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貔貅指什麼動物
貔貅是以金銀財寶為食,而且只吃不拉,肚子是個聚財囊,寓意財源滾滾、招財進寶。寓意著可以攬八方之財,給人富的寶地,祈福擁有它的主人可以錢財滿貫財運豐收之感。
貔貅是龍的第九個兒子,又名天。官大無比,權勢逼人,象徵著官運亨通、高官厚祿、平步青雲、飛黃騰達。
② 貔貅是什麼動物
貔貅(拼音:pí xiū)別稱「辟邪、天祿」,是中國古書記載和漢族民間神話傳說的一種兇猛的瑞獸。貔貅有嘴無肛,能吞萬物而不泄,只進不出、神通特異,故有招財進寶、吸納四方之財的寓意,同時也有趕走邪氣、帶來好運的作用,為古代五大瑞獸之一(此外是龍、鳳、龜、麒麟),稱為招財神獸。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極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財、開運、辟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目前以開光貔貅的效果較為明顯。中國傳統有裝飾「貔貅」的習俗,貔貅寓意豐富,人們相信它能帶來歡樂及好運,古時候人們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
③ 貔貅指什麼生肖
貔貅這個應該指的是12生肖裡面的雞這個動物了,因為貔貅也有隻進不出,比較有守財奴的個性,與之對應的還有民間說鐵公雞一毛不拔的說法,就和貔貅是一個意思
④ 貔貅是什麼動物是真實存在的嗎
貔貅拼音是pí xiū,別稱「辟邪、天祿、百解」,俗稱「貔大虎」,是中國古書記載和民間神話傳說的一種兇猛的瑞獸。
中國古代風水學者認為貔貅是轉禍為祥的吉瑞之獸。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極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傳說貔貅除了開運、辟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中國傳統有裝飾「貔貅」的習俗,貔貅寓意豐富,人們相信它能帶來歡樂及好運。古時候人們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
⑤ 神獸貔貅是什麼動物
貔貅(音:pixiu)也叫避邪,是一種兇猛瑞獸,雄性名為「貔」,雌性名為「貅」,也有傳說說貔貅是龍的兒子!
在古時這種瑞獸是分為一角或兩角的,一角稱為「天祿」,兩角稱為「避邪」。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歡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北方則依然稱為「避邪」。民間也稱之為獨角獸。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貔貅有二十六種造型,七七四十九個化身,其口大,腹大,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貔貅向來都喜歡金錢之味,在家宅或工作地點的適當位置放置貔貅,可收旺財之效。相傳貔貅為討主人開心,會咬過路人的錢,故有言此乃招財之物。
開運提示:貔貅戴在身上有趨財旺財的作用, 尤對偏行、收入浮動者有奇效,例如銷售、經商、外匯、股票、金融、彩馬、期貨等等。貔貅「催財很快」,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也有幫助。
⑥ 貔貅是什麼東西
貔貅的傳說
貔貅是一種兇猛無比的瑞獸,是龍生九子的第三子。最早貔貅分為雄性「貔」和雌性「貅」但是到了後來隨著是時間的推移就慢慢流傳成為貔貅,貔貅天生喜歡水,以及金銀珠寶,它本身沒有排泄器官。以前的皇帝就充分利用貔貅這個特長。將他的形象放在軍旗之上,希望自己的軍隊在打仗的時候,象貔貅一樣勇猛無比,另外也希望貔貅能夠幫助自己搶來更多的金銀財寶。所以過去的軍隊也叫做貔貅之師。由於貔貅能招財聚寶的才能。所以各朝代的皇帝將貔貅定為御用的物品,如果發現有人私藏貔貅將會被認為有劫財竊寶之意,論罪當斬。但在仍有一些封建王朝的官宦以前地方富豪為了自己能夠達到終身榮華富貴,便經常有私藏貔貅的現象發生,特別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大貪官和坤在自己家中私藏御制貔貅使得自己達到無比的富用。後被劉庸告發,但是由於乾隆對和坤百般寵信而不予追究,於是貔貅便開始慢慢在民間廣泛流傳。直到現在。
貔貅有玉制,水晶制,銅制,木製,瓷製,石制之分。而且名稱也有不同。
一:木製貔貅一般放在屋頂之上,以求鎮宅保平安的作用,而且名稱改為「避邪」
二:瓷和石制貔貅多放於墓地,是墓地的守護神,但是貔貅一但放在墓地,名稱就改為叫天籙
三:銅制的貔貅很少見,一般放在大酒店內以求聚財之功
四:玉制和水晶制的貔貅是為人們所接受的。而且由於玉石和水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靈性,特別是經過法師開光,開運之後的貔貅不更能達以招財聚財的功效,一般就將玉制的貔貅放在家中財位或者隨身配帶。
在遠古時期,先民們出於對太陽的崇拜,於是就想像出了太陽神,出於對黑暗的恐懼,於是就想像出了一些鬼怪,出於對錢財的嚮往就想像出了財神,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管是什麼神和我們在一起,他們都會令我們在精神上有一些安慰,相反對鬼怪,一方面要我們避開,不要接近,但是在避不開的時候,就要想辦法去克制它。或者以毒攻毒。
貔貅是一種神獸,非常兇猛,而且本身具有邪氣,故化煞的作用非常強,在古時候人們在陰宅,陽宅,生意上或軍隊上都會用到貔貅,用在陰宅里,名稱叫天籙,是利用它來驅邪,以免先人在地下受到陰靈,妖物的騷擾,也有防盜的功效,用在陽宅叫避邪,用它是為了擋煞,如路沖煞,刀形煞,槍煞等或家中犯鬼怪,或流年不利。用在生意中或軍隊中叫貔貅,用在軍隊中可令士兵好象猛虎下山一樣的沖鋒殺敵,所以有這樣一首詩叫做「行軍司馬智怯勇,十四萬眾有虎貔」。
在元朝時候。蒙古人就非常崇拜貔貅,而且在打仗的時候,每一個士兵都要配帶貔貅,當蒙古人得到天下以後,為了使天下安定,風調雨順,也出於對水的追求(北方缺水)故在修建鴻源觀的時候就將貔貅放在了水神的跨下,成為了水神的坐騎,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叫貔貅到,水神到。水神一到錢來了。到了明朝以後,為了鎮壓元朝的風水於是在元朝的宮殿上建立了景山也叫鎮山。但是中軸線沒有變,鍾鼓樓,鴻源觀都沒有變。貔貅的這種文化傳統也已經深入民間,被老百姓接受。到了清朝的時候,貔貅又一次回到了軍隊當中,這就是在出征打仗的進候,所舉的貔貅旗,而且在出征以前一定要先到鴻源觀進香。以求平安歸來。財源廣進。之後出德勝門去打仗。這種方式叫做出「德勝,進安定,錢銀滿倉」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將貔貅用在生意上的人越來越多,因為貔貅能夠打擊商業上的對手。尤其是放在財位上,更可以旺財,特別是偏門的生意,所謂偏門就是不靠工資吃飯的。也就是有外財的人。或者想有外財的人。「馬無夜早不肥,人無橫財不富」所以求財的人,如果配帶貔貅或家中擺放貔貅,可以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⑦ 貔貅是什麼動物啊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泄,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天祿-貔貅據說貔貅是龍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竟然是金銀珠寶,自然渾身寶氣, 跟其它也是吉祥獸的三腳蟾蜍等比起來稱頭多了, 因此深得玉皇大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 所以有一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隨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氣了,一巴掌打下去, 結果打到屁股, 屁眼就被封了起來,從此,金銀珠寶只能進不能出。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後, 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還有其他的呢,在意綿綿上更詳細啊www.jubaodian.com
⑧ 貔貅是什麼意思貔貅是什麼動物
"貔貅"是傳說中的一種兇猛的瑞獸。貔貅能吞萬物而不泄,故有納食四方之財的寓意,有趕走邪氣、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古時候人們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財、開運、辟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貔貅需要開光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貔貅的開光分兩種,一是去佛家開光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去寺院開光,二是道家開光,也就是去道觀或者是找一些道行深的師傅幫著開光。傳說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它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古時候人們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
⑨ 貔貅是一種什麼動物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漢書「西域傳」上有一段記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 但經過朝代的轉變,貔貅的形態比較統一,如有短翼、雙角、卷尾、鬃須常與前胸或背脊連在一起,突眼,長獠牙。到現在常見到的貔貅多是獨角、長尾巴。 一般製造貔貅像的物質有三類: 一、 金屬——般以銅來製造,因為這一類金屬是比較廉宜,且磨光後的色澤接近黃金。 二、 木材——一些古老大屋會利用質堅的木材雕造貔貅,然後放在橫樑上,用來擋解煞。 三、 瓷器——以不同的玉種來製造。 不同的物質製造的貔貅像,都可擺放在風水的吉位上,很多地理師都認為有催財作用,而在八個不同的方位上,一般擺放銅質製造的貔貅,催財力量會很強。其實貔貅對於正財或偏財都會有利的,所以貔貅像在近年有流行起來的跡象;不過,利用貔貅來催財,總帶點宗教色彩,故在玄空大卦的正神日貴神時或鳥兔太陽吉時,開光的貔貅催財力量是最強的,不論工作屬於正行或偏行。但有一點要留意,作姦犯科的人,貔貅未必有催財之力,這便是靈獸的特性,而貔貅又以玉制的催財力量最強。 據說貔貅是龍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竟然是金銀珠寶,自然渾身寶氣, 跟其它也是吉祥獸的三腳蟾蜍等比起來稱頭多了, 因此深得玉皇大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 所以有一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隨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氣了,一巴掌打下去, 結果打到屁股, 屁眼就被封了起來,從此,金銀珠寶只能進不能出,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後, 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 貔貅也有公母之分, 民間傳說公的貔貅代表財運,而母的貔貅則代表財庫,有財要有庫才能守得住,因此收藏貔貅大多都一次收藏一對, 才能夠真正的招財進寶。但如果要戴在身上, 還是一隻就好, 以免打架, 以上均屬傳說,大家參考就好 ! 貔貅的習性懶懶地喜歡睡覺, 每天最好拿把他拿起來摸一摸, 玩一玩,好像要叫醒他一樣, 財運就會跟著來。 另一個貔貅的妙用是在案頭擺放貔貅飾物的話,可替你趕走壞男人, 避免不必要的騷擾喔。 據古書記載,貔貅是一種猛獸,為古代五大瑞獸之一(龍、鳳、龜、麒麟),稱為招財神獸。貔貅曾為古代兩種氏族的圖騰。傳說幫助炎黃二帝作戰有功,被賜封為 「 天祿獸 」 即天賜福祿之意。它專為帝王守護財寶,也是皇室象徵,稱為 「 帝寶 」 。又因貔貅專食猛獸邪靈,故又稱 「 辟邪 」 中國古代風水學者認為貔貅是轉禍為祥的吉瑞之獸。 貔貅有二十六種造型,七七四十九個化身,其口大,腹大,無肛門,只吃不拉,象徵攬八方之財,只進不出,同時可以鎮宅辟邪,專為主人聚財掌權。 古賢認為,命是註定的,但運程可以改變,故民間有「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雲 」的美好祝願。 龍在其形象形成過程中,曾海納百川的匯集了多種怪異的獸形象。到後來,這些怪異獸象在龍形象發展的同時糅合了龍的某一種特徵,形成了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說法。但龍之九子為何物,究竟誰排老大誰排老二,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民間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不一而同。 據說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經心血來潮,問以博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拉出了一張清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趴蝮、嘲風、睚眥、贔屓、淑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其實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而且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九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如果非要選出九子來的話,也應該選出其中在民間影響最大的九個。李東陽也是一時急於交差,所提之名單並不具代表性。 對於「龍生九子」,影響較大的一種說法是: 長子囚牛,喜音樂,立於琴頭。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次子睚眥,樣子像長了龍角的豺狼,怒目而視,雙角向後緊貼背部。嗜殺喜斗,刻鏤於刀環、劍柄等兵器或儀仗上起威懾之用。 三子嘲風,樣子像狗,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四子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喜音樂和鳴叫,刻於鍾鈕上。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五子狻猊(suān ní),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還是文殊菩薩的座騎,在文殊菩薩的道場五台山上還建有供奉狻猊的廟宇。因狻猊為龍的五子,所以廟名為五爺廟,在當地影響頗大。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六子贔屓bìxì,又名霸下,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 七子狴犴(bì』àn),又名憲章,樣子像虎,有威力,好獄訟,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故民間有虎頭牢的說法。又相傳它主持正義,能明是非,因此它也被安在衙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八子負屓(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或兩側。 末子螭(chī)吻,又名鴟尾或鴟(chī)吻,魚形的龍(也有說像剪了尾巴的蜥蜴),喜四處眺望,遂位於殿脊兩端。在佛經中,螭吻是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所以把它安在屋脊兩頭也有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可以發現這種說法中,長子囚牛和四子蒲牢都喜音樂,三子嘲風和么子螭吻都位於屋頂,六子贔屓和八子負屓都圍著石碑,有重復之嫌。如果把他們二取一,再補進其他一些常見說法,會比較好一些: 饕餮(tāotiè),樣子似狼,性貪吃,位於青銅器上,現在稱之饕餮紋。因它又能喝水,故古代也將其刻在橋梁外側正中,防止大水將橋淹沒。據民間傳說,這種怪獸貪吃無厭,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後,最後竟然吃了自己的身體,到最後吃得只剩一個頭部,所以落下個「有首無身」的名聲。趴蝮,又名蚣蝮,樣子似魚非魚,善水性,體態優美,飾於石橋欄桿頂端。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性情溫順,有點自閉症,反感別人進其巢穴,故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 貔貅,在南方及東南亞一帶都稱其為龍的第九子,大嘴無肛,只進不出,深為賭徒所喜。澳門賭場便擺了一隻玉貔貅,寓意嘴大吃四方,只掙不賠。 「虎父無犬子」,龍那麼神通廣大,可以吞雲吐霧,興風作浪,成為中國老百姓幾千年來的偶像,它的兒子自然也非等閑之輩。龍也有女兒,但不那麼出名,《春光燦爛豬八戒》里的女主人翁就是小龍女。龍的兒女都是千奇百怪,這和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兒女倒頗相像。不過歐洲人的思想畢竟比中國人開放,在他們的神話里,天神宙斯就是風流甚至濫交的典型,一會兒變成馬一會兒變成牛的去調戲良家婦女,咱國家的龍可是規規矩矩,頂多也就來個「二龍戲珠」。在中國人眼裡,龍是權威與尊嚴的象徵,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也說自己是「龍的傳人」。 另,貔貅在中國古代是對大熊貓的別稱。 銀行前面的兩個人們常說的石獅子,其實就是貔貅,而不是人們認為的獅子。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