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東一動物園內遊客拿雞釣老虎致其重摔,目前傷情如何
素質是我們每個人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它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上,從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怎麼樣。素質與我們的家教也有著一絲絲的相關,因為父母的教育是我們最先接觸到的,父母是我們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成長。所以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你仔細去尋找的時候並不會發現它,但是當你開始做事的時候素質就會被反映出來。
在此事過後,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因為及時制止了遊客的行為,才使得老虎沒有受傷很健康。隨後就規定了動物園內嚴禁任何人帶活物喂老虎的規定,一旦我們將老虎等這類的危險動物給激怒,不僅會給我們自己造成麻煩,也會使與我們一起的人陷入危險的境地。
2. 中國十大瀕危動物有哪些
1、古樸國寶:大熊貓。大熊貓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動物,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外國,所到之處無不享受「總統級」待遇,是真正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
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由於其可愛的外表和呆萌的行為舉止,受到了全世界的喜愛。
2、仰鼻藍面:金絲猴。金絲猴是人們根據它們的外貌而取的名字,它們的學名是仰鼻猴屬,由於世界上最早發現的仰鼻猴是生活在中國的四川、陝西、甘肅的川金絲猴,這一屬的動物通常被稱為金絲猴。目前世界上的金絲猴現在僅存4個物種,並呈現生態學意義上的孤立「島嶼」態勢。
中國的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在秦嶺繁衍生息的川金絲猴猴群共有三十九個,全部金絲猴加起來有四千多隻;滇金絲猴遠居滇藏的雪山杉樹林,數量僅千餘只;黔金絲猴僅見於貴州梵凈山,數量才七百多隻。
3、長江奇獸:白鰭豚。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自從1996年人們再也沒有在野外發現過白鰭豚的身影,而且此前捕捉到的幾頭白鰭豚都在人工飼養的壞境下死亡,許多國內外專家都認為白鰭豚或許已經滅絕。
白鱀豚是世界上現存的4種淡水豚之一,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由於人類活動增加或活動不當,使白鰭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被輪船螺旋槳擊斃的。
4、中華之魂:華南虎。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僅分別在中國境內。華南虎的數量驟減,瀕臨滅絕是由於棲息地的破壞、人類活動的加劇、人類出於商業或報復性的捕殺、以及圈養華南虎的高度近親繁殖共同造成的。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人工飼養華南虎數量共有110隻左右。而野生華南虎更是自20世界80年代後就再沒有發現,而華南虎的關注度也遠不如大熊貓,唯一一次引起轟動還是2008年的周正龍造假野生華南虎照片事件。
5、東方之珠:朱䴉。朱䴉目前的狀況稍好於華南虎,雖然野生數量不多,但是人工繁殖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朱䴉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
朱䴉具有非常高的保護價值和觀賞利用價值,䴉科鳥類生活在距今6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世紀80年代僅有7隻野生朱䴉,目前經過保護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隻。
6、堪稱國鳥:褐馬雞。褐馬雞是中國特產珍稀鳥類,主要棲息在以華北落葉松、雲杉次生林為主的林區和華北落葉松、雲杉、楊樹、樺樹次生針闊混交森林中。僅見於中國山西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河北西北部、陝西黃龍山和北京東靈山。1987年調查野生種群僅有數百隻,根據2009年文獻報道,中國現存的野生褐馬雞數量在17900左右。
7、孑遺物種:揚子鱷。現今野生揚子鱷總共只有130—150隻,其中約有50條為成年揚子鱷,而且正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俗稱豬婆龍,土龍,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
揚子鱷非常古老,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對於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揚子鱷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太湖,其威脅主要來自棲息地的破壞,其棲息地不斷被開發為耕地魚塘等農業用地
8.高原神鳥:黑頸鶴。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一帶,體羽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尾羽褐黑色,體長110~120厘米,體重4~6千克。
20世紀80年代中期僅知有700~800隻,此後由於調查工作的不斷深入,20世紀90年代已知在西藏越冬的黑頸鶴有4277隻,至2002年初已知在雲貴高原越冬的黑頸鶴有3261多隻,這使黑頸鶴的總數達到7538隻。
據1992年冬季的數量統計,在中國見到的數量為1268隻,2002年後又在雲南昭通等地發現了較大的越冬群體,數量已超過1500隻。估計到2011年止全世界總的數量約有1萬只。
9.雪域喋血:藏羚羊。藏羚羊曾經一度被列為瀕危動物,2012年時西藏境內藏羚羊種群數量從1999年的7萬只增加到目前的10萬只以上,到2014年數量已近30萬只,藏羚羊也即將從中國十大瀕危動物排行榜中退出。這對於動物保護者來說無疑是大好的消息。
由於藏羚的底絨非常細軟,質地極佳,曾在20世界80年代到21世界初遭到大量的捕殺,走私出國幾經輾轉,到一些歐洲國家可賣出數萬美元。隨後開始嚴厲打擊非法捕殺並且建立保護區,使得藏羚羊的數量迅速恢復。
10、失而復得:四不象。麋鹿就是傳說中的「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
到19世紀時,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在西方發現後不久被八國聯軍捕捉並從此在中國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國購買並繁殖到255頭,並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後有更多的麋鹿回歸家鄉,並有部分被放生野外。截至2011年8月,江蘇鹽城大豐濕地麋鹿總數達1789頭; 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鵝洲麋鹿保護區麋鹿總數達1016頭。
最瀕危物種:
1、白鰭豚,別名白暨,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識別特點為:吻突狹長,長約300毫米。額部圓而隆起。背鰭三角形,位於身體的3/5處,有低皮膚脊與尾鰭相連。
頭頂的偏左側有一個能啟閉自如的呼吸孔。尾鰭水平向,向緣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種群數量很小,為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產於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
2、蘇門答臘虎,在野生狀態下只有400隻。隨著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裡海虎的滅絕,人們預計,這一物種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在地球上消失。蘇門達臘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ssp. sumatrae)是同類物種中體型最小的老虎,雄性體重100~150kg ,雌性體重75~100kg,臉部周圍的頰毛較長,胡須也長,全身鵝黃色。
蘇門答臘虎擁有所有老虎中最暗的毛皮,它的黑色條紋顯著,條紋之間的間隔很小,而且條紋常是一對對排列,前腿也有條紋。僅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達臘島。棲息的環境從平原森林到高山。僅存野生的蘇門答臘虎大約有400~500隻,主要是在印度尼西亞島的五個國立公園。
3、北部白犀牛,剛果瓜蘭巴(Garamba)國家公園擁有世界僅存的不足25隻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將可能在地球上徹底消失。北部白犀牛與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較大差異,他們曾在烏干達大量繁殖,但是由於當地的疏於保護而漸漸消失。
在瓜蘭巴國家公園中,它們的數目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達到35隻,在2003年4月為30隻,其後有6隻被殺,4隻新出生,上個月,又有2隻被獵殺,同時還有近千頭大象被殺。
4、奧里諾科鱷魚:南美洲體形最大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12種最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
5、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據專家估計,世界上僅有500隻,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灘生態環境變壞的影響,被漁民大量捕殺。
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類,生活在馬達加斯加。
7、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圍內1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一數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需經歷11~35年成長期。
8、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Crocodile,學名為Crocodylusintermedius) 僅有250~700隻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內瑞拉境內。
9、泰國豬鼻蝙蝠。
10、夏威夷蝸牛。
11、微型豬(pigmyhog,學名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60厘米長,高約25厘米,成年豬不足10公斤。曾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大量存在,後期僅印度阿桑地區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擁有為數不多的幾頭。其基因與家豬的基因並無太大差別。
12、斯比克斯鸚鵡:在野生狀態下,斯比克斯鸚鵡雖沒有完全滅絕但已經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僅僅找到一隻倖存的雄性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地區。被人俘獲的大約31隻鳥是這種鳥能夠存續下去的唯一希望。
3. 山東一動植物園女子跳進鴕鳥圈撿蛋,鴕鳥的攻擊性有多強
動物都是很兇猛的,不要以為它們很溫順,任何動物都是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不要輕易的去靠近它們,不然受傷害的一定是自己。山東一動植物園女子跳進鴕鳥圈撿蛋,不知道這名女子是怎麼想的,居然跳到鴕鳥圈撿鴕鳥蛋,這個蛋又不能吃,營養價值還沒有雞蛋高,搞不懂。鴕鳥的攻擊性很強的,可以把人踢死的,爆發力特別狠。所以為了生命安全著想,大家就不會要向這名女子學習。
其實偷鴕鳥蛋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雖然鴕鳥不會飛,但是它跑起來的速度特別快,一旦被發現在偷鴕鳥蛋,那麼就會跑過來算賬,也就是攻擊敵人。他們腳上的腳齒特別巨大,如果一腳踢到,那麼偷鴕鳥蛋的頭骨開裂。
4. 中國有哪些危險甚至致命的生物
1.毒箭蛙。
毒箭蛙有著有毒的皮膚,而且分泌物也是有毒的。當地部落數百年來都用它製作毒飛鏢和毒箭頭。
盡管它們的體型非常小,但是這種熱帶青蛙僅釋放一次毒液就能殺死數十人。
2.非洲樹蛇
。非洲樹蛇主要生存於南非地區,它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蛇類之一。它們的視力超過大多數蛇類。
它的毒液含有一種血毒素,能在幾小時內殺死獵物。
3.雞心螺
。雞心螺出現在這里是非常出人意料的。致命的雞心螺所含有一種名為芋螺毒素的神經毒素會讓你出現暫時性麻痹和嚴重的呼吸問題。
4.長吻海蛇
。長吻海蛇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蛇類之一,但是它和許多毒蛇一樣致命。
它們通常不攻擊人類,除非你靠的太近。它的毒液類似於眼鏡蛇的毒液,據說一滴毒液就能殺死三個成年人。
5.藍圖章魚
。藍圖章魚是一種美麗的動物,一般潛水者看到它們就會被吸引住。
但是它含有的毒素會讓你在5分鍾內出現麻痹,而且存活下來的唯一方式就是心臟復甦術。
6.林鵙鶲。
林鵙鶲是動物王國中僅有的幾種有毒鳥類之一。
它的皮膚和羽毛含有毒液,最可怕的是這種毒液是已知鳥類當中對人類傷害最大的。
7.河馬
。雖然河馬通常都是平靜的,但是這些4噸重的動物具有非常強的領土意識。
它們每年平均殺死的人類數量超過非洲全部動物的總數。
8.致命毒蠍
。許多人都認為它的黃色色彩使它看起來像一個玩具,因此它對一些孩子來說不像是一種威脅。
它的刺痛是非常劇烈的,而且據專家所說,它的毒液能在幾小時內就殺死人類。
9.河豚魚。
有趣的是,河豚魚死後比活著的時候更致命。河豚魚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被當做一種美味。
它的毒液如果不能准確的清除,就會導致人類死亡。
10.毛毛蟲殺手
。人們之前就知道這種生物,但是最近才了解它是劇毒的。到目前為止,過去的20年裡它已經導致了數百人死亡。
它的毒液能導致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而且能攻擊人類細胞。
5. 山東一孩子網購小魚,結果收到泰國鱷,快遞還可以運輸泰國鱷嗎
據我所知在中國快遞是一律不允許寄活物的,如果被查出是會被處罰的,活物都是不讓寄的了更別說快遞寄泰國鱷了,肯定也是不讓的啦。泰國鱷也稱暹羅鱷,是一種中型鱷魚,成年鱷魚最長可達400厘米,常見成體長250-300厘米, 幼鱷一出生就大約有25厘米長。
但是我感覺鱷魚不是寵物,不適合家庭飼養。首先,從寵物的角度來看,鱷魚根本就不屬於寵物的種類。 所謂寵物是指不具侵略性的一些動物。泰國鱷魚是一種冷血動物,不可能通過人類喂養來建立關系。 他們會始終保持暴露攻擊性的本性。而這種攻擊性對於飼養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因此我覺得鱷魚不適合作為寵物飼養。如果想飼養寵物我個人更推薦小貓,小狗或者倉鼠,龍貓,兔子,刺蝟,鸚鵡,鴿子等不具備危險攻擊性的動物。在不濟養個小香豬也是不錯的。
6. 山東大猩猩火了!遊客拖鞋掉入領地它精準扔回,當時情況如何
山東大猩猩火了!遊客拖鞋掉入大猩猩領地之後,大猩猩竟然撿起了遊客的拖鞋精準地扔給了遊客,引得遊客喝彩不斷!大猩猩竟然能夠聽得懂工作人員的“指令”,令人震驚!畢竟,在大多數人眼裡,大猩猩是動物,沒有思維能力,是不可能精準收到指令,並且做出反饋的!但這一次,大猩猩給我們上了一課,大猩猩在看到工作人員拿著食物袋,比劃著讓他撿起拖鞋之後,它立即撿起了拖鞋,並且把拖鞋扔給了遊客,大猩猩此舉說明了它已經有了智力,思考能力等等,若非如此,它不太可能有此舉動!
此事傳到網上後,網友紛紛表示我們人類在不斷地進化,大猩猩也在進化這很正常!還有的網友稱看到過大猩猩在大猩猩樂園里洗衣服,曬衣服,甚至有網友稱看到過大猩猩教育不聽話嚇唬遊客的小猩猩!如此這般,種種跡象已經說明了,大猩猩給遊客撿拖鞋並非是受訓後的本能反應,而是它真的有了自己的想法,覺得應該把拖鞋還給遊客,覺得應該幫助遊客!
山東大猩猩火了!遊客拖鞋掉入領地它精準扔回,對此你怎麼看?
7. 山東一眼鏡王蛇竄入村莊被逮住送動物園,這種蛇會不會傷害人類
會傷害人類。眼鏡王蛇是屬於兇猛度極高的品種,當人類接近它的時候,會頸部擴張,前身豎起並主動發動攻擊。同時它的毒素是相當猛烈的,能夠達到400~600毫克,是普通蛇類的5~7倍,而且有相關數據證明它一口能夠毒死20個成年人。
因此我們在生活當中如果真的遭遇到眼鏡王蛇,一定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盡量不要去經嚇到他,同時要保持比較遠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自己的生命不會遭到威脅。這種蛇不僅會傷害人類,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危重的蛇類之一。
8. 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各四種,
瀕臨滅絕的植物有:
中國鴿子樹--珙桐
珙桐,別名水梨子、鴿子樹。屬於藍果樹科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是我國特產的單型屬植物。分布於陝西鎮坪;湖北神農架、興山;湖南桑植;貴州松桃,梵凈山;四川巫山、南川、平武、汶川、灌縣;雲南綏江等地的海拔1250--2200米的區域。
珙桐高約十至二十米,樹形高大挺拔,是一種很美麗的落葉喬木,世界上著名的觀賞樹種。每年四、五月間,珙桐樹盛開繁花,它的頭狀花序下有兩枚大小不等的白色苞片,呈長圓形或卵圓形,長六至十五厘米,寬三至八厘米,如白綾裁成,美麗奇特,好象白鴿舒展雙翅;而它的頭狀花序象白鴿的頭,因此珙桐有「中國鴿子樹」的美稱。珙桐樹的木質結構細密,不易變形,切削容易,是木雕工藝的佳料。更重要的是,珙桐對研究古植物區系和系統發育均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珙桐樹是一八六九年在我國發現的。因挖掘野生苗栽植及森林的砍伐破壞,目前數量較少,分布范圍日益縮小,有被其它闊葉樹種更替的危險。
大樹杜鵑
大樹杜鵑是一種原始而古老的植物類型,於1919年在雲南騰沖縣境內的高黎貢山海拔2100-2400米的原始森林中被首次發現,當時這株大樹杜鵑年齡已超過280歲,樹高達25米。
大樹杜鵑是一種常綠大喬木,樹高一般為20-25米,樹莖部的最大直徑達3.3米。褐色的樹皮,剝落得左一片右一片,顯得斑斑駁駁,飽經滄桑。小枝粗壯,上面被有短毛,葉子又厚又大,有橢圓形、長圓形和倒坡針形等形狀。葉子下面被毛,長大後逐漸脫落。2月-3月開化,傘形花絮。花的顏色為薔薇色中並略微帶紫的絢麗色彩,花萼為線裂的盤狀,上面有小齒狀裂紋。雄蕊16枚,極不等長,子房16室,上面也被絨毛。到了10月,它就結出長圓柱的木質蒴果,上面有棱,被有深褐色的絨毛。
大樹杜鵑在分類上隸屬於雙子葉植物鋼、杜鵑花目、杜鵑花科。杜鵑花科植物全世界共有1300多種,遍布於全球各地,但以亞熱帶山區為最多,我國約有700多種,分布在全國各地,但以西南地區的山地森林中為多,所以這一地區被認為是世界杜鵑類植物的分布中心。杜鵑花不但位居我國三大著名自然野生名花-杜鵑花、報春花、龍膽花之首,也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花卉之一,有"花中兩方色"的美譽。在全世界800多個品種中,我國就有650多個。不同種類的杜鵑高高矮矮相差很大、小的種類身高不到1米,而大的種類如大樹杜鵑,高達數十米。
由於大樹杜鵑是如此地珍貴而稀少,所以被列為國家亞組合保護植物。
野生荔枝
荔枝被譽為"水果皇後"。我國是荔枝的故鄉,也是栽培荔枝最早的國家。野生荔枝主要分布於海南崖縣、陵小、昌江、保亭、東方、瓊中等縣的壩王嶺、獼猴嶺、吊冒山、尖峰嶺和廣東雷州豐島的徐聞等地。
野生荔枝是一種常綠大喬木,最高可達32米,胸徑194厘米,枝葉繁茂、生機盎然、樹皮為棕褐色,並帶有黃褐色的斑塊,葉子為羽狀復葉,互生,草質,橢圓狀,全緣,上面為深綠色,下麵粉綠色,嫩葉則呈線褐色。呈聚傘圓雌花序,綠白色的花朵較小。果通常為橢圓形或橢圓狀球形,成熟時果皮為暗紅色,上面具有小的瘤狀體。種為橢圓形,種皮暗褐色,上面具有光澤,外面為白色的假種皮所包被。
我國人工培育的荔枝樹一般只有5-10米高,樹皮光滑,葉片由紅褐色變為暗綠色。花朵很小,淡綠中帶幾分白色,並不算鮮艷,但它的果實卻特別引入注目。每到豐收時節累累果實掛滿枝頭,一穗穗,一串串,似翡翠,如瑪瑙,誘人垂涎欲滴。剝開果殼,裡面就露出了肥胖的半透明的肉球晶瑩如雪,一滴滴地外往淌著甜水,吃上幾顆,頓覺清涼酸甜,沁人心肺。
荔枝具有豐富的營養,是一種高級滋補果品還有養血、消腫、開胃、益脾的葯用價值,它的木材也被列入特等商品用材,縱理交錯,結構緻密,材質堅硬而重,少開裂,切面光滑,縣有光澤,抗腐性強,可供製作上等傢具、高級建築的用材。
野生荔枝在分類上隸屬雙子葉植物綱、無患子目、無患子科。它被列為國家I級保護植物。
水杉
在40多年前,所有的人都認為,水杉早已在地球上絕了種,只有通過古代地層中發掘的化石才能知道它的模樣。
40年代初,我國學者於四川萬縣磨刀溪首次發現了幾棵奇樹,它們高達30多米,胸徑7米多,根部龐大,樹干筆直,蒼勁參天,樹齡已有400多年。當時由於缺乏資料,未能做出鑒定。1941年以後的兩年間,人們根據這種樹的枝葉,花和種子標本進行研究鑒定,定名為水杉。這是水杉屬的子遺,為我國所獨有。
水杉是杉科落葉喬木,高30-40米,主幹挺拔,側枝橫伸,南北向、東西向交替著生主幹,下長上短,層層舒展,宛如塔尖。線形而扁平的葉子,分左右兩側著生在小枝上。葉子能夠隨季節更換而改變顏色:春天,葉色嫩綠;夏天,葉色翠綠,青綠可愛;秋天,葉色變黃,滿峰披金;冬天,葉色變紅,經霜更紅,然後凋落。
水杉2月下旬開花,花為單性,雄雌同株,球球花單生於,二年生的枝頂或葉腋部,雄蕊約有20枚,交互對生。雌球花單生於二年生極的頂部,花縣短柄,由22枚-28枚苞鱗和珠鱗組成,也是交互對生,各有5-9胚珠。受粉後生成近圓的球果。種子扁平成倒卵形。球果熱時呈深褐色,成熟期為當年的11 月。
水杉不但是珍貴的活化石,樹中佼佼者,而且還有它很強的生命力和廣泛的適應性,生長迅速,是優良的綠色樹種。它的經濟價值很高,它的木材是紫紅色的,既細密又輕軟,是造船、建築、造紙和製作傢具、農具的好材料。
水杉在分類上隸屬裸子植物門、松柏綱、杉料。它是我國I級保護植物。
望天樹
望天樹不僅是熱帶雨林中最高的樹木,也是我國最高大的闊葉喬木。我國主要分布於雲南南部西雙版納的勐臘和東南部的河口、馬關等縣,以及廣西西南部一帶。
望天樹是一種常綠大喬木高度在60米以上,胸徑一般在1.3米左右,最大可達3米。主幹渾圓通直,人地面向上直至30多米高處連一個細小的分枝也沒有。它的樹皮為褐色或深褐色。常綠的葉子為草質,互生,呈卵狀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前端急劇變尖或逐步變尖,基部為圓形或寬楔形。葉上有羽狀的脈紋,近於平行。葉的背面脈序突起,還有許多又細又密的茸毛。
望天樹多生長在海拔350米-1100米之間的山地峽谷,及兩側坡地上,分布區的面積僅有20平方公里。它的分布區位於熱帶季風氣候區向南開口的河谷地區,全年都處於高溫、高濕、靜風、無霜的狀態中。望天樹喜歡生長在赤紅壤、砂壤及石灰壤上,在雲南有千果欖仁、番龍服等伴生,在廣西有蜆木、頂果樹、廣西槭、仕豆等樹木伴生。
望天樹的樹干通直,木樹性質優良,非常堅硬,加工性能也好,而且不怕腐蝕,不怕病蟲侵害,是優良的用材樹種,也是製造,高級傢具、樂器、橋梁等的理想材料。它的木材中還含有豐富的樹膠,花中含有香料油,這些也都是重要的工業原料。
望天樹在分類學上隸屬雙子葉植物綱、龍腦香料。由於望天樹常常形成獨立的群落類型和自然景觀,所以可以看作熱帶雨林中的標志樹種。望天樹雖然高大,但結的果實卻很少,再加上病蟲害導致的落果現象十分嚴重,造成種子都落在地上,很快發芽或腐爛,壽命很短,不易採集,所以野外數量十分稀少,現已被列為國家I級保護植物。
核桃
核桃又叫胡桃,羌桃,是一種很古老的栽培果樹。核桃仁是著名的乾果,與榛子、腰果、扁桃一起被譽為世界四大乾果。我國不僅盛產核桃,而且是核桃的故鄉。
核桃是胡桃科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樹冠寬闊,枝葉繁茂。它的樹皮為灰白色,但幼年時卻是灰綠色,而且很光潔潤滑,老年時則有很多淺淺的縱裂,小枝很粗。奇數羽狀復葉,小葉5-11個,長橢圓形,全緣。初夏開花,花單性,雌雄同株,柔荑花序下垂。核果橢圓形或球形,表面有兩條縱橫,還布滿了高高低低的花紋,種子富含油。
核桃產於我國黃河流域及以南地區,喜歡陽光充足的疏林,溫和、潮濕的氣息和深厚、疏鬆、肥沃、濕潤的土壤,較耐寒冷和乾旱,但不耐濕熱和鹽鹼,也不耐庇蔭,在郁閉度較高的林下,幼苗極小,生長較差。在天然分布區內,它們生長於海拔1400米-1700米之間的中、低山帶的陰坡下部或峽谷底部。
核桃自古以來,被視作難得的補品,除含大量脂肪、蛋白質等外,還含鈣、磷、鐵、碘、胡蘿卜素、硫胺素、尼克酸和其他維生素,種仁、果隔、果皮、樹葉都可作葯用。中醫學上用作溫肺、補腎葯,它性溫味甘,主治虛寒喘咳、腎虛腰痛等症。除此之外,核核木材質呈堅韌,光滑美觀,不翹不裂,是很好的硬木材料,能做高級傢具以及武器和交通工具等的木質部分。核桃樹皮能提取栲膠、樹皮和外果皮能提取單寧,樹根可做染料,就連堅硬的碎果殼也能在工業上大顯神通,用它製造的活性炭可以吸附各種有毒物質,是防毒面具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核桃在分類上屬於雙子葉植物綱、胡核目、胡材科。它被列為我國I級保護植物。由於亂砍濫伐等人類經濟活動的破壞,使核桃的野生分布區的面積日漸縮小,已經處於瀕臨絕滅的境地。
雪蓮
天山位於我國西北邊疆,海拔高度一般在4000米以上,主峰博格達峰高達5445米,山頂常年白雪皚皚,分外壯觀。雪蓮是天山的著名植物,喜生於高山陡岩、礫石和沙質潮濕處的雪山附近,故名雪蓮。
雪蓮屬於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地面以上的植株很矮,僅有15厘米-24厘米高。到了每年7月的開花季節,雪蓮就在莖的頂端生出一個大而鮮艷的花盤,周圍有淡黃色半球狀大苞葉圍成一圈。花朵的整體看上去就和水生的荷花差不多,在皚皚白雪的襯托下,更顯得異常美麗動人。而當雲雪籠罩之時,它又悄悄地合了起來。雪蓮的花香襲人,順風時香味可以飄到幾十米遠。開花之後不久的8月,雪蓮就迅速地結出了長有縱肋的長圓形瘦果。它們有長長的根系,可充足地吸收養分水分;它們身上白色絨毛可防寒保溫,還能反射高山強烈的紫外線以減少對它們的損傷。
雪蓮在高山嚴酷的條件下,生長非常緩慢,至要至少4年-5年後才能開發結果。不過,由於生長期短,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發芽,生長,開花和結果,這也是它們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
雪蓮是一種名貴葯材,它的整個植珠曬干後都可以入葯,中醫認為雪蓮性溫,味微苦、具有散寒除濕、活血通徑、強筋助陽、抗炎鎮痛等功能,民間用以治療肺寒咳嗽,腎虛腰痛、月經不調、麻疹不適、跌打損傷,以及風濕性關節炎、貧血、陽痿、高山不適應等疾病。
雪蓮可以用種子繁鎮,但種子成熟時,高熱寒地區已經開始下雪,給採集種子帶來麻煩,而且雪蓮種子的發芽率低、繁殖不易、生長緩慢,人工栽培較難。
植物學界正研究進行人工繁殖,以獲得各種有用的產品。
夏蠟梅
夏蠟梅的分布區極為狹窄,僅分布於浙江省臨安縣西部一帶。
夏蠟梅屬於落葉灌木,高度大約在1米-3米之間。樹上有大枝和小枝,大枝呈二歧狀,小枝則相對而生。一年生的嫩枝是黃綠色的,到了第二年就變成了灰褐色,冬天時樹芽被葉柄的基部所包裹。樹葉呈橢圓形,單葉對生,全緣,無托葉夏蠟梅的葉子在每年的10月下旬即開始陸續脫落,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下旬至 4月上旬才又重新生長。
夏蠟梅是蠟梅中比較特殊的一個種,與其家族隆冬臘月開花的大多數成員不同,到每年5月中,下旬的初夏季節才開放花朵。夏蠟梅的花一般先葉而開放,單獨生長於嫩枝的頂端,花朵潔白碩大,花為單生,兩性,花萼呈花瓣狀,花被片為多數,雄蕊18枚-19枚,著生於肉質花托頂部,花絲極短;心皮為多數,離生,著生於壺形花托內,子房上位,每室1至2胚珠,夏蠟梅的花期也很長,花朵一直持續到開放到6月上旬才逐漸凋謝。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果實成熟的季節,每個聚合果都有一個近頂端收縮的像小編種一樣的果托,裡面盛有一個瘦瘦的橢圓形褐色果實,扁平或有棱,掛滿枝頭,隨風搖曳,成為珍貴的觀賞樹木。
夏蠟梅喜愛生長於海拔600米-1100米的山坡或溪谷中的亞熱帶局部常綠闊葉林或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下,它屬於較為耐陰的樹種,氣候涼爽而濕潤,在強烈的陽光下會生長不良,甚至枯萎,它也不耐乾旱與瘠薄,但比較耐寒,特別喜歡生長在有較多山間溪流的以甜櫧、木荷、錢青柳等為優勢種的山谷林地中。
夏蠟梅在分類上隸屬於雙子葉植物綱、蠟梅科。它的花大而美麗,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被列為國家I級保護植物。由於森林砍伐,生境漸趨惡化,分布區日漸縮小,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保護工作,以免使它陷入瀕危狀態。
瀕臨滅絕的動物有:
古樸國寶:大熊貓
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仰鼻藍面:金絲猴
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川金絲猴,分布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背覆金絲「披風」,攀樹跳躍、騰挪如飛。金絲猴剛被命名時,因其仰鼻金發,使動物學家愛德華先生聯想起歐洲十字軍司令的翹鼻金發的夫人洛克安娜,於是,他便用這個美人之名命名了金絲猴—— Rhinpitheius roxellanae 。
長江奇獸:白鰭豚
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白鰭豚體態嬌美、皮膚滑膩、長吻似劍、身呈紡錘。眼小如豆、耳小像針,上下頜密布小牙130多顆,頭頂左上方有一圓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換一次氣,雖然視聽能力欠佳,但其聲納系統發對超聲波的回聲定位能力可使它與在十幾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聯系。
中華之魂:華南虎
華南虎的英文為「中國虎」,是我國特有亞種,原為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但資格最老的一個虎種。全球的虎僅有一種,均產於亞洲,上個世紀尚有8個亞種:孟加拉虎、東北虎、爪哇虎、華南虎、裏海虎、巴厘虎、蘇門達臘虎,但後三個亞種相繼滅絕,中國的新疆虎(尚未搞清屬於哪個亞種)是在20世紀初滅絕的。
東方之珠:朱䴉
要問中國最珍稀的鳥是什麼,那朱䴉應當名列前茅。這種被動物學家譽為「東方明珠」的美麗涉禽是一種人們一度認為已經滅絕的鳥類,它們原是東亞地區的特產鳥類,僅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都失去了蹤影。難道朱䴉真的消失了嗎?七十年代後期,中國鳥類學家開始尋找朱䴉,1981年終於在陝西洋縣姚家溝發現2窩共7隻朱䴉,轟動了世界。
堪稱國鳥:褐馬雞
褐馬雞是一種產於中國山西龐泉溝、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門頭溝的珍禽,因耳部由兩個雪白的耳羽,好似長角,或有人稱之為角雞或耳雞。尾羽上翹後,披散垂下,如同馬尾,故名馬雞,馬雞屬共有4種,均產於中國,既藏馬雞、白馬雞、藍馬雞和褐馬雞。許多動物學家建議,應把褐馬雞定為中國國鳥。目前,褐馬雞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孑遺物種:揚子鱷
揚子鱷是中國唯一的鱷種。全球鱷魚共有25種,中國只有灣鱷和揚子鱷。但是作為體型最大的鱷(10米長),灣鱷早已在幾百年前滅絕了,而揚子鱷現為我國特有,也是從遠古北方僅存的唯一分布在溫帶的孑遺種類。
高原神鳥:黑頸鶴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聖的大鳥,也是世界十五鶴中被最晚記錄到的一種鶴,它是俄國探險家普熱爾瓦爾斯基於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發現的。黑頸鶴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遷至雲貴越冬,少數還飛越喜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雪域喋血:藏羚羊
藏羚羊,近年極受世人矚目,主要原因是由於1980年以來西方時裝界對「藏羚絨披肩」即「沙圖什」的消費需求而刺激了偷獵者的謀財害命,另外,一些採金者也在對其肆意殺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極限的高寒地區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萬只的速度減少。為打擊盜獵,這幾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盜獵力量林業公安一直在為保衛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而戰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氂牛隊」,他們已經有兩位英雄為此獻身。
失而復得:四不象
「四不象」為麋鹿的俗名,它是做為中國特有的濕地鹿類,曾於1900年在中國本土滅絕的,幸有少量存於歐洲,經過一個世紀的養護,種群才得以恢復。麋鹿是濕地動物,由於對濕地生境的適應,而形成特殊的形態,即所謂的「四不象」,角似鹿非鹿、臉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麋鹿,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極危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