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肯亞地區野生動物大遷徙的原因
雨水分布的時間差造成了不同地區植被生長的時間差。角馬和斑馬家族龐大,在一片領地的草料消耗殆盡之後它們無法等到第二次降雨帶來的新芽再破土而出,因此它們決定做出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壯舉——大遷徙。動物大遷徙的主角就是角馬和斑馬,它們的動機很純朴,僅僅是為了家族的繁衍和生存。
肯亞是世界聞名的動物動物獵奇場所。其實你並不陌生,他就是中央電視台的《動物世界》節目取景地之一。肯亞是世界上最親近大自然的國家,在肯亞的馬賽馬拉動物保護區,我們能看到數以百萬計的動物,上百萬頭的角馬,瞪羚在6-9月份奔襲,還能欣賞「非洲五霸」,大象、獅子、犀牛、野牛、獵豹的風采。此外火烈鳥、河馬、魚鷹、烏干達國鳥、黑面油猴等也時常出現在遊客面前。
我們推薦8月份去肯亞看野生動物大遷徙,絕對壯觀。
② 想看非洲動物大遷徙,去哪個國家好
每年6月底到10月初 ,非洲動物的遷徙大軍抵達坦尚尼亞和肯亞交界的馬拉河附近。
在這段時間可以在肯亞、坦尚尼亞觀看非洲的動物大遷徙。
東非動物大遷徙路徑圖:
5月,遷徙的角馬群抵達格魯米提河。
6月底,角馬群抵達馬拉河。
8~9月,角馬群在坦尚尼亞和肯亞交界處吃草養膘。
9月底,角馬群從肯亞的馬賽馬拉從新向南跨過馬拉河,奔向塞倫蓋蒂南部。
10月中旬以後,角馬群基本完成南遷。
③ 非洲動物大遷徙在什麼時候
非洲動物大遷徙在每年的7月到10月間,非洲大草原那裡的動物大遷徙,是地球上最為壯觀的風景。成群的角馬為了生存和種族的繁衍,會穿過馬拉河,路途經歷重重艱險,最終到達目的地。除了角馬以為,這次遷徙的主力軍還有斑馬和羚羊,它們會組成一支遷徙大軍,浩浩盪盪從非洲坦尚尼亞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向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進發,尋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長旅程,途中不僅要穿越獅子、豹埋伏的草原,還要跨越布滿鱷魚、河馬的馬拉河,有大批的角馬將死在路上,但同時也將有大批小角馬在途中誕生。
④ 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現象主要表現在哪種氣候區
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主要表現在熱帶草原氣候區,主要是在東非的坦尚尼亞、衣索比亞、肯亞幾個國家(馬賽馬拉大草原和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是由於氣壓帶風帶的來回移動,導致降水的變動,野生動物為了尋找更好的草地和水源,每年都進行大遷徙,場面十分壯觀,更多的了解可以觀看中央電視台每年7月的特別節目,現場直播野生動物大遷徙。
⑤ 非洲動物大遷徙是從哪遷到哪,什麼時候
每年5月到6月,坦尚尼亞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漸消耗,漫長旱季讓動物飢腸轆轆。角馬、蹬羚、斑馬等數百萬食草動物為了生存從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Serengeti National Park)北上,跋涉3000多公里,展開凶險面艱辛的遷徙。
在逃過埋伏在草原的獅豹、隱藏在河中的鱷魚後,它們來到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Masai Mara National Park)自然保護區。短短兩三個月後,它們再次不辭辛苦,追尋青草返回塞倫蓋蒂。
飢餓、乾渴、體力不支、被天敵獵食......只有30%的幸運者能回到出發地。而跟它們一起回來的,還有40萬旅途中「製造」出的新生命。
這,就是每年都會發生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故事——「動物大遷徙」。
遷徙過程:
12月到次年5月,動物散布在從塞倫蓋蒂國家 公園東南面一直延伸到恩戈羅戈羅(Nqorongoro)保護區的無邊草原上。充足的雨水為它們提供著充足的食物。
5月中後期,隨著旱季來臨,動物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追趕青草和水源。
6月是動物哺乳期,幾十萬角馬在遷徙路上降生。
7、8月,持續的乾旱令動物紛紛越境,穿越馬拉河,來到馬賽馬拉,一直待到9月。
10月,塞倫蓋蒂的草原在雨水的滋潤下開始返青。同時,面積只有塞倫蓋蒂約十分之一的馬賽馬拉並不足以維持數百萬頭外來動物的生活。動物們再從東線南遷到塞倫蓋蒂,回遷一直持續到11月。
12月,動物各自回到故園,休養生息,繁殖後代,補充途中喪失的大量同類。
最佳觀賞時間:每年7月到9月之間是東非旅遊的最佳季節
最佳觀賞地點:馬賽馬拉國家公園中的馬拉河沿岸,從熱氣球或小型飛機向下俯瞰最為理想。
遷徙主角:
斑馬:遷徙數量約20萬只,是軍團的先鋒,善以鋒牙齒咀嚼草莖頂部。
角馬:約140萬只,是最令人矚目的主力軍,所以,動物大遷徙又被稱作「角馬大遷徙」。
蹬羚:約50萬只,是軍團的壓陣官。角馬離開後,草地上露出剛剛長出的嫩草,正是後面蹬羚的美食。
遷徙天敵:河馬、獅子、獵豹、鱷魚、豺狗
觀賞概率:動物大遷徙每年上演,但每年看的遷徙路線都會有所偏離,比較典型的有:2000年12月,動物本應向南至坦尚尼亞南部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和恩戈羅戈羅保護區,但當年少雨,動物們逆時針從馬拉河進入坦尚尼亞西部,到12月下旬賽倫蓋蒂開始下雨,動物才回到原有的正常路線。2001年9月,動物比平時大概晚了2個月到達馬賽馬拉,其中的100萬角馬中只有20萬路過馬拉河,可9月23日,角馬再次開始逆向回到坦尚尼亞。所以,要事先准確預測某個時候動物群會在什麼地方非常困難,看到大遷徙的概率只有15%,畢竟背後推動這種大遷徙的原因,是越來越變幻無常的天氣。
⑥ 動物大遷徙的季節是什麼時候
6月,夏季。每年6月左右,坦尚尼亞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漸消耗,食物變得越來越少。為了食物,草原上的動物會長途跋涉3000多公里,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
2016年9月,數百萬動物大軍碾過茫茫大草原,場面壯觀,聲勢浩大。它們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
(6)動物大遷徙在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動物周期性遷移:
1、鳥類遷移
部分候鳥因季節和繁殖每年春季返回繁殖地,秋季遷往南方越冬地,做水平方向一定路線的周期性遷移,每種鳥類的遷徙路線不變,一般常沿食物豐富的近水地區遷移。
2、哺乳動物遷移
哺乳動物也因季節、繁殖和覓食等原因做周期性遷移,如北方馴鹿冬季南遷至針葉林帶,春季則返回食物豐富的北方苔原帶。除水平方向遷移外還有垂直方向遷移。如山區寒冷季節,動物常向低處移動覓食。
⑦ 非洲動物大遷徙是從哪遷到哪,什麼時候
東非大遷徙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時間是每年6月左右。
遷徙的原因:從每年的5月中後期開始,非洲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就迎來了它的旱季,在這期間,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大量食草動物們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們開始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
(7)動物大遷徙在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參加大遷徙的獸群分為前中後「三軍」;打頭陣的是20多萬匹野斑馬,緊跟其後的是百萬頭角馬,殿後的是50萬只瞪羚。因為斑馬喜食高層新草,中層嫩草正好是角馬的食物,而底層短草便是個頭矮小的瞪羚的美味了。緊跟食草動物之後,便是成群結隊的非洲獅、獵豹、豺狗等兇猛食肉動物。
當到達終點之後,由於氣候的變化,短短兩三個月之後,這200多萬只食草野生動物組成的遠征大軍將再次不辭辛苦的追尋青草返回塞倫蓋蒂。在這數以百萬計的遷徙隊伍中,只有30%的幸運者能夠回到出發地,而跟隨它們一起回來的,還有40萬在驚險旅途中誕生的新生命。
⑧ 非洲動物大遷徙在哪個國家
肯亞、坦尚尼亞。
每年6月左右,坦尚尼亞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漸消耗,食物變得越來越少。為了食物,草原上的動物會長途跋涉3000多公里,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
2016年9月,數百萬動物大軍碾過茫茫大草原,場面壯觀,聲勢浩大。它們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
動物遷徙歷史
動物遷徙早在冰河時期時已經出現,以櫻花鉤吻鮭為例,由於當時台灣附近的海水水位下降,水溫降低令北方的櫻花鉤吻鮭族群洄遊到更南方的海域,形成了遷徙。考古學家在2017年分析了一批雙門齒獸的化石牙齒後,發現其身型與犀牛相若的袋熊祖先在30萬年前每年皆會來回遷徙澳洲至新畿內亞。
動物遷徙包含四個相關概念,包括持續的遷徙、比正常的日常活動更大的規模(在空間和時間上)遷移、兩個區域之間的人口季節性來迴流動和遷徙導致個體在人口中的重新分布。遷移既可以是必要的,也可以是臨時的,這是該等動物可以「選擇」遷移與否。
在一個遷徙物種中,甚至在一個單一種群中,通常並非所有個體都會遷移。完全遷移是指所有個體遷移,部分遷移是指某些個體遷移而其他人則不遷移,差異遷移是指遷徙者與非遷徙者之間基於年齡或性別的差異而選擇遷徙與否。
⑨ 看動物大遷徙,肯亞好還是坦尚尼亞好
動物大遷徙的紀錄片都看過嗎?不知多少人曾為之震撼。東非大草原(塞倫蓋蒂+馬賽馬拉原本是一個生態系統)的動物大遷徙不是只在肯亞!而是一年365天在東非草原循環往復的追逐水、草。
一年中大部分的時候是在坦尚尼亞境內,肯亞佔小部分。2個國家動物佔有和量級、生態保護情況、進入門檻也較難同比,動物量 坦桑8 :肯亞2,遊客量 坦桑2:肯亞8 ,入住國家公園門檻比分 坦桑7:肯亞3,標准通行級別 比對費用門檻 坦桑7 :肯亞3 (部分原因是自然保護策略,和國家政策)
而實際來說,絕不是2個目的地比高下,而是,各有其長。在坦尚尼亞不是非常有勘探經驗的話,一些季節地區很容易找不到動物,因為地面面積遠大於肯亞。
肯亞有其小眾玩法、人文特色、商業供給配套、遷徙季食草動物匯合集中度高、勘探難度低錯誤率低、包括更平易的成本等優勢,並不指國際旺季人群相對多一些的大遷徙視野。肯亞絕沒有不好,因為同樣經營,我們可以把部分覺得不錯的設計,也整合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