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長鼻子的動物有哪些

長鼻子的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4 02:43:26

『壹』 長鼻子是什麼動物除了大象,豬,還有什麼動物長鼻子謝謝大家

貘,非洲的一種動物。

『貳』 鼻子長是什麼動物

鼻子長動物是:象,是哺乳綱,長鼻目,象科動物。亦為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喜居叢林及草原,堅定的素食者

『叄』 什麼動物的鼻子最長

鼻子最長的動物——亞洲象
它的鼻子是動物中最長的,實際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長體,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不停地擺來擺去。它由四萬多條肌纖維組成,裡面有豐富的神經聯系,不僅嗅覺靈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衛的有力武器。鼻子的頂端有一個像手指一樣的突起,這個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豐富的神經細胞,感覺異常靈敏,使得象鼻十分靈活,能隨意轉動和彎曲,具有人手一樣的功能。在動物園中,訓練有素的象能用鼻子搬重物、拔釘子、解繩子,甚至能撿起地上的綉花針。有趣的是,它還能像人類握手一樣,用互相纏繞鼻子的方式來表達友好的情感或者進行雄獸和雌獸之間的調情。

『肆』 除了大象之外什麼動物的鼻子長

1、象鼩

象鼩(qú)是象鼩類動物的統稱。象鼩長著一個又長又靈活的嘴(或稱吻)。由於所有的象鼩都因有較長的似大象的鼻子而得名,鼻子的觸覺和嗅覺極為靈敏。聽覺和視覺也不錯。

『伍』 鼻子很長的動物有哪些

土豚——但鼻子不算很長(圖)
貘——鼻子也不算很長(但還是比較長的)
大象——相信也不陌生了

『陸』 大象的鼻子有多長》很長很長嗎

如果說哪種動物的鼻子最長?你一定會毫不含糊地說,是大象!是啊,自然界一些長鼻子動物:如馬來獏、塞加羚羊、象海豹、長鼻猴等,它們的鼻子頂多不過10~30厘米長,同大象2~3米長的鼻子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小得可憐了。

如果說,動物的鼻子干什麼用?你一定會搶先回答,用來呼吸和嗅覺唄!是啊,用鼻子干這一「行業」的動物實在是司空見慣了。然而大象的鼻子卻不僅是呼吸器官和嗅覺器官,它還有觸覺功能,還可用來攝取食物、飲水、搬運物品和進行攻擊,甚至還用來在個體間交流感情、傳送信息呢!經過訓練的象,還能用鼻子握住口琴吹起曲子來。毫不誇獎地說,大象的鼻子無愧於它本身的萬能工具,具有多種功能。

大象時常豎起長長的鼻子,在空中擺動,可嗅出幾百米外甚至更遠的味,它還可判斷是否有危險,一旦發覺有危險,要麼是逆風而逃,要麼便猛沖,決一死戰。大象的鼻子像人手一樣靈活,這話不算誇張。它伸長鼻子,能輕而易舉地把樹上的果子和枝葉掠下,然後再卷回鼻子,送進嘴裡;若是想吃地面上的草,連根拔起時,會在腿上拍打掉泥土再送到嘴裡吃;它還能用鼻子品味是否有好吃的食物。

大象的鼻子還可用來吸水。大象乾渴的時候,把鼻子插進河水中「咕嘟嘟」地吸起水來。真像一部小型抽水機,一會兒工夫,它就喝足了。對此,可能有的人很懷疑,象鼻子主要是用來呼吸的,用它喝水時,水不會嗆入肺部嗎?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原來,在象的鼻腔後麵食道上方,有一塊特殊的軟骨,起「閥門」一樣的作用。象吸水時,喉嚨部位的肌肉收縮,「閥門」關閉,水可以順利進入食道,而不進入氣管。飲水後,噴出鼻內殘留的水,這時,「閥門」自動打開,呼吸正常進行,這種巧妙的結構,真是妙不可言!

象的生活離不開水源,在大熱天要用鼻子吸足水,然後噴灑全身,這是比淋浴還方便的洗澡機。同時,大象還常用鼻子往身上塗泥巴或沙子,以防止蚊蟲叮咬,來保護皮膚。

大象的鼻子末端突起,上面分布著豐富的神經細胞,觸覺很靈敏,能撿起掉在地上的鐵釘或小針。

大象的鼻子還是防身自衛的武器哩。大象對付那些身小力薄的野獸時,易如反掌,即使遇上猛獸,它也不怕,它先揮動鼻子抽打敵手然後將它捲起拋入空中,摔個半死,受過教訓的敵手,誰還敢向它挑戰呢?

大象用鼻子還能幫人搞搬運呢。經過馴服的大象能輕松地捲起幾百千克重的樹木或貨物,一頭象抵得上20~30個人的勞動力。在緬甸和泰國都建有「大象學校」,大象畢業後,便分配到深山老林中當「搬運工」。

大象的鼻子怕老鼠嗎?以往有這樣的流傳:大象怕老鼠鑽入鼻子,使它喘不過氣。其實這完全是訛傳。英國動物學家格爾茲克做過下面的實驗:他把一隻老鼠放在大象附近,象馬上走近老鼠,把長鼻子伸過去,而老鼠卻拚命逃走,即使老鼠真的鑽進象鼻子里,象也能把它甩出,置於死地。

那麼,大象的鼻子為什麼有這樣一些奇特的功能呢?原來,它的長鼻子是近4萬塊富有彈性的小肌肉組成,它能極靈活地伸縮自如,作出靈巧地動作。它有千萬根神經末梢,鼻端生有一個(亞洲象)或兩個(非洲象)手指般的突起物,有舌頭嘗味和鼻子嗅氣味的兩種功能。由於大象鼻子這種奇特結構,使它功能獨特,使用起來得心應手。

象的鼻子為什麼那樣長?這是大象適應環境經過漫長的年代演化而來的。原來象的祖先的鼻子和個子都沒有現在這樣大。後來,由於對生活環境的適應,身體漸漸高大,四肢越來越長。為了從地面取食,在長期生存斗爭中,象的上唇慢慢延長了,鼻子在上唇上邊,自然也逐漸伸長,這樣取食、拾物就更方便了。大象鼻端的指壯突起,正是上唇的痕跡。

你們看,大象的鼻子是不是一個萬能的工具啊!

『柒』 第一長鼻子是那種動物

鼻子最長的動物—亞洲象。
亞洲象的身軀高大威武,性情溫順善良,是力量、威嚴和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象徵。它的身長為5—7米,肩高為2.5—3米,尾長為1.2—1.5米,體重3000—5000千克。通體為灰棕色,前額左右有兩大塊隆起,稱為「智慧瘤」,其最高點位於頭頂,但它的腦卻很小。頭蓋骨很厚,雖然骨骼內充滿了氣孔,可以減輕重量,但頸部的負擔仍然很重。背部向上弓起。四肢粗壯,幾乎垂直於地面,像四根柱子,前肢5指,後肢4趾。小跑時,總是同時提起同一側的前後肢,而不是象其他哺乳動物那樣在對角線上的兩肢同時離開地面,這種的步法被稱為「溜蹄」,並使其產生一種奇特的搖擺動作。
它的鼻子是動物中最長的,實際上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長體,表面光滑,一直下垂到地面,不停地擺來擺去。它由四萬多條肌纖維組成,裡面有豐富的神經聯系,不僅嗅覺靈敏,而且是取食、吸水的工具和自衛的有力武器。鼻子的頂端有一個像手指一樣的突起,這個突起不大,但上面集中了豐富的神經細胞,感覺異常靈敏,使得象鼻十分靈活,能隨意轉動和彎曲,具有人手一樣的功能。在動物園中,訓練有素的象能用鼻子搬重物、拔釘子、解繩子,甚至能撿起地上的綉花針。有趣的是,它還能像人類握手一樣,用互相纏繞鼻子的方式來表達友好的情感或者進行雄獸和雌獸之間的調情。

『捌』 鼻子長的動物

你好,鼻子長的動物有這么幾種:大象,食蟻獸,針鼬
當然後面兩種的鼻子和別的動物比是長的,但沒有大象的鼻子長的誇張

『玖』 除了大象還有長鼻子的動物嗎

有一個島上曾有大量不同種類的被稱鼻行動物的物種,但很可惜被人類毀滅了。
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島上,生息著一種奇妙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形態如此奇特,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常識:腦袋朝下,尾巴朝上,倒著走路。這就是「鼻行類動物」。如今這種奇異的動物早已因人類的過錯而滅絕,我們只能從早年科學家的記述中去一睹它們的「尊容」
編輯本段鼻行動物的故鄉
在南太平洋哈伊艾伊群島上生息著一種奇妙的哺乳類動物,它們的奇形怪狀遠遠超出人們的常識——腦袋朝下、尾巴朝上,倒著走路,這群另類的精靈在動物分類學上被稱為「鼻行類動物」。
位於南太平洋的哈伊艾伊群島,於1941年由瑞典人謝姆維斯特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謝姆維斯特從日本戰俘營里逃脫,漂泊到了哈伊艾伊群島中的哈伊達迪菲島上。這是一個南北長32千米、東西寬16千米的小島,由石炭岩和粘板岩構成,上面還聳立著一座高為1 752米的活火山。
哈伊艾伊群島的氣候全年變化不大,人們對其上生長的熱帶植物的情況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發現許多古生代的特有種群。從地質上看,群島地層幾乎全是古生代地層。盡管總面積僅1690平方千米,但是島上特有的奇異生物群比紐西蘭群島的還要豐富,這意味著該群島自古以來就存在,或許是在白堊紀後期就從大陸分離出來了。島上曾經生活著土著居民700多人,他們把這個小島稱為「太古之島」。但遺憾的是,島上的土著人被後來登上島的外來者攜帶的流感所傳染而滅絕了。
在群島中的馬伊爾維利島的東海岸有一座達爾文研究所,供國際生物考察隊在此進行研究工作,也就是在這里科學家發現了奇異的鼻行動物,並獲得了大量的生態觀察資料和記錄。鼻行動物的發現及其科研成果轟動了國際動物學界,被一致認為是20世紀動物學領域里最偉大的發現。
最大的鼻行獸叫暴君鼻行獸,身長1.7米以上,有3個鼻子,頭朝下,用4個鼻子走路. 在島上,科學家共發現14科189種鼻行獸.
編輯本段鼻行動物的滅完
遺憾的是,1957年美國在南太平洋進行的一次秘密核武器試驗讓群島沉入海中了,整個鼻行類也隨之消失了。從1941年發現到1957年滅絕,鼻行動物展現在人類眼前僅僅只有短短16年,連一個活標本也沒留下。所幸的是,動物學家哈拉爾特·施頓普凱留下了一本彌足珍貴的著作——《鼻行獸》哈拉爾特·施頓普凱,只寫了1半,不辛去世,他妻子繼續完成,書中記錄了各種此類動物的解剖圖和生態圖,為後人了解鼻行類動物提供了難得的信息。
編輯本段哺乳類中的特殊種類
鼻行類動物是胎生哺乳動物,僅就目前所知,它們擁有一個很大的家族,共有14科193種,在生物進化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它們的祖先很可能是一些食蟲類動物,在特殊的地理環境鼻行類動物的最大特徵是它們的鼻子構造極為特殊,有的種類只有1個鼻子,有的則有4個鼻子或更多。它們的鼻子千姿百態,奇形怪狀,有的像柱子,有的像喇叭,有的像蝸牛。鼻行動物的鼻子有眾多功能,鼻子不但可用來爬行、跳躍,甚至還能用來捕捉蟲子,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主要作用還是移動身體、支撐身體,這在為數眾多的脊椎動物中還是僅有的,難怪有動物學家給它們的鼻子起名為「鼻性步行器」,簡稱「鼻器」。所謂「鼻器」只是一種功能性概念,並不是形態學上的概念,與象、豬或其他動物的鼻子不可同日而語。
鼻行類動物的另一個特徵是四肢逐漸退化。它們的四肢作為移動器官早已失去了本來的功能,其功能已由鼻子取代。後腿有的退化成兩條短小的贅物,有的乾脆就消失了。而前腿作為一種抓握東西的器官依然存在,但很少使用。
鼻行類動物的第三個特徵是大部分體表有毛,皮毛有各種顏色,有的身上甚至有硬鱗。皮毛一般細膩、有光澤,十分漂亮。而在足尖、耳朵、頭部沒有毛。
鼻行類動物的第四個特徵是尾巴比較發達,有的尾巴比身體還長,尾巴不僅能套取食物,有的甚至還帶有毒鉤,能置敵人於死地。
鼻行動物的繁殖力不太強,一胎只懷一個仔,很少一胎多仔,妊娠7個月到1年。由於棲息的群島天敵較少,所以存活率較高。
編輯本段最具特色的幾種鼻行動物
大型鼻行獸
飛行鼻行獸
蛞蝓鼻行獸
會釣魚的鼻行獸
似花鼻行獸
互助鼻行獸
另類鼻行獸
這種鼻行動物性格溫文爾雅,白天在洞中蜷縮成一個球睡覺,到了夜裡才從洞口向四周伸展出4條或6條帶狀的東西。這些紅色的帶子寬2~3毫米,長達30厘米,在漆黑的夜晚猶如閃光燈似地閃爍著吸引昆蟲來到近旁。其實,這些帶狀東西就是鼻行動物的鼻子,上面具有黏液,能捕捉前來的昆蟲。這種鼻行動物警惕性很高,一旦有光照到洞口,它們立即麻利地退縮進洞中。
另外,還有一種全身長著長毛被稱為「長毛鼻行獸」的。這種鼻行獸彷彿是靠父系社會維持著,以年長的雄性為首帶著一小群生活。它們以胡蘿卜為食物。4個管狀鼻子粗壯有力,只輕個體或雌性不一樣,銀灰色的尾巴非常醒目,它們揮動尾巴便能引起群體的追隨效應。早先的動物學家曾經做過實驗,即人為地把尾巴染成金黃色的雌性放入群中,結果同樣引起了追隨效應
編輯本段由來
這類動物最早是在一名叫克里斯蒂安·摩根茨坦的德國詩人在他的詩中寫到了一種『用鼻子走路的動物』,這件事情是真的。克里斯蒂安·摩根茨坦(正確的譯法應該是摩爾根斯坦,Christian Morgenstern, 1871-1914)是德國的一個打油詩詩人,他在1905年創作了一首名為Das Nasobem(The Nasobame)的詩。因為我不懂德文,這里附上這首詩的英文譯文:
Along on its proboscis there goes the nasobame accompanied by its young one. It is not found in Brehm It is not found in Meyer Nor in the Brockhaus anywhere. 』Twas only through my lyre we know it had been there. Thenceforth on its probosces (above I』ve said the same) accompanied by its offspring there goes the nasobame.
很明顯,這只是一首詼諧式的打油詩,這種名叫nasobame的動物完全是詩人的編造。不過,摩根茨坦的詩因為通俗幽默,在德國一度十分流行,很多德國人都可以背出幾首,所以這種想像中的動物形象後來竟被一些人信以為真,也是有可能的。
可能正是利用了這種心理,1957年,德國海德堡大學(University of Heidelberg)的一位動物學教授Gerolf Steiner化名為Dr. Harald Stümpke,在德國出版了一本名為Bau und Leben der Rhinogradentia的書。為了使人相信確有Dr. Harald Stümpke其人,還裝模作樣地用真名為這本書寫了後記。在這本書中,Gerolf Steiner煞有介事地編造了Rhinogradentia這個「學名」來為這類動物命名(可以翻譯成「鼻行目」或「鼻行類」),把它放在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里作為一目,和靈長目、食肉目之類並列,並劃分為「14科193種」,一一給以命名和分類學上的詳細描述,還配了黑白線條圖,這倒頗增加了它的蠱惑性。祝大星那篇文章的東西,比如「挪威人在1941年首次發現」(而且這個挪威人還是從日本人的集中營里跑出來的)、「哈伊艾愛群島(Hi-Yi-Yi Is.)」、 「1950年代被美國人的核彈炸沉」(那個挪威人也便和他發現的鼻行動物一同遇難了)之類就全部來自於這本荒誕不經的偽「專著」。
此書於1967年由Leigh Chadwick譯為英文,由自然歷史出版社(Natural History Press)出版,題為The Snouters: Form and Life of the Rhinogrades,又給這種想像中的動物起了snouter這個諢名。此書以後又譯為日文等,成為全球性的科學謊言。

『拾』 除了大象之外什麼動物的鼻子長

馬來貘,世界上鼻子第二長的動物,體長可達2.5m的馬來貘鼻子卻可以超過30厘米。馬來貘生活在人跡罕至的熱帶叢林,沙林和沼澤地帶,因為人類對森林的開辟,這使得它的數量不斷減少,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閱讀全文

與長鼻子的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