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易危物種判幾年
會判刑。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正在高速下降,許多物種面臨著滅絕的威脅。威脅野生動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棲息地喪失、商業開發以及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的國際貿易。目前,我們的資源十分有限,必須有的放矢,針對物種的瀕危等級提出具體的保護措施。我們可以根據物種瀕危程度制定相應的法律,應用建立自然保護區、瀕危物種繁育中心等保護生物學手段,對瀕危物種實施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同時,必須限制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制定法律來保護瀕危物種。怎樣科學地建立評價生物物種滅絕風險的指標體系,是保護生物學家們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
劃分物種的瀕危等級時,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對物種的分布、數量和種群動態信息缺乏了解。瀕危物種保護是保護生物學的一個中心問題,保護生物學是一門處理危機的決策科學。Soule(1985)將保護生物學稱之為「危機學科」,處理危機的學科往往要求根據不完全的信息進行決策,而等待搜集到足夠的信息再行決策時將會錯過決策機會。因此,在制定瀕危物種等級時,人們利用直覺和創造力加上現有的信息,比較相似的事例,參照理論模式,進行評定。
目前,國際和國內有許多瀕危物種等級的劃分標准。本文將介紹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等級標准、CITES附錄標准、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瀕危物種標准等級以及中國瀕危植物紅皮書等級標准、瀕危紅色名錄等級標准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標准。然後,探討瀕危物種等級的劃分標准存在的問題和物種的保護優先序。
IUCN全稱是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1948年10月建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護團體。至1994年底,126個國家中的100個政府和550個非政府團體在IUCN憲章上簽字。IUCN自60年代開始發布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Data Book)。根據物種受威脅程度和估計滅絕風險將物種列為不同的瀕危等級。IUCN根據所收集到的可用信息,並依據IUCN物種存活委員會的報告,編制全球范圍的紅皮書。IUCN發布瀕危物種紅皮書有3個目的:1)不定期地推出瀕危物種紅皮書以喚起世界對野生物種生存現狀的關注;2)提供數據供各國政府和立法機構參考;3)為全球的科學家提供有關物種瀕危現狀和生物多樣性基礎數據。
最初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僅包括陸生脊椎動物,紅皮書開始收錄無脊椎動物和植物,內容逐年增加,逐步發展為IUCN瀕危物種名錄紅色名錄。一些國家也開始編制國家瀕危物種紅皮書。我國在1996年開始出版中國瀕危植物紅皮書,1998年出版了中國瀕危鳥類紅皮書、中國瀕危兩棲爬行類動物紅皮書和中國瀕危獸類紅皮書。
② 目前我國有哪些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
第一個就是我國的國寶,熊貓,目前熊貓居住在四川、陝西、甘肅等40個縣內,過著屬於他們自己的隱居生活第二個是金絲猴,目前存活下來的金絲猴只有200多隻了第三個就是白鰭豚,小編個人非常喜歡它,因為它長得很可愛而且很漂亮,但是它的數量更愛稀少,它生活在長江中下游,大家都知道長江中下游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由此可知,它的生存環境是非常惡劣的;第四個是華南虎,雖然說人類害怕老虎的兇殘,但是人類依然還會去吃老虎,正是因為如此,華南虎也處於了瀕危狀態,目前野外的數量大約只有20隻,且能夠捕食的動物也很少;
第五個就是朱䴉,是一種鳥類動物,被人們稱為東方之珠,20世紀60年代之後就找不到了,直到70年代才在陝西找到7隻;
第六個是揚子鱷,它也生存在長江地區,由於人們圍湖造田,導致它的數量在急劇減少,很有可能就要消失了,目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第七個是黑頸鶴,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發現,目前在西藏還有一個種群,大概4000隻,這個數量也是瀕危的啊。
③ 請問:關於我國瀕危動植物
我國珍稀動植物瀕危
由於森林資源稀少和野外動植物棲息地的破壞,以及亂捕濫獵、亂采濫挖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我國很多珍貴稀有動植物都處於瀕危狀態。初步統計顯示,我國處於瀕危狀態的動植物物種為15%至20%,遠高於10%至15%的世界水平。
據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已有近200個特有物種消失,有些已經瀕臨滅絕。如海南黑冠長臂猿和海南黑熊等大大減少,稀有植物望天樹、龍腦香等瀕於滅絕,大象、孔雀雉等大為減少,麋鹿、野馬、新疆虎等20餘種珍貴稀有動物已經或基本滅絕。初步統計還顯示,我國有30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約410種和13個類的野生植物處於瀕危狀態。
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出的640個世界性瀕危物種中,我國佔了156種,約占其總數的24%。有關專家估計,到2010年,我國將有3000種至4000種植物處於瀕危之中。由於物種之間的相互關聯、相互制約關系,如果有一種植物滅絕,就會有10種至30種依附於這種植物的其他生物消失。
保護
1不在野外燒荒
當你走上街頭,為污濁的天空而煩惱,為難聞的空氣而窒息時,你一定會感嘆:我們的大氣質量越來越差了。政府已經下大力量進行大氣治理,從治理汽車尾氣、居民煤煙、工廠廢氣等開始,其中一項就是治理野外燒荒。我們已經進入文明社會,不應該再停留在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上,野外燒荒產生大量的煙塵顆粒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降低大氣能見度,損傷人們的健康。另外,草木秸桿等是重要的生物資源,應該以自然的方式回歸自然,燒掉是極大的浪費。並且,每年都有因為野外燒荒引發火災,燒毀森林和草場的報道。還有人在林地中燒荒,將樹木烤死,同時破壞小鳥、野獸和昆蟲的棲息環境,破壞局部生態平衡。我們應該提倡將荒草和樹葉進行堆肥,重新補充到自然生態中,而不應一燒了之。
2不購買野生動物製品
也許你不曾親手屠殺過動物,但如果你購買了野生動物製品,你就變成了間接屠殺者。許多野生動物遭到人們的商業性開發,由於被認為"皮可穿、羽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葯……"便被肆意捕殺,導致滅絕。如北美野牛、旅鴿等。據統計,全球野生動物年非法貿易額達100億美元,與販毒、軍火評稱為三大罪惡。海狗因人類進補之需而血濺北極,藏羚羊因西方貴婦人戴"沙圖什"披肩炫耀之需而暴屍高原。為向日韓出口熊膽粉,近萬頭熊被囚人死牢,割開腹部抽取膽汁;為取犀角使犀牛遭受"滅頂之災";為穿裘皮,虎豹都犯了"美麗錯誤"……為養寵物、為表演取樂、為醫葯實驗……無數生靈都被列為"合理開發利用"的對象。全球每年非法貿易靈長類5萬只、象牙14萬根,爬行動物皮1000萬張、哺乳動物皮1500萬張,熱帶魚類3.5億尾……對地球生態平衡起至關重要作用的野生動物都成了人們待價而沽、肆意開發的商品。可見,購買野生動物製品無異於鼓勵謀財害命。
3不亂扔煙頭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反對吸煙的人列舉出香煙的種種罪過。的確,吸煙有百害而無一利,可你是否想過百害之中,有沒有對環境的危害呢?不光有,還挺多挺厲害呢!就說這小小的煙頭吧,對環境的危害就挺可怕。一方面被人隨意扔在路邊的煙頭最後往往會被風吹進下水道,進而會污染水源;另一方面,亂丟未熄滅的煙頭還會引起火災,造成更為嚴重的環境後果。1987年5月發生在大興安嶺的那場特大森林火災,就是因為一個被人丟棄的煙頭引起的。一個小小煙頭不光毀了萬頃林海,還讓整個東北亞地區飽受了長時間的大氣污染之苦。如果您現在還在吸煙,那麼請接受我們的兩條忠告:首先最好盡快戒煙;第二,不要亂丟煙頭。相對於第一條來說,第二條應該說很容易做到。
4不亂採摘、食用野菜
近年來,野菜也成了餐桌上的佳餚,深受城裡人喜愛,不但在集市上購買,還親自到公園及郊外的綠地去採集。大部分人認為這是絕對的"綠色食品"。事實不然。我們知道,綠色植物對於大氣具有凈化作用,不但吸附空氣中的塵埃顆粒和固體懸浮物,而且對空氣和土壤中的有害氣體和化學成分具有過濾和富集作用。實驗表明,工廠附近草本植物中硫元素的含量是空氣中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許多重金屬元素的含量也是如此。現在,大部分城市污染嚴重,很少能找到純凈的野菜。我們食用了這些污染的野菜,對身體危害很大,嚴重的還會引起食物中毒,特別是城市人口密集地區、工廠和居民區附近以及受污染的河流、水體附近的野菜更不能食用。除此之外,挖野菜時將植物連根掘起,再加上人們的踐踏,不但植物第二年不能生長,對植被也產生了破壞。所以,我們不應該盲目追求"時髦",也不要只圖個人口腹之快而無視自然生境脆弱,不要亂採摘、食用野菜,避免對環境和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
5認識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
我國是北半球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由於人口持續增加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等多種原因,導致野生動植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一些野生動植物因生境惡化、數量銳減而瀕臨滅絕的境地。為保護生態平衡,我國先後公布了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名錄(即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名錄),並頒布實施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和珍稀瀕危植物保護條例等法規,使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走上了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我國現有的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名錄中含一級保護動物91種,二級保護動物162種;一級保護植物51種,二級保護植物203種……。這些動植物分布在我國各地,你家附近就可能找到一些。不妨試一試,找找看!
④ 動物滅絕資料
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
白令海峽的史德拉海牛於1768年滅絕;
恐鳥於1800年以後滅絕;
白足澳洲林鼠於十九世紀初滅絕;
西非獅於1865年滅絕;
阿特拉斯棕熊於1870年滅絕;
南極狼於1875年滅亡;
南非擬斑馬於1878年絕跡;
美國緬因洲海鼬於1880年滅亡;
牙買加倉鼠於1880年滅絕;
中國白臀葉猴於1882年滅亡;
斑驢於1883年滅絕;
澳洲小兔猼於189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於1900年滅絕;
聖誕島虎頭鼠於1900年滅絕;
澳米氏彈鼠於1901年滅絕;
南加利福尼亞貓狐於1903年滅絕;
紋兔袋鼠(澳洲大陸)於1906年滅絕;
亞洲獅於1908年滅絕;
西袋狸於1910年滅絕;
東袋狸於1940年滅絕;
北美白狼於1911年滅絕;
基奈山狼於1915年滅絕;
佛羅里達黑狼於1917年滅絕;
馬里恩象龜於1918年滅絕;
堪查加棕熊於1920年滅絕;
新墨西哥狼於1920年滅絕;
中國犀牛於1922年滅絕;
澳豚足袋狸於1926年滅絕;
澳花袋鼠於1927年滅絕;
澳巨兔袋狸於1930年滅絕;
北美旅鴿於1930年滅絕(數十億只不到一個世紀時間絕種);
新南威爾士白袋鼠於1930年滅絕;
澳洲塔斯馬尼亞狼於1933年滅絕;
澳洲袋狼於1934年滅絕;
塔斯曼尼亞虎於1936年滅絕;
巴厘虎於1937年滅絕;
巴基斯坦沙貓於1940年滅絕;
大海雀於1944年滅絕;
亞洲獵豹於1948年滅絕;
喀斯喀特棕狼於1950年滅絕;
中國豚鹿於1960年滅絕;
墨西哥灰熊於1964年滅絕;
德克薩斯紅狼於1970年滅絕;
台灣雲豹於1972年滅絕;
西亞虎於1980年滅絕;
爪哇虎於1980年滅絕;
瓜地馬拉??於1987年滅絕;
加拿大黑足雪貂於90年代滅絕;
亞歐水貂於20世紀末滅絕.
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⑤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多少年
法律分析:捕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能構成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最低量刑標準是五年以下,宣告刑視情節的輕重而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條 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出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第十條 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
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並每五年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報國務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調整並公布。
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調整並公布。
⑥ 每幾年評估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每五年評估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並對其保護措施作出相關規定。
國家保護動物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為依據,以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為認定者的國家重點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另外,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還包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附錄二的野生動物。
⑦ 我國瀕危或滅絕的生物的詳細資料
1、大熊貓
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7)我國瀕危動物保護多少年擴展閱讀:
物種特化和遺傳衰竭,往往是導致物種瀕危甚至滅絕的內在原因。某些種類的野生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適應了某種特定的棲息環境而產生了特別的習性(包括食性),使其難以適應變化了的環境或其他環境,最終落得「不適者被淘汰」的結局。
如大熊貓特化為主要以竹為食,一旦失去其現有棲息地或竹子大面積開花枯死,大熊貓無竹可食,必然大批死亡,出現生存危機。一些野生動物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而受到生活力減退和遺傳力衰退的威脅,導致其種群數量難以恢復而趨於瀕危。
如朱䴉,現存數量很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近親繁殖,再加上處於人類的半飼養狀態,個別適應於野外生活的基因可能會逐步丟失,進而危及其生存,甚至導致其滅絕。人類為發展經濟砍伐森林、圍湖圍海造田、過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野生動物棲息地喪失,間接導致了野生動物的瀕危。
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動物,特別是獸類、鳥類、爬行類以及昆蟲最主要的棲息地之一。森林的砍伐和緊隨其後的開荒種地以及草原過度放牧,既占據了野生動物固有的家園,又將野生動物人為地分割成許多孤島狀的小種群,使得它們的生存繁衍遭到極大的影響。
圍湖造田和佔用灘塗是導致水禽、兩棲和爬行動物以及魚類瀕危的主要原因。濕地、湖泊以及沿海灘塗被大量開發成工農業用地後,使依賴於此的動物喪失了棲息地、繁殖地而瀕於滅絕。
如揚子鱷,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上億年,由於棲息地的喪失,野生種群快要絕跡了,有關部門打算利用人工繁殖的個體實施再引進工程,但苦於無地而不得不坐等揚子鱷野生種群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