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洋生物標本怎麼做
我們去浮潛時,偶爾可以撿到一、二隻比較漂亮的海星。
製作標本時先將海星以濃度為每升海水八十克的氯化鎂(MgCl2)麻醉3小時,手臂拉直,調整成我們需要的姿勢。乾制標本可將其轉移到10%的福馬林(formalin)中浸泡24小時,而後自然乾燥,寫上採集標簽,即可保存。浸液標本則將其在10%的福馬林中泡24小時後,轉至70%的酒精中保存即可。不論是乾標 本或浸泡標本,海星的原色都會起變化,特別是浸泡標本,大多變成灰白色。
B. 怎麼把魚製成標本!
第一步需要准備材料:普通石膏粉,橡皮泥,不飽和樹脂,原子灰,玻璃纖維布,刷子,一次性杯子等等。
1、魚都是有黏液的,需要用肥皂水加軟毛刷仔細清洗干凈黏液,包括魚鰭。
簡介
魚綱動物是脊索動物門中種數最多的一類,終生在水中生活,以鰓呼吸,用鰭運動並維持身體平衡,聽覺器只有內耳,多數體被鱗片,身體溫度隨環境變化,是變溫動物。
魚類分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軟骨魚類脊索退化,具脊椎骨,內骨骼是軟骨,體被盾鱗,有5-7對鰓裂。硬骨魚類的內骨骼或多或少發生骨化,體被硬鱗、櫛鱗或圓鱗,具鰓蓋。硬骨魚類是現存魚類最繁茂的類群,有23600餘種。
C. 如何製作甲殼類動物的標本
據外媒報道,近日古生物學家對約7500萬年前的草食性恐龍糞便化石分析後發現,這些草食性恐龍並不一定是嚴以律己的「素食主義者」。來自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得分校的古生物學家Karen Chin在恐龍糞便化石中發現了甲殼類動物的遺骸。
Chin表示:「如果我們在糞便化石中發現有一個甲殼類動物化石,那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科學發現,。但不一定表明反復進食行為。我們現在有多個糞便化石中含有甲殼類化石,表明至少有些類型的食草性恐龍有時會有這種意料之外的進食策略。」
化石分析表明甲殼類動物至少有2英寸(5厘米)長。研究人員認為,恐龍可能像一些鳥類一樣,正在尋找更多的蛋白質和鈣。
該小組已在《科學報告》雜志上發表研究成果。
D. 動物標本是怎樣製作的
1、以鳥類為例講解
解剖:將死去的小鳥用手術刀,從腹部向脖子的中央處輕輕劃開表皮
2、去肉、除脂
從劃開的口子處,先用剪刀將脖子剪斷,然後緩慢講小鳥的軀干給剔除出來。注意不要破壞皮張。翅膀和腿的骨頭處,用剪刀剪斷
當整個軀干取出來以後,然後將皮張上留下的一些油脂等給全部清除干凈,同時將翅膀尖,腿概況的肉剔除,在翻脖子的時候要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防止皮張損壞,然後將整個頭骨從皮張裡面翻出來,去掉眼珠
3、塗抹防腐劑
將剔除干凈的鳥類皮張,全部塗抹防腐劑,如果對人體有害的防腐劑,需要佩戴手套,頭部塗抹完畢後,將整個頭骨重新翻回來
4、製作支架
將塗抹完畢的小鳥,用三根粗細一樣的鐵絲,鐵絲粗細和鳥類的大小有關,16號鐵絲足夠了。以米字型,分別從二條腿穿過,然後另一端插入翅膀尖的位置
5、填充、縫合
當支架固定以後,就可以填充了,填充可以用棉花,竹絲等乾燥較輕,有膨脹的物質,我一般用泡沫假體,依次從翅膀,腿部,脖子這三處先填充,然後再從脖子處往下,邊填充邊縫合,直至到尾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當即將縫合完畢的時候,需要用長的鑷子繼續往脖子下再堵塞一點物質,如果感覺哪裡比較平比較少,就再填充一點,不然製作完的標本顯得太瘦,沒有精神。
6、整形
縫合後將義眼安裝上去
將填充縫合完畢的小鳥,把腿部固定在木頭,泡沫,紙殼上面,將固定好的小鳥,根據自己喜歡的造型,或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搭配造型,或者網上的圖片來確定資料 是展翅、收翅、還是俯沖的效果,這個過程要尤其仔細,盡量不要把原有的羽毛給弄掉了。
7、造型製作
環境街景,可以有木雕型,壁掛型,DIY型,盆景型,鏡框型等,街景搭配一定要美觀大方
E. 製作動物標本的方法
製作動物標本的方法:
1、浸製法
所用的保存葯劑,以酒精及甲醛液最為普遍。採到的動物標本,可直接浸存於70%的酒精或5~10%甲醛液或二者各半的混合液中。
活的標本,要首先在純凈甲醛液或95%酒精的固定液中浸泡,然後再移置於保存液中。大形動物標本要在殺死後,將標本復面剖一小縫,使保存液易於滲透內部,或用注射器向體腔注射保存液。
浸制動物標本,要在標本未固定變硬時,將附肢及其他體部伸直,成為適當姿勢,並在附肢或其他位置拴上標簽,用黑墨水註明該標本名稱、採集期與採集地。
標本浸入保存液後,葯液如變為污濁,應隨時更換。裝標本用的瓶,應在瓶塞處用石蠟密封,以防保存液蒸發。
2、剝製法
是指脊椎動物而言,也就是說脊椎動物的大部分種類都可以製成剝制標本,但在實際應用中,主要適用於哺乳類和鳥類,以及一些不宜採用浸制方法的其它各綱的大型種類,如鯨、鯊魚、海龜等。
動物的種類繁多,外部形態、軀體大小,皮膚情況等等都很不一樣,在製作過程中就必須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方法進行製作。
(5)海洋動物如何製成標本擴展閱讀:
製作動物標本的工具材料
1.解剖工具:如解剖刀、鑷子、剪刀、骨剪等,可根據經濟條件准備。
2.木工、金工工具:如鋼絲鉗、台鉗、鎯頭、電鑽、鋸等可根據條件准備。
3.石膏粉(或滑石粉):有吸水功能,主要用於吸收鳥類羽毛清洗後的水分,在剝制過程中撒在肌肉和皮膚之間,防止粘連,並防止血液、脂肪等污染羽毛。
4.鉛絲:用於動物標本支架。可根據動物的大小選用粗細不同的型號。
5.填充物:主要用於填入標本體內,可選用棉花、竹絲、麻刀、棕等。
6.玻璃義眼:可用來代替動物的眼睛。
7.針線:縫合標本剖口用。
8.標本台、樹枝等:固定動物標本用。
9.標簽、記錄動物標本的名稱、性別、採集地點等。
F. 海洋動物標本製作
比如常見的掛在牆上的旗魚標本是怎樣製作的?鯊魚也能這樣做嗎?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標本製作方法,還有需要的工具和葯物。
G. 如何製作動物標本
[摘 要]動物標本製作對教學、科研、文化生活、資源保藏和利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介紹了動物標本的分類,詳細闡述了骨骼標本、剝制標本、鑄型標本、干制標本、透明標本等製作方法。
[關鍵詞]動物標本;製作;骨骼標本;鑄型標本;透明標本
[中圖分類號]Q95-34 [文獻標識碼]A
「標本」在古希臘語中意為「運動的皮張」。有人認為製作動物標本是很殘忍的事情,但實際上製作標本的初衷不在於殺戮,而在於挽留。製作動物標本是對死亡動物的充分利用,有利於保藏生物資源和生物信息,為生物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提供依據;幫助人們科學研究,了解多彩多樣的生物世界及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目前,動物標本按製作材料及方法的不同主要分為骨骼標本、浸制標本、剝制標本、鑄型標本、干制標本、塑化標本、透明標本及玻片標本等八大類型。
1 骨骼標本
骨骼標本可用來研究動物骨骼系統,分為整體骨骼標本和散裝骨骼標本兩種類型。整體骨骼標本是將動物骨骼通過剔肉、腐蝕、脫脂、漂白等處理後,再按其原來的位置串連、安裝成一個整體。動物骨骼標本常見的製作方法主要有蟲蝕法、化學腐蝕法、自然腐蝕法和煮製法。
1.1 蟲蝕法
蟲蝕法是通過生物蠶食骨骼標本上所附著的
H. 怎樣製作海洋動物標本
先弄死
I. 動物標本的製作過程
1、整理標本:採集來的標本要經過整理,首先放到較大的盛有清水的容器內,再選擇生活力強、形態典型、完整無缺、大小適當的留下,棄去其它雜物。
2、恢復動物的自然狀態:將水生種類移入新鮮的普通水或海水的容器內靜置一小時,以使動物恢復到在自然環境中的生活狀態。
3、麻醉:對易收縮的動物需先經過麻醉再殺死。常用的麻醉劑有乙醚、氯仿、50%的酒精、硫酸鎂等。
4、殺死:動物經一定時間麻醉後(麻醉時間不能過長),使用適當葯劑迅速將其殺死,以保持其外形正常和內部器官的完整。殺死葯劑常用的有5—10%福爾馬林、80—95%酒精、無水酒精等。
(1)剝離:根據鳥的不同種類和製作目的,剝離的方法各有不同,一般有三種,即胸剝、腹剝和背剝,一般的鳥以胸、腹部開口為宜。具體剝離的方法是:用保險刀片(大型鳥類可用解剖刀)從胸、腹部開口,開口前用毛筆沾上水把羽毛向兩邊刷,使皮膚露出,沿龍骨突起向胸部中央把皮膚剖開一段。然後用刀剖開皮和肉之間的結締組織,大鳥可用手指向外撐皮,使皮肉分離,這時可抹些滑石粉(石膏粉),避免粘連。當露出頸和肩部時,用剪刀把兩翼根部上肌肉剪去,露出關節,再剪斷關節。在剝離過程中,如果有血流出或肉體被扎破,要馬上用棉花堵上,並撒石膏粉。剝到大腿骨和脛骨關節處時,用剪刀剪斷肌肉和關節,同時把背麵皮肉也分開。剝近尾部時需特別小心,不可硬拉硬扯,切忌損傷尾和泄殖腔孔,以免造成羽毛(尾羽)脫落及脂肪滲出。這時只有頸部還沒有剝皮,可用一隻手把頸扯出,另一隻手把頸部皮膚翻轉,當剝離到頭部露出頭骨時,用剪刀從枕骨大孔處剪斷,用葯棉暫時堵住,這樣肌內完整地剝出。
(2)剔除:除去脛骨、兩翼骨上粘連的肌肉,剔除肌肉後再把皮恢復原位。
(3)挑腱:用刀把爪底剖開一口,用刺針把筋腱挑出、剪斷。
(4)清頭;頭部露出耳聽管、眼球後,用鑷子把眼球撥出,用刀把耳聽管割斷,用剪刀擴大枕骨上的孔,把顱內的腦去掉,去腦時用棉球蘸出,蘸干凈即可。
(5)支架:用鐵絲2根做成支架,若要標本作展翅狀,需用鐵絲4根做成支架,鐵絲出頭6根,頭部1根,尾部1根,翅2根,腿部2根,翅展開的2根鐵絲從翼根穿出。
(6)填充:一般小型鳥填充物為葯棉,如果是大型鳥類可填充棕絲或鋸木屑。填充前從鳥頭顱內開始順著向下都塗上防腐劑,然後用葯棉填充好,背部要填平。在填充時可裝義眼,義眼底部塗上與活體眼底相同的顏色,這樣更逼真,義眼也可在頭部復原好後再安裝。
(7)縫合:各部用棉花填充好後,從頸胸部開始從上向下進行皮膚建合,縫合時注意不要損壞羽毛。
(8)整形:整形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以實物為標准進行整形,耳、眼臉的位置要調整好,羽毛應整齊;整順。 固定和保存是製作標本的兩個重要環境,固定好了的材料最終能否成為合格的標本,還在於如何保存。如果保存欠妥,即使固定得再好,最後還是達不到製作的目的。保存方法主要有液浸保存和乾燥保存。
1、浸液保存。
浸液保存是把標本浸在一定的葯物溶液里保存標本的方法。一般整體材料、解剖材料、局部構造或器官可用這種方法保存。
常用的保存液大致與固定液相同,主要是福爾馬林、酒精、甘油以及這幾種葯物按比例配製製成的各種混合液。單純用福爾馬林作保存夜,濃度為5%--10%,個別情況可用15%。具體濃度的大小以標本的大小而定,原則上小標本濃度小,大標本濃度高。
福爾馬林作保存液,效果好、價格低,可以大量地使用。缺點是保存中往往有多聚甲醛形成,使浸液變濁,影響觀察。因此,在保存過程中,一年要更換一次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