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非洲動物大遷徙在什麼時候
非洲動物大遷徙在每年的7月到10月間,非洲大草原那裡的動物大遷徙,是地球上最為壯觀的風景。成群的角馬為了生存和種族的繁衍,會穿過馬拉河,路途經歷重重艱險,最終到達目的地。除了角馬以為,這次遷徙的主力軍還有斑馬和羚羊,它們會組成一支遷徙大軍,浩浩盪盪從非洲坦尚尼亞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向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進發,尋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長旅程,途中不僅要穿越獅子、豹埋伏的草原,還要跨越布滿鱷魚、河馬的馬拉河,有大批的角馬將死在路上,但同時也將有大批小角馬在途中誕生。
❷ 非洲動物大遷徙是從哪遷到哪,什麼時候
東非大遷徙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時間是每年6月左右。
遷徙的原因:從每年的5月中後期開始,非洲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就迎來了它的旱季,在這期間,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大量食草動物們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們開始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
(2)哪裡有動物大遷徒擴展閱讀:
參加大遷徙的獸群分為前中後「三軍」;打頭陣的是20多萬匹野斑馬,緊跟其後的是百萬頭角馬,殿後的是50萬只瞪羚。因為斑馬喜食高層新草,中層嫩草正好是角馬的食物,而底層短草便是個頭矮小的瞪羚的美味了。緊跟食草動物之後,便是成群結隊的非洲獅、獵豹、豺狗等兇猛食肉動物。
當到達終點之後,由於氣候的變化,短短兩三個月之後,這200多萬只食草野生動物組成的遠征大軍將再次不辭辛苦的追尋青草返回塞倫蓋蒂。在這數以百萬計的遷徙隊伍中,只有30%的幸運者能夠回到出發地,而跟隨它們一起回來的,還有40萬在驚險旅途中誕生的新生命。
❸ 非洲動物大遷徙在哪個國家
非洲動物大遷徙是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時間是每年6月左右。遷徙的原因:從每年的5月中後期開始,非洲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就迎來了它的旱季,在這期間,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大量食草動物們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們開始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
參加大遷徙的獸群分為前中後「三軍」;打頭陣的是20多萬匹野斑馬,緊跟其後的是百萬頭角馬,殿後的是50萬只瞪羚。因為斑馬喜食高層新草,中層嫩草正好是角馬的食物,而底層短草便是個頭矮小的瞪羚的美味了。緊跟食草動物之後,便是成群結隊的非洲獅、獵豹、豺狗等兇猛食肉動物。當到達終點之後,由於氣候的變化,短短兩三個月之後,這200多萬只食草野生動物組成的遠征大軍將再次不辭辛苦的追尋青草返回塞倫蓋蒂。在這數以百萬計的遷徙隊伍中,只有30%的幸運者能夠回到出發地,而跟隨它們一起回來的,還有40萬在驚險旅途中誕生的新生命。
❹ 想去肯亞看動物大遷徙,可以分享一條靠譜的線路嗎
追蹤動物大遷徙,見證陸地上最壯觀、最震撼的動物大遷徙
肯亞尋跡【動物大遷徙】深度攝影之旅 8天7晚 ¥15500/人起
角馬們成群結隊地在急流中淌過。為了能夠保持頭部露出水面,它們需要不停地拍打水面,與湍急的河水做斗爭。角馬頭上的犄角在河水與陽光的反射下閃閃發光,形成一道壯麗的風景線。這樣的一年一度的大遷徙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只要一不留神,角馬就會落入河水中,被無情的河水吞噬,而他們的屍體也就成為了鱷魚和禿鷲的美味佳餚。即使是這樣,也阻擋不了角馬們遷徙的決心。
❺ 世界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是什麼遷徙在什麼地方
在東非坦尚尼亞的 Serengeti (音譯塞倫蓋提) 和相鄰肯亞的 Masai Mara (音譯瑪莎瑪菈) ,每年超過一百萬頭黑尾牛羚 (wildebeest, 俗稱角馬)、十五萬頭斑馬和三十五萬頭瞪羚 (gazelle),從原本散居的 Serengeti 南部,不約而同地輾轉走到鄰國肯亞的 Masai Mara,在那裡短暫度過一、兩個月後,又千里迢迢地返回 Serengeti 南部,年復一年,周而復始。有人計算過,動物在一年中會走共三千公里的路,途中危機四伏,歷盡生老病死,有多達一半的牛羚在途中被獵食或不支而死。但同時間亦有約四十萬頭牛羚在長雨季來臨前出生,為沒完沒了的艱苦旅程添上生氣。
❻ 想看非洲動物大遷徙,去哪個國家好
每年6月底到10月初 ,非洲動物的遷徙大軍抵達坦尚尼亞和肯亞交界的馬拉河附近。
在這段時間可以在肯亞、坦尚尼亞觀看非洲的動物大遷徙。
東非動物大遷徙路徑圖:
5月,遷徙的角馬群抵達格魯米提河。
6月底,角馬群抵達馬拉河。
8~9月,角馬群在坦尚尼亞和肯亞交界處吃草養膘。
9月底,角馬群從肯亞的馬賽馬拉從新向南跨過馬拉河,奔向塞倫蓋蒂南部。
10月中旬以後,角馬群基本完成南遷。
❼ 動物大遷徙主要在哪一塊呢,什麼時候去比較方便呢給點建議吧
1樓的說的不錯、肯亞、坦尚尼亞這個季節都可以去的。 動物大遷徙介紹 每年7到10月,非洲以南的各類食草動物將各國大草原的青草逐漸消耗,漫長旱季讓動物飢腸轆轆。角馬、蹬羚、斑馬等數百萬食草動物為了生存,從非洲以南地區逐漸遷徙抵達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Serengeti National Park)北上,跋涉3000多公里,展開凶險而艱辛的遷徙。 在逃過埋伏在草原的獅豹、隱藏在河中的鱷魚後,它們來到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Masai Mara National Park)自然保護區。這,就是每年都會發生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故事——「動物大遷徙」,因其必須度過馬拉河又被稱為「死亡之渡」。 飢餓、乾渴、體力不支,被天敵獵食……只有30%的幸運者能回到出發地。而跟它們一起回來的,還有40萬旅途中「製造」出的新生命。 遷徙過程: 12月到次年5月,動物散布在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東南面一直延伸到恩戈羅恩戈羅(Ngorongoro)保護區的無邊草原上。充足的雨水為它們提供著充足的食物。 5月中後期,隨著旱季來臨,動物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追趕青草和水源。 6月是動物哺乳期,幾十萬角馬在遷徙路上降生。 7、8月,持續的乾旱令動物紛紛越境,穿越馬拉河,來到馬賽馬拉,一直待到10月。 10月,塞倫蓋蒂的草原在雨水的滋潤下開始返青。同時,面積只有塞倫蓋蒂約十分之一的馬賽馬拉並不足以維持數百萬頭外來動物的生活。動物們再從東線南遷到塞倫蓋蒂,回遷一直持續到12月。 12月,動物各自回到故園,休養生息,繁殖後代,補充途中喪失的大量同類。 最佳觀賞時間: 每年7月到10月之間,是到東非旅行的最佳季節。 每年的7--10月,馬賽馬拉大草原上剛剛經過大量的雨水澆灌,枯草長出嫩綠的新葉,吸引著上百萬頭來自坦尚尼亞塞倫蓋提(Serengeti)大草原上的飢餓的角馬 (wildebeest)、瞪羚 (gazelle) 、斑馬(zebra)等動物,它們通過邊境,穿過馬拉河,蜂擁遷入馬賽馬拉大草原,在這里短暫的停留2-3個月,在11月短雨季來臨前,動物又折返南面重回塞倫蓋提(Serengeti)。
❽ 非洲動物大遷徙在哪個國家
肯亞、坦尚尼亞。
每年6月左右,坦尚尼亞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漸消耗,食物變得越來越少。為了食物,草原上的動物會長途跋涉3000多公里,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
2016年9月,數百萬動物大軍碾過茫茫大草原,場面壯觀,聲勢浩大。它們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
動物遷徙歷史
動物遷徙早在冰河時期時已經出現,以櫻花鉤吻鮭為例,由於當時台灣附近的海水水位下降,水溫降低令北方的櫻花鉤吻鮭族群洄遊到更南方的海域,形成了遷徙。考古學家在2017年分析了一批雙門齒獸的化石牙齒後,發現其身型與犀牛相若的袋熊祖先在30萬年前每年皆會來回遷徙澳洲至新畿內亞。
動物遷徙包含四個相關概念,包括持續的遷徙、比正常的日常活動更大的規模(在空間和時間上)遷移、兩個區域之間的人口季節性來迴流動和遷徙導致個體在人口中的重新分布。遷移既可以是必要的,也可以是臨時的,這是該等動物可以「選擇」遷移與否。
在一個遷徙物種中,甚至在一個單一種群中,通常並非所有個體都會遷移。完全遷移是指所有個體遷移,部分遷移是指某些個體遷移而其他人則不遷移,差異遷移是指遷徙者與非遷徙者之間基於年齡或性別的差異而選擇遷徙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