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學家從哪些動物身上得到了啟示發明了什麼
1.蝙蝠和雷達
蝙蝠有種本領叫做「回聲定位」。人們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原理發明了雷達。來自英國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研製成功一種「蝙蝠拐杖」,這種特殊的拐杖能發出一種人耳聽不見的聲吶波,通過震動的強弱,幫助盲人探測障礙物的遠近。
2.蝴蝶和防偽紙幣
蝴蝶翅膀上有很多很小的下凹的小坑,小坑底是黃色的,而坑的斜坡上是藍色的,當陽光照射在蝴蝶翅膀上的時候,由於發生光的折射作用,人眼看到的蝴蝶翅膀就是綠色的。根據這個現象,人們在紙幣或信用卡上也設置了許多小坑,這樣,無論假幣有多麼逼真,都難逃光學設備的「法眼」。
3.蒼蠅和照相機
蒼蠅的復眼觀察物體比我們人類還要仔細和全面。每秒鍾閃爍60次的日光燈,你也許根本無法察覺,可是蒼蠅卻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地看出來。美國人根據蒼蠅復眼的原理發明了「蠅眼」航空照相機,天文學也有一種叫做「蠅眼」的光學儀器,是根據蒼蠅復眼的結構設計的。
4.海蜇和順風耳
人們模擬海蟄感受次聲波的器官,設計成功精確的「水母耳」儀器,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
(1)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了哪些發明擴展閱讀
仿生是高科技的代名詞,它是指運用尖端的科學技術,來模仿生物的各種官能感覺和思維判功能,更加有效地為人數服務。各國都在不遺餘力地加大在仿生學方面的研究。可以說,仿生學研究程度的高低,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貳』 人類有哪些發明是受動物的啟發的
1、潛水艇外形模仿了鯨魚,工作原理模仿了魚鰾;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發明了電子蛙眼;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製造了雷達;「復眼」數碼相機的發明受到了昆蟲復眼結構的啟發;飛機的發明源於對鳥類的研究;聲吶是運用了海豚的水下迴音定位原理發明的;防毒面具的發明受到了野豬的啟發。
仿生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人們研究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工作的原理,並根據這些原理發明出新的設備、工具和科技,創造出適用於生產,學習和生活的先進技術。仿生學也被認為是與控制論有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而控制論主要是將生命現象和機械原理加以比較,進行研究和解釋的一門學科。
2、潛水艇的外形是模仿鯨魚的外形,可以減少在水中行進的阻力,又可減小噪音,同時增加隱蔽能力;潛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模仿了魚鰾的來工作的。
3、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發明了電子蛙眼。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
4、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5、蝙蝠是利用「超聲波」在夜間導航的。蝙蝠的喉頭發出一種超過人的耳朵所能聽到的高頻聲波,這種聲波沿著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迅速返回來,蝙蝠用耳朵接受了這種返回來的超聲波,使其能作出准確的判斷,引導蝙蝠飛行。
而雷達正是運用了這一特性,科學家藉助仿生原理,人類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製造出了雷達,科學家受蜜蜂和蒼蠅復眼結構的啟發,發明了一種「復眼」數碼相機。這種相機半球狀排列著180個顯微透鏡,使其具有160度的視野,能夠同時聚焦物體的不同深度。
6、人類眼睛和所有相機都是使用單個透鏡聚焦光線至一個光敏組織或者材料物質上,這種排列能夠製造高解析度圖像,但是復眼卻能提供與眾不同的優勢,它可以產生全景視角,呈現顯著的深度感官。
7、飛機的發明源於人類對飛行的嚮往和對鳥類的研究,近代由於空氣動力學以及機械學的發展,人們漸漸懂得了鳥類飛行的原理,是由於鳥類的翅膀形狀,氣流流過翅膀上表面的速度比流過下表面的速度快,導致下翼面受到的向上的氣流壓力大於上翼面受到的向下的氣流壓力,這個壓力差就是升力,並由此製造了飛機。
8、海豚擁有「水下聲吶」,使用頻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聲波的喊叫聲進行「迴音定位」,產生一種十分確定的訊號探尋食物和相互通迅。人類運用這種原理發明了「聲吶」。聲吶是英文縮寫「SONAR」的音譯,其中文全稱為:聲音導航與測距,是一種利用聲波在水下的傳播特性,通過電聲轉換和信息處理,完成水下探測和通訊任務的電子設備。
9、當野豬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後,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氣味對鼻子的刺激。而泥土被野豬拱動後其顆粒就變得較為松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由於野豬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賜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們能在一戰中的氯氣浩劫中倖免於難。
科學家從中得到啟示,根據泥土能濾毒的原理,選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質,又能使空氣暢通的木炭,1g的木炭總面積可達100-150平方米,於是設計製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豬嘴形狀的防毒面具。
『叄』 人類從哪些動物受到啟發,發明了什麼
人類從動物身上受到的啟發及發明有:
1、【抗荷服】長頸鹿血管周圍的肌肉非常發達,能壓縮血管,控制血流量;長頸鹿腿部及全身的皮膚和筋膜綳得很緊,利於下肢的血液向上迴流。科學家由此受到啟示,研製了飛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氣裝置,隨著飛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氣體,從而對血管產生一定的壓力,使宇航員的血壓保持正常。
2、【越野車】袋鼠大腿的根部有很好的彈性,人們由此產生靈感,在越野車的減震設計上加以參考,增加彈性。所以,其實越野車是學自於袋鼠。
3、【仿生機械手】大象的鼻子,既可以捲起整棵樹木,也能撿起地上的豌豆,可謂是力量與靈巧的結合。德國工程師根據大象鼻子的特性,研究出了一款仿生機械手。這款機械手,由三條中空的管線組成。而這三條不同管線則可以通過充放氣來實現整體的伸縮和彎曲。而在機械鼻的末端則有額外的軟管來完成精細的抓取動作。
4、【維可勞】也叫魔術貼或者尼龍搭扣,瑞士工程師George de Mestral在自己的褲子和寵物狗身上發現了牛蒡的毛刺。他發現這種種子上帶的小勾讓它能夠掛到其它動物身上。這種掛扣的問世耗費了George de Mestra超過十年的實驗來將其完美復制下來。
5、【聲納】1915年,法國物理學家Paul Langevin發明了一種使用聲波和回聲定位水下物體的系統,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聲納技術。這是根據蝙蝠和海豚等進行導航、捕食和搜尋的技術發明的。
6、【透明膠帶】自然界中的壁虎能夠攀爬表面全部依靠的是腳趾底部的細微剛毛,Richard Gurley Drew據此嘗試了各種各樣的粘合劑試圖找到揭除膠帶後不會留下痕跡的方法,最終導致了透明膠帶的問世。
『肆』 人類從哪些生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什麼
從動物身上獲得啟示而發明創造的東西有很多,如:依據蝙蝠發明的雷達、依據蜻蜓改善了飛機、依據青蛙發明的電子蛙眼、依據螢火蟲發明的人體冷光、依據蝴蝶發明的衛星控溫系統等等。
這些都是仿生學,一些關於植物和動物的相類似的功能,實際上是超越了人類自身在此方面的技術設計方案的。仿生學試圖在技術方面模仿動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例如蒼蠅的楫翅是天然導航儀,它的眼睛還是一種「復眼」,由300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蝙蝠會釋放出一種超聲波,這種聲波遇見物體時就會反彈回來,而人類聽不見。雷達就是根據蝙蝠的這種特性發明出來的。
『伍』 人們從哪些動物身上得到什麼啟示,發明了什麼
禽戲,就是模仿五種動物的動作發明的健身方法(虎,鹿,熊,猿,鳥)
通過鯨魚的流線型發明了潛水艇.
通過蜻蜓發明了直升機.
通過蜻蜓的復眼發明了多相片的照相機.
通過鳥發明了飛機.
范德彪通過猴子發明了抓撓拳.
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
我國紡織科技人員利用仿生學原理,借鑒陸地動物的皮毛結構,設計出一種KEG保溫面料,並具有防風和導濕的功能.
根據響尾蛇的頰窩能感覺到0.001℃的溫度變化的原理,人類發明了跟蹤追擊的響尾蛇導彈.
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
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人類通過蝴蝶發明迷彩服.
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蒼蠅與宇宙飛船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電魚與伏特電池
木棒和石斧,是使用的天然木棒和天然石塊.
骨針的使用是魚刺的模仿.
『陸』 人類從動物身上發明的東西有哪些急用
人類通過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發發明了很多東西
由螢火蟲發明了人工冷光
由蒼蠅發明了宇宙飛船
由蝙蝠發明了聲納和雷達
由動物的巢穴發明了房屋
由螳螂發明了鐮刀
由蜻蜓發明了飛機
這些發明對人類來說都是相當大的突破.
大烏龜背小烏龜:轉動炮塔的坦克。
鳥在天空飛翔:製造了各種飛行器。
蜜蜂造巢窩:各種正六邊形的蜂巢結構板材。
每隻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飛機設計師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方法,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鯨: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體」,而「流線體」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後來工程師模仿(fǎng)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舴的速度。 蛋殼: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yún)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建築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
袋鼠:會跳躍的越野汽車,
貝殼:外殼堅固的坦克……
魚兒在水中游盪:學會了游泳,發明潛艇。
連體鯊魚裝:第一代鯊魚裝模仿了鯊魚的皮膚,在泳衣上設計了一些粗糙的齒狀突起,以有效地引導水流,並收緊身體,避免皮膚和肌肉的顫動。第二代鯊魚裝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亮點,加入了一種叫做「彈性皮膚」的材料,可使人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減少4%。此外,還增加了兩個附件,附在前臂上由鈦硅樹脂做成的緩沖器能使運動員游起來更加輕松;附在胸前和肩後的振動控制系統能幫助引導水流。
讓盲者見到光明:在植入了微小的仿生視網膜之後,3位失明患者不僅看到了明滅或者移動的光點,甚至還成功地用眼睛區別出杯子和盤子。
人工合成蛛絲:蛛絲含有一種纖維蛋白,這種蛋白質和存在於毛發和羊角中的角質蛋白相似。這種蛋白分泌出來後開始變得堅韌。通過精細的平衡水的含量,蜘蛛和蠶可以防止纖維蛋白過快固化。
運動方向識別的神經元功能模擬裝置
自動報靶機
平板型復眼透鏡
側抑制微光電視
蜻蜓-飛機;
順風耳-電話;
青蛙—快速掃描系統
『柒』 人類從哪些小動物身上發明了什麼
1、通過白蟻的結構製造干膠炮彈
白蟻不僅使用膠粘劑建築它們的土堆,還可以通過頭部的小管向敵人噴射膠粘劑。於是人們按照同樣的原理製造了工作的武器——干膠炮彈。
2、模仿響尾蛇開發響尾蛇導彈
響尾蛇導彈等就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製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3、仿蜜蜂蜂巢得到建築材料
人們仿其構造用各種材料製成蜂巢式夾層結構板,強度大、重量輕、不易傳導聲和熱,是建築及製造航天飛 機、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等的理想材料。
4、蛋殼的形狀得到建築靈感
蛋殼呈拱形,跨度大,包括許多力學原理。雖然它只有2 mm的厚度,但使用鐵錘敲砸也很難破壞它。
建築學家模仿它進行了薄殼建築設計。這類建築有許多優點:用料少,跨度大,堅固耐用。薄殼建築也並非都是拱形,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則像一組泊港的群帆。
5、通過蜜蜂復眼的研究,研製導航儀
蜜蜂復眼的每個單眼中相鄰地排列著對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陽准確定位。科學家據此原理研製成功了偏振光導航儀,早已廣泛用於航海事業中。
(7)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了哪些發明擴展閱讀:
仿生學一詞是1960年由美國斯蒂爾根據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的意思)」和字尾「nlc(『具有……的性質』的意思)」構成的。這個詞語大約從1961年才開始使用。某些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製造的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
例如關於信息接受(感覺功能)、信息傳遞(神經功能)、自動控制系統等,這種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在機械設計方面給了很大啟發。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游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產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
參考資料:仿生學 網路
『捌』 哪些發明是受動物的啟發製造出來的
1、潛水艇外形:潛水艇外形模仿了鯨魚,可以減少在水中行進的阻力,又可減小噪音,同時增加隱蔽能力;潛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模仿了魚鰾的來工作的。
2、電子蛙眼: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發明了電子蛙眼。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3、雷達:蝙蝠是利用「超聲波」在夜間導航的。蝙蝠的喉頭發出一種超過人的耳朵所能聽到的高頻聲波,這種聲波沿著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迅速返回來,蝙蝠用耳朵接收了這種返回來的超聲波,使其能作出准確的判斷,引導蝙蝠飛行。而雷達正是運用了這一特性,科學家藉助仿生原理,人類根據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製造出了雷達。
4、「復眼」數碼相機:科學家受蜜蜂和蒼蠅復眼結構的啟發,發明了一種「復眼」數碼相機。這種相機半球狀排列著180個顯微透鏡,使其具有160度的視野,能夠同時聚焦物體的不同深度。人類眼睛和所有相機都是使用單個透鏡聚焦光線至一個光敏組織或者材料物質上,這種排列能夠製造高解析度圖像,但是復眼卻能提供與眾不同的優勢,它可以產生全景視角,呈現顯著的深度感官。
5、飛機:飛機的發明源於人類對飛行的嚮往和對鳥類的研究,近代由於空氣動力學以及機械學的發展,人們漸漸懂得了鳥類飛行的原理,是由於鳥類的翅膀形狀,氣流流過翅膀上表面的速度比流過下表面的速度快,導致下翼面受到的向上的氣流壓力大於上翼面受到的向下的氣流壓力,這個壓力差就是升力,並由此製造了飛機。
『玖』 人類在動物身上發明了什麼
仿生學是一個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從古至今,有許多發明創造就是從自然界中的動物身上得到了啟發,早在春秋時期,魯班就根據了天空中的鳥兒飛行原理製造了竹木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後來,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試飛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根據鳥類的飛行原理製造飛機,這就是仿生學在古代時候的應用。
拓展資料:
一、有以下例子
古代先民用智慧與靈巧的雙手製作工具,人們在捕魚的時候發現魚兒可以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速度還非常的快,於是人們就模仿魚兒的樣子,用木漿代替魚鰭,船尾也放置木漿,正是有了這第一步的發明創造,後來才逐漸復雜起來,發明出了舵和櫓,讓船隻可以航行得更快,轉彎更方便。
見飛蓬轉而知為車,古代人在看到隨風轉動的飛蓬草時,得到了啟發,製造了裝有輪子的車,從此之後,人們在遠行的時候就變得簡單多了,不再需要用雙腳走完千里的路程了。無論是竹木鳥還是木船、木輪車,這些都是從身邊的動植物身上得到的啟發,當然,這離不開先民們的聰明才智。
說到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大家肯定會想到這件事,那就是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發然後發明了聲納與雷達,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是這樣的,聽我道來:
1917年,羅伯特·沃特森·瓦特成功設計出了雷暴定位裝置,這個裝置標志著雷達的誕生,不過此時的人們並不確切地知道蝙蝠可以發射超聲波來進行回聲定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雷達技術已經廣泛使用了,被裝在了艦艇、船隻上,還建立了專用的雷達站點,1941年,蘇聯開始在飛機上裝備具有預警作用的雷達。那麼這種雷達技術是基於什麼原理呢,是基於無線電波可被發射並可以接收物體反射的回波的原理。
而聲納呢,最早是在1906年由英國人劉易斯·尼克森發明的,同樣要早於人類對於蝙蝠的理解。可以知道,在發明雷達與聲納的早期階段,蝙蝠所具有的回聲定位的本領並沒有給人帶來多少實質性的啟發。其實,在雷達與聲納被發明之前,有人就猜測蝙蝠可以進行回聲定位了,只不過那時候沒人願意相信。
除了這些,人們還根據玫瑰花瓣效應,將其中的原理應用到了處理細菌污染、重金屬污染方面,根據荷葉效應,發明出了各種具有自清潔效應的器具。根據蒼蠅的復眼,發明了「蠅眼」照相機,以及在抗霧材料上的應用。
從一種名為船蛆的軟體動物身上,人們發明了盾構機,這種工程機械在人類開挖隧道上出了一大份力。根據壁虎等動物能在牆壁上爬行,人們發明了高粘結性表面。
『拾』 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哪些東西
蒼蠅------蠅眼導彈、噴氣戰機、火箭的平衡棒
蝙蝠------雷達
雞蛋------最省料、最堅硬結構
魚------船體 魚漂------潛艇
螢火蟲-----人工冷光
電魚------伏特電池
水母------水母耳風暴預測儀
蛙眼------電子蛙眼
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探路儀
藍藻-----光解水的裝置
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步行機
動物的爪子------現代起重機的掛鉤
動物的鱗甲------屋頂瓦楞
魚的鰭------槳
螳螂臂,或鋸齒草------鋸子
蒼耳屬植物-------尼龍搭扣
龍蝦-------氣味探測儀
壁虎腳趾------粘性錄音帶
貝-----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
鯊魚-----泳衣,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