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的冬眠方式有哪些

動物的冬眠方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26 03:53:56

1. 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它們怎麼冬眠

一、冬眠的動物

1、爬行動物

如蛇類、蜥蜴類、龜類等動物。

2、兩棲動物

如蛙類。

3、魚類

4、軟體動物

如蝸牛、貝類等。

5、多年生昆蟲類動物

6、一些小型哺乳動物

如鼠類、蝙蝠、獾類、貂類、刺猥等。

7、大型哺乳動物中僅有熊類有冬眠的習性

如黑熊、棕熊、馬熊、北極白熊等。

冬眠的方式:

1、許多小型哺乳動物,像倉鼠和松鼠,會呈現一種「蟄伏」的輕睡眠狀態。沉沉睡過一段時日之後,它們會醒來吃點兒東西,然後再倒頭繼續睡。

2、爬行動物不是選擇大吃特吃,而是選擇少吃,甚至不吃。不過偶爾,它們會喝點兒水然後再去冬眠。

3、青蛙在天氣變冷的時候,大部分青蛙會離開它們生活了一夏的池塘,去附近的地下尋找能夠躲開天敵的庇護所。青蛙新陳代謝的速度、呼吸和心跳頻率都會降到極致。

4、蜜蜂、蝴蝶以及其他昆蟲入冬時會尋找一處僻靜、不被打擾的「住所」安頓下來。蝴蝶中的一些品種,比如小的玳瑁蝴蝶、孔雀蛺蝶和黃鉤蛺蝶活到深秋並沒有死,只是冬眠而已。

2. 動物過冬的方式有哪些

1、松鼠屯糧過冬

松鼠要在冬天到來前收集好多好多的松塔、榛子和其他糧食,統統屯在自己的洞里,然後躲在洞里過冬。

3. 有哪些動物冬眠的方式

動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小刺蝟蜷著睡,蝙蝠倒掛著睡,蛇喜歡集體冬眠。還有青蛙、烏龜、蝸牛、熊都需要冬眠。

1、在洞穴中冬眠:

青蛙的皮膚非常光滑,它不能調節體溫,所以當冬天來臨時,青蛙會呆在洞穴里靜靜地等待春天。

2、集體冬眠:

不要把蛇視為冷血動物。它們也需要一定的溫度,所以它們會在冬眠期間聚集在一起,以確保它們能在第二年春天醒來。

3、一動不動:

海龜長壽的秘訣在於不動,尤其是在食物匱乏的冬天。當自然溫度低於15度時,海龜會逐漸減少飲食。當它完全不吃東西時,就該冬眠了。

4、倒立冬眠:

蝙蝠冬眠的方式與通常的夜晚沒有什麼不同,它們會找到一個安全的巢穴,用後爪抓住岩石的縫隙,並把頭向下縮緊,從而開始漫長的冬眠之旅。

5、縮成一團:

在冬天,刺蝟會把自己緊緊地擠成一個小穗球,只有在氣溫異常低的時候才會偶爾醒來並進行調整。

(3)動物的冬眠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動物冬眠的原因:

環境溫度的降低和食物的缺乏。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動物冬眠會引起甲狀腺和腎上腺作用的降低。與此同時,生殖腺卻發育正常。冬眠後的動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時有所增加,顯然冬眠對它們是有益的,使它們到翌年春天蘇醒以後動作更加靈敏,食慾更加旺盛。

而身體內的一切器官更會顯出返老還童現象。由此可見,動物在冬眠時期神經系統和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陳代射卻降低到最低限度。

4. 寫出動物的三種過冬方式,分別有哪些動物

第一種辦法是冬眠:

例如:蛇、青蛙、烏龜等,它們冬天躲在自己的洞里睡大覺,一直躲到春天才醒來,在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它們不吃不喝,也不動,靠緩慢地消耗身體里的脂肪度過寒冷的冬天。狗熊也在睡覺,可稍有響聲就會醒來,肚子餓了也會出來找東西吃,這叫假冬眠或半冬眠。

(4)動物的冬眠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還有一些動物有其它的過冬方法,例如:

1、加厚身上的皮毛或羽毛:

比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它們冬天身上的皮毛或羽毛比夏天要厚得多。至於吃的東西,它們也不用發愁,即在夏天、秋天盡量多吃東西,吃的胖胖的。冬天能找到食物的時候就吃,找不到吃的東西,餓幾天它們也不怕。

2、讓卵過冬:

例如螳螂、蝗蟲等。秋季時它們產卵,讓卵在樹枝上、草叢里、泥土裡度過冬天。這些卵的外形有特殊的卵袋保護著,不怕寒冷,等到春天來臨時,它們的幼蟲就會爬出來,快樂的到處去玩了。

5. 十種動物冬眠的方式

1、熊

熊需要冬眠,在夏季和秋季時,它們吃了很多東西,把其變為脂肪存儲起來,到了冬天吃的東西很難找時,它們就冬眠過冬天。

2、青蛙

它是兩棲動物,它們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青蛙就鑽進泥土裡,不吃不動,處於睡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溫升高後再出來活動。另外,蟾蜍的習性一致。

3、蝸牛

蝸牛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鈣質薄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

4、蛇

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5、蜥蜴

蜥蜴常常潛藏在地穴或樹根下的洞穴里。

6、揚子鱷

揚子鱷魚是所有鱷魚品種中唯一會冬眠的一種,每年11月份進入「初冬眠階段」,水溫低過12度就會進入「深冬眠階段」。深冬眠階段,它無攻擊力,人甚至可以摸摸可以抱抱,要到第二年3月底到4月初會醒。

揚子鱷會在戶外一直生活至11月底,待冬季來臨,再搬回暖房,進入冬眠期。

7、蠑螈

無論是陸棲蠑螈還是水棲蠑螈,在寒冷地區,蠑螈都要在冬天冬眠。

在溫暖地區,如果氣候乾旱燥熱,它們就進行夏眠。在遭遇敵害時,蠑螈和水蜥有好幾種防衛方法。有此種類呈彎曲防衛姿勢,舉起尾巴,直立下頜,顯示出它們色彩艷麗的腹面,以恐嚇敵人。有的蠑螈皮膚有毒,體表呈現警戒色,還有些蠑螈在遭到攻擊時能自動脫落尾巴迷惑敵人,趁機逃生。

8、燕子

生活在歐洲北部的一些燕子,每當夏季遇到寒潮襲擊時,也會成群結隊地聚在一起,進入休眠態。這時候,雨燕的成鳥會向溫暖的南方飛去;而鳥巢中剛孵化出來的小鳥,便進入休眠狀態,等待親鳥回來餵食。

9、蝙蝠

它冬眠是逼不得已的情形,又加上冬眠會導致他們很大的副作用,所以會有所不同。例如:棕蝠於每年十月中旬便開始冬眠,到次年四月才蘇醒。

並不是所有種類的蝙蝠都會冬眠,在較高緯度地區的蝙蝠,在冬季不能捕捉到足夠的昆蟲而學會的。有時這種狀態會長達六個月。

冬天的長短隨緯度、海拔而不同,溫帶地區的冬眠可能會持續四、五個月以上,亞熱帶地區可能只進行兩、三個月。在冬眠期間受到驚擾,會燃燒體內儲存的脂肪來逃難。

9、小鴟鵂

冬眠時,它的體溫由平時的40℃降到20℃左右,用聽筒也聽不到心臟的跳動聲。可是,春天一到,它的體溫自行升高,一醒過來就展翅高飛了。體重可以下降一半。

10、北極熊

只有懷孕的母熊才會冬眠。由於冬季是獵捕海豹的重要季節,因此公熊和未懷孕的母熊,並不會冬眠。

6. 動物冬眠的方法有幾種

動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
動物冬眠的方式是各種各樣的,小刺蝟蜷著睡,蝙蝠倒掛著睡,蛇喜歡集體冬眠.還有青蛙、烏龜、蝸牛、熊都需要冬眠.
冬眠.如:蛇、青蛙、烏龜等.
(2) 遷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
(3)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
(4) 貯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螞蟻等.
(5) 產卵過冬.如:螳螂、蝗蟲等.
(6) 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如:蒼蠅和蚊子.
2、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3.熊冬眠是因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們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長胖,冬天就靠脂肪來提供養料.但是,冬眠時,它們還會醒過來的.
5.一般來說,貓的冬天不用特別保暖,因為它們的毛已經提供了足夠的保護.而且當它們感到寒冷時,它們會自己去尋找溫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們毫不客氣的上了你的床,甚至鑽進了你的被窩,那就是它們怕冷了.
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裡用後足的尖爪攀住石縫,頭朝下懸在空中,一弔就是半年.
7.刺蝟冬眠時,蜷縮一團,遠看好象一個大絨球.它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蝟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蝟如果過早醒來會被餓死的.
8.有的動物如候鳥,會非到南方去過冬.如天鵝,平時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攜老帶幼,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過冬,來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兒育女.
9.丹頂鶴,本來生活在北方,也都是定期飛到南方過冬,春天再北返.
10.杜鵑,黃鸝,小燕子等,它們是隨著氣候變化而遷徙的鳥.
11.有些動物一般在原地過冬,如喜鵲,麻雀,兔子等.
12.我知道有些動物事先儲備好糧食在洞里過冬,如小螞蟻,小松鼠等.
13.我們中國獨有的珍貴的中華秋沙鴨就世世代代生活在美麗富饒的長白山.它們每年冬季飛到南方過冬,春天飛回故里.它們喜歡以現成的樹洞為家.

7. 動物冬眠的方法有幾種

冬眠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冬眠,就是睡覺。
(2) 遷移住的地方。
(3)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
(4) 貯存食物。
(5) 產卵過冬。
(6) 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

8. 動物過冬的方式有哪些

又到冬天了,很多動物會選擇冬眠來度過漫漫寒冬。它們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是以求降低新陳代謝的速率,讓自己在食物短缺的寒冬維持生命。冬眠的動物並不是長睡不醒,它們的體溫和新陳代謝速率還是會出現周期性的升高,並每隔一段時間蘇醒過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周期再繼續冬眠。

6、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如:蒼蠅和蚊子。

9. 冬天來了,小動物們有哪些過冬方式

動物的幾種過冬方式

1、 冬眠。如:蛇、青蛙、烏龜等。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2、遷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有的動物如候鳥,會非到南方去過冬。如天鵝,平時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攜老帶幼,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過冬,來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兒育女。

3、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

4、貯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螞蟻等。

5、產卵過冬。如:螳螂、蝗蟲等。

6、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如:蒼蠅和蚊子。

(9)動物的冬眠方式有哪些擴展閱讀:

冬眠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入眠動物體溫開始降低到穩定地接近環境溫度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到數日。

入眠: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蝟27℃左右、黃鼠20~22℃、倉鼠9~10℃。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入眠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體重。

深眠: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如刺蝟的呼吸運動,從常溫的每分鍾6~18次,降到每分鍾1~3次(28~18℃)。

出眠:刺蝟的出眠溫度約為6~9℃(2~15℃),達烏爾黃鼠約為10℃。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

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如刺蝟可達每分鍾60次,待蘇醒後又趨向平靜,變成每分鍾36~40次。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後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

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血管舒張,加強心、肺和腦的血液循環,待身體前部復溫後,身體後部血管才開始舒張並迅速復溫。由於這樣的主動復溫,使得整個過程只需1.5~2.5小時便可使體溫上升30多度而完全蘇醒。

閱讀全文

與動物的冬眠方式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