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保國的代表論著
48. 王銘,李保國* 2009 非人靈長類動物睡眠地點的選擇與利用。人類學報,28(4)。(*通信作者)
49. 黎大勇,任寶平,Cyril C.Grueter,周岐海,彭正松,魏輔文,李保國* 2009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格花箐滇金絲猴夜宿地的季節性選擇。獸類學報,29(4):389-395。
50. 王程亮,齊曉光,郗文忠,朱紫瑞,邢連喜,李保國* 2008 非人靈長類個體的遷移與擴散。人類學報,27(3):256-263。(*通信作者)
51. 高翔,趙大鵬, 李保國* 2008 非人靈長類動物雌性攜抱嬰兒與嬰兒吸乳偏好的研究進展. 動物學雜志, 43: 158-164.(*通信作者)
52. 王曉衛,李保國*,馬軍正,吳曉民,肖紅,楊君英,劉宜平 2007秦嶺玉皇廟川金絲猴群2-3歲個體社會行為的性別差異。動物學報,53(6):939-946。(*通信作者)
53. 王曉衛,李保國*,吳曉民,何鵬舉,胡永樂 2007 依據取食優勢判斷秦嶺川金絲猴群OMU的等級地位。獸類學報,27(4):344-349。(*通信作者)
54. 高雲芳,王慧平,李保國 2007 秦嶺野生雌性川金絲猴糞便睾酮水平與邀配頻次的季節性變化。動物學報,52(5):783-790。
55. 齊曉光,李保國*,李銀華 2006 秦嶺川金絲猴的母系投入與生殖性別偏倚。動物學報,52(1):1-10。(*通信作者)
56. 李保國,李宏群,趙大鵬,張育輝,齊曉光 2006 秦嶺川金絲猴一個投食群等級關系的研究。獸類學報,26(1):18-25。
57. 呂九全,李保國* 2006 秦嶺川金絲猴晝夜活動時間分配。獸類學報,26(1):26-32。(*通信作者)
58. 胡松梅,李保國 2006 中國寶雞關桃圓新石器遺址中發現的金絲猴頭骨及其意義。獸類學報,26(4):417-420。
59. 李銀華,李保國*,Chia L.Tan 2005秦嶺川金絲猴一周歲內個體的行為發育。動物學報,51(6):953-960。(*通信作者)
60. 趙大鵬,李保國* 2005 川金絲猴射精標準的量化輔助。獸類學報,25(3):293-296。(*通信作者)
61. 王慧平,高雲芳,張新利,李保國 2005 川金絲猴糞尿中類固醇激素抽提方法比較。獸類學報,25(3):296-301。
62. 余曉玉,呂九全,李保國 2005 非人靈長類沖突後行為的研究進展。人類學報,24(3):249-257。(*通信作者)
63. 高雲芳、高更更、白緒祥、張新利、陳超、李保國 2005 雌性川金絲猴尿液中雌二醇與孕酮水平的季節性變化。西北大學學報,35(5):592-596。
64. 李銀華,李保國* 2004 靈長類相互理毛的影響因素、功能及其利益分析。人類學報,23:334-342。(*通信作者)
65. 齊曉光,李保國*,談家倫,高雲芳 2004 秦嶺川金絲猴群在非移動時的空間結構。動物學報,50:697-705。(*通信作者)
66. 李宏群,張育輝,李保國* 2004 非人靈長類和解行為的研究方法與內容。動物學雜志,39(3)109-114。(*通信作者)
67. 李宏群,張育輝,李保國* 2004 非人靈長類社會等級現象的研究進展。獸類學報,24(1)53-60。(*通信作者)
68. 高雲芳,王慧平,李保國 2004 秦嶺山中的川金絲猴。生物學通報,39(10):10-11.
69. 李保國,齊曉光,盧竹艷 2004 大自然的瑰寶—秦嶺金絲猴。野生動物,25(1):35-37。
70. 張鵬,李保國*,和田一雄,談家倫,渡邊邦夫 2003 秦嶺川金絲猴的一個群的社會結構。動物學報,49:727-735。(*通信作者)
71. 高雲芳,陳超,李保國*,張新利,盧新明,高更更,白緒祥,賈康社 2003 川金絲猴尿液中睾酮水平的季節性變化。動物學報,49:393-398。(*通信作者)
72. 郭松濤,余玉群,李保國*,顧正勤,吐遜江,王新軍 2003 天山盤羊秋季集群習性和日活動節律初步觀察。獸類學報,23:27-30。(*通信作者)
73. 李保國,張鵬,渡邊邦夫,談家倫 2002 川金絲猴的相互理毛行為是否具有衛生功能。動物學報,48:707-715。
74. 李保國, 張鵬 2002 中國秦嶺山脈金絲猴研究的現狀和未來目標。中國靈長類研究通訊,10(1):8-12。
75. 李艷秋,邰發道,李保國,王廷正 2002 親緣關系對棕色田鼠動情的影響。西北大學學報,32(2):207-210。
76. 李艷秋, 李保國, 孫文基 2001 龍膽苦甙的抗炎作用。西北大學學報,31:212-215。
77. 李艷秋,趙德化,潘伯榮,李保國, 孫文基,田瓊,賈敏 2001 龍膽苦甙抗鼠肝損傷的作用。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2:1645-1649。
78. 任青峰,韓淑芬,錢金財,李保國 2001 寧夏葯用脊椎動物資源的現狀、利用與保護。 西北大學學報,31(2):143-145。
79. 李保國,任保平,高雲芳,張樹義,梁冰 2000森林採伐導致秦嶺川金絲猴夏季活動范圍變化。動物學報,46(4):464-466。
80. 任保平,李保國,張樹義,李明,梁冰 2000 秦嶺金絲猴下地活動的初步調查。獸類學報,20(1):79-80。
81. 張樹義,任保平,李保國,梁冰, 王立新 1999川金絲猴群移動時的成員空間分布模式。科學通報,44(8):825-828。
82. 高雲芳,蒙世傑,劉詩峰,李保國,魏武科,何鵬舉,許振武,揚得夏 1998 川金絲猴血象和血液生物化學指標的研究。動物學報,44(2):190-194。
83. 李保國,何鵬舉,王景堂,郭斌,魏武科,胡永樂,司開闖,劉宜平 1997 秦嶺北坡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獸類區系分析。西北大學學報,27(3):235-238,252。
84. 李保國,劉建利 1996 川金絲猴體毛微元素的分析。獸類學報,16(3):188-193。
85. 李保國,李智軍,熊成培 1996 陝西獼猴的棲息地和食物組成。西北大學學報,26(1):87-92。
86. 賈志雲,李保國 1996 動物雌性個體的多次交配與適合度。西北大學學報,26:1048-1051。
87. 賈志雲,李保國 1996 動物避免近親交配的機制。西北大學學報,26:966-969。
88. 李保國,楊興中,李繼康 1996 華山地區脊椎動物資源特徵,Ⅰ 區系組成和地理分布特徵。跨世紀科學文集(姚遠,張惠民,廉振民 主編)。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pp: 332-336。
89. 楊興中,李保國, 李繼康 1996 華山地區脊椎動物資源特徵,Ⅲ 鳥類群落的組成與分布特徵。西北大學學報,26:1041-1047。
90. 李保國,閔芝蘭,楊興中 1995 化龍山獸類資源特徵。西北大學學報,25:751-754。
91. 楊興中,李保國, 李繼康 1995 華山地區脊椎動物資源特徵,Ⅱ 鳥類和獸類名錄及其資源特徵。西北大學學報,25:743-750。
92. 徐象平,李保國 1995 試論歷史時期陝西幾種珍稀動物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西北大學學報,25:736-742。
93. 李保國,劉安宏 1994 靈長類家域的研究。生態學雜志,13(2):61-65。
94. 李保國,楊興中,王開峰,張小工 1992 朱鷺在陝西地理分布的變遷。生態學雜志,11(5):50-55。
95. 李保國,陳服官 1992 鼢鼠屬凸顱亞屬的分類整理。西北大學學報,22(3):339-344。
96. 陳服官,楊興中,劉詩峰,李保國 1992 陝西秦嶺西段3 種雉雞種群密度變化的研。西北大學學報,22(1):71-77。
97. 李保國,沈文君,陳服官 1989 金絲猴名稱考釋。金絲猴研究進展(陳服官,李保國 等著),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西安,30-32。
98. 李保國,陳服官 1989 鼢鼠屬凸顱亞屬(Eospalax)的分類研究及一新亞種。動物學報,35(1):89-95。
99. 李保國,陳服官,紀維紅,肖紅 1989 中華鼢鼠和羅氏鼢鼠陰頂莖骨的比較。西北大學學報,19(1):73-76。
100. 李保國,陳服官 1987 幾種鼢鼠染色體和血清LDH同工酶電泳的比較研究。獸類學報,7(4): 275-282。
101. 李保國,陳服官 1986 鼢鼠屬Eospalax亞屬的系統發育關系及其物種形成和起源中心的研究。西北大學學報,16(3):59-65。
102. 李保國,黃洪富 1984 陝西蛇類新記錄。西北大學學報,14:125-126。 103. 李保國 2001キンシコウの野生生活。モンキー,441-442(291?292):12-15。
104. 李保國,熊成培, 李智軍 1995 中國產マヵヵ屬の分布·個體群動態,(2)秦嶺におけるキンシコゥとアヵゲザル。プロ·ナトゥーラ·ファンド助成成果報告書,4:125-137。
105. 李保國,熊成培, 李智軍 1995 中國產マヵヵ屬の分布·個體群動態,(4)陝西省におけるアヵゲザルの分布と變遷。プロ·ナトゥーラ·ファンド助成成果報告書,4:143-150。
106. 李保國,劉安宏 1994 中國秦嶺山脈北面の川金絲猴。モンキー,386(260):3-10。
107. Naoki Agetsuma, Kazuo Wada and Baoguo Li. 1994 Preliminary research of wild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Primate Res. 10: 49-56. (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08. Funio Fukuda, Kazuo Wada, Baoguo Li. 2001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nub-nosed monkeys. Primate Research, 17:139.
109. Fumio Fukuda, Baoguo Li, Kazuo Wada, Onodera K. 2000 Present state of golden monkey research. Primate Research, 16:251. 1.Songtao Guo, Weihong Ji, Ming Li, Hongli Chang, Baoguo Li* 2010 The mating system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2:25-32.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2.Xiaoguang Qi, Baoguo Li*, Paul A.Garber, Weihong Ji, Kunio Watanabe 2009 Social dynamics of the golde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emale transfer and one-male unit succes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1:670-679.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3.Songtao Guo, Weihong Ji, Baoguo Li*, Ming Li 2008 Response of a group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to commercial logging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Conservation Biology,22:1055-1064.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4.Dapeng Zhao, Weihong Ji,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8 Mate competition and reproctive correlates of female dispersal in a polygynous primate specie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Behavioural Processes, 79:165-170.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5.Dapeng Zhao,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8 First evidence on foot preference ring locomotion in Old World monkeys: a study of quadrupedal and bipedal actions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Primates,49:260-264.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6.Peng Zh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2008 Female social dynamics in a provisioned free-ranging band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70:1013-1022.(SCI)
7.Wenzhong Xi, Baoguo Li*, Dapeng Zhao, Weihong Ji, Peng Zhang 2008 Benefits to female helpers in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9:593-600.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8.Peng Zh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Xiaoguang Qi 2008 Dominance relationships among one-male units in a provisioned free-ranging band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70:634-641.(SCI)
9.Dapeng Zhao, Weihong Ji,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2008 Hand preference ring unimanual and bimanual reaching actions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0:500-504.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10.Dapeng Zhao, Xiang Gao,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8 First wild evidence of neonate nipple preference and maternal cradling laterality in Old World monkeys: a preliminary study from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Behavioural Processes, 77:364-368.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11.Xiaoguang Qi, Baoguo Li*, Weihong Ji 2008 Reproctive parameters of wild female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0:311-319.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12.Dapeng Zhao, Baoguo Li*, Colin P. Grove, Kunio Watanabe 2008 Impact of male takeover on intra-unit sexual interactions and subsequent interbirth interval in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ogica, 79:93-102.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13.Baoguo Li, Dapeng Zhao 2007 Copulation behavior within one-male groups of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Primates, 48: 190-196.(SCI)
14.Chia L. Tan, Songtao Guo, Baoguo Li 2007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ranging patterns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Zh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haanx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8:577-591.(SCI)
15.Songtao Guo,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7 Diet and activity budget of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Primates, 48:268-276.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16.Barnaby J.Dixson, Alan F.Dixson, Baoguo Li, M.J.Anderson 2007 Studies of human physique and sexual attractiveness: sexual preferences of men and women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Biology, 19:88-95.(SCI)
17.Peng Zh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Chia L.Tan 2006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Primates, 47: 374-382.(SCI)
18.Baoguo Li, Dapeng Zhao 2005 Female multiple copulations among wild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0: 942-944.(SCI)
19.Dapeng Zhao, Baoguo Li*, Yinhua Li, Kazuo Wada 2005 Extra-unit sexual behavior among wild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Folia Primatol 76:172-176.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20.Huiping Wang, Yunfang Gao, Baoguo Li 2005 Seasonal change of fecal gonadal hormone cont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proctive behaviors of mal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Molecular & Integrative Physiology 140 (2):268.(SCI)
21.Yunfang Gao, Huiping Wang, Baoguo Li 2005 The change of fecal gonadal hormone contents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eproctive behaviors of femal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Molecular & Integrative Physiology 140 (2):268.(SCI)
22.Songtao Guo, Baoguo Li*, Chia L.Tan 2004 Determinants of ranging behavior in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336. (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23.Huiping Wang, Chia L.Tan, Baoguo Li, Yunfang Gao 2004 Resident-male replacement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424.(SCI)
24.Yinhua Li, Chia L.Tan, Baoguo Li * 2004 Social play in infant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390. (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25.Chia L.Tan, Baoguo Li, Dapeng Zhao 2004 What』s sex got to do with it?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exual behavior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Chi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27.(SCI)
26.Chia L.Tan, Peng Zhang,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Kazuo Wada 20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60 (supplement 1):144. (SCI)
27.Baoguo Li, Ruliang Pan, Charles E. Oxnard. 2002 Extinction of snub-nosed monkeys in China ring the past 400 yea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3:1227-1244. (SCI)
28.Baoping Ren, Shuyi Zhang, Lixin Wang, Bing Liang, Baoguo Li. 2001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age-sex classes in a foraging group of Sichuan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 72:96-99. (SCI)
29.Baoguo Li, Pengju He, Xingzhong Yang, Wuke Wei, Baoping Ren, Junying Yang, Kaichuang Si and Yiping Liu. 2001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and a proposed conservation strategy for the species. Biosphere Conservation. 3 (2): 107-114. (SCI)
30.Baoguo Li, Chao Cheng, Weihong Ji and Baoping Ren. 2000 Seasonal home range changes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Folia Primatol 71:375-386. (SCI)
31.Baoguo Li, Baoping Ren and Yunfang Gao. 1999 A change in the summer home range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in Yuhuangmiao, Qinling Mountains. Folia Primatol 70: 269-273. (SCI)
32.Shuyi Zhang, Baoping Ren and Baoguo Li. 1999 A juvenile Sichuan golden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predated by a Goshawk (Accipiter gentilis)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Folia Primatol 70: 175-176. (SCI)
33.Zhang Shuyi, Ren Baoping Li Baoguo, Liang Bing and Wang Lixin. 1999 Spatial pattern in the foraging group of Sichuan golden monkey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15): 1369-1372. (SCI)
34.Dapeng Zhao, Baoguo Li 2009 23 years research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Zh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a. Asian Primates Journal, 1(2):19-23.
35.Dapeng Zhao, Baoguo Li* 2009 Do deposed alt mal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roam as solitary bachelors or continue to interact with former band members? Current Zoology, 55:235-237. (*Corresponding author)
36.Dapeng Zhao, Xiaowei W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2008 Eurasian blackbird predated by the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Integrative Zoology, 3:176-179. (*Corresponding author)
37.Jiuquan Lv, Dapeng Zhao, Baoguo Li* 2007 Prolonged carrying of a dead infant among the golden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cta Zoologica Sinica, 53:175-178. (*Corresponding author)
38.Jiuquan Lv, Dapeng Zhao, Baoguo Li* 2007 Homosexual mounting within one all-male juvenile unit in wild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27:14-17. (*Corresponding author)
39.Peng Zhang,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6 Use of forest strata by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spring and winter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cta Zoologica Sinica, 52:429-436. (*Corresponding author)
40.Wang Huiping, Chia L.Tan, Gao Yunfang, Li Baoguo 2004 A Takeover of resident male in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Acta Zoologica Sinica, 50:859-862.
41.Baoguo Li, Zhiyun Jia, Ruliang Pan, Baoping Ren. 2003 Changes in distribution of the Snub-nosed monkey in China. In: Primates in Fragments: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ed. by Laura K. Marsh). Kluwer Academic/ Plenum Publishers, N.Y., 29-51.
42.Baoguo Li, Peng Zhang, Kunio Watanabe, Chia L.Tan, Fumio Fukuda, Kazuo Wada 2003 A dietary shift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23:358-360.
43.Baoguo Li, Ruliang Pan. 2002 Disappearance and diminishing distribution of the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in China. Australasian Primatology, 15:3-4.
44.Fumio Fukuda, Kazuo Wada, Baoguo Li. 2002 Social organization of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110:88.
45.Li Baoguo and Yang Xingzhong. 1994 Recent development in studies of Sichuan golden monkey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es, e Primate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News, 12(3): 4.
46.Li Baoguo, Cheng Fuguan, Luo Shiyou and Xie Wen. 1993 Major categories of vocal behavior in wild Sichuan golden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13(3): 181-187.
47.Li Baoguo. 1992 On the wildlif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haanxi,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f Ecation and Science for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Basel, Switzerland, pp:110-113. 李保國 何鵬舉 主編2007 陝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西安。
111. 鄭生武, 李保國 主編1999 中國西北地區脊椎動物系統檢索與分布。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西安。
112. 陳服官,劉詩峰, 李保國, 楊興中, 羅時有, 解文治 1989金絲猴研究進展。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西安。
113. 鄭生武, 李保國 等編著 1994 中國西北地區珍稀瀕危動物志。 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 北京。
114. 閔芝蘭, 姚建初, 許樹華, 李保國, 常秀雲 1991 陝西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 北京。
115. 張榮祖,陳立偉,瞿文元,Chris Coggins 主編,李保國等參編 2002 中國靈長類生物地理與自然保護: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北京。
116. 全國強, 謝家驊 主編,李保國等參編 2002 金絲猴研究。上海科技摙育出版社,上海。
王瑪麗、邢連喜、張國昌主編,楊茂生,李保國,王永智,張躍進副主編 2004 陝西化龍山自然保護去綜合科學考察報告。西安地圖出版社出版,西安。
2. 野生動物學報可以提前網路見刊嘛
不可以。
《野生動物學報》創刊於1979年,是由國家林業局主管,東北林業大學、中國動物園協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主辦的生物科學類的核心期刊。
3. 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的學院簡介
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始建於1960年,是中國第一個培養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專門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現設有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動物醫學、動物科學三個本科專業,有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自然保護區學、水生生物學、動物學、生理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動物遺傳育種、農業推廣、林學、生物工程等1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其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有國家級野生動物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學重點開放實驗室。學院現有教授22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2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1人、碩士生導師45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3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另聘有客座教授30餘人。50多年來,培養的近4000名畢業生成為我國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馴養繁殖、經營利用和教學科研等領域的中堅力量。中國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人才培訓中心、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檢測中心、國家林業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養殖委員會、《野生動物學報》編輯部等10個機構掛靠學院。設有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黑龍江東北虎林園、大連森林動物園、秦皇島野生動物園、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20多處實習基地。有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項課程、1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課程。與英國、美國、芬蘭、俄羅斯、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50多個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聯系 。
4. 什麼叫濕地啊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濕地英文名稱:wetland;wet land定義1:潮濕或淺積水地帶發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綜合體。包括陸地上天然的和人工的,永久的和臨時的各類沼澤、泥炭地、咸、淡水體,以及低潮位時6米水深以內的海域。應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濕地學(二級學科)定義2:界於水體與陸地之間過渡的多功能的生態系統,包括低潮線以下不超過6m深的海水區。應用學科: 海洋科技(一級學科);海洋科學(二級學科);海洋地質學、海洋地球物理學、海洋地理學和河口海岸學(三級學科)定義3:陸地上有長期或季節性薄層積水或間隙性積水、生長有沼生或濕生植物的土壤過濕地段。是陸地、流水、靜水、河口和海洋系統中各種沼生、濕生區域的總稱。應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水域生態學(二級學科)
濕地(wetland)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的特徵植物。濕地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濕地強大的的生態凈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下,20世紀中後期大量濕地被改造成農田,加上過度的資源開發和污染,濕地面積大幅度縮小,濕地物種受到嚴重破壞。
濕地是地球上有著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
濕地的類型多種多樣,通常分為自然和人工兩大類。自然濕地包括沼澤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灘和鹽沼等,人工濕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庫、池塘等。據資料統計,全世界共有自然濕地855.8萬平方公里,占陸地面積的6.4%。
【濕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樣性】
僅我國有記載的濕地植物就有2760餘種,其中濕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屬、1380多種。濕地植物從生長環境看,可分為水生、沼生、濕生三類;從植物生活類型看,有挺水型、浮葉型、沉水型和飄浮型等;從植物種類看,有的是細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喬木。濕地動物的種類也異常豐富,我國已記錄到的濕地動物有1500種左右(不含昆蟲、無脊椎動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約250種,魚類約1040種。魚類中淡水魚有500種左右,佔世界上淡水魚類總數的80%以上。因此,無論從經濟學還是生態學的觀點看,濕地都是最具有價值和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
【濕地基本分五大類】
海域
潮下海域:低潮時水深不足6米的永久性無植物生長的淺水水域,包括海灣和海峽;潮下水生植被層,包括各種海草和熱帶海洋草甸;珊瑚礁。
潮間海域:多岩石的海灘,包括礁崖和岩灘;碎石海灘;潮間無植被的泥沙和鹽鹼灘;潮間有植被的沉積灘,包括大陸架上的紅樹林。
河口
潮下河口:河口水域即河口永久性水域和三角洲河口系統。
潮間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間泥、沙或鹽鹼灘;潮間沼澤包括鹽鹼草甸、潮汐半鹽水沼澤和淡水沼澤;潮間有林濕地包括紅樹林、聶帕櫚和潮汐淡水沼澤林。
瀉湖濕地:半咸至鹹水湖,有一個或多個狹窄水道與海相同。
鹽湖(內陸排水區):永久性和季節性的鹽水或鹼水湖泥灘和沼澤。
河流
永久性的河流:永久性的河流和溪流,包括瀑布;內陸三角洲。
暫時性的河流:季節性和間歇性流動的河流和溪流;河流洪泛平原,包括河灘,洪泛河谷和季節性泛洪草地。
湖泊
永久性的湖泊:永久性的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遭季節性或間歇性淹沒的湖濱;永久性的淡水池塘(8km2以上)。
季節性的湖泊:季節性淡水湖(8km2以上),包括洪泛平原湖。
人工水面
如水庫、池塘、水稻田等屬於廣義濕地,得到濕地公約的認可。
【濕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補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質,從而改善環境污染;它能以有機質的形式儲存碳元素,減少溫室效應,保護海岸不受風浪侵蝕,提供清潔方便的運輸方式……它因有如此眾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濕地還是眾多植物、動物特別是水禽生長的樂園,同時又向人類提供食物(水產品、禽畜產品、穀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蘆葦、木材、葯用植物)和旅遊場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物質生產功能
濕地具有強大的物質生產功能,它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七裏海沼澤濕地是天津沿海地區的重要餌料基地和初級生產力來源。據初步調查,七裏海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水生、濕生植物群落100多種,其中具有生態價值的約40種。哺乳動物約10種,魚蟹類30餘種。蘆葦作為七裏海濕地最典型的植物,葦地面積達7186公頃,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不僅是重要的造紙工業原料,又是農業、鹽業、漁業、養殖業、編織業的重要生產資料,還能起到防風抗洪、改善環境、改良土壤、凈化水質、防治污染、調節生態平衡的作用。另外,七裏海可利用水面達10000畝,年產河蟹2000噸,是著名的七裏海河蟹的產地。
大氣組分調節功能
濕地內豐富的植物群落,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並放出氧氣,濕地中的一些植物還具有吸收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功能,能有效調節大氣組分。但同時也必須注意到,濕地生境也會排放出甲烷、氨氣等溫室氣體。 沼澤有很大的生物生產效能,植物在有機質形成過程中,不斷吸收CO2和其他氣體,特別是一些有害的氣體。沼澤地上的氧氣則很少消耗於死亡植物殘體的分解。沼澤還能吸收空氣中粉塵及攜帶的各種菌,從而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另外,沼澤堆積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通過沼澤能吸附金屬離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調節功能
濕地在蓄水、調節河川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在時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過濕地的吞吐調節,避免水旱災害。七裏海濕地是天津濱海平原重要的蓄滯洪區,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澤濕地具有濕潤氣候、凈化環境的功能,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大部分發育在負地貌類型中,長期積水,生長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莖交織,殘體堆積。潛育沼澤一般也有幾十厘米的草根層。草根層疏鬆多孔,具有很強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於本身絕對乾重3~15 倍的水量。不僅能儲蓄大量水分,還能通過植物蒸騰和水分蒸發,把水分源源不斷地送回大氣中,從而增加了空氣濕度,調節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環中起著良好的作用。據實驗研究,一公頃的沼澤在生長季節可蒸發掉7415噸水分,可見其調節氣候的巨大功能。
凈化功能
沼澤濕地象天然的過濾器,它有助於減緩水流的速度,當含有毒物和雜質(農葯、生活污水和工業排放物)的流水經過濕地時,流速減慢有利於毒物和雜質的沉澱和排除。一些濕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質,凈化水質。
沼澤濕地能夠分解、凈化環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們喻為「地球之腎」。假如沒有了濕地,好比一個人被割去了腎臟。
如氮、磷、鉀及其他一些有機物質,通過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被生物體貯存起來,或者通過生物的轉移(如收割植物、捕魚等)等途徑,永久的脫離濕地,參與更大范圍的循環。
沼澤濕地中有相當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強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剋星。據測定,在濕地植物組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中的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利用濕地植物的這一生態功能來凈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例如,水葫蓮、香蒲和蘆葦等被廣泛地用來處理污水,用來吸收污水中濃度很高的重金屬 鎘、銅、鋅等。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有人作了如下試驗,將廢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讓它流經 一片柏樹沼澤地(濕地中的一種),經過測定發現,大約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凈化排除了, 濕地驚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見一斑。在印度的卡爾庫塔市,城內設有一座污水處理場,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東郊的人工濕地,其污水處理費用相當低,成為世界性的典範。
提供動物棲息地功能
濕地復雜多樣的植物群落,為野生動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瀕危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鳥類、兩棲類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徙、越冬的場所。
沼澤濕地特殊的自然環境雖有利於一些植物的生長,卻不是哺乳動物種群的理想家園,只是鳥類能在這里獲得特殊的享受。因為水草叢生的沼澤環境,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營巢、避敵的良好條件。
在濕地內常年棲息和出沒的鳥類有天鵝、白鸛、鵜鶘、大雁、白鷺、蒼鷹、浮鷗、銀鷗、 燕鷗、葦鶯、掠鳥等約200種。而且該濕地是西伯利亞和東北地區鳥類南遷越冬的中途站。
調節局部小氣候
濕地水分通過蒸發成為水蒸汽,然後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圍地區,保持當地的濕度和降雨量,使寧河縣成為天津市氣候較為濕潤的地區之一。
【不同的定義】
由於濕地和水域、陸地之間沒有明顯邊界,加上不同學科對濕地的研究重點不同,造成濕地的定義一直存在分歧。
國際濕地公約採用廣義的濕地定義,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水域。這一定義包含狹義濕地的區域,有利於將狹義濕地及附近的水體、陸地形成一個整體,便於保護和管理。
濕地的研究活動則往往採用狹義定義。美國魚類和野生生物保護機構於1979年在「美國的濕地深水棲息地的分類」一文中,重新給濕地作定義為:「陸地和水域的交匯處,水位接近或處於地表面,或有淺層積水,至少有一至幾個以下特徵:
(1)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為植物優勢種;
(2)底層土主要是濕土;
(3)在每年的生長季節,底層有時被水淹沒。」定義還指湖泊與濕地以低水位時水深2米處為界,按照這個濕地定義,世界濕地可以分成二十多個類型,這個定義目前被許多國家的濕地研究者接受。
濕地的水文條件是濕地屬性的決定性因素。水的來源(如降水,地下水,潮汐,河流,湖泊等),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續期和頻率決定了濕地的多樣性。水對濕地土壤的發育有深刻的影響。濕地土壤通常稱為濕土或水成土(Hydric Soil)。
【其他】
世界上最大的濕地是巴西中部馬托格羅索州的潘塔納爾沼澤地(Pantanal),面積達2500萬公頃。
濕地科學與刊物
濕地生態學(Wetland Ecology) 水體生態學 《濕地學報》(Wetlands) 《濕地科學》(Wetland Science,雜志,中國)
國際條約與組織
國際濕地公約(拉姆薩爾公約) 世界濕地日(World Wetland Day,每年6月5日)
濕地國際(Wetlands International) 濕地科學家學會(The 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 國際鳥類保護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ird Preservation,ICBP)
國際水禽濕地調查局(Inter-national waterfowl and wetland re-search bureau)
人與生物圈 東北亞地區鶴類保護區網路 東亞-澳大利亞涉禽保護網路
雁鴨類遷飛網路
科學研究機構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濕地中心 新南威爾士大學濕地生態研究中心
美國:
美國國家濕地研究中心(NWRC)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濕地研究中心
5. 山東農大的預防獸醫好不,導師那些好!求,急!
在動醫方面,比基礎和臨床好點…………
臨床獸醫學
王振勇,男,生於1966.10.10,山東農業大學副教授。 1982.9-1986.7就讀於山東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1986.9-1989.7就讀於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病理學專業,師從我國著名的動物病理學專家陶履祥教授,獲農學碩士學位,1999.9-2002.7就讀於東北農業大學臨床獸醫學專業,師從我國著名動物營養代謝病專家石發慶教授,獲農學博士學位。
現為山東農業大學臨床獸醫系主任,山東農業大學動物保健醫院院長,山東農業大學臨床獸醫學學科組組長,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委員會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畜內科學分會理事,所在學科為臨床獸醫學,研究方向為動物營養代謝性疾病,目前承擔的課題有《奶牛附紅細胞體病的綜合防治》(濟南市青年明星科技項目)、《不同砷制劑添加劑量對動物免疫器官及免疫功能的影響》(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基金)、《不同精料濃度對奶牛機體的影響》(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後基金)、《酒精陽性乳的分子機理研究》(自選課題)四項。
發表的論文:
《奶牛酒精陽性乳與自由基代謝及乳腺損傷關系的研究》,畜牧獸醫學報2006年第4期(單月刊)
《奶牛酒精陽性乳與微量元素Zn、Cu、Mn、Fe含量及自由基代謝關系的研究》,中國獸醫學報2007年第1期(單月刊)(通訊作者)
《硒、碘代謝與酒精陽性乳發生關系的研究》,中國獸醫學報2007年第3期(單月刊)(第一作者)
《奶牛酒精陽性乳中Zn代謝水平與相關酶活力關系的研究》,中國畜牧雜志2006年第13期(通訊作者)
《奶牛酒精陽性乳中S代謝水平與相關礦物元素代謝的關系》,中國畜牧雜志2006年第17期(第一作者)。
《奶牛蹄病與相關礦物元素關系的研究》,中國畜牧獸醫2005第8期(第一作者)
《酒精陽性乳的營養成份研究》,中國畜牧獸醫(單月刊)2005年第7期(通訊作者)
《奶牛酒精陽性乳與熱應激關系的研究》,家畜生態學報(雙月刊)2005年第5期(通訊作者)
《鈣代謝及其相關激素與酒精陽性乳關系的研究》,動物醫學進展(單月刊)2006年第五期(通訊作者)
《不同砷制劑添加劑量對雛雞免疫功能的影響》,中國畜牧獸醫(單月刊),2006年第十期(通訊作者)
《酒精陽性乳的發病原因與防制》,四川畜牧獸醫(單月刊)2004年第7期(第二作者)
《奶牛酒精陽性乳與離子平衡、乳腺細胞損傷關系的研究》,中國畜牧獸醫(單月刊)2006年第4期(通訊作者)等30餘篇
參加編寫《動物內科學》,(郭定宗,全國高等學校農林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等教材和科普讀物10餘部。
2004年3月獲山東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三等獎,2005年2月獲山東農業大學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論文二等獎。
為本科開設的課程有《動物內科學》、《動物臨床診斷學》、《特種動物疾病學》、《動物毒理學》、《動物營養代謝性疾病與中毒病》等,為研究生開設了《高級動物內科學》、《禽病鑒別診斷》、《豬病鑒別診斷》、《獸醫臨床專題講座》等課程。通訊作者
葛利江, 1966年1月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3年畢業於東北農業大學,獲臨床獸醫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家畜胎盤生殖免疫學和影像學研究。現主講動物產科學、動物醫學影像學、豬病兔病學、高級動物產科學、生殖內分泌學和獸醫專業英語等多門課程。近些年來曾先後主持黑龍江省教委課題、黑龍江農墾總局課題、山東農大博士基金和博士後課題各一項,參與課題三項並獲農墾總局三等獎一項、黑龍江省畜牧局三等獎一項,省科技二等獎一項。參編全國統編教材《獸醫專業英語》,先後主編或副主編《豬病學》和《動物疾病診斷圖譜》等著作6部。近些年來先後在《中國獸醫雜志》、《西南農業學報》、《家畜生態學報》、《中國生化和葯理雜志》、《動物醫學進展》等雜志發表科研論文近10篇。
謝之景,博士,副教授,於2001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軍事獸醫研究所,攻讀預防獸醫學博士學位。2004年7月博士畢業後,到山東農業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主要從事小動物及野生動物疾病研究。在《中國獸醫學報》、《農業生物技術學報》、《病毒學報》以及《獸類學報》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6篇。
1.犬細小病毒核酸疫苗的構建及其免疫小鼠檢測,農業生物技術學報,200614(4):503-506.(第一作者)
2.表達犬細小病毒VP2蛋白重組犬2型腺病毒的構建及鑒定,病毒學報,2006,22(3):214-219. (第一作者)
3.犬細小病毒基因型的調查,中國獸醫學報2004,24(5):421-424. (第一作者)
4.犬細小病毒分離鑒定及其基因型調查的基礎研究.中國動物保健. 2003 ,12: 21-23. (第一作者)
5. TaqMan 熒光定量RT-PCR 檢測犬瘟熱病毒方法的建立與初步應用. 獸類學報. 2007, 27 (3):293 -297. (通訊作者)
6.幼犬犬瘟熱的治療實驗.山東畜牧獸醫.2006,3:1~3. (通訊作者)
馬衛明, 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外科學分會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高級會員。
1996年7月起在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臨床獸醫系任教至今,主講《動物外科手術學》、《動物外科學》、《動物普通病學》、《動物性葯材的人工培植與開發利用》等本科課程以及碩士生課程《高級動物外科學及外科手術學》。在《中國農業科學》、《畜牧獸醫學報》、《科學技術與工程》、《中國獸醫雜志》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主編《狗病臨床手冊》(金盾出版社,2006),副主編《犬病診斷與防治彩色圖冊》(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動物產品衛生檢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4)、《安全優質兔肉的生產與加工》(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參編《養狐與狐病防治》(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高效養牛技術問答》(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牛病防治技巧》(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安全優質雞蛋生產與加工》(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新編獸醫實用手冊》(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奶牛臨床疾病學》(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作為主要參加者完成《畜禽疾病防治學》網路課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2003)、《家畜外科手術基礎》(山東農業大學電教中心製作,金盾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2002)、《獸醫臨床常用外科手術》(山東農業大學電教中心製作,金盾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2002)、《獸醫臨床診療常用技術》(山東農業大學電教中心製作,金盾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2002)、 《牛腦包蟲病的發生與摘除手術》(山東農業大學電教中心製作, 金盾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2003)、《犬常見病手術》(山東農業大學電教中心製作,金盾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2002)等多部多媒體教學光碟。
獲獎情況:《牛體外牛黃發生器內培植牛黃研究》獲2000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第三位),《新世紀網路課程建設-畜禽疾病防治學及其配套電視教材研製與應用》2005年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獲山東農業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第二位)。
現主持校博士基金課題一項、省博士基金課題一項。
6. 說一說值得推薦的動物雜志
《野生動物》雜志由國家林業局主辦,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協辦,是中國唯一一份關於野生動物科普宣傳與保護管理相結合、以科普宣傳為主的國家級雜志。
7. 周立志的學術成果
安慶沿江湖泊濕地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與管理.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共同主編)
中國鶴類研究文獻題錄,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9(共同主編)
新視野網路全書鳥,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6(合作翻譯)
嚙齒動物生態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2008.1(參編)
發表的部分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
1. ZhouLi, Ma Yong, Rodent species richness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the arid regions of China. Arid Ecosystems,2001, 7(14-15):67-78
2. GuiyiZou, Li Zhou(通訊作者), Xiangdong Zha, Baowei Zhang, Tianbiao Zhao, Jun Liang.Geographicalpattern and historical demography of midday gerbil Meriones meridianus inferredfrom the sequences of the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 region. Journal of RussianTherology, 2008, 7(1):25-32.
3. YajunXING, Li ZHOU(通訊作者), Youyu ZHANG and Xinjian WANG. Geographical patterns based onfaunal types of breeding birds and mammals. Integrative Zoology, 2008, 3(4):280 - 289
4. ShutingZAN, Li ZHOU(通訊作者), Hao JIANG, Baowei ZHANG,Zhi'an WU, Yinxu HOU.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 (Ciconiaboyciana): implications for a breeding colony in a non-breeding area.Integrative Zoology, 2008, 3(3): 235 - 244
5. ZhouBo,Zhou Li(通訊作者),Chen Jinyun,Xu Wenbin. Diurnal Time-Activity Budgets of Wintering Hooded Cranes(Grus monacha) in Shengjin Lake, China. Waterbirds, 2010, 33(1): 110-115
6. YunHuang,Li Zhou(通訊作者). Screening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geneticdiversity analysis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Ciconia boyciana). Chinese Birds,2011,2(1):33–38
7. ChenJinyun, Zhou Li(通訊作者), Zhou Bo, Xu Renxin, Zhu Wenzhong, Xu Wenbin. Seasonal dynamics ofwintering waterbirds in two shallow lakes along Yangtze River in AnhuiProvince. Zoological Research,2011,32(5): 540-548
8. LiliZhang, Li Zhou(通訊作者), Yanli Dai. Genetic structure of wintering Hooded Crane (Grusmonacha)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D-loop sequences. Chinese Birds, 2012,3(2): 71-81.
9. GangLiu,Li- Zhou(通訊作者),Chang-ming Gu. Complete sequence and gene organization of themitochondrial genome of scaly-sided merganser (Mergus squamatus) and phylogenyof some Anatidae species. Mol Biol Rep, 2012,39(3):2139-2145
10. GangLiu, Li Zhou(通訊作者), Lili Zhang, Zijun Luo, Wenbin Xu.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genome of Bean goose (Anser fabalis) and implications for Anseriformestaxonomy. PLoS ONE, 2013, 8(5): e63334.doi:10.1371/journal.pone.0063334.
11. GangLiu, Li Zhou(通訊作者), Xiaohua Li and Dimiao Lu.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invasive red swamp crayfish in China revealed by ITS1 variation. BiochemicalGenetics, 2013, 51: DOI 10.1007
12. LiZhou1(通訊作者), Weiwei Xue, Shuyu Zhu, Kai Shan, and Junlin Chen. Foraging habitatuse of Oriental White Stork (Ciconia boyciana) recently breeding in China.Zoolgoical Science, 2013, 30(7): 559–564.
13. ChenYANG, Yinxu HOU, Li ZHOU(通訊作者). Behaviors of the Oriental White Stork(Ciconia boyciana) in a semi-natural enclosure. Chinese Birds, 2013, 4(2)::161–169
14. ZhaoFengting, Zhou Li(通訊作者). Habitat utilization and resource partitioning of wintering hoodedcrane and three goose species at Shenjin Lake. Chinese Birds, 2013,
15. 周立志, 宋榆鈞. 長春花背蟾蜍春夏季種群生態研究. 動物學雜志, 1997, 32(6): 26-31
16. 周立志, 宋榆鈞. 花背蟾蜍攝食生態的研究. 生態學雜志,1997,16(4): 29-34
17. 周立志, 宋榆鈞, 賈慶舒, 赫錦峰. 花背蟾蜍繁殖種群的食物多樣性和營養生態位研究. 動物學雜志, 1998 , (2): 40-45
18. 周立志, 宋榆鈞, 馬勇.紫蓬山區三種鷺繁殖生物學研究. 動物學雜志, 1998, 33(4): 34-38
19. 周立志, 宋榆鈞, 王岐山. 仙八色鶇繁殖習性和雛鳥生長的研究. 東北師大學報, 1998,(3): 84-88
20. 周立志, 宋榆鈞, 宣顏. 紫蓬山區國家級森林公園春夏季鳥類的生態分布和區系分析. 東北師大學報, 1998,(1):63-68
21. 周立志, 馬勇,宋榆鈞. 紫蓬山區國家級森林公園繁殖鳥類資源及保護對策. 野生動物, 1998, 19(6): 14-15
22. 周立志, 宋榆鈞. 紫蓬山區三種鷺繁殖成效研究.生物學雜志, 1999, (3):21-23
23. 周立志, 宋榆鈞. 紫蓬山區三種鷺雛鳥的食物多樣性研究. 生態學雜志, 2000, 19(3): 66-68
24. 周立志,馬勇,李迪強等. 大沙鼠在中國的地理分布. 動物學報, 2000,46(2):130-137.
25. 周立志,馬勇,葉曉堤等. 沙鼠亞科物種空間分布格局及其與環境的關系. 動物學報, 2001, 47(6):616-624.
26. 周立志, 宋榆鈞. 烏鶇繁殖生態的研究. 生態學雜志, 2001,20(4):32-34
27. 周立志,馬勇等. 中國乾旱地區嚙齒動物物種分布的區域分異. 動物學報, 2002, 48(2):183-194
28. 周立志, 馬勇. 中國乾旱區嚙動物物種多樣性分布格局. 生物多樣性, 2002,10(1):44-48.
29. 周立志. 松鴉的繁殖生態. 動物學雜志,2002,37(5):66-69
30. 周立志,宋榆鈞,王岐山. 紅頭長尾山雀繁殖生態的研究.生態學雜志, 2003, 22(2):24-27
31. 周立志,李進華,尹華寶,萇偉,王翔,劉奇,徐思琦,桂學琴,嚴睿文. 三種重金屬元素在鷺卵中富集特徵的初步研究. 應用生態學報, 2005,16(10): 1799-1804
32. 周立志,李進華,張磊,仇文娜,於振偉,楊淺,陳春玲. 潁上八里河自然保護區鷺卵3種重金屬殘留分析. 動物學雜志,2006, 41(2):48-52
33. 楊陳,周立志(通訊作者),朱文中,侯銀續. 越冬地東方白鸛繁殖生物學的初步研究. 動物學報, 2007, 53(2):215-226
34. 侯銀續,周立志(通訊作者),楊陳,王岐山. 越冬地東方白鸛的繁殖干擾. 動物學研究, 2007, 28(4):344-352
35. 寧恕龍,周立志(通訊作者),張保衛等. 基於線粒體細胞色素b基因的中國大沙鼠系統地理格局. 動物學報, 2007, 27 (4):195-199.
36. 王新建,周立志(通訊作者), 張有瑜,邢雅俊,顧長明. 周立志安徽省獸類物種多樣性及其分布格局. 獸類學報, 2007,27(2):175-184.
37. 梁君,周立志(通訊作者),張保衛等. 長爪沙鼠線粒體細胞色素基因的遺傳變異及地理分化. 獸類學報, 2007, 27 (2):138-145.
38. 陳春玲, 周立志(通訊作者), 江浩, 吳治安, 鄧磊, 汪維平, 楊榮景, 童康. 幾種常見有機氯農葯在東方白鸛和白鶴羽毛中的殘留分析. 動物學研究, 2008,29(2):159—164
39. 張有瑜, 周立志(通訊作者), 王岐山, 王新建, 邢雅俊. 安徽省繁殖鳥類分布格局和熱點區分析. 生物多樣性, 2008, 16 (3): 305–312
40. 昝樹婷, 周立志(通訊作者), 江浩, 張保衛, 吳治安. 合肥野生動物園東方白鸛的保護遺傳學初步研究. 生物學雜志, 2008, 25(6):22-25.
41. 周立志,張磊,仇文娜,於振偉,楊淺,陳春玲. 夜鷺雛鳥三種重金屬污染物的富集特徵.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33(5):86-90
42. 劉彬,周立志(通訊作者),汪文革,沈三寶,韓德民. 大別山山地次生林鳥類群落集團結構的季節變化. 動物學研究, 2009,30(3):277-287
43. 周波,周立志(通訊作者),陳錦雲,徐文彬,程元啟. 升金湖越冬白頭鶴集群變化及領域行為. 野生動物, 2009,30(3):133-136
44. 周立志. 安徽省鳥類分布新記錄--震旦鴉雀. 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4(4):91-92
45. 陳軍林,周立志(通訊作者),許仁鑫,韓德民,劉彬,曹玲亮,王勛,薛委委. 巢湖湖岸帶鳥類多樣性的初步研究. 動物學雜志,2010,45(3):139-147
46. 張偉,張保衛,周立志(通訊作者). 使用林鸛微衛星引物對東方白鸛基因組DNA進行交叉擴增. 生物學雜志, 2010,27(4):45-48
47. 王麗君,周立志(通訊作者),萬政雲,張保衛,許仁鑫,張有瑜,薛委委. 駱崗機場鳥類多樣性及鳥擊風險分析. 野生動物, 2010,31(3):127-130
48. 薛委委,周立志(通訊作者),朱書玉,單凱,王立東,許仁鑫. 遷徙停歇地東方白鸛繁殖生態研究.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10,16(6):828-832
49. 王麗君,周立志(通訊作者),馬勇. 中國鼠疫宿主鼠類豐富度格局及疫區環境因子分析. 獸類學報,2010,30(4):357-364.
50. 曹玲亮,周立志(通訊作者),張保衛. 安徽三大水系入侵物種克氏原螯蝦的種群遺傳格局. 生物多樣性, 2010,18(4):398-408
51. 陳錦雲, 周立志(通訊作者). 安徽沿江淺水湖泊越冬水鳥群落的集團結構. 生態學報,2011, 31(18): 5323-5331
52. 谷登芝, 周立志(通訊作者), 馬勇, 寧恕龍, 侯銀續, 張保衛. 中國檉柳沙鼠線粒體DNA 的地理變異及其亞種分化. 獸類學報,2011,31(4):347 -357.
53. 代艷麗, 周立志(通訊作者). 一種改進的方法提取白頭鶴烘便DNA. 野生動物,2011, 32(4): 203-207
54. 徐小雨,周立志(通訊作者),朱文中,許仁鑫,曹玲亮,陳錦雲,王勛. 菜子湖大型底棲動物的群落結構特徵. 生態學報, 2011, 31(4):943-953.
55. 吳東艷,周立志(通訊作者).安徽沿江兩個富營養化淺水湖泊克氏原螯蝦 (Procambarus clarkii)遺傳毒性比較. 湖泊科學, 2012,24(1):129-136.
56. 羅子君,周立志(通訊作者),顧長明. 阜陽市重要濕地夏季鳥類多樣性研究. 生態科學, 2012, 31(5): 530-537.
57. 黃翔,周立志(通訊作者).蒙新區子午沙鼠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 獸類學報, 2012,32 (3):179 -187.
58. 周璐璐,周立志(通訊作者),萬政雲,薛委委,李春林,許仁鑫.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鳥類多樣性及鳥擊風險評價. 四川動物,2013,32(4):619-626. 2005年被遴選為「安徽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
2006年度獲「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6年被遴選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2010年被遴選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
8. scdw是什麼類型的期刊
scdw是B類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是《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獨立研發、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的國內引文資料庫。
根據不同的期刊分類標准有不同的分類。
按期刊的載體分:印刷型、電子型、縮微型等。
按期刊內容、用途分:學術性期刊(有學報、公報、通報、會志、匯刊等);科普性期刊;技術性期刊;情報性期刊;檢索性期刊(文摘、題錄、索引等);工具資料性期刊(統計資料、要人傳記、時事紀要等,);行業性期刊。
scdw期刊對讀者的研究:
知己之後還要知彼,期刊面對的是讀者,自己的雜志辦給誰看,什麼人喜歡看,這些都需要研究。比如說雜志的封面,不是光放一個漂亮的圖在那裡就夠了,得配合合適的封面故事,醒目的標題,讓人一看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現代人生活節奏那麼快,要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決定購買這份雜志,封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摸透讀者的心理,了解他們的消費習慣,培養出自己固定的目標讀者群,雜志才能夠發展。
9. 野生動物學報退改稿有希望刊用嗎
退改稿後,是主編定稿。主編主要會根據你的審稿意見決定錄用與否,不用再送外審了。
退修後也可能被拒,主要原因是外審意見不好。只要修改意見沒什麼問題,然後你按照意見改好後,就沒問題了!錄用後,編輯部還會要你修改。到出論文檢索更漫長。
退修一般都會錄用的!只要認真按照要求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