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有哪些珍稀動物,它們分別生活在哪裡
珍稀動物包含陸生生物類(如:小熊貓、白頸長尾雉、大熊貓、伊犁鼠兔、金絲猴、白䴉、非洲象等)、水生生物類(如:揚子鱷、白鱀豚等)、兩棲類(如:黑軟殼龜、中國大蠑螈、娃娃魚等)、爬行類(如:印度蟒等)。具體介紹以下幾種:
1、小熊貓
小熊貓(學名:Ailurus fulgens(F. Cuvier,1825),小熊貓科小熊貓屬的一種動物。原生種分布:不丹、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西藏(喜馬拉雅山南坡)、雲南、四川等省。
2、伊犁鼠兔
伊犁鼠兔(學名:Ochotona iliensis)是一種體型嬌小的山地哺乳動物,約20厘米長,僅存於中國新疆,是高原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群體。它們主要棲息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之間的天山裸岩區。
3、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4、白鱀豚
白鱀豚(學名:Baiji,Lipotes vexillifer)亦稱: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
5、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
6、金絲猴
金絲猴(拉丁學名:Rhinopithecus),毛質柔軟,鼻子上翹,有緬甸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6種,其中除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外,均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
黔金絲猴僅見於貴州梵凈山。
滇金絲猴分布於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雲嶺山脈主峰兩側的高山深谷地帶,向北延伸達西藏境內的寧靜山脈,包括雲南德欽縣、維西縣、麗江、劍川縣、蘭坪、雲龍縣等縣,以及西藏芒康縣境內。
川金絲猴布於四川、陝西(寧陝)、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
緬甸金絲猴國外分布於緬甸克欽州東北部,國內分布於中國高黎貢山地區。
怒江金絲猴分布於中國怒江地區。
越南金絲猴僅分布於越南北部宣光省和北太省之間石灰岩山地的低海拔亞熱帶雨林中。
B. 我國有哪些特有的珍稀動物
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全世界野生大熊貓現存大約1590隻左右,由於生育率低,加上對生活環境的要求相當高,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物種,為中國國寶。
C. 中國珍稀動物的名稱有哪些
我國的珍稀的動物有中國大鯢、白鶴、白鰭豚、東北虎、鵜鶘。
1、中國大鯢(學名:Andrias davidianus):是大鯢屬的一種,俗名娃娃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特產的一種珍貴野生動物,因其夜間的叫聲猶如嬰兒啼哭,所以俗稱為「娃娃魚」,但它卻並非魚類。
而是體形最大的一種兩棲動物,體長一般為1米左右,最長的可達2米,體重為20-25千克,最大的達50千克。體色隨棲居環境色彩而有差異,背面呈棕色、紅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顏色較深的不規則斑點,腹面淺褐色或灰白色。
2、白鶴(學名:Grus leucogeranus):是大型涉禽,略小於丹頂鶴,體長130-140厘米。站立時通體白色,胸和前額鮮紅色,嘴和腳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餘羽毛白色。虹膜棕黃色,嘴、腳暗紅色。2齡腳變紅色,3齡嘴亦變為紅色。
棲息於開闊平原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和大的湖泊岩邊及淺水沼澤地帶。常單獨、成對和成家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節則常常集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特別是在遷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
3、白鰭豚:白鰭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暨豚、白旗。白暨豚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中文名白鰭豚,屬於喙豚科,拉丁名為 Lipotesvexillifer,英文名為 YangtzeRiverDolphin。
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具長吻,白鰭豚已存在有2500萬年,喜歡群居,視聽器官嚴重退化,聲納系統特別靈敏,能在水中探測和識別物體。白鰭豚是恆溫動物,用肺呼吸,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現已基本滅絕。
4、西伯利亞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altaica):又稱東北虎,是虎的亞種之一。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其中雄性體長可達3米左右,尾長約1米,體重達到350千克左右。野生西伯利亞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
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之美稱。
5、鵜鶘(學名:Pelecanus):鵜鶘屬8種水禽的統稱。身長約150厘米,全身長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為白色、桃紅色或淺灰褐色。有些種類的鵜鶘體形較大,其翼展寬3米,能以超過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長距離飛行。
嘴長30多厘米,具有下嘴殼與皮膚相連接形成的大皮囊;皮囊可以自由伸縮。尾羽根部有個
D. 我國珍稀動物有哪些
1.大熊貓 大熊貓是一種以 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2 金絲猴 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分布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背覆金絲「披風」,攀樹跳躍、騰挪如飛。金絲猴剛被命名時,因其仰鼻金發,使動物學家愛德華先生聯想起歐洲十字軍司令的翹鼻金發的夫人洛克安娜,於是,他便用這個美人之名命名了金絲猴
3 白鰭豚 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白鰭豚體態嬌美、皮膚滑膩、長吻似劍、身呈紡錘。眼小如豆、耳小像針,上下頜密布小牙130多顆,頭頂左上方有一圓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換一次氣,雖然視聽能力欠佳,但其聲納系統發對超聲波的回聲定位能力可使它與在十幾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聯系。
4 朱䴉 要問中國最珍稀的鳥是什麼,那朱䴉應當名列前茅。這種被動物學家譽為「東方明珠」的美麗涉禽是一種人們一度認為已經滅絕的鳥類,它們原是東亞地區的特產鳥類,僅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都失去了蹤影。難道朱䴉真的消失了嗎?七十年代後期,中國鳥類學家開始尋找朱䴉,1981年終於在陝西洋縣姚家溝發現2窩共7隻朱䴉,轟動了世界。
5 褐馬雞 褐馬雞是一種產於中國山西龐泉溝、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門頭溝的珍禽,因耳部由兩個雪白的耳羽,好似長角,或有人稱之為角雞或耳雞。尾羽上翹後,披散垂下,如同馬尾,故名馬雞,馬雞屬共有4種,均產於中國,既藏馬雞、白馬雞、藍馬雞和褐馬雞。許多動物學家建議,應把褐馬雞定為中國國鳥。目前,褐馬雞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6 揚子鱷 揚子鱷是中國唯一的鱷種。全球鱷魚共有25種,中國只有灣鱷和揚子鱷。但是作為體型最大的鱷(10米長),灣鱷早已在幾百年前滅絕了,而揚子鱷現為我國特有,也是從遠古北方僅存的唯一分布在溫帶的孑遺種類。
7 黑頸鶴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聖的大鳥,也是世界十五鶴中被最晚記錄到的一種鶴,它是俄國探險家普熱爾瓦爾斯基於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發現的。黑頸鶴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遷至雲貴越冬,少數還飛越喜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8 藏羚羊 藏羚羊,近年極受世人矚目,主要原因是由於1980年以來西方時裝界對「藏羚絨披肩」即「沙圖什」的消費需求而刺激了偷獵者的謀財害命,另外,一些採金者也在對其肆意殺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極限的高寒地區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萬只的速度減少。為打擊盜獵,這幾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盜獵力量林業公安一直在為保衛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而戰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氂牛隊」,他們已經有兩位英雄為此獻身。
9 華南虎 華南虎的英文為「中國虎」,是我國特有亞種,原為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但資格最老的一個虎種。全球的虎僅有一種,均產於亞洲,上個世紀尚有8個亞種:孟加拉虎、東北虎、爪哇虎、華南虎、裏海虎、巴厘虎、蘇門達臘虎,但後三個亞種相繼滅絕,中國的新疆虎(尚未搞清屬於哪個亞種)是在20世紀初滅絕的。
10 麋鹿 「四不象」為麋鹿的俗名,它是做為中國特有的濕地鹿類,曾於1900年在中國本土滅絕的,幸有少量存於歐洲,經過一個世紀的養護,種群才得以恢復。麋鹿是濕地動物,由於對濕地生境的適應,而形成特殊的形態,即所謂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臉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麋鹿,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極危級。
E. 我國有哪些特有的珍稀動物
1、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2、白鱀豚
白鱀豚(學名:Baiji,Lipotes vexillifer)亦稱: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
3、揚子鱷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Fauvel,1879),或稱作鼉(tuó),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
4、朱䴉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
5、金絲猴
金絲猴(拉丁學名:Rhinopithecus),毛質柔軟,鼻子上翹,有緬甸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6種,其中除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外,均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
F. 稀有動物有哪些中國 中國珍稀動物有哪些
1、大熊貓: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
2、金絲猴: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分布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背覆金絲「披風」,攀樹跳躍、騰挪如飛。
3、白鰭豚: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白鰭豚體態嬌美、皮膚滑膩、長吻似劍、身呈紡錘。眼小如豆、耳小像針,上下頜密布小牙130多顆,頭頂左上方有一圓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換一次氣,雖然視聽能力欠佳,但其聲納系統發對超聲波的回聲定位能力可使它與在十幾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聯系。
4、華南虎:華南虎的英文為「中國虎」,是我國特有亞種,原為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但資格最老的一個虎種。
5、朱䴉:要問中國最珍稀的鳥是什麼,那朱䴉應當名列前茅。這種被動物學家譽為「東方明珠」的美麗涉禽是一種人們一度認為已經滅絕的鳥類,它們原是東亞地區的特產鳥類,僅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都失去了蹤影。
6、褐馬雞:褐馬雞是一種產於中國山西龐泉溝、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門頭溝的珍禽,因耳部由兩個雪白的耳羽,好似長角,或有人稱之為角雞或耳雞。尾羽上翹後,披散垂下,如同馬尾,故名馬雞,馬雞屬共有4種,均產於中國,既藏馬雞、白馬雞、藍馬雞和褐馬雞。
7、揚子鱷:揚子鱷是中國唯一的鱷種。全球鱷魚共有25種,中國只有灣鱷和揚子鱷。但是作為體型最大的鱷(10米長),灣鱷早已在幾百年前滅絕了,而揚子鱷現為我國特有,也是從遠古北方僅存的唯一分布在溫帶的孑遺種類。
G. 我國的珍稀的動物名稱 五種
我國的珍稀的動物有中國大鯢、白鶴、白鰭豚、東北虎、鵜鶘。
1、中國大鯢(學名:Andrias davidianus):是大鯢屬的一種,俗名娃娃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特產的一種珍貴野生動物,因其夜間的叫聲猶如嬰兒啼哭,所以俗稱為「娃娃魚」,但它卻並非魚類。
而是體形最大的一種兩棲動物,體長一般為1米左右,最長的可達2米,體重為20-25千克,最大的達50千克。體色隨棲居環境色彩而有差異,背面呈棕色、紅棕色、黑棕色等,上面有顏色較深的不規則斑點,腹面淺褐色或灰白色。
2、白鶴(學名:Grus leucogeranus):是大型涉禽,略小於丹頂鶴,體長130-140厘米。站立時通體白色,胸和前額鮮紅色,嘴和腳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餘羽毛白色。虹膜棕黃色,嘴、腳暗紅色。2齡腳變紅色,3齡嘴亦變為紅色。
棲息於開闊平原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和大的湖泊岩邊及淺水沼澤地帶。常單獨、成對和成家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節則常常集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特別是在遷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
3、白鰭豚:白鰭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暨豚、白旗。白暨豚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中文名白鰭豚,屬於喙豚科,拉丁名為 Lipotesvexillifer,英文名為 YangtzeRiverDolphin。
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具長吻,白鰭豚已存在有2500萬年,喜歡群居,視聽器官嚴重退化,聲納系統特別靈敏,能在水中探測和識別物體。白鰭豚是恆溫動物,用肺呼吸,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現已基本滅絕。
4、西伯利亞虎(學名:Panthera tigrisssp.altaica):又稱東北虎,是虎的亞種之一。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其中雄性體長可達3米左右,尾長約1米,體重達到350千克左右。野生西伯利亞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
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之美稱。
5、鵜鶘(學名:Pelecanus):鵜鶘屬8種水禽的統稱。身長約150厘米,全身長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為白色、桃紅色或淺灰褐色。有些種類的鵜鶘體形較大,其翼展寬3米,能以超過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長距離飛行。
嘴長30多厘米,具有下嘴殼與皮膚相連接形成的大皮囊;皮囊可以自由伸縮。尾羽根部有個黃色的油脂腺,能夠分泌大量的油脂,油脂被用來塗抹羽毛,保持羽毛光滑柔軟,便於避水。
H. 我國有哪些珍稀動物
第一名當然要數大熊貓了,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全世界野生大熊貓現存大約1590隻左右,由於生育率低,加上對生活環境的要求相當高,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物種,為中國國寶。
第二名、白鰭豚,也稱為白暨豚、白鰭,是一種淡水鯨類白鱀豚科動物,僅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流域,具長吻,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喜歡群居,性情溫順謹慎,視聽器官嚴重退化,聲納系統特別靈敏。白暨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為中國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動物,有「水中熊貓」之稱,中國已被列入《世界已滅絕生物名錄》中,已經被聯合國自然基金會及美國探索頻道列為2000年~2009年,近年十大滅絕物種。
第三名、揚子鱷,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俗稱豬婆龍,土龍,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太湖,野生揚子鱷的數量可能不足200條,其中約有50條為成年揚子鱷。其威脅主要來自棲息地的破壞,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CITES附錄I,IUCN則列為極危。
第四名、朱䴉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朱䴉為雄雌同形同色的鳥類,成鳥全身羽色以白色為基調,但上下體的羽干以及飛羽略沾淡淡的粉紅色。喜歡棲息在高大的喬木頂端,在水田、沼澤、山區溪流附近覓食。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在1960年將朱䴉列入國際保護鳥的名單中。2005年8月9日,漢中朱䴉生存區域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過保護與繁育,現在朱䴉數量已達近1500隻左右,其中野生種群700餘只。
第五名、金絲猴(jinsihou)脊椎動物,哺乳綱,靈長目,猴科,疣猴亞科,仰鼻猴屬。體長約70cm,尾長約與體長相等或長些。鼻孔大,上翹。唇厚,無頰囊。背部的毛長發亮,顏色為青色,頭頂、頸、肩、上臂、背和尾的毛為灰黑色,頭側、頸側、軀干腹面和四肢內側的毛為褐黃色,毛質十分柔軟。生存狀態;金絲猴生活在海拔1400~3000m的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幾乎與大熊貓同地區分布,同樣怕酷暑耐嚴寒。金絲猴是我國特有動物,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國的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在秦嶺繁衍生息的川金絲猴猴群共有三十九個,全部金絲猴加起來有四千多隻;滇金絲猴遠居滇藏的雪山杉樹林,數量僅千餘只;黔金絲猴僅見於貴州梵凈山,數量才七百多隻。
第六名、白頭葉猴又叫花葉猴,祖籍越南下龍灣的吉婆島,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至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存歷史。頭肩俱白,故名。是全球25種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被公認為世界最稀有的猴類。白頭葉猴為我國所獨有,並且僅分布在廣西左江和明江之間的一個十分狹小的三角形地帶內,面積不足200平方公里。目前國外還沒有白頭葉猴活體和標本,國內也只有少數兩個地方有人工飼養的白頭葉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黃乘明表示,在這樣的局面下,廣西當地保護好白頭葉猴就顯得至關重要,如果這里的白頭葉猴因為保護不慎出現滅絕,則標志著白頭葉猴這個物種在地球上的徹底消失。
第七名、藏羚羊,學名藏羚,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屬動物。中國重要珍稀物種之一,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是作為青藏高原動物區系的典型代表。性情膽怯,早晨和黃昏結小群活動、覓食。藏羚羊善於奔跑,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壽命最長8年左右。雌藏羚羊生育後代時都要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原上。為了保護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動物,國家於1983年成立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護區,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底上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藏羚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西藏加大了對藏羚羊的保護,嚴厲打擊非法捕殺藏羚羊犯罪活動,加強法制宣傳和執法力度,使西藏境內藏羚羊種群數量從1999年的7萬只增加到目前的10萬只以上。
第八名、羚牛(學名:Budorcas taxicolor)是一種分布在喜馬拉雅山東麓密林地區的大型牛科動物,共有四個亞種。其體型介於牛和羊之間,但在牙齒、角、蹄子等更接近羊,可以說是超大型的野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
第九名、白唇鹿又名岩鹿、白鼻鹿、黃鹿、、「哈馬」(藏語),為大型鹿類,體型大小與水鹿、馬鹿相似。唇的周圍和下頜為白色,為中國特產動物。白唇鹿是一種典型的高寒地區的山地動物,已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加以保護,一些地區已有效地控制住了捕獵。由90年代初的不超過50頭到1997年的80-89頭。現有白唇鹿的保護區有四川新陸海保護區、甘肅鹽池灣保護區。2003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發現白唇鹿世界最大野生種群,總數逾5000頭。
第十名、藏野驢,青藏高原特有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體形酷似驢、馬雜交而產的騾子,因尾稍似馬尾,所以有人又稱其為「野馬」。和其它野生動物一樣,藏野驢的生活也遭到人類過度放牧、淘金和違法偷獵等有意無意的侵襲干擾,導致其種群數量大大減少,據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的牧民稱,成百上千頭藏野驢在一起吃草休憩的壯觀景象已經多年不見。為了保護這一物種,《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他列為第Ⅱ類受保護的動物,中國政府也將其列為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嚴禁捕殺。2003年起,西北瀕危動物研究所承擔國家林業局「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對藏羚羊等高原有蹄類動物的有效性監測研究」和「青藏鐵路營運期野生動物通道監測評估」項目。幾年來,科技工作者們一直堅持在高原野外科學研究工作,對這些高原「原住居民」的保護提供科學依據。藏野驢的種群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與恢復。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統計,在阿里改則縣察布鄉北部和尼瑪縣西北部的局部地區有數量龐大的野驢群,有些群體的數量達到500頭以上。
I. 我國有哪些稀有動物
1、 大熊貓 大熊貓屬食肉目,大熊貓科,是我國特產的稀有珍貴動物。野生時棲息於海拔1500--3500米之間的高山深谷茂密竹林中,受季節、植被類型、地貌以及食物、水源、氣候的綜合影響,其活動的海拔高度不斷變化,大熊貓多生活在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的陰濕涼爽環境中,沒有固定的棲息處所,喜單獨活動,四處游盪,只有在發情期內才會有雌雄一起出現,它不會築窩,棲息於樹洞、岩穴或樹下亂草堆處,早晚出來覓食飲水,其餘時間睡眠、視覺、聽覺均較遲鈍,行動緩慢。但卻能快速而靈活地爬上高大的樹木,而且能泅渡湍流的河溪。 大熊貓主食是各種竹類,竹筍為大熊貓最喜愛的食物。其性成熟年齡一般為5-7歲,每年3--5月份發情妊娠期約為5個月左右。 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與它同期的植物大部分滅絕了,因此它被稱為「活化石」現僅存活127 只,大熊貓的存亡早已為世人所關注,大熊貓的保護研究工作一直在不斷地繼續。 2、朱䴉 又名朱鷺 朱屬形目 科,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上休息及夜宿,喜群居,秋、冬季節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1窩,每窩產2---4枚卵,雙親共同孵化、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出殼後40天離巢。 朱䴉 分布在亞洲,過去在中國、日本、朝鮮及蘇聯南部有廣泛分布,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其野生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我國鳥類學家經過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縣重新發現朱 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有的種群,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國內對朱䴉 的保護工作開展的較為成功,有其種群數量已有所增加。 3、華南虎 華南虎屬食肉目,貓科,主要生活在森林、叢林和野草叢生的地方,沒有固定的巢穴,活動區域特別大,可行走50多公里,屬夜行性動物,白天休息,晨昏活動最頻繁,善於游泳,不會攀爬,捕食勇猛,喜單獨行動,視覺、聽覺極為發達,脊柱關節靈活,行走時爪能收縮,沒有響聲,十分輕巧迅速,主要捕食大型食草類動物,飽餐後可維持數日,冬季發情交配,孕期100天左右,每胎產2--4仔,平均壽命20餘年,性成熟年齡3--6歲。 華南虎為我國特有種,歷史上分布廣泛,六十年代之後,其數量急劇下降,野外調查,其數量已相當稀少。現存活個體20--30隻,而且由於其數量少,繁殖相當困難,所以對華南虎的保護工作,相對來講難度較大。 4、白鰭豚 白鰭豚屬鯨目,豚科,是中國長江特有的水生哺乳動物,是世界上目前僅存的4種淡水豚類之一。它類似海豚而生活於江河湖泊中,生存范圍過去可從三峽至長江入海口,現已局限於長江中下游許多江心洲和邊灘。白鰭豚食性單一,僅以魚類為食,長江中下游的一些魚類:鯉、鯽、鰱、青、鱅、草、鯿、鯰等都是它們的食料。在食物魚的種類上沒有選擇性,但對大小有選擇。每兩年繁殖一次,春季發情,性成熟年齡4---8歲,妊娠期10---11個月。 白鰭豚種群數量很少。由於其生存水域的污染等問題,其保護工作亟待加強。 5、亞洲象 亞洲象屬長鼻目,象科,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大陸生動物,棲息於熱帶地區,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河邊、竹林、闊葉混交林中游盪,營群居生活,每群數頭或數十頭不等,由一頭成年公象作為群體的首領帶著活動,沒有固定的住所,活動范圍很廣,主食竹筍、嫩葉、野芭蕉和棕葉蘆等。 象非常聰明,易馴化,記憶力好,野生狀態下,象對破壞其生存環境、傷害其同類及冒犯其尊嚴的挑釁都有自衛、報復行為。 象的性成熟年齡在12歲左右,妊娠期600--640天,每胎產1仔,壽命50--60歲。 象一般在早晨、傍晚活動,若是夜間明月當空,它們也會出來覓食,象群行動時大有排山倒海之勢,視力較差,但它的嗅覺和聽力非常好,野生亞洲象現已很少,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馴養的家象、役象很多。我國野生象僅分布於雲南省與緬甸、寮國相鄰的邊境地區,數量十分稀少,屢遭獵殺,破壞十分嚴重。 6、金絲猴 屬靈長目,猴科,是中國特有的猴類,棲息於海拔2000--3000米的針闊葉混交林帶,有垂直遷移的習性:夏季在海拔高的山林中活動,冬季下到較低地區,喜歡群居,有十幾只到幾十隻一群的,也有上百隻一群的,成群游盪,有一定的活動范圍和相對固定的路線。動作敏捷,攀跳如飛,每群中都有雌、雄老幼,由一個強健的成年雄猴---猴王帶領,群體內個體之間很少撕打、對弱小猴關懷備至,尤喜搶抱幼仔。 金絲猴在野外時食物類型極為廣泛,以多種野生植物的嫩葉、花、果實、皮甚至根、枝為食。其性成熟年齡在4歲左右,雌猴性成熟年齡稍有提前,每年夏季產仔,孕期210天左右,每胎1仔,少有2仔。 金絲猴有三個亞種:川金絲猴、滇金絲猴和黔金絲猴,分別分布在我國四川、陝西、甘肅、湖北;貴州梵凈山;雲南西北部、西藏西南部。在其各自集中分布的主要棲息地,已分別建立了一批自然保護區,其保護工作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棲息地的不斷迅速地縮減。 7、長臂猿 屬靈長目,長臂猿科,棲息於熱帶亞熱帶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幾乎常年生活在樹上,借兩條長臂和鉤型的長手,把自己懸掛在樹枝上,象盪鞦韆似的盪越前進,動作迅速准確,偶爾也到地上行走。在地上行走時樣子非常滑稽,身體半直立,兩臂有時彎在身子兩側,有時舉過頭頂,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營家庭式生活,通常3--5隻為一個群體。喜歡鳴叫,早晨太陽初生時,成年猿首先鳴叫,最後全體共鳴,聲長悅耳,數里之內可聞。在野外通過鳴叫相互傳遞信息,所以人們模擬長臂猿叫聲,很容易抓到長臂猿。 長臂猿食性雜,以嫩樹枝芽、樹葉、果實、花、昆蟲以及鳥卵為食,長臂猿從不搭窩,睡眠、休息全都在樹上,幼猿8---9歲性成熟,冬季產仔,妊娠期7個月,每胎產仔一隻。 長臂猿種類有好幾種,其現存數量都非常少,由於人類的開墾行為,使長臂猿的棲息地范圍大大縮減,因此長臂猿的數量正以非常快的速度減少。為了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動物。我國在各種長臂猿棲息地附近建立保護區。 8、揚子鱷 屬鱷目,鈍吻鱷科,是鱷魚中體型偏小的一種,也是一種較耐寒的溫帶鱷類。揚子鱷在江湖和水塘邊掘穴而棲,性情兇猛,喜群居,由大小差不多的個體組成一群,用肺呼吸,能潛水,但隔一段時間必須露出水面呼吸,否則會被悶死。揚子鱷屬變溫動物,常在吃飽喝足之後爬到岸邊曬太陽,張嘴調節體溫。其視覺、聽覺、嗅覺都很發達,即使在大霧或黑夜裡也能看見周圍的東西,夜晚活動,覓食、具冬眠習性。 在自然環境里,揚子鱷以田螺、小魚、蝦、螺,河蚌及其它水生昆蟲為食,偶爾也食小鳥和鼠類、野兔。6月份發情交配,7--8月份產卵,每窩可產卵20枚以上,卵產於草叢中,上覆雜草,母鱷守護一旁,借自然溫度孵化,孵化期約為60天。 揚子鱷是我國特有的孑遺物種,分布在安徽、浙江和江蘇的交界處,揚子鱷瀕危滅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雛鱷死亡率高。 9、斑海豹 屬鰭其足目,海豹科,是一種水生哺乳動物,生活在寒溫帶海洋中,除產仔、休息和換毛季節需要到冰上、沙灘或岩石礁上之外,其餘時間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戲。性情溫順,喜歡群居。以魚類為主要食物,也吃甲殼類及頭足類。 斑海豹冬季產仔在冰上,當冰融化之後,幼崽才開始獨立在水中生活,繁殖期不集群,仔獸 出生後,組成家庭群,哺乳期過後,家庭群結束,也有少數繁殖期推後的個體則不得不在沿岸的沙灘上產仔。 近年來,由於人工捕捉、棲息環境污染等原因,致使斑海豹種群數量不斷減少,而且斑海豹在國內動物園內還未見有成功繁殖的例子。因此,斑海豹的保護工作亟待進一步加強。 10、黑葉猴 黑葉猴屬靈長目,猴科,是一種較為珍貴的猴類,主要分布在我國南部及越南、寮國等局部地區。生活於熱帶、亞熱帶局部地區的石灰山棲息的靈長類。在海拔1000多米的地區,也有少量黑葉猴,且峭壁、深澗、峽谷等復雜地形提供了它所理想的生境。營家族性群體生活,群體不大。占據一定地域,常以峭壁處的岩洞為家,居所固定。行動敏捷,膽小,耐熱而怕冷。以成熟的野果為主食, 也常食樹葉、花芽、鳥卵、昆蟲等小動物。繁殖季節不甚明顯,通常2-3月發情交配,妊娠期160天左右,8-9月產仔,再胎1仔。 11、雪豹 雪豹屬食肉目,貓科,其體形似豹,是貓科動物中最美麗的一種,雪豹是典型的高山動物終年棲息在雪線附近。冬季棲息於海拔2000--3500米的高度,夏季則移往6000米以上的高山峻嶺,也就是雪線以上,所以稱為「雪豹」。它從不到低山的叢林或草原,生活環境多為空曠多岩石的地方,有固定的巢穴,常設在岩石洞中,多成對棲息,屬夜行性動物,白天很少出來活動,黃昏或黎明時最為活躍。性兇猛,行動機靈,善於急速跳躍,捕殺時以貓科動物特有的伏擊式獵殺為主,輔以短距離快速追殺。捕食各種野羊、岩羊、鹿,或以旱獺充飢,有時也襲擊氂牛群,咬倒掉隊的牛犢。 雪豹性成熟年齡為2--3歲,每年1--3月份發情交配,5--7月份產仔,每胎2--4仔。 雪豹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肅、新疆、西藏、四川和內蒙古等省區,野生數量不多。但在動物園里,雪豹繁殖已成功,這對雪豹這一物種的保護非常有意義。 12、黑頸鶴 屬鶴形目,鶴科,是一種大型涉禽,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種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為我國所特有的珍貴鳥類。分布區狹窄,除我國青海省外,西藏南部和四川北部也有。由於它們的生活條件嚴酷,幼體死亡率很高,所以野生的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國際上已把它列為急需挽救的瀕臨物種。 黑頸鶴棲息於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通常生活在沼澤地、湖泊及河灘地帶,以綠色植物的根、芽為主食,兼食軟體動物、昆蟲、蛙類、魚類等。早春3月,黑頸鶴集群離開越冬地雲貴高原,集群北上,飛抵青藏高原的草甸、沼澤地帶,成雙結對,於4月下旬開始繁殖,築巢於沼澤地帶地勢較高的草墩或泥墩上,每窩產卵1---2枚,孵化期31--33天。到9--10月,黑頸鶴離開繁殖地結群南遷,由於其反抗天敵,保護幼鶴的能力太弱,因此帶到越冬地的幼鶴已寥寥無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