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物為什麼怕人
兩方面原因都有。
食肉動物對於不屬於自己菜單上的大型動物,因為不了解,本來就有戒備心理。人在動物中屬於體形較大者,尤其是人的身高超過了所有食肉動物(動物正常姿態下的身高,也就是四肢著地行走時的身高),自然會對動物形成一種威懾作用。(許多食草動物也比食肉動物高大,但食肉動物不怕它們的原因是那些食草動物本來就是食肉動物的食物,食肉動物從小就知道它們是不可怕的,可以吃的)。另一方面,在人類經常活動區域的食肉動物,由於人類的獵殺,強化了動物對人的恐懼心理;但在人跡罕至地區的大型食肉動物,則基本上是不太怕人的。例如在非洲某些無人草原上的獅子就不怎麼怕人。
老虎一般是不吃人的,甚至不敢和人近距離接觸,從來沒吃過人的老虎不到萬不得已時絕對不會主動攻擊人。但是如果某隻老虎因為極度飢餓而冒險吃了一個人以後,它才恍然大悟地發現原來人也不過如此,並不那麼可怕,那這只老虎今後可能就會主動攻擊人。這個說法已經被無數事實所證明,所以大型食肉動物對人的恐懼既有因為陌生、人體形怪異、人的身高足夠高造成的天生恐懼成分,也有因為人類獵殺強化恐懼的成分。
2. 俄羅斯的熊為什麼怕人
因為熊缺乏食物,到村子裡找吃的時候,俄羅斯人會把這樣的熊趕走或殺死,畢竟俄羅斯是可以合法持槍打獵的,所以時間久了熊會怕人。
遇見熊的正確處理方式是:
1、首先,不要試圖攻擊熊,一頭成年熊的攻擊力抵得上三個成年男人,平常人是根本制服不了熊的。其次,距離遠時保持安靜,盡量別驚動熊,發現熊後扭身就跑的行為也是不正確的!
2、最後說一說,最不願意發生的情況,狹路相逢被熊攻擊的話應該怎麼辦,可能很多人聽說過,萬一被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躺在地上裝死,俄羅斯人說事實上這是非常不科學的行為,這樣行為大多數是無效的。
3、除非受過裝死的職業訓練,經過耐受疼痛的專業培訓,平常人的裝死行為的結果一般都是失敗的,特別是在被帶崽的母熊攻擊時,裝死的行為只會照成更大的傷害,嚴重的話還會有生命危險,這種行為不可取。
4、應該做的事情是,扔個什麼東西到一邊,熊是非常好奇的動物,會因此走向另一個方向,您就有時間爬到高處,雖然熊也會爬樹,但其笨拙身軀,在樹上的人不容易受到攻擊,結果就是熊攻擊無果默默地走開。
(2)動物為什麼怕人擴展閱讀:
物種分類
大棕熊:包括阿拉斯加棕熊、歐洲和亞洲棕熊、北美西部的灰熊。
阿拉斯加棕熊體重可達七百八十公斤,是世界最大的食肉類動物。歐亞的棕熊分布在歐洲及喜馬拉亞山以北的亞洲大陸,是童話中常見的動物。
北美灰熊是北美洲最危險的動物,由於大量獵殺,存活的已經很少了。棕熊遍布亞、歐、北美三大洲,棕熊體重(1000 / 100kg ) 站立時有9英尺,體長2.5m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食肉目動物。
而敘利亞棕熊卻很小,體重不足90公斤。中國的棕熊一般在100~500公斤。
棕熊的胃口可以說是好極了,葷的、素的都愛吃。植物、昆蟲、蜂蜜、魚類,甚至鹿、羊、牛、都能一概吃下。
美洲黑熊:是北美洲體型型最小,也是非常普遍的熊。
居住在北美森林帶和墨西哥。它是爬樹高手,常常四處海浪,有時會偷襲家畜。除非受到挑釁,通常不會攻擊人類。
美洲黑熊分布在加拿大及美國中部和東部的森林,它的身體顏色有很多種,黑色、棕色、灰色、白色都有。
美洲黑熊常在6~7月份"娶妻生子",不過等小熊過完一周歲生日後,一家子便各奔東西,熊爸爸、熊媽媽也各自生活,看上去像"離婚"一樣,可到了下一年的6~7月份,它們就復婚,重新考慮生育下一代的事。
眼鏡熊:眼鏡熊又叫南美熊、安第斯熊,產於南美北部,是惟一到達南半球的熊種,也是最愛吃植物性食物的一種熊,吃各種果、葉、根、莖,很少吃昆蟲,它因眼睛四周有一圈白毛,若起來像戴眼鏡而得名。主要靠水果維生。
眼鏡熊善於登高爬樹,通常獨自活動,偶以小家庭為單位,共住在一棵大樹上。
3. 老虎為什麼怕人呢
老虎怕人這種說法其實是成立的。
在大興安嶺生態旅遊的時候,和當地曾經做過伐木工的向導聊過
老虎怕人並不是說看到你然後逃跑,作為自然界食物鏈的頂端,老虎的感觀遠比人類強大,無論聽力還是嗅覺。即使在當年老虎還沒那麼瀕危的時候,野外遇見老虎的概率是極低的,因為老虎聞到人類的氣味就會及時做出迴避動作
新中國成立後老虎襲人事件其實非常有限,吃人的老虎一般都是年老或者生病的老虎,處於食物極度匱乏的狀態,無法迴避人類,而人類遇到老虎的反應是本能地逃跑,立刻能夠勾起老虎食肉動物的本能
關於老虎怕人,這個其實很容易解釋。
智人——也就是我們這個物種,世界上僅存的人科動物,16萬年前正式登上世界舞台,7萬年前走出非洲老家,到10000年以打磨石器為標志正式進入新石器時代(之後為現代智人)為止,地球上消失的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是多少呢?是70%,這個數字包括其它人科動物在內(包括直立人、尼人,丹尼索瓦人),雖然沒有絕對證據表明這和智人有關,但是有個考古界公認的奇怪的現象就是,某地在某個年代層之前,一些動物化石大量出土,直到智人的遺骸在某地某個年代層發現,之後的年代層這些動物的數量都銳減。有幾批智人部落,由中東經蒙古高原進入今天中國大陸(這批人是中國人真正意義上的祖先)後,中國原生的人種,也就是馬壩人,柳江人,大荔人同屬的非智人人科動物都在智人進入後不久就滅絕了。滅絕原因一直有爭論,比如氣候,比如食物匱乏,等等,當然,科學是很嚴謹的,沒有必然證據之前很難下定一個結論,不過要我說,考慮到我們這個物種的天性,這些人屬動物的銳減原因就不是很難猜測,事實上在很多智人洞穴遺留的火堆旁都發現過其它人屬動物被燒烤、啃食和工具處理過的骨骸,這還是比較初級的,有些地方還出土過其它人屬的完整遺骸並沒有被食用的痕跡,而骨骸上的傷痕之整齊和干凈利落,很明顯只有智人的工具能夠造成。說明此時的智人,殺死其它人屬動物已經不是單純地為了補充蛋白質了(所以不要再相信古人與環境天人合一的和諧相處這些毒雞湯了)。
而進入新石器時代後,農耕文明崛起,村莊和城鎮開始出現,伴隨著大量的砍伐和刀耕火種,農耕田地、家畜飼養、聚居區,以及初期政治和宗教的活動場所和圖騰崇拜,明顯需要佔用自然界更多的土地。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直接的後果就是造成動物生存環境的大量壓縮。其它的地方不說,單說中國,如果不是智人活動,原本應當是擁有相當高的森林覆蓋率,也許龐大長毛犀和腫骨鹿群落還漫步在從華北到關中再到江淮平原的廣闊土地上,大型貓科種類更加豐富,更加危險且隨處可見,伺機而動....
你以為是什麼原因讓老虎變成了保護動物?甚至華南虎都已經是極度瀕危的動物?
十幾萬年,足以練就一個物種的本能,那就是,不要輕易從高處往下跳,那會讓你受傷。看到往回逃跑的動物要及時追趕,那意味著裹腹。低飛的鳥兒要撲騰一下,沒准就能撲下來。那些形似猴子的兩腳動物,看著纖弱,其實要你死就像玩一樣.......
時間久了,野生動物就怕人了。其實不光光老虎,棕熊,野狼,金錢豹,很多我們概念中的猛獸,遇到人都是迴避的。看過一個紀錄片,《人類星球》裡面有一段,非洲的馬賽人,經常獅口奪食,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大搖大擺向著正在進食的師群走去(解說很經典:self-confidence is everything),結果是,十幾只獅子看到三個馬賽人走過來,居然一窩蜂地逃命似也地竄走了,三個傢伙從容不迫地割下角馬的一條腿,大搖大擺地走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部紀錄片。
老虎怕人,我們真不知道應該是覺得驕傲,還是覺得可悲。真怕有一天,地球上只剩下人類和人類飼養的大量家畜,多彩的野外世界只能從屏幕看到,那是多可悲的一件事情
4. 為什麼有的貓很怕人
這是因為有的貓的活動空間局限在一個有限的、固定的空間里,平時只能見到固定的人或物品,這樣的貓膽小,一看到陌生的人或動物就會很害怕,或者把他帶出他待的那個空間他就會非常害怕。
如通常家養的貓,如果平時不出門,家裡也很少有陌生人來的話貓咪膽子就特別小,一看見陌生人來就會躲起來,如果把貓咪帶出家門的話甚至會害怕的哭。
貓的天性一般都是很警覺的。它不會對任何一個事物放下警惕的心裡,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動靜。
貓,屬於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貓,分多種,是鼠的天敵。各地都有畜養。有黃、黑、白、灰等各種顏色;身形像狸,外貌像老虎,毛柔而齒利(有幾乎無毛的品種)。以尾長腰短,目光如金銀,上齶棱多的最好。身體小巧,樣子招人喜愛。好奇心重。
貓的趾底有脂肪質肉墊,因而行走無聲,捕鼠時不會驚跑鼠,趾端生有銳利的指甲。爪能夠縮進和伸出。貓在休息和行走時爪縮進去,只在捕鼠和攀爬時伸出來,防止指甲被磨鈍。貓的前肢有五指,後肢有四指。貓的牙齒分為門齒、犬齒和臼齒。犬齒特別發達,尖銳如錐,適於咬死捕到的鼠類,臼齒的咀嚼面有尖銳的突起,適於把肉嚼碎;門齒不發達。
一般的貓:頭圓、顏面部短,前肢五指,後肢四趾,趾端具銳利而彎曲的爪,爪能伸縮。夜行性。
以伏擊的方式獵捕其他動物,大多能攀緣上樹。貓的趾底有脂肪質肉墊,以免在行走時發出聲響,捕獵時也不會驚跑鼠。行進時爪子處於收縮狀態,防止爪被磨鈍,在捕鼠和攀岩時會伸出來。
5. 為什麼動物怕人類
動物在經過了人類的幾千年的屠殺之後難免會產生一些自我保護的措施,因為害怕而特意躲避是一種它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條件反射。
1、動物與動物存在的差異,以及自然規律使其它形貌存在的差異,加上人類用智慧對其它動物實行逮捕逮殺,導致動物害怕人類,說不定在宇宙中存在人類想像不到另一個星球,而那個星球是比我們現在的人類更為高等動物。
2、動物會通過在地面和樹枝上留下自己的氣味、足跡等方式標定自己的領域,這樣的標記在動物看來是不能被忽視的,但由於我們的嗅覺等感官功能不如動物那樣發達,同時也缺乏必要的野外知識,我們很少會注意到那樣樣的標記,於是會很坦然地闖進動物的領地。
6. 為什麼動物世界里很多兇猛的動物都怕人類
雖然這些猛獸要比人類厲害很多,但是他們都知道人類是有武器的,自從人類發明了火以後,這些猛獸原本把人類當成食物,但後來就開始對人類產生畏懼感,等到人類有了槍和火葯以後,他們更加害怕人類了,所以見到人類就想躲遠點,當然如果人類侵犯了它們的領地,它們發現人類沒有槍的話,它們也會發動進攻。
所以無論是老虎還是獅子,如果在野外,發現如果有人出現,尤其是那些人類是成群結隊的,它們會立馬跑開,根本不給你們拍照的機會,可能在這些動物眼中的相機就如同手槍一樣,所以看到攝影師,就想跑,所以現在很多人拍攝動物世界都是距離很遠的地方進行觀察拍攝的,當然,如果人類入侵了動物的領地,它們也會進行反攻,如果你是一個人的話,很容易受到它們攻擊。
7. 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怕人類(不包括人類製造的東西)
誰都知道動物怕人,鑒於我們無法確切知道動物是怎樣看待人類的,所以在分析它們有時為何會害怕從未見過的人時,未免會感到困惑。
我試圖用我自己平時積累的動物知識,向讀者朋友們談一談我是如何看待動物怕人的問題的。當然,在我的推斷中,有很多主觀的東西,所以才會慎重地在以「想像」為主題的這一段落里跟大家交流。
我們經常在潛意識中把自己跟動物相區別,動物可能也是那樣看我們的。我們認為自己在精神上跟動物相區別,而動物光憑普通的感覺器官就能發現人的異常特性:它們眼中的「人」具有各種體色(因為我們穿了不同的衣服),各種氣味(因為我們吃不同的食品,經過烹調的食物氣味更雜)和各種形狀(因為我們經常會有肩扛、背負、挑擔、拎東西等特有的動作,使用工具時,好像有額外的物件「附著」在我們身上),有時還會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不僅是說話,有時還有人類弄出的機械聲等)。動物當然無法弄清所有這些在原始自然中完全不符合它們固有的判斷法則的另類現象,就像我們對陌生的東西有天生的警惕和疑懼一樣,動物對我們這些沒有固定形狀、色彩、氣味和行為的「奇怪東西」感到害怕就毫不奇怪了;
我們不按照自然規律行事。在動物眼中,人類伐倒大量樹木卻不吃,殺死很多動物卻不留下屍骸,有太多無法根據動物本身的經驗判斷的東西,特別是那些很少見過人類活動的動物,一定會被人類不同尋常的行為所震撼,相信那樣的震撼不啻於我們見到外星人。那些生活在人居附近的動物,由於逐漸熟悉我們的特點,恐懼之心會略收斂,但是依然會因為我們那些不可捉摸的行為表現而謹慎地跟我們保持距離;
我們不懂任何動物的行為規則和交流方式。動物會通過在地面和樹枝上留下自己的氣味、足跡等方式標定自己的領域,這樣的標記在動物看來是不能被忽視的,但由於我們的嗅覺等感官功能不如動物那樣發達,同時也缺乏必要的野外知識,我們很少會注意到那樣樣的標記,於是會很坦然地闖進動物的領地。這種看似無所顧忌的大膽舉動(實質是人的盲目),會使動物以為我們有力量無視它們的警告,未免就會有幾分膽怯;動物會以某種特別的方式向入侵者發出信號,但是出於同樣的原因,我們很少會注意並且回應那樣的信號,在動物看來,那就是對它們力量的挑釁,對於絕大多數動物,它們會先小心地避免沖突,在暗中觀察我們,在行為上客觀地表現為主動退讓;
人類的破壞(或是殺傷)力是動物懼怕我們的主要原因。人類發明發射性武器是狩獵史上的里程碑,弓箭使得我們可以更有效地捕捉鳥類那樣活動能力很強的種類,對付獸類時也省去了我們追趕獵物的體力,同時避免了較多與獵物進行肉搏的危險;而隨著熱兵器(以火葯作動力的武器)的出現,我們簡直可以毫無風險地獵殺所有動物,毒葯、陷阱等人類發明的其它捕獵手段也都讓動物原先的避難法則失效,於是那些被我們捕捉和殺傷的動物在教訓中學會在距離我們很遠時就躲開,或者本能地避開有人類氣味的地方。很多跟人打過交道並吃過虧的動物們會把躲避人類的經驗作為新的生存技能傳授給它們的後代,連大象這樣很少有顧忌的巨獸,都懂得要避開拿槍的人類。當我們在一個地方用某種手段大量捕捉動物後,它們會很快吸取教訓並調整策略,以至於我們用老辦法就不再能奏效,譬如說鼠類被某種毒葯殺傷後,倖存的個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不會去碰那種香甜的誘餌。
以上為本人原創文字。
8. 老鼠為什麼天生怕人
答案:老鼠膽子小。
老鼠膽子是非常小的,它們一般是不會主動出來,並且老鼠喜歡在黑暗的地方呆著。而且人在老鼠的眼中是龐然大物。它知道自己打不過人,當然害怕了。老鼠多的地方,它們就不會害怕人了。
(8)動物為什麼怕人擴展閱讀:
老鼠是哺乳綱、嚙齒目、鼠科的嚙齒類動物,俗稱「耗子」,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全世界有鼠類大約480種,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
老鼠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增長速度有限,在密度達到該環境的容納限量時,增長速度在0的左右波動。老鼠常出沒於下水道、廁所、廚房及其他帶菌場所等等,經由鼠腳、體毛及胃攜帶物來傳播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