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洋生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一、海星
海星有著奇特的星狀身體,它盤狀身體上通常有5隻長長的觸角,但看不著眼睛。人們總以為海星是靠這些觸角識別方向,其實不然。美、以兩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海星渾身都是「監視器」。海星緣何能利用自己的身體洞察一切?是的,海星緣何能利用自己的身體洞察一切。
原來,海星在自己的棘皮皮膚上長有許多微小晶體,而且每一個晶體都能發揮眼睛的功能,以獲得周圍的信息。
科學家對海星進行了解剖,結果發現,海星棘皮上的每個微小晶體都是一個完美的透鏡,已知它的尺寸遠遠小於人類利用現有高科技製造出來的透鏡。海星棘皮中的無數個透鏡都具有聚光性質,這些透鏡使海星能夠同時觀察到來自各個方向的信息,及時掌握周邊情況。
二、烏賊
烏賊肝臟一對,甚大,為黃色腺體,占據內臟囊的前半部,位食管兩側。前端圓,後端尖。一對肝臟導管沿腸的兩側向後行,後兩管會合,通人胃的盲囊。
在肝臟導管上被有分支的腺體為胰臟。肝可分泌酶輸入胃中,進行消化作用。肝管有節律收縮,可自盲囊和胃中吸收養分,故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
胰分泌澱粉酶及蛋白酶亦入胃中。消化後的食物入盲囊吸收,殘渣由肛門排出體外。在直腸的末端近肛門處有一導管,連一梨形小囊,即墨囊(Ink Sac),位內臟團後端,實為一極發達的直腸盲囊。囊內腺體可分泌墨汁,經導管由肛門排出使,周圍海水成墨色,藉以隱藏避敵,烏賊之名來源於此。
三、刺魨
刺魨身披的棘刺是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由鱗片慢慢演化而形成的,這是它唯一的自衛武器。也就是說,刺魨的鱗就是可以活動的棘刺。平時,這些棘刺就像其它魚兒身上的鱗片一樣,平平地貼在身上,順溜溜、光滑滑的,看不出來。它沒有腹鰭,靠著背鰭和臀鰭的擺動在海水裡游泳。
游泳能力弱。每當敵害來侵襲的時候,刺魨就大口咽下海水和空氣,使身體脹得圓鼓鼓的,棘刺也跟著膨脹了的皮膚豎立起來,就像一個帶刺的球,「球」內充滿了空氣和水,它就肚皮朝上漂浮在水面,彷彿漂在海上的一個大毛栗子,還會從嘴裡不斷發出「咕咕」的叫聲。
有時遇到一大魚襲擊一群小刺魨,它們全都豎起了刺並聚集成團,似一大刺球,使敵害望而生畏。
這種「恐嚇術」雖然不能給敵害以損傷,卻也能防身,那些兇猛的海洋動物如雙髻鯊等遇上了它,也難以下嘴,只好悻悻地遊走。
當危險過去了,刺魨就將吞進肚中的水和空氣吐出來,恢復了原形,棘刺倒伏緊貼身上,慢慢沉向海底。
四、小丑魚
小丑魚身體表面擁有特殊的體表粘液,可保護它不受海葵的影響而安全自在地生活於其間。因為海葵的保護,使小丑魚免受其它大魚的攻擊,同時海葵吃剩的食物也可供給小丑魚,而小丑魚亦可利用海葵的觸手叢安心地築巢、產卵。
對海葵而言,可借著小丑魚的自由進出,吸引其它的魚類靠近,增加捕食的機會;小丑魚亦可除去海葵的壞死組織及寄生蟲,同時因為小丑魚的游動可減少殘屑沉澱至海葵叢中。小丑魚也可以借著身體在海葵觸手間的摩擦,除去身體上的寄生蟲或黴菌等。
五、比目魚
剛孵化出來的小比目魚的眼睛也是生在兩邊的,在它長到大約3厘米長的時候,眼睛就開始「搬家」,一側的眼睛向頭的上方移動,漸漸地越過頭的上緣移到另一側,直到接近另一隻眼睛時才停止。
比目魚的生活習性非常有趣,在水中游動時不像其它魚類那樣脊背向上,而是有眼睛的一側向上,側著身子游泳。它常常平卧在海底,在身體上覆蓋上一層砂子,只露出兩隻眼睛以等待獵物、躲避捕食。這樣一來,兩隻眼睛在一側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當然這也是動物進化與自然選擇的結果。
『貳』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海洋
海洋保護的任務首先要制止對海洋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其次要保護好海洋生物棲息地或生境,特別是它們洄遊、產卵、覓食、躲避敵害的海岸、灘塗、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屬、農葯、石油、有機物和易產生富營養化的營養物質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資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凈化能力,維護海洋生態平衡,保證人類對海洋的持續開發和利
『叄』 怎樣做才可以保護海洋的動物
我們發展經濟不能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需要人和自然要和諧的相處,首先,政府方面 1. 政府要要建立 的發展模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統籌兼顧,2.保護海洋資源要政府的宏觀管理和約束,形成有監督及強制力的保護屏障3.海洋開發利用方面要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其次社會方面1.在開發海洋資源時要注重,海洋生態的保護,2..在開發與利用海洋資源過程中,適時反哺生態環境。再次是個人1.每個人都要有保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理念,
『肆』 怎樣保護海洋動物
「動物友好型」轉型重要一步
早前,便有外媒披露美國聖地亞哥的虎鯨表演背後存在虐待行為。2013年的紀錄片《黑鯨》也指出,虎鯨在繁殖期遭受的壓力感會使其在訓練中死亡。因此在聖地亞哥海洋世界,作為王牌節目的虎鯨表演一度陷入十分尷尬的局面, 並盡可能的減少虎鯨「出勤率」。而隨著遊客日益增長對海洋動物福利的關注,虎鯨表演也越來越被人們所詬病。因此聖地亞哥海洋世界在日前發布於2017年前廢除虎鯨表演,這無疑順應了民意,也是該機構向「動物友好型」轉型的重要一步。
「廢止行為」的延伸還面臨困難
其實不僅僅是虎鯨,其他形式的海洋或是陸上動物的表揚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背後殘忍的動物虐待,長期的圈養和表演都會給這些動物的肉體和心靈造成了不小的創傷。因此更多的動物表演應該被禁止,然而這項工作在現實工作中是存在困難的。至今在許多地區,動物表演仍然是許多景區和動物公園的主要收入來源。據牛津大學與世界保護協會在知名學刊《PLOS ONE》上聯合發表的論文顯示,在全球將有接近400萬遊客參觀野生動物旅遊景點,並觀看錶演。大量的動物表演需求會加大動物表演訓練,這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動物遭受虐待行為。而且很多遊客對一些福利即使很差的動物園仍是給予好評,這會給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也給將「廢除動物表演」延伸至其他動物的行動帶來很大的困難。
『伍』 如何保護海洋生物
1、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
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留自然資源的豐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護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狀態,保護物種原有特性不至喪失。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會帶給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質,導致海水富營養化。要想改善海洋環境,必須重視排放問題。
3、禁止對海洋的過度開發
填海造陸、能源開采等過度開發會破壞生物的棲息地,使生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濫捕濫殺也會造成物種數量急劇減少。
4、發展海洋科學與技術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海洋環境污染治理的科學研究,為保護海洋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5、減少噪音污染
據環球網報道,在過去的100年裡,海洋噪音越來越嚴重,螺旋槳、聲納等在海洋中產生了各種噪音,這些噪音已干擾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動。因此,要「靜」化海洋,降低對海洋生物的有害影響。
6、保護地球整體生態環境
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溶於海水後會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鹼度)下降,出現海洋酸化的現象。海洋酸化會影響珊瑚、貝類等鈣化生物的正常生長,「腐蝕」它們的碳酸鈣外殼,甚至對它們造成致命的影響,進而破壞整個食物鏈,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極大挑戰。
7、加強立法和海洋保護教育
制定並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調查和保護管理方面的技術標准和法律法規,保證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同時,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提高公眾對海洋資源保護的意識。
『陸』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海洋動物
不要亂扔雜物,垃圾去海里,在休海期尊守國家的法律,不要隨變去捕魚,讓它們有個繁延生息的過程,那就是保護了海洋也就保護了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