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上什麼動物牙齒最長
以海洋生物而言,滑齒龍最大,可長達45厘米(連齒根)。
以陸上動物而言,非猛獁莫屬,可長達3.1米。
據2007年的報道,一件超長的猛獁象牙被送到黑龍江省收藏家協會進行鑒定。這件猛獁象牙全長超過3米,品質極好。行家們仔細看後連連稱奇,他們說,品質這么好的超長猛獁象牙在黑龍江省還是首次出現。
這根猛獁象牙全長3.1米,重約50公斤,表面呈深棕色,色澤柔和。
據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辛百祥介紹,這根冰牙是在北極圈附近出土的。在北極圈范圍內,死去的猛獁象被埋於冰層之中,歷經千萬年,冰雪使象牙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這種猛獁象牙叫冰牙,製作成作品後通體純白,非常珍貴。
據介紹,猛獁象是生活在數萬年前的古生物,1萬年前滅絕。 世界上最大的大白鯊牙齒化石,牙長3.25吋 世界上最大的中新世~上新世時期抹香鯨類Scaldicetus shigensis(斯卡爾鯨)牙齒化石 牙長12.75吋,闊4吋 最大的陸上食肉動物應為命運劍齒虎,劍齒超過12厘米長。
在所有劍齒貓科動物中最著名的就是生活在北美洲的「命運劍齒虎」(Similodon fatalis),這個可怕名字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其模樣:呈馬刀狀的劍齒超過12厘米長,上下頜可張開95度,令人膽寒。它們的身軀結實有力,稍有解剖學知識的人都會為那強勁的頸椎、肩胛和前肢骨所震撼,顯然它們活著的時候是肌肉發達的力量型選手,比獅虎強壯得多。實際上,它們更接近熊的鈍重體態,骨骼粗大,前腿比後腿長,尾巴很短。因此,雖然命運劍齒虎的個體大小和獅子接近——平均體長2米、肩高1~1.2米,但近來的研究認為其體重可以達到普通雄獅的1.5倍甚至2倍,也就是270~360公斤。不過,比起它們的南美兄弟「一般劍齒虎」(Smilodon populator),它們只能算中等個頭。
最大的海洋生物牙齒為一角鯨。
一角鯨
拉丁文名→
Monodon monoceros
英文名→ Monodon monoceros
科→ 一角鯨科
現況→ 地區性普遍
現存→ 25000-45000
背鰭位置→ 沒有背鰭
初生重量→ 80公斤
成年重量→ 0.8-1.6噸
族群大小→ 1-25
良好食區→
可能數百甚或數千隻同游
幾乎大多數雄鯨的長牙都是從上顎左側的牙齒長出,平均長度為2米,最長可達3米。長牙基部的圓周可達30厘米,重量可達10公斤。約有3%的雌鯨會長出一根纖細的長角,長度很少超過1.2米。逆時針螺紋(從根部看),長牙穿出上唇。
雙長牙
所有的一角鯨在上顎都長著兩顆牙齒。當雄鯨一歲時,左側的牙齒就會突出,變成長牙;但有2 幾率的雄鯨,兩顆牙齒都突出,形成雙長牙。只有少數人曾在野外見過「雙長牙一角鯨」。目前發現過一隻雌鯨長有雙長牙。額外長出的右側長牙通常比左側的短,兩根長牙的螺紋都呈逆時針方向(從根部看),所有雄鯨的左側都有長牙。
另外海牛鯨牙齒也很長。
海牛鯨
中文名稱( chinese)→ 海牛鯨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臃腫劍齒鯨
拉丁文學名( name)→ odobenocetops
發音(pronounced)→ oh-doh-ben-oh-set-ops
門(division)→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綱(class)→ mammrha 哺乳綱
目(order)→ cetacea 鯨目
屬(genus)→ odobenocetops 海牛鯨
時代(period)→ 上新世 300萬-500萬年前
天敵(natural enemy)→ 巨齒鯊
食性(diet)→ 肉食
典型體長(length)→ 長2.1米
簡介(brief introction)
海牛鯨那25厘米長的獠牙使它看起來像是一種海象和海牛之間的過渡體,其雄性的右側獠牙長得非常大——長達1.35米,但這種動物沒有任何牙齒。它在淺水區靠近海床的地方巡遊,那裡是十分安全的。有一個種具有回聲定位器官,類似於現代的海豚。海牛鯨通過挖掘泥沙尋找蠕蟲和甲殼類動物吃。肌肉強健的嘴唇使它可以把蛤肉從殼里吸出來。海牛鯨是一種呼吸空氣的哺乳動物,所以必須在兩次潛水之間上浮。海牛鯨盡管尺寸很大,卻沒什麼手段對付鯊魚,那一對獠牙的強度不足以用於搏鬥。
海象
海象那巨大的身軀,古怪的相貌和奇特的生活習性,不僅使人們驚訝,也使科學家迷惑不解。它圓頭,短而闊的嘴巴,粗大的鼻子,上犬齒形成長達40厘米-90厘米的獠牙,每隻4公斤以上。雄海象體長可達5米,重4噸。海象的後肢能向前屈,貼在腹下,使它在陸地時也能向前移動。海象性喜群居,數千頭簇擁在一起。夏季一來,它們便成群結隊游到大陸和島嶼的岸邊,或者爬到大塊冰山上曬曬太陽。
非洲象學名:loxodonta africanna(簡稱非洲象 英語為;african elephant) 分類:哺乳綱、長鼻目、象科、非洲象屬非洲森林象耳朵圓,個體較小,一般不超過2.5米高,前足5趾,後足4趾(和亞洲象相同),象牙質地更硬。最近根據基因分析證明它和非洲草原象不是同一個種類。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有著明顯不同的遺傳特徵,其外表特徵也有很大的差別:森林象體形較小,耳圓,象牙較直且呈粉紅色。過去在非洲雨林中還發現過體形更小的倭象,現在被認為是非洲森林象的未成熟個體。足下肉變大,更適應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節約用水,而且會在沙漠中尋找水源。非洲象是陸地上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呈二態性(雌雄兩性在體形或身體特徵上都有所不同)。雄性肩高約3米(9.8英尺),重7噸,.而雌性肩高約2.5米重約3-3.5噸,平均壽命60-70歲。 它們厚厚的灰色或棕灰色的皮膚上長有剛毛和敏感的毛發。為了保護避免皮膚不受陽光灼曬或蚊蟲叮咬,非洲象經常在泥中打滾,或用它們的鼻子在身體上噴灑泥漿。非洲象體形大過於亞洲象,最長可達1.5米(4.9英尺)的扇子一樣的耳朵也比亞洲象的大。非洲象的背上還有一道凹進去的曲線。雌性和雄性非洲象都長有象牙,非洲象的象牙一生都在生長,所以年歲越大象牙越大。非洲象使用象牙採集食物、搬運、作為攻擊武器。
</SPAN>
</p>
2. 小小的跟小豬一樣,牙齒很長的是什麼動物,
黃鼠狼?田鼠,或是地鼠?
3. 有什麼動物的牙齒會一直長,一輩子都不停
應該是老鼠、不磨掉會很長
4. 為什麼劍齒虎的牙齒這么長
劍齒虎(拉丁學名:machairos,別名:短刀虎),貓科劍齒虎是一種小動物,每天都生活在新天地——全球升級階段,現在已經絕種了。
最多可達120mm,即使口合,狗齒也清晰可見,體形較大,其中較大 的非州超大劍齒虎肩高約1米,休重約300kg,堅固,上臼齒就像兩把短刀。劍齒虎曾經生活在亞洲、非洲和北美。劍齒虎生長發育期處於第四紀冰川階段,氣候寒冷。
副劍齒虎在早中新世發生,此後劍齒虎亞科的日常生活一直延續到100萬年前的世界。這是大中型貓科動物進化的旁支,其中最著名的刃齒虎每天生活在距今約300萬~10000年前的全球升級——新天地時期,與進化中的人類祖先一起度過了大約300萬年。劍齒虎的體形較大 與當代虎相同,極少數刀齒虎成員達到了洞獅的體形。但是,上犬的牙齒比當代虎的牙齒大得多,比山豬的牙齒大得多,就像兩把倒插的短刀。
食肉小動物的臼齒作為獵食的破壞力武器裝備,一切正常情況下左右臼齒都應該平均發展,進攻時可以左右合拼,可以咬獵食。但是,劍齒虎的上臼齒發展得如此之大,下臼齒相對衰退,差異過大,可能是為了更好地應用於目標類等大中型薄皮草類小動物。這種獨特而生長的臼齒,只需一對就能殺死獵食者身體的最深處,盡可能地擴大傷口,導致 獵食者大量流血死亡。與此相結合,劍齒虎的顱骨和頭部肌肉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使嘴張得更大,使下頜和頭部產生90度以上的視角,充分發揮劍齒的功效。
然而,這種極端進化的發展趨勢,顯然也有不好的一面。換言之,大大降低了對自然環境和獵食的適應性,隨著全球時期各種大中型薄皮草小動物的絕種升級,不善於快速奔跑的劍齒虎也慢慢無濟於事,市場競爭是靈便而全面發展的普通肉食小動物,伴隨著獵食的絕種。隨之而來的是隨之而來的當代虎和其他大中型肉食小動物。
劍齒虎亞科體型很大,其中較大 的非州超大劍齒虎肩高約1米,休重接近300KG,雖然不夠高,但有強壯的身體,特別是前腿。毫無疑問,頭頂-兩個長10cm的劍齒埋在上顎,與頭頂基本上在同一水平表面的下顎向下伸展。這種葉片有利於維持突出的劍齒,但是骨裂、感柒的風險也增加了,頭頂越來越重,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行動的協調能力。
有些劍齒虎經常被誤認為是獅子座的小動物,長出了尖齒。例如,刃齒虎,實際上兩者大不相同。與現代獅子座相比,劍齒虎的休重要得多。其後腳和尾巴都很短,更像一隻瘦熊。成人劍齒虎休重約300KG-400KG,以大中型哺乳動物為配料。洛杉磯市區的拉布里亞大農場是世界上最罕見的動物化石遺跡之一。然而,拉布里亞以挖掘特殊小動物致命的刃虎而聞名。這里依次恢復了2000多隻,使刃齒虎成為熟悉的古代貓科動物。
劍齒虎沉重的身體表明它是一個孤獨的埋伏殺手。劍齒虎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一對牙齒。它是如何利用它們殺死食物的,但是每個人都不太了解它們。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必須觀察肌肉結構。根據附著在美國豹顱骨上的咬合肌,我們可以知道劍齒虎的咬合力相對較小。
5. 牙齒很長的一些動物是怎樣牢牢咬住獵物的
食肉動物都長著一副尖利的牙齒,尤其是犬齒作為它們的“利器”更加的鋒利和尖長,比如我常說的獅子、老虎之類的猛獸就有平均6公分以上的犬齒。除此之外,一些食草動物和一些雜食性動物也有尖長的牙齒,比如大象的象牙就是一對終身生長的上門齒,野豬的獠牙就是一對上翻的上犬齒。
從上面這些動物看,現存食肉動物的犬齒沒有特別長得,而食草動物和雜食性動物雖然某些牙齒很長,但是已經異化(向外翻)並不會影響進食。那麼,有哪些動物的牙齒格外的長呢?它們又是如何咬住獵物的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對於食肉動物來說,無疑更加長的犬齒在捕獵時更能給獵物造成致命傷。但是,這個長度也不是越長越好,從劍齒虎和袋劍齒虎就能看出,過長的犬齒,不但沒能幫助它們更好地適應環境,反而成為了它們滅絕的主要原因。
因此,食肉動物的犬齒長度是根據上下頜開合能力、頭骨大小等等因素決定的,像現在的獅子老虎雖然只有劍齒虎犬齒長度不到一半的長度就已經“傲立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