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如何研究動物是白天還是黑夜活動

如何研究動物是白天還是黑夜活動

發布時間:2022-07-29 06:04:42

Ⅰ 那些動物是白天活動,哪些是夜間活動呢

晚上:蠍子,貓,蝙蝠,老鼠,貓頭鷹,刺蝟,狼(有一部分),河馬是晚上出水覓食的,螢火蟲,獨角犀,美洲獅、熊狸、東方小爪水獺以及網紋蟒蛇。 白天:老虎,非洲獅,大象,牛,羊,雞,鴨,魚,豬,鹿等很多 我給你詳細介紹一下蝙蝠: 首先,蝙蝠的眼睛當然是用來看東西的,這點不用懷疑。我們知道蝙蝠主要利用回聲定位來辨別方向,但實際上別認為蝙蝠就因此是盲的,因為所有的蝙蝠都有能起作用的眼睛,而且對視力都有一些利用。而且一般來說蝙蝠的視力還和種類有絕對的關系。 一般我們常見的蝙蝠多半是住在屋檐下、牆壁縫隙和天花板隔層內的家蝠。除了北極和一部分的南極以外,全世界幾乎都有家蝠,家蝠屬於小蝙蝠類。一般來說,蝙蝠按照體型可略分為大蝙蝠和小蝙蝠類,而且體型相差很多,很好辨認。家蝠屬於較小,洞穴是它們重要的棲息環境,它們或單獨、或群居在一個洞穴中。不過, 同一洞穴裡面倒不見得都是同一種蝙蝠的族群,有時候七、八種不同的蝙蝠聚在一起也不足為奇。小蝙蝠 多半以昆蟲或小動物為生。它們眼睛很小,耳朵卻很大。由於在夜間活動,所以眼睛的確用處不大,不過,學生物的人大概都知道它們能夠發出超音波,利用回聲判別外在的世界,而接受回聲就得靠那雙大耳朵了。蝙蝠在日落時開始離開巢穴,一直到日出前才回家。一整晚它們都在外面忙著填飽肚子。蝙蝠視力雖差,但是光靠超音波的輔助就已達到12隻小蟲/每分鍾 這樣的驚人速率了。真是厲害的捕蟲高手!據說在婆羅洲加瑪頓洞穴里住了數百萬只的蝙蝠, 其中一個洞穴里堆積的蝙蝠糞就有三十公尺高,它們一晚起碼捕捉了幾公噸的蚊子和其他昆蟲。 另一方面,大蝙蝠類的視力則佔了它們日常活動極為重要的部分。因為它們沒有發出超音波的本領。這一類的蝙蝠眼睛很大,在白天活動,大蝙蝠中最有名的便是狐蝠了,它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不過在中國的亞熱帶、熱帶地區偶而可以看到它們。從名字就知道它們的臉部長得很像狐狸,有點像是會飛的狐狸。狐蝠專門以花粉、花蜜和水果為生。它們的體型巨大,整個翅膀張開有一五十公分。

Ⅱ 晝夜更替對生物活動的影響

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夜晚呼吸作用;植物的生長開花結果受光照溫度影響,植物能感知到晝夜的差異並隨之發生生理變化。動物:晝夜影響動物的活動,包括覓食活動,繁殖活動。有些動物白天覓食,這類動物比較多,比如獅子,老虎,狗等;有些動物喜夜間覓食,如老鼠,一些蛇,貓頭鷹等。光溫度影響動物的生殖,比如說金絲雀的繁殖一般在當年11月至翌年7月。

Ⅲ 請問昆蟲是如何判斷白天和黑夜的,比如蜘蛛螞蟻

。根據體表的多種感覺器官,如觸角等,結合周圍環境,及本身代謝。註:蜘蛛不是昆蟲。

Ⅳ 動物和植物白天和夜晚的活動有什麼不同

拿貓頭鷹(如我國北方常見的雕鴞)來說,晚上不睡覺就是從事捕獵,主要捕食田鼠。因為田鼠大多夜間出洞,所以它也就在夜間出來捕食。這個解釋滿意嗎?很多肉食動物都是晝伏夜出捕獵的。 一般綠色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夜間反之。

Ⅳ 蟑螂是晝伏夜出的昆蟲,科學家把蟑螂放在實驗室里,人為的把實驗室的白天與黑夜加以顛倒,大約一周後,蟑

(1)節律行為是動物隨著日月的周期性變化,逐漸形成的周期性有節律的行為,螳螂晝伏夜出,說明它具有晝夜節律行為,這是螳螂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
(2)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後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蟑螂在黑夜活動,屬於先天性行為;蟑螂在人工的「黑夜」活動,屬於學習行為.
(3)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實驗法和觀察法.實驗法對動物施加影響,而觀察法對動物不施加影響.螳螂在夜晚活動,因此放毒或捕殺螳螂的最佳時間應該是夜晚.
(4)昆蟲的發育有: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的發育;完全變態過程包括:受精卵、幼蟲、蛹、成蟲,這四個時期;昆蟲的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的屬於不完全變態發育.所以螳螂的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種發育過程屬於不完全變態.
故答案為:(1)節律;遺傳物質;(2)後天學習行為;(3)實驗;晚上或夜晚;(4)不完全變態發育.

Ⅵ 對於夜行性動物來說,白天和黑夜有區別嗎

對於夜行性動物來說,白天和黑夜有區別
夜行性動物(nocturnal animals): 這類動物每天的活動具有周期性,即白天休息,夜間進行攝食、生殖等活動;部分具有發光器官,對雌雄交配有所輔助。

動物選擇夜行,是緣於對生存環境的恐懼,是一種避敵行為。這是夜行性動物與晝行性動物(diurnal animals)相區別的根由。

夜行性動物之所以會在夜晚出沒,有些是因為捕食的動物也在夜晚出沒,有些則是有靈敏的感官,適合在晚上出沒;夜行性動物也有雜食性和草食性的,並不都是肉食性,但是它們仍然具備良好的感官,或高度的警覺性。

Ⅶ 動物的白天和黑夜是怎樣形成的

為什麼白天不容易看見貓頭鷹?為什麼麻雀晚上不叫?又為什麼蝙蝠總在傍晚才出現?那是因為它們都有自己的「白天」和「黑夜」。

原來,在動物眼睛裡邊的視網膜上,有許許多多的視神經細胞。這些視神經細胞會把從外界接收到的信息迅速傳遞給大腦,以形成視覺圖像。視神經細胞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能捕捉亮光的錐狀體,另一種是能捕捉暗光的桿狀體。

凡是視神經細胞主要為錐狀體的動物,如燕子、麻雀、喜鵲、兔子、猴子等大多數鳥類和獸類,都是白天出來活動的,因此屬於晝行性動物。一些晝行性候鳥在遷徙的時候也會在夜間飛行,這是由於它們還存有一些桿狀體視神經的緣故。

Ⅷ 動物在白天飛行有的動物在黑夜飛行這個跟什麼有關系

動物在白天還是在夜晚飛行,個人認為,這跟它的捕食習慣和視力結構特點有關系。

Ⅸ 動植物白天和夜晚的活動有什麼不同

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又同時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但製造的氧氣比二氧化碳多.到了晚上,沒有陽光,只能進行呼吸作用,排出的是二氧化碳.

閱讀全文

與如何研究動物是白天還是黑夜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