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浮游動物產氧量大約為多少

浮游動物產氧量大約為多少

發布時間:2022-07-29 08:24:21

1. 魚浮出水面為什麼能呼吸

眾人皆知魚有腮 而魚的腮跟人類的肺有異曲同公之妙 即是魚也是要呼吸的 當水下的氧氣不夠時魚也會浮上水面呼吸一下但不能長時間 下雨前.氣壓低.水裡氧氣不夠.魚兒就到水面來呼吸氧氣.平時在水裡呼吸.

2. 浮游動物四大類的組成特徵

浮游動物四大類的種類組成、數量分布、生物量以及各自在總浮游動物中所佔的比例等都是浮游動物群落的研究重點。謝二塘浮游動物的四大類,即原生動物、輪蟲類、枝角類和橈足類的數量和生物量如表5.6 和表5.7 所示。

表5.6 浮游動物四大類數量的測定結果一覽表

表5.7 浮游動物四大類生物量的測定結果一覽表

原生動物和輪蟲類的數量及生物量月變化趨勢如圖5.6 所示。其中,謝二塘的原生動物數量和生物量峰值出現在 11 月份 (數量 1400 ind/L,生物量 0.07 mg/L) 和 11 月份(數量 1790 ind/L,生物量 0.09 mg/L) 。因為 6 月份軸絲光球蟲、叉棘刺胞蟲、旋迴俠盜蟲、浮游累枝蟲、單環櫛毛蟲、珍珠映毛蟲、團睥睨蟲、食藻斜管蟲等原生動物的多數種類均出現。而 11 月份則是由於長圓砂殼蟲、旋迴俠盜蟲、擬鈴殼蟲等原生動物的大量繁殖造成的。數量和生物量最低值均出現在 7 月份 (數量 210 ind/L,生物量 0.0105 mg/L) ,這是由於 7 月份溫度較高,魚類等其他水生生物活動頻繁,水中溶解氧相對較少,從而影響了原生動物的生存與繁殖。

圖5.6 謝二塘原生動物及輪蟲類數量與生物量月變化對比

由於水體中原生動物的個體數量和生物量的高低往往被作為判斷水體水質的重要指標,普遍認為在受有機污染嚴重的水體,耐污種類形成優勢種群而具有很高的個體數量和生物量; 在少受污染的水體,原生動物均勻分布,個體數量和生物量均較低。總體看來,

謝二塘原生動物數量和生物量較高,反映謝二塘的水質遭到較大程度的破壞。謝二塘輪蟲類數量和生物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非常一致 (圖5.5) ,數量和生物量的高峰一致出現在6 月份 (數量7420 ind/L,生物量2.968 mg/L) ,最低值均出現在12 月份至次年 2 月份 (數量 750 ind/L,生物量 0.051 mg/L) 。6 月份的溫度和 pH 值都比較適宜於輪蟲的生長,水體偏鹼性,在豐富的食物供給條件下,種群新陳代謝較快,導致種群密度迅速增加,特別是羅氏異尾輪蟲、角三肢輪蟲、長肢多肢輪蟲、細異尾輪蟲、裂痕龜紋輪蟲等大量出形成,使輪蟲類數量和生物量出現高峰值。12 月份至 2 月份水的溫度較低,pH 值偏高不利於兼性種類和酸水性種類的生長繁殖。與前人關於水溫和水的氫離子濃度(pH) 是影響輪蟲分布的主要生態因子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

從圖5.7 可以看出,謝二塘的枝角類數量和生物量的兩個峰值相繼出現在5 月份 (數量 20 ind/L,生物量0.668 mg/L) 和8 月份 (數量20 ind/L,生物量0.724 mg/L) ,基本上是長肢秀體溞、缺刺秀體溞、奇異尖額溞、脆弱象鼻溞、多刺裸腹溞、興凱裸腹溞等種類出現。而在 4 月份和 11 月份,檢測到的枝角類相當少,與謝二塘養殖的魚類和浮游植物種類是密切相關的。魚類捕食對浮游動物群落結構有顯著影響,枝角類個體較大,易被魚類捕食。浮游植物中的某些種類會對枝角類產生毒害作用,從而引起枝角類分布的不均勻。

圖5.7 謝二塘枝角類及橈足類數量與生物量月變化對比

謝二塘中橈足類數量和生物量的峰值一致出現在 4 月份 (數量 220 ind/L,生物量0.66 mg / L) ,而 5 至 8 月份雖然數量不高,但有著較高的生物量。因為 4 月份主要是橈足類中個體較小的無節幼體大量出現,雖然 4 月份的數量相當於 6 月份的 5 倍,但其生物量6 月份略高一些。5 至 8 月份較高的生物量主要是由於體型較大的橈足類的繁殖造成的。橈足類數量和生物量最低出現在 10 月份。食物的分布與種類是影響橈足類的存活、生長和生殖的主要因素,食物在控制橈足類數量變化中起重要作用,正是因為 10 月份食物的不足而導致橈足類數量和生物量的減少。

在浮游動物總數量和總生物量中,輪蟲類占絕對優勢 (圖5.8,圖5.9) ,其次是原生動物,橈足類和枝角類很少 (其中枝角類最少) 。

圖5.8 謝二塘四大類浮游動物數量及總數量的月變化曲線

圖5.9 謝二塘四大類浮游動物生物量及總生物量的月變化曲線

從浮游動物四大類的季節性變化趨勢看,輪蟲類仍占絕對優勢 (圖5.10,圖5.11) ,各大類隨季節的排序情況為:

圖5.10 謝二塘浮游動物四大類數量的季節變化對比

圖5.11 謝二塘浮游動物四大類生物量的季節變化對比

原生動物數量: 秋季 > 冬季 > 春季 > 夏季; 生物量: 秋季 > 冬季 > 春季 > 夏季。

輪蟲類數量: 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 生物量: 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

枝角類數量: 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 生物量: 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

橈足類數量: 春季 > 夏季 > 冬季 > 秋季; 生物量: 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

總數量: 夏季 > 秋季 > 春季 > 冬季; 總生物量: 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

3. 以微小的浮游植物為主為地球提供氧氣最多氧氣的是

提起海洋浮游生物,我們通常會想到它們可以為海洋動物提供食物,可以為我們人類提供氧氣。通過研究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浮游生物的特點並非僅限於此。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動物,還有細菌、病毒以及其它漂浮於海洋中的各種微生物。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家搭乘「塔拉」號科考帆船漂洋過海,歷時三年半時間在全球210處海洋科考點採集了大約35000種浮游生物標本。
通過對所採集標本深入分析,科學家們首次明確了各種浮游生物的全球分布情況,並完成了對其基因分析工作,這是迄今科學家們對全球浮游生物最全面的認識。
這些生物雖然很微小,但它們卻構成了海洋生命支撐系統的關鍵一部分。通過光合作用,它們每年產生了地球上的一半氧氣。作為食物鏈的最底端,它們也是其它海洋生命的生存之基。

圖中包括了多細胞機體的小型浮游動物、卵以及單細胞原生生物

地中海中捕撈到的小型水母

種片腳類動物以樽海鞘為食,用凝膠狀外殼作為自己的保護殼

從左到右分別是:小型橈腳類動物、蜘蛛蟹的卵、片腳類動物、小魷魚、異足類軟體動物。

印度洋中採集到的環紋勞德藻,這是已知的最大型硅藻之一

4. 高塘湖浮游動物群落多樣性

根據第五章式 (5.1) ~ 式 (5.4) 關於 Shannon-Wiener 多樣性指數 (H』) 、優勢集中性指數 (C) 、豐富度指數 (d) 和均勻度指數 (J) 的計算方法,對高塘湖浮游動物的多樣性指數進行計算,結果如表7.9 所示。

表7.9 高塘湖浮游動物的多樣性指數表

如圖7.22 所示,Shannon-Wiener 多樣性指數 (H』) 、豐富度指數 (d) 、均勻度指數(J) 的月變化趨勢相似,且與優勢集中性指數 (C) 的變化趨勢相反。H』、d、J 在 5 月份同時出現峰值 (H』 =3.84,d =9.01,J =0.99) ,在 12 月份同時出現最低值 (H』 =1.73,d = 2.98,J = 0.60) 。而優勢集中性指數在 5 月份的值比較小 (C = 0.04) ,在 12月份出現峰值 (C =0.26) 。此外,H』、d、J 的值明顯大於 C,也就說明了高塘湖的浮游動物的物種比較豐富,而且分布比較均勻。浮游動物的 Shannon-Wiener 多樣性指數 (H』)的變化幅度為1.726 ~3.836。最高值出現在5 月份的原因是5 月份高塘湖中生長出大量的浮游植物,為浮游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營養物質,而且溫度、pH 值、理化耗氧量等都適合各種浮游動物的生存和繁殖,導致浮游動物的種類有所增加。在 12 月份的多樣性指數 (H』) 值出現最低值,主要是水域環境不大適合多數浮游動物的生存,因而其種類有所下降。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 Shannon-Wiener 多樣性指數變化不大。

圖7.22 高塘湖浮游動物群落多樣指數的月變化曲線

高塘湖浮游動物的優勢集中性指數最低出現在 9 月份 (C = 0.036) ,5 月份次之(C =0.039) 。除了 4、12 月份較高一些,其他時間變化都不明顯。優勢集中性指數的變化趨勢與 Shannon-Wiener 多樣性指數的變化趨勢相反,與理論相符合。

該水體物種豐富度指數 (d) 的變動幅度在 2.978 ~9.012 之間,而且變化趨勢和 Shan-non-Wiener 多樣性指數的變化趨勢相一致。通過比較發現,5 月份浮游動物種類數也比較多,12 月份較少,這與豐富度指數的變化相吻合。在浮游動物種類較多的月份,物種豐富度指數也較高,這正是豐富度指數的高低可以表明種類多樣性的豐富與貧乏狀況的體現。高塘湖浮游動物的均勻度指數 (J) 變化幅度很小,為 0.597 ~0.991。其變化趨勢與Shannon-Wiener 多樣性指數、均勻度指數的變化趨勢相似,而與優勢集中性指數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反。水體中浮游動物分布越均勻,均勻度指數值就越大。

5. 浮游生物的生存條件有哪些

浮游生物的種類比較多,
如果說浮游植物就需要有水、二氧化碳、礦質元素等,
如果是浮游動物就需要有水、氧氣、有機物等。

6. 浮游動物數量和生物量的變化

分別計算各采樣點浮游動物的數量和生物量如表5.4 所示。3 個采樣點浮游動物數量及生物量平均值如表5.5。

表5.4 謝二塘浮游動物數量和生物量變化情況表

注: 種數單位: 種,數量單位: ind/L,生物量單位: mg/L。

表5.5 謝二塘各采樣點浮游動物數量及生物量平均

注: 數量單位: ind/L,生物量單位: mg/L。

從圖5.3 可以看出,位於謝二塘不同地點,浮游動物數量和生物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有一定的差異。位於塘中心區 (7#) 浮游動物的數量變化幅度為 870 ~ 7620 ind /L,年平均值為 2378 ind/L,生物量變化幅度為 0.24 ~ 4.313mg/L,年平均值為 1.212 mg/L,數量和生物量的峰值一致出現在 6 月份,但它們的最低值出現的時間不一致,浮游動物數量最低值出現在 8 月份 (870 ind/L) ,而生物量的最低值則出現在 2 月份(0.407 mg /L) 。

圖5.3 謝二塘各采樣點浮游生物數量及生物量的月變化對比

謝二塘東岸邊 (8#) 浮游動物的數量在 720 ~ 10290 ind /L 之間,年均值為 2625ind / L,生物量為 0.116 ~ 3.059 mg / L,年均值為 0.992 mg / L,數量和生物量峰值一致出現在 6 月份 (數量 10290 ind/L; 生物量 3.059 mg/L) ,而數量的最低值出現在 8 月份 (720 ind/L) ,生物量最低值則出現在 2 月份 (0.116 mg/L) 。在 8 月份的浮游動物數量較少而生物量卻較高,主要是由於這時出現的個體較大的枝角類和橈足類浮游動物造成的。

位於謝二塘出水口附近 (9#) 的浮游動物數量為 900 ~ 8810 ind/L,年均值為 2744ind / L,生物量變化幅度為 0.108 ~ 3.707 mg / L,年均值為 1.173 mg / L。浮游動物數量和生物量的變化趨勢比較類似,峰值一致出現在 6 月份 (數量 8810 ind/L,生物量 3.707mg / L) ,這與 6 月份氣溫更適合形體較大的枝角類和橈足類大量繁殖有關。並且數量和生物量的最低值也一致,都出現在 2 月份 (數量 900 ind/L,生物量 0.108 mg/L) 。

總體上看,塌陷塘東岸邊的8#采樣點,其浮游動物在6 月份的數量是全年3 個點中最多的,這是由於處於沿岸區 8#點細菌與有機腐屑比較豐富的緣故,與沿岸區浮游動物的數量比敞水區大的說法相符合。3 個點中,全年的最高浮游動物生物量是 7#點 6 月份的生物量 (4.313 mg/L) 。3 個位置比較,塘中心區 (7#) 的生物量除了 5 月份和 9 月份明顯低於其他兩個采樣點外,其餘幾個月 3 個點都相差不多,3 個點的生物量的月變化中,8#點 (東岸邊) 與 9#點 (出水口) 的變化趨勢完全一致。

謝二塘浮游動物數量的月平均值變動幅度為 1030 ~ 8860 ind/L,生物量變動幅度為0.155 ~ 3.693 mg / L (表5.5) 。浮游動物數量和生物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圖5.4) ,月平均數量和生物量的峰值都出現在 6 月份 (數量 8860 ind / L,生物量 3.693 mg /L) ,但是數量最低值出現在 8 月份 (1030 ind / L) ,而生物量則在 2 月份最低 (0.155 mg /L) 。這主要是因為 6 月份溫度適宜於原生動物和輪蟲類的繁殖,大部分種類都出現,其中以羅氏異尾輪蟲、角三肢輪蟲、長肢多肢輪蟲、細異尾輪蟲以及軸絲光球蟲、叉棘刺胞蟲、旋迴俠盜蟲、浮游累枝蟲、單環櫛毛蟲、珍珠映毛蟲、食藻斜管蟲、團睥睨蟲等數量較多。8 月份由於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水體中溶解氧含量變少,並且大型藻類大量出現,食物不適口,以藻類為食的浮游動物數量下降。2 月份由於溫度較低,不適於個體較大的枝角類和橈足類的生長,雖然原生動物較多,但是由於原生動物個體較小,最終造成生物量較低的現象。

圖5.4 謝二塘浮游動物數量及生物量平均值的月變化對比

在季節分布上,浮游動物數量和生物量在不同季節波動較大,數量表現為夏季 > 秋季 >春季 > 冬季,生物量是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 (圖5.5) 。

圖5.5 各采樣點浮游生物數量及生物量的季節變化對比

7. 海洋向大氣中提供多少氧氣

雖然組成地殼的46%(重量/%)是氧元素.但從所有能查到的資料顯示,地球原始大氣(地球形成時俘獲的宇宙氣體,主要是氫和氦)和次生大氣(地球火山噴發和收縮排氣,主要是CO2、CH4、N、H2S、NH4)都不含氧氣。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物質的98%是氫元素。其他一些元素是恆星逐步的核聚變反應製造出來的。較重的一些元素(比如黃金)是較大恆星在超新星爆發時合成的。這也是較重元素的豐度隨原子序數增加而減小的原因。
那麼氧元素在什麼時候與其它元素化合呢?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但在任何資料里都查不到。我們只能夠靠已有知識做一些推測。我們知道,氫和氧一點就著,甚至爆炸。那麼·在恆星里它們能化合成水嗎?我想不能,水蒸汽在1000C°就能被分解,何況恆星那麼高的溫度,氫和氧可能分子都不是,只是單個的原子,甚至原子都不是而是等離子體,即原子核與電子分離。還有地殼中含量最高的Si和O也不可能化合成SiO2。由此看,恆星中沒有化學反應,只有核反應。所以氧與其它元素的化學反應只能在超新星爆發後膨脹冷卻到一定溫度時在空間完成的。宇宙中的水和其它化合物應該來源於此。我們還知道太陽系是一個更大的恆星超新星爆發後的碎片組合成的。由此可知,太陽系除太陽外到處都有水,但沒有游離氧,所有氧都被過量的氫化合了。氫至今任然過量,都在太陽里。
以下的問題就好講多了。據地質學家們的測定,最早的海洋生物化石--疊層石--一種營光合作用的細菌化石,距今已有35--38億年。從那時起,海洋里就有了氧氣,但大氣中一直沒有氧達10億年之久。原因是溶解在海水中的氧與亞鐵離子反應形成高價鐵(氫氧化鐵和三氧化二鐵)沉澱。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鐵礦床就是那時形成的。陸地上很多鹽礦(氯化鈉)傍生在鐵礦床里就是證據。直到20億年前當海水氧溶量過飽和後才有氧氣溢出海面。雖然海洋細菌和藻類造氧的量很大,但是大氣氧含量達21%卻用了十多億年。原因是大氣一旦有氧就立即參與了岩石的風化,首先是氧化河流沖積物礫石和砂中的鐵(鬆散堆積物的表面積大),把他們氧化成紅色的高價鐵。今天看到的紅層和丹霞地貌就那時形成的。直到5.7億年的寒武紀,大氣氧含量才接近今天水平,才有了生物大爆發---動物的出現。到如今,絕大部分的氧氣都被用來氧化岩石,以保持生產與消耗的平衡。
由此可見,海洋向大氣提供的氧氣是巨大的,早期的全部、現在的50%。

參考資料:張本仁.《地球化學》

8. 氧氣主要生產者(聽說有浮游生物,海藻,還有不算樹)大概占總氧氣的百分比

浮游植物--氧氣的主要製造者
在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種類組成比較單純,僅包括細菌和單細胞藻類。海洋中的藻類主要是硅藻、綠藻、藍藻等,其中硅藻所佔的比例最大。單細胞藻類大小一般在數十至數百微米,需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浮游植物中的藻類都含有陸生植物那樣的葉綠素,故能吸收太陽光能進行二氧化碳的合成作用,即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合成為復雜的有機物,獲得營養以構造自身,藻類的這種碳同化作用過程如下:
cO2+2H2O→CH2O+H2O+O2
光, 葉綠素
上述過程中葉綠素起著光化敏化劑的作用,二氧化碳作用的第一產物是碳水化合物,以 cH2O表示,同時產生氧氣(O2),釋放於海水中,成為溶解氧,提供動物所需的大部分氧氣的來源。由於海洋浮游植物蘊藏量巨大,所以地球大氣層的氧氣主要是由海洋浮游植物產生的。

閱讀全文

與浮游動物產氧量大約為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