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擬態的動物有哪些

擬態的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0 17:43:20

Ⅰ 哪些動物是擬態

1、貝茨氏擬態 可食性物種模擬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種的擬態現象,大多見於鱗翅目昆蟲。
2、米勒氏擬態 兩種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種互相模擬的擬態現象。
3、進攻性擬態 模仿其他生物以便於接近進攻對象的擬態。例如捕食者模仿獵物、寄生蟲模仿宿主。
4、自家擬態 指同種生物間的模擬,如很多雄蜂無刺卻形似有刺的雌蜂而得到保護。
5、默滕斯氏擬態 東方珊瑚蛇劇毒,具紅、黑、黃色環狀紋(警戒色),同在南美洲另有花紋相似的弱毒蛇(後毒牙假珊瑚蛇)及無毒蛇(多帶王蛇)。
6、宿主擬態 主要見於鳥類。例如杜鵑。
7、有利於傳粉及散布的擬態 有的植物甚至模仿動物。如某些蘭(蠅蘭、蜘蛛蘭、蜂蘭)的唇瓣形狀酷似雌蠅、蛛、蜂,誘使有關的蠅、蛛、蜂雄體來「交配」,從而將花粉傳走。
8、發生於種內的擬態 如非洲一種雌麗魚在產卵後未容卵受精即將卵吞入口中哺育。

Ⅱ 擬態動物有哪些

擬態的動物形態與周圍物體很象,如竹節蟲生活在竹子上,其身體四肢均象竹節,很難被發現,枯葉蝶很象一片乾枯的葉片,可以很好地保護自己不被天敵發現。

Ⅲ 舉例子:哪些動物是擬態

擬態:是指一種動物因在形態及體色上模擬環境,如一種植物或一種有毒或不可食的動物.若是一種無毒的動物模擬一種有毒或不可食的動物稱貝次擬態,如副王蝶模仿普累克西普斑蝶;若是兩種有毒的動物互相模擬則稱為繆勒擬態,如毒蛾科的各個蛾種之間較為常見.

竹節蟲棲息在樹上,為了不讓敵人發現,裝成樹枝的樣子,就是擬態,即模擬身邊事物的形態來保護自己;
蝗蟲在春天的麥田裡是綠色的,在秋天的麥田裡是灰黃色,就是保護色,自己身體的顏色隨著身邊事物的顏色而變換,從而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
烏賊遇到敵人時,會全身閃爍顏色鮮艷的斑點,警告敵人不要靠近,並起到恐嚇對方的作用和表示自己處於警戒狀態,就是警戒色.

Ⅳ 哪些動物有保護色哪些動物有警戒色哪些動物有擬態(要3——5個例子)!!!

保護色:白/棕色樺尺蛾 變色龍 警戒色:箭毒蛙 藍環章魚 海蛞蝓 擬態:竹節蟲 枯葉蝶

Ⅳ 下列四種動物中屬於擬態的是

B
擬態:一種生物模擬另一種生物或是別的物種從而有利於自己的生存,所有,很明顯是B!!
不明白歡迎來求助!
望採納,多謝了!

Ⅵ 有誰知道像枯葉蝶這樣的擬態還有哪些

枯葉蝶的擬態比較特殊。一般動物在自然界中都會有保護色,保護色並不被完全認可為擬態,所以類似於五步蛇,變色龍之類通常不稱為擬態,擬態一般指生物的外觀形態模仿其生存環境中的其他事物,嚴格上來說,類似於枯葉蝶(樹葉)的生物有:竹節蟲(樹枝),蘭花螳螂(蘭花),安康魚(珊瑚)等。

Ⅶ 擬態的昆蟲有哪些

竹節蟲,枯葉蝶,葉(蟲修)等等。

昆蟲的模擬對象大體有三類:一類是對受騙者而言是不可食、不好食(味道不好)或有毒的動、植物或環境中的其它物體,包括植物的枝、葉、花、果、有毒的甲蟲、蝶類、石塊、鳥糞、蟲糞等。

另一類是對受騙者而言是可怕的動物,擬態者可模擬這些動物的形、色、味、聲等,最典型的例子是擬態者模擬蛇頭、蜂形、蟻形、獸眼等,使受騙者望而生畏。

第三類是模擬獵物、寄主或宿主的相關形態或特性,如蟻客模擬螞蟻的形態或行為、化學物質等。一般一種模擬對象只被一種擬態者所模擬,也有一種模擬對象被多種擬態者模擬的。如一種木工蟻可以被一種管巢蛛、一種跳蛛、一種盲蝽和一種螳螂等4種節肢動物所模擬。

Ⅷ 動物保護自己的方式有哪些利用擬態這種方法保護自己的動物有哪些

穴居,隱蔽,警戒色,擬態,回縮,逃遁,威嚇,假死,轉移捕食者的攻擊部位,反擊!擬態是指一種動物因在形態和體色上模擬另一種有毒和不可食的動物而得到好處,如副王蛺蝶擬普累克西普斑蝶,毒蛾科的各個蛾種之間

Ⅸ 擬態的生物有哪些

擬態是指一種生物在形態、行為等特徵上模擬另一種生物,從而使一方或雙方受益的生態適應現象。擬態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騙者。這個受騙者可為捕食者或獵物,甚或同種中的異性。在宿主擬態現象中,受騙者和被模仿者為同一物。許多有毒、味道不佳或有刺的動物往往有警戒色,這點常為其他生物所模仿。動物具有與其他動、植物體或非生物體相似的顏色、形態或姿勢稱之為擬態。按其相反效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尺蠖蛾像小樹枝似的不引人注目,因此稱為隱蔽擬態或稱為模仿(mimesis)。另一種是虻由於它具有像黃蜂一樣顯眼的色彩而欺騙了捕食者,諸如此類的擬態稱為標志擬態或只稱擬態(mimicry)。
擬態在昆蟲類和蜘蛛類中極為普遍,在脊椎動物和植物中也很常見。如蠅類和蛾類模仿蜜蜂和黃蜂,可逃避鳥類的捕食;一種適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種不適口或不可食的蝴蝶亦能逃生;兩種不適口的蝴蝶互相模仿可共同分擔被年幼鳥類在學習期間誤食所造成的死亡率;寄生鳥類(如杜鵑)的卵精確模擬寄主鳥類的卵,可大大增加寄生的成功率;某些蘭科植物的花瓣在形狀、顏色和多絨毛方面模擬某些雌蜂的外表,可吸引雄蜂與之「交尾」,而得到有利於為其授粉的結果。擬態有一共同點:兩個不同生物發生幾乎相同的信號(形狀、行為、發光、聲音、氣味乃至生物化學特徵)為另一生物所接收,接受者對雙方採取同一反應,對被模仿者採取此反應,對於接受者有利;對模仿者採取此反應則對於接受者可能無利。
與趨同進化不同,擬態中的選擇因子必為另一生物,它被擬態所欺騙。擬態的幾方常處於同一地區,但也可能模仿者和被模仿者相距甚遠,借遷徙候鳥(受騙者)而聯系在一起。擬態有時與偽裝現象不易區分,但偽裝者常是模仿背景以免為接受者所察覺,而模仿者卻意求引起受騙者的特定反應。
編輯本段類型
擬態類型很多,基本類型有以下幾種:
1、貝茨氏擬態
可食性物種模擬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種的擬態現象,大多見於鱗翅目昆蟲。1862年,英國博物學家H·W·貝茨首次以假警戒色假說來解釋巴西叢林中一些親緣關系很遠的蝶類之間在色斑上的相似性。他發現有些不可食蝴蝶與另一些分類地位相距甚遠的可食性蝴蝶(粉蝶科)具有相同的色斑,而這些色斑在被擬者所屬的屬中是典型的,在擬者所屬的屬中則是不典型的,這說明擬者的警戒色是假的,被擬者的才是真的,這種擬態現象後來就被稱為貝茨氏擬態。
貝茨氏擬態中的被擬者分布廣、數量眾多、顯眼並具有不可食性或其他保護方式。被擬者的色斑通常是其所屬分類群的典型色斑,而擬者的則相反。擬者和被擬者經常生活在同一地區和時間,這樣捕食者便難以將兩者分清。擬者與被擬者必須非常相似,否則易被自然選擇所淘汰。擬者和被擬者的相似性僅限於可見的形態結構、色斑和行為等,不涉及解剖學特徵。擬者的進化從一開始就需要一個大的表型的變化,所以大多數擬態圖案是由單基因控制的。擬態發生的可能性不僅取決於原模型的存在和恰當的突變的產生,也取決於模擬同一原模型的擬態種的數目,在沒有其他擬態種時,擬態容易建立。
2、米勒氏擬態

兩種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種互相模擬的擬態現象。1878年,由德國動物學家弗里茲·米勒提出,故名。如,幾種均不能吃的蝴蝶,彼此之間外形相似。米勒解釋說,因鳥類必須通過親身嘗試才能得知某種昆蟲不適口,幾種均不適口的蝴蝶形色相似,這樣便可減少因被嘗試而犧牲部分個體的機會。
米勒氏擬態常見於一組無親緣關系且均有毒、不能吃並具同樣鮮明的警戒色的物種之間。這樣的組稱為擬態環,常伴有貝茨氏擬態現象。當環中所有成員均採用同一信號時,所獲得的保護最多,這便是信號標准化原則。米勒氏擬態所涉及的所有物種都具有警戒色或其他保護方法。各個物種都是廣布種,數量差異不會太大。具有米勒氏擬態的物種很少是多態的。物種間的相互模擬不必象貝茨氏擬態那樣精確,因為模擬的目的不是要騙過捕食者,只是為增強警戒作用。因此也有人認為,這並非真正的擬態,因為無受騙者,更無所謂哪一方是模仿者。
3、進攻性擬態
模仿其他生物以便於接近進攻對象的擬態。例如捕食者模仿獵物、寄生蟲模仿宿主,藉以更順利地進攻後者;也有時是為了進攻第三者(被模仿者是模仿者進攻對象的獵物),如的背鰭棘形似蠕蟲,用以引誘其他魚類近身取食以便捕殺。食蟲植物如瓶子草、豬籠草均模擬花朵以誘捕采蜜昆蟲。清潔魚如裂唇魚為其他魚類清除體表的寄生蟲和腐肉,但形、色和行為與之相似的假清潔魚卻借機竊食魚體健康組織
4、自家擬態
指同種生物間的模擬,如很多雄蜂無刺卻形似有刺的雌蜂而得到保護。
5、默滕斯氏擬態

東方珊瑚蛇劇毒,具紅、黑、黃色環狀紋(警戒色),同在南美洲另有花紋相似的弱毒蛇(後毒牙假珊瑚蛇)及無毒蛇(多帶王蛇)。最初以為後兩者模仿前者,但事實上中間的弱毒蛇才是被模仿者,因捕食者被弱毒蛇咬傷後不致死亡,才能獲得教訓從而避免接觸上述三者。模仿者比被模仿者更得到自然的保護。
6、宿主擬態

主要見於鳥類。例如杜鵑產卵於其他種鳥的窩內,其卵色與宿主的卵相近,因而不被發覺,其雛孵出後為宿主扶養成熟。維達鳥(文鳥科維達亞科)也有將卵產於其他鳥窩內的品種,且具宿主專一性。幼維達鳥的嘴部外形、求食鳴聲、頭部動作以及毛色都是酷似宿主幼鳥,因而得到喂飼。因雜交子代將無法適應父母任一方的宿主,故這種專一化的寄生關系要求避免雜交。每種維達鳥的鳴聲都學自宿主,鳴聲同源者方能相配,保證了各種間不發生雜交。
7、有利於傳粉及散布的擬態
有的植物甚至模仿動物。如某些蘭(蠅蘭、蜘蛛蘭、蜂蘭)的唇瓣形狀酷似雌蠅、蛛、蜂,誘使有關的蠅、蛛、蜂雄體來「交配」,從而將花粉傳走。另外一些植物花朵(如豹皮花屬)則能發出腐臭氣味以吸引某些喜歡腐臭氣味的昆蟲。斑葉海芋還有杯狀結構,能暫時囚禁進入的昆蟲並讓它將身上的花粉灑落在杯中雌花上。
8、發生於種內的擬態
如非洲一種雌麗魚在產卵後未容卵受精即將卵吞入口中哺育。雄魚尾鰭根處有橙黃色斑,酷似魚卵。雄魚排精時顯示此色斑,雌魚欲吞此假卵卻將精子吸入;受精作用在雌魚口內進行。在此,模仿者(雄魚色斑),被模仿者(真卵)和被騙者(雌魚)全系同種,共同受益。

Ⅹ 關於保護色、擬態、警戒色的動物有哪些

保護色(baohuse)動物適應棲息環境而具有與環境相適應的色彩,它有利於逃避敵害和捕獵食物。保護色的形式多種多樣:(1)水母、海鞘等水生生物的軀體近乎透明,能巧妙地隱身於水域中。(2)北極熊的白色皮毛與冰天雪地的環境十分協調,許多魚類背部顏色深,腹部顏色淺,從上看,與水底的背景相似,向上看卻又象天空。(3)分割色也是一種保護色,如虎、豹、長頸鹿、斑馬等身上都有鮮艷的花紋,在光暗而斑駁的周圍環境配合下,能使其輪廓變得模糊不清。(4)某些比目魚和蜥蜴能隨著背景的變化而改變體色,藉以保持和環境的協調,安樂蜥的體色改變由內分泌控制,而避役的色素細胞則由神經系統控制。保護色是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經過長期協同進化而逐步形成的。對螳螂的觀察表明,當他們處於與自己體色相似的背景中時,比在與體色不一致的背景中被天敵消滅的機會要小3倍。

警戒色(jingjiese)某些有惡臭、有毒或不可食等特點的動物具有鮮艷奪目的色彩或斑紋,從而對敵害起到「警告」的作用,它是動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如毒蛾的幼蟲多具鮮明的色彩或斑紋,向這類幼蟲進攻的鳥類常被其毒毛刺傷口腔粘膜,因而,這種鮮艷的色彩或斑紋便自然成為鳥類的警戒。又如,一種歐洲產的蟾蜍能從皮膚腺中分泌出一種使掠食者厭惡的物質,其腹部呈鮮紅色。每當遇到攻擊時,它便將其腹部朝上,顯露出鮮紅的肚皮,由於敵害對紅色和特殊的惡臭產生條件反射,只好放棄攻擊。有劇毒的金環蛇和銀環蛇身上分別有黃黑相間和黑白相間的花環,這種鮮明的色調使許多動物望而生畏,退避三舍。蜂類的黃黑或黑白相間的斑紋,瓢蟲背上的斑點和色彩都屬於警戒色。但是,警戒色在預防敵害中也只有相對的意義,雖然一般鳥類不敢貿然進攻毒蛾的幼蟲,但杜鵑的口腔上皮卻有著特殊的保護功能,它們專吃這些幼蟲。

擬態是指一種生物在形態、行為等特徵上模擬另一種生物,從而使一方或雙方受益的生態適應現象。擬態包括三方:模仿者、被模仿者和受騙者。這個受騙者可為捕食者或獵物,甚或同種中的異性。在宿主擬態現象中,受騙者和被模仿者為同一物。許多有毒、味道不佳或有刺的動物往往有警戒色,這點常為其他生物所模仿。

擬態在昆蟲類和蜘蛛類中極為普遍,在脊椎動物和植物中也很常見。如蠅類和蛾類模仿蜜蜂和黃蜂,可逃避鳥類的捕食;一種適合捕食者口味的蝴蝶模仿另一種不適口或不可食的蝴蝶亦能逃生;兩種不適口的蝴蝶互相模仿可共同分擔被年幼鳥類在學習期間誤食所造成的死亡率;寄生鳥類(如杜鵑)的卵精確模擬寄主鳥類的卵,可大大增加寄生的成功率;某些蘭科植物的花瓣在形狀、顏色和多絨毛方面模擬某些雌蜂的外表,可吸引雄蜂與之「交尾」,而得到有利於為其授粉的結果。擬態有一共同點:兩個不同生物發生幾乎相同的信號(形狀、行為、發光、聲音、氣味乃至生物化學特徵)為另一生物所接收,接受者對雙方採取同一反應,對被模仿者採取此反應,對於接受者有利;對模仿者採取此反應則對於接受者可能無利。

閱讀全文

與擬態的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