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動物是怎樣冬眠的
用戶2651645562600974
2019-10-02
動物的幾種過冬方法(1) 冬眠。如:蛇、青蛙、烏龜等。(2) 遷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3)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4) 貯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螞蟻等。(5) 產卵過冬。如:螳螂、蝗蟲等。(6) 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如:蒼蠅和蚊子。 1.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窩墊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麼的儲備食物,它們冬天都不冬眠。還有,它們還要換毛,冬天要換上與夏天不一樣的毛。2。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3.熊冬眠是因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們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長胖,冬天就靠脂肪來提供養料。但是,冬眠時,它們還會醒過來的。5.一般來說,貓的冬天不用特別保暖,因為它們的毛已經提供了足夠的保護。而且當它們感到寒冷時,它們會自己去尋找溫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們毫不客氣的上了你的床,甚至鑽進了你的被窩,那就是它們怕冷了。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裡用後足的尖爪攀住石縫,頭朝下懸在空中,一「吊」就是半年。7.刺蝟冬眠時,蜷縮一團,遠看好象一個大絨球。它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蝟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蝟如果過早醒來會被餓死的。8.有的動物如候鳥,會非到南方去過冬。如天鵝,平時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攜老帶幼,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過冬,來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兒育女。9.丹頂鶴,本來生活在北方,也都是定期飛到南方過冬,春天再北返。
用戶2651645562600974
2019-10-02
動物的幾種過冬方法(1) 冬眠。如:蛇、青蛙、烏龜等。(2) 遷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3)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4) 貯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螞蟻等。(5) 產卵過冬。如:螳螂、蝗蟲等。(6) 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如:蒼蠅和蚊子。 1.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窩墊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麼的儲備食物,它們冬天都不冬眠。還有,它們還要換毛,冬天要換上與夏天不一樣的毛。2。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來那樣可以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3.熊冬眠是因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們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長胖,冬天就靠脂肪來提供養料。但是,冬眠時,它們還會醒過來的。5.一般來說,貓的冬天不用特別保暖,因為它們的毛已經提供了足夠的保護。而且當它們感到寒冷時,它們會自己去尋找溫暖的地方藏身。如果它們毫不客氣的上了你的床,甚至鑽進了你的被窩,那就是它們怕冷了。6.蝙蝠也是冬眠的。它在山洞裡用後足的尖爪攀住石縫,頭朝下懸在空中,一「吊」就是半年。7.刺蝟冬眠時,蜷縮一團,遠看好象一個大絨球。它在巢穴中冬眠時,體溫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蝟會偶爾醒來,但不吃東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蝟如果過早醒來會被餓死的。8.有的動物如候鳥,會非到南方去過冬。如天鵝,平時聚居在北方,秋天便攜老帶幼,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過冬,來年春天再返回繁殖地生兒育女。9.丹頂鶴,本來生活在北方,也都是定期飛到南方過冬,春天再北返。
『貳』 哪些動物是冬眠的他們怎麼冬眠
蛇、蜈蚣、刺猖、烏龜、蝙蝠、刺蝟、蛙、蝸牛、絕大多數的昆蟲、加利福尼亞的夜鷹等,許多動物都會冬眠。
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隻冬眠的松鼠從樹洞中挖出,它的頭好像折斷一樣,任人怎麼搖撼都始終不會張開眼,更不要說走動了。把它擺在桌上,用針甚至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爐把它烘熱,它才悠悠而動,而且還要經過頗長的時間。
刺蝟冬眠的時候,簡直連呼吸也停止了。原來,它的喉頭有一塊軟骨,可將口腔和咽喉隔開,並掩緊氣管的人口。生物學家曾把冬眠中的刺蝟提來,放入溫水中,浸上半小時,才見它蘇醒。
動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蝸牛是用自身的粘液把殼密封起來。絕大多數的昆蟲,在冬季到來時不是"咸蟲"或"幼蟲",而是以"蛹"或"卵"的形式進行冬眠。熊在冬眠時呼吸正常,有時還到外面溜達幾天再回來。雌熊在冬眠中,讓雪覆蓋著身體。一旦醒來,它身旁就會躺著1-2隻天真活潑的小熊,顯然這是冬眠時產的仔。
『叄』 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
1、冷凍過冬愛爾蘭有一種蛇,在冬天來臨的時候,會游到水中,讓寒冷的風把自己凍成「冰棍」過冬。這時候,當地的人就歡歡喜喜把這些「冰棍」抬回家中,製成風景別致的「門簾」,掛在門上。等到春天,冰雪融化,蛇蘇醒過來後便溜走了。
2、大睡過冬土撥鼠冬天進入冬眠,呼呼大睡。這時候土撥鼠蜷曲成一團,體溫急劇下降至攝氏零度左右,渾身變得僵硬,即使用煙熏,用棍子把它打得滾來滾去,它也毫無反應。
3、撞肚皮過冬說起兔子,人們就會想到兔子又長又密的毛,然而,兔子僅靠穿上這件「冬裝」是抵禦不了寒冷的。所以,一到冬天,兔子們就擠在一起,互相橫向撞擊肚皮,以此產生熱能取暖。
4、跑步過冬作為森林之王的老虎在寒冷的深山老林里,雖然虎皮加身也必須不停地跑步,並且非常專心,連近在咫尺的獵物都會棄之不顧,只有這樣不停地奔跑,它才能保持生存的溫度。
5、深築洞過冬入冬以前,穿山甲開始構築冬窩。這個冬窩長達10多米,並穿過幾個白蟻窩。穿山甲躲進這里,而且等於住進了食品倉庫,又溫暖又可以隨時美餐白蟻。
6、節尾狐猴、細尾獴喜群居,特別喜歡一大家子黏在一起抵禦寒冷。
『肆』 動物是怎麼冬眠
冬眠是修眠現象的一種。是動物對冬季不利的外界環境條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種適應。主要表現為不活動,心跳緩慢,體溫下降和陷入昏睡狀態。常見於溫帶和寒帶地區的無脊椎動物、兩棲類、爬行類和許多哺乳類(如蝙蝠、刺蝟旱獺、黃鼠、跳鼠)等。
冬眠過程可分為入眠、深眠和出眠3個階段。
入眠 動物體溫開始降低到穩定地接近環境溫度的過程,大約需要一到數日。入眠的外界刺激因素主要是溫度。各種動物入眠的環境溫度上限相差很大:蝙蝠是24~28℃、刺蝟27℃左右、黃鼠20~22℃、倉鼠9~10℃。光照、食物及飲水的供應也影響入眠。入眠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體重。一般認為,體重迅速增加直到較穩定地停留在較高水平,則是動物已具備入眠的內部條件。否則環境溫度雖低但動物仍不入眠。待體溫調定到接近環境溫度後,便進入深眠。
深眠 此階段長短不定,一般可達數月之久。這時的生理狀態發生極大變化。呼吸明顯減少,如刺蝟的呼吸運動,從常溫的每分鍾6~18次,降到每分鍾1~3次(28~18℃)。在此階段有時還出現一種間歇式 (陣發性)呼吸,即在短時期較快地連續呼吸之後有一個較長的停息。與恆溫動物不同,冬眠動物的間歇性呼吸屬於正常的生理狀態。與此同時,循環系統亦發生顯著變化,心率極度減慢,冬眠蝙蝠的心率由正常的每分鍾330~920次降到每分鍾30次,蜂鳥由每分鍾480~1200次降到每分鍾48次,黃鼠由每分鍾 300次降到每分鍾4~7次。同時血壓亦極低,倉鼠和土撥鼠的血壓從常溫狀態的 100毫米汞柱降到50毫米汞柱,刺蝟從113毫米汞柱降到35毫米汞柱。此時外周血管廣泛收縮,只有最重要的胸腔器官及腦部保持著低水平的血液循環。這樣就最大限度地節約能量,而保證生命活動的繼續。當環境溫度回升到一定高度時,深眠動物便迅速激醒,體溫回升以及各系統功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出眠)。
出眠 刺蝟的出眠溫度約為6~9℃(2~15℃),達烏爾黃鼠約為10℃。除這種自發性激醒外,其他外因,如電、機械、寒冷或加溫、化學刺激以及注射葯物或激素都可以使冬眠動物激醒。激醒初期,呼吸由節律性轉變為間歇性。經過幾次陣發性呼吸之後,又變成節律性呼吸,而且頻率越來越快,如刺蝟可達每分鍾60次,待蘇醒後又趨向平靜,變成每分鍾36~40次。心率也一樣逐漸加快到超過正常水平,然後又恢復平靜,這種呼吸和心率的亢進與激醒開始時的戰栗產熱有關。與此同時,身體前部的
『伍』 動物是怎麼冬眠的
冬眠是一些不耐寒動物度過不利季節的一種習性。許多動物都會冬眠,每年的霜降前後,氣溫逐漸降低,池塘里的蛙鳴消失了,刺蝟、倉鼠等也進入了洞穴開始了它們的長睡。進入冬眠的動物在體溫、呼吸以及心率等方面都要發生改變,新陳代謝會降到最低。而且熱血動物和冷血動物的冬眠還不同,在冬眠的時候,冷血動物體溫的升降是一種被動的形式,完全由外部的環境來決定。而熱血動物則不同,它們是有目的地對體溫加以控制,調節到冬眠時的最佳溫度後才開始冬眠。而當它們蘇醒的時候,製造熱量的器官會充分地調動起來,在幾小時內把溫度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研究人員經過研究發現,刺蝟在冬眠的時候會把身體蜷縮起來,不吃不喝。呼吸變得極其微弱,心跳緩慢,每分鍾只跳10—20次,一隻清醒的刺蝟放到水裡幾分鍾就會淹死,而冬眠的刺蝟半小時也淹不死。黃鼠在冬眠的130多天中總共放出的熱量才29焦耳,而在冬眠過後的13天中卻放出2420焦耳的熱量。
動物在冬眠的時候,白血球還會大大地減少。通過對土撥鼠的實驗發現,平時土撥鼠1立方毫米的血液中含有的白血球數是12180個,而冬眠時平均只有5950個。
科學家們對動物冬眠時製造熱量、補償體溫消耗和保持恆溫的復雜生理現象非常感興趣,作了許多的研究,但迄今為止,有關動物冬眠誘因和生理機制還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的科學家認為,外界的刺激是導致動物冬眠的原因。外界的刺激主要有溫度下降和食物不足兩個方面。有人對蜜蜂做過這樣的實驗,當氣溫在7℃~9℃的時候,蜜蜂的翅膀和足就停止了活動,但輕輕的觸動還是能微微抖動的,當氣溫降到4℃~6℃的時候,就完全進入了麻痹的狀態,如果再降低溫度,蜜蜂就會進入更深的睡眠狀態。由此可見,動物的冬眠和溫度的關系密切。實驗中還發現,籠養的小囊鼠在供食充足的情況下,冬季的時候不會進入冬眠的狀態。
但是有人提出,人工降溫並不能保證所有的冬眠動物都能進入冬眠的狀態;不少冬眠動物在進入冬季的時候就會自動地停止進食或拒絕進食,並不是由於食物不足的原因。以此來反對上述的觀點。
還有的科學家提出了生物鍾學說,認為是生物的節律控制了每年冬眠動物的代謝變化,恆溫動物的冬眠變溫現象是進化生態的一種次生性的退化,是和動物遷徙和冬季儲藏食物相似的一種生態的適應,是在進化中已固定下來的一種生物節律。但是這種學說缺少事實性的根據。
科學家們發現在冬眠動物的體內存在一種誘發冬眠的物質。在對黃鼠進行的實驗中,科學家在人工條件下冬眠的黃鼠身上抽取出血液,然後注射到活蹦亂跳的生活在夏季的黃鼠體內,這些黃鼠很快進入了冬眠狀態。目前在冬眠動物的血液中還有3種顆粒無法鑒定。與正常的黃鼠相比,冬眠黃鼠的血液紅細胞較結實,不容易分解,一種還呈褶皺狀。而且進入冬眠時間長的動物的血液比剛進入冬眠的動物的血液誘發冬眠的作用更強烈。誘發動物冬眠的物質存在於血清中。我們知道,通常不同動物之間會發生物質的排異反應,但令人奇怪的是,將正在冬眠的旱獺的血清注射到清醒的黃鼠的體內,黃鼠不僅不會發生排異的反應,反而會呼呼大睡。科學家們還發現,在冬眠動物的體內不僅存在誘發冬眠的物質,還存在和冬眠物質相對抗的另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可以維持動物的正常活動和清醒狀態,它和冬眠物質相結合形成復合體,當冬眠物質超過抗冬眠物質的時候,動物才會冬眠。
由此看來,動物何時開始冬眠,不僅取決於誘發的物質,還取決於誘發物質和抗誘發物質的比例。科學家推斷:冬眠動物可能全年都在「製造」誘發物質,而抗誘發物質是在進入冬眠之後才產生的。該物質產生之後就會不斷地上升,直到春天開始的時候才會開始下降。當它在血清中的濃度高於誘發物質的濃度時,動物就會從冬眠的狀態蘇醒過來。但是,對於冬眠誘發物質和抗冬眠物質到底的性質如何,為什麼會引起動物生理發生這么大的變化,科學家們還是不了解。
1983年,科學家從松鼠的腦中提取到了一種抗代謝的激素。把這種激素注射到沒有冬眠習慣的小鼠的體內,發現小鼠的代謝率會明顯地降低,體溫也會降低到10℃左右,看來激素可能也是誘發動物冬眠的一個因素。最近,又有科學家想從細胞膜的角度來探討動物冬眠的機理。但是細胞膜的變化和神經傳導是如何聯系,對於動物的冬眠是否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還有待於研究。
到現在為止,人們還沒有完全地揭開動物冬眠的秘密。科學家們還在繼續探索。讓我們踏著前人的足跡,透過歷史的帷幕,在奇妙的大自然里去大膽地探索尋覓吧,謎底終究會有揭開的一天。
『陸』 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哪些它們怎麼冬眠
一、冬眠的動物
1、爬行動物
如蛇類、蜥蜴類、龜類等動物。
2、兩棲動物
如蛙類。
3、魚類
4、軟體動物
如蝸牛、貝類等。
5、多年生昆蟲類動物
6、一些小型哺乳動物
如鼠類、蝙蝠、獾類、貂類、刺猥等。
7、大型哺乳動物中僅有熊類有冬眠的習性
如黑熊、棕熊、馬熊、北極白熊等。
冬眠的方式:
1、許多小型哺乳動物,像倉鼠和松鼠,會呈現一種「蟄伏」的輕睡眠狀態。沉沉睡過一段時日之後,它們會醒來吃點兒東西,然後再倒頭繼續睡。
2、爬行動物不是選擇大吃特吃,而是選擇少吃,甚至不吃。不過偶爾,它們會喝點兒水然後再去冬眠。
3、青蛙在天氣變冷的時候,大部分青蛙會離開它們生活了一夏的池塘,去附近的地下尋找能夠躲開天敵的庇護所。青蛙新陳代謝的速度、呼吸和心跳頻率都會降到極致。
4、蜜蜂、蝴蝶以及其他昆蟲入冬時會尋找一處僻靜、不被打擾的「住所」安頓下來。蝴蝶中的一些品種,比如小的玳瑁蝴蝶、孔雀蛺蝶和黃鉤蛺蝶活到深秋並沒有死,只是冬眠而已。
『柒』 各種動物是怎麼冬眠的
。蛇在冬眠期盤在洞里睡覺不吃不喝。熊在秋天大量進食貯存脂肪,冬天蜇伏洞中不吃不動,靜,處於半睡眠中,烏龜停止進食,靜卧於池底淤泥中冬眠。
『捌』 動物都是怎麼睡覺的
1、美麗的綠頭鴨和天鵝們,白天在水中捕食、戲耍,夜晚休息時也離不開它們最愛的水面。它們把優美的長脖子彎曲著,將頭埋在翅膀里,然後讓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邊做著美夢,一邊隨波逐流,好不悠閑。
2、而貓頭鷹這種「值夜班」的猛禽,你總能在白天看見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站立在濃密的樹枝上,其實這時它正在睡覺呢。貓頭鷹的睡覺姿勢是不是很另類啊,它這樣可是為了時刻監視周圍環境防備著敵人的襲擊。
3、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大象,也有著不同的睡姿。非洲象站著睡覺,如果躺下休息,則說明身體出了毛病。而印度象則是伸著腿側睡,如果它也站著睡,就是身體哪個部位出了問題。
4、長頸鹿入睡前先將兩條前腿跪下,兩條後腿向前一蹦,屁股順勢往地上一坐,開始酣睡。而它那長長的脖頸,則高高地直指天空,睡姿極為雅觀。
5、猴子總在樹上睡覺,入睡時把頭藏在兩腿之間,兩臂緊抱樹干,蜷伏成球狀,外表縮成圓團呈木錐形,與樹干混為一體,起到隱身保護作用。
6、野山羊膽雖小卻很聰明,為使自己睡得安穩,便跑到土撥鼠那裡去睡。因為土撥鼠一發現情況便警覺地叫起來,野山羊聞之便逃之天天。
7、睡鼠是冬眠動物中最有名的「瞌睡蟲」,它一睡就是6個月,不吃不喝,呼吸相當微弱,身體幾乎僵硬,被當球踢也渾然不知,但當醒來時,立刻變得活蹦亂跳。
8、獾的冬眠十分有趣,冬眠時把嘴對著肛門,拉了吃,吃了拉,自然循環,維持生命。
9、蜘蛛躺在屋檐下睡覺時,腳上總有一根絲通到蛛網上,一旦有獵物撞網,蛛絲就動彈起來,蜘蛛馬上醒來美餐一頓。
『玖』 冬眠動物怎麼冬眠 (⊙_⊙)
青蛙:每當春天到來,青蛙、蜥蜴、蛇等兩棲類動物以及爬行類動物便要從漫長的冬眠中醒過來,紛紛爬出洞外開始新的生活。
原來這些動物是冷血動物,冷血動物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一些動物就會被凍死,為了生存,像青蛙這類的冷血動物就鑽進泥土裡,處於假死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溫升高後再出來活動,這就是為什麼青蛙要冬眠的緣由。
蛇:冬眠是蛇的趨溫特徵所決定的。蛇的新陳代謝活動,是體內的化學反應催化劑——酶作用的結果。一般情況下,酶的作用需要一定溫度條件。當這種條件得到滿足時,酶的催化作用才能發揮得最好,新陳代謝才能進行得最旺盛。只有這時,蛇才能獲得充足的能量,增加身體的活性和應急性,提高捕食獵物和逃避敵害的能力。當寒冷的冬天到來之前,蛇便潛入地下。由於溫度的降低,蛇體內酶的活性也隨之降低,新陳代謝極為緩慢,致使無法維持正常活動,不得不處於冬眠狀態。 蛇冬眠時,能量消耗最低,生命現象最微弱。因為蛇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可以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熊:缺乏食物是動物冬眠的主因,如果食物充足,許多熊不會冬眠,反而會整個冬天都在狩獵。但食物不多時,熊就會躲在洞中過冬。小型哺乳類動物在冬眠時體溫會急速下降,但熊的體溫只會下降約4度,不這心跳速率會減緩75%.一旦熊開始冬眠後,它的能量來源就從飲食轉換為體內儲存的脂肪。在阿拉斯加為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北極熊計劃工作的野外生物學家湯姆伊凡斯說,這種化學作用的變化十分劇烈。脂肪燃燒時,新陳代謝會產生毒素。但熊在冬眠時,細胞會將這些毒互分解為無害的物質,再重新循環利用。這種生化作用也讓熊可以回收體內的水分,因此在冬眠時不會排尿,北極熊也可以利用脂肪燃燒的機制。這種清醒式冬眠讓北極熊可以不躲到洞里,整個冬天都保持活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