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基本動物有哪些

基本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1 03:55:44

『壹』 動物的主要類群有哪些

主要類群有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節肢動物。

軟體動物(拉丁學名:Granulifusus kiranus)也稱貝類,是軟體動物門動物的統稱,是除節肢動物外最大的類群,約10萬種。體制的差異很大,但有共同的特徵∶體柔軟而不分節,一般分頭-足(有的頭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質)和內臟-外套膜(由背側的內臟團、外套膜及外套腔組成)兩部分。

軟體動物的族群包括烏賊、章魚、鸚鵡螺和已經絕種的菊石與箭石。它在嘴附近有長觸手以攫取獵物,移動方式為利用虹吸作用噴水前進。軟體動物(Mollusca)是動物界中的第二大門。

軟體動物是無脊椎動物中數量和種類都非常多的一個門類,已經發現的現代種類加上化石種類一共有12萬種,僅次於節肢動物而成為動物界中的第二大門類。軟體動物適應力強,因而分布廣泛,陸地、淡水和鹹水中都有大量成員,像蝸牛、河蚌、海螺、烏賊等都是我們熟悉的代表。

各類軟體動物雖然形態各異、習性有別,但是基本特徵十分相似,身體柔軟而且大多數都不分節,一般都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4個部分。外套膜通常還都分泌出鈣質的硬殼保護在身體的外面。

『貳』 動物園里都有哪些動物

動物園里有猴子、百靈鳥、松鼠、紅腹錦雞、火烈鳥、浣熊、老虎、獅子、熊貓、大象、河馬、獴哥、長頸鹿、樹懶等。

1、猴子。雜食性。以水果為主,不放過唾手可得的肉食。是三種類人猿靈長目動物的成員,靈長目是動物界的種群,猴子一般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能與其他原猴亞目和猿猴亞目。

2、百靈鳥是鳥綱雀形目百靈屬的總稱。是草原的代表性鳥類,屬於小型鳴禽,往往邊飛邊鳴,由於飛得很高,人們往往只聞其聲,不見其蹤。

3、松鼠,隸屬嚙齒目松鼠科,泛指一大類尾巴上披有蓬鬆長毛的嚙齒類動物,現存約有58屬285種,分布遍及南極以外的各大洲(在大洋洲為引入種) 。

4、火烈鳥:亦稱紅鸛。3屬6種:高約80—160厘米,體重2.5—3.5千克。體型大小似鸛;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較大成槽狀;頸長而曲。

5、北美浣熊是浣熊科、浣熊屬動物。為中等體型食肉目動物,成年體長40-65厘米,尾長20-40厘米,體重4-10千克,雄性稍大於雌性。毛緻密,全身毛色為灰棕色混雜,還可見到白化品種。

『叄』 關於小動物的資料

一、狗

狗(拉丁文Canis lupus familiari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裂腳亞目、犬科動物。中文亦稱「犬」,狗分布於世界各地。

狗與馬、牛、羊、豬、雞並稱「六畜」。有科學家認為狗是由早期人類從灰狼馴化而來,馴養時間在4萬年前~1.5萬年前。被稱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是飼養率最高的寵物,其壽命大約在12~18年。在中國文化中,狗屬於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的第11位。

二、貓

貓,屬於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一般的貓:頭圓、顏面部短,前肢五指,後肢四趾,趾端具銳利而彎曲的爪,爪能伸縮。夜行性。

三、豬

豬是一種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家畜,也是古雜食類哺乳動物,主要分為家豬和野豬。當前人們認為豬是豬科動物的簡稱。豬依據品種的不同,體貌特徵也各不相同;通常以耳大,頭長,四肢短小,鼻直,身體肥壯,腰背窄為主要形體特徵。毛發較粗硬,毛皮顏色通常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花色。

四、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

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五、烏龜

烏龜(Chincmys reevesii)隸屬於龜科、烏龜屬的一種。有時特指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

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除海龜和鱷龜)。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

中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山東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巴西和朝鮮。

『肆』 常見的動物有哪些這些動物有什麼特點

1、固定的身體形態。

動物是一大類多細胞真核生物,被稱為動物王國。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在發育過程中是固定的,通常早於胚胎發育,但有些可能在以後的生活中發生變形。

2、獨立性。

大多數動物都很活躍。它們可以自發獨立地移動。絕大多數動物是消費者,它們依賴其他生物(如植物)作為食物。但也有少數動物是分解者,以蚯蚓等死生物體(有機物)為食。

3、動物對刺激的反應。

動物有各種各樣的行為,可以看作是動物對刺激的反應。行為科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更著名的行為理論是康拉德·洛倫茲提出的本能理論。

4、防禦行為。

動物防衛行為是指動物為應對外來侵略、保護自身生存或警示本民族其他個體而發生的行為。


5、攝食行為。

從根本上說,動物性食物的攝入是為了吸收構成身體的營養物質——各種有機和無機物質,以及各種生理活動所必需的能量。這是動物的進食行為。所以當食物充足的時候,一些動物會儲存一些食物直到他們餓了。這種行為稱為食物儲存行為。

6、感受器官發達。

原生動物的行為是最簡單的,只有趨向性,才能感受到環境的刺激並接近或遠離它。腔腸動物有神經網路,扁平動物有神經節和受體,脊椎動物有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感覺器官高度發達。

『伍』 常見動物特徵

狗的特徵.習性.食物及生活環境

(一)嗅覺靈敏
犬的嗅覺靈敏度位居各畜之首,對酸性物質的嗅覺靈敏度要高出人類幾萬倍。
犬的嗅覺器官叫嗅粘膜,位於鼻腔上部,表面有許多皺褶,其面積約為人類的四倍。嗅粘膜內的嗅細胞是真正的嗅覺感受器,嗅粘膜內大約有兩億多個嗅細胞,為人類的40倍,嗅細胞表面有許多粗而密的絨毛,這就擴大了細胞的表面面積,增加了與氣味物質的接觸面積。氣味物質隨吸入空氣到達嗅粘膜,使嗅細胞產生興奮,沿密布在粘膜內的嗅神經傳到嗅覺神經中樞--嗅腦,從而產生嗅覺。
犬靈敏的嗅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氣味的敏感程度;二是辨別氣味的能力。 犬對氣味的感知能力可達分子水平。如當1立方厘米含有9000個丁酸分子時,犬就能嗅到,而在一般情況下每立方厘米的空氣中約有268×10.e+16個分子。因此,犬感受丁酸的濃度為3.36×10.e-17二有人將硫酸稀釋千萬分之一時,犬仍能嗅出。
犬辨別氣味的能力相當強,可在諸多的氣味當中嗅出特定的味道。經過專門訓練識別戊酸氣味的犬,可以在十分相近的丙酸、醋酸、羊脂酮酸等混合氣味中分辨出有戊酸的存在。警犬能辨別10萬種以上不同的氣味。
犬的嗅覺在其生活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犬主要根據嗅覺信息識別主人,鑒定同類的性別,發情狀態,母仔識別,辨別路途、方位、獵物與食物等。犬在認識和辨別事物時,首先表現為嗅的行為,如我們扔給犬某種食物時,犬總是要反復地嗅幾遍之後才決定是否吃掉。遇到陌生人,犬總要圍著生人嗅其氣味,有時未免使人感到毛骨悚然。犬根據留在街角的味道信息就可以知道在什麼時候,誰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有人說犬的生活完全依賴鼻子,雖然有些絕對化,但以此來強調嗅覺對犬的重要性也不為過。
犬敏銳的嗅覺被人類充分利用到眾多領域。警犬能夠根據犯罪分子在現場遺留的物品、血跡、足跡等,進行鑒別和追蹤。即使這些氣味在現場已經停留了一晝夜,如果犯罪現場保護得好,警犬也能鑒別出來。人穿過的雨靴,雖經3個月之久, 警犬也能嗅出穿靴的人。緝毒犬能夠從眾多的郵包、行李中嗅出藏有大麻、可卡因等毒品的包裹。搜爆犬能夠准確地搜出藏在建築物、車船、飛機等物體中的爆炸物。救助犬能夠幫助人們尋找深埋於雪地、沙漠及倒塌建築物中的遇難者。

(二)聽覺非常靈敏

犬不僅可分辨極為細小的高頻率的聲音,而且對聲源的判別能力也很強。據有人測試,它的聽覺是人的16倍。
它可以區別出節拍器每分鍾振動數為96次與100次、133次和144次。這對人而言,是難以想像的。晚上,它即使睡覺時也保持著高度的警覺性,對半徑1公里以內的各種聲音都能分辨清楚。立耳犬的昕覺要比垂耳犬更為靈敏。犬昕到聲音時,由於耳與眼的交感作用,有注視音源的習性。這一特徵,使獵犬、警犬能夠准確地接聽到的聲音為主人指明目標, 以追蹤和圍攻獵物。
犬對於人的口令或簡單的語言,可以根據音調、音節變化建立條件反射,完成主人交給的任務。犬完全可以聽到很輕的口令聲音,沒有必要大聲喊叫。過高的音響或音頻對犬是一種逆境剌激,使犬有痛苦、驚恐的感覺,以致躲避。當然,在犬做出錯誤行為時,為了禁止或糾正,可以用較嚴厲的口令。

(三)視覺較差

犬眼的調節能力只及人的1/5~1/3。犬對物體的感知能力決定於該物體所處的狀態。固定目標,50米之內可以看清, 超過這個距離就看不清了,但對運動的目標,則可感覺到825米遠的距離。犬的視野非常開闊,單眼的左右視野為100度~ 125度,上方視野為50度~70度,下方視野為30度~60度。它對前方的物體看得最清楚,但由於犬的頭部轉動非常靈活,所以,完全可以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犬是色盲。在犬的眼裡,世界就如同黑白電視里的畫面一樣,只有黑白亮度的不同,而無法分辨色彩的變化。導盲犬之所以能區別紅綠信號燈,是依靠兩燈的光亮度區別的。犬對灰色濃淡的辨別力很細微,依靠這種能力,就能分辨出物體上的明暗變化,產生出立體的視覺映像。 犬視覺的另一個特徵是暗視力比較靈敏,在微弱的光線下也能看清物體,這說明犬仍然保持著夜行性動物的特點。

(四)味覺遲鈍

犬的味覺器官位於舌上,但很遲鈍。吃東西時,很少咀嚼,幾乎是在吞食。因此,犬不是通過咀嚼慢咽來品嘗食物的味道的,主要是靠嗅覺和味覺的雙重作用。因此,在准備犬的食物時,要特別注意食物氣味的調理。

狗的習性→智力聰穎驚人(五)

犬具有很強的智力,能夠領會人的語言、表情和各種手勢,有時會做出令人們驚嘆不已的事情。如通過訓練,能計數、識字等。
犬的時間觀念和記憶力很強。在時間觀念方面,每一個養犬者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到餵食的時間,犬都會自動的來到餵食的地點,表現出異常的興奮,如果主人稍顯遲鈍,它就會以低聲的呻吟或扒門來提醒你。
在記憶力方面,犬對飼養過它的主人和住所,甚至主人的聲音都會有很強的記憶能力。如在英國,有一隻犬從收音機里聽到它闊別近10年的主人的聲音後,馬上站起來走到收音機旁專注的傾聽著,直到長長的一段話結束後,才若有所失的帶著悲傷的神情,默默地離開收音機。

狗的習性→性格與表情(六)

像人類一樣,每條犬也有特定的性格。有的犬活潑好動,聰明伶俐;有的犬文靜安詳,聽從命令;有的犬粗狂強暴,喜好爭斗;有的犬則膽小懦弱,反映遲鈍。能夠准確地掌握每條犬的性格特徵,對於犬的挑選、訓練及飼養具有重要意義。犬的性格的形成與遺傳以及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有關,其中遺傳是很主要的原因。動物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受大腦神經的支配,大腦神經的基本活動過程表現為興奮和抑制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的強弱,是否均衡,以及兩者相互轉化的靈活性如何,就決定了犬的不同"性格"。
犬的表情變化很豐富,其喜怒哀樂可以通過全身各部的變化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掌握好犬的情緒變化對於飼養和訓練很重要。但是犬的表情變化與人類相比就顯得簡單、平凡,而且有的表現非常相似,必須仔細觀察才行。比如犬高興 的時候耳朵下垂,憤怒時耳朵也下垂;尾巴也是這樣,高興時擺動,憤怒時也擺動,而高興和憤怒幾乎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情緒變化,這時我們就必須藉助於犬的叫聲、眼神及身體其他部分的狀況來綜合判斷,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把握住犬的情緒變化。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表情變化:
高興時的表情
犬使勁擺動尾巴、向高處跳躍,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表現方式。有時犬也會"笑",表現為鼻上堆滿皺紋,上唇拉開,露出牙齒,眼睛微閉,目光溫柔,耳朵向後伸,輕輕地張開嘴巴,鼻內發出哼哼聲,身體柔和地扭曲,全身的被毛平滑沒有豎起的,尾巴輕擺,與人親近。
憤怒時的表情
犬在憤怒時臉部表情幾乎和"笑"時的表現完全一樣,鼻上提,上唇拉開,露出牙齒,不同的是兩眼圓睜、目光銳利、耳朵向斜後方向伸直。一般嘴巴不張開,發出呼呼威脅的聲音,用力跺四腳,身體僵直,被毛豎立,尾巴陡伸或直伸,與人保持一定距離。如果兩前肢下伏,身體後坐,則表明即將向你發動進攻。
恐懼時的表情
尾巴下垂或夾在兩腿間,耳朵向後伸,全身被毛直立,兩眼圓睜,渾身顫抖,呆立不動或四肢不安地移動,或者後退。
哀傷時的表情
頭垂下,兩眼無光,向主人靠攏,並用乞求的目光望著主人,有時卧於一角,變得極為安靜。
如果犬擺動尾巴,身體平靜的站立,兩眼直視主人則表示等待、期望。如果頭部下垂,耳朵靠攏,軀體低伏,則表示對你的屈從和敬畏。如果尾巴高伸擺動,耳朵豎起,頭部擺動,身體拱曲,有時還伸出前爪,表示與人親熱,要求玩耍。

狗的習性→歸家本領(八)

俗話說「貓找八百里,狗找一千里」。是說貓和犬有驚人的歸家本領,能從百里千里之外返回主人家中。
有關犬千里尋主的故事很多。曾報道美國有一對夫婦,帶著他們的蘇格蘭牧羊犬從美國西部的西爾巴頓到東部去,當到達印地安納州歐魯克特時,犬走失了,尋找無著。但約過了半年,經過3300公里跋涉,此犬混身傷痕出現在主人面前。
犬歸家能力的生理基礎,其說不一。有人認為與犬的嗅覺有關,有人則認為是依靠其靈敏的方向感來完成的。

狗的習性→恐懼感(七)

聲音

犬的聽覺很敏銳。這一特點對於看家犬和持獵犬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對突如其來的較大聲音,如閃電雷鳴、飛機轟鳴聲、槍炮聲、鞭炮聲等,有的犬會表現出一種恐懼感。如夾著尾巴逃到安全的地方,鑽進屋內或縮著脖子鑽到狹小的地方;再是對食物毫無興趣甚至拒食,即使責備也無效。而且只要聲音持續存在,犬的情緒就無法穩定,主人的安慰也不會有什麼效果。犬的機體也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如呼吸加快,全身顫抖,脈搏加快,體溫升高。產後不久的母犬還可能 發生吃仔的悲劇。對聲音的恐懼於軍、警犬和獰獵犬是極為不利的,必須通過訓練來克服和適應聲音的剌激。

光與火

很多犬對閃光和火有恐懼感。如煙火、探照燈,甚至吸煙時火柴燃著的一剎那,也會使犬驚嚇,同對聲音的恐懼一樣,是犬對自然現象的一種本能警戒。但與聲音不同的是,當光、火在犬的領地內出現時,它會小心地圍著吠叫,於是便出現許多犬報火警的故事。有些犬還非常討厭煙火,對丟棄在地上的煙頭會用腳踩滅。加強對這些舉動的訓練,可使看守倉庫的護衛犬獲得非常有用的技能。

其他

犬對死亡有著強烈的恐懼感。這主要是指對同類的死亡而言。犬死後發出的氣味,對活著的犬具有強烈的恐怖性剌激,即使平時最為親密的犬伴侶和其後代也不敢靠近,表現出被毛聳立,步步後退,渾身顫抖的恐懼表情。有的犬對皮革氣味也表現出恐懼感,就是對由皮革製成的鞋類也覺得討厭,可能是皮革上殘留有其他動物氣味的緣故。

有時犬的恐懼是由於其難於理解的現象引起的。如沒有生命氣息而卻有生命形態的標本,能發出鳥獸聲音並且會動的玩具,沒人在時被風吹動的門,張開的傘等,都使犬難以理解而感到毛骨悚然。

貓的特徵.習性.食物及生活環境

貓屬於哺乳綱、食肉目、貓科動物。貓有野貓和家貓之分,不論哪一品種的家貓,均為數千年來人們從野貓逐步馴化、選育而來的。同樣,現在的家貓如果放歸自然,也會演化為野貓。貓在許多地方還保留著野生的習性和行為特徵。

1、生性孤獨,有嫉妒性 貓喜歡孤獨而自由的生活。除發情交配外,很少成群的在一起棲息,喜歡四處游盪。不認特定的主人,只要哪裡有較好的食物和生活環境,它就在哪裡定居。貓也有嫉妒心,它會嫉妒同類甚至小孩,所以養貓時要態度和藹,要「一碗水端平」,注意培養與貓的感情。

2、聰明伶俐,感情豐富 貓是非常聰明的動物之一。有人認為犬能做的一切動作,貓都能學會。但由於貓性格倔強,不屈服於主人的權威,對主人的命令不盲目服從,若對其採取強制手段,則必將其惹惱。貓雖無哭笑的表情,但有顯示喜怒哀樂的動作和變化。高興時耳朵揚起,胡須放鬆,尾尖輕輕擺動,瞳孔自然。發怒時則兩耳豎起並向後擺,耳尖向里彎,瞳孔縮小呈一條縫,胡須向兩邊豎起,尾巴狠狠地拍打地面,兩前肢伏地,隨時准備躍起。要求主人愛撫時,兩眼微閉,尾巴溫和的擺動,靠近主人來回走動,並發出細微的叫聲,搖頭擺尾向主人撒嬌。

3、以肉食為主的雜食習性
貓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動物。一般來說,貓喜食魚、肉和動物內臟,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也吃些米飯、饅頭等谷類食物。當然,貓擇食也有一個習慣問題,受主人飲食習慣的影響,貓也會有所改變。有些食物(如水果類)即使在美味可口,貓也不會進食,這可能是貓對甜味不敢興趣的有關。

4、喜愛清潔 貓喜愛清潔,往往在吃食、玩耍後喜歡用舌頭舔自身被毛或舔濕爪子洗臉。這是處於生理需要,舌舔被毛是為了刺激皮脂腺的分泌,使被毛光亮潤滑,不易被水打濕;同時可舔食到一定量的維生素D,促進骨骼生長發育;也可使被毛蓬鬆,在炎熱時可促進散熱;舌舔被毛還能防止被毛感染寄生蟲。貓有便後將糞便掩埋干凈的習慣性。今天看來雖已全然失去了當初的內涵,卻為貓贏得了愛清潔的美譽。

5、睡眠和夜遊性 貓的一生中,約有2/3的時間在睡覺,在所有的家養哺乳動物中,貓的睡眠時間最長。貓每次睡眠時間並不長,但每天卻睡很多次,加起來的時間就長了。貓是一種警覺性較高的動物,在睡眠時,可保持對環境的反應能力,以便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恢復足夠的搏擊力量。貓非常喜歡休閑、輕松和舒適。喜歡呆在窗檯上溫暖的地方,或者是在心愛的坐墊上,這是貓生活方式的重要特徵。
貓至今仍然保留著肉食動物那種晝伏夜出的習性,很多活動(如捕鼠、求偶交配等)常常是在夜間進行的。貓的各種機能在夜間均比白天活躍。

6、較強的適應性 貓的適應性較強,凡是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均有貓的存在。成年貓每年於春夏和秋冬交替季節各換一次毛,以適應氣候的變化。

7、貓的捕獵行為 捕獵是貓的原始本能,因為沒有這種本能,在野生狀態下就無法生存。貓捕獵時,首先悄悄地靠近獵物,當發現目標後,就會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掩體,小心的靠近目標。然後貓的腹部緊貼地面,以一種迅速潛行的動作向前運動,再短暫停止,專心致志的觀察獵物。如此反復,以到達靠近獵物的隱蔽處,安靜的等待進攻。然後,貓離開掩體,身體緊貼地面,迅速向前沖擊,進入攻擊距離後,抬高前身撲到獵物身上,接著給獵物致命一咬。

8、好奇性強 貓的好奇性很強,特別是幼貓,對球特別好奇,常用力前沖撲向小球,或用前足撲打、玩弄小球,一個小球往往能玩上半天。亦會撲向空中飛舞的小蟲,甚至空中無物也會撲上撲下,有人認為這是貓在訓練捕獵本領,不必制止。

兔子的特徵.習性.食物及生活環境。

家兔是常見的飼養小動物。它的祖先是分布於歐洲、非洲等地的野生穴兔,現在在世界各地均有飼養,有很多品種,比較優良的有比利時兔、細毛兔、安哥拉兔等。 家兔的體毛為白色、褐色等。耳朵較長,能夠靈活地向聲源(聲音方向)轉動,聽覺靈敏,而且由於布滿毛細血管,豎立時可以散熱,緊貼在脊背上時則可以保溫。眼睛很大,位於頭的兩側,有較大范圍的視野,但眼睛間的距離太大,要靠左右移動面部才能看清物體。鼻孔的鼻翼能隨呼吸節律開合,嗅覺也很靈敏。嘴的上唇正中裂開成兩片,故有「崩嘴」或「豁嘴」之稱。兩個嘴角向左右生長著輻射狀有觸覺功能的觸須。上頜具有兩對前後重迭的門齒,沒有犬齒。它的頸短但轉動自如,軀干伸屈靈活。四肢強勁,腿肌發達而有力,前腿較短,具5趾,後腿較長,肌肉、筋腱發達強大,具4趾,腳下的毛多而蓬鬆,適於跳躍、奔跑迅速,疾跑時矯健神速,有如離弦之箭。在奔跑時還能突然止步,急轉彎或跑回頭路以擺脫追擊。它的尾短,僅有5厘米左右,略呈圓形,故有「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的說法。 兔的循環系統發達,脈搏、呼吸較快(脈搏:成年兔每分鍾為80一100次,幼兔為100—160次;呼吸:成年免每分鍾為20—40次,幼兔40一60次),新陳代謝旺盛;消化系統中,有發達的盲腸和大腸。 家兔是由野兔經長期馴化而來的,雖然被人喂養的歷史亦已長久,但尚承襲著其祖先的不少習性。它們膽子很小,性情溫和。善於挖掘洞穴。以草本植物及樹木的嫩枝、嫩葉等為食,還吃由它的盲腸富集了大量維生素和蛋白質,由膠膜裹著的軟糞便,以充分利用其中比普通糞便中多4—5倍的維生素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3—5月發情時變得異常活躍,通常每胎產4—12仔。6—8個月達到性成熟。壽命為10年。 迄今,家兔仍保留其祖先白天潛伏洞中(或暗處),夜間四處活動覓食的習性。故家免在白天除餵食時間外,表觀安靜、閉目睡眠,而一到了晚上,則十分活躍,採食頻繁。家兔在晚上所吃的草料和水,約占總量的75%。所以。在喂養日程中,晚上要給足草料和水,日間盡量保持環境安靜。 家兔膽小怕驚而善跑,當有突然響動就會馬上戒備或迅速逃跑。對突然的喧鬧或嗅、視到陌生人、狗、貓、蛇、鼠等出現,都會驚慌不已,會發出響亮的嘭嘭(啪啪)跺腳(頓足)、奔跑和撞籠,以求潛逃躲避敵害。所以兔舍要保持安靜,避免生人或其敵害動物的進入。 打洞穴居是家兔沿襲其祖先的本能之作。其「居室」是個一穴多洞口的,故有「狡兔有三穴」。在野生條件下,打洞穴居,具有防避敵害,保護自身,繁衍後代等重要意義。 家兔的門齒是終生生長的恆齒,必須啃咬硬物藉以磨滅(磨短),才能避免過長,保持長短適中。為此,要定時向籠舍中投放一些可食的硬物如竹子、樹枝之類,以滿足需要。 家兔的抗病力較差,在潮濕不潔的環境中,容易罹蔓疾病而致成莫大損失,尤以幼兔為甚。所以應遵循乾燥清潔的管理原則,規劃籠舍和環境應注意乾燥清潔,並實施衛生防疫管理。另外,兔較為耐寒而不耐熱,當氣溫超過30℃時,成年兔就減食或廢食,母兔容易流產、減奶或不給仔兔餵奶等,還會引起疾病流行。故在炎熱期間,應注意防暑降溫。

馬的特徵.習性.食物及生活環境。

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家畜。馬在古代曾是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和軍事等活動的主要動力。隨著動力機械的發明和廣泛應用,馬的役用價值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明顯下降,田間作業幾乎都為拖拉機所取代,馬匹主要用於馬術運動和生產乳肉,飼養量大為減少。但在有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馬仍以役用為主,並是役力的重要來源。

起源和馴化 馬屬動物起源於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為原蹄獸 ,體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較發達。生活在5800萬年前第三紀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馬 ,或稱始祖馬,體高約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後肢高,有3趾。牙齒簡單,適於熱帶森林生活。進入中新世以後,乾燥草原代替了濕潤灌木林,馬屬動物的機能和結構隨之發生明顯變化:體格增大,四肢變長,成為單趾;牙齒變硬且趨復雜。經過漸新馬、中新馬和上新馬等進化階段的演化,到第四紀更新世才呈現為單蹄的揚首高軀大馬。

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中國是最早開始馴化馬匹的國家之一,從黃河下游的山東以及江蘇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及仰韶文化時期遺址的遺物中,都證明距今6000年左右時幾個野馬變種已被馴化為家畜。馬的馴化晚於狗和牛。

生物學特性
不同品種的馬體格大小相差懸殊。重型品種體重達1200千克,體高200厘米;小型品種體重不到200千克,體高僅95厘米,所謂袖珍矮馬僅高60厘米。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附有掌枕遺跡的附蟬 (俗稱夜眼) ,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復雜,以騮、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脫換一次。汗腺發達,有利於調節體溫,不畏嚴寒酷暑,容易適應新環境。胸廓深廣,心肺發達,適於奔跑和強烈勞動。食道狹窄,單胃,大腸特別是盲腸異常發達,有助於消化吸收粗飼料。無膽囊,膽管發達。牙齒咀嚼力強,切齒與臼齒之間的空隙稱為受銜部,裝勒時放銜體,以便駕御。根據牙齒的數量、形狀及其磨損程度可判定年齡 (圖3),聽覺和嗅覺敏銳。兩眼距離大,視野重疊部分僅有30%,因而對距離判斷力差;同時眼的焦距調節力弱,對 500米以外的物體只能形成模糊圖像,而對近距離物體則能很好地辨別其形狀和顏色。頭頸靈活,兩眼可視面達330°~360°。眼底視網膜外層有一層照膜,感光力強,在夜間也能看到周圍的物體。馬易於調教。通過聽、嗅和視等感覺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記憶。平均壽命30~35歲,最長可達60餘歲。使役年齡為3~15歲,有的可達20歲。

類型
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個,中國有 30 多個 。主要可分為小型地方品種、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飼養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飼管理和幼駒培養及調教。

豬的特徵.習性.食物及生活環境

豬(學名:Susscrofa domestica),哺乳綱,偶蹄目,豬科,雜食類動物。豬一般多指家畜。豬是十二生肖之末,也稱制為亥。我國養豬至少也有5600-6080年的歷史。

豬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易飼養,繁殖快,有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豬出生後5-12個月可以配種,妊娠期約為4個月。豬的平均壽命為20年。 一種家養的肥胖的用以食用的動物,小時候很可愛,長大很恐怖,大鼻子,大耳朵,吃的多,增的快。

其實豬是有脖子的呦,不過短了一點(不曉得有沒有人跟我一樣,以為豬是沒脖子的),好象總是被人以為很笨,這可是誤解,豬事實上是種很聰明的動物,看似憨厚,其實很有點小脾氣呦。現在已經出現了專職做寵物的小豬豬了,實在很可愛,但是,還是鼓不起勇氣養一隻呀

人們一向認為豬笨,這真是天大的冤枉!

最近,有人對豬的生活習性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與研究之後,證明豬是一種善良、溫順、聰明的動物。它既不像牛、馬那樣俯首貼耳,也不像山羊那樣蠻橫兇狠;既不像貓那樣忘恩負義,更不像狗那樣諂媚乞憐。在很多方面,狗還不如豬聰明呢!

豬經過訓練後,不但能像狗一樣掌握各種技巧動作,而且豬的受訓時間比狗要短。經過專門訓練的豬,有的會跳舞、打鼓、游泳;有的會直立推小車;有些比較機靈的豬還可以當「豬犬」使用;有的甚至還能用鼻子嗅出埋在土裡的地雷。

豬也能像狗一樣擔任警衛工作。在美國有的農民用豬來保衛庄園的土地,還咬傷過誤入庄園的陌生人。還有一位農民為了防止牛在池塘邊飲水時被蛇咬傷,養了兩頭豬代替人看守池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豬不僅能防蛇,而且還喜歡吃蛇。科學家已用實驗證明,養豬防蛇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因為豬有厚厚的脂肪,能中和蛇毒而防止蛇毒進入血管。

豬還有極其發達的嗅覺。在法國的一些地區的地皮下,生長著一種價格非常昂貴的食用菌類植物——黑塊菌。當地的農民把豬當作收獲黑塊菌的有力助手。豬在6米遠的地方,就能嗅到長在25—30厘米深的地底下的黑塊菌。狗雖然也可以擔當這一工作,但訓練狗要比訓練豬困難得多,而且還得天天讓狗去搜尋,如果間隔幾天,它就要忘記。而豬在這方面要比狗能幹得多,即使每星期只搜尋一次,它也不會忘記學會的本領。

此外,豬還是運動場上的選手呢!前幾年,在美國召開的全國農場展覽會上,舉行過一場別開生面的跑豬比賽。裁判員一聲令下,那些戴著標號的豬就你追我趕地跑了起來,快到終點時,它們還會做最後沖刺呢!

參考資料:都說大智若愚, 都想做一個快樂的豬. 連人都嚮往豬的生活, 你說豬聰明不? 只要你喜歡, 豬就是可愛聰明的象徵.

豬又名「烏金」、「黑面郎」及「黑爺」。《朝野僉載》說,唐代洪州人養豬致富,稱豬為「烏金」。唐代《雲仙雜記》引《承平舊纂》:「黑面郎,謂豬也。」在華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就已開始飼養豬、狗等家畜。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豬,其徒刑與現在的家豬形體十分相似,說明當時對豬的馴化已具雛形。
春節前,人們一般在臘月二十五日前殺豬,二十六日為封刀日,就不能再動刀了。浙江一帶在殺豬時講究「一刀清」,即一刀殺死,否則認不吉利。進刀時屠戶要講一句「出世入身」的話,小孩婦女不能觀看。殺後要將粘有豬血的利市紙壓在室角或豬欄內,以示豬未死。豬毛要用吹火筒盛,開水全入桶後,把吹火筒的下端浸入湯桶,上端用口吹氣,沿桶吹一圈,一示以後養豬長得又快又大。喬豬毛時,要在豬頭和豬尾 各留一快毛,意為「有頭有尾」,然後將整條豬放在凳上,先是豬頭朝外,養主燒香及豬毛謝天地,將豬剖成兩片,除新年食用外,其餘的俺入缸中,以備年後再用。
天津、河北等地有「肥豬拱門」的節日窗花,是用黑色蠟光紙剪成。豬背上馱一聚寶盆,張巾時左右各貼一張,表示招財進寶之意。
陝西一帶有送豬蹄的婚俗。結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豬肉、一對豬蹄,稱「禮吊」,女方將「禮吊」留下後,還要將豬前蹄退回。婚後第二天,夫妻要帶雙份掛面及豬後蹄回娘家,留下掛面,後蹄退回,俗稱「蹄蹄來,蹄蹄去」,表示今後往來密切。
雲南西雙版納的布朗族,在婚禮的當天,男女兩家要殺豬請客。除。除請客外,還要將豬肉切成小塊,用竹竿串起來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之親」之意。
過去漢族有一種「打母豬鬼」的民間驅邪活動。凡家中有病災不幸之事,家中長者便設香案,以打母豬鬼來祭,向神靈許願,求得驅邪。祭時,要選黃道吉日,殺老母豬,閑、蹄、肝、腸、肺等放在一個筐里,擺在堂屋中間,主持人燃香祝拜,祭完後,將內臟煮熟後分吃掉。民間認為「殺死一母豬鬼,驅除一個邪」。
雲南佤族有「豬膽卦」的占卜風俗。殺豬後,根據豬膽判斷吉凶。如果膽紋上下行,膽內水分多,為吉卦;膽紋左右行,膽內水分少,為隱卦。一般在舉行重大活動時使用,由巫師乍卦。

『陸』 農村常見動物有哪些

1.黃鼠狼

這種活動靈活的動物在以前的農村,是很常見的動物。經常偷吃農民伯伯家的家禽,讓農民伯伯很是討厭。不過這個動物,捉老鼠的功夫可是一流,又它們在的地方,老鼠也是很少見。據說它怕鵝,尤其是鵝的糞便,所以農村幾乎每家都會養只大鵝,看家防這個「小偷」。而在一些地區認為它身上有靈性,能聽懂人話,有些老人稱它們為大仙。不過如今的農村裡,很少看見黃鼠狼了,山裡的蹤跡也比較少了。

『柒』 動物都有哪幾種分類

自然界動物種類很多,據現在估計,約有150萬種左右.為了認識,研究和利用動物,必須為它
們分門別類.
盡管各種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形態,但同一類群的動物,在形態上往往有許多相似之處,動物學
家就根據動物的同一與差異,從小到大,分成許多類群.
1.
「種」或叫「物種」(species),是最小的類群,也是動物分類(classification)的基本單元.
2.
將近似的「種」集合成「屬」(genus).
3.
再將近似的「屬」集合成「科」(family).
4.
由「科」集合成「目」或「部」(order).
5.
由「目」再集合成「綱」(class).
6.
由「綱」最後集合成「門」(phylum).
「門」是分類的最大單元.目前動物界一共分為20餘門,其中主要的有下列幾門:
1.
原生動物門,如草屐蟲,變形蟲;
2.
海綿動物門,如毛壺,浴海綿;
3.
腔腸動物門,如海蜇,珊瑚;
4.
扁形動物門,如渦蟲,血吸蟲;
5.
線形動物門,如蛔蟲以及其他寄生於植物和動物體內的寄生線蟲;
6.
環節動物門,如蚯蚓,沙蠶,螞蟥;
7.
軟體動物門,如田螺,烏賊;
8.
節肢動物門,如蝦,蟹,昆蟲;
9.
棘皮動物門,如海參,海星;
10.
脊椎動物門,如魚,蛙,龜,蛇,鳥,獸.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動物學佑識的增加和積累,人們分別動物特徵的手段和方法越來越深入.
現在,不僅根據形態進行比較,還用胚胎學,生物化學,數學等方法研究動物分類.動物由小到大的
各級類群,不是人為地根據動物表面的同一與差異排列組合而成的,而是反映了動物的發展歷史.
同一類群的動物是比較近緣的動物,譬如蝦與蟹,不
僅同屬於甲殼動物綱,還同屬於十足目,它們都具有5對
供爬行用步足,第一對步足通常都成為鉗狀.把蝦與蟹都
歸並在甲殼動物綱,十足目中,不僅由於它們在形態上的
相似,同時也反應了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phylogeny).
至於不同類群之間,有的親緣關系比較近,有的比較
遠;反之,某些形態特徵不是那麼相似,親緣關系較遠.
根據親緣關系的遠近,可以把各門動物的關系排列成「系
統樹」(system
tree),「樹」下方的動物較為原始,「樹」
上方為較高等的動物.
研究動物的分類,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很有用處.動
物的親緣關系,就是動物的演化關系.進化論的產生和發
展,始終動物分類相聯系.

『捌』 動物園里都有哪些動物

最常見的動物有非洲獅、東北虎、金錢豹、黑熊、棕熊、狼、孔雀、獼猴、梅花鹿、駱駝、氂牛、丹頂鶴等。

大型動物園常見的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亞洲象、黑猩猩、狒狒、長頸鹿、河馬、小熊貓、松鼠猴、斑馬、黑豹、白虎等。

1、非洲獅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頂級的貓科食肉動物。

『玖』 動物可分為幾大類

動物界主要可分為下面幾門:
1. 原生動物門,如草屐蟲,變形蟲;
2. 海綿動物門,如毛壺,浴海綿;
3. 腔腸動物門,如海蜇,珊瑚;
4. 扁形動物門,如渦蟲,血吸蟲;
5. 線形動物門,如蛔蟲以及其他寄生於植物和動物體內的寄生線蟲;
6. 環節動物門,如蚯蚓,沙蠶,螞蟥;
7. 軟體動物門,如田螺,烏賊;
8. 節肢動物門,如蝦,蟹,昆蟲;
9. 棘皮動物門,如海參,海星;
10. 脊椎動物門,如魚,蛙,龜,蛇,鳥,獸.

動物的分類:
1. 「種」或叫「物種」(species),是最小的類群,也是動物分類(classification)的基本單元.
2. 將近似的「種」集合成「屬」(genus).
3. 再將近似的「屬」集合成「科」(family).
4. 由「科」集合成「目」或「部」(order).
5. 由「目」再集合成「綱」(class).
6. 由「綱」最後集合成「門」(phylum).
7.「門」是分類的最大單元.
再上一層,就是界,最早的分類有動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這是早期的經典分法

現有的生物被分入真核生物域或原核生物域,沒有細胞核的生物(細菌和古細菌)被分入原核生物。只有在真核生物中還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中分四個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

另:要分類動物,.是依據什麼呢?
按照細胞的數量,分單細胞動物和多細胞動物;
按照有無脊椎,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下面有一段教科書上的話:
動物學根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發育的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等特徵,將特徵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為同一類。
動物界可分為兩大門類 ,根據動物身體中有沒有脊索而分成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主要門類.。
脊椎動物中包括:魚類,爬行類,鳥類,兩棲類,哺乳類等五大網類。
無脊椎動物中包括:原生動物,軟體動物,蠕蟲,昆蟲,甲殼動物等門類.所以無脊椎動物佔世界上所有動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閱讀全文

與基本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