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眼科學 試驗動物都有哪些
眼科實驗室里的實驗動物主要是兔子和一種叫恆河猴的猴子,沒有普通人最熟悉的小白鼠,因為它們的眼睛太小。
中山大學的眼科中心動物實驗室里,就有恆河猴。
⑵ 常見實驗動物種類
在我的認知范圍中,常見的實驗動物種類分有:
1.科研人員用的:小白鼠、狗、兔子
2.學校教學用的:青蛙(人工繁殖的)、魚、蚯蚓
⑶ 二十種常見實驗動物模型 哪位好心人能提供一下 謝謝
從「實驗用動物」過渡到「實驗動物」,經過了數百年的時間。直到20世紀50年代,科學界才意識到動物來源和品質(遺傳背景和微生物背景)對科學實驗的一致性十分重要,美國、英國、德國等紛紛建立了專門生產實驗動物的中心或研究所,提供遺傳背景和微生物背景得到一定控制的專門用於科學實驗的動物,稱為實驗動物。依此建立的疾病、葯物反應、遺傳等模型,就稱為實驗動物模型。
目前,全球實驗動物已擴展到線蟲、果蠅、蟾蜍、鴿子、斑馬魚、小鼠、大鼠、豚鼠、兔、犬、豬、猴等不同進化地位的物種。在大、小鼠等常用物種中,又培育出3000餘種不同生理特點的品系。隨著基因修飾技術的出現和不斷發展,轉基因、基因敲除大小鼠品系已經超過20000個,基因修飾兔、豬、犬、猴等也相繼出現,成為開展生命現象研究、疾病機制研究、葯物評價等不可或缺的研究資源。
世界各國開始通過近交和遠交等育種技術,培育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家兔、犬、小型豬等近交系和遠交系常規實驗動物,以便盡可能地控制遺傳背景,使同一品系的實驗動物的遺傳背景保持一致,提高科學研究的可重復性。到2016年,世界上至少有小鼠近交系400餘個,大鼠近交系200個,地鼠近交系45個,豚鼠近交系15個,家兔近交系30多個,小型豬7個。犬的品系極為豐富,但國際常用的實驗動物犬是比格犬。
近年,中國開發了藏香豬、五指山小型豬、巴馬香豬、西雙版納小型豬和貴州小型豬。五指山小型豬和巴馬香豬已經在國內廣泛使用。近幾年還培育了長爪沙鼠、東方田鼠、布氏田鼠等具有特殊醫葯研究用途的實驗動物物種。山東細犬、華北犬、毛絲鼠(龍貓)等作為實驗動物。
⑷ 目前實驗用鼠,主要品系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及研究方向
1.近交系
(1)C57BL/6 據統計,該小鼠是使用率較高的近交系動物,常用於腫瘤學、生理學、遺傳學研究。
(2)C3H系 主要用於腫瘤學、生理學、核醫學、免疫學的研究。
(3)BALB/c 主要用於腫瘤學、生理學、免疫學、核醫學和單克隆抗體等研究。
(4)DBA/2本品系產仔數少,不易哺育,較難繁殖。常用於腫瘤學、遺傳學和免疫學的研究。
(5)CBA 雌鼠乳腺癌發生率為60%~65%,雄鼠肝癌發生率為65%。對麻疹病毒高度敏感。SPF雌雄鼠壽命分別為825d和486d。
(6)A 1921年育成,主要亞系有A/He、A/J、A/WySN等。常用於腫瘤學、免疫學等的研究。平均壽命400d,SPF動物雌、雄鼠分別為512d和588d。
(7)AKR 主要亞系有AKR/ A、AKR/J、AKR/N等,毛色基因型aaBBcc(白色),組織相容性基因H-2k。。常用於腫瘤學和免疫學等的研究。
(8)TA1(津白1號)和TA2(津白2號) 天津醫學院分別於1955年(TA1)和1963年(TA2)由昆明小鼠近親交配育成,毛色基因型aabbcc(白化)。繁殖力中等,TA1為自發低乳腺癌系,TA2為自發高乳腺癌系。
(9)615 1961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和血液學研究所將普通小白鼠與C57BL/6雜交育成,毛色基因型aabbCC(深褐色),肺腺癌發病率高。8月齡後開始出現衰老現象,表現為肥胖、增重。對津638白血病病毒敏感。
2.封閉群
(1)昆明小鼠(KM)是我國應用較多的實驗小鼠,廣泛用於葯理、毒理、病毒和細菌引起的傳染病的研究,以及生物製品的檢定。
(2)NIH 白化,特點是繁殖力強、產仔成活率高,雄性好鬥。廣泛用於葯理和毒理研究以及生物製品檢定。
(3)ICR 又名Swiss Hauschka,白化。我國現在飼養的ICR小鼠是1973年從日本國立腫瘤研究所引進,生育能力高。
(4)CFW 白化,起源於Webster小鼠,我國於1973年從日本國立腫瘤研究所引進。
(5)LACA 白化,引進英國實驗動物中心後改名為LACA。1973年我國從英國實驗動物中心引進。
3.雜交一代動物(F1代) F1雜種(F1-hybrid)是指根據需要在2個品系動物之間有計劃地進行交配所獲得的第1代動物。實驗動物的雜交F1代雖然遺傳型是雜合的。但在各個體之間卻具有相同的遺傳型與表現型,做一般實驗用能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 F1代小鼠具有清楚的遺傳背景和雙親的特性,而且均一性比親代好。生命力強,對各種實驗重復性好,得到廣泛的應用。
⑸ 動物實驗常用動物及給葯方法有哪些
常用動物有小鼠,大鼠,兔,蟾蜍等。
主要給葯方法有餵食(將葯摻入水或食物中),靜脈注射,腹腔注射等。
⑹ 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動物有什麼要求
小型動物:小鼠、大鼠、豚鼠、裸鼠,可用於多種疾病和腫瘤模型的建立,最常用,體積小,易操作,重復性.
中型動物:兔子、雞、貓、狗(多用於骨科)
大型動物:豬(肝臟研究),靈長類(猴,主要用於腦,神經學研究)
⑺ 實驗用動物分類
實驗動物的分類方法
一、按實際用途分類
1.實驗動物(Laboratory animals)是專門培育供實驗用的動物,主要指作為醫學、葯學、生物學、獸醫學等的科研、教學、醫療、鑒定、診斷、生物製品製造等需要為目的而馴養、繁殖、育成的動物。例如小鼠和大鼠是首先按實驗要求,嚴格進行培育的實驗動物,其次如地鼠類、豚鼠、其它嚙齒類、鵪鶉等亦已實驗動物化。
2.經濟動物(Economical animals)或稱家畜家禽(domestic animals and domestic fowl)是指作為人類社會生活需要(如肉用、乳用、蛋用、皮毛用等)而馴養、培育、繁殖生產的動物。轉為實驗用的有:產業家畜(豬、馬、牛、羊、雞、鴨、鵝、鴿、兔、魚類等)和社會家畜(犬、貓、金魚等),其中一部分雖已培育成能達到作為實驗動物的目標,但同具有高標准水平的鼠類相比,其品質還不能說是很高的。
3.野生動物(Wild amimals)是指作為人類需要,從自然界捕獲的動物,沒有進行人工繁殖、飼養的動物。例如兩棲類、爬蟲類(青蛙、蟾蜍、蠑螈、水龜等);魚類(鯽魚、泥鰍等);無脊椎動物(蛤蜊類、墨魚類、蟹類、海膽類、蠅類、蚊類、蟑螂等)鳥類;嚙齒類(如黑線倉鼠、長爪砂鼠、黑線姬鼠等野鼠);靈長類(猿猴)等,這些野生動物,除少數外,一般均不能進行人工繁殖生產。
4.觀賞動物(Exihibiting animals)是指作為人類玩賞和公園里供人觀賞而飼養的動物,如踏車小白鼠、玩賞犬和貓等。
實驗用動物來源於野生動物,從野生到家養,通過純化(定向培育)發展成多種實驗動物。野生動物家畜化,家畜動物種化,實驗動物純化,是野生動物演變為實驗動物的過程。
這里必須強調指出,以往把實驗用動物非常含糊地稱為實驗動物,在習慣上誤認為實驗用動物和實驗動物概念是一樣的,現在必須加以糾正,兩者應該明確區分。
實驗用動物就是指一切用於實驗的動物,其中除了符合嚴格要求的實驗動物外,還包括家畜(產業家畜和社會家畜)和野生動物,這三類統稱為實驗用動物(Animals for Research,或Expermental Animals)。
將實驗用動物區分為實驗動物,家畜和野生動物這三類動物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因為在動物實驗上,特別重視反應的重復性,這三類動物有較大的差異。所謂反應的重復性就是指不同的實驗工作者,在不同的實驗地點,不同的時間,用同一品系動物所做的的實驗,幾乎沒有差異地均能獲得相同的結果。這就希望動物實驗能達到象化學分析天平稱量那樣的精確度,對實驗動物來說,要求能達到化學試劑那樣的純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同時進行極為嚴格的遺傳和環境的控制,兩者不能偏廢。這對實驗動物來說是可以作到的,對野生動物幾科是不可能的。對家畜來說,並不具備這些條件,雖然,家畜中某個品種的確立,亦有一定程度的遺傳學控制和人工飼養管理條件,但同實驗動物的嚴格要求相比,還是相差懸殊。再從育種的角度來看,家畜育種的遺傳性質目標,不外乎是按畜產上要求的泌乳能力(乳牛),產蛋能力(家禽),肥育能力(肉用家畜),產毛能力(皮毛動物)等來進行的,其選種的方法是擇優除劣,即排除低生產性能的遺傳形質和易感疾病形質。而實驗動物育種的形質目標,是按研究上的需要來考慮的,可利用的形質是非常多的,除了培育有高產優質性能的形質外,凡是在實驗動物中發現的同人相類似的疾病,都要通過遺傳學手段積極的把它培育後保留下來,建立「疾病模型」的品系。不僅如此,對耐病性形質的的培育的方向也是多方面的,既要培育耐病性高的形質(例如低癌品系),同時又要培育耐病性低的形質(例如高癌品系),以適應研究的需要,這就同家畜的高性能育種方向安全不同,而且家畜也是很難作到這些。由引可以看出,將「實驗用動物」區分為上述三類動物是完全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