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發生地震前,有什麼動物會有異常反應
已發現有上百種動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現,其中異常反應比較普遍的有20多種,最常見的動物異常現象有:
1、驚恐反應:如大牲畜不進圈,狗狂吠,鳥或昆蟲驚飛、非正常群遷等。
2、抑制型異常:如行為變得遲緩,或發呆發痴,不知所措;或不肯進食等。
3、生活習性變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動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動等。
(1)大地震中有哪些動物擴展閱讀
地殼構造的復雜性和震源區的不可直觀性,關於地震特別構造地震,它是怎樣孕育和發生的,其成因和機制是什麼的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解答,但目前科學家比較公認的解釋是構造地震是由地殼板塊運動造成的。
由於地球在無休止地自轉和公轉,其內部物質也在不停地進行分異,所以,圍繞在地球表面的地殼,或者說岩石圈也在不斷地生成、演變和運動,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殼構造運動。關於地殼構造和海陸變遷,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觀察、描述和分析,先後形成了不同的假說、構想和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又稱新全球構造學說,則是形成較晚(上世紀60年代),已為廣大地學工作者所接受的一個關於地殼構造運動的學說。
中國大陸東部地震活動周期普遍比西部長。東部的活動周期大約300年左右,西部為100至200年左右。
如陝西渭河平原地震帶,從公元881年(唐末)到1486年606年間,就沒有破壞性地震的記載。1556年華縣8級大地震後幾十年,地震比較活躍。1570年以後這一帶就沒有6級以上地震,連5級左右的地震也是很少。
⑵ 與地震有關的生物
唐山大地震後,在國家地震局和生物物理所的支持下,地震研究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後組建了「動物的感覺與行為」研究室,並從不同角度開展了地震前動物異常的機理研究,包括鯰魚電感受器特性的研究、家鴿振動感受器的結構研究、家鴿振動感受器的敏感性研究、電磁波生物效應的研究、彈性波生物效應的研究等方面,其他相關單位開展了地化因子生物效應的研究。生物物理所還為協助地方地震部門開展動物行為的量化觀測,研製了鯰魚活動性超聲波自動觀測系統,和鼠活動的自動記錄系統。
1966~1996年期間,生物物理所的地震預報工作主要進行了動物與地震關系的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前者的目的是揭示地震前動物異常事件與地震三要素(時間、距離和震級)的統計關系,及與其他可能出現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的前兆之間的時空關系。這在地震短期的臨震預報尚難實現的當今,對提高人們的警惕性而免遭地震襲擊具有重要意義。動物與地震關系的微觀研究是在研究可能性地震前兆因素的生物效應的基礎上,深入揭示生物的感知能力和檢測模式,創建具有生物特色的新型地震前兆監測系統,即所謂「地震仿生學」研究。對於地震預報這樣一個尚未突破的世界性難題,在30年中就基本上完成了相應的宏觀研究,而微觀研究也開了個好頭,實屬難得。
老專家心系國家和人民
伊虎英後來還專門提到,當年他從外地執行地震考察任務回所時遇見時任所長貝時璋先生時,貝老對他說:用動物預報地震是國家的—項重要任務,我們要很好地完成。讓伊虎英印象極為深刻的是,貝老不是用「你們」來作指示,而是用「我們」,可見貝老將這個研究項目也看作是自己的任務。從這里,我們又看到貝時璋先生對生物物理研究所建所方針的忠實踐行,那就是想國家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在建立和發展邊緣學科的同時,把主動完成國家任務放在首位。
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30多年了,鄭竺英先生在去年還跟筆者談起,她一直在考慮,能否通過測量由前期的地層變動釋放到大氣中的離子,來預先發現地震。
從鄭竺英先生的回憶文稿中不難看出,由於當年親赴邢台,她對地震給人民造成的災難始終無法釋懷。因此,每當聽說何處發生地震,她心裡都會十分不平靜。
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紀念版的封底上,印著作者錢鋼的希望:「我希望唐山大地震的慘史永遠不被湮沒和淡忘。」「我更希望……在每年『7·28』的清晨,中國各地同時敲響鍾聲……」鄭竺英在其後寫下這樣的字句:「我更希望地震臨震預報能積極開展起來……在大震來臨前使寶貴的生命保存下來。」
但不幸的是,蔣錦昌對當年的情形記載道:「1987年2月,首屆全國震前動物習性異常觀測研究專業會議,既是唐山地震後『動物與地震』工作10年進展的總結,也是該項工作發展的轉折點。當時如能繼續發展,就有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否則就將衰落。遺憾的是(這項研究)選擇了後者,『首屆會議』也就成為最後一次聚會。」
可以想像,此後,這個領域的研究就大大萎縮,由熱變冷。國際上同樣也陷入了低潮。
動物異常反應和地震沒有直接關系?
此次汶川劇烈地震後,對於群眾中有關地震前兆和預報問題的議論,有關專家及有關部門負責人也在媒體上作了說明。例如:自然界和動物界的異常反應,其原因很多,即使每次地震發生之前一般都有異常現象,但將要發生地震並不是其必然或唯一的原因。從世界范圍看,地震的准確預報也是一個難題。
地震前出現動物習性的異常現象,原因是很多的,地震是這些異常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比如蟾蜍出來很多的情況,除了跟地震有關,也與氣候因素、天氣條件有關。所以,究竟與地震有沒有聯系,或者說與地震發生有沒有密切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目前,地震學界也沒有把這些異常的自然現象和動物反應當做判斷地震發生的重要科學依據,政府和地震部門也不能把這些異常現象作為預測地震將要發生的依據,只能作為參考。
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何況,地震預報除了是否發生,還有發生地點和時間的問題,地震一旦預報不準,可能會引起公眾心理的恐慌。
的確,關於自然界和動物界的異常反應是否是地震徵兆的爭論,早在32年前唐山那場地震後就已經出現了。直至今日,在唐山,關於當時那些自然界和動物的異常變化是否能作為預測唐山地震發生的科學依據的爭論,仍在民間乃至學術界爭論不休。
概括起來,地震預報,特別是利用動物異常反應來預報地震是極其困難和復雜的,甚至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預報錯誤,也會造成重大恐慌甚至不小的損失。結論似乎是:此路不通!
重要科技成就與基礎研究的關系
可是,回過頭來再看看由於沒有預防而造成的巨大損失,我們能否反思一下,這些異常現象,難道是「靈異現象」或是虛幻的印象?恐怕不是。如果我們不能找到這些客觀存在和發生的異常現象所產生的原因,就應該想想是否有些是我們還未發現或認識的原因所致,而不應避而不談,不去設法努力認識它;否則,它就會讓人類以千萬倍的代價去認識。
對於我們不認識的問題,難道不正是科學研究所要解決的任務嗎?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重要科技成就,都需要以很多前期的鋪墊性工作為基礎,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也知道,科學技術的發展,不但要重視應用性的研究,還要重視基礎研究,甚至那些暫時看不到應用前景的研究。
對於探索震前的異常現象及與地震的關系,如果有所進展,可以說是重大的科技成就,這是個應用目的性很強的問題。對於與其有密切關系的基礎性研究,能不能給予一些支持呢?哪怕是以後對於預防或減少地震的災害發生一點點作用,這比起震災之後的損失來說,恐怕也是值得的。
正如蔣錦昌在文稿中所說的,美國生物學家弗雷(A.H.Frey)指出:「我們對地震前動物異常現象的研究,決不是期待『雞窩里的雞代替地震儀』,而是通過這一現象的研究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地震,發展更有效的監測手段。」
換言之,動物與地震關系的宏觀研究對短臨預報和提高人們的警惕性而免遭地震襲擊都具有重要意義。動物與地震關系的微觀研究則是通過研究可能性地震前兆因素的生物效應,來探索動物的感知能力和檢測模式,創建具有生物特色的新型地震前兆監測系統,即所謂「地震仿生學」研究。
即使是作為純粹的基礎研究,也不宜予以取消。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N.Tinbergen在《動物在自己的世界》一書中指出:「關於動物行為提出的問題,大部分還沒有解答……我們只能說尚在摸索。但是,在這初步進行的科學探究階段中,已是足夠引人入勝的了,它們予人以某種探秘尋幽之樂。」
我國是否需要重新開展動物行為異常與地震的研究,這是一個值得探討和深思的問題。
路過相助.....
⑶ 地震來臨前,哪些動物會提前作出反應
地震來臨前會有很多動物會提前預警做出反應。動物異常種類很多,比如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動物、冬眠動物、魚類等等。地震前動物反應以及動物的異常表現牛、馬、驢、騾:驚慌不安、不進圈不進食、亂鬧亂叫、打群架、掙斷韁繩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驚跑。
還有豬:不進圈、不吃食、亂叫亂鬧、拱圈、越卷外逃。羊:不進圈、不吃食、亂叫亂鬧、越圈逃跑、鬧跳。狗: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亂跑亂鬧、叼著狗崽搬家、警犬不聽指令。
鴨、鵝:白天不下水、晚上不進架、不吃食、緊跟主人、驚叫、高飛。雞:不進架、撞架、在架內鬧、上樹。鴿:不進巢、棲於屋外、突然驚起傾而飛。
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發呆、不怕人、驚恐亂竄、叼著小鼠搬家。蛇: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凍僵、凍死、數量增加、集聚一團。魚: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養的魚亂跳、頭尾碰出血、跳出缸外、發出叫聲、呆滯、死亡等。
⑷ 哪些動物可以預知地震的到來
⑸ 能預測地震的動物都有哪些
地震是地殼劇烈運動產生的一種破壞性的自然災害,當強烈地震發生時,往往會造成地面變形、山崩地裂、海嘯等現象,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和損失,但很多動物在震前都有強烈的驚恐等異常行為和反應。如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發生了7.3級強烈地震,震前許多動物出現了反常現象。據查實震前3個月內冬眠蛇出洞的現象達82起。當天日落時,一隻黑母雞飛到了樹上,全村人看到雞飛上樹,認為快要地震了,果然過了0.5 h就發生了大震。1976年唐山地震前,深夜一點鍾,有一家養的鴿子全部驚飛出窩。
大震前出現異常行為的動物可達數十種,其中最常見的有雞、豬、牛、馬、狗、貓、鼠、魚、蛇、鴿等。大多是「驚恐性」反應,表現為極度緊張、驚惶不安。如雞飛上樹、牛馬不進圈、冬眠動物會不適時地爬出洞穴等。這些現象大多出現在臨震前些日子,但前一天內出現的異常現象最多。按出現異常現象先後次序來看,大體上為:蛇鼠等穴居動物→雞、貓、狗等小家畜→豬、牛、馬等大家畜。
那麼,為什麼地震前動物會有這些異常表現呢?
研究發現,地震前的聲波發射等機械刺激、地氣味等化學刺激和震前電場、電磁波、地溫、地下水和空氣離子等因素都會發生各種變化,由於動物的某些感覺器官十分靈敏,可能與導致震前動物的異常行為有關。
因動物的機體具有極其復雜而敏感的環境變化感知系統,如狗的嗅覺對某些氣體的敏感程度比人高出100~10000倍,能優先於人探測到臨震前由地下釋放出來的某些氣味;蟑螂的一對尾須上覆蓋著2000根密密麻麻的絲狀小毛,小毛的根部構成一個高度靈敏的微型「感震器」,不但能感覺振動的強度,而且能感覺出壓力來自何方。
⑹ 汶川地震唯一在世搜救犬14歲了,汶川地震都有哪些動物活了十幾年
我們所知道的豬堅強,就是在汶川地震上存活下來的一種動物。它在汶川地震時被埋36天是一個大奇跡。
他的這一事件就讓人覺得生命是那麼的頑強,只要你有存活下來的意志,你就可以活下來這。也提醒著我們,不要輕易的放棄生命地震中,我們也能看到很多人也是一樣的,面對死亡,大家都很害怕。但是當這些自然災害的發生。也會讓我們措手不及,我們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要過好當下。
⑺ 5.12汶川大地震我國什麼稀有動物遭到破壞
大熊貓,雅安碧峰峽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稱:Giant panda),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相間,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大熊貓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中國野生成年大熊貓現有1596隻。
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雅安碧峰峽因林木蔥蘢、四季青碧而得名。傳說是補天英雄女媧所化而成,景區內60多個景點均與女媧有關,頗為神秘。在碧峰峽風景區你能呼吸到群山幽谷蘊釀的芳醇空氣,尋找到萬古猶存的補天遺跡,以及那些曾在此發生過的愛的、美的傳說故事,它象一首空靈的朦朧詩,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等待你去品味,去賞析。 碧峰峽風景區由兩條峽谷構成,左峽谷長7公里,右峽谷長6公里,呈V字型,是一個封閉式的可循環游覽景區。峽寬30-70米,海拔700-1971米,峽壁高度100-200米,青峰對峙,景色秀雅,是休閑度假,避暑納涼的絕佳之地。
碧峰峽景區包含黃龍峽、天仙橋、天然盆景、千層岩瀑布、白龍潭瀑布、女媧池、滴水棧道等眾多景點。
⑻ 地震時有那些動物發生變化
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知道一些災害事件的發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預報風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礦井崩塌或有害氣體等等.至於在視覺、聽覺、觸覺、振動覺,平衡覺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輔助判斷作用,對不同的動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隨地震而產生的物理、化學變化(振動、電、磁、氣象、水氡含量異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動物的某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而發生異常反應.如一個地區的重力發生變異,某些動物可能能通過它的平衡器官感覺到;一種振動異常,某些動物的聽覺器官也許能夠察覺出來.地震前地下岩層早已在逐日緩慢活動,呈現出蠕動狀態,而斷層面之間又具有強大的摩擦力,於是有人認為在摩擦的斷層面上會產生一種每秒鍾僅幾次至十多次、低於人的聽覺所能感覺到的低頻聲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聲波才能感覺到,而動物則不然.那些感覺十分靈敏的動物,在感觸到這種聲波時,便會驚恐萬狀,以致出現冬蛇出洞,魚躍水面,豬牛跳圈,狗哭狼吼等異常現象.動物異常的種類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動物、冬眠動物、魚類等等.
地震前動物反應 動物 異常表現
牛、馬、驢、騾 驚慌不安、不進廄、不進食、亂鬧亂叫、打群架、掙斷韁繩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驚跑 動物異常現象(癩蛤蟆異常)
豬 不進圈、不吃食、亂叫亂鬧、拱圈、越圈外逃
羊 不進圈、不吃食、亂叫亂鬧、越圈逃跑、鬧圈
狗 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亂跑亂鬧、叼著狗崽搬家、警犬不聽指令
貓 驚慌不安、叼著貓崽搬家上樹
兔 不吃草、在窩內亂鬧亂叫、驚逃出窩
鴨、鵝 白天不下水、晚上不進架、不吃食、緊跟主人、驚叫、高飛
雞 不進架、撞架、在架內鬧、上樹
鴿 不進巢、棲於屋外、突然驚起傾巢而飛
鼠 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發呆、不怕人、驚恐亂竄、叼著小鼠搬家
蛇 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凍僵、凍死,數量增加,集聚一團
魚 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養的魚亂跳,頭尾碰出血,跳出缸外,發出叫聲、呆滯、死亡
蟾蜍(癩蛤蟆) 成群出洞,甚至跑到大街小巷
動物反常的情形,人們也有幾句順口溜總結得好:
震前動物有預兆,群測群防很重要.
牛羊騾馬不進廄,豬不吃食狗亂咬.
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著小鼠跑.
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
家家戶戶都觀察,發現異常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