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為什麼游戲

動物為什麼游戲

發布時間:2022-08-06 12:26:39

① 動物為什麼做游戲

生物學家認為,對於那些必須通過群體合作才能生存的動物,正是在游戲中建立起牢固的聯系。

② 動物為什麼做游戲

生物學家發現,游戲通常不是個別動物的單獨活動。靈長類動物幼仔組織的游戲和人們在運動場上的比賽頗為相似。

生物學家認為,對於那些必須通過群體合作才能生存的動物,正是在游戲中建立起牢固的聯系。

靈長類動物正是通過做游戲確定了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在游戲中,它們意識到哪只動物是強者,哪只動物是弱者。

這個道理對於大多數其他動物也同樣適用。小河馬經常在一起頑皮地撕咬和撞擊,試探對手的力量;雄性小長頸鹿也用它的頭部和長脖子打對方,以顯示自己的力量。盡管如此,大多數動物在競爭中還是小心地避免傷害同伴。如小熊用掌部互相擊打時,注意縮回爪子以免抓傷對方;小狐狸在打鬥時互相撕咬,但是從不用力將對手咬傷。

③ 動物的」游戲「與人的」游戲「有著怎麼樣的區別

動物的」游戲「與人的」游戲「的區別:

動物的「游戲」可以歸結為過剩精力的發泄,而人的「游戲」則是為了精神需要的滿足,二者之間有著嚴格的區別。人的「游戲」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並且具有了超越動物性的情感和想像等社會內容,成為一種具有符號性的文化活動。

正是由於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得人類和動物界真正區分開來。而藝術起源於「游戲」的說法脫離了人類的社會實踐,所以仍然不能揭開藝術誕生的真正奧秘。

「可供性」(affordance)指的是物品或者環境允許、邀請個體與之互動的品質,常常在早期教育中用來評價環境的質量。兒童與之互動的方法越多樣的材料,可供性越高,反之亦然。

很顯然,與人工環境、人工製品比起來,自然環境、自然材料的可供性要高得多。就單個物品而言,再昂貴的洋娃娃、再先進的機器人,都不及活生生的小雞、小鴨那樣憨態萬千。

更不用說從整個環境的視角來看,被塑膠覆蓋的操場所能提供的樂趣遠遠不及一方有著土丘、草坪、小溪、花園的自然場地。一個斥資打造的游樂場無法匹及一片鳥語花香的森林。

游戲環境:

自然環境的可供性強、對兒童發出的游戲邀請多,兒童參與游戲的時間也更長。研究表明,自然游戲場上兒童參與游戲的時間是人工游戲場的兩倍。

更長的參與時間能夠讓兒童的探索更深入,從而推動創造力、想像力、合作能力的發展。在室內玩塑料音樂棒的兒童,嘗試過所有音樂的按鍵以後很快就膩了;在室外拿著一根樹枝的兒童,卻能樂此不疲地把它當作一匹馬、一座橋、一根女巫的長勺、一條恐龍。

④ 動物是什麼有游戲行為的

在陽光明媚的草原上,兩頭茶褐色的幼獅在搏鬥著,撕打著,同時發出低沉的咆哮聲。一頭幼獅斗敗而逃,另一頭則緊追不舍,猛撲上去,把對手壓倒在地,露出利齒,像要撕咬對方的喉嚨……

游戲的幼獅

在熱帶叢林里,兩只葉猴在10多米高的樹頂上玩著「走鋼繩」和「倒立」。它倆好像要比試技藝,相互推擠,竭力要把對方推下去……

在北極冰雪的陡坡上,一群北極渡鴉正在表演:它們飛上坡頂,一隻挨一隻地順著坡勢滑下去,滑到坡底時,又飛上來……

在大海里,刮大風時,成群的露背鯨把尾鰭高高舉出水面,對著刮來的風,像升著船帆似的,讓大風推著。待靠近海岸後,它們又潛回去,重復這樣的動作……

看來,「玩」絕非人類的專利,無論是地上走的、空中飛的,還是海里游的動物,它們中的一部分很懂得玩,是玩的「行家」。

科學家們在對大量動物的游戲行為觀察之後,發現了一個規律:懂得玩復雜游戲的動物,大腦也比較發達,比較聰明。譬如,海豚、黑猩猩、鸚鵡、象、北極熊、渡鴉等,它們的游戲比較復雜,表明智商較高。此外,一些必須依靠群體狩獵捕食的動物,如狼、斑鬣狗、獅子等,它們群體內個體聯系較密切,它們的游戲也玩得精彩。

動物怎麼會懂得玩游戲,它們為什麼要玩游戲呢?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對動物的游戲行為進行仔細地觀察和深入地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一些科學家認為,動物玩游戲是對未來它們生活的排練或演習,有利於它們從小熟悉未來生活中必要掌握的各種「技能」以及熟悉它們未來動物社會中將結成的各種關系。

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游戲行為是動物的天性表現,正像捕食、繁殖等行為一樣。也就是說,動物有「自我娛樂」的天性。越是進化程度高、智力發達的動物,這種「自我娛樂」天性越強。游戲正是這種「自我娛樂」的天性的集中表現。這種天性也是動物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因為通過游戲活動,可使動物在緊張的競爭生活中,生理、心理上得到調劑。

這些觀點還不能圓滿地解釋動物游戲行為。此外,動物游戲過程表現出的創造性、自我限制能力、謀略行為……也十分讓人費解。

⑤ 動物為什麼游戲,課文里提供了幾種假說

假說

根據

結論

你的認同度

演習說

黑猩猩掌中戲水的游戲

游戲行為使得動物從小就能熟悉未來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種「技能」──游戲是生活的演習。

此項根據學生自主認識

自娛說

河馬玩浮葉,渡鴉滑雪梯

通過自得其樂的游戲,使動物緊張的自然競爭生活得到某種調劑和補償,使它們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從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撫,自我保護。

學習說

黑猩猩玩棍子、動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戲

游戲向動物提供了大量機會,使它們能把自身的各種天賦技能和復雜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巧妙地結合起來,因而無論對幼小動物還是成年動物,游戲都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行為。

鍛煉說

羱羊奔跑跳躍、北極熊夏季進行的各種游戲

動物通過游戲來鍛煉自己的身體和生存能力。

⑥ 動物為什麼做游戲

靈長類幼他「組織」的游戲和人們在運動場上的比賽頗為相似。黑猩猩和大猩猩在頭領指揮下的游戲好像正在玩「捉迷藏」。 生物學家認為,對於那些必須通過群體合作才能生存的動物,正是在游戲中建立起牢固的聯系。 靈長類動物正是通過做游戲確定了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在游戲中。它們意識到哪只動物是強者,哪只動物是弱者。 這種情形對於大多數其他動物也同樣適用。小河馬經常在一起頑皮地撕咬和撞擊,試探對手的力量;雄性小長頸鹿也用它的頭部和長脖子打對方,以顯示自己的力量。 盡管如此,動物在「競爭」中小心地避免傷害同伴。熊仔用掌部互相擊打時,注意縮回爪子以免抓傷對方;小狐狸在打鬥中互相撕咬,但是從不用力將對手咬傷。 哺乳動物做游戲時通常向同伴發出正式邀請。小狗邀請同伴的信號是前腿向前跪下;小馬通過歡快的跳躍來傳遞信息;黑猩猩則是齜牙咧嘴;大熊貓的信號更為有趣,它們通過翻筋頭向同伴發出邀請。 大部分動物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對做游戲失去了興趣,這是由它們發育成熟的情況決定的。一般說,雌性動物要比雄性動物發育得更快,因此雌性動物對做游戲失去興趣的年齡比雄性動物更早。 有些動物能把做游戲的愛好保持終生。

⑦ 動物為什麼玩游戲

玩並不是人類所特有的,許多動物也是玩的行家,無論是地上走的,還是空中飛的,海里游的動物,它們中的一部分都很精通玩。

在熱帶叢林里,有兩只葉猴在10多米高的樹頂上走來走去,它們還有時用一隻手勾住樹枝而倒立下來,好像在比試技藝,相互推擠,想方設法把對方推下去。

在北極冰雪的陡坡上,有一群北極渡鴉正在表演滑雪:它們飛上坡頂,一隻挨一隻地順著坡勢滑下去,滑到坡底時,又飛上來重新開始,好像小孩在玩滑梯。

在大海里,刮大風時,成群的露背鯨把尾鰭高高舉出水面,對著刮來的風,像船帆似的,讓大風推著。等到靠近海岸後,它們又游回去,重復這樣的動作。

科學家們通過對大量動物的游戲行為進行觀察,結果發現會復雜游戲的動物,大腦也比較發達,比較聰明,比如,球鼻海豚、黑猩猩、大鸚鵡、象、北極熊、渡鴉等,它們的海里游戲比較復雜,表現了較高的智能。另外,一些靠群體狩獵捕食的動物,如林狼、斑鬣狗、獅子等,它們的群體內個體聯系比較密切,玩的游戲很精。

動物怎麼會懂得玩游戲?它們為什麼要玩游戲呢?

一些科學家認為,動物玩游戲是對它們未來生活的排演或演習,以便它們從小熟悉未來生活中所必須掌握的各種「技能」,以及熟悉在未來社會中動物之間將形成的各種關系。

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玩游戲是動物的天性,正像捕食、逃避敵害、繁殖等行為一樣自然而然。自得其樂的游戲活動,使動物在緊張的自然競爭中得到某種調節或補償,使它們在心理、生理上容易保持平衡,從而得到一定的自我保護。

還有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動物玩游戲是一種學習的行為。

對於動物玩耍的行為,究竟哪種看法正確,至今還是一個謎。

閱讀全文

與動物為什麼游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