無脊椎動物。
動物分類系統,由大而小有界(Kingdom)、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等幾個重要的分類等級(分類階元)(category)。任何一個已知的動物均可無例外地歸屬於這幾個階元之中。
(5)汽車隧道有多少動物擴展閱讀:
絕大多數動物是消費者,它們依靠其他生命體(如植物)作為其食糧。但也有少部分動物屬於分解者——以已經死亡的生物體(有機質)作為食糧(例如蚯蚓)。
動物有著各種行為,這些行為可以看作是動物對刺激的反應。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比較有名的行為理論是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大多數已知出現在化石中的動物們多是在5億4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寒武紀大爆發對於進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海洋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群系,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便是在此孕育。
最早的海洋動物
地球早期的生命只在有水的環境中生存,最早的海洋動物是無脊椎動物。直到5億年前,最早的脊椎動物之一——頭甲魚才在海洋中出現。
最早的兩棲動物
最早的兩棲動物是從魚類進化而來的脊椎動物,身體還長著尾巴和類似魚鱗的鱗片。它們主要在海洋中生活,有時也會到陸地上行走。
早期爬行類動物
最早的爬行類出現在石炭紀,是由兩棲動物進化而來的。它們偏好生活在乾燥的地方,並且快速地擴大活動范圍,地球上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如恐龍。
哺乳動物的出現
早期的哺乳動物與爬行類相比,體型小、不強壯。但是,當恐龍和其他爬行類動物滅絕後,哺乳動物就擴大棲息地,逐漸統治陸地,它們的體態也開始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動物
㈥ 我想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洞穴里有多少種動物,和是動物的名字
蛇,老鼠,蝙蝠,蚯蚓,和螞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