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江里有什麼動物

江里有什麼動物

發布時間:2022-08-02 18:07:47

⑴ 長江中有哪些瀕危動植物

【白暨豚】隸屬於鯨目,齒鯨亞目,淡水豚科,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貴水生哺乳動物,僅產於長江中下游,1987~1990年調查,種群數量約200頭,屬國家1級保護動物,列為世界瀕危動物。白暨豚聲納系統發達,對仿生學、動物聲學和軍事科學等應用科學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987年國家在湖北石首長江天鵝洲故道建立白暨豚半自然保護區。【江豚】俗稱江豬,隸屬於鯨目,鼠海豚科,是一種分布較廣的小型豚類,長江、珠江、鴨綠江及沿海均有有分布,下游為其主要聚居地。1984~1991年調查,種群數量約2700頭。江豚是一種近岸活動的豚類,常出沒於支流、湖泊與長江交匯處,或洲灘下首及河彎的緩流區。江豚被列為國家2級保護動物。【自鱘】隸屬於鱘形目,匙吻鱘科,淡水珍稀魚類。世界上匙吻鱘科魚類僅2屬2種:一種是美國密西西比河產的匙吻鱘;另一種是主要分布在長江的白鱘。白鱘身長可達7m,長度為淡水魚類之冠。在研究魚類起源、演化和地理分布上,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亦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已列為國家1級保護魚類。【中華鱘】隸屬於鱘形目,鱘科,鱘屬,長江的大型經濟魚類。本屬魚類在我國有6種,長江上有2種,即中華鱷和達氏鱘。中華鱷是湖河洄遊性魚,在海洋里生長,黃海、東海和南海北部都可見到,成熟後到江河內繁殖。其體型碩大,最大體重達680kg。中華鱘是鱘屬魚類中分布緯度最低的一個種,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1980年10月興建葛洲壩工程,長江截流後,中華鱘已不能上溯到四川境內繁殖。長江葛洲壩中華鱘研究所開展中華鱘人工繁殖育苗研究,進行增殖放流,葛洲壩下游形成了新的中華鱘產卵場,每年都有親鱘進行自然繁殖。中華鱘已列為國家1級保護魚類。【達氏鱘】又名長江鱘,是一種較大型淡水經濟魚類,主要生活在長江上游,偶而見於中游,是一種定居淡水的鱘。最大體重30餘kg。目前其種群數量顯著減少,可以作為長江三峽水庫及其他大型水體的增養殖對象。重慶市水產研究所對達氏鱘人工繁殖研究已獲成果。達氏鱘被列為國家1級保護魚類。【胭脂魚】隸屬於鯉形目,亞日魚科,是長江上游重要經濟魚類之一。我國的亞口魚科僅1屬回種,即胭脂魚。胭脂魚每年3~4月上溯到金沙江、紙江和嘉陵江等急流石灘產卵繁殖,一部分幼魚順流而下,在長江中。下游於流中生活,偶有進入湖泊。曾捕到的胭脂魚,最大體重約30kg。胭脂魚被列為國家Z級保護魚類。【川陝哲羅鮭】冷水性魚類。我國的蛙科魚類有8屬17種和亞種,主要分布在北方,長江上游僅1屬1種,即川陝哲羅鮭,是哲羅魚屬中分市緯度最低的一種。在研究動物地理學、魚類系統發育與氣候變化等方面,川陝哲羅鮭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20世紀60年代前在四川西部及陝西太白山南麓的西太白河上游(漢江支流)分布較廣泛,由於人為肆意捕殺,目前四川的漢川、茂縣、峨邊、大川河及天全河等已不見這種魚的蹤跡,現分布區僅剩大渡河河源江段(四川阿壩地區、青海班瑪、陝西西太白河上游)。川陝哲羅鮭已列為國家2級保護魚類。【揚子鱷】古稱"鼉",屬爬行綱,鱷科,鼉亞科、鼉屬。本屬動物世界上僅有2種:一種是長江的揚子鱷;另一種是僅見於美國東南部的密河鱷。揚子鱷分布在長江下游安徽南陵、郎溪、廣德、任縣、宣州等市縣和浙江的長興、安吉,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及經濟價值,為國家1級保護動物,列為世界瀕危、禁運種類。國家已在安徽宣州建立揚子鱷自然保護區,浙江民興、安吉也建有自然保護區,採用自然受精人工孵化技術。目前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及人工繁殖的揚子鱷已有約2000條。【大鯢】俗稱"娃娃魚",是我國約30種有尾兩棲類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最大體重約70kg,是世界珍稀的兩棲動物。棲息於海拔160~800m的山澗峽谷河道中,適應水溫10~28℃,在生物進化研究及營養、葯用上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由於在自然條件下繁殖率低,生長緩慢,加上人類大量捕捉,巳危及物種的生存,被列為國家2級保護動物。此外,在長江流域兩棲動物中,還有一些物種,數量已極少,並且分布區極為狹窄,被列為國家2級保護動物的有:細痣疣螺、貴州疣螈、大涼疣螈和虎紋蛙。

⑵ 長江里有什麼動物

國家保護動物中華鱘

⑶ 我國的哪些水域有江豚江豚的生活習性是什麼

在我國,江豚的分布范圍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長江等水域。江豚是目前長江裡面唯一的淡水哺乳動物,目前統計的江豚數量已不足1000頭,並且數量還在一直減少。它們處在長江食物鏈的頂端,但膽子比較小,大部分的江豚並不會靠近船隻。它們喜歡單獨活動,以魚類、蝦等為食。能發出像羊叫聲一般的聲音,性格比較活潑,會在水中上躥下跳,還會跟隨著人類的船隻一起游泳,可以說是相當可愛的動物。

在我國,其實不止江豚,很多的動物都面臨的生存問題。它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著不同的美,怎麼和諧的和它們共存應是我們極力研究的問題,畢竟誰也不想我們的子孫後代只能在書上或者自然歷史博物館里,才能看見它們。

⑷ 江水有些什麼動物

①問題的提出要有一定的依據,該探究課依據資料提出這樣的問題:松花江內魚類、兩棲類和蝦類為什麼會減少? ②假設不是隨便作出的,應有一定的依據,應圍繞提出的問題,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出假設;該探究根據提出的問題可作出這樣的假設:松花江內魚類、兩棲類和蝦類的減少是因為江水污染.故答案為:提出問題:松花江內魚類、兩棲類和蝦類為什麼會減少?作出假設:松花江內魚類、兩棲類和蝦類的減少是因為江水污染.

⑸ 長江里有鯊魚嗎

長江下游靠近海的地方有鯊魚。鯊魚屬於脊椎動物門軟骨綱板鰓亞綱,海生,少數種類進入淡水,

例如:淡水鯊魚

淡水鯊魚學名為蘇氏圓腹𩷶為中下層魚類,喜歡生活於水生植物漂浮的底下。耐底氧,當同塘混養的家魚浮頭時,它仍能正常生活、生長。蘇氏圓腹𩷶食性雜。

幼魚主要攝食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也攝食一些浮游植物等。從魚種至成魚主要攝食植物性食物、水生昆蟲、水生環節動物、動物屍體等。原產於柬埔寨、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半島)、緬甸、中國等地有引種。

生活習性

蘇氏圓腹𩷶為中下層魚類,喜歡生活於水生植物漂浮的底下。耐底氧,當同塘混養的家魚浮頭時,它仍能正常生活、生長。

喜暖畏寒,對低溫的耐受能力較差,正常生長溫度為20-34℃,最適生長溫度為26-32℃,水溫低於18℃時,活力減弱,且易生病,水溫降到16-14℃時很少活動,一般不攝食,水溫下降至13-12℃或以下時,即易被凍傷、凍死,在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也一般不能自然越冬。蘇氏圓腹𩷶性怯懦,最怕外界影響,一旦受到驚擾即在水中亂竄亂撞,以致受傷,甚至造成死亡。

⑹ 長江里有哪些稀有動物

白稽豚,江豚,中華鱘,揚子鱷

⑺ 長江中下游有什麼珍稀動物

揚子鱷 白暨豚 和中華鱘是 長江中下游 珍稀動物
望採納

⑻ 長江里有哪些魚

在長江的魚類中,鯉形目魚類占絕大多數,計有248種,占整個長江魚類種數的70.8%。其次是鯰形目魚類,有37種,佔10.7%。長江的鯉形目魚類分屬於4個科,亞口魚科僅有胭脂魚一個種,鰍科有50種,鯉科181種,平鰭鰍科16種。鯉科不但是長江魚類中最大的一個科,佔了總數的51.7%,而且長江的主要經濟魚類,如鯉、鯽、青魚、草魚、鰱、鱅、魴、 鯿、鯝、銅魚等,都屬於這個類群。同時,鯉科中所有的11個亞科,在長江內都有分布。特別是適應於高原環境的裂腹魚亞科魚類,在長江水系多達24種。

⑼ 長江白鱘已經滅絕,除白鱘外,長江水域還有哪些瀕臨滅絕的動植物

瀕臨的動物有:白鰭豚、中國大鯢、揚子鱷、長江江豚長江刀魚等,瀕臨的植物是疏花水柏枝。首先我們說一下這種植物,它長在長江江邊,看起來很不起眼,但林業專家卻說它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疏花水柏枝對於生長的環境要求極高,所以想要人工去培植可能很小。而且它一般在生長在像三峽那種地方,能夠出現在長江,實在難得,所以當地林業專家都在盡量保護它,同時也在想辦法進行人工培育。

然後就是「微笑天使」江豚,它的小名就是江豬,它生長的地方要廣泛一些,不僅海洋有,長江的下游也有,不過它的數量卻不多,甚至出現了極速減少的趨勢。尤其是長江中的江豚,更是難以生存,它們要比海洋里的江豚面臨的危險更多,因為它們面對的人類比較多,當然傷害也就越多,所以越來越多的江豚開始消失,現在它也成為了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

⑽ 長江的動物有名的有哪些

揚子鱷 揚子鱷生活在淡水裡,主要分布在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在生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曾稱霸於中生代,那時,地球是它們的天下。後來因為環境變化,恐龍等許多爬行動物不能適應而絕滅了;而揚子鱷等爬行動物卻一直延續到今天。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揚子鱷生活在水邊的蘆葦或竹林地帶,以魚、蛙、田螺和河蚌等作為食物。但有時會襲擊家禽和壓壞莊稼,加上它長相"醜陋",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有害動物而被捕殺,所以數量稀少。揚子鱷長約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膚上覆蓋著大的角質鱗片。每年10月就鑽進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來活動。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產卵,幼鱷9月出殼。揚子鱷為我國特產動物。現在,人們研究恐龍時,除了根據恐龍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揚子鱷等爬行動物去推斷恐龍的生活習性。因此,揚子鱷對於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我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嚴禁捕殺。為了使這種珍貴動物的種族能夠延續下去,我國還在安徽、浙江等各地建立了揚子鱷的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 中華鱘 中華鱘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 中華鱘稱為王鮪魚。它的吻尖突,口小無牙,身體呈橢圓筒形。口前有四條觸須,用來搜尋水底的無脊椎動物、小魚和其他食物。 中華鱘魚是大型洄遊性魚類。它們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裡,長在海 洋中,在那裡成長、發育,成熟期約需9-12年。完全成熟後,再遷移到我 國淺海地區進入河口,在那裡肥育、棲息。秋季,順長江逆流而上,直至 長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幼魚孵出後,便跟隨著親魚遠征,向河 口、海洋游去 。中華鱘魚的壽命很長,可活一二百年。魚體可長達2米以 上,雌魚體重約二三百千克。 中華鱘魚肉質肥美,卵可制魚子醬,是珍貴食品;鰾和脊索可制魚膠, 所以過去一直遭到過度捕撈。因為許多水利工程由於忽視生態平衡,所以也使這種 魚類自然資源遭受嚴重影響。現在,中華鱘魚有瀕於滅絕的危險,因此要求嚴加保護。 白鰭豚 白鰭豚是食肉動物,口中約有130個尖銳牙齒,為同型齒,它的大腦同猩猩一樣發達,極富靈性。常在晨昏時游向岸邊淺水處進行捕食,一般以整條吞食體長小於6.5厘米的淡水魚類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蟲。呼吸時,頭部先出水,然後全部露出水面,在水面游動2米後,再入水中。白鰭豚的視力幾乎為零,依靠回聲定位了解環境變化的情況,在生物學、仿生學和生理學等方面具有廣泛的科研價值。但白鰭豚生性膽小,很容易受到驚嚇,一般都遠離船隻,很難接近,加之其種群數量很少,活動區域廣闊,所以在野生狀態下對白鰭豚的研究十分有限。而且白鰭豚、揚子鱷、中華鱘、白鱘、等動物,銀杏、水杉、銀杉、香果樹、樹蕨等植物,都是僅存於中國的孑遺生物。但2007年8月8日:長江白鰭豚正式宣告絕種(但非滅絕)。 江豚 江豚俗稱江豬,隸屬於鯨目,鼠海豚科,是一種分布較廣的小型豚類,長江、珠江、鴨綠江及沿海均有有分布,下游為其主要聚居地。1984~1991年調查,種群數量約2700頭。江豚是一種近岸活動的豚類,常出沒於支流、湖泊與長江交匯處,或洲灘下首及河彎的緩流區。江豚被列為國家2級保護動物。 白鱘 白鱘是中國特有的大型經濟魚類,被列為珍貴保護動物。為現存於世界的僅兩種本科魚類之一,另一種為匙吻鱘,分布於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本科魚類在魚類起源、演化與地理分布上,有重要學術價值。屬鱘形目,匙吻鱘科,白鱘屬。俗稱:象魚、象鼻魚、箭魚、柱鱘鰉、琵琶魚,古時俗稱鮪。 達氏鱘 達氏鱘是一種較大型淡水經濟魚類,主要生活在長江上游,偶而見於中游,是一種定居淡水的鱘。最大體重30餘kg。目前其種群數量顯著減少,可以作為長江三峽水庫及其他大型水體的增養殖對象。重慶市水產研究所對達氏鱘人工繁殖研究已獲成果。達氏鱘被列為國家1級保護魚類。 胭脂魚 胭脂魚又名黃排、血排、粉排、火燒鯿、木葉盤、紅魚、紫鯿、燕雀魚、火排、中國帆鰭吸魚等,屬於鯉形目吸口鯉科(或稱亞口魚科),生長於長江水系。1。其體型奇特,色彩鮮明,尤其幼魚體形別致,色彩絢麗,游動文靜,被人們榮稱為「一帆風順」,在東南亞享有「亞洲美人魚」的美稱。

閱讀全文

與江里有什麼動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