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動物的語言是什麼
聲音語言,許多動物都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而這些聲音逐漸演變成為動物之間交流的信號,動物的聲音語言千變萬化,含義各不相同,是動物分類的一種指標。
氣味語言,許多動物常常以特殊的氣味來達到追蹤目標、鑒別敵友、發出警報、標明地點、集合或分散群體等目的,這種特殊的氣味被稱為動物的氣味語言。行為語言,動物會運用各種不同的行為來表達它們的思想,這種無聲的語言被稱為動物的行為語言。
色彩語言,動物會運用色彩的變化來表達它們的思想,如孔雀、蜻蜓、蝴蝶和墨魚等動物,這種行為被稱為動物的色彩語言。
動物的通訊行為
動物的通訊一般都是通過一些動作行為來告訴同伴發生的事情,像人用嘴巴說話一樣,從而知道要做什麼事。只不過動物為會說話是用動作來表達。例如:蜜蜂如果有一隻工蜂發現花叢,就會回到蜂窩里顫動身體轉圈。
方向近遠不一樣轉動就不一樣,這樣同伴就知道了有多遠食物有多少要去多少工蜂。有的動物是用聲音來表達,每種叫聲表達意思都不一樣,例如:雞鴨這些動物遇到危險就會叫得很急,叫得很大聲。所謂動物的通訊行為就動物的語言,只不過它用動作或叫聲來表達。
⑵ 動物怎樣交流
動物的交流
史領空
舞蹈傳信有的動物交流的方式很復雜,有些研究人員傾向於承認它們使用了「語言」。比如。蜜蜂的交流方式就讓人感到驚異。
一旦一隻蜜蜂發現某處有食物,它就返回蜂巢,用特定的飛舞姿勢,把消息告訴其他工蜂。
如果食物距離蜂巢不到百米,蜜蜂就以環狀飛舞吸引其他蜜蜂的注意;如果食物位於較遠的地方,它就會擺動飛舞,如同跳「8」字舞。食物越遠,蜜蜂飛舞的圈數就越少。比如,飛舞40圈代表100米,飛舞24圈代表超過500米。蜜蜂飛舞的方向代表食物的方位,而飛舞的頻率和持續時間則表示食物的多少。最後,其他工蜂只要聞一聞送信者,辨別一下花香,就能知道食物的質量。一旦這些信息被接受,蜜蜂們就會湧向食物,而這群新來的采蜜者又會進一步在蜂群中傳遞信息。蜜蜂的溝通技巧使它們能夠在大約1小時內,動員1萬只左右的蜜蜂飛赴食物現場采蜜。
模仿人類在人類看來,最奇妙的動物莫過於那些能夠模仿我們說話的動物。鸚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鸚鵡喜歡模仿聽到的幾乎任何一種聲音,能夠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的語言。它們是鳥類中的「語言大師」。
美國心理學家艾琳·佩珀伯格曾教一隻來自加彭的非洲灰鸚鵡說一些簡單的單詞。比如,她教它叫喜歡的玩具「軟木」,叫愛吃的食物「胡蘿卜」。她給鸚鵡出示一樣物體,如果它能正確說出物體名稱,她就把物體塞進鸚鵡嘴裡表示獎賞。在她的調教下,這只鸚鵡很快學會了十多個單詞,後來甚至還會索要它看不見的東西。
等到鸚鵡開始會說「我要表演」之類的句子時。佩珀伯格進一步深化她的研究。最後,這只鸚鵡學會了根據形狀、大小和色彩辨別約300樣東西,而且它在回答「什麼東西是黃色的」或「盒子是什麼顏色」之類問題時。正確率達到80%。
由於鸚鵡在模仿人類語言方面的出色表現,有人專門把鸚鵡訓練成「語言矯正專家」。
如在澳大利亞悉尼有一所「鸚鵡學校」,專門訓練鸚鵡清清楚楚地發音,而且特別選擇一些難讀的、復雜的單詞讓鸚鵡掌握,再由它們來幫助說話有缺陷的孩子們。那些有發音不準或者不會念復雜單詞的孩子的家庭,可以把鸚鵡請到家中,讓孩子們每天數十次地聽它們純正而清晰的語音,很快就能掌握正確的發音方法。
由於鳥的種類繁多,科學家要破解它們的聲音絕非易事。通過觀察鳥類的交流方式,研究人員已確定了鳥類彼此識別的三個層次,即種群層次、區域層次和個體層次。
比如,夜鶯的啼囀可分為幾部分,有的是吸引同伴,有的是發出警告。至於它歌聲的其他部分,要麼是自我標識,要麼是模仿其他鳥叫。夜鶯擅長模仿,有時甚至會學其他動物的叫聲。
與鸚鵡相似,動物界其他成員也能夠以各種奇妙的方式進行交流。無論是尖叫、嘶鳴還是呱呱大叫,動物每一種叫聲可能都包含了只有特定種類動物才能聽懂的信息。在各種動物的奇特叫聲中,「海洋旅行家」鯨發出的被稱為「鯨歌」的叫聲,特別令人著迷,其中座頭鯨和白鯨的叫聲尤其令人難忘。
這兩種動物能夠不間斷地發聲半小時。它們發出的聲音是吠叫、尖叫、金絲雀般的嘯鳴、嘶鳴、哼唱、吼叫、嗡嗡聲和顫音等各種聲音連續不斷的組合,有著優美的韻律,其中含義至今無人知曉。許多世紀以來,航海者一直把這種神秘的聲音當作美人魚或希臘神話中的海妖塞壬的吟唱。
語言之謎要搞清楚動物的交流方式究竟是不是語言,我們必須確定語言的基本特徵。瑞士語言學家費迪南·德·索緒爾牗1857—1913年牘是這方面的權威之一,他開創了現代語言學。
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一種具有符號性和創新性的溝通方式。它不僅僅是一連串為達到某一目的而組成的信號。
只有信號在他稱之為「雙音發音」的層次傳遞,語言才存在。這就是說,語言由數量有限的如母音和輔音之類的無意義單元組成,而這些無意義單元能組成無數的有意義單元,後者構成了詞彙表。人類通過使用幾種不同的語言信號,就能夠描述現實世界,表達自身豐富的感受。比如,要描述一條路,我們可以用「小徑」、「小巷」、「街道」、「公路」等不同詞彙。然而,動物交流體系的主要特徵卻是一個信號只對應一個信息,反之亦然。甚至聰明異常的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大猩猩,只有在交流或理解新事物時,才不得不擴大它們的詞彙。
五種交流方式動物與人類不同,動物一般只在三種特定情況下進行溝通,即交換食物信息、交配季節增強配偶間的聯系、遇到危險時求助。盡管每一種動物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交流,但是,所有動物的交流方式基本上可分為以下五種:
·聲音信號,如歌聲、呼叫、超聲波或次聲波;·光學信號,如皮毛紋路、色澤變化或肢體姿勢;·氣味信號,許多動物通過分泌有氣味的化學物質,來標記路徑;·身體接觸,如雛鳥用這種方式向父母乞食;·電信號,如有的魚會發出電信號,矯正方向。
http://cache..com/c?word=%B6%AF%CE%EF%2C%BD%BB%C1%F7&url=http%3A//www%2Ewxrb%2Ecom/jypd/kpsc/kpsc%5F05%5F051601%2Ehtm&b=40&a=18&user=
⑶ 可愛的狗狗是怎麼說話,交流的呢
動物之間交流
(一)聲音語言
許多動物都會發出聲音,這些聲音往往成為動物之間交流信息的獨特的聲音語言。例如蟋蟀能利用翅膀摩擦發出的像樂曲一般清脆動聽的聲音來表現它們的種種「感情」。當雌雄相處時,聲調輕幽,猶如情人竊竊私語;當獨處一方時,它就發出高亢的強音來招引朋友。
(二)氣味語言
有些動物常常以特殊的氣味(信息素)來達到引誘異性、追蹤目標、鑒別敵友、發出警報、標明地點、集合或分散群體等目的。這種氣味雖然沒有聲響,可也算是一種語言。例如蜂王通過分泌一種唾液產生的氣味招引工蜂來為自己服務;雌蛾產生的氣味能引誘距離很遠的雄蛾;螞蟻利用味覺和嗅覺彼此進行聯系,識別同窩夥伴;雄鹿在求偶時,它會用身上的芳香腺往樹上擦,這樣,樹上便留下了自己的氣味,於是,雌鹿聞到它的氣味以後就會循蹤而至。
(三)行為語言
動物還會運用各種不同的行為來表達它們的意思,這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例如長頸鹿在發生危險時,會用猛烈的驚跑來向同伴傳達警報;野豬在平時總是把尾巴轉來轉去,但一旦覺察到有危險時,就會揚起尾巴,在尾尖上打個小卷給同伴報警;蜜蜂在發現蜜源以後,就會用特別的「舞蹈」方式(如「8」字形擺尾舞),向同伴通報蜜源的遠近和方向。
二,動物怎樣利用通訊
回[動物語言]目錄 發表時間:2005-4-25 14:13:08
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人類創造了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豐富的詞彙,用以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動物的通訊系統雖然比不上人類完善、發達的通訊系統,卻也是五花八門的。它們能有效地傳遞信息,在動物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動物來說,通訊范圍之廣闊是人類難以想像的。以蚊蟲為例,一隻蚊蟲尋找配偶要搜尋直徑為4.83千米的范圍;而一種加拿大蚊,雌、雄互相找尋,需偵察直徑為24.5千米的范圍。人體比蚊蟲大許多倍,如果將此倍數乘以上述偵察范圍,那麼像人這樣大小,偵察的面積相當於地球表面積的 1/2。試想,需在如此巨大的空間里尋找配偶,相遇機會是多麼稀少。為此目的,雌雄蚊蟲之間必須具有通訊的信號。
平日,動物大都分開生活,相隔開的距離有遠有近。動物依據信號,辨認同種成員,一方面根據這種識別,互相聚攏靠近。另一方面依據信號分清本族和異族個體,使得彼此維持一定距離,保證每個動物都有一定的空間,佔有一定的資源,以便能獲得食物。
在群居動物中,通訊的功能很多,如發出報警信號,召集同伴結群戰斗,攻擊入侵者;或者報告危險,令同族成員隱匿、躲藏;利用信號指示食物的所在等,都是動物應用得很廣泛的一類通訊。螞蟻用示蹤外激素指示食物的方向和位置,這些信號往往進化成復雜的導向信號,螞蟻用它引導同伴奔向食源地去。
繁殖時期動物的通訊最為重要,兩性必須聚到一起,使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才有可能繁衍後代。第一步,首先需要兩性彼此准確地辨認。性引誘信號是最初的辨識信號,但是,在交配之前,還需要確切的識別。接著,在協調兩性個體,完成嚴格的交配過程中,仍需要精確的通訊過程。這種准確無誤的信號對動物的繁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鳥類為例,一隻鳥蛋大約是母體體重的15~20%,很多鳥一窩蛋的重量會超過雌鳥的體重。隨後雌鳥還要花費大量精力用於孵卵、育雛。在繁殖季節,雌鳥若擇偶不慎,孵化不出幼鳥,或者養育不出合格或是優秀的後代,就會錯過一個繁殖季節。對生命短暫的雀鳥來說,這該是多麼大的浪費!於是,大自然通過選擇,賦於它們以精確的通訊系統,多次嚴格地互相辨認,把失誤的機會減至最低,保證繁殖的成功。
成年動物對幼仔的精心照料、哺育,使得幼年動物逐漸熟悉了成年動物所用的信號,並對它們產生反應,形成了幼年動物與成年動物的通訊系統。另一方面,幼年動物也發展了自己的信號,不但在幼體間傳遞信息,這些信號也影響著雙親的行為。
可見,通訊尤其是化學通訊,在動物的生命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們影響動物的生長、生殖、分化,決定著群體結構的形成,個體、群體間的聯系,調節著防禦、進攻、遷徙、劃分等級、聚集、標記等一系列的行為,從而影響動物的全部生活。試想,動物間若沒有微妙的通訊系統,豈不導致物種的覆滅嗎!
⑷ 動物語言是怎麼回事
人類有語言,這是人類與動物的重大區別之一。
隨著人類社會的形成與發展,由於集體勞動和生活的需要,彼此之間要交流思想,於是,語言就誕生了。語言的使用,促進了人類的思維,使得大腦更加發達。語言的使用,也促進了勞動經驗的交流和積累,從而加速了生產力的發展。
動物有語言嗎?有的小朋友也許會說:「有,我們看的動畫片中,唐老鴨、米老鼠不是都會說話嗎?」的確,在童話中,在動畫片中,動物都會說話,不過別忘了,這是人們用擬人的手法在講動物的故事。
在動物界中,的確有「語言」存在,這是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學問。有些科學家,畢生都在和動物交流,記錄、分析動物的「語言」,從中了解這些「語言」的含義,了解動物是怎樣交流感情和信息的,他們工作已經獲得了很大的成績。
表達意思和交流感情的工具
和人類的語言相比較,動物的「語言」要簡單得多。在同種動物之中,它們使用「語言」來尋求配偶,報告敵情,也可以用來表達友好、憤怒等感情。春天,是貓的發情期,一到晚上,貓就會出去尋找配偶,人們常可以聽見貓拖長了聲調的叫聲,這是在吸引異性。動物的「語言」,也用來溝通動物和主人的關系。夜晚,在農舍前,傳來一陣陌生人的腳步聲,看門狗伸長了耳朵,隨著聲音的接近,它狂吠起來,這是告訴主人:有陌生人靠近我們的家,要警惕。
雖然鵝的叫聲都是單調的「嗄、嗄、嗄」聲,有位叫勞倫茨的教授卻成功地翻譯出了鵝的「語言」。如果鵝發出連續6次以上的叫聲,意思是說:「這里快活,有許多好吃的東西。」如果剛好是6個音節,則表示:這兒吃的東西不多,邊吃邊走。如果只發出3個音節,那就是說:「趕快走,警惕周圍,起飛!」在鵝發現狗的時候,會從鼻腔中發出一聲「啦」的聲音,鵝群們一聽到這個聲音就驚恐地拍動雙翅,慌忙逃走。
狒狒是一種低等靈長目動物,在中央電視台的「動物世界」節目中,曾經介紹過它們的群居生活。根據科學家的分析,狒狒的語言已經很復雜,它的聲音由兩個部分組成,它們的語言包括20多種信號。當發現敵情時,狒狒王便發出一種特殊的叫聲,警告其他狒狒逃走或准備戰斗。在動作上,狒狒可以有十幾種,它的眼、耳、口、頭、眉毛、尾巴都可以動作,表示出友好、憤怒等感情,如此豐富的聲音和動作,就組成了狒狒復雜的「語言」系統。
鳥類的「語言」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們常用「鶯歌燕舞」、「鳥語花香」來形容我們美好的祖國。研究鳥的「語言」的科學家發現,鳥的「語言」可以分為「鳴叫」和「歌唱」兩種。「鳴叫」指的是鳥類隨時發出的短促的簡單的叫聲,它們常常是有確定含義的。例如,雞(雞也屬於禽類,是飛鳥的「親戚」)的「語言」是我們常聽見的。在溫暖的陽光下,雞媽媽帶著一群小雞在覓食,它用「咯、咯……」的叫聲引導著小雞,而小雞的「卿、卿……」的叫聲也使雞媽媽前後能照應它的孩子們。這時,天空中出現了一隻老鷹,雞媽媽立刻警覺起來,向小雞們發出警報,展開雙翅,讓小雞們躲藏在它的翅膀下。
至於「歌唱」,主要是指在繁殖季節由雄鳥發出的較長、較復雜的鳴叫,關於這些「歌唱」的意思,科學家有不同的分析,歸結起來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雄鳥在誘惑雌鳥,另一種認為「歌唱」是宣布「領域權」,表示這塊地方已經屬於它所有,別人不得侵犯。
科學家發現,海豚也有自己特殊的「語言」。在海洋生物中,海豚的「語言」是最復雜的,它可以使用多種聲音和信號,用來定位、覓食、求偶和聯絡。
動物語言中的方言
在人類的語言中,有著方言,一個北方人來到南方,或者一個南方人去到北方,一時聽不懂那裡的方言。在動物中,同樣也存在著類似的情況。
每一種飛鳥幾乎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而且互不相通。有這么一個故事,在某個動物園中,一隻野鴨闖入了紅鴨的窩中,把老紅鴨趕走,自己幫助紅鴨孵出了一窩小鴨,可是這些小紅鴨根本聽不懂野鴨的「語言」,不聽從它的指揮。小鴨們亂成一團,野鴨也毫無辦法。後來來了只大紅鴨,它只講了幾句「土話」,小紅鴨就乖乖地聽它的話了。
不僅不同種動物之間語言不通,而且同種動物之間也有方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佛林格斯教授研究了烏鴉的語言,而且將它們的語言用錄音機錄制下來。當成群的烏鴉從天上飛過時,佛林格斯教授在地上播放他先前錄制的烏鴉的「集合令」,這時烏鴉群就乖乖地降落在地上。當他將烏鴉的「集合令」錄音帶帶到另一個國家去播放時,就不靈了。他發現,居住的國家和地區的不同,烏鴉的語言也不一樣,法國的烏鴉對美國烏鴉的「講話錄音」就一竅不通,甚至於對它們的報湖號也毫無反應。
科學家們又發現,海豚的「語言」是世界通用的。單個海豚總是默不作聲,若有兩個海豚碰到了一起,「話匣子」就打開了,它們一問一答,可以聊上很長的時間。為了研究海豚的語言,美國科學家曾做了一個「海豚打電話」的實驗,把兩只海豚分別關在兩個互不聯通的水池裡,通過話筒和揚聲器讓它們互相「交談」,然後錄下它們談話的內容,進行分析。當科學家將來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兩只海豚分別置於兩個水池之中時,這兩只家鄉相距8000千米的海豚,竟然通過「電話」交談了半天。
動物的舞蹈語言和啞語
語言並不全是有聲音的。聾啞人之間的交談,全部靠啞語,也就是靠規范化了的手勢和表情。在動物界中,也有「啞語」。
蜜蜂之間的「交談」,是通過舞蹈來表達的。如果說它們全是用「啞語」,這也不確切,因為蜜蜂除了舞蹈的姿勢以外,還要用翅膀的振動聲來表達。振翅聲的長短,表示蜂巢到蜜源距離的遠近,振翅聲的強弱則表示花蜜質量的好壞,這樣,蜜蜂就能通過「舞蹈語言」和「振翅語言」把蜜源的方向、距離、蜜量多少等信息通報給夥伴。
人們很想通過「語言」來與動物通話,其中最普遍的也許是人與狗之間的交流。人們常說,狗對主人忠誠,確實,狗對主人的聲音十分熟悉,只要略加訓練,它就能根據主人的口令趴下、躍起、坐下、站立、前進等等。
人們曾設想訓練黑猩猩「說話」。黑猩猩的智力在動物界中居上等,而且它們許多地方也和人相似。例如,猩猩沒有尾巴,和人一樣有32顆牙齒,胸部只有一對乳頭,母猩猩每月來一次月經,懷孕期也是9個月。猩猩和人的血液成分也很相似,也有不同血型,面部也同樣可以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但可惜的是,它們的發音器官極不發達,大多利用手勢來表達意思。
在美國,有一對名叫加德納的夫婦,採用美國聾啞人通用的啞語,去教授一隻名叫「娃秀」的雌性猩猩。這只小猩猩出生後18個月就在熱帶森林中被人捕獲,從此成為加德納夫婦的「養女」。他們非常用心地訓練娃秀,和它生活在一起,給它創造非常好的學習環境。為了不使聲音干擾娃秀的學習,在小猩猩在場時,他們自己就用手勢交談。經過兩年的訓練,娃秀可以理解和領會60種手勢,其中有34種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如「吃」、「去」、「再多些」、「上」、「請」、「內」、「外」、「急」、「氣味」、「聽」、「狗」、「貓」等等,它還能將一些手勢連貫起來。
人們期望,將來能訓練猩猩來進行一些簡單的勞動。
利用動物「語言」為人類服務
科學家利用鳥的「語言」來驅趕鳥類。在飛機場的附近,大量鳥的存在是很危險的,萬一它們和正在起飛或降落的飛機相撞,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機場人員設法錄下了鳥群的報警信號,並且在擴音器中不斷播放,使得鳥群驚恐萬分,遠走高飛。
科學家也正在利用魚的「語言」來捕魚。憑借高水平的聲納儀來探測魚群的位置,指導漁船下網,還可以人工模擬能吸引魚的聲音,如小魚在活動時的聲音,用來引誘魚群靠近。
人類在尋找宇宙中的生命時,也考慮過和天外生命「對話」的問題。科學家錄制了世界名曲,在太空中播放,希望能夠引來知音。人類也希望能與「太空人」對話,但用什麼語言去和他們交談呢?有科學家建議使用「海豚語」,理由是海豚的智力相當發達,它也希望能和人類進行交流。如果科學家的假設能實現,那將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
⑸ 動物是怎樣說話的
蜜蜂發現了蜜源時返回來招呼同伴時會跳不同的舞姿來告訴同伴蜜源的距離和方向,螞蟻通過碰碰觸角來打招呼,貓咪或者狗通過尾巴的伸直或者彎曲來表示友好或者不友好,而一些鳥類通過不同的鳴叫來表達不同的情感,各自的動物世界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如果我們掌握了動物們的語言,那麼就可以了解動物的心情狀態,從而知道何時可以親近它們何時需要遠離它們。
鵝這種動物,交流的叫聲多達十幾種,起飛前的集合令是最最特別的,叫聲一旦響起,鵝群就會迅速的集合好,等待出發,真是太有意思了,訓練有素啊。大象則是通過鼻子的不同彎曲狀態來表達不同情緒,比如很放鬆的放著,就表示一切都很好,而若微微的向外捲起,則表示大象要開始使壞了,要小心啦。若是微微向內捲起,則表示發生了一點事情,而向內捲起比較多,表示看到了令它害怕的東西。若使勁的甩動自己的鼻子,則表示大象發怒啦
狗狗可以通過耳朵、嘴巴、尾巴、叫聲等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簡單給大家介紹介紹尾巴的意思:尾巴低垂並輕輕搖擺,表示很高興;尾巴柔軟低垂,尾部稍微捲起,表示有點害怕;尾巴軟軟的向上翹起,表示一切都很好;尾巴僵直,水平方向呈波浪形,表示狗狗發怒啦,快閃開。
⑹ 動物的語言是怎麼樣的
動物和人類的很重要的區別是動物不會說話,但這並不證明動物之間沒有「語言」,其實動物有它們自己的表達方式,一個地區的同類動物甚至有自己的「方言」。
非洲長尾猴的叫聲是它們相互溝通的語言。它的叫聲結合其不同動作表達不同的意思:當它抬頭仰天叫時,意通知同伴要注意,天上的老鷹來了;而俯視地面叫時,則是發現地上有蛇叫同伴快躲開;既不望天又不低頭時的叫聲,是表達它要上樹。所以,動物的叫聲很多時候是遇到天敵,藉以通知同伴的一種方式。
鳥鳴叫的內容也很復雜,能表達高興,煩惱、領域防禦、取食、進攻等多種含義。可以利用幾個基本單音的組合,表達不同的信息。最簡單的組合方式是利用停頓,如鵝發出「嘎」的叫聲超過6次,表達的信息是:「吃的東西很多,留在這里吧!」5次表示「加快步伐」,4次表示「全速前進」,而3次的意思為「拚命跑啊,飛起來吧!」在繁殖季節,雄鳥發出的鳴叫聲,還有吸引雌鳥和驅逐競爭對手雙重功能。雄金雞在求偶時,會把翅膀抬起,同時把背部五光十色的羽毛充分展開進行炫耀,希望引起雌金雞的注意。這時,雌金雞如不加理會,雄金雞便會擋住它的去路,更加賣力地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同時發出「嚓」的鳴叫,意思是懇求雌金雞:「再好好看看我!」這樣的情形要持續半個多小時,直至雌鳥接受了雄鳥的求愛,雙雙離去。
生活在我國黃海及渤海的黃花魚群,生殖季節也會發出聲勢浩大的「咕咕」聲,可以傳得很遠,以至於過往客船的旅客以為是海怪而睡不安穩,而過了它的繁殖期,便聽不到這種聲音了。
人類的語言因地域差異會形成各地方言,有趣的是,動物也有「方言」。動物除了懂得當地的方言外,還能向別處的同類學習其他方言。同樣是美國的烏鴉,定居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烏鴉可以和當地的烏鴉「說」自己的「方言」,而對緬因州烏鴉的信號卻沒有反應,但一些烏鴉因種種原因,常從一個州飛到另一州,卻能同時懂得兩地的方言。
動物是不會說話的,但有些鳥類經過訓練卻可以「學舌」。學舌只是一種模仿行為。而不能懂得其中的意思。鸚鵡和八哥是「學舌」中的佼佼者,不僅會學人說話,還可模仿人唱歌和樂器的演奏聲。
動物的語言復雜多樣,會學舌的動物妙趣橫生,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留心觀察一下,或許你也會懂得一兩種動物的語言呢。
⑺ 動物怎麼說話,為什麼人聽不見或聽不懂
聲音的頻率不夠的話人是聽不見的。動物之間有自己的交流方式,比如氣味、叫聲、動作,它們和人之間也可以交流,就像樓上說的。人聽不懂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它們的交流方式,如果相處久了,同樣可以從它們的動作、神態、聲音知道它們在想什麼的。如果你想聽懂,就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哈~
⑻ 動物是怎麼交流的
人有人言,獸有獸語。動物的通訊系統雖然比不上人類完善、發達的通訊系統,動物主要是通過氣味、聲音、動作來進行信息交流的,在動物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動物大都分開生活,相隔開的距離有遠有近。動物依據信號,辨認同種成員,一方面根據這種識別,互相聚攏靠近。另一方面依據信號分清本族和異族個體,使得彼此維持一定距離,保證每個動物都有一定的空間,佔有一定的資源,以便能獲得食物。
在群居動物中,通訊的功能很多,如發出報警信號,召集同伴結群戰斗,攻擊入侵者;或者報告危險,令同族成員隱匿、躲藏;利用信號指示食物的所在等,都是動物應用得很廣泛的一類通訊。
烏鴉受到驚嚇時飛起來「哇哇」亂叫,是為了告訴同伴引起注意,有利於保護群體的安全,屬於用聲音交流信息。鹿撅起尾巴,露出反面顯眼的白色,是通過動作引起同伴的警覺,防禦敵害。羊一邊啃草一邊嗅著地上同伴的糞便,是通過同伴的氣味來尋找同伴,防止離開羊群。螞蟻在正常行走時,屁股會翹起,而當它發現食物源時會拖地排出信息激素,其他的螞蟻則靠觸角來接受信息激素。蜜蜂跳圓形舞或8字舞,即動作來告訴自己的小夥伴,蜜源的方向和距離是如何的。黑長尾猴發現蛇、豹、雄鷹時會發出三種不同的鳴叫聲,它們主要是通過聲音來進行交流的。雌雄娥當它們需要交配時,雌蛾會發出一種具有揮發性氣味的東西,雄蛾聞到後會飛過來和它交配。
⑼ 動物有語言嗎
動物有語言。
動物語言是指動物間交換思想感情,傳遞信息。自然界的動物也同人類一樣,要相互交換思想感情,傳遞信息。有趣的是,它們自有一套奇妙的動物語言。
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動物之間建立友善關系,雙方必須彼此了解才行。這種了解的方式,一般地稱它為禽言獸語。動物並不像人那樣,藉助於語言進行交談,它只是利用自己各種不同的情感,向同伴或共生的朋友發出危險警報,或者通知它們哪兒有食物等等。
例如,它們會發現一些吱吱的聲音,動物也有著自己的語言,通常有聲音語言,氣味語言,行為語言。
(9)動物是怎麼說話的呢擴展閱讀:
一、動物通訊含義
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自然界中,它們總 是組成一個小的生活群體,盡管有一些喜歡獨來獨往,但至少它們在交配時需要與異性接觸在接觸過程中,它們的鳴叫,彼此間互相的觸摸,甚至一些化學物質的釋放。
使得它們聲息相通,行動一致,無論是在捕食活動中,還是在對配偶的爭奪上都井然有序。這些都是與動物之間存在的通訊行為分不開的。
所謂通訊,就是指個體通過釋放一種或是幾種刺激性信號,引起接受個體產生行為反應。信號本身並無意義,但它能被快速識別,更重要的是它代表著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屬性,如性別、年齡、大小、敵對性或友好性等等。
二、動物通訊行為
動物的通訊一般都是通過一些動作行為來告訴同伴發生的事情,像人用嘴巴說話一樣,從而知道要做什麼事。只不過動物為會說話是用動作來表達。
例如:蜜蜂如果有一隻工蜂發現花叢,就會回到蜂窩里顫動身體轉圈。方向近遠不一樣轉動就不一樣,這樣同伴就知道了有多遠食物有多少要去多少工蜂。
有的動物是用聲音來表達,每種叫聲表達意思都不一樣,例如:雞鴨這些動物遇到危險就會叫得很急,叫得很大聲。
所謂動物的通訊行為就動物的語言,只不過它用動作或叫聲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