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腔腸動物有哪些

腔腸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1 16:03:30

Ⅰ 腔腸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蟲等。

1、海葵(學名:Actiniaria)是一種長在水裡的食肉動物,屬於刺胞動物,六放珊瑚亞綱的一目,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動物,沒有中樞信息處理機構,也就是說它連最低級的大腦基礎也不具備。

2、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產於中國東南沿海。8~9月間,海蜇常成群浮游於海面,有時被沖擊而擱淺在海灘,捕撈時,先用長標刺穿其傘體,然後用網捕獲。

3、水螅(學名:Hydra),腔腸動物,身體圓筒形,褐色,口周圍有觸手,是捕食的工具,體內有一個空腔。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包含有無芽體(Bud)、精巢(Testes),多見於海中,少數種類產於淡水,附著在池沼,水溝中的水草或枯葉上。

4、珊瑚綱中多類生物的統稱。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食物從口進入,食物殘渣從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生。

(1)腔腸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刺胞動物都是肉食性的,以浮游生物,小的甲殼類、多毛類甚至小的魚類為食。由於食物的機械刺激和化學刺激,引起水螅類動物伸長觸手,並放出刺絲囊以纏繞、麻痹、毒殺捕獲物,再將食物送入口中。

口區腺細胞分泌的粘液有利於食物的吞咽,食物進入胃腔後,胃層的腺細胞開始分泌蛋白酶,分解、消化食物使之形成許多多肽,同時在胃腔中由於營養肌肉細胞的鞭毛運動,食物得以混合與推動。經這種細胞外消化之後,開始細胞內的消化過程。

營養肌肉細胞的偽足吞噬食物顆粒,在細胞內形成大量的食物泡,經過酸性及鹼性的化學過程之後,營養物質由細胞的擴散作用輸送到全身。缽水母類及珊瑚類胃腔結構比較復雜。

Ⅱ 常見的腔腸動物 常見的腔腸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蟲等。

1、海葵(學名:Actiniaria)是一種長在水裡的食肉動物,屬於刺胞動物,六放珊瑚亞綱的一目,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動物,沒有中樞信息處理機構,也就是說它連最低級的大腦基礎也不具備。

2、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產於中國東南沿海。8~9月間,海蜇常成群浮游於海面,有時被沖擊而擱淺在海灘,捕撈時,先用長標刺穿其傘體,然後用網捕獲。

3、水螅(學名:Hydra),腔腸動物,身體圓筒形,褐色,口周圍有觸手,是捕食的工具,體內有一個空腔。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包含有無芽體(Bud)、精巢(Testes),多見於海中,少數種類產於淡水,附著在池沼,水溝中的水草或枯葉上。

4、珊瑚綱中多類生物的統稱。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食物從口進入,食物殘渣從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生。

(2)腔腸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徵:

1。生活在水中;

2、身體呈輻射對稱(分出不出左右和背腹,經過身體縱軸可以有多個切面將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可謂「360度無死角」,便於感知周圍環境中來自各個方向的刺激,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和進行防禦);

3、體表有刺細胞(藏著刺絲和毒液,是其特有的攻擊和防禦的利器,觸手處尤其多)

4、有口無肛門

Ⅲ 生活在淡水中的腔腸動物有哪些

水螅。

淡水水螅是生活在淡水中習見的腔腸動物,分布廣泛,是無脊椎動物實驗的重要材料之一。淡水水螅在世界上已發現4屬,即原水螅屬(Protohydra)、水螅屬(Hydra)、柄水螅屬(Pelmatohydra)和綠水螅屬(Chlorohydra)。

習性:

水螅喜歡在清潔而含氧多的淡水中生活,因此,採集水螅的場所應選擇水質潔凈、水流緩慢的小溝、小池塘和水稻田。

水螅喜歡附著在水草上生活,所以,採集時要仔細觀察水生植物(如金魚藻、眼子菜等)上面是否有水螅吸附。

Ⅳ 常見的腔腸動物有什麼

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蟲等。

1、海葵(學名:Actiniaria)是一種長在水裡的食肉動物,屬於刺胞動物,六放珊瑚亞綱的一目,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動物,沒有中樞信息處理機構,也就是說它連最低級的大腦基礎也不具備。

2、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產於中國東南沿海。8~9月間,海蜇常成群浮游於海面,有時被沖擊而擱淺在海灘,捕撈時,先用長標刺穿其傘體,然後用網捕獲。

3、水螅(學名:Hydra),腔腸動物,身體圓筒形,褐色,口周圍有觸手,是捕食的工具,體內有一個空腔。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包含有無芽體(Bud)、精巢(Testes),多見於海中,少數種類產於淡水,附著在池沼,水溝中的水草或枯葉上。

4、珊瑚綱中多類生物的統稱。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食物從口進入,食物殘渣從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生。

相關介紹:

刺胞動物門(Cnidaria)又稱刺細胞動物門,過去稱為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因為它的含義適用於刺胞動物及櫛水母動物,所以現多已廢棄不用。刺胞動物體呈輻射或兩輻射對稱,僅具二胚層,是最原始的後生動物。

體壁由外胚層、內胚層和中膠層組成。內胚層圍成身體的整個內腔稱消化循環腔,腔腸一端為口,他端閉塞,無肛門。體壁中有刺細胞。腔腸動物的骨骼主要為外骨骼,具有支持和保護功能。多由幾丁質、角質和石灰質構成。

在很多珊瑚蟲中具有骨針或骨軸,它們存在於中膠層,或突出於體表面。有無性和有性兩種生殖方式,並往往出現在同一種的生活史中,即水螅型世代用無性出芽生殖方式產生水母型世代,而水母型個體脫離母體,長大成熟以後,又以有性生殖方式產生水螅型個體。

兩個世代互相交替完成整個生活史。約1萬種,可分為:水螅蟲綱、缽水母綱和珊瑚蟲綱3綱,一般認為水螅蟲綱是最原始的。絕大部分海產,只有少數種類產於淡水,以熱帶和亞熱帶海洋的淺水區最豐富。較小種類可作魚類食餌,珊瑚骨骼(如紅珊瑚)可作工藝品,古珊瑚和現代珊瑚可形成儲油層,海邊的珊瑚礁可作天然海堤。

海蜇鹽漬後成為食品,有些種類可作葯用;有些浮游水母類可作為海流指示生物;但是,有些大型水母(如霞水母、根口水母)在大量出現時,會阻塞或破壞漁網,有的海葵混於漁獲物中,人食後中毒致死。

刺胞動物除極少數種類為淡水生活外,絕大多數種均為海洋生活,多數在淺海,少數為深海種,現存約11000種,分為3個綱:水螅綱(Hydrozoa)、缽水母綱(Scyphozoa)、珊瑚綱(Anthozoa)。

Ⅳ 腔腸動物有哪些

腔腸動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蟲等。

刺胞動物門(Cnidaria)又稱刺細胞動物門,過去稱為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因為它的含義適用於刺胞動物及櫛水母動物,所以現多已廢棄不用。

特點:

刺胞動物很少能做主動的移位運動,運動的能力是很有限的,特別是水螅型。運動是由表皮肌肉細胞中肌原纖維的收縮所引起。例如水螅的身體可做伸縮運動,伸展時體長可達15~20mm,收縮時體長僅0.5mm,這種伸縮是爆發式的。

每5~10分鍾左右爆發一次,主要是由外皮肌細胞的縱行肌原纖維的收縮所引起。身體一側的肌原纖維的收縮可引起身體的彎曲。有時靠彎曲身體及觸手並與基盤的交替附著而做翻斛斗式的運動。

Ⅵ 其它不常見的腔腸動物有哪些

腔腸動物約有1萬種,軀體僅為兩層組織構成,只有很少的明晰的器官,大多數生活在海里。

海百合

海百合身體呈花狀,有5腕,每腕再分為許多羽枝,部分種類海百合能自由地在海水裡游動,部分則附在海床上生活。海百合是濾食動物,捕食時將腕高高舉起,浮游生物被管足捕捉後送入步帶溝,然後被包上粘液送入口。當它吃飽喝足時,腕枝輕輕收攏下垂,宛如一朵即將凋謝的花——那是它正在睡覺。

水螅

水螅是通過芽接繁殖的淡水腔腸動物,水螅是一種微小的圓柱狀淡水動物,體長約1厘米,通常一頭固定在水下植物或瓦礫上,另一頭有許多刺毛觸須。它們生活在溪流、池塘之中,通過芽接繁殖。每當條件適宜時,母體水螅身上就會長出一個小的腫脹部,最終會從母體中分離,變成一隻新水螅。

水螅比珊瑚蟲顯得更加纖細苗條,如果不仔細觀察,不會發現地在移動。水螅移動得很慢,它所能挪動的距離很短,因此很早以前人們一直把它當作是生長在水中的植物。確認水螅不是植物而是動物,還只有200年的歷史呢!

在水螅身體頂端的中央有一個星形的口,口的伸縮性很大,可以充分的張開,去吞吃比自己身體還大的食物。在頂端的周圍長有5~12條像線一樣細長的觸手。水螅的觸手充分下垂伸展時,長度可以達到身體的幾倍或十幾倍。

水螅的運動方式十分奇特,時而翻筋斗,時而滑行。一個小小的水螅竟有7種運動方式。它那纖細的觸手伴隨著柔軟的身軀,時常表現各種優美的姿態和動作。

淡水裡的水螅有很多種,我國常見的有灰水螅、褐水螅、柄水螅和綠水螅等。綠水螅的身體呈綠色,因為它的身體里有一些綠藻共生。

海團扇

海團扇這類珊瑚有些骨骼是直立的,很像是一個葉子的脈絡紋理;另一些很低,像麵包皮或折疊了的被單。珊瑚骨大約每年5%的速度生長。

Ⅶ 海洋里的腔腸動物有哪些

1、海葵是腔腸動物,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動物,它連最低級的大腦基礎也沒有,但是海葵有毒。
2、海蜇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種腔腸軟體動物,可食用,廣布於中國南北各海,可供食用和入葯。
3、水母是一種低等的海產無脊椎浮游動物,屬腔腸動物,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其體內含水量一般可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4、珊瑚蟲是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食,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外殼。
(7)腔腸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徵
1、身體呈輻射對稱,有的為兩輻射對稱
2、兩胚層和原始消化腔
3、細胞出現原始的組織分化
4、網狀神經系統(擴散或散漫神經系統)
5、特有的刺細胞
6、有性和無性生殖,有世代交替現象,海產種類有浮浪幼蟲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刺胞動物門

Ⅷ 常見的腔腸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海葵、海蜇、珊瑚蟲、水螅、水母等。
1、海葵:是一種長在水裡的食肉動物,屬於刺胞動物,六放珊瑚亞綱的一目,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動物,沒有中樞信息處理機構。
2、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主產於中國東南沿海。8~9月間,海蜇常成群浮游於海面,有時被沖擊而擱淺在海灘,捕撈時,先用長標刺穿其傘體,然後用網捕獲。
3、珊瑚蟲:珊瑚綱中多類生物的統稱。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食物從口進入,食物殘渣從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生。
4、水螅:腔腸動物,身體圓筒形,褐色,口周圍有觸手,是捕食的工具,體內有一個空腔。多細胞無脊椎動物,包含有無芽體、精巢,多見於海中,少數種類產於淡水,附著在池沼,水溝中的水草或枯葉上。
5、水母: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傘狀體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有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

Ⅸ 有毒腔腸動物有哪些

有毒腔腸動物包括一些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的屬種,已知有數十種之多。主要分布在北緯45°C與南緯35°C之間的各個海域。腔腸動物的毒素是刺細胞的分泌物。刺細胞主要由毒素囊、毒囊管等組成。當動物受到外界刺激時,發射出刺細胞,由其毒囊管排出毒液,使受害者中毒。中毒的症狀依據有毒動物的種類、被刺部位和受害者的敏感性而各不相同。被水母刺傷後,一般症狀為皮膚發癢、灼燒並引起疼痛,重者失去知覺。危險最大的是細斑指水母,刺傷後可使心臟中毒,倖存者很少。

Ⅹ 腔腸動物都有哪些

腔腸動物大約有1 萬種,有幾種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數生活在海水中。這類水生動物身體中央生有空囊,因此整個動物有的呈鍾形,有的呈傘形。腔腸動物的觸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組的被稱為刺絲囊的刺細胞。如果觸手碰到可以吃的東西,末端帶毒的細線就會從刺絲囊中伸出,刺入獵物體內。 有水螅綱,駁水母綱,珊瑚綱三個主要的綱

閱讀全文

與腔腸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