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狂犬病會傳染嗎狂犬病的潛伏期到底有多長
3.一般來說,狂犬病的潛伏期在60天左右,有的患者可以潛伏半年以上,少數患者可以潛伏幾年,所以狂犬病病毒的潛伏期有多長其實和個人身體素質有關。而狂犬病毒的病程一般在6天以內,很少有患者超過10天。而且狂犬病毒一旦爆發,無葯可治,死亡率幾乎100%。狂犬病通過破壞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死亡。狂犬病是由人被病狗、病貓等患病動物咬傷或抓傷引起的。如果不小心被動物咬傷,一定要去醫院進行正規的傷口處理,並及時注射狂犬疫苗,48小時內有效。因為不確定咬你的動物是否攜帶狂犬病毒,所以大家一定要打狂犬疫苗以防萬一。
Ⅱ 被得狂犬病的狗咬了,多長時間回發病啊
狂犬病的潛伏期波動最大,可從6天、12天到 1年或5年以上,最短的 6天最長的可達10年,甚至還有極特殊的長達30年至40年。據統計,約有84、4%的病例潛伏期為12--99天。
狂犬病(rabies)又稱恐水症(hydrophobia),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多見於狗、狼、貓等食肉動物。人多因被病獸咬傷而感染。一旦發病,死亡率幾乎100%。臨床表現為特有的狂躁、恐懼不安、怕風恐水、流涎和咽肌痙攣,終至發生癱瘓而危及生命。預防接種在本病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病原學]
狂犬病病毒屬核糖核酸型彈狀病毒。狂犬病毒具有兩種主要抗原。一種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與乙醯膽鹼受體結合使病毒具有神經毒性,並使體內產生中和抗體及血凝抑制抗體。中和抗體具有保護作用。另一種為內層的核蛋白抗原,可使體內產生補體結合抗體和沉澱素,無保護作用。從患者和病獸體內所分離的病毒,稱自然病毒或街毒(stree virus),其特點是毒力強,但經多次通過兔腦後成為因定毒(fixed virus),毒力降低,可製做疫苗。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線、甲醛、50~70%乙醇、升汞和季胺類化合物(新潔爾滅)等滅活。其懸液經56℃30~60分鍾或100℃2分鍾即失去活力,對酚有高度抵抗力。在冰凍乾燥下可保存數年。
[流行病學]
狂犬病在世界很多國家均有發生。我國解放後由於採取各種預防措施,發病率明顯下降。近年因養狗逐漸增多,故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
①傳染源 發展中國家的狂犬病主要傳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傳播者約佔80~90%,其次為貓和狼,發達國家由於狗狂犬病被控制,野生動物如狐猩、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漸成為重要傳染源。患病動物唾液中含有多量的病毒,於發病前數日即具有傳染性。隱性感染(無症狀帶毒)的犬、貓等獸類亦有傳染性。
②傳播途徑 患病動物唾液50%~90%含狂犬病毒,主要通過被患病動物咬傷、抓傷,病毒自皮膚損傷處進入人體。粘膜也是病毒的重要侵入門戶,如眼結合膜被病獸唾液沾污,肛門粘膜被狗觸舔等,均可引起發病。也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外環境(石頭、樹枝等)後,再污染普通創面而傳染。此外,亦有經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報道。
③易感人群 人對狂犬病普遍易感,獸醫、動物飼養者與獵手尤易遭感染。被病獸咬傷後如未進行預防免疫,發病率達15%~60%。一般男性多於女性。冬季發病率低於其他季節。
④流行特徵:本病為恆溫動物的傳染病,公布廣泛,國內以家犬密度大的地方多見。本病全年都有發生,但冬季發病率略伺。患者以接觸家犬或野獸機會多的農村青壯年和兒童居多。
[發病機理與病理變化]
狂犬病病毒對神經組織有很強的親和力。發病原理分為三個階段:①局部組織內小量繁殖期。病毒自咬傷部位入侵後,在傷口附近橫紋細胞內緩慢繁殖,約4~6日內侵入周圍神經,此時病人無任何自覺症狀。②從周圍神經侵入中樞神經期。病毒沿周圍傳入神經迅速上行到達背根神經節後,大量繁殖,然後侵入脊髓和中樞神經系統,主要侵犯腦干及小腦等處的神經元。但亦可在擴散過程中終止於某部位,形成特殊的臨床表現。③向各器官擴散期。病毒自中樞神經系統再沿傳出神經侵入各組織與器官,如眼、舌、唾液腺、皮膚、心臟、腎上腺髓質等。由於迷走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和舌下神經核受損,可以發生呼吸肌、吞咽肌痙攣。臨床上出現恐水、呼吸困難、吞咽困難等症狀。交感神經受刺激,使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經節、交感神經節和心臟神經節受損時,可發生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或猝死。
病理變化主要為急性彌漫性腦脊髓炎,腦膜多正常。腦實質和脊髓充血、水腫及微小出血。脊髓病變以下段較明顯,是因病毒沿受傷部位轉入神經,經背根節、脊髓入腦,故咬傷部位相應的背根節、脊髓段病變常很嚴重。延髓、海馬、腦橋、小腦等處受損也較顯著。
多數病例在腫脹或變性的神經細胞漿中,可見到1至數個圓形或卵圓形、直徑約3~10μm 的嗜酸性包涵體,即內基小體(Negri body)。常見於海馬及小腦浦頃野組織的神經細胞中,偶亦見於大腦皮層的錐體細胞層、脊髓神經細胞、後角神經節、交感神經節等。內基小體為病毒集落,是本病特異且具有診斷價值的病變,但約20%的患者為陰性。
此外,唾液腺腺泡細胞、胃粘膜壁細胞、胰腺腺泡和上皮、腎上管上皮、腎上腺髓質細胞等可呈急性變性。
[臨床表現]
潛伏期長短不一,短的10日,長的達10餘年,多數1~3個月。兒童、頭面部咬傷、傷口深擴創不徹底者潛伏期短。此外,與入侵病毒的數量、毒力及宿主的免疫力也有關。
典型病例臨床表現分為三期:
①前驅期 大多數患者有低熱、倦怠、乏力、頭痛、煩躁、恐懼、惡心、周身不適等症狀。對痛、聲、風、光等刺激開始敏感,並有咽喉緊縮感。約50~80%病人已癒合的傷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發癢、刺痛或蟲爬、蚊走感。這是由於病毒繁殖刺激周圍神經元引起。本期持續1~4日。
②興奮期或痙攣期 興奮性增高,患者多神志清楚而處於興奮狀態,表現為極度恐懼,煩燥,對水、風、聲、觸動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等。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狀,但不一定每例均有,亦不一定早期出現。典型表現在飲水、見水、聞流水聲或談及飲水時,可引起嚴重咽喉肌痙攣。故患者渴極畏飲,飲而不能下咽,常伴有聲嘶和脫水。
怕風亦本病常見的症狀,微風、吹風、穿堂風等可引起咽肌痙攣。其他如音響、光亮、觸動等,也可引起同樣發作。
常伴發呼吸輔助肌痙攣而發生呼吸困難,甚至全身疼痛性抽搐,由於植物神經功能亢進,患者出現大汗、唾液分泌增加、體溫可達40℃以上,心率快,血壓升高,瞳孔擴大,但病人神志大多清醒。隨著興奮狀態加重,部分病人出現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礙、幻覺、譫妄等。病程進展很快,多在發作中死於呼吸或循環衰竭。本期持續1~3日。
③麻痹期 痙攣減少或停止,患者逐漸安靜,出現弛緩性癱瘓,尤以肢體軟癱為多見。眼肌、顏面肌及咀嚼肌亦可受累。感覺減退,反射消失,呼吸變慢及不整,心搏微弱,神志不清,可迅速因呼吸麻痹和循環衰竭而死亡。本期約為6--18小時。
病程一般在6日以內,超過10日者極少見。
[診斷]
(一)臨床診斷 根據患者過去被病獸或可疑病獸咬傷、抓傷史及典型的臨床症狀,即可作出臨床診斷。但在疾病早期,兒童及咬傷不明確者易誤診。確診有賴於病原學檢測或屍檢發現腦組織內基小體。
(二)實驗室檢查
1.血象 白細胞總數12~30×109/L不等,中性粒細胞多在80%以上。
2.免疫學試驗
(1)熒光抗體檢查法:取病人唾液、咽部或氣管分泌物、尿沉渣、角膜印片及有神經元纖維的皮膚切片,用熒光抗體染色檢查狂犬病毒抗原。
(2)酶聯免疫技術檢測狂犬病毒抗原:可供快速診斷及流行病學之用。如病人能存活1周以上則中和試驗可見效價上升,曾經接種狂犬疫苗的患者,中和抗體須超過1:5000方可診斷為本病。
(3)病毒分離:病人唾液、腦脊液或死後腦組織混懸液可接種動物,分離病毒,經中和試驗鑒定可以確診,但陽性率較低。
(4)內基小體檢查:從死者腦組織印壓塗片或作病理切片,用染色鏡檢及直接免疫熒光法檢查內基小體,陽性率約70~80%。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病毒性腦炎、破傷風、格---巴綜合征、脊髓灰質炎、假性恐水症、接種後腦脊髓炎、神經官能症等疾病相鑒別。
[治療]
(一)一般處理 單間隔離病人,避免不必要的刺激。醫護人員最好是經過免疫接種者,並應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感染。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須嚴格消毒。
(二)加強監護 患者常於出現症狀後3~10日內死亡。致死原因主要為肺氣體交換障礙、肺部繼發感染;心肌損害及循環衰竭。因此,必須對呼吸、循環系統並發症加強監護。
(三)對症處理 補充熱量,注意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對煩燥、痙攣的病人予鎮靜劑,有腦水腫時給脫水劑。必要時作氣管切開,間歇正壓輸氧。有心動過速、心律失常、血壓升高時,可應用β受體阻滯劑或強心劑。
(四)高價免疫血清與狂犬病疫苗聯合應用 高價免疫血清10~20ml肌注,也可半量肌注,另半量在傷口周圍浸潤注射,同時行疫苗接種。
(五)干擾素 可試用。
由於狂犬病感染途徑和臨床表現的特殊性,因此被病獸咬後的傷口處理和免疫預防實際是早期的非常重要的治療。
①傷口處理咬傷後立即用20%肥皂水或0.19%新潔爾滅(不可合用)徹底沖洗傷口半小時,然後後75%酒精或2.5~5%碘酒塗擦2~3次,深部傷口可用濃硝酸燒灼,傷口不宜縫合或包紮。
②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的應用
我國目前使用的是組織培養疫苗,要求每次注射抗原量不少於2.5國際單位,使用方法是:一般咬傷患者於0、3、7、14、30天各肌肉注射一安瓶疫苗。嚴重咬傷(頭、面、頸、手指和多部位咬傷)或深度咬傷(大量出血、功能障礙或肌皮咬傷)除按上過程序注射疫苗外,還應使用疫苗的當天或前一天(咬後8小時內)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劑量按每公斤體重40國際單位(嚴重酌情增加至100國際單位)計算,50%在受傷部位浸潤注射,其餘進行肌肉注射,1~2日內分數次注完。血清使用前須作過敏試驗,陽性者採用脫敏療法。為避免血清對疫苗作用的干擾,應在第5針疫苗接種先後,再加強2針疫苗。
③發病後做好對症治療,以求減少刺激減少痛苦,病人絕對卧床,避免不良刺激,輸氧,補充血容量,鼻飼餵食喂葯,鎮靜、解痙,有腦水腫時給予脫水劑,維護心血管和呼吸功能。
Ⅲ 被動物咬了之後,動物繼續存活多長時間表示沒有攜帶病毒
請仔細閱讀全部
正確言論
狂犬病潛伏期:任何傳染病被細菌或病毒感染後,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發病,潛伏期間人沒有任何症狀,這段時間就叫潛伏期。 狂犬病的潛伏期波動最大,可從6天、12天到1年或5年以上,一般是2周到3個月內發病,99%在1年內發病,1%在1年以上發病,但實際上超過1年半都已經是十分罕見的,經考證最長的潛伏期為6年,WHO有實際驗證證明的是兩個6年的病歷,中國所謂極特殊的長達30年至40年的沒有確鑿的證據。 1,當一個人被狗貓咬傷時,如果咬人的動物感染了狂犬病,在咬人時唾液含有病毒,能傳染人的話,動物在隔離觀察的10天內就會發病,乃至死亡。這是研究者用百十隻狗貓人工感染狂犬病毒的實際觀察得出來,並在現場實踐中加以證明的。 2,感染狂犬病毒的狗貓在潛伏期中到了發病(出現神經症狀)前幾天才有傳染性,隔離咬人的狗是假設它發病了。因此不是整個的潛伏期隔離,它不咬人時你有什麼隔離的理由?而潛伏期的絕大多數日子裡也是沒有傳染性的,只有出現神經症狀前幾天才開始。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文件和大多數國家的公共衛生法規要求,對咬人的可疑的狗或貓需要隔離觀察10天,在此期間如果動物不發病死亡,被咬傷的人可以不要或中止免疫預防。動物一般在出現神經症狀前唾液開始排毒,至死亡只有短短數日。自然感染狂犬病的狗、貓在潛伏期內唾液中沒有病毒,狗通常在神經症狀出現前1-5天唾液才有病毒;出現症狀後迅速死亡的狗,它的腦和唾液的病毒濃度,比活得較長一些的狗反而低些。實驗感染的貓一般在發病前1-2天至發病後3天唾液排毒。 3,世界衛生組織技術報告系列第931號2004年《WHO專家狂犬病咨詢會》第1次報告中,要求對可疑的咬人的狗貓觀察10天。有專家說「10天觀察期僅適合非疫區的」 ,因而不適合中國。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這個時間是根據實際觀察和實驗得來的。狂犬病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WHO關於狂犬病的政策主要也是針對這些國家的。泰國的狂犬病和流浪狗的問題遠比我國嚴重,一位泰國專門研究狂犬病的獸醫博士說:二三十年前這里也有健康狗帶毒、健康狗傳染和人發生狂犬病狗沒有死的說法,後來檢驗技術進步了,觀察方法嚴格了,這些說法就沒有了。他做研究已經20多年,親自對數以千計可疑的咬人狗貓進行隔離觀察,狗什麼時候發病死亡都有統計,死後進行病毒學檢驗。他說他沒有發現過人發病而狗不在10天以內死亡的。 4,如果被自家或鄰居家的健康狗貓抓咬了,觀察10天,它還是健康如常,你完全可以放心。有些人說他/她是數月或多年前的接觸,或者被狗貓抓咬的,那動物後來是好好的,那就更無需擔心,也不要接種疫苗。如果是流浪狗或者咬你的狗跑了,不知道狗的情況,請立即去疾控中心咨詢。
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
1. 被有疾病症狀的或與健康貓(狗)行為有異常的犬(貓)等溫血動物咬傷,在你被咬傷後,要盡快去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時觀察咬你的貓(狗),如果10天內,這個貓或狗還沒有因狂犬病發病死亡,你就可以終止狂犬病預苗注射,可以判定你根本沒有被傳染上狂犬病。 2. 健康狗(貓等動物)不帶毒。(「帶毒」是醫學術語,意思是「有傳染性」,這里「不帶毒」指的是,即使貓狗攜帶了狂犬病病毒,在它們沒有發病前,是不具備傳染性的。) 3. 狂犬病毒機理是病毒侵襲動物腦細胞引起狂犬病發作,這時動物一般都會出現非常明顯的異常情況,很容易識別。這時動物的唾液才帶毒(有病毒),具備傳染性,如果被這樣的動物咬傷一定要打狂犬病預苗。 (如何判斷是否是狂犬病發作的動物,請參照祖述憲教授的文章,) 4. 狗(貓),只有狂犬病發作才帶毒。已經發作狂犬症的溫血動物咬人,才有可能通過唾液將狂犬病毒傳播到人身上,這時你需要打狂犬病預苗預防。 5. 鑒於狗、貓等溫血動物在狂犬病發作一旦發作, 3到5天內100%死亡(有文獻說有罕見的是發病後8天死亡)。所以,只有在它死亡前幾天才是傳染期,被咬才有危險。即使你被咬了,10天內這個犬(貓)沒有狂犬病發病死亡你也不用擔心,因為咬你的時候並不在傳染期。(10天是世界衛生組織特意延長的安全觀察期限) (此期限最初為泰國博士提出,注意,泰國也是狂犬病高發地區,也是疫區) 6. 狂犬病有潛伏期,世界衛生組織通過翔實的研究,多數是20天到2月,最長期限是6年,至於我國某些例子,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懷疑,世界上並沒有發現有證據的長期潛伏例子,傳染病醫學專家並認為有可能是誤診或二次暴露(醫學術語,第二次被傳播。)(有文獻說,如果人被咬了6天內發作,肯定是搞錯了狗,也決不可能出現人死狗不死的情況。) 7. 如果你養動物,或經常與動物接觸,建議先打三針做暴露前預防,這樣一旦你被咬了,在懷疑是患狂犬病的咬了,就可以直接打2針獲得免疫。
Ⅳ 我想問一下狂犬病的潛伏期有沒有傳染性 大約10天以前被狗抓紅 沒有血 現在狗還是健康的
狂犬病傳染的基本前提
首先必須明確以下要點:
① 狂犬病是患狂犬病動物的唾液(或神經組織)中的狂犬病毒,通過咬傷的傷口或粘膜進入人體使人傳染的。傳染的途徑主要是咬傷,抓傷很少。
② 狗貓得狂犬病也是由患狂犬病的動物傳染的,所以不曾被其他患病動物咬傷過的寵物,是不會傳染狂犬病的。
③ 在長期沒有發生狂犬病的城市小區里,只要養主負責任對動物管理很好,一般不會傳染狂犬病。
了解的狂犬病的基本知識
1. 在我國,狂犬病幾乎都發生在農村鄉鎮,或小城鎮和城鄉結合部,特別是在南方的省、區。而較大一些城市(不包括其所屬郊縣)多少年來幾乎都沒有報告過狂犬病。
2. 狗貓傳播狂犬病主要是咬傷引起的。如果在上述①的背景下,被自家或鄰居的無病或健康狗貓舔舐或唾液沾染,沒有意義。抓傷輕度未出血或淺表抓傷者,可局部塗2.5%碘酒(家庭應備的非處方葯,葯店出售)。重度抓傷出血較多者,除立即沖洗外,去醫院就診。
健康的狗不帶狂犬病毒。患狂犬病的動物除了外觀變化外,如毛無光澤、顯得較臟,流口水,並有行為異常,如原是溫馴的動物變得有攻擊性,粘人的變得與人疏離,都容易觀察到。被確診或可疑狂犬病的動物抓傷或舔毛舐破損皮膚或粘膜,才需要作為暴露處理。
3. 撫摸患狂犬病的狗貓或者接觸其血液、尿或糞便都不構成暴露,無須採取預防措施。
4. 狂犬病毒在環境中迅速滅活,迄今沒有確證接觸動物唾液的污染物,吃下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傳染狂犬病的例子。
5. 狂犬病不會通過空氣傳播,哪怕你與流浪狗或患狂犬病的狗近距離接觸。國外有在密閉的實驗室里操作高濃度的狂犬病毒材料和進入大量蝙蝠棲息的洞里傳染狂犬病的報告,但這只是個別的特例,與你無關。
6. 蝙蝠傳染狂犬病主要發生在美洲,每年人的病例報告很少,亞洲即使有也極少。據報告我國也檢出蝙蝠感染,沒有病例報告。所以不必擔心,除非你確實被蝙蝠咬傷,需要暴露處理。
7. 除非病人的器官移植,否則人的狂犬病不會傳染給健康人。多年前非洲一個國家報告3例護理病人的親屬密切接觸後患病,但可靠性遭受質疑,學界沒有當回事。
Ⅳ 狂犬病毒只有在發病時才能傳染還是潛伏期也會傳染動物活了十天就可以證明它不在發病期嗎咬了也沒事
不不不,你的理解很多是錯誤的!
狂犬病毒和很多病毒一樣,都分為攜帶者和患者!
目前發現,狂犬病毒的主要危害群體是健康犬只和人類!一般犬只和人類主要成為狂犬病毒狂犬病毒的患者!而像貓、鼠等其他動物,主要作為攜帶者!
狂犬病毒在適當的情況下就會傳染給人,比如,被攜帶者咬傷、被患者抓傷等。
後邊你說的是比較常見的十日觀察法,只適用於犬類,而且並不能保證百分百,所以,如果被貓狗抓咬,尤其是犬類,最好盡快去打狂犬疫苗!一般24小時內效果最好!
Ⅵ 狂犬病只有在傳染期才會傳染對不對
1L請你自己理解下十日法,不要誤人子弟。
WHO英文版的資料不知道你是否看過,你可以直接上WHO官網下載。
狗在發病前驅期和發病期其唾液內出現大量病毒,才具有傳染性,而一旦發病在4-7天就會死亡,WHO保險規定為10天,24小時後無效是舊說法,現在就是個謬論,對於暴露超過48小時,只要補打加強針保證抗體產生,能夠中和病毒。
小狗一般情況在家中,體質差,感染狂犬病的幾率很小。再者即便是發病犬,抓傷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如果是家養犬抓傷我都是建議自行清理傷口,不必打針
Ⅶ 貓是不是在狂犬病發病期間才具有傳染性
對!無論貓狗還是人,潛伏期都沒有傳染性,只有發病期才有傳染性,從有傳染性到死亡或瀕死,最多不超過10日。
簡單講解一下原理:
狂犬病毒是嗜神經病毒,與艾滋病乙肝病毒等有顯著區別。
無論貓狗還是人,被其他瘋動物咬傷感染狂犬病毒後,病毒會首先在局部肌肉細胞內做少量停留復制,然後感染神經元,沿著外周神經系統逐漸上行,此期間病毒只在神經組織內,不進入血液循環,也不進入其他體液中,沒有傳染性。這一階段稱為潛伏期,狂犬病毒在貓狗體內潛伏期通常數周,極限不超過半年。
只有當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後,才開始大量繁殖,繁殖出來的病毒才會從大腦進入唾液腺,此時才有傳染性,而這種腦脊髓炎發作的動物,從有傳染性算起,3-5天內必然出現食慾精神不振等各種飼主能感覺到的異常,5-7天內必然出現各種外人一眼就看出來的明顯異常,10日內必然死亡或瀕死。
下面幾位答主的回答全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