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清洗動物的內臟(肝、大小腸、胃、腎)
許多人喜歡吃各種動物內臟,但是對於內臟的清洗有頗為頭痛,下面介紹幾種內臟的清洗方法:
●洗腸、肚時,先加一些鹼和食醋,反復揉搓,就可去除里外的粘液和惡味。
●洗肺時,可將氣管套在自來水管上,用流水沖洗數遍,直至洗凈污、肺葉旦白色,就沒有異味了。
●洗門腔時,可先將門腔浸泡在開水中或投入沸水中氽一下,颳去舌苔、白皮,然後洗刷干凈即可。
●洗豬心時,可把豬心放入清水中,不停地用手擠壓,使污血排出。
●家畜腦子一般很嫩,容易破損,應放置水中輕輕漂洗,用牙簽或小鑷子剔去血絲、薄膜,再漂洗干凈即可。
●要去除豬大腸的臭味,可在切碎豬大腸前,把整件放在熱鍋里干炒一會兒,讓附在腸壁上的臭味慢慢蒸發掉,直至聞不到臭味為止,然後取出用清水沖洗,即可烹調。
●豬肝、豬心有一股穢味,可用面米揉搓後,再用清水沖凈,穢味即除。
『貳』 兔子內臟怎麼處理吃
能吃,但是內臟膽固醇含量高。 但盡管內臟營養豐富,如果過量食用,也很容易造成維生素A和維生素D中毒。即便動物內臟有必要食用,但要注意攝取的量。建議,每周吃上一兩次即可,而且每次每人的食用量不要超過50克。
希望能幫到你哦~
爆炒兔干做法
材料
鮮兔肝300克,胡蘿卜片、黃瓜少許。 調料油1000克(約耗75克),紹酒、醬油各1大匙,白糖1/2大匙,醋1/2小勺,精鹽、味精各1/4小勺,花椒油1小勺,蔥薑末、蒜片各少許,澱粉適量。
做法
1、兔肝切片,加精鹽、味精、紹酒、澱粉抓拌勻,下五成熱的油中滑散滑透,倒入漏勺。
2、取小碗加入紹酒、醬油、白糖,味精,水澱粉對成芡汁備用。
3、炒鍋上火燒熱,加少許底油,用蔥、薑末、蒜片熗鍋,烹醋,下入胡蘿卜片、黃瓜片煸炒片刻,再下入兔肝片,潑入芡汁,翻熘均勻,淋花椒油,出鍋裝盤即可。
材料替換
肝尖用兔心替換,稱熘心嘴。
口味變化
調料中加入紅油、麻椒油,稱為麻辣兔肝。
『叄』 怎麼煮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可食用的一般為肝臟,胃,腸,腎,心,肺。一般肝臟的話需要注意把膽囊摘除,小心不要把膽囊弄破不然整肝臟都是苦的。心肺需要把裡面的血管氣管清洗干凈。腎臟需要把內筋膜剔除,還要重口味調料去掩蓋腎臟本來的腥臊味。胃腸這種需要翻過來,洗干凈,用食用鹼仔細搓洗。放入鍋中第一遍不放任何調料,煮開之後換水,然後在放調料慢慢鹵煮。望採納!
『肆』 動物內臟怎麼吃最安全
動物肝臟要少吃。因為動物肝臟含膽固醇相當高,對膽囊不好。都說雞肝明目,其實不然。雞肝只能補充維生素A,並不能對視力有所改善,只能說補充了維生素。
動物肝臟是人們常享用的食品,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膽固醇等營養物質,對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維持成人的身體健康都有一定的益處。此外,食用肝臟還具有防治某些疾病的作用,如角膜乾燥症、夜盲症、角膜炎等因缺乏維生素A導致的眼病。
但是,肝臟是動物的最大解毒器官,動物體內的各種毒素,大多要經過肝臟來處理、排泄、轉化、結合,因此,肝臟中暗藏著毒素。肝臟又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和「化學加工廠」,它可以產生多種激素、抗體、免疫細胞等,而這些物質往往對異體(例如對人體)有毒。動物體內其它組織發生病變時,有時肝臟也會首先發生腫大、瘀血。由於肝臟貯血較多,血量豐富,所以進入動物體內的細菌、寄生蟲,往往在肝臟生長繁殖。此外,肝臟本身也容易發生病變,如動物的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因此,肝臟雖好,但必須善於選擇和烹飪加工。具體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選擇健康肝臟。肝臟瘀血、異常腫大、內包白色結節、腫塊或干縮、堅硬,或膽管明顯擴張,流出污濁的膽汁或見有蟲體等,都可能為病態肝臟,不宜食用。
第二、對可食肝臟,食前必須徹底消除肝內毒物。一般的方法是反復用水浸泡3—4小時。如需急用,也可在肝表面切上數刀,以增加浸泡效果,徹底去除肝內積血之後,方可烹飪食用。烹飪時要充分加熱,使之徹底熟透,不可半生食用。
第三、當心魚類肝臟中毒。魚類中的鮁魚、鯊魚、旗魚和硬鱗脂魚等魚的肝臟,經常引發中毒事件。這些魚類中之大型品種的肝臟,更易使人中毒。鯊魚等魚肝中毒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為攝入過量維生素A所致,另一種則認為是魚油毒素引起。預防措施是,水產經營部門在批發、零售水產品時,應先去除上述這些魚類的肝臟。
第四、因為動物肝臟富含膽固醇,因此膽固醇高所引起的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肝臟,如高血脂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及動脈硬化引起的高血壓患者。
『伍』 生蚝內臟怎麼去掉
1 生蚝內臟怎麼去掉
生蚝是一個全身都可以食用的軟體動物,一般是不用將其內臟去除的,去除了之後就會沒有什麼重量,食用起來口感不佳,而且清理起來十分的麻煩,只需要將其內臟清洗干凈就可以食用了。清理生蚝的內臟也比較簡單,只需要將其放入鹽水中,在加入半個檸檬汁和擠過汁的檸檬皮,這樣就可以去掉生蚝內臟裡面的泥沙和一些物質成分,並且還可以起到祛除生蚝腥味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食用熱水,這樣會將生蚝燙熟,就不能起到清理的作用了。
2 怎麼去除生蚝糞便
其實生蚝的糞便也是很好解決的,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去處理,若是不需要立即食用的話,可以將生蚝放在清水中養殖幾天,待生蚝自身排出糞便即可,若是需要立即烹飪食用的話,也可以在烹飪完,食用的時候,若是出現了墨綠色或者黑色的糞便的時候,將其擠出就可以了,不能接受烹飪熟之後處理糞便的話,也可以先將其糞便擠出再烹飪,只是這樣會比較麻煩一些。
3 生蚝一次吃幾個最好
一次吃2個最好。
生蚝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主要的成分是蛋白質,最好不要多吃,正常成人每日的攝入量在2個左右即可,大約是100-150g。生蚝中屬於海鮮產品,性質有點偏寒性,若是多吃或者是經常食用的話,容易引起腹瀉等不良反應,而且有些生蚝會帶有細菌等微生物,生吃對於身體來說是具有一定的威脅的,熟吃的話也可能會有殺菌不完全的,所以盡量不要每次攝入很多的生蚝,一日2個就足夠了。
4 吃生蚝的禁忌
最好不生吃
生蚝雖然是一個可以生吃的食物,但是其體內含有很多的微生物和細菌,而且有些海域污染比較嚴重,很有可能會污染到生蚝,所以生吃是有一定的風險的,最好還是不要生吃生蚝,尤其是來源不明確的。
盡量鮮食
新鮮的生蚝最好是能夠盡快食用,因為其是很容易變質的,儲存的時候一定要放在冰箱,且保存時間不宜超過6個小時,所以最好是在生蚝還處於新鮮的狀態食用。
『陸』 動物的肝臟是用來排毒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吃
吃動物內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也是兩極分化的說法,有人說動物內臟是排毒的吃了對人體有害,可是又有很多人喜歡吃它,這裡面到底是什麼原因了?
下面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其中的緣由,眾所周知的一件事內臟基本上都是用來處理廢物的因此很多人都認為它是廢物,有毒不能吃,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動物內臟擁有很多我們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比如說鐵元素在豬肝中的含量比豬肉中高20倍甚至更多運動員經常用動物內臟來補充微量元素。 還有就是我們十分需要的蛋白質含量也是遠遠要高於肉的,雖然內臟處膽固醇比較高,只要我們每次吃內臟少於100g幾乎對我們身體造不成危害。
總結:動物內臟營養豐富所以人們愛吃,有些人認為它是過濾毒素的不健康,但是只要我們仔細的將它處理干凈,那麼動物內臟也就不存在毒素而且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但是切記要少吃,動物內臟中含的膽固醇太多,膽固醇對身體不健康。
『柒』 怎樣清洗動物內臟
因為豬、牛、羊的內臟等大都很污穢、油膩,帶有腥臭味,如果洗不幹凈,就無法食用。因機體組織及內臟構造各有不同,洗滌方法也較復雜,可分為翻洗法、擦洗法、燙洗法、刮洗法、沖洗法、漂洗法等。甚至有些內臟必須經過幾種洗滌方法才能洗干凈。
一、翻洗法
此法主要用於洗滌腸、肚等內臟。因其里層十分污穢、油膩,如果不翻洗則無法洗凈。洗大腸一般採用套腸翻洗法,就是把大腸口大的一頭翻轉過來,用手撐開,然後在翻轉過來的大腸周圍灌注清水,腸受水的壓力,就會漸漸翻轉過來,至里外完全翻轉後,就可將腸內壁一些糟粕和污穢用力拉開,或用剪刀剪去,並用水反復洗滌干凈。
二、擦洗法
一般用鹽、礬擦洗,主要是為了除去原料上的油膩和粘液。例如,腸、肚在翻洗後,還要重新翻轉過來,用鹽、礬和少許醋在外壁上反復揉擦,以除去外壁上的粘液。
三、燙洗法
把初步洗滌的原料再放入鍋中燙或煮一次,以除去腥臭氣味。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有腥膻氣味及血味過重的原料。將原料與冷水同時下鍋煮燙,煮燙的時間應根據原料的性質及口味的不同而異。例如,腸、肚煮的時間要長些;腰、肝煮的時間短一些,水沸後即可取出,以保持脆嫩。冷水鍋燙煮的作用,主要是使原料逐漸受熱,外層不會因突然受熱而收縮綳緊,有利於清除內部的血水和腥氣味。
四、刮洗法
此法主要用刀颳去原料外皮的污穢和硬毛。洗腳爪一般用小刀颳去爪間污穢及余毛;洗豬舌、牛舌可先用開水浸泡,待舌苔發白時即可撈出,用小刀颳去白苔,再洗凈。
五、沖洗法
此法又稱灌水沖洗,主要適用於洗肺。肺葉的氣管和支氣管組織復雜,肺泡多,血污不易清除,因此洗肺時應將肺管套在自來水龍頭上,將水灌入肺內,使肺葉擴張,血水流出,直灌至肺色轉白,再破肺的外膜,洗凈備用。
六、漂洗法
漂洗法就是用清水漂洗,主要適用於腦、脊髓等原料。這些原料嫩如豆腐,易損破,洗時一般應放在清水裡,用一把稻草輕輕地剔除其外層的血衣和血筋,再用清水輕輕漂洗干凈即可。
『捌』 動物內臟營養豐富,正確的烹調方法有哪些需要注意什麼
正確的烹煮方法應該是先焯一遍水,然後把它們放入水中煮,進行鹵煮;注意煮的時間,注意煮的火候,不要糊鍋了,不要放太多的調料,避免水分燒干
『玖』 雞內臟怎麼去除
1、雞宰殺後摘去雞毛,沖洗干凈外表面。
『拾』 動物內臟怎麼吃
動物的內臟富含鐵、鋅等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D等,不僅是人們日常飲食中的美味佳餚,而且對治療人體的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葯用價值。
很多人都愛吃動物內臟,美食家們集思廣益,開發出了許許多多以動物內臟為原料的招牌菜,比如爆炒腰花、爆炒豬肚、紅油肚絲、川爆雞雜、火爆雙脆、夫妻肺片、溜腰花、溜肝尖……單看這一串菜名,就夠讓人垂涎欲滴的了,再嘗上一口,那叫一個美啊!
動物的內臟,確實是人們的食譜中不可多得的美味。然而人們在大快朵頤的時候,卻可能沒有意識到,通過爆炒的方式加工的內臟,好吃則好吃矣,卻會「讓你歡喜讓你憂」。
喜,當然指的是菜餚的美味,那憂呢?
動物內臟如肝、腎、肺、肚、腸等是「藏污納垢」的地方,常被多種病原微生物污染,也是各種寄生蟲的寄生部位。內臟不易炒熟炒透,將內臟炒著吃,難以殺死病菌和寄生蟲。人如果吃了未炒熟的動物內臟,感染疾病的機會便大大增加,危險性也就多了幾分。
研究還發現,牛、馬、驢、騾、豬、雞、鴨等動物,常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攜帶者和傳播者。乙型肝炎病毒有著較強的抵抗能力,在60℃的溫度下燒煮4小時,仍安然無恙,有時連中等濃度的消毒劑也不能將其致於死地,一般在煮沸10分鍾後才能被殺滅。
因此,動物內臟的最好烹制辦法是長時間高溫高壓燜煮,使其徹底煮爛煮透,將寄生蟲、病菌和蟲卵殺死,然後再食用,以消除病從口入的隱患,避免食後致病。
以豬肝為例,有很多人喜歡吃炒豬肝,而且將豬肝炒得很嫩,甚至帶著血絲就吃,認為這樣才鮮嫩可口。豬肝中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尤其富含維生素A和微量元素鐵、鋅、銅等,是虛弱和貧血患者的良好補品。但肝臟是解毒器官,動物肝臟不可避免地要攜帶一些有毒物質的代謝物,還可能混有混合飼料中的有毒物質。
同時,肝臟也是一個營養庫,有一些寄生蟲喜歡居住在肝臟,吸取營養物質,完成自身的生命發育過程。像肝吸蟲等寄生蟲就寄生在肝臟內,對它們的清除,只靠洗泡是難以做到徹底的。顯然,豬肝並不是什麼「干凈」之物。如果只顧嫩炒可口,炒的時間又很短,這樣吃是非常危險的,很可能將沒有殺死的某些病原體或寄生蟲卵吃人腹內。
所以,動物內臟宜燉不宜炒,再說,短火也不能有效地分解內臟中的有毒物質。如要想炒動物內臟的話,火一定要大一些,以確保身體的健康。
還需要提醒的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動物的內臟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然而,動物內臟也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經常食用動物內臟很可能會引起高脂血症,如果本來就患有高脂血症的話,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所以,盡管動物內臟所做出來的菜餚味道鮮美,但為了健康起見,還是少吃為好,最好不要嗜食。
健康習慣小貼士:
內臟清洗五法:
1.翻洗法
此法主要用於洗滌腸、肚等內臟。
2.擦新法
一般用鹽、礬擦洗,用以除去原料上的油膩和粘液。
3.燙洗法
把經過初步洗滌的原料再放入鍋中燙或煮一下,利於清初內部的血水和腥氣。
4.刮洗法
用刀颳去原料外皮的污穢和硬毛。
5.漂洗法
此法主要適用於腦、脊髓等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