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沙漠中都生活著哪些動物
1。駱駝。
附:
駱駝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特別耐飢耐渴,人們能騎著駱駝橫穿沙漠。駱駝還有著「沙漠之舟」的美稱。駱駝的駝峰里貯存著脂肪,這些脂肪在駱駝得不到食物的時候,能夠分解成駱駝身體所需要的養分,供駱駝生存需要。駱駝能夠連續四五天不進食,就是靠駝峰里的脂肪。另外,駱駝的胃裡有許多瓶子形狀的小泡泡,那是駱駝貯存水的地方,這些「瓶子」里的水使駱駝即使幾天不喝水,也不會有生命危險。
http://ke..com/view/16790.htm?fr=ala0_1_1
2。除駱駝外,還有沙漠的動物主要有:鴕鳥、
響尾蛇、角蝮蛇、沙蛇、子午沙鼠、長爪沙鼠、檉柳沙鼠、大沙鼠、眼鏡蛇、唾蛇、沙蜥、麻蜥、蜥蜴、蠍子、跳鼠、野駱駝等
。
http://..com/question/114759376.html?fr=ala0
㈡ 沙漠里有什麼動物 沙漠里有哪些動物
1、在沙漠中生活的動物有:駱駝、沙鼠、蜥蜴、蠍子、響尾蛇、螞蟻、芝麻蛇、鴕鳥、大象、獅子、狼。
2、駱駝是駱駝科駱駝屬的動物,只有兩種。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類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經開始馴養駱駝,作為役畜,以供馱運和騎乘,有許多國家有倚賴駱駝為生的駱駝牧民,甚至有駱駝騎兵。單峰駱駝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亞洲、印度等熱帶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帶的牧民以駱駝奶甚至駱駝血作為食物,目前全世界只有1400萬頭,全部都是家畜。
3、沙鼠(Gerbillinae)是一個包含共15屬約110個物種的亞科,廣泛分布於非洲、印度以及亞洲其他地區和歐洲的荒漠、草原、山麓荒漠、戈壁和沙漠。
㈢ 沙漠里的動物有哪些呢
沙漠里的動物:
1、駱駝
駱駝可以在沒有水的條件下生存3周,在沒有食物的條件下生存一個月之久。駱駝分為單峰、雙峰及混血峰駱駝。他們背上的肉峰儲蓄有脂肪,另外胃部含有三個胃室,胃室里儲有20~30個水脬,可以貯存水。在惡劣的沙漠條件下,如此的身體構造使得能量與水的供應就沒有太大問題了。
㈣ 沙漠裡面有什麼植物和動物
㈤ 請問一下,沙漠中有哪些動物
沙漠中的動物有好多種的:比如大家最為熟知的沙漠里的動物就是有沙漠之舟美譽的駱駝!駱駝的身體構造彷彿就是為沙漠而生的一樣!駝峰可以裝好多物品,身體內的水囊可以提供自身很長時間的飲水!所以駱駝是沙漠中最重要的運輸工具!還有沙狐,毒蛇,狼等各種動物!
㈥ 沙漠里有什麼動物
1、駱駝
駱駝眼為重瞼,鼻孔能開閉,四肢細長,蹄大如盤,兩趾、跖有厚皮,都是適於沙地行走的特徵。尾細長,尾端有叢毛。背有1~2個較大駝峰,內貯脂肪。胃分3室(缺少瓣胃),可以反芻。性情溫順,常單獨活動,食粗草及灌木。
㈦ 沙漠的生物分別有哪些
不同的沙漠有不同的生物,生活沙漠的動植物一般都有抗旱耐高溫的特點。溫帶沙漠的胡楊,駱駝刺是比較典型的植物熱帶沙漠的棗椰樹是比較典型的植物典型的動物是駱駝(熱帶雙峰,溫帶單峰)這些生物一般都生存在沙漠中,可以看做為特有的。
鴕鳥, 響尾蛇,角蝮蛇,沙蛇,眼鏡蛇,唾蛇、蜥蜴,蠍子,跳鼠沙漠里一些小動物都具有耐旱的生理特點。 它們不需要喝水,能直接從植物體中取得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謝方式,獲得所需水分,並在減少水分的消耗方面有一系列的生理—生態適應機制。
它們營穴居生活,保護自己避免一切侵害;在洞穴里,可以躲避敵人、避暑和在無飼期間蟄伏不食。 過穴居生活的主要是一些嚙齒類動物,典型的代表為跳鼠,其中最常見的是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 它們喜歡在沙丘上挖洞居住,所以又有「沙跳」之稱。
體長約130~140毫米,共同的特點是後肢特長,足底有硬毛墊,適於在沙地上迅速跳躍,在風沙中也能一躍達60~180厘米。前肢極小,僅用於攝食和掘挖,而不用於奔跑。尾巴一般極長,有些種類的跳鼠尾巴末端有扁平的長毛束,就像「舵」一樣,能在跳躍中平衡身體、把握方向。
它們的頭與兔子極其相似,耳朵很長,鼓室泡很大(利於聽覺),眼睛也大。這些特點能夠使它們順利地在夜間作長距離的跳躍。由於沙漠中植物稀疏,並多為灌木而多刺,在這樣的環境中,跳鼠主要以植物種子和昆蟲為食。
食物條件的限制,促使跳鼠營非群聚生活,夜間出來活動,長距離地覓找食物,有時一晚可以奔跳10公里之遠。 夜間,在沙丘的灌木、半灌木叢中,用燈光照射,就會很容易發現跳鼠的頻繁活動,跳鼠的明亮眼睛在窺視著你,或者在你面前很快地跳過,使人感到沙丘戈壁的確是跳鼠的樂園。
漫長的冬季,它們則以蟄眠而渡過。跳鼠是沙漠景觀所產生的具有特殊生物形態的動物,能夠與駱駝媲美。 作為沙漠中穴居動物代表的嚙齒類動物,還有多種沙鼠:子午沙鼠、長爪沙鼠、檉柳沙鼠、大沙鼠等,它們均營群居生活,全年活動,但冬季活動減弱,以貯存飼料為生。
大沙鼠體長超過150毫米,耳短小,耳長不到後足的一半。後足掌密毛,尾粗大,幾乎接近體長。主要生活在新疆、甘肅、內蒙古的荒漠和半荒漠的灌木瑣瑣叢生的沙丘和沙土地,食瑣瑣的肉質、多汁的葉子;有驚人的築洞能力,洞群往往連成一片,洞道密集,能貫穿整個沙丘或地面。
㈧ 沙漠里有什麼動物越多越好!
鴕鳥,響尾蛇,角蝮蛇,沙蛇,眼鏡蛇,唾蛇,、蜥蜴,蠍子,跳鼠 沙漠里一些小動物都具有耐旱的生理特點.它們不需要喝水,能直接從植物體中取得水分和依靠特殊的代謝方式,獲得所需水分,並在減少水分的消耗方面有一系列的生理—生態適應機制.它們營穴居生活,保護自己避免一切侵害;在洞穴里,可以躲避敵人、避暑和在無飼期間蟄伏不食.過穴居生活的主要是一些嚙齒類動物,典型的代表為跳鼠,其中最常見的是三趾跳鼠和五趾跳鼠.它們喜歡在沙丘上挖洞居住,所以又有「沙跳」之稱.體長約 130~140毫米,共同的特點是後肢特長,足底有硬毛墊,適於在沙地上迅速跳躍,在風沙中也能一躍達60~180厘米.前肢極小,僅用於攝食和掘挖,而不用於奔跑.尾巴一般極長,有些種類的跳鼠尾巴末端有扁平的長毛束,就像「舵」一樣,能在跳躍中平衡身體、把握方向.它們的頭與兔子極其相似,耳朵很長,鼓室泡很大(利於聽覺),眼睛也大.這些特點能夠使它們順利地在夜間作長距離的跳躍.由於沙漠中植物稀疏,並多為灌木而多刺,在這樣的環境中,跳鼠主要以植物種子和昆蟲為食.食物條件的限制,促使跳鼠營非群聚生活,夜間出來活動,長距離地覓找食物,有時一晚可以奔跳10公里之遠.夜間,在沙丘的灌木、半灌木叢中,用燈光照射,就會很容易發現跳鼠的頻繁活動,跳鼠的明亮眼睛在窺視著你,或者在你面前很快地跳過,使人感到沙丘戈壁的確是跳鼠的樂園.漫長的冬季,它們則以蟄眠而渡過.跳鼠是沙漠景觀所產生的具有特殊生物形態的動物,能夠與駱駝媲美.作為沙漠中穴居動物代表的嚙齒類動物,還有多種沙鼠:子午沙鼠、長爪沙鼠、檉柳沙鼠、大沙鼠等,它們均營群居生活,全年活動,但冬季活動減弱,以貯存飼料為生.大沙鼠體長超過150毫米,耳短小,耳長不到後足的一半.後足掌密毛,尾粗大,幾乎接近體長.主要生活在新疆、甘肅、內蒙古的荒漠和半荒漠的灌木瑣瑣叢生的沙丘和沙土地,食瑣瑣的肉質、多汁的葉子;有驚人的築洞能力,洞群往往連成一片,洞道密集,能貫穿整個沙丘或地面.長爪沙鼠與子午沙鼠棲息范圍較大,亦常見於乾草原地帶的沙地.上述嚙齒類動物大都具有沙黃的體色,便於在沙漠中掩蔽.即使在夜間活動,它們這種與背景相同的體色也是有利的.水源的缺乏使它們都有依賴植物中汁液維持身體水分代謝的特性.沙漠里的小動物,除穴居的嚙齒類外,還有一些小的爬行類動物.最多的是沙蜥和麻蜥,特別是在沙丘地帶,甚至每走幾步就可碰見一個.沙丘上的許多小而偏的開口,就是它們的洞穴.它們具有一種特殊的適應沙漠環境的能力.它們的身上沒有汗腺,在各種高溫環境下,都不會出汗;眼睛具有防風的眼簾;遇烈日,它們還會爬上灌叢以躲避沙面難忍的炎熱.這些沙棲蜥蜴(俗名「沙和尚」)在沙地上活動非常敏捷,遇敵可潛沙而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