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在哪裡冬眠

動物在哪裡冬眠

發布時間:2022-07-24 04:33:42

㈠ 有哪些動物是冬眠的怎麼冬眠在哪裡冬眠百度知道

動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
動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小刺蝟蜷著睡,蝙蝠倒掛著睡,蛇喜歡集體冬眠.還有青蛙、烏龜、蝸牛、熊都需要冬眠.
冬眠.如:蛇、青蛙、烏龜等.
(2) 遷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
(3)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
(4) 貯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螞蟻等.
(5) 產卵過冬.如:螳螂、蝗蟲等.
(6) 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如:蒼蠅和蚊子.
2、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3.熊冬眠是因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們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長胖,冬天就靠脂肪來提供養料.但是,冬眠時,它們還會醒過來的.
5.一般來說,貓的冬天不用特別保暖,因為它們的毛已經提供了足夠的保護.而且當它們感到寒冷時,它們會自己去尋找溫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們毫不客氣的上了你的床,甚至鑽進了你的被窩,那就是它們怕冷了.
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裡用後足的尖爪攀住石縫,頭朝下懸在空中,一弔就是半年.
7.刺蝟冬眠時,蜷縮一團,遠看好象一個大絨球.它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蝟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蝟如果過早醒來會被餓死的.
8.有的動物如候鳥,會非到南方去過冬.如天鵝,平時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攜老帶幼,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過冬,來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兒育女.
9.丹頂鶴,本來生活在北方,也都是定期飛到南方過冬,春天再北返.
10.杜鵑,黃鸝,小燕子等,它們是隨著氣候變化而遷徙的鳥.
11.有些動物一般在原地過冬,如喜鵲,麻雀,兔子等.
12.我知道有些動物事先儲備好糧食在洞里過冬,如小螞蟻,小松鼠等.
13.我們中國獨有的珍貴的中華秋沙鴨就世世代代生活在美麗富饒的長白山.它們每年冬季飛到南方過冬,春天飛回故里.它們喜歡以現成的樹洞為家.

㈡ 什麼動物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冬眠

1、烏龜

需要冬眠。加大加深水體,設置好墊腳石,撤掉曬台或淹沒掉曬台,按時並逐漸減少餵食,不要頻繁將龜拿出把玩,也不要使用曬背燈等,就讓烏龜安安靜靜的待在水裡,靜待冬眠即可。

2、松鼠

說到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哪些,人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松鼠。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看過,松鼠到了冬天就會備好食物,用乾草把洞封起來,抱著毛茸茸的長尾取暖,開始冬眠,等到天氣暖和後再出來。

3、蛇

蛇也是需要冬眠的動物,而且所有種類的蛇都會冬眠,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就會進入冬眠狀態。以這個溫度來看,蛇一般在秋天就開始了冬眠。

4、青蛙

青蛙是兩棲動物,也是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青蛙就鑽進泥土裡,不吃不動,處於睡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

5、蟾蜍

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內或陸地潮濕土壤下越冬,並且停止進食,以體內貯布在肝糖來維持最低的新陳代謝。等到第二天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會結束冬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之一。

㈢ 有哪些動物是冬眠的怎麼冬眠在哪裡冬眠百度知道

有些動物在冬眠的時候,它們是找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比如說蛇和青蛙都是喜歡在洞里冬眠的,把自己藏在洞里,整個一個冬天不吃不喝

㈣ 哪些動物在哪冬眠

棕熊、黑熊:樹洞 北極熊:雪地刨一個中等深度的坑,和小熊一起卧著冬眠
蛇 :洞里
松鼠:樹洞 其他有的嚙齒鼠類在地上打洞冬眠
青蛙:有人在冰里發現幾百年前冬眠青蛙,出來後還活了一段時間。古墓里好像也有。
烏龜:陰暗處

㈤ 哪些動物會冬眠分別在那裡

鱷魚:大部分鱷魚在岸邊的近水處自力更生為自己營造了一個冬眠巢穴,天一冷便乖乖地爬入洞穴,舒舒服服睡上一冬。
蝙蝠:夏天的夜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曠野上空,忽動忽西,忽高忽低地飛翔,它們邊飛邊捉蚊子、夜蛾等飛蟲吃。可是等冬天來臨,天氣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辦法來對付絕糧。
山鼠:山鼠,冬眠長達半年。冬天一來,它們便掘好地道,鑽進穴內,將身體蜷縮一團。它們的呼吸,由逐漸緩慢到幾乎停止,脈博也相應變得極為微弱,體溫更直線下降。這時,即使用腳踢它,也不會有任何反應,簡直像死去一樣,但事實上它卻是活的
____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隻冬眠的松鼠從樹洞中挖出,它的頭好像折斷一樣,任人怎麼搖撼都始終不會張開眼,更不要說走動了。把它擺在桌上,用針甚至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爐把它烘熱,它才悠悠而動,而且還要經過頗長的時間。
____刺蝟冬眠的時候,簡直連呼吸也停止了。原來,它的喉頭有一塊軟骨,可將口腔和咽喉隔開,並掩緊氣管的人口。生物學家曾把冬眠中的刺蝟提來,放入溫水中,浸上半小時,才見它蘇醒。
____動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蝸牛是用自身的粘液把殼密封起來。絕大多數的昆蟲,在冬季到來時不是"咸蟲"或"幼蟲",而是以"蛹"或"卵"的形式進行冬眠。熊在冬眠時呼吸正常,有時還到外面溜達幾天再回來。雌熊在冬眠中,讓雪覆蓋著身體。一旦醒來,它身旁就會躺著1-2隻天真活潑的小熊,顯然這是冬眠時產的仔。
____動物冬眠的時間長短不一。西伯利亞東北部的東方旱獺和我國的刺蝟,一次冬眠能睡上200多天,而前蘇聯的黑貂每年卻只有20天的冬眠。
____動物的冬眠,完全是一項對付不利環境的保護性行動。引起動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環境溫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動物冬眠會引起甲狀腺和腎上腺作用的降低。與此同時,生殖腺卻發育正常。冬眠後的動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時有所增加,顯然冬眠對它們是有益的,使它們到翌年春天蘇醒以後動作更加靈敏,食慾更加旺盛,而身體內的一切器官更會顯出返老還童現象。
由此可見,動物在冬眠時期神經系統和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陳代射卻降低到最低限度。今天醫學界所創造的低溫麻醉、催眠療法,便是因此而得到的啟發。
____和我們人類一樣,動物中的鳥獸都是溫血動物,那冷血動物昆蟲又是怎樣熬過漫長的冬季呢?
____昆蟲學家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終於查明了昆蟲越冬的部分奧秘。冬天,為了防止汽車散熱器結冰,人們要加人防凍液。昆蟲竟然也會採用相似的辦法,在嚴寒的冬季保護自己。
____在冬天,昆蟲要保持活力,不被凍僵是至關重要的。活的組織一旦被凍結,膨脹的冰晶體勢必使細胞膜受到破壞,造成致命的創傷。當細胞里液體不足,不能保持維護生命所必需的酶活性時,即使沒有被完全凍結,也會造成死亡。那麼,昆蟲是怎樣解決這一難題的呢?它們主要是靠降低體內液體的冰點,從而提高抗寒能力,辦法就是產生大量的"防凍液"。
____昆蟲是怎樣製造防凍液的呢?天暖之後又怎樣將防凍液除掉呢?為什麼要除掉防凍液?這些問題直到現在仍找不到答案。
____值得補充的是,科學家們又發現,蛙類也會自製防凍液。在實驗室中,科學家們將許多青蛙冷凍起來,5-7天後,再慢慢地使之解凍,這些青蛙解凍後依然活著。經過認真分析和研究,科學家們終於發現了青蛙能夠存活的秘密。他們在這些青蛙的體液中發現了一種人們在防凍劑中常用的物質:丙三醇。與昆蟲相似的是,到了春天,這些青蛙的液體中再也找不到這一物質了。

㈥ 什麼動物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怎麼冬眠或者夏眠

1、狗、熊和蝙蝠是鑽進較溫和的地方(如樹洞、岩洞)過冬,不吃不喝,等待春天的到來。

2、青蛙等冷血動物是鑽進土裡以冬眠的方式等待春暖。

3、在炎熱的亞熱帶的印度有一種錦蛇,到了盛夏卻要以夏眠的形式來度過酷熱的夏天。

4、蝸牛,分泌一種黏液,堵住自己的殼的孔,身體縮在殼中,在植物的莖上的陰涼處進行夏眠。

5、蝙蝠在冬天,到安全能避風寒的地方,倒掛著睡覺。

6、海參在夏天,在海底睡大覺夏眠。

7、烏龜在冬天的雪地上挖洞冬眠。

8、在非洲、美洲和澳大利亞的江河裡生活著一種肺魚,一到盛夏,便鑽入泥中,不吃不喝,一直睡到雨季到來。

每當春天到來,青蛙、蜥蜴、蛇等兩棲類動物以及爬行類動物便要從漫長的冬眠中醒過來,紛紛爬出洞外開始新的生活。

這些動物是冷血動物,冷血動物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動物就會被凍死,為了生存,像青蛙這類的冷血動物就鑽進泥土裡,處於假死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溫升高後再出來活動。

(6)動物在哪裡冬眠擴展閱讀:

不論是冬眠還是夏眠,都是動物為了適應嚴寒或酷熱這不利的外界環境的一種生存方法而已。

冬眠是修眠現象的一種。是動物對冬季不利的外界環境條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種適應。

主要表現為不活動,心跳緩慢,體溫下降和陷入昏睡狀態。常見於溫帶和寒帶地區的無脊椎動物、兩棲類、爬行類和許多哺乳類(如蝙蝠、刺蝟旱獺、黃鼠、跳鼠)等。

冬眠過程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

入眠:

動物體溫開始降低到穩定地接近環境溫度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到數日。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

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蝟27℃左右、黃鼠20~22℃、倉鼠9~10℃。

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

入眠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體重。一般認為,體重迅速增加直到較穩定地停留在較高水平,則是動物已具備入眠的內部條件。否則環境溫度雖低但動物仍不入眠。待體溫調定到接近環境溫度後,便進入深眠。

深眠:

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如刺蝟的呼吸運動,從常溫的每分鍾6~18次,降到每分鍾1~3次(28~18℃)。

在此階段有時還出現一種間歇式 (陣發性)呼吸,即在短時期較快地連續呼吸之後有一個較長的停息。與恆溫動物不同,冬眠動物的間歇性呼吸屬於正常的生理狀態。

與此同時,循環系統亦發生顯著變化,心率極度減慢,此時外周血管廣泛收縮,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腦部保持著低水平的血液循環。這樣就最大限度地節約能量,而保證生命活動的繼續。當環境溫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時,深眠動物便迅速激醒,體溫回升以及各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出眠)。

出眠:

除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

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待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後,身體後部血管才開始舒張並迅速復溫。由於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多度而完全蘇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_冬眠(生物學現象)

㈦ 冬眠的小動物冬天到底在哪裡睡覺,為什麼從來沒見過它們


蛙類一般隱藏在樹根、石塊、土壤、洞穴之中,也有在河底或者湖底的淤泥里。等到溫度降到10攝氏度左右的時候,蛙就會蹲在松軟的土地上,開始前後肢左右搖擺,一點點潛入土裡。有意思的是,一種蛙叫做林蛙woodfrog,有的時候你會一塊結冰的林蛙在樹葉或者樹枝之下,沒有呼吸,沒有心跳,那就是它冬眠啦!等到冰化了,它的身體開始解凍,心臟又開始跳動



當溫度降低到了10攝氏度左右,烏龜便會靜靜趴在池底的淤泥和或者是鬆土之中,不吃不動。如果真的有天敵來襲,那也是要GG了。所以要隱蔽好。

㈧ 什麼動物要冬眠 什麼時候 什麼地方 怎麼冬眠

動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小刺蝟蜷著睡,蝙蝠倒掛著睡,蛇喜歡集體冬眠.還有青蛙、烏龜、蝸牛、熊都需要冬眠.
冬眠.如:蛇、青蛙、烏龜等.
(2) 遷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
(3)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
(4) 貯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螞蟻等.
(5) 產卵過冬.如:螳螂、蝗蟲等.
(6) 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如:蒼蠅和蚊子.
2、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3.熊冬眠是因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們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長胖,冬天就靠脂肪來提供養料.但是,冬眠時,它們還會醒過來的.
5.一般來說,貓的冬天不用特別保暖,因為它們的毛已經提供了足夠的保護.而且當它們感到寒冷時,它們會自己去尋找溫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們毫不客氣的上了你的床,甚至鑽進了你的被窩,那就是它們怕冷了.
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裡用後足的尖爪攀住石縫,頭朝下懸在空中,一弔就是半年.
7.刺蝟冬眠時,蜷縮一團,遠看好象一個大絨球.它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蝟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蝟如果過早醒來會被餓死的.
8.有的動物如候鳥,會非到南方去過冬.如天鵝,平時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攜老帶幼,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過冬,來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兒育女.
9.丹頂鶴,本來生活在北方,也都是定期飛到南方過冬,春天再北返.
10.杜鵑,黃鸝,小燕子等,它們是隨著氣候變化而遷徙的鳥.
11.有些動物一般在原地過冬,如喜鵲,麻雀,兔子等.
12.我知道有些動物事先儲備好糧食在洞里過冬,如小螞蟻,小松鼠等.

㈨ 青蛙在哪裡冬眠

青蛙冬眠在地點土洞、落葉下、河底軟泥、樹洞石縫中。10月中下旬氣溫降到10度時開始冬眠,到第二年的3月份氣溫升高樹,都長出新葉了,冬眠結束。

春天,青蛙在水草上產卵,卵慢慢地變成蝌蚪。蝌蚪是黑色的,圓圓的身體,有一條長尾巴,蝌蚪一天天長大,先長出後腿,再長出前腿,尾巴漸漸地縮短退化,最後變成青蛙。

青蛙是捉害蟲能手,青蛙捉害蟲全靠他又長又寬的舌頭,舌根長在口腔的前面,舌尖向後,還分叉,上有許多黏液,只要小飛蟲從身邊飛過,就猛地往上一跳,張開大嘴,快速地伸出長長的舌頭,一下子把害蟲吃掉。

(9)動物在哪裡冬眠擴展閱讀:

動物的冬眠受自然條件影響最大。外界刺激越多,內部本能的適應能力越強。首先,外界溫度對動物冬眠有重要影響。當周圍環境溫度在5℃一10℃時,最宜引起冬眠。

其次,食物的缺乏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對於鳥類只要限制食物或者是讓它飢餓,它就會立即進入昏睡狀態。再次,光也是引起冬眠的重要外界條件。如果光線時間減少或昏暗時,動物便很快開始冬眠。

㈩ 什麼動物在什麼地方怎樣冬眠

蝙蝠、刺蝟、極地松鼠等都有冬眠習慣。冬眠,是一些異溫動物(一些冬眠哺乳類與鳥類)和變溫動物在寒冷冬季時其體溫可降低到接近環境溫度(幾乎到0℃),全身呈麻痹狀態,在環境溫度進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體溫可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

冬眠,是變溫動物在寒冷的冬天避開食物匱乏的一個「法寶」。冬天一到,刺蝟就縮進泥洞里,蜷著身子,不食不動,它幾乎不怎麼呼吸,心跳也慢得出奇,每分鍾只跳10~20次。如果把它浸到水裡,半小時也死不了,可是當一隻醒著的刺蝟浸在水裡2~3分鍾後,就會被淹死,這是為什麼呢?

冬眠時,動物的神經已經進入麻痹狀態。有人曾用蜜蜂進行試驗,當氣溫在7~9℃時,蜜蜂翅和足就停止了活動,但輕輕觸動它時,它的翅和足還能微微抖動;當氣溫下降到4~6℃時,再觸動它卻沒有絲毫反應,顯然它已進入了深沉的麻痹狀態;當氣溫下降到0.5℃時,它則進入更深沉的睡眠狀態。由此可見,冬眠時神經的麻痹深度是與溫度有密切關系。

另外,冬眠時,動物體溫顯著下降。據研究,黃鼠在130個晝夜的冬眠時間中,共放出70卡熱量,但冬眠過後的13.7個晝夜中,就能放出579卡熱量。一般來說,動物在冬眠過程中,每晝夜只能放出0.5卡熱量,但在它蘇醒後,興奮的時候,每晝夜則能放出42卡熱量。由此可見,冬眠動物體溫下降時,機體內的新陳代謝作用變得非常緩慢,所以僅僅能維持它的生命。

動物皮下脂肪,一方面可以保持體溫,更重要的是供給冬眠時體內的消耗。一般動物在冬眠前的體重,都比平時增加1~2倍,冬眠之後,體重就逐漸減輕。如冬眠163天的土撥鼠體重減輕35%;冬眠162天的蝙蝠體重可以減少33.5%。
點擊查看圖片
冬眠的動物
動物在冬眠時,血細胞還會大大減少。平時,1立方毫米土撥鼠血液中,會有12180個白細胞,但冬眠時平均只有5950個,然而,讓人奇怪的是,盡管體內「衛士」──白細胞大大減少,但冬眠動物卻從來沒有發現生病的。那麼,為什麼每年到一定的時候,動物就會進入冬眠呢?

哺乳動物中的單孔目、有袋目、食蟲目、翼手目、嚙齒目及靈長目中的個別種類,鳥類中的褐雨燕及蜂鳥等都有冬眠行為,稱之為冬眠型動物,即異溫動物。這類動物體型較小而代謝率較高,比大型的恆溫動物,相對地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維持恆定體溫。熊及臭鼬等動物在冬季呈麻痹狀態,但體溫不降低或降低少許,且易覺醒,有半冬眠動物之稱。變溫動物到冬季亦呈麻痹狀態,但它們的體溫是隨環境溫度被動地變化,在溫度降低到可耐受溫度以下時,不會被激醒,而是被凍死。這種行為與恆溫動物的冬眠完全不同。稱之為蟄眠。

冬眠型動物的年度周期可分為非冬眠季節(生殖季節)與冬眠季節。北京地區的刺蝟約於3月底出眠,並立即進行生殖活動,完成生殖後便轉入肥育期,一直到10月初,是非冬眠季節;10月-3月是冬眠季節。此時,動物蜷縮不動,不吃不喝,代謝率降低到最低水平。在這兩個季節里,動物的生理狀態迥然不同,但又互相依存。非冬眠季節後期的肥育為冬眠儲存能量,在冬眠季節後期,性腺開始發育,動物出眠後便可立即進行生殖活動。冬眠型動物在非冬眠季節中,其體溫是恆定的,而在冬眠季節體溫是可變的。故特稱為異溫動物。在非冬眠季節里其體溫也有2~5℃的波動,而與其親緣相近的非冬眠型動物的體溫波動僅0.5℃左右。此外,冬眠型動物對低溫的耐受能力也顯然地大。人的致死低體溫是29~26℃,大鼠是15~13℃,而冬眠型動物則可耐受接近0℃的低體溫,甚至超冷狀態,如蝙蝠超冷到-9℃仍可復甦,自動產熱使體溫上升到正常。這是異溫動物區別於恆溫動物或變溫動物的重要特徵。

閱讀全文

與動物在哪裡冬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6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