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拊指哪個動物

拊指哪個動物

發布時間:2022-08-02 05:06:16

⑴ 白馬非馬翻譯成白話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原文】
『白馬非馬』,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 白馬非馬』。

【譯文】

問:可以說白馬與馬不同嗎?

答:可以。

問:為什麼?

答:「馬」是對物「形」方面的規定,「白馬」則是對馬「色」發面的 規定,對「色」方面的規定與對「形」方面的規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說,對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規定的結果」白馬與馬也是不同的。

【原文】

曰:有白馬不可謂無馬也。不可謂無馬者,非馬也?有白馬為有馬,白 之,非馬何也?

曰: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使白馬乃馬也 ,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異馬也。所求不異,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

可與不可,其相非,明。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 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譯文】

問:有白馬,不可以說是沒有馬。既然不可以說是沒有馬,那末白馬不 就是馬了?既然有白馬稱為有馬,那末為什麼白色的馬不就是馬呢?

答:如果要求得到「馬」,黃馬、黑馬都可以滿足要求;如果要求得到 「白馬」,黃馬、黑馬就不能滿足要求了。假使白馬就是馬,那末要求得到馬與要求得到白馬便完全一樣了,如果所要求得到的是一樣的話,那末 白馬與馬自然就沒有區別,但是,如果所要求得到的是一樣的話,那末白馬與馬自然就沒有區別,但是,如果要求得到馬與要求得到白馬沒有區別 ,那末,為什麼黃馬、黑馬有時答應有馬而不可以答應有白馬呢、「既然可以答應有馬而不可以答應有白馬。」,這就明顯地說明要求得到「馬」 與要求得到「白馬」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同樣一匹黃馬或黑馬可以答應有馬,而不可以答應有八馬。「這就是說明原來「白馬乃馬」的假設是不 能成立的」。所以,「白馬區別與馬」,這是清楚不過的事理。

【原文】

曰:以馬之有色為非馬,天下非有無色之馬也。天下無馬,可乎?

曰:馬固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有馬如已耳,安取白馬?故白者 非馬也。白馬者,馬與白也。馬與白,非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

馬未與白為馬,白未與馬為白。 合馬與白, 復名白馬。是相與以 不相與為名,未可。故曰:白馬為馬未可。

以『有白馬為有馬』,謂有白馬為有黃馬,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馬為異有黃馬』,是異黃馬於馬,是以黃馬為非馬。以黃馬 為非馬,而以白馬為有馬,此飛者入池而棺槨異處,此天下之悖言亂辭也。

【譯文】

問:照您的意思看來,馬有了顏色就不同於馬了。可是世界上沒有無顏 色的馬,那末,能說世界上有顏色的馬都不算是馬了嗎?

答:馬本來有顏色,所以有白馬。假使馬沒有顏色,就只有「馬」而已 ,怎能稱它為白馬?但是,規定馬是白色的馬就與「馬」有區別了。所謂白馬,是馬限定於白色的,限定於白色的馬自然與馬是有區別的,所以說 白馬非馬。

馬,是不受「白」限定的馬;白,是不受「馬」限定的白。把白與馬兩 個概念結合起來而相與限定,變成一個新的概念來稱呼受了限定的概念,這當然是不可以的。所以,認為白馬是馬,是不對的。

照您看來,有白馬就是有馬,但是,能夠說「有白馬就是有黃馬」了嗎 ?

答:當然不可以那樣說。

答(答難者再說):既然承認了「有馬區別於有黃馬」,就是把黃馬與 馬區別開來了,這就是說黃馬非馬了;既然把黃馬與馬區別開來,反而要把白馬與馬等同起來,這不就是叫飛鳥沉到水裡飛翔而讓棺與槨各在西東 那樣好笑嗎?這是十足的邏輯混亂。

【原文】

曰:以『白馬不可謂無馬』者,離白之謂也;不離者,有白馬不可謂有 馬也。故所以為有馬者,獨以馬為有馬耳,非以白馬為有馬。故其為有馬也,不可以謂『馬馬』也。

『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 非白也。馬者,無去取於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白馬者,有去取於色,黃、黑馬皆以色去,故唯白馬獨可以應耳。無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馬 非馬』。

【譯文】

答:認為有白馬不能說是沒有馬,這是不去考慮「白馬」而就馬形來說 的。但是,「白馬」卻是與馬相結合「而不能分開」的概念,因此,作為白馬的概念不能稱為馬。所以,稱為「馬」的,僅僅是以馬形而稱為馬, 而不能以白馬稱為馬。因此,稱為馬的概念,是不能作為任何一匹具體有色之馬的概念的。

白色並不限定於哪一種事物的白,具體事物對「白」來說並不妨礙作為 「白」的本質,因而可以忽略不計。白馬,則是限定於白色的馬。限定於具體事物的白(如白馬)是與抽象的、一般的「白」有區別的。「同樣的 理由」,「馬」,是不限定於哪一種顏色的,所以,黃馬、黑馬都可以算數;白馬,只限定於白色的馬,黃馬、黑馬都因具有與「白馬」不同的顏 色而不能算數。所以僅僅只有白馬才能算數「換言之,只有白馬才能答應 「白馬」的概念,黃馬、黑馬都不能答應「白馬」的概念」。不加限定的 概念與加以限定的概念是有區別的。所以說白馬與馬是有區別的。

⑵ 撫掌代表什麼動物

代表的動物是鵝。
撫掌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拍手。同'拊掌 '。詞語信息【詞目】撫掌【釋義】1、拍手。多表示高興、得意。2、猶言笑談。

⑶ 股腹脾這些字都和什麼有關

股腹脾這些字都是月字旁,均和身體部位有關。

一、股拼音gǔ

1、大腿,自胯至膝蓋的部分:股骨。

2、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

3、中國古代稱不等腰三角形構成直角的較長的邊。

二、腹拼音fù

1、一般指人和脊椎動物軀乾的一部分,介於胸和骨盆之間,包括「腹壁」、「腹腔」及內臟(通常稱「肚子」):腹部。

2、喻地區的前部、內部或中部:腹地。

(3)拊指哪個動物擴展閱讀

股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碰股[pèng gǔ]

湊股份。

2、拊股[fǔ gǔ]

以手拍股。

3、趾股[zhǐ gǔ]

腿腳。

4、送股[sòng gǔ]

即「派股」

5、股弁[gǔ biàn]

大腿發抖。形容驚懼之甚。

⑷ 孔雀東南飛的注釋譯文

注釋譯文:

序說:東漢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間,廬江太守衙門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娘家,她(回娘家後)發誓不再嫁人。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焦仲卿聽到 後,在(自家)庭院的樹上弔死了。當時的人哀悼他們。寫下這首詩記述這件事。

孔雀鳥向東南方向飛去,飛上五里便徘徊一陣。

「(我)十三歲到十六歲能織精美的白絹學會了裁剪衣裳會彈箜篌 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傷。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規則,專心不移。我一個人留在空房裡,我們見面的日子實在少得很。

雞鳴啼了,我就上機織綢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織成五匹綢子,婆婆仍然嫌我織得慢。並不是因為我織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婦難做啊!我既然擔當不了使喚,白白留著也沒有什麼用。(您)現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聽了這般訴說後,到堂上去稟告母親:「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貌相,幸虧還能娶到這個(賢慧能幹)的妻子,結婚後相親相愛地生活,(並約定)死後在地下也要相依為伴侶。相處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開始,還不算很久,這個女子的行為並沒有什麼不正當,哪裡料到會招致母親不滿意呢?」

焦母對仲卿說:「(你)怎麼這樣沒見識!這個女子不講禮節,一舉一動全憑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氣,你怎麼可以自作主張!鄰居有個賢慧的女子,名字叫羅敷,姿態可愛無比,母親替你去提親。(你)就趕快休掉劉蘭芝,打發她走,千萬不要挽留(蘭芝)。

「焦仲卿直身而跪稟告:「孩兒恭敬發稟告母親,現在假如休掉這個女子,我一輩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聽了兒子的話,(用拳頭)敲著坐具大發脾氣(罵道):「你這小子沒有什麼害怕的了,怎麼敢幫你媳婦說話!我對她已經沒有什麼恩情了,當然不能答應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聲,對母親拜了兩拜,回到自己房裡,張嘴對妻子說話,卻哭得連話也說不成句:「本來我不願趕你走,但有母親逼迫著。你只好暫時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回太守府里辦事,不久我一定回來,回來後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來。為此,你就受點委屈吧,千萬不要違背我說的。」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不要再白費口舌了!記得那一年冬末,我辭別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時總是順從婆婆的意旨,一舉一動哪裡敢自作主張呢?白天黑夜勤懇地操作,我孤孤單單地受盡辛苦折磨,總以為沒有過錯,終身侍奉婆婆。(我)到底還是被趕走了,哪裡還說得上再回到你家來?

我有綉花的齊腰短襖,上面美麗的刺綉發出光彩,紅色羅紗做的雙層斗帳,四角掛著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個,箱子上都用碧綠色的絲繩捆紮著。樣樣東西各自不相同,種種器皿都在那箱匣裡面。

我人低賤,東西也不值錢,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後再娶的妻子,留著作為我贈送(給你)的紀念品吧,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時時把這些東西作個安慰吧,(希望你)永遠不要忘記我。」

雞鳴啼了,外面天將亮了,劉蘭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齊齊。穿上綉花夾裙,每穿戴一件衣飾,都要更換好幾遍。腳下穿著絲鞋,頭上戴(插)著閃閃發光的玳瑁首飾,腰上束著白絹子,光彩象水波一樣流動,耳朵戴著用明月珠做的耳墜,手指纖細白嫩象削尖的蔥根,嘴唇紅潤,像含著紅色硃砂,輕盈地踏著細步,精巧美麗,真是世上沒有第二個。

劉蘭芝走上廳堂拜見婆婆,婆婆的怒氣仍未平息。(蘭芝說:)「從前我做女兒時,出世後從小生長在鄉間,本來就沒受過什麼好的教養,同你家少爺結婚,更感到慚愧。接受婆婆送的錢財禮品很多,卻不能承擔婆婆的使喚。今天我就回娘家去,只是記掛婆婆在家裡辛苦操勞」。

回頭再與小姑告別,眼淚像連串的珠子掉下來。(劉蘭芝對小姑說:)「我初來你家時,小姑你剛能扶著坐具學走路,今天我被趕走,小姑你長得和我一樣高了。希望你努力盡心奉養母親,好好服侍她老人家,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時候不要忘記我。」(蘭芝說完)出門登上車子離去了,眼淚不停地簌簌落下。

焦仲卿的馬走在前面,劉蘭芝的車行在後面,車子發出隱隱甸甸的響聲,一起會合在大路口,焦仲卿下馬坐入劉蘭芝的車中,兩人低頭互相湊近耳朵低聲說話。(焦仲卿說):「我發誓不與你斷絕關系,你暫且回娘家去,我現在暫且去廬江太守府(辦事),不久一定會回來,我對天發誓,決不會對不起你。」

劉蘭芝對焦仲卿說:「感謝你忠誠相愛的心願!你既然這樣記著我,盼望你不久就能來接我,你一定要成為磐石,我一定要成為蒲草和葦子。蒲草和葦子柔軟結實得像絲一樣,磐石不容易被轉移。我有一個親哥哥,性情行為暴躁如雷,恐怕不會聽任我的意願,違反我用來使我煩憂。」接著舉手告別,惆悵不止,兩人的感情同樣的戀戀不舍。

蘭芝走進了家門,來到內堂,上前後退都覺得沒有臉面。劉母(看見蘭芝回來)大為驚訝,拍著手掌說:「沒想到你自己回來了!十三歲就教你紡織,十四歲就能裁剪衣裳,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懂得禮節,十七歲送你出嫁,總以為你不會有什麼過失。你現在究竟有什麼過錯,沒有人迎接你就自己回來了!」蘭芝慚愧地對母親說:「女兒實在沒有什麼過錯。」

母親聽後非常悲傷。(蘭芝)回家才十多天,縣令派了媒人上門來。(媒人)說,縣令家有個三公子,人長得漂亮文雅,世上無雙,年齡只有十八九歲,口才很好,又非常能幹。

劉母對女兒說:「你可以去答應他。」

女兒含著眼淚回答說:「蘭芝才回來時,焦仲卿再三囑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離。今天違背情義,恐怕這件事這樣做不合適。那麼你可以回絕來說媒的人,(以後)慢慢再講這件事吧。」

劉母告訴媒人說:「(我們)貧賤人家,有了這個女兒,她剛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吏的妻子,怎麼配得上縣太爺的公子?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再訪求別的女子),我不能就答應你」。

縣令的媒人走了幾天後,不久太守派郡丞來求婚了。說太守家有第五個兒子,嬌美俊逸,還沒有結婚,請郡丞去做媒人,這是主簿傳達下來的話。郡丞直接對劉母說:「我們太守家,有這樣一個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結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來說媒。

劉母謝絕媒人說:「女兒先前有過誓言,老婦我怎麼敢(對她)說再嫁這件事呢?」

蘭芝哥哥聽到太守求婚被拒這件事,心中煩躁不安,開口對妹妹說:「你作這樣打算怎麼不好好考慮!前次出嫁得到的是一個小官吏,這次出嫁得到一個貴公子,運氣的好壞相差得像天上地下一樣,(好運氣)足夠使你終身榮耀富貴,不嫁給這樣仁義的公子,往後你打算怎麼辦?」

蘭芝抬頭回答道:「道理確實像哥哥說的話一樣,我辭別娘家去侍奉丈夫,半中間回到哥哥家裡。怎樣處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哪敢自己隨便作主呢?雖然我與府吏立下誓約,但與他永遠沒有機會見面了。立刻就答應這門親事吧,就可以結成婚姻。」

太守的媒人從座位上起來連聲說:「是是,就這樣辦,就這樣辦。」他回到郡府報告太守說:「我接受您交給的使命,到劉家去做媒,公子很有緣份,說媒很成功」。

太守聽了這些話,心裡非常歡喜,(馬上)查看婚嫁歷,又翻看婚嫁書,便告訴郡丞:「婚期定在這個月內就很吉利,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適合,好日子就在三十這一天,今天已經是二十七了,你趕快去劉家訂好結婚日期。」太守府內大家互相傳話說:「趕快籌辦婚禮吧!」(趕辦婚禮的人)象天上的浮雲一樣來來往往連接不斷。

裝婚禮(物品)的船繪有青雀和白天鵝的圖案,四角掛著綉有龍的旗幡,輕輕地隨風飄盪。金色的車子白玉鑲的車輪,緩步前行的青驄馬,套有四周垂著彩纓、下面刻著金飾的馬鞍。贈送的聘金有三百萬,都用青色的絲線穿著,各色綢緞有三百匹,從交州廣州采購來的山珍海味。跟從的人有四五百,熱熱鬧鬧來到廬江郡府門。

阿母對女兒說:「剛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來迎接你,為什麼還不做衣裳?不要讓婚事辦不起來!」

蘭芝默默不作聲,用手巾捂著嘴哭泣,眼淚淌下就象水一樣傾瀉。移動坐著的琉璃榻,搬出來放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著剪刀和尺子,右手拿著綾羅綢緞(動手做衣裳)。早晨就做成了綉花的夾裙,晚上做成了單羅衫。陰沉沉地天快要黑了,蘭芝滿懷悉思,走出門去痛哭。

焦仲卿聽說有此變故,於是請假暫時回來,到蘭芝家還有二三里的地方,人傷心,馬也哀鳴。蘭芝熟悉府吏的馬叫聲,輕步快跑去迎接他,悲傷失意地望著,知道(相愛的)人來了。她舉起手撫摸著馬鞍,哀聲長嘆使人心都碎了。

說:「自從你離開我以後,人事的變化真料想不到啊!果然沒有像以前想像的那麼好,有很多的事情你又不了解. 我有親生母親,逼迫我的還有親哥哥,硬把我許配給別人了,你回來有什麼指望的地方呢!」

焦仲卿對蘭芝說:「祝賀你得到高升!我這塊磐石方正又堅實,可以一直存放上千年,而蒲葦一時柔韌,就只能保持在早晚之間罷了。你將會一天天地富貴起來,我一個人獨自走到地府去吧!」

蘭芝對焦仲卿說:「哪裡想到(你會)說出這種話來!同是被逼迫,你這樣我也這樣,(我們)在地府下互相見面吧!(但願)不要違背今天的誓言!」(他們)互相緊緊地握著手,然後告別離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裡。活著的人卻作臨死的訣別,心裡的憤恨哪裡說得盡呢?想到(他們)將要永遠離開人世間,無論如何不能再保全(生命了)!

焦仲卿回到家,走上廳堂拜見母親說:「今天風大又非常寒冷,寒風摧折了樹木,院子里的白蘭花上結滿了濃霜。兒子現在就象快要落山的太陽一樣,使得母親在今後很孤單。(我)是有意作這樣不好的打算的,不要再去怨恨什麼鬼神了!願您的壽命像南山的石頭一樣長久,願您的身體永遠健康又舒順!」

焦母聽到(兒子)這些話,淚水隨著說話聲一起流下,說:「你是世家的子弟,又在京城裡任官職,千萬不要為了(一個)婦人去尋死,(你和她)貴賤不同,(休掉了她)哪裡就算薄情呢?東鄰有個賢慧的女子,她的美麗在城內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會有答復。」

焦仲卿向母親拜了兩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裡長聲嘆息,自殺的打算就這樣決定了。(他)把頭轉向蘭芝住過的內房,(睹物生情),越來越被悲痛煎熬逼迫。

(蘭芝)結婚的這一天牛馬亂叫的時候,劉蘭芝走進了行婚禮的青布篷帳,在暗沉沉的黃昏後,靜悄悄的,人們開始安歇了。(蘭芝自言自語說):「我的生命在今天結束了,魂靈要離開了,讓這屍體長久地留在人間吧」!(於是)挽起裙子,脫去絲鞋,縱身跳進清水池裡。

焦仲卿聽到劉蘭芝投水自殺這件事,心裡知道(從此與劉蘭芝)永遠離別了,在庭院里的樹下徘徊了一陣,自己就在向著東南的樹枝上弔死了。焦劉兩家要求合葬,於是把兩個人合葬在華山旁邊。

(在墳墓的)東西兩旁種上松柏,(在墳墓的)左右兩側種上梧桐,(這些樹)條條樹枝互相覆蓋著,片片葉子互相連接著。樹中有一對飛鳥,它們的名字叫做鴛鴦,仰頭相互對著叫,天天夜裡直叫到五更。走路的人停下腳步聽,寡婦聽見了,從床上起來,心裡很不安定。多多勸告後世的人,把這件事作為教訓,千萬不要忘記啊!

原文(節選):

《孔雀東南飛》作者:未知作者

序曰: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雲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4)拊指哪個動物擴展閱讀:

《孔雀東南飛》最早見於《玉台新詠》,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詩前有序文:「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沒水而死。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雲爾。」這是一曲基於事實而形於吟詠的悲歌。

其中,主人公劉蘭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來,是由於兇悍的焦母和勢利的劉兄逼迫的結果。事實上,焦母、劉兄同樣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因為焦母、劉兄的本意,並不想害死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妹妹。這從劉、焦死後,「兩家求合葬」這樣後悔不及的舉動可以看出。

盡管這是他們對劉蘭芝、焦仲卿生死不渝愛情的晚到的認可與祝福。他們主觀上的出發點雖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維護自己親人的終身幸福與自己的利益統一起來的願望。焦母劉兄是要在自己與焦仲卿、劉蘭芝的利益之間找到一塊平衡的綠地而共處。

然而,他們沒有成功。這里,問題的深刻性在於:劉蘭芝、焦仲卿畢竟是直接通過他們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劉兄同時又成了封禮教的幫凶。這種不以個別人意志為轉移的社會力量,正是當時封建制度罪惡本質的必然反映。

劉焦之死在當時有必然性。因為他們面臨的抉擇只有兩種可能:或者向焦母劉兄屈服,違背自己的愛情誓約;或者以一死來維護兩人的愛情誓約。劉、焦不可能隨心所欲地造反第三個可能。因為他們所處的社會條件並不是他們自己選定的,而是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

劉、焦之死,固然有外來的壓力,但也有其內在的原因。這原因就是他們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擺脫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封建意識形態。《禮記本命》中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焦母迫害劉蘭芝用的是第一條。

《禮記》中還規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焦母壓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順這一條。劉蘭芝回娘家後,也遭到家長制的威壓。那麼劉蘭芝、焦仲卿是不是從根本上反對這些封建教條呢?沒有。劉、焦兩人所反復辯解的是他們並沒有違反這些封建規范。

他們的認識不能不受時代的局限。劉蘭芝、焦母劉兄則以為堅守這些封建教條才能真正維護自己和親人的幸福。顯然,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焦母、劉兄是強者,而劉蘭芝、焦仲卿註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們並不是處於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時期,而是處於中國地主階級還有著遠大前途,封建制度正處上升時期的東漢末年。

劉蘭芝、焦仲卿的抗爭只是一種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違背這些要求的封建禮教之間的一種不自覺而且沒有出路的沖突。因此,他們的死,是歷史的必然要求與這個要求實際上不能實現的產物。他們的死,是對封建禮教罪惡本質的控訴。思想上的局限,並不能轉移或否定實踐意義上的客觀作用。

劉蘭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禮教的早期叛逆者,因為他們沒有逆來順受地屈從。死與屈從,都是封建禮教對他倆的毀滅。但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毀滅。

如果他們屈從了,那麼雖然他倆的肉體還活著,但他們的靈魂、他們的愛情理想卻不復存在了。而死,卻表現了他倆為堅持愛情理想而作的抗爭,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贏得後世人民對他倆的同情與尊敬,成為後代粉碎封建枷鎖的精神鼓舞。

所以,劉、焦之死,已沖破個別人、個別家庭的狹小范圍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義,揭出了極其普遍的社會問題。

《孔雀東南飛》的重大思想價值在於:它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劉蘭芝、焦仲卿兩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劇,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熱情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夫婦忠於愛情、反抗壓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託了人民群眾對愛情婚姻自由的熱烈嚮往。

焦母為什麼想最終趕走劉蘭芝,無子。這似乎成了丈夫休妻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陸游的母親休掉才女唐婉這也是原因之一。因為劉蘭芝『』十七為君婦『』以後,雖然『』共事兩三年『』卻並沒能生出一男半女出來。不知道那個時代的人知不知道有『』男性不育『』這個毛病,反正吧,出了問題都是女的兜著。

不過古代男人不是可以納妾的嘛,焦仲卿同志既有公務員這個鐵飯碗,幾年以後納個妾應該是沒問題的。不過當時的法律規定,男子因為無子而休妻要等到五十歲以後才可以納妾,這在平均壽命那麼短的年代也是個問題,成天勞碌的焦仲卿能不能活到五十都是個問題。

看看當事人焦母怎麼說!

焦母倒是沒有說劉蘭芝不能生育,她的說辭是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而劉蘭芝自己卻認為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沖突就在於此,這兩人對如何才是一個好媳婦存在根本的觀點分歧。

⑸ 詩言志,歌永言,

尚書・堯典〔節錄〕
帝①曰:夔(2)!命女典樂(3),教胄子(4)。直而溫(5),寬而栗(6),剛而無虐(7),簡而無傲(8).詩言志(9),歌永言(10),聲依永(11),律和聲(12)。八音克諧(13),無相奪倫(14),神人以和(15)。夔曰:於(16)!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17)。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註疏》
【注釋】(1)帝:指舜。(2)夔:人名,相傳是堯舜時掌管音樂的人。(3)女:汝,你。 典光:主管音樂。(4)教胄子:胄,長。這句謂教育子弟,使其成長。一說,胄子指嫡長子。《史記・五帝本紀》作《教子》。(5)直而溫:正直而溫和。(6)寬而栗:寬弘而庄嚴。栗,堅貌。(7)剛而無虐:剛毅而不苛刻。無,不,下句同。(8)簡而無傲:簡易而不傲慢。(9)詩言志:詩是用來表達人的志意的。《史記・五帝本紀》作「詩言意」。(10)歌永言:永,長。這句謂歌是延長詩的語言,徐徐詠唱,以突出詩的意義。(11)聲依永:謂聲音的高低又和長言相配合。聲,五聲,宮、商、角、徵、羽。(12)律和聲:謂律呂用來調和歌聲。律呂,六律六呂。六律指黃鍾、太簇、姑洗。賓、夷則、無射。六呂指大呂、應鍾、南呂、林鍾、仲呂、夾鍾。(13)八音:《周禮・春官・大師》: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這里金指銅鍾,石指石磬,木指木製的祝(音祝,形如漆桶)、(音語,形如伏虎),大抵都屬體鳴器;革指鼓,屬皮樂器;竹指簾,匏(葫蘆之屬,古代制笙的材料)指笙,屬氣樂器;土指塤(音勛,陶哨),兼涉於體鳴樂器和氣樂器。這是八音的原始分類法。後來因樂器所用的材料逐漸復雜,分類也好生變化。八類樂器不同,所發的音也不同,所以稱為八音。 克諧??達到和諧。(14)無相奪倫:不要攪亂次序。 無,毋。(15)神人以和:原書以為神和人通過詩歌音樂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協調和諧。(16)於:音烏,嘆詞。(17)擊石拊石二句:石,磬。拊,小擊。二句舊注謂擊附石磬,樂感百獸,使相率而舞。按:百獸率舞疑為原始社會的圖騰舞。百獸指各種化裝的動物圖騰。
【說明】 《尚書》是關於中國上古歷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西漢初存二十八篇,相傳由伏生口授,用漢時通行文字隸書抄寫,是為《今文尚書》。《堯典》為其中的一篇。近人以為由周代史官根據傳聞編著,又經春秋戰國時人補訂而成。偽《古文尚書》把下半篇分出,並加二十八字,作為《舜典》。 這里節錄的一段文字,記載了中國早期的文學理論。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之一是「詩言志」。朱自清先生認為這是中國歷代詩論的「開山的綱領」(《詩言志辨序》),對後來的文學理論有著長久的影響。由於「詩言志」概括地說明了詩歌表現作家思想影響的特點,也就涉及到詩的認識作用。從馬克思主義觀點看來,詩人的「志」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無不受階級地位的制約。人們通過言「志」的詩,也就能在不同程度上認識社會。古人對這一點沒有作出明確的闡述,但已意識到詩的這方面的作用。《禮記・王制》雲:「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漢書・藝文志》雲:「《書》曰:『詩言志,歌永言。』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時,詠其聲謂之歌。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這說明,古人在「詩言志」的認識基礎上,已注意到「采詩觀志」,並曾經把「采詩」作為一種制度,力圖充分發揮詩的認識作用,使之為統治者的政治服務。

⑹ 骨騰肉飛是指甚麼動物

甚麼動物都不是,是形容人的,出自吳越年齡的闔閭內傳:里邊形容慶忌: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里。

⑺ 《尚書堯典》中「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的意思

「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意思是:我願意敲擊石磬,使扮演百獸的舞隊隨著音樂的旋轉起舞。

出自《尚書·堯典》,由先秦諸子所作,西漢學者伏生傳下來的。

節選原文:

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譯文:

帝舜說:「夔,任命你掌管音樂事物,負責教導年輕人,使他們正直而溫和,寬大而堅栗,剛毅而不粗暴,簡約而不傲慢。詩是表達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來的語言,五聲是根據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和諧五聲的。八類樂器的聲音能夠調和,不使它們亂了次序,那麼神和人都會因此而和諧了。」

夔說:「嗚呼!我願意敲擊石磬,使扮演百獸的舞隊隨著音樂的旋轉起舞。」

(7)拊指哪個動物擴展閱讀

《尚書》作為中國研究三代以前、之後政治發展進程的重要經典,一直為世人所重視。該書內容豐富,覆蓋各種先民的認識成果,是五經之一,歷來為儒家奉為聖書。

《堯典》是其首篇,其內容涉及所謂堯時期的政治體制、政治思想以及社會制度等方面的內容。《堯典》因標榜堯、舜選賢禪讓、任德使能、教化天下的德政故事,因此更受歷代讀書人的推崇,其中所記故事也歷來被視為唐、虞盛世的真實史實。

《堯典》這一篇被作為《尚書》這部「上古之書」的開篇,因此,可以將它視為春秋戰國之交儒家歷史編纂學中的「創世記」。

《堯典》的創世神話底蘊可謂昭然,而前人之所以一直對《堯典》的神話性視而不見,相反卻對其歷史性深信不疑。

除了被因為流傳了兩千多年而根深蒂固的儒家歷史觀麻痹了判斷力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堯典》的作者在運用既有的史料編造這個華夏歷史開篇時上下其手,遵循孔夫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教誨,將其所用材料原本具有的神話色彩滌除殆盡。

《堯典》作者既對上古原始宗教祭祀神話作了大幅度的改編與整理,也就產生了新的思想意義;遠古神話也經過轉化而獲得文化新生,不可再以原始神話科範《堯典》之義。

因此,《堯典》的經學品格,決定了它的文本價值。其有關國家治理的所有敘述,思想弘深,意義重大,決非一般史學著作可比。

⑻ 拊我畜我怎麼讀拼音


[fǔ]

我 wǒ
畜chù]禽獸。多指家養的禽獸。
[xù]飼養禽獸。

⑼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翻譯:

翻譯: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喂養我。你們護我疼愛我,養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願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測!

1、鞠:養。

2、拊:通「撫」。

3、畜:通「慉」,喜愛。

4、顧:顧念。

5、復:返回,指不忍離去。

6、腹:指懷抱。

7、昊天:廣大的天。

8、罔:無。

9、極:准則。

(9)拊指哪個動物擴展閱讀

詩歌出自先秦的《蓼莪》,共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層意思:

首兩章是第一層,寫父母生養「我」辛苦勞累。頭兩句以比引出,詩人見蒿與蔚,卻錯當莪,於是心有所動,遂以為比。莪香美可食用,並且環根叢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順;而蒿與蔚,皆散生,蒿粗惡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結子,故稱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盡孝。詩人有感於此,藉以自責不成材又不能終養盡孝。

後兩句承此思言及父母養大自己不易,費心勞力,吃盡苦頭。中間兩章是第二層,寫兒子失去雙親的痛苦和父母對兒子的深愛。

第三章頭兩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從罍中汲水,瓶空是罍無儲水可汲,所以為恥,用以比喻子無以贍養父母,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而感到羞恥。句中設喻是取瓶罍相資之意,非取大小之義。「鮮民」以下六句訴述失去父母後的孤身生活與感情折磨。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敘述父母對「我」的養育撫愛,這是把首兩章說的「劬勞」、「勞瘁」具體化。詩人一連用了生、鞠、拊、畜、長、育、顧、復、腹九個動詞和九個「我」字,語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厭其煩,聲促調急,確如哭訴一般。如果借現代京劇唱詞「聲聲淚,字字血」來形容,那是最恰切不過了。

這章最後兩句,詩人因不得奉養父母,報大恩於萬一,痛極而歸咎於天,責其變化無常,奪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報不能!

後兩章第三層正承此而來,抒寫遭遇不幸。頭兩句詩人以眼見的南山艱危難越,耳聞的飆風呼嘯撲來起興,創造了困厄危艱、肅殺悲涼的氣氛,象徵自己遭遇父母雙亡的巨痛與凄涼,也是詩人悲愴傷痛心情的外化。四個入聲字重疊:烈烈、發發、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讀來如嗚咽一般。後兩句是無可奈何的怨嗟。

賦比興交替使用是此詩寫作一大特色。三種表現方法靈活運用,前後呼應,抒情起伏跌宕,迴旋往復,傳達孤子哀傷情思,可謂珠落玉盤,運轉自如,藝術感染力強烈。

⑽ 觸撫是什麼意思

觸撫是指用指尖輕觸皮膚,緩慢滑動。

觸 [chù]的釋義:
1.接觸;
2.碰, 撞;
3.觸動;
4.感動。
撫[fǔ]的釋義:
1.安慰, 慰問;
2.保護;
3.輕輕地按著;
4.同 「拊」 [fǔ]。

閱讀全文

與拊指哪個動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