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動物性食品有哪些
動物性食品是動物來源的食物,包括畜禽肉、蛋類、水產品、奶及其製品等,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不同類型的動物類食物之間的營養價值相差較大,只是在給人體提供蛋白質方面十分接近。
『貳』 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和草食性動物有哪些
1、肉食性動物有:
虎鯨、鯊魚、老虎、豺、地鼠、蝙蝠、青蛙、螳螂、蜻蜓、蜘蛛、海葵、鱷魚、美洲豹、蜘蛛、蜈蚣、狼、豺、鷹、隼、蛇、獅等。
2、雜食性動物有:
大熊貓、豬獾、北美浣熊、野豬、狒狒、黑猩猩、狐猴、懶猴、長臂猴,眼鏡猴、獼猴等。
3、草食性動物有:
牛、羊、鹿、駱駝、羊駝、河馬、馬、白犀牛、兔類、袋鼠、天竺鼠、豪豬、水豚、旅鼠、草原犬鼠、陸龜、蚱蜢、黑犀牛、長頸鹿科、象、樹懶、無尾熊、毛蟲、潛葉蟲等。
(2)動物性食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肉食性動物以捕捉其他動物為食料,如鯊以捕捉其他魚類為食,鷹、獅等禽獸以其他獸類、鳥、蛇、魚及昆蟲等動物為食料。在生態系統中,肉食動物通常屬於次級或以上級別的消費者。
動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營養效果高;肉食性動物大都具有捕獲獵物的特殊的行動器官、敏捷運動所必需的肌肉和骨骼、大的嘴、銳利的牙齒和爪以及敏銳的感覺等特點。
動物吃植物是自然界食物鏈的基礎,也是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而食物鏈的其他環節都有賴於這一環節的存在,可見一切動物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植物為食。
動物吃植物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動物把整個植物吃掉,有的吃掉植物的大部分,有的動物因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而導致植物死亡,也有的是靠吸食植物的汁液和花蜜為食,但大部分的動物都只吃植物的非要害部分和營養器官,因此不會對植物造成重大損害。
『叄』 什麼是動物性食品
一、動物性食品是指動物來源的食物。包括畜禽肉、蛋類、水產品、奶及其製品等,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
二、營養成分
肉類可分為畜肉和禽肉兩種,前者包括豬肉、牛肉、羊肉等,後者包括雞肉、鴨肉和鵝肉等;肉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較植物性
食物少,不含植物纖維素。肉的組分變化不僅取決於肥肉與瘦肉的相對數量,也因動物種類、年齡、育肥程度及所取部位等不同而呈顯著差異。
常見的蛋類有雞蛋、鴨蛋、鵝蛋等,各種禽蛋的營養成分大致相同。
雞蛋蛋清中的蛋白質含量為11%~13%,水分含量為85%~89%;蛋黃中僅含有50%的水分,其餘大部分是蛋白質和脂肪,二者的比例為1:2。此外,雞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色素等。
水產品包括各種魚類、蝦、蟹、貝類和海藻類(海帶、紫菜)等,其中以魚類為最多。魚類的營養成分因魚的種類、年齡、大小、肥瘦程度、捕撈季節、生產地區以及取樣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總的來說,魚肉的固形物中蛋白質為主要成分;脂肪含量較低,但其中不飽和脂肪酸較多;
大閘蟹
魚肉還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特別是海產鹹水魚含有一定量的碘鹽和鉀鹽等。對人體健康有重要意義。
奶類是一種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食用價值很高的食物,不僅含有蛋白質和脂肪,而且含有乳糖、維生素和無機鹽等。鮮奶一般含水分87%~89%,蛋白質3%~4%,脂肪3%~5%,乳糖4%~5%,礦物質0.6%~0.78%,還含有少量的維生素。牛奶是人類最普遍食用的奶類,與人乳相比,牛奶含蛋白質較多,而所含乳糖不及人乳,故以牛奶替代母乳時應適當調配,使其化學成分接近母乳。
『肆』 動物類食物有哪些
動物食品的來源。包括畜禽肉、蛋類、水產品、奶及其製品等,主要為人體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不同類型的動物類食物之間的營養價值相差較大,只是在給人體提供蛋白質方面十分接近。
肉類可分為畜肉和禽肉兩種,前者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和兔肉等,後者包括雞肉、鴨肉和鵝肉等。肉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較植物性食物少,不含植物纖維 素。肉的組分變化不僅取決於肥肉與瘦肉的相對數量,也因動物種類、年齡、育肥程度及所取部位等不同而呈顯著差異。
常見的蛋類有雞蛋、鴨蛋、鵝蛋等,各種禽蛋的營養成分大致相同。雞蛋蛋清中的蛋白質含量為11%~13%,水分含量為85%~89%;蛋黃中僅含有50%的水分,其餘大部分是蛋白質和脂肪,二者的比例為1:2。此外,雞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色素等。
『伍』 食物有哪些類型
從營養學角度來看,一般將食物分為以下五類:第一類谷類及薯類;第二類動物性食物;第三類豆類及其製品;第四類蔬菜水果類;第五類純熱能食物,每類食物為機體提供的營養是不同的。
每類食物為機體提供的營養是不同。一般來說,谷類及薯類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動物性食物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豆類及其製品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蔬菜水果類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純熱能食物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還可提供維生素E和必須脂肪酸。
1.谷類及薯類:谷類包括米、面、雜糧,薯類包括馬鈴薯、紅薯等;
2.動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魚、奶、蛋等;
3.豆類及其製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類;
4.蔬菜水果類,包括鮮豆、根莖、葉菜、茄果等;
5.純熱能食物,包括動植物油、澱粉、食用糖和酒類。
『陸』 動物性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有哪些
動物性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有很多,例如:
1、蝦
不管何種蝦,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其肉質和魚一樣松軟,易消化,而且無腥味和骨刺,同時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鐵等),海蝦還富含碘質,對人類的健康極有裨益。
根據科學的分析,蝦可食部分蛋白質佔16~20%左右。
豬肉作為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因為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過烹調加工後肉味特別鮮美。
『柒』 動物性食物包括哪些
魚、肉、禽、蛋、奶、海鮮、昆蟲、動物油脂(如黃油)。
『捌』 動物性脂肪食物有哪些
動物脂肪也是源於動物的油脂,比如魚油,牛油和豬油,這些都屬於動物脂肪,很多食物都是用動物的脂肪來油炸,所以這些食物中富含有豐富的動物脂肪,針對一些身體不能食用動物脂肪的人們來說,各種各樣的肥肉,以及動物的肝臟都是不可以的。
動物性脂肪是指來源於動物的油脂。
如魚油,牛油,豬油,雞油等!動物性油脂除魚油外,大多是飽和脂肪酸,多吃對人體健康不利,而植物性油脂,如大豆油,芝麻油等,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些,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幫助。
含動物性脂肪的食物有:肥肉、動物肝臟等。
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果仁類
飽和脂肪含量高的:肥肉、黃油、奶油、內臟、動物腦、魚籽、動物油.....
以下這些食物都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也是垃圾食品不易多吃
1.油炸食品
此類食品熱量高,含有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質,經常進食易導致肥胖;是導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險食品。在油炸過程中,往往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已經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的人,其部分癌症的發病率遠遠高於不吃或極少進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2.罐頭類食品
不論是水果類罐頭,還是肉類罐頭,其中的營養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壞,特別是各類維生素幾乎被破壞殆盡。另外,罐頭製品中的蛋白質常常出現變性,使其消化吸收率大為降低,營養價值大幅度「縮水」。還有,很多水果類罐頭含有較高的糖分,並以液體為載體被攝入人體,使糖分的吸收率因之大為增高牞可在進食後短時間內導致血糖大幅攀升,胰腺負荷加重。同時,由於能量較高,有導致肥胖之嫌。
3.腌制食品
在腌制過程中,需要大量放鹽,這會導致此類食物鈉鹽含量超標,造成常常進食腌制食品者腎臟的負擔加重,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增高。還有,食品在腌制過程中可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亞硝胺,導致鼻咽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增高。此外,由於高濃度的鹽分可嚴重損害胃腸道粘膜,故常進食腌制食品者,胃腸炎症和潰瘍的發病率較高。
4.加工的肉類食品(火腿腸等)
這類食物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故可能有導致癌症的潛在風險。此外,由於添加防腐劑、增色劑和保色劑等,造成人體肝臟負擔加重。還有,火腿等製品大多為高鈉食品,大量進食可導致鹽分攝入過高,造成血壓波動及腎功能損害。
『玖』 各種動物愛吃什麼食物
1、大熊貓
大熊貓幾乎完全靠吃竹子為生,在野外自然採食的50多種植物中,竹類就佔一半以上,而且佔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歡吃的有大箭竹、華西箭竹等7種。
2、蜥蜴
大多數蜥蜴吃動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種昆蟲。壁虎類(Gekkonids)夜晚活動,以鱗翅目等昆蟲為食物。體型較大的蜥蜴如大壁虎(蛤蚧,Gekkogecko)也可以小鳥,其他蜥蜴為食物。巨蜥(Varanus)則可吃魚、蛙甚至捕食小型哺乳動物。
也有一部分蜥蜴如鬣蜥(Agama)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由於大多數種類捕吃大量昆蟲,蜥蜴在控制害蟲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為蜥蜴是有毒動物,這是不對的。全世界6000種蜥蜴中,已知只有兩種有毒毒蜥,隸屬於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
3、鯉魚
鯉魚屬於底棲雜食性魚類,葷素兼食。餌譜廣泛,吻骨發達,常拱泥攝食。鯉魚又是低等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須靠消耗能量以維持恆定體溫,所以需餌攝食總量並不大。同時鯉魚與多數淡水魚一樣屬於無胃魚種,且腸道細短,新陳代謝速度快,故攝食習性為少吃勤食。鯉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系極大,攝食的季節性很強。
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處於半休眠停食狀態,體內脂肪一冬天消耗殆盡,春季一到,便急於攝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補充。深秋時節,冬季臨近,為了積累脂肪,也會出現一個「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餌料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釣鯉魚,要以蚯蚓、河蝦等動物性餌料為主。
春季過後,隨著氣溫升高,魚的攝食量變大,餌的質量已不主要,數量則上升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個夏季、初秋的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里,鯉魚都以素食為主。此時垂釣,應使用面餌、糟食等。
4、貓頭鷹
貓頭鷹的食物以鼠類為主, 也吃昆蟲、小鳥、蜥蜴、魚等動物。它們都有吐「食丸」的習性,其素囔具有消化能力,食物常常整吞下去,並將食物中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毛發、幾丁質等殘物渣滓集成小團,經過食道和口腔吐出,叫食丸,也叫唾餘。科學家可以根據對食丸的分析,了解它們的食性。
5、虎
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動物,包括各種野鹿、野羊、野牛、野豬、馬鹿、水鹿、狍、麝、麂等有蹄類動物,偶而亦捕食野禽,秋季亦採食漿果和大型昆蟲等。
每次食肉量為17 - 22千克,體形大的每頓可達30千克,然後6天里不用吃肉。有時也捕捉各種小動物,像鳥類、猴子、魚等等。為了幫助消化,它們也會偶爾啃點草。有時飢餓之極虎也會捕食人類家畜。
『拾』 動物性食物
動物性食物可以為生存者提供更多的能量,因為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比澱粉和維生素更有救命的價值。
從環境學的角度出發,所有的野生動物都應當受到保護;從法律的意義上講,國家各等級的保護動物是不能成為我們的給養的。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人類為了維護生命而去採食一些生物量大、繁殖力強的非保護類動物還是允許的。
4.3.4.1 可食用的環節動物
1)蚯蚓。縱向劃開體壁,洗凈泥土,水煮、燒烤均可,但不要生食,因為有些蚯蚓體內有寄生蟲。
2)沙蠶。一般生活在海邊的潮間帶或潮下帶,築有巢穴。吃法與蚯蚓相同。
4.3.4.2 可食用的貝類
包括陸生貝類和淡水貝類,具有低脂肪、高蛋白、味道好、適口性強等特點。包括:河蚌、圓田螺、海洋貝類等。
在海島生存時,貝類和海藻完全可以為人類提供足夠的能量,如海紅、文蛤、蛤蜊、香螺等。
4.3.4.3 可食用的甲殼食物
包括水蚤、蝦類、鉤蝦、海洋甲殼動物等。
4.3.4.4 可食用的昆蟲
1)蝗蟲類。最好將其在鹽水中浸泡10分鍾,使其排泄掉消化道中的食物和糞便。然後掰掉大腿,穿成串進行燒烤食用,也可生食,如金龜子、天牛、龍虱等。
2)甲蟲類。鞘翅目昆蟲的統稱。食用方法同蝗蟲,但要去掉鞘翅。
3)白蟻。蛋白質含量極高,營養豐富,是補充體力的優質食品,可以直接食用。
4)其他可食昆蟲。如螳螂、螻蛄、蜻蜓、蠶蛾、蟬、大竹節蟲、獨角仙、大黃蜂等。
5)昆蟲幼蟲。不宜直接燒烤,可在石板或鐵板上燒。如繭蜂、胡蜂、赤蟻、義大利蜂、刺蛾、粉蠹、地老虎、天蛾等。
4.3.4.5 魚類食物
魚類的營養十分豐富。有毒的魚類很少,如豚。淡水魚類幾乎都可食用。野外食用以燒烤、水煮為主,關鍵時刻也可生食。
捕魚方法有:①徒手抓魚;②淘魚;③嗆魚;④釣魚;⑤迷宮;⑥魚籠;⑦魚叉;⑧刺網;等等。
4.3.4.6 可食用的兩棲類。
如:蛙類及幼體、鯢類等。
4.3.4.7 可食用的爬行類。
如蜥蜴、蛇類等。
4.3.4.8 食用鳥類
鳥類食用的原則:鳥類是人類的朋友,許多鳥類是國家級保護鳥類,有些甚至是世界的稀有種類。絕不能隨意捕殺。
可食用鳥類有:
1)山鶉。分布廣,數量大,營養豐富。可扣捕、網捕、套捕、獵殺。
2)斑鳩。分布廣,數量大,營養豐富,野外極常見,地面活動。
3)麻雀。野外十分常見。常見種類為樹麻雀和家麻雀。
4)烏鴉。不易捕捉,宜獵殺。
5)山雞。常見於山區。
捕捉鳥類的方法有:扣捕、釣捕、套捕、射殺等。
4.3.4.9 哺乳類動物
哺乳類中有許多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在沒有一定動物知識的情況下,一定不要貿然捕獵哺乳動物。
1)鼴鼠。運動遲緩,可徒手捕捉。剝皮、去內臟後,可水煮或燒烤。營養豐富,適口性好。
2)刺蝟。生於田野、山林中,可徒手捕捉,但要防止刺傷。剝皮、去內臟後,可水煮或燒烤。營養豐富,味道中有腥臊味。
3)達烏爾黃鼠。生於草原、丘陵地帶,數量大,分布廣。對農作物有害。剝皮、去內臟後,可水煮或燒烤。攜帶細菌,食用必須高溫處理。營養豐富,適口性好。
4)田鼠。喜歡居住在低濕多水的環境里,河邊林地、稻田地里往往有大量分布,是我國的重要農林害鼠。可用套、夾捕捉,也可射殺。剝皮、去內臟後,可水煮或燒烤。攜帶細菌,食用必須高溫處理。肉白嫩,營養豐富,適口性好。
5)麝鼠。喜歡生活在水生植物豐富的河流、池塘、水庫、湖泊、水田、溝渠、沼澤等地。分布廣,對水利設施有害。剝皮、去內臟後,可水煮或燒烤。無細菌,肉多而白嫩,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是理想的野外給養食品。
6)花鼠。生活在山林、森林、丘陵、平原,分布十分廣泛,數量大。活動敏捷,不易捕捉,但不夠機靈,很容易設陷阱捕捉。剝皮、去內臟後,可水煮或燒烤。味美,肉少。
7)松鼠。生活在森林中。可用套、夾捕捉。剝皮、去內臟後,可水煮或燒烤。味道十分鮮美。
8)野兔。分布極其廣泛,數量巨大,對山地植被有一定影響。可棒打、射殺、套捕、踩夾、陷阱等。含肉量大,味美。是野外生存最佳的蛋白質來源。
9)狍子。生活在山林、灌木叢、河谷,偶爾見於平原。徒手不易捕捉,可用計捕捉。狍子體大肉多,味道與馬、鹿相似,是野外生存最佳的蛋白質來源。食用方法以水煮或燒烤為主,可解決多人的給養問題。
哺乳動物的捕捉方法有:
1)陷阱。注意:①做好標記,防止傷人。②陷阱應設置在動物的必經之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③根據動物的大小確定陷阱的深度和大小。④動物落入陷阱,要確定動物是否死亡或有無攻擊性。⑤設置陷阱不要留下人的氣味。⑥離開陷阱地時,必須將陷阱填平。⑦動物保護區內禁止設置陷阱。
2)套索。單套索、絆套索、彈力組合套索等。
3)射殺。注意偽裝,包括視覺和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