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在火星上能活多久

動物在火星上能活多久

發布時間:2022-07-26 11:49:26

①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一位天文學家接到了一家報紙編輯的電報,內容是:「請用100字電告:火星上是否有生命?」

這位天文學家回電說:「無人知道。」並且重復了50遍。

這件事情發生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之前。後來,到了1965年7月,美國宇航局首次成功發射的「水手4號」太空探測器近距離地飛過了火星,並且向地球發回了22幀黑白圖像。這些圖像顯示:這顆神秘的星球上布滿了令人恐怖的深坑,並且顯然和月球一樣,是個完全沒有生命的世界。以後數年中,「水手6號」和「水手7號」也飛過了火星,「水手9號」對火星做了環繞飛行。它們向地球送回了7329幅照片。1976年,「海盜1號」和「海盜2號」進入了長期軌道的飛行,在這期間,它們發回了6萬多幅高質量的圖像,並且將一些登陸車組件放在火星表面上。

到1998年初,盡管當時人人都熱衷於寫作,但對「火星上是否有生命」這個問題的回答,卻依然僅僅可能一直是「無人知道」。不過,科學家們手頭上已經掌握了更多的資料,並且對這個問題形成了一系列見解。

火星的外表雖然傷痕累累,現在卻已經有許多科學家認為:火星地表之下,有可能生存著最低級的、類似細菌或病毒的微生物有機體。另一些科學家雖然感覺到火星上現在根本不存在生命,但並不排斥這樣一種可能性:在某個極為遙遠的古老時期,火星可能曾經出現過「生物繁盛」的時代。

這些爭論的范圍不斷擴展。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從作為隕石到達了地球的火星碎片或岩石當中,是否找到了一些可能存在過的微生物化石,是否找到了生命過程的化學證據。這個證據,必須連同對生命過程進行的那些肯定性試驗結果,一同被定了下來——「海盜號」登陸車就曾經進行過此類試驗。

探索火星上的生命的故事中,存在著諸多令人困惑的因素,其中包括美國宇航局發表的官方結論:1976年,「海盜號」對火星的探測過程中,沒有發現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表明火星表面存在著生命。

但是,吉爾伯特·萊文卻不能接受這個說法,他是參與「海盜號」計劃的主要科學家之一。他進行了「放射性同位素跟蹤釋放」實驗,而這個實驗則顯示出了准確無誤的積極讀數。他當時就想如實公布這個結果,但是,美國宇航局的同事們卻阻止了他。

1996年,萊文博士對此評論說:「他們提出了一些解釋來說明我的實驗結果,但那些解釋沒有一個具有說服力。我相信,今天的火星上存在著生命。」

看來,萊文的同事們之所以阻止他公布自己的實驗結果,是因為他的試驗與另外一些試驗得出的負面結果相對立,而那些試驗是一些更年老的同事設計的。

「海盜號」上的質譜分光儀並沒有探測到火星上的任何有機分子,這個事實受到格外的重視。不過,萊文後來證明:這個探測器上的質譜分光儀的工作電壓嚴重不足——在一個標本里,它的最小靈敏度是1000萬個生物細胞,而其他正常儀器的靈敏度卻可以下降到50個生物細胞。

1996年8月,美國宇航局宣布,他們在編號ALH8400的火星隕石中,發現了微生物化石的明顯遺跡。只是到了這個時候,萊文才受到了鼓舞,公布了自己的實驗結果。美國宇航局公布的證據有力地支持了萊文本人的觀點,即這顆紅色星球上一直存在著生命,盡管那裡的環境極為嚴酷:「生命比我們所想像的要頑強。在原子反應堆內部的原子燃料棒里發現了微生物;在完全沒有光線的深海里,也發現了微生物。」

英國歐佩恩大學行星科學教授柯林·皮靈格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說:「我完全相信,火星上的環境曾一度有利於生命的產生。」他還指出,某些生命形式能夠生存在最不利的環境中,「有些能夠在零度以下相當低的溫度中冬眠;有的試驗證明,在150攝氏度高溫里也有生命形式存在。你還能找到多少比生命更頑強的東西嗎?」

火星上冷得可怕——各處的平均溫度為-23℃,有些地區則一直下降到-13℃。火星上能提供生命生存的氣體極為貧乏,例如氮氣和氧氣。此外,火星上的氣壓也很低,一個人若是站在「火星基準高度」上(所謂「火星基準高度」,是科學家一致確定的一個高度,其作用相當於地球上的海平面),他感受到的大氣壓力相當於地球上海拔30000米高度上的壓力。在這些低氣壓和低溫之下,火星上即使有水存在,也絕不可能是液態的水。

科學家們認為,沒有液態水,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萌發生命。假如這是正確的,那麼,火星過去和現在存在著生命的證據,就必然非常明顯地意味著:火星上曾經充滿過大量的液態水——我們將看到,有無可辯駁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火星上的液態水後來消失了,這也無可置疑。但是,這並不必然意味著任何生命都不能在火星上存活。恰恰相反,最近一些科學發現和實驗已經表明:生命能夠在任何環境下繁衍,至少在地球上是如此。

1996年,一些英國科學家在太平洋海底4000多米的地方進入鑽探,發現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微生物地下世界……」,(這些)細菌表明:生命能在極端的環境里存在,那裡的壓力是海平面壓力的400倍,而溫度竟高達170℃。

研究海底3000多米處的活火山的科學家也發現了一些動物。它們屬於所謂髭虎魚屬動物,聚居在布滿各種細菌的領地上,而那些細菌則在從海床上隆起的、沸騰的、富含礦物質的地幔柱上,繁殖生長。這些動物通常只有幾毫米長,樣子很像蠕蟲,而在這里,其尺寸畸形發展成為巨大的怪物,樣子使人聯想到神話中的蝶蛾,那是傳說生活在火里的一種大蟲子或者爬行動物。

髭虎魚屬動物賴以生存的那些細菌,其模樣也幾乎同樣古怪。它們不需要陽光來提供能量,因為沒有陽光能夠穿透到這樣的深海下面。但它們卻能利用從海底冒出來的、接近沸騰的水的熱量,它們不需要有機物碎塊作為營養,而能夠消化熱海水中的礦物質。這樣的動物被動物學家歸入極端變形的「自養生物」類屬,它們吃玄武岩,以氧氣為能量,並且能從二氧化碳中提取碳元素。

科學家們的報告聲稱:

另外一些自養生物被發現於海底3000米處,那裡惟一的熱源是岩石的熱量……在113攝氏度的高溫中能夠發現這些生物……在酸流中也能發現這些生物;在苯和環乙酮等物質的有害環境中,在馬里亞納海溝11000米的深海里,都能夠發現這些生物。

可以想見,火星上有可能存活著這類生物,它們也許被封閉在了10米厚的永久凍土層當中。人們認為,火星地表下面存在著這種永久凍土層,它們也許已在火星懸浮的大氣里存在了無比漫長的時期。

在地球上,休眠的微生物被琥珀包裹了數千萬年而保存下來。199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科學家曾經成功地使這些微生物復活,並把它們放在了密封的實驗室里。另外一些有繁殖能力的微生物有機體,已經從水晶鹽當中被分離了出來,它們的年齡超過了兩億年。

在實驗室中,「細菌菌子被加熱到沸點,然後被冷凍到-270℃這個溫度范圍正是星際太空間的溫度變化范圍。等溫度條件一好轉,這些細菌菌子立即恢復了生命。」

同樣,有些病毒即使在此類生物組織外面沒有活力,也能夠在細胞中被激活。在其休眠狀態下,這些可怕的小生物(其身體比可見光的波長還短)可以說幾乎是永遠不死的。經過仔細檢查,科學家發現它們都極為復雜,並具有由1.5×104個核苷組成的基因組。

隨著美國宇航局對火星的繼續探索,科學家們相信,火星和地球之間存在交叉感染的情況是極為可能的。的確,早在人類開始太空飛行時代以前很久,可能已經發生過這種交叉感染的情況了。來自火星表面的隕石落到地球上,同樣,有人認為因小行星的撞擊而從地球飛濺出去的岩石有時也必定會到達火星。

可以想像,地球上的生命本身就有可能是由火星隕石攜帶過來的——反之也是如此,生命體也可能被從地球上帶到火星。阿德萊德大學的保羅·戴維斯教授指出:

對地球上的生命來說,火星並不是一個特別有利於生存的地方……然而,地球上發現的一些細菌物種依然能夠在火星上生存下來……如果生命在以往遙遠的年代裡曾在火星上牢牢地紮根和發展,那麼,當其生存條件逐步惡化的時候,生命也就有可能逐步地適應其更為嚴酷的環境。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也許,直到人類的腳印踏上火星之前,它永遠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② 如果人類把1億只老鼠送上火星,老鼠會不會成功的在火星上活下來

對於如果人類把1億只老鼠送上火星,老鼠會不會成功的在火星上活下來的話題,我個人的觀點認為,如果將1億只老鼠扔在火星上,它們不出幾秒鍾都會凍結成為冰體而全部走向死亡。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因為,火星上的自然環境,每天的平均溫度是零下160攝氏度左右,每天的溫差變化較大,沒有穩定液態水體的自然形成,沒有活性生命物質現象的存在,沒有自然食物的來源,是一毛之地。

如果老鼠身上攜帶有這樣的微生物,那麼,他們會有較大概率在火星表面生存下去或者進入較長的休眠期以後再次復甦,從而緩慢改變火星表面生態環境,甚至於演化出豐富多彩的生態圈。

③ 蚯蚓可以在火星上生存嗎

盡管火星地表之下可能有生物存在,蚯蚓是活在土壤中的動物,排泄物也像土壤一樣,可蚯蚓並不是吃土生存的,火星缺乏蚯蚓生存的環境,不可能活下去。

蚯蚓不同於人類,是用皮膚呼吸的,皮膚需要保持濕潤,才能更好地吸附空氣中的氧,缺少水分蚯蚓首先是憋死,然後逐漸失水變成干,夏天經常見到被曬成乾的蚯蚓,而火星環境缺乏液態水,大氣壓力遠低於地球,會加速蚯蚓的失水、失氧,會死得更快。

但這些都只是推測,要證實到底有沒有不知道得到什麼時候去了。至少從現在的探索結果來看,火星不是蚯蚓可以生存的地方,或者說所有地球大型動物都不行,因為缺少生活的關鍵因素的液態水和氧氣。

在這方面一些可以適應極端環境的微生物可能擁有更高的適應性,火星自身是否有生命存在,也還需要長時間的探測,現在的探測還難以支撐。

④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

火星和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科學們普遍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而火星是地球 的未來。美俄科學家對金星進行的十多次探測表明,金星上的環境異常惡劣, 絕不適合「脆弱」的人類居住。那麼火星呢?如果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地球人有朝一日很可能會樂得把火星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1969年人類首次「奔月」成功後,進軍火星的願望由此在人們心中升騰起來。科學家們更是及不可待地制定火星探測計劃。擺在他們面前的緊迫問題是: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

1975年前後,美國宇航局發射了兩枚「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根據探測器提供的資料,科學家們對火星環境的演變過程進行了推測:三四十億年前,火星表面十分溫暖,河湖密布, 水流潺潺,那時候火星上應該有很多生命。20億年前,火星驟然隆溫,大氣逐漸減少, 水也大量蒸發,河湖乾涸後形成了今天火星表面坎坷不平的河溝。火星與地球同樣有點傾斜且自轉, 它一年中也有四季的變化,只不過四季的時間比地球上的四季要長,相當於地球上的16 個月。火星也有兩極。北極直徑2000公里,地殼厚4--6公里,南

為了研究地球上的何種生物在火星環境中能存活多久,美國科學家設計了一個模擬火星環境的裝置---低溫恆溫器, 該裝置所盛的是科學家們設法製造的與火星條件相似的組合氣體。
火星空氣稀薄,缺乏臭氧層,以致紫外線可以直撲地表。 科學家們使用重氫燈照射比實際火星環境多1000萬倍的紫外線量,又以加速器照射多1億倍的宇宙射線,以重現火星環境。 研究人員利用這個裝置把一些生物放到裡面進行試驗。由於它體積小,大型動植物無法到裡面「過把癮」,但微生物卻可以在裡面「盡情體驗」。
首先是讓低溫恆溫器在大量高強度紫外線和宇宙射線下進行相當於火星上同一地點照射200年時間的曝曬,結果發現桿菌孢子的存活率為25%。一種常在不新鮮的餅幹上繁殖的黴菌孢子存活率也是25%; 而一種只在缺氧狀態下繁殖的厭氣性細菌芽胞梭菌的孢子存活率達40%--70%。

科研人員又以類似火星的乾冰(厚度1--2毫米)覆蓋桿菌孢子,並曬之以相當於火星上同一地點照射2000年時間的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結果經乾冰覆蓋的孢子存話率竟然在90% 以上。

科學家們由此認為,即使在目前的火星環境下,仍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1994年,《俄羅期報》的一篇有關火星生命的報道更是一嗚驚人。報道說,1979 年美國航天中心人員在研究美「海盜」號探測器拍下的火星照片時,居然發現了斯芬克斯的圖像。但是當時這張照片沒有引起研究人員的重視,結果這張照片被前聯邦德國的一名計算機程序設計人員買走。
他們用電腦處理了這兩張不同時間、不同角度拍下的火星照片,結果發現, 原以為是電波干擾而形成的鼻孔和項鏈是真實存在的,在電腦屏幕上還顯露出眼睛和半張著的嘴中的牙齒。

按他們的推算,火星上斯芬克斯像的大小為:從頭發到下巴為1.5公里,寬1.3公里! 研究人員認為,要造出這么大的雕像,只有十分先進的文明社會才能辦到。
後來,在離斯芬克斯像7公里的地方又發現了一群建築物,還有道路及奇怪的圓型廣場。建築物尺寸都很大,最大的中央金字塔幾乎相當於埃及著名的奇阿普斯金字塔的10倍! 直經達一公里的圓型廣場究竟意味著什麼尚不得而知。有可能是航天器發射場、 加速器試驗場或是市中心廣場什麼的。
目前尚不清楚斯芬克斯像和金字塔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但按常規,由於火星上有塵暴,一般的道路在5000至1萬年內肯定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但從照片上看,道路基本還很完整, 有的道路有修建時特意繞過坑坑窪窪。這是否說明城市的歷史並非很久遠。

為了尋找充足的證據,科學家們又設法從其它方面論證火星生命的存在。由行星學家、微生物學家、土壤生物化學家和工程師等11 人組成的美國宇航局科研小組1994年曾進入美新墨西哥州卡爾斯巴德洞窟國家公園的勒楚吉拉洞穴,從暗無天日的洞中採集細菌標本。勒楚吉拉洞穴已知的深度是480多米。在暗無天日的艱苦環境中, 科研人員發現了細菌、真菌的存在。另外他們還發現了一些蝙蝠骨骼以及一頭2.5萬年前貧齒目哺乳動物和1隻4.5萬年前環尾貓的遺骸。

科學家們又對南極洲的一個常年冰封湖泊進行了探測。該湖泊深30米,冰層厚度4.6米,常年溫度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就是這種酷寒地帶,仍有藍綠藻和矽藻生存。另外, 科學家們還多次在深海海床、火山熱噴泉和地殼深處發現了原始微生物,它們並不需要陽光和氧氣,而是靠那裡的熱量、水和岩石來維持生命。德車雷根斯堡大學的卡爾斯德特教授說,這些原始微生物很可能是現代生物的共同祖先。在火星的地表岩石下面有沒有水?地殼深處有沒有熱量?他認為如果有,那麼火星上存在生命形式就十分可能了。 研究人員的最新發現來自於一塊叫到「阿蘭山84001」的火星隕石。

今年8月7日,來自美國宇航局和蒙特利爾、喬治亞、斯坦福等3 所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文盲該局華盛頓總部舉行長達2個多小時的新聞發布會宣布: 他們找到了火星上過去存在生命的合理證據。

研究人員認為,該隕石45億年前形成於火星之上,1500 萬年前當火星受到小行星等天體撞擊時被濺落到太空中,1.3萬年前降落到南極洲的冰面上,1984年被科學家發現, 最近剛剛由科研人員確認其老家是火星。 研究小組成員,斯坦福大學化學家理查德. 扎雷利用激光器和質譜儀發現一種叫作多環芬香烴的有機物分子,而多環芬香烴與生命關系密切: 這些多環芬香烴是在隕石裂縫深處發現的,其密度大大高於南極冰層中多環芬香烴的密度這表明,這些多環芬香烴來自火星,而不是來自外層空間或地球。另外,由於與這些多環芬香烴有關的碳酸脂形成於36億年前, 這說明該有機分子並不是隕石在星際旅行過程(1500萬年)中附著到隕石上的,與多環芬香烴有關的球粒碳酸脂中含有的磁鐵礦微粒和硫鐵粒子在化學成分、 結構和形態方面和地球上細菌作用的磁性粒子非常相似;最新研究表明該隕石形成時火星上的溫度為0--80 攝氏度而不是生物無法存在的700攝氏度; 隕石中發現了有可能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正三價鐵離子而地球上的生命現象基本都與氧化還原反應有關,這表明火星上可能曾經有水或氧氣存在。

不少火星研究專家認為,無論從試驗和隕石研究結果, 還是從「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提供的資料看,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極大。
盡管贊同火星生命說的科學家們說的頭頭是道,但持有懷疑態度的人仍沒有為之所動。他們認為,在載人宇宙飛船登上火星並尋找到確切的生命證據之前, 所有推測都不能算作事實,何況這些推測還有很多漏洞。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研究所的吉姆.帕帕克等4 名科學家說他們在研究火星隕石時沒有發現火星生命的重要證據。這四位科學家是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研究一塊重4磅多、形似土豆的火星隕石。這塊隕石上存在微量黃鐵礦石,這種礦石中含有兩種硫同位素--硫32和硫34。在地球上,一旦這種礦石中有細菌活動或其它生命跡象,其中硫32和硫34 的比例就會發生變化,而火星隕石上兩種硫同位素的比例表明沒有變化,因而可認為沒有任何生命活動。 帕帕克說:雖然他們和宇航局科學家研究的不是火星隕石的同一塊碎片, 但這些碎片應當具有相同的地質特性,但他同時指出他們的研究還無法證明宇航局的說法就是錯誤的, 因為火星上的生命活動可能和地球上不同,不會使黃鐵礦的硫同位素比例發生變化。
美國全國科學院行星研究科學家阿倫斯認為,有關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結論只能算一種「假設」,因為我們只少還沒有一塊已確認是來自火星的樣品。他強調說, 不能肯定那塊被宇航局斷定火星上存在生命的隕石就是來自火星,因此有必要從火星上直接取樣。美國阿肯色的宇宙化學專家貝努瓦也認為,宇宙局有關火星遠古時代存在生命的說法是一種推斷, 因為在不同的隕石中都可以發現同樣的多環芬香烴。
國際地學屆人士也對美國的發現表示懷疑。專家們認為,一則現在無法確定美國宇航局研究的隕石肯定來自火星;二則即使來自火星, 那麼任何沾在隕石表面的有機生命痕跡在通過大氣層的時候,由於高溫氧化等方面的作用,通常都會被燃燒掉。 即使生命痕跡存在於隕石裡面,同樣也難以保存下來。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張昀認為: 不能說火星在數十億年前就沒有原始生命存在,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確定這塊隕石上的生命物質的痕跡就是從火星上帶來的,而不是隕石在落到地球後被地球上的生命污染所致。

德國科學家也表明了類似的觀點。德國馬克斯.普蘭克天體研究所的研究員沃爾夫岡. 希爾布蘭特還認為,30億年前在太陽系中有特別多的隕石, 因此很難說美國宇航局研究的那一塊就是來自火星。他認為,所謂1.3 萬年前由天體墜落到地球的東西正是目前被當作火星物質進行研究的對象,這塊石頭很可能來自地球本身,因為地球上也不乏同樣的石頭。

看來,要證明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唯一途徑就是從火星上直接取回樣本進行研究。目前美俄等國正在制定雄心勃勃的進軍火星計劃。據悉,在今後兩年內, 地球將向火星派出四位使者。

第一位使者是美國的「火星全球觀測者」號宇宙飛船。它計劃於今年11月離開地球,經過十個月的旅行抵達繞火星飛行的軌道。它將繪制火星地形圖、 分析火星大氣成份和記錄火星天氣變化情況等。

第二位使者是俄羅斯的「火星96號」。它也計劃於今年11月離開地球,約十個月後抵達火星。「火星96」到達火星後,與質子號火箭脫離,分裂為三部分。 一部分留在軌道上拍攝火星表面,考察火星大氣層的成分和溫度,其餘兩部分降落到火星上。 俄羅斯科學家根據俄羅斯和美國以往的經驗,首次研究成功由兩個考察站和兩個輸入器組成的降落裝置。過去的降落裝置有數百公斤,而現在的裝置在重量上只不過是個「小巫」,它以時速80 公里的速度直落火星,與火星接觸的瞬間,氣體緩沖器迅速充氣,每個降落裝置又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轉動整套科研儀器,考察火星的表面和大氣。而炸彈式針入器則扎入火星地下6-- 9米深處,扎入的深度取決於岩石的硬度。針和器有一人多高,頭尖,頭部由超硬度材料組成,裝有高靈敏度和高精度儀表。針入器的主要任務是,確定土壤的成分、物理機械性能和磁性以及火星上的地震情況等等。

第三位使者是美國的「火星探路者」號,它計劃於今年12月出發,明年7月4 日在火星平原阿瑞斯谷地著陸。它將釋放出一個機器人以收集火星表面樣品,該飛船還將利用一輛火星越野車考察火星表面上一條乾涸的河溝,以收集火星原始微生物或原始微生物化石。據悉, 這種由美俄共同研製的火星車重量為137公斤,安裝有6個輪子, 配備有一個衛星天線和大量的感測器。「火星探路者」號將攜帶有關火星的豐富信息於2005年返回地球。

第四位使者是美國的「火星全球觀測者2號」,它將於1998 年離開地球並計劃在火星南極表面著陸,它將用機械手挖出一條深溝,以測量火星土壤的硬度和尋找水源。

此外,俄羅斯還決定在1998年再向火星發射一艘名為「火星98」的探測飛船, 日本也決定於同一年發射名為「行星-b」的火星探測飛船。

據報道,如果利用載人飛船探測火星,單美國在今後30年就需要花費4000 億美元的巨額開銷,所以柯林頓政府決定放棄前總統布希對載人飛行所做的承諾, 而採用比較省錢的不載人探測器取回樣本的方式。

但是科學家們並沒有因此放棄對載人飛行的研究,而正在制定載人飛船火星探測計劃。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意義重大,因為不管火星環境是否適合人類居住, 都將為人類以後的深層探測活動提供極其保貴的經驗。

⑤ 火星上有生命嗎

到了1965年7月,美國宇航局首次成功發射的「水手4號」太空探測器近距離地飛過了火星,並且向地球發回了22幀黑白圖像。這些圖像顯示:這顆神秘的星球上布滿了令人恐怖的深坑,並且顯然和月球一樣,是個完全沒有生命的世界。以後數年中,「水手6號」和「水手7號」也飛過了火星,「水手9號」對火星做了環繞飛行。它們向地球送回了7329幅照片。1976年,「海盜1號」和「海盜2號」進入了長期軌道的飛行,在這期間,它們發回了6萬多幅高質量的圖像,並且將一些登陸車組件放在火星表面上。

到1998年初,盡管當時人人都熱衷於寫作,但對「火星上是否有生命」這個問題的回答,卻依然僅僅可能一直是「無人知道」。不過,科學家們手頭上已經掌握了更多的資料,並且對這個問題形成了一系列見解。

火星的外表雖然傷痕累累,現在卻已經有許多科學家認為:火星地表之下,有可能生存著最低級的、類似細菌或病毒的微生物有機體。另一些科學家雖然感覺到火星上現在根本不存在生命,但並不排斥這樣一種可能性:在某個極為遙遠的古老時期,火星可能曾經出現過「生物繁盛」的時代。

這些爭論的范圍不斷擴展。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從作為隕石到達了地球的火星碎片或岩石當中,是否找到了一些可能存在過的微生物化石,是否找到了生命過程的化學證據。這個證據,必須連同對生命過程進行的那些肯定性試驗結果,一同被定了下來——「海盜號」登陸車就曾經進行過此類試驗。

探索火星上的生命的故事中,存在著諸多令人困惑的因素,其中包括美國宇航局發表的官方結論:1976年,「海盜號」對火星的探測過程中,沒有發現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表明火星表面存在著生命。

但是,吉爾伯特?萊文卻不能接受這個說法,他是參與「海盜號」計劃的主要科學家之一。他進行了「放射性同位素跟蹤釋放」實驗,而這個實驗則顯示出了准確無誤的積極讀數。他當時就想如實公布這個結果,但是,美國宇航局的同事們卻阻止了他。

1996年,萊文博士對此評論說:「他們提出了一些解釋來說明我的實驗結果,但那些解釋沒有一個具有說服力。我相信,今天的火星上存在著生命。」

看來,萊文的同事們之所以阻止他公布自己的實驗結果,是因為他的試驗與另外一些試驗得出的負面結果相對立,而那些試驗是一些更年老的同事設計的。

「海盜號」上的質譜分光儀並沒有探測到火星上的任何有機分子,這個事實受到格外的重視。不過,萊文後來證明:這個探測器上的質譜分光儀的工作電壓嚴重不足——在一個標本里,它的最小靈敏度是1000萬個生物細胞,而其他正常儀器的靈敏度卻可以下降到50個生物細胞。

1996年8月,美國宇航局宣布,他們在編號ALH8400的火星隕石中,發現了微生物化石的明顯遺跡。只是到了這個時候,萊文才受到了鼓舞,公布了自己的實驗結果。美國宇航局公布的證據有力地支持了萊文本人的觀點,即這顆紅色星球上一直存在著生命,盡管那裡的環境極為嚴酷:「生命比我們所想像的要頑強。在原子反應堆內部的原子燃料棒里發現了微生物;在完全沒有光線的深海里,也發現了微生物。」

英國歐佩恩大學行星科學教授柯林?皮靈格也同意這個觀點。他說:「我完全相信,火星上的環境曾一度有利於生命的產生。」他還指出,某些生命形式能夠生存在最不利的環境中,「有些能夠在零度以下相當低的溫度中冬眠;有的試驗證明,在150攝氏度高溫里也有生命形式存在。你還能找到多少比生命更頑強的東西嗎?」

火星上冷得可怕——各處的平均溫度為-23℃,有些地區則一直下降到-13℃。火星上能提供生命生存的氣體極為貧乏,例如氮氣和氧氣。此外,火星上的氣壓也很低,一個人若是站在「火星基準高度」上(所謂「火星基準高度」,是科學家一致確定的一個高度,其作用相當於地球上的海平面),他感受到的大氣壓力相當於地球上海拔30000米高度上的壓力。在這些低氣壓和低溫之下,火星上即使有水存在,也絕不可能是液態的水。

科學家們認為,沒有液態水,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萌發生命。假如這是正確的,那麼,火星過去和現在存在著生命的證據,就必然非常明顯地意味著:火星上曾經充滿過大量的液態水——我們將看到,有無可辯駁的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火星上的液態水後來消失了,這也無可置疑。但是,這並不必然意味著任何生命都不能在火星上存活。恰恰相反,最近一些科學發現和實驗已經表明:生命能夠在任何環境下繁衍,至少在地球上是如此。

1996年,一些英國科學家在太平洋海底4000多米的地方進入鑽探,發現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微生物地下世界……」,(這些)細菌表明:生命能在極端的環境里存在,那裡的壓力是海平面壓力的400倍,而溫度竟高達170℃。

研究海底3000多米處的活火山的科學家也發現了一些動物。它們屬於所謂髭虎魚屬動物,聚居在布滿各種細菌的領地上,而那些細菌則在從海床上隆起的、沸騰的、富含礦物質的地幔柱上,繁殖生長。這些動物通常只有幾毫米長,樣子很像蠕蟲,而在這里,其尺寸畸形發展成為巨大的怪物,樣子使人聯想到神話中的蝶蛾,那是傳說生活在火里的一種大蟲子或者爬行動物。

髭虎魚屬動物賴以生存的那些細菌,其模樣也幾乎同樣古怪。它們不需要陽光來提供能量,因為沒有陽光能夠穿透到這樣的深海下面。但它們卻能利用從海底冒出來的、接近沸騰的水的熱量,它們不需要有機物碎塊作為營養,而能夠消化熱海水中的礦物質。這樣的動物被動物學家歸入極端變形的「自養生物」類屬,它們吃玄武岩,以氧氣為能量,並且能從二氧化碳中提取碳元素。

科學家們的報告聲稱:

另外一些自養生物被發現於海底3000米處,那裡惟一的熱源是岩石的熱量……在113攝氏度的高溫中能夠發現這些生物……在酸流中也能發現這些生物;在苯和環乙酮等物質的有害環境中,在馬里亞納海溝11000米的深海里,都能夠發現這些生物。

可以想見,火星上有可能存活著這類生物,它們也許被封閉在了10米厚的永久凍土層當中。人們認為,火星地表下面存在著這種永久凍土層,它們也許已在火星懸浮的大氣里存在了無比漫長的時期。

在地球上,休眠的微生物被琥珀包裹了數千萬年而保存下來。199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科學家曾經成功地使這些微生物復活,並把它們放在了密封的實驗室里。另外一些有繁殖能力的微生物有機體,已經從水晶鹽當中被分離了出來,它們的年齡超過了兩億年。

在實驗室中,「細菌菌子被加熱到沸點,然後被冷凍到-270℃這個溫度范圍正是星際太空間的溫度變化范圍。等溫度條件一好轉,這些細菌菌子立即恢復了生命。」

同樣,有些病毒即使在此類生物組織外面沒有活力,也能夠在細胞中被激活。在其休眠狀態下,這些可怕的小生物(其身體比可見光的波長還短)可以說幾乎是永遠不死的。經過仔細檢查,科學家發現它們都極為復雜,並具有由1.5×104個核苷組成的基因組。

隨著美國宇航局對火星的繼續探索,科學家們相信,火星和地球之間存在交叉感染的情況是極為可能的。的確,早在人類開始太空飛行時代以前很久,可能已經發生過這種交叉感染的情況了。來自火星表面的隕石落到地球上,同樣,有人認為因小行星的撞擊而從地球飛濺出去的岩石有時也必定會到達火星。

可以想像,地球上的生命本身就有可能是由火星隕石攜帶過來的——反之也是如此,生命體也可能被從地球上帶到火星。阿德萊德大學的保羅?戴維斯教授指出:

對地球上的生命來說,火星並不是一個特別有利於生存的地方……然而,地球上發現的一些細菌物種依然能夠在火星上生存下來……如果生命在以往遙遠的年代裡曾在火星上牢牢地紮根和發展,那麼,當其生存條件逐步惡化的時候,生命也就有可能逐步地適應其更為嚴酷的環境。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也許,直到人類的腳印踏上火星之前,它永遠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⑥ 如果將1億只老鼠送上火星,它們還能活下來嗎

如果將一隻老鼠送去火星的話,我覺得這樣的假如根本就是不成立的。現在我們人類航天員想要去火星的話都是非常的困難的。將一億只老鼠送去火星將會是一個特別龐大的工程量。



雖然這樣的想法有點大膽,但是我覺得根本就不切實際。以前還有人想過,如果地球無法生存了,那麼我們人類全部都轉移到火星去,能否生存下來。其實人去了火星只要帶上我們地球上的種植作物,這些可能會生存下來,但也只是有可能,並不是說一定。


更別說那些沒有頭腦的老鼠去到了火星,因為根本就沒有任何吃的,他們是無法生存的。

閱讀全文

與動物在火星上能活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