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畫家擅長畫什麼動物
徐悲鴻——最擅長畫馬
齊白石——蝦
張大千——荷花
黃胄——畫毛驢
② 畫什麼動物最可愛
你好。
可以換一些小烏龜啊,小白兔啊!這些都是挺可愛的。
如果滿意,請採納,謝謝。
③ 畫什麼動物最好看又最簡單
畫小老鼠,小白兔好看又簡單,小朋友都喜歡。
④ 有一些大畫家都畫什麼動物
畫蝦齊白石 畫馬徐悲鴻 畫牛李可染 畫驢黃胄 畫虎張善子 厲歸真畫鷹 李苦禪畫猴 朱文候畫貓
⑤ 畫什麼類什麼成語動物
畫虎類犬: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畫虎不成反類犬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基本釋義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⑥ 什麼動物會畫什麼
1、小雞畫竹葉。
2、小狗畫梅花。
3、小鴨畫楓葉。
4、小馬畫月牙。
5、猴子畫桃子。
運用擬人手法,將小動物賦予人的色彩。
(6)畫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擬人化的寫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具體,既能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的某個特點,又有了擬人化之後特有的具象效果。
把動物擬人化:
1、蜜蜂給我們引路。
2、小狗伸了一個懶腰。
3、鳴蟬在樹葉里吟唱。
⑦ 有些大畫家都畫什麼動物
各種動物都有畫,看個人喜歡,大多數畫蝦,小鳥,馬,這是水裡,天上,地上的動物。
⑧ 李苦禪、戴嵩他們各自擅長畫什麼動物
李苦禪擅長畫鷹,戴嵩擅長畫牛。
1、李苦禪(1899- 1983),男,出身貧寒。現代書畫家、美術教育家。原名李英傑,改名英,字勵公。山東高唐人。1923年拜齊白石為師。
中國近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美術教育家李苦禪(1899—1983)原名李英傑、李英,字超三、勵公。生於山東省高唐縣貧苦農家,自幼受到家鄉傳統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藝術征途。
其代表畫作《李苦禪松鷹圖》創作於1973年,畫面上五隻威猛的大鷹棲息在高聳的崖石之上,周圍挺立的蒼松鬱郁蔥蔥。
(8)畫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李苦禪曾任杭州藝專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擅畫花鳥和鷹,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鷹圖》《松鷹圖》《蘭竹》《晴雪圖》《水禽圖》。1978年出版《李苦禪畫輯》。
李苦禪的書法與畫互為表裡,相得益彰。推崇「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李苦禪認為,中國寫意畫是寫出來的,西洋畫是畫出來的,在這方面,中國比西方高出一籌。這表現在「融結果美」與「手段美」於一體,「融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於一體的變革。
而書法與繪畫相結合恰是這一變革的契機與關鍵。李苦禪說:「不懂書法藝術,不練書法,就不懂大寫意和寫意美學」。因而李苦禪在中國書法藝術之「畫家字」方面獨樹一幟。李苦禪在數十年覓碑訪帖之中自成朴雅、渾厚、風神、婉轉的行草藝術。
戴嵩所畫《鬥牛圖》《三牛圖》《歸牧圖》等作品,被視為絕世佳作。其中,《鬥牛圖》被杜處士所收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李苦禪
網路-戴嵩
⑨ 中國著名畫家擅長畫什麼動物
中國十大畫家徐悲鴻擅長畫馬、齊白石擅長蝦、黃胄擅長驢、李可染擅長牛、吳作人擅長熊貓、吳冠中擅長橋、張大千擅長虎、李苦禪擅長鷹、韓美林擅長動物、丁聰擅長諷刺漫畫、石濤擅長山水、鄭板橋擅長竹。
⑩ 齊白石愛畫什麼動物徐悲鴻愛畫什麼動物謝謝!
齊白石畫蝦
齊白石畫蝦堪稱畫壇一絕。齊白石畫蝦通過畢生的觀察,力求深入表現蝦的形神特徵。
齊白石從小生活在水塘邊,常釣蝦玩;青年時開始畫蝦;40歲後臨摹過徐渭、李復堂等明清畫家畫的蝦;63歲時齊白石畫蝦已很相似,但還不夠「活」,便在碗里養了幾只長臂蝦,置於畫案,每日觀察,畫蝦之法也因此而變,蝦成為齊白石代表性的藝術符號之一。
齊白石畫蝦已入化境,在簡括的筆墨中表現了游弋水中的群蝦。粗壯、濃厚的茨菇,與群蝦的透明、輕靈纖細形成對比,體現出晚年的齊白石畫藝的成熟。
齊白石畫蝦表現出了蝦的形態,活潑、靈敏、機警,有生命力。是因為齊白石掌握了蝦的特徵,所以畫起來得心應手。寥寥幾筆,用墨色的深淺濃淡,表現出一種動感。
一對濃墨眼睛,腦袋中間用一點焦墨,左右二筆淡墨,於是使蝦的頭部變化多端。硬殼透明,由深到淺。而蝦的腰部,一筆一節,連續數筆,形成了蝦腰節奏的由粗漸細。
齊白石用筆的變化,使蝦的腰部呈現各種異態,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盪的。也有彎腰爬行的。蝦的尾部也是寥寥幾筆,既有彈力,又有透明感。蝦的一對前爪,由細而粗,數節之間直到兩螯,形似鉗子,有開有合。蝦的觸須用數條淡墨線畫出。
取捨:對水中的蝦,為表現出那種透視感,齊白石的線條有虛有實,簡略得宜,似柔實剛,似斷實連,直中有曲,亂小有序,紙上之蝦似在水中嬉戲游動,觸須也像似動非動。
(10)畫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著名國畫藝術大師齊白石57歲時有一次題畫寫道:「余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乃余或可自問快心時也。」(己未老萍詩草)這幾句斬釘截鐵的話,可以說是齊白石不怕否定自己、敢於創新的藝術宣言。齊白石的最膾炙人口的畫蝦,就是他的創新精神的突出例證。
齊白石少年時代就對蝦產生濃厚的興趣,經常到溪流里觀察這種逗人喜愛的小生物,用棉花為誘餌釣蝦。他晚年曾畫《兒時釣蝦圖》,在畫幅上題詩道:「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為餌釣蘆蝦。今朝畫此頭全白,記得菖蒲是此花。」並有小註:余少時嘗以棉花為餌釣大蝦,蝦足鉗其餌,釣絲起,蝦隨釣絲起出水,鉗尤不解。只顧一食,忘其登岸矣!
少年時代的這種興趣,使齊白石早就萌發畫蝦的藝術種子。但他60歲以前畫蝦主要是摹古,學習八大山人、李復堂、鄭板橋等畫蝦的技法。
62歲時,齊白石自認為對蝦的體會還不夠深刻,需要長期細心觀察和進行寫生,就在畫案的水碗里,長期養著數只活蝦。齊白石每天都要細心觀察它們很多次,看它們的形狀,看它們在水中游動時的姿態,還常常用筆桿觸動它們,看蝦跳躍時的各種姿勢。
這個時期的工夫,依然還是側重在追求外形。因此,他筆下的蝦雖已越過古人,但和他80歲以後畫的蝦還差一段距離。總的看來,蝦的外形很像,但精神不足,還不能表現蝦的透明的質感。
66歲時,齊白石畫蝦產生一個飛躍。蝦的身軀已有質感,頭、胸部前端有堅硬感。腹部節與節若連若斷,中部拱起,似乎能蠕動。蝦的長臂鉗也分出3節,最前端一節較粗,更顯有力。蝦的後腿由10隻減少成8隻。
68歲時,畫蝦又進一步。這時的特點是:腹部小腿繼續刪減,由8隻減到6隻;以前畫蝦眼是畫兩個濃墨點,後來在寫生中觀察到蝦在水中游動時兩眼外橫,於是蝦眼由兩個濃墨點改畫成兩橫筆;最關鍵的突破是在蝦的頭胸部分的淡墨上加一筆濃墨。
齊白石認為對蝦寫生七八年,這一筆是創造最成功的,他說:「這一筆不但加重蝦的重量,並且也表現白蝦的軀干透明。」這時畫蝦已達到神形兼備,可以說算成功。
但齊白石仍不滿足,繼續追求筆墨的簡煉。70歲後又有意刪除不損害蝦的真實性的腿,78歲時畫的蝦後腿就只有5隻。
80歲以後畫的蝦,才真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那精確的體態,富有彈力的透明體,在水中浮游的動勢……可以說,藝術造型的「形」、「質」、「動」三個要素都臻於完美的境界。作家老舍在齊白石93歲壽辰的慶祝會上,說:「白石老先生畫的蝦,可以看出蝦在水裡游的運動,像活的一樣,但他作畫的時候決不是對自然事物單純的模擬。
有一次他說:『蝦爪上的東西還很多,可是我不用畫這些玩意。』他是有提煉的。」老舍指出的提煉,就是把蝦的次要部分刪除,對蝦的重要特徵進行藝術誇張,使蝦的神情更為突出,所以人們比較池塘里的蝦而更喜愛齊白石畫的蝦。
感性認識有待於上升到理性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齊白石68歲時對蝦的形象進行了重大改造,淡墨畫出的蝦頭、蝦身加上了重重的一點濃墨,表現了蝦的重量和蝦頭前端的堅硬。
蝦眼改小圓點為兩橫筆,蝦腿8條減為6條等。1934年,齊白石71歲時完成了畫蝦的最後改造:後腿由6對減為5對,簡約、概括、唯美,達到了「似與不似之間」的境界。」充分的證明了這一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