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脊索動物有哪些

脊索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2 02:22:25

⑴ 脊索動物有哪些分類

魚類

魚類分為軟骨魚和硬骨魚兩種。鯊魚、鰻和盲鰻都有由軟骨而非骨頭組成的骨骼,它們也有多達5~7個能分別張開的鰓裂。硬骨魚的外形各異,包括從大而小的鰻鱺到多刺帶鰭的麗魚科魚以及像兩棲動物的肺魚。

兩棲類

兩棲類動物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陸地上,但它們通常在水中繁殖。它們大部分有可以行走的四肢和可以呼吸空氣的肺。但它們不長鱗片,皮膚疏鬆,潮濕的皮膚可以吸收氧氣、幫助呼吸。

爬行類

爬行類最先是完全生活在陸地上的脊椎動物。與兩棲類相比,它們有減少水分流失的乾燥鱗狀皮膚。它們的蛋有一層厚殼,可以產在陸地上。多數爬行類動物生活在地球的熱帶地區。

鳥類

鳥類由爬行類進化而來,此時爬行類的前肢變成了翅膀,鱗狀皮膚變成了羽毛,這不反有助於鳥類飛翔而且幫助維持鳥類的恆溫。由於會飛,鳥類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生存。

哺乳類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溫血動物,用母乳喂養後代是它們的特徵之一。哺乳動物包括象、大猩猩和人類等。

⑵ 脊索動物有哪些主要特徵和次要特徵

脊索動物的三大主要特徵是脊索、背神經管、咽鰓裂.
1、脊索:介於消化道和背神經管之間,起支持體軸作用的一條棒狀結構.內部由泡狀細胞構成,外圍以結締組織鞘,堅韌而有彈性.低等脊索動物脊索終生存在或僅見於幼體時期.高等脊索動物只在胚胎期出現,發育完全時被分節的骨質脊柱取代.
2、背神經管:位於脊索動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狀的中樞神經系統.由胚體背中部的外胚層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動物的神經管前、後分化為腦和脊髓.
3、咽鰓裂:低等脊索動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兩側有一系列左右成對排列、數目不等的裂孔,直接開口於體表或以一個共同的開口間接的與外界相通,即咽鰓裂.原索動物和原始水棲脊椎動物終生存在並附生布滿血管的鰓,作為呼吸器官,陸棲或次生水棲脊椎動物僅在胚胎期或幼體期出現.
次要特徵:1、肛後尾。2、心臟總是位於消化管的腹面,閉管式。3、內骨骼:骨骼系統屬於生活的內骨骼,而不像無脊椎動物有死的外骨骼。

⑶ 常見脊椎動物都有什麼

常見脊椎動物:人、猴子、貓、狗、豬、牛、麻雀、青蛙、蛇、蠑螈、陸龜、變色龍、鱷魚、娃娃魚等;脊椎動物種類有: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五大類。
脊椎動物(Vertebrate)是指有脊椎骨的動物,是脊索動物的一個亞門。數量最多、結構最復雜,進化地位最高,由軟體動物進化而來。形態結構彼此懸殊,生活方式千差萬別。脊椎動物一般體形左右對稱,全身分為頭、軀干、尾三個部分,有比較完善的感覺器官、運動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經系統。包括圓口類、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等六大類。

⑷ 脊椎動物有什麼

脊椎動物有1、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魚綱動物是脊索動物門中種數最多的一類,終生在水中生活,以鰓呼吸,用鰭運動並維持身體平衡,多數體被鱗片,是變溫動物。

2、兩棲動物。一類原始的、初登陸的、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分泌腺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水陸兩棲。

3、爬行動物。由石炭紀末期的古代兩棲類進化而來,心臟有兩心房一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體溫不恆定,是真正適應陸棲生活的變溫脊爬行類不僅在成體結構上進一步適應陸地生活,其繁殖也脫離了水的束縛椎動物。

4、鳥。體均被羽,恆溫,卵生。前肢成翼,有時退化。多營飛翔生活。心臟是2心房2心室。骨多空隙,內充氣體。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輔助呼吸的氣囊。

5、哺乳動物。多數哺乳動物是全身被毛、運動快速、恆溫胎生、體內有膈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的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

⑸ 脊椎動物有哪些種類

1、圓口類:現存脊椎動物中最原始的一類,沒有上下頜,又稱無頜類。現生種類有70多種,主要包括七鰓鰻和盲鰻兩類。生活與海洋或淡水中,無成對附肢,營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魚類及海龜類為寄主。

2、魚類:魚類大約出現於4.5億年前,世界上約有魚類3.2萬種。有尾無四肢,尾分岔,用鰓呼吸,生活在水中,卵生動物,體溫不恆定。硬骨魚類。

3、兩棲類:兩棲動物大約出現於3.5億年前。有尾無四肢,幼體用鰓呼吸,生活在水中。它們成體生活在陸地或水中,無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在水中時,可以用皮膚呼吸。卵生動物,體溫不恆定。

4、爬行類:地球上的爬行動物大約出現於3億年前。爬行動物一般貼地爬行,身體內有肺,體表覆蓋著鱗片和甲。皮膚表面有角質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卵生動物,陸地生活,體溫不恆定。喙頭目(楔齒蜥)、龜鱉目(龜)、有鱗目(蜥蜴)和鱷。

5、鳥類:最早的鳥大約出現於1.5億年前。身體呈紡錘形,前肢特化為翼,體表有羽毛,體溫恆定,胸肌發達,骨骼癒合,薄,中空,腦比較發達。卵生動物。體輕。有喙無齒,身體表面有羽毛,用肺呼吸,大都能夠飛翔。

6、哺乳類:最早的哺乳動物大約出現於2億年前,當前它們是動物界中功能最完善的動物。全身被毛,體溫恆定,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哺乳動物中,能夠飛翔的動物只有蝙蝠。哺乳動物是所有動物中最高級的動物。

脊椎動物的具體特徵:

脊椎動物亞門的動物的脊椎都包在肌肉裡面,是脊索動物門中最大和最先進的亞門。這個亞門的成員擁有的肌肉大多數是一對一對的肌肉。神經系統有一部分在脊樑骨中間。脊椎動物亞門動物的骨骼是體內骨,有軟骨也有硬骨。

在動物成長時,這個骨架支持體型。因此脊椎動物可以比無脊動物長得大,而且平均體量也比較大。大多數的脊柱動物的骨架包括頭骨,脊樑骨和兩對軀肢。有些特化程度較深的脊椎動物沒有兩對手腳,如鯨和蛇,在演化之後已經不再需要了。

除具脊索動物共同特徵外,其他特徵還有:出現明顯的頭部,中樞神經系統成管狀,前端擴大為腦,其後方分化出脊髓。

大多數種類的脊索只見於發育早期(圓口綱、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例外),以後即為由單個的脊椎骨連接而成的脊柱所代替。原生水生動物用鰓呼吸,次生水生動物和陸棲動物只在胚胎期出現鰓裂,成體則用肺呼吸。

⑹ 什麼是脊索動物

脊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高等的一門,也是其發展得最成功的一類。其共同特徵是在其個體發育全過程或某一時期具有脊索、背神經管和鰓裂(即脊索動物門的三大特徵)。

脊索動物包括尾索動物、頭索動物和脊椎動物。除以上主要特徵外,脊索動物還具有一些次要特徵:密閉式循環系統(尾索動物除外),心臟如存在,總位於消化管的腹面;肛後尾,即位於肛門後方的尾,存在於生活史的某一階段或終生存在;具有胚層形成的內骨骼。至於後口、兩側對稱、三胚層、真體腔和分節性等特徵則是某些無脊椎動物也具有的。

(6)脊索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等機構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成果稱,脊椎動物從5億多年前出現以來,進化出大量物種,既有體長超過20米的藍鯨,也有世界上個體最小的鳥——蜂鳥,以及我們人類。雖然進化呈現出多樣性,但脊椎動物在基本解剖學特徵上是共通的,脊椎動物大都由脊椎、耳、目、心臟、肝臟、生殖腺、肛門、尾部等組成,這表明進化的多樣性並非完全變幻莫測。

研究人員以包括脊椎動物在內的8種脊索動物為對象,大規模分析比對了它們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基因信息,發現脊椎動物的大量基因屬於多效性基因,在胚胎發育的基本構造期和其他過程中都發揮著作用,而且這些多效性基因制約了脊椎動物進化的多樣性,脊椎動物的進化才呈現出基本構造的相似性。

⑺ 所有脊索動物是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可以分為三個亞門:尾索動物亞門,頭索動物亞門 和 脊椎動物亞門

⑻ 脊索動物門的動物有哪些

脊索動物門包括現代生存的4萬多種動物,分為三個亞門:尾索動物亞門、頭索動物亞門和脊椎動物亞門。包括七鰓鰻、魚、蛙、螈、蛇、蜥、龜、鱷、鳥、獸等脊椎動物,也包括一些數量不多、缺乏椎骨而只有脊索的海產動物,如各種海鞘和文昌魚等。

⑼ 脊索動物的代表動物有哪些

文昌魚

別名「雙尖魚」或「海矛」。脊索動物亞門的代表動物,終生保留脊索動物的三大特徵。文昌魚喜生活於淺海粗糙沙灘中,不善運動,經常隱藏沙中,晝伏夜出。主要分布在北緯48°至南緯40°之間的熱帶、亞熱帶水域中,如日本、菲律賓、澳洲等地,我國的青島、福建及廣東沿岸也有分布,廈門附近的劉五店地區產量曾居世界第一位。文昌魚全身呈半透明狀,形體似魚,兩端尖,側扁,長約4至5厘米;體無鱗;無成對的鰭,僅有背鰭、臀鰭、尾鰭;體前端有眼點,有感光功能;口周圍具有緣膜,並有一圈觸須互相編織起來,有過濾食物的功能;眼點旁還有一漏斗狀嗅覺器官。這說明文昌魚前端感覺比較靈敏。肛門位於尾鰭腹面離末端不遠處;脊索貫穿全身,是原始的中軸器官,起支持作用;脊索背面有神經管,前端稍膨大成腦泡,為原始的中樞神經系統;咽的兩側有許多鰓裂(90對),開口於圍腮腔中,由腹孔與外界相通,起呼吸作用。文昌魚僅能在水中作短距離游泳,善鑽沙,平時只露出身體前端進行取食和呼吸。文昌魚靠纖毛擺動形成水流,水流入口中經鰓裂進圍鰓腔,再從腹孔流出體外。在水流出入的過程中,文昌魚就可以進行呼吸和取魚。一般以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為食,文昌魚屬雌雄異體動物,極少數為雌雄同體。

海鞘

尾索動物亞門的代表,海棲動物,遍布世界各地。由於脊索只局限在尾部,所以稱尾脊動物。成體海鞘營固著生活,無尾,體表包有堅韌的被囊,使身體得到保護並維持一定形狀,因而又稱「被囊動物」。海鞘與文昌魚同屬於由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過渡的煤型。海鞘外形像一把茶壺,頂端壺蓋處為入水管孔,壺嘴口為出水孔,壺底便是身體基部,固著在海中礁石、海藻、貝殼、船底等處營固著生活。水從入水管孔通入一個大形囊狀的咽部,咽壁開裂形成成對的鰓裂。圍繞鰓部有一個圍鰓腔,匯集穿鰓裂而出的水流,經出水管孔排出體外。海鞘靠水在體內川流進行呼吸和粘取食物。海鞘既有出芽生殖,又具有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的有性生殖。海鞘的發育要經過變態,其幼體外形似蝌蚪,在水中自由游泳。尾內有六條典型脊索。背有中空的背神經管,咽壁具鰓裂,這就確定了海鞘的脊索動物的地位。海鞘幼體自由游泳幾小時至一天,即沉於水底,固著在水中物體上,脊索隨同尾部的萎縮而消失,神經管除神經節外也消退無遺。經變態後,成體海鞘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構造,除鰓裂外看不出脊索動物的其他特徵。這就難怪它曾經長期被認為是無脊椎動物。海鞘除因其在生物演化中的特殊地位,在科研上有重要價值外,尚未發現其他重要用途。

脊椎動物

脊索動物門中三大亞門之一,是脊索動物中最高等的類群。由於脊索僅存在於胚胎時期,以後便由一塊塊椎骨組成的脊椎代替發揮了更強的支持作用,故此而得名。脊椎動物適應性極強,幾乎遍布全球。因此,生活方式千差萬別,形態結構多種多樣,是脊索動物中數量最多、結構最復雜的類型。其共同特點有:身體一般分頭、軀干、尾三部分(無尾兩棲類成體除外);除圓口綱外,均有成對的附肢;脊柱由許多椎骨連接而成,形成縱貫身體的支柱;心臟位於腹面,收縮力強,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生理作用的提高;除圓上綱外,都具有上下頜;中樞神經包被在腦顱和椎管中;雌雄異體,卵生、卵胎生或胎生哺乳。主要包括:圓口綱、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

魚綱

脊椎動物亞門最大的一個「家族」。全世界約有25000種。我國有500種,其中海洋魚類約200種,淡水魚類約300種。魚類種類繁多,形態千差萬別,分布極廣。在江河、湖泊、水庫和海洋中都有它們的蹤跡。生活於水中的低等脊椎動物,具有與水生生活相適應的特點。魚類的體形基本為紡錘形。由於生活環境的影響,也有形成其他體形的,如側扁、平扁及棍棒形等。體表一般有鱗片保護,體側具側線,有感知壓力和水流等功能。用鰓呼吸溶於水中的氧氣。其運動器官為鰭(有成對的偶鰭和不成對的奇鰭兩類),心臟比較原始,只有一心房和一心室,循環方式屬於單循環(血液循環全身一周,只經過心臟一次)。體溫不恆定,是變溫動物。多數魚類體內有鰾。鰾是魚體的沉浮器官,也有少數釺類的鰾具有呼吸功能。魚類大多數是雌雄異體,體外受精,卵生,受精卵在水裡孵化成仔魚;少數卵胎生或胎生,受精卵在體內發育成仔魚,然後產出體外。魚類分為軟骨魚和硬骨魚兩個類群,包括極鰓亞綱、全頭亞鋼、肺魚亞綱、總鰭亞綱、輻鰭亞門。

閱讀全文

與脊索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