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動物是如何向同伴發出警報的

動物是如何向同伴發出警報的

發布時間:2022-08-11 05:49:25

『壹』 動物是怎麼傳遞信息

①聲音。

許多昆蟲用身體各部摩擦發聲,呼吸空氣的脊椎動物發聲器官,最成功的屬鳥、鯨和人,人類借語言傳遞的信息量極大。

以聲音為媒介的通訊方式有以下特點:聲音包括頻率、音質、清晰程度、響度、時間模式等,信息容量很大;產生和消失快,維持的時間短;接受者不一定要面向信號源,脊椎動物頭部兩側有耳,還可定位聲源。

② 視覺形象。

包括身體上的標志( 結構 、顏色等)、姿勢、動作等。許多蜥蜴在求偶時會顯露色彩鮮艷的腹部以吸引雌體。視覺信號較易定位,但只能直線傳播,易為環境中的物體所遮擋,且受光線影響。

③化學物質。

動物產生一些化學物質,分泌到體外,用以傳遞信息,稱為信息素或外激素。信息素用於性引誘,指明食源和休息場所,或用作報警信號、進攻信號、集合信號、驅散信號等。

④觸覺信號。

觸覺信號都在近距離傳遞,易於定位。多為身體直接接觸,交配行為的完成有賴於觸覺通訊。三棘刺魚的雌體尾基部被雄體吻部觸碰後才能排卵。觸覺信號的強度和性質可以迅速改變,出現及消失快,有一定的信息量,便於傳遞定量信息。

⑤電信號。

即電魚、美洲鰻等動物所採用的電通訊方式。電信號通訊不受障礙的阻擋,具有高度的方向性,不過作用距離短,這一點和觸覺信號通訊相似。

(1)動物是如何向同伴發出警報的擴展閱讀:

動物通訊功能:

1、種的辨認

大多數動物過著與同種其他個體有聯系的生活;它們需要辨認其同類,而這幾乎總是靠通訊來實現的。分辨同種的目的多種多樣。其中最主要的是為了引誘異性進行交配和傳種接代。

同種動物常集合成群,如魚成群回遊。集群一般靠化學和視覺信號。候鳥在遷飛時,靠鳴聲互相聯系,而失落或離散的個體會從鳴叫聲中辨認出同種而加入遷飛群。蟻或蜂可從氣味上認出不是同巢的個體而群起攻之。

2、性的引誘和辨認

性引誘信號常具種的特異性,在遠距離常用化學信號(從原生動物到哺乳類)和聽覺信號(昆蟲和脊椎動物應用最多)。雄性成群飛舞也是引誘異性的通訊手段。

一旦同種個體相遇又必須作確切的物種和性別的辨認。螢用閃光,蚱蜢用聲音,許多昆蟲也常靠氣味來引誘對方,而且往往是雌體引誘雄體。

3、求偶和交配

交配行為是一種復雜的過程,要求高度的協調,在動物界中很少有強迫的交配行為。較低等動物在交配前雌雄個體通常要擺好適當的姿勢。為使對方在性狀態上達到一致,許多物種要進行求偶表演。 對子嗣的撫育 有兩

種親子關系。一種是親體產卵後即棄之不顧,則幼體與雙親之間沒有聯系,其間並未發展出通訊系統。另一種是由雙親在體外孵卵或幼體在母體內發育一個階段。

有一些物種還由雙親築巢加以照顧,由其中一個或雙方來孵育。因此在雙親孵育過程中都進行通訊,以做到雙方動作協調一致。當幼體孵出或產出後,不僅雙親的飼育行為要藉助通訊協調,而且親子間也發展出通訊行為。

『貳』 各種動物尾巴的作用

許多動物的尾巴具有在運動中保持平衡的作用;
馬、牛、豬的尾巴可以驅趕昆蟲;
老虎、豹子魟魚的尾巴可以作為搏鬥的武器;
魟魚、蠍子的尾巴是自我保護的武器;
松鼠從高處跳躍時尾巴可以當作降落傘起減緩墜落速度的作用;
啄木鳥、袋鼠的尾巴起支撐作用;
懶猴在樹上睡覺時它的尾巴捲住主的枝幹起握持固著作用;
魚、鯨、海豚、江豚、鱷等動物的尾巴在游動中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主要來自尾巴的擺動。
雄孔雀的漂亮尾巴是它爭奪雌孔雀作配偶時的主要工具;
貓的尾巴使貓在跑跳時能保持平衡,還能使它在肚皮朝天、四腳朝上、往下落時翻過身來,四腳先著地,不至於摔傷。
鳥把尾巴當作飛行器,鳥的尾巴上,長著又長又寬的羽毛,這些羽毛展開時好像扇子,能夠靈活轉動,便於掌握飛行方向。在飛行時,鳥尾巴起著舵的作用;
鱷魚的尾巴非常有力,像鐵棍子一般結實,可當作武器來防禦和進攻;
松鼠、狐狸等長著毛茸茸粗尾巴的動物,在寒冷的時候,會把身體縮成一團,起保暖作用;
鹿的尾巴起報警作用,發現敵害的鹿會豎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點,向同伴發出警報。

『叄』 南非小羚羊發現捕食者的時候是怎麼發出警報的

南非小羚羊是瞪羚的一種,生活在非洲西南部,以善於蹦跳聞名。南非小羚羊是群居動物。當發現敵人,例如一隻獵豹或一隻獅子,羚羊群中的一個或者幾個成員就會發出警報。

南非小羚羊發警報時,會筆直地向上躥,足有3.5米高,同時腳直挺挺地垂著,身體彎曲,這就是蹦跳。每頭南非小羚羊都可以蹦跳多次,看上去就好像彈簧在一彈一彈的。

南非小羚羊另外還有一個報警信號。從它的背部中央直到臀部有一層皮膚褶皺,展開時會突然露出一大片耀眼的潔白無瑕的毛。這種信號起先由一頭南非小羚羊發出,然後另外一頭接著如此行動,一個接一個以至於整個羚羊群看上去是一片白光閃爍。一旦發現敵人靠近,整群羚羊都會迅速地逃跑。

『肆』 動物尾巴的功能

動物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1

壁虎的尾巴,又細又長,用來自衛。壁虎脫斷原有尾巴後,不久還可以再長出一條新尾巴來。

燕子、麻雀、烏鴉等多種鳥類的尾巴,能在飛行時平衡身體、調整速度、改變方向、控制升降,
所以稱它為「萬能的舵」。

啄木鳥的尾巴,有點特殊。它很堅硬有力,能支撐著啄木鳥停在樹幹上啄蟲取食,還能幫助啄木鳥攀登樹干時保持身體平衡。同時,在啄木鳥飛行時它也可以起到一般鳥尾巴的作用。

馬的尾巴,由很長的粗毛組成,可以左右甩動。它能驅趕落在騾馬身上的蚊、虻和蒼蠅。

狗的尾巴能表達喜怒哀樂情感:見到主人來了,它能豎起來,不停地擺動,表示高興;挨了打時,狗的尾巴就夾起來逃跑,表現出驚慌失措的樣子。狗見到生人時,將尾巴耷拉下來,表示憤怒和抗議。

松鼠的尾巴蓬蓬鬆鬆,又大又長。松鼠從高處向下跳時,可以減慢降落的速度,使松鼠安全著地,起著降落傘的作用。松鼠睡覺時可以把尾巴當被子蓋在身上,也可把尾巴偎在身邊,起取暖的作用。

食蟻獸的尾巴,遇到下雨或烈日時,豎起尾巴來當傘用,晚上睡覺把尾巴鋪在地上當毛毯。

老虎的尾巴,像一條鋼鞭,能夠抽打。老虎與其他動物搏鬥時,尾巴就成了有力的戰鬥武器。把敵方抽打得暈頭轉向,不能對它反擊。

非洲鱷的尾巴,是有力的捕食工具。一般情況下,非洲鱷靜靜地卧在河邊,一動也不動。一旦獵物靠近了它,便一躍而起,甩動尾巴,一下把獵物掃進水裡,然後撲上去咬住吃掉。

蜜蜂的尾巴是叮敵人的武器。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一旦遇到緊急情況,袋鼠在尾巴的幫助下能跳出10米多遠。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卻是重要的報警器。當危險帶近鹿群時,首先發現敵害的鹿會豎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點,向同伴發出警報。鹿群一接到警報就會馬上逃離。

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幫助兔子逃命。當兔子被猛獸咬住時,兔子立刻使用「脫皮計」,將尾巴的「皮套」脫下,從而贏得逃命的剎那間。

鴨嘴獸的尾巴毛茸茸的,並用又粗又壯,裡面積蓄著很多很多的脂肪。當冬季來臨時,充滿脂肪的粗尾巴能幫助它禦寒,並提供必需的營養。

在奔跑時,馬的尾巴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平時馬兒又將尾巴當作「蒼蠅拍」,左拋右甩地驅趕對它發起攻擊的蚊子、牛虻和馬蠅。

家鼠的尾巴是爬行的好幫手,可以幫助它沿著牆壁從這兒爬到那兒。家鼠甚至還能用尾巴勾出瓶子中的糖漿或奶油,然後收回尾巴品嘗這些美味佳餚。

魚的尾巴,擺動產生游泳的動力,還可以控制游動方向。

猴子尾巴是它的「第五隻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樹上竄來竄去,有時又用尾巴攫取食物。

2

蛇的尾巴自衛用的

鳥類的保持平衡用的

蜥蜴保命用的

花鳥招引異性同伴

麋鹿的尾巴信號

響尾蛇尾巴是恐嚇用的

豹的尾巴是掌握方向的

馬、牛、豬的尾巴可以驅趕昆蟲;
老虎、豹子魟魚的尾巴可以作為搏鬥的武器;
魟魚、蠍子的尾巴是自我保護的武器;
松鼠從高處跳躍時尾巴可以當作降落傘起減緩墜落速度的作用;
啄木鳥、袋鼠的尾巴起支撐作用;
懶猴在樹上睡覺時它的尾巴捲住主的枝幹起握持固著作用;
魚、鯨、海豚、江豚、鱷等動物的尾巴在游動中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主要來自尾巴的擺動。
雄孔雀的漂亮尾巴是它爭奪雌孔雀作配偶時的主要工具。

3

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盡管長短粗細不一樣,但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有,而且用途也不一樣。動物尾巴的主要作用在於:

平衡作用:

貓的尾巴使貓在跑跳時能保持平衡,還能使它在肚皮朝天、四腳朝上、往下落時翻過身來,四腳先著地,不至於摔傷。

袋鼠無論是跑,還是跳,都靠兩條後腿,這樣就不容易平衡,是尾巴幫了它的大忙。

猴子、松鼠的尾巴使它在樹枝上跳躍時能夠保持平衡,從來不會失足。

馬賓士時尾巴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

掌舵的作用:

鳥把尾巴當作飛行器。鳥的尾巴上,長著又長又寬的羽毛,這些羽毛展開時好像扇子,能夠靈活轉動,便於掌握飛行方向。在飛行時,鳥尾巴起掌舵的作用。

保安作用:

穿山甲的尾巴纏在樹上,像保險帶一樣。鱷魚的尾巴非常有力,像鐵棍子一般結實,可當作武器來防禦和進攻,一般的野獸如獅和豹都經不起它的一擊。水裡的河狸遇到危險時,會用尾巴拍水,發出「劈啪」的響聲,向同伴報警。牛、馬、驢、騾的尾巴用用來驅趕討厭的蒼蠅、蚊蟲和牛虻等。

支撐作用:

啄木鳥在豎直的樹幹上站著啄食害蟲時,尾巴支撐在樹皮的裂隙中,從而能夠站穩,不至於跌落,可以說尾巴是它的「第三條腿」。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休息時,尾巴支在地上,成了它的凳子。

保溫作用:

像松鼠、狐狸等長著毛茸茸粗尾巴的動物,在寒冷的時候,會把身體縮成一團,然後將大尾巴嚴嚴實實地圍住身體,猶如圍了一條大毛圍巾,天氣再冷也不會受凍。

定向和推進作用:

魚類等水生動物的尾巴,不僅可以作為舵來定向,而且還可以上下或左右擺動作為推進器使用。

示警作用: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卻是重要的報警器。當危險帶近鹿群時,首先發現敵害的鹿會豎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點,向同伴發出警報。鹿群一接到警報就會馬上逃離。美洲的響尾蛇是一種毒性很強的蛇,其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蛇尾有一條條角質的環紋,這些角質環紋膜圍成了一個空腔,當其尾巴晃動時,在空腔內就有氣流振動,發出聲響。這聲響是用來警告敵人和引誘小動物的一種捕食方法。

逃生作用:

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幫助兔子逃命。當兔子被猛獸咬住時,兔子立刻使用"脫皮計",將尾巴的"皮套"脫下,從而贏得逃命的剎那間。蜥蜴和壁虎的尾巴,當遇到敵害時,會自動將尾巴折斷留給敵人。尾巴裡面有很多神經,還能蹦跳一段時間,起著轉移敵害視線的作用,而自己卻可以趁機逃之夭夭。

捕食作用:

蝙蝠白天棲息在較暗的地方,晚上才出來捕捉昆蟲。有些蝙蝠,它們的尾巴可以卷縮起來和它的後腳一起拼成成一個吊籃形。這樣別的小昆蟲就看不出它是蝙蝠了,它依靠這個「隱身秘法」,可以捉到很多昆蟲吃。

攻擊作用:

獅、虎、豹的長尾巴是它們的戰鬥武器之一,在和其他動物搏鬥時,只要一擺尾巴,就可以把對方打倒。蠍子的尾巴更厲害,尾端生有鉤狀而尖銳的毒刺。獵食時,它用腳抓住小動物,然後用尾刺毒殺。尾刺的毒性很強,對呼吸中樞有麻醉作用,對心臟和血管起收縮作用。不管什麼小動物,如果被它的尾刺刺中,很快就會一命嗚呼。

能量貯藏作用:

狐猴把尾巴像倉庫。在食物豐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儲存起大量營養;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儲備的營養度日。

總之,動物的尾巴有各種各樣的用途,對許多動物來說,尾巴的妙用,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機會。

動物尾巴的功能(適合一年級)

活動目標

1.
知道動物尾巴的功能。

2.
能學說完整的話。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電腦出示松鼠圖

圖1松鼠從一棵樹上跳到另一棵樹上。

松鼠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圖2松鼠在睡覺。

松鼠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松鼠尾巴的作用可真大!今天,我們來講講動物尾巴的功能。(揭題)看誰講得多,看誰學問大。

二、看圖說功能

電腦出示一種動物,說說這是什麼動物?它的尾巴有什麼作用?

1.
這是老虎。它的尾巴能當武器。

2.
這是壁虎。遇到危險時,尾巴自動脫落,用來迷惑敵人,自己乘機逃走。

3.
這是魚。魚的尾巴作為舵來掌握游動的方向。

4.
這是馬。馬的尾巴能保持平衡。

三、連句練習

長頸鹿的尾巴吸引注意力

雄孔雀的尾巴警報器

響尾蛇的尾巴傳遞信息

牛的尾巴趕蒼蠅

食貓鼠的尾巴表示親熱

袋鼠的尾巴發出毒氣

狗搖尾巴當凳子

猴子的尾巴調節體溫

四、學說尾巴歌

老虎尾巴賽鋼鞭,猴子尾巴打鞦韆,

綿羊尾巴大布袋,松鼠尾巴降落傘,

燕子尾巴剪春風,孔雀尾巴百花衫。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伍』 動植物的語言

動物的語言:
(一)聲音語言

許多動物都會發出聲音,這些聲音往往就成為動物之間交流信息的獨特的聲音語言。例如蟋蟀能利用翅膀摩擦發出的像樂曲一般清脆動聽的聲音來體現它們的種種「感情」。當雌雄相處時,聲調輕幽,猶如情人竊竊私語;當獨處一方時,它就發出高亢的強音來招引朋友;而當兩雄格鬥時,則往往發出急促而雄壯的鳴聲。

(二)氣味語言

有些動物常常以特殊的氣味(信息素)來達到引誘異性、追蹤目標、鑒別敵友、發出警報、標明地點、集合或分散群體等目的。這種氣味雖然沒有聲響,可也算是一種語言。例如蜂王通過分泌一種唾液產生的氣味招引工蜂來為自己服務;雌蛾產生的氣味能引誘距離很遠的雄蛾;螞蟻利用味覺和嗅覺彼此進行聯系,識別同窩夥伴;雄鹿在求偶時,它會用身上的芳香腺往樹上擦,這樣,樹上便留下了自己的氣味,於是,雌鹿聞到它的氣味以後就會循蹤而至。

(三)行為語言

動物還會運用各種不同的行為來表達它們的意思,這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例如長頸鹿在發生危險時,會用猛烈的驚跑來向同伴傳達警報;野豬在平時總是把尾巴轉來轉去,但一旦覺察到有危險時,就會揚起尾巴,在尾尖上打個小卷給同伴報警;蜜蜂在發現蜜源以後,就會用特別的「舞蹈」方式(圓形舞和「8」字形擺尾舞),向同伴通報蜜源的遠近和方向。

植物也有語言

一項研究表明,植物之間也有信息交流,盡管它們的語言與人類可能不同,但它們之間能夠互相聯絡警告一些迫近的威脅。這項新研究是日本京都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研究發現發表在科學雜志《自然》上。他們描述了利馬豆植株如何發出危險信號保護自己並警告鄰居們害蟲蛛蟎正在迫近。

利馬豆植物不是通過文字和語言,而是通過散發出化學物質發出信息。「這些植物對於蛛蟎的侵襲能夠提前做好防禦准備,」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說。這些植物產生的化學物質使它們不容易受蛛蟎傷害。而且這些化學物質還可以吸引蛛蟎的天敵來對付這些害蟲。同時,這些化學物質還能激活相鄰植物的基因,刺激它們產生同樣的化學物質,起到驅蟲劑的作用。

科學家們說,「關於植物間這些空中信息交流的發現對於了解生態系統中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有助於探索植物保護的新途徑。」

破譯植物的語言
http://www.kepu.gov.cn/magazine/dkj/2002/08_10.htm

『陸』 各種動物的尾巴有什麼作用用處

1、袋鼠尾巴的作用: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卻是重要的報警器。當危險帶近鹿群時,首先發現敵害的鹿會豎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點,向同伴發出警報。鹿群一接到警報就會馬上逃離。

『柒』 小動物的尾巴都有什麼作用和特點

壁虎的尾巴,又細又長,用來自衛。壁虎脫斷原有尾巴後,不久還可以再長出一條新尾巴來。
燕子、麻雀、烏鴉等多種鳥類的尾巴,能在飛行時平衡身體、調整速度、改變方向、控制升降,
所以稱它為「萬能的舵」。
啄木鳥的尾巴,有點特殊。它很堅硬有力,能支撐著啄木鳥停在樹幹上啄蟲取食,還能幫助啄木鳥攀登樹干時保持身體平衡。同時,在啄木鳥飛行時它也可以起到一般鳥尾巴的作用。
馬的尾巴,由很長的粗毛組成,可以左右甩動。它能驅趕落在騾馬身上的蚊、虻和蒼蠅。
狗的尾巴能表達喜怒哀樂情感:見到主人來了,它能豎起來,不停地擺動,表示高興;挨了打時,狗的尾巴就夾起來逃跑,表現出驚慌失措的樣子。狗見到生人時,將尾巴耷拉下來,表示憤怒和抗議。
松鼠的尾巴蓬蓬鬆鬆,又大又長。松鼠從高處向下跳時,可以減慢降落的速度,使松鼠安全著地,起著降落傘的作用。松鼠睡覺時可以把尾巴當被子蓋在身上,也可把尾巴偎在身邊,起取暖的作用。
生活在中美洲、南美洲的食蟻獸,遇到下雨或烈日時,豎起尾巴來當傘用,晚上睡覺把尾巴鋪在地上當毛毯。
老虎的尾巴,像一條鋼鞭,能夠抽打。老虎與其他動物搏鬥時,尾巴就成了有力的戰鬥武器。把敵方抽打得暈頭轉向,不能對它反擊。
非洲鱷的尾巴,是有力的捕食工具。一般情況下,非洲鱷靜靜地卧在河邊,一動也不動。一旦獵物靠近了它,便一躍而起,甩動尾巴,一下把獵物掃進水裡,然後撲上去咬住吃掉。
蜜蜂的尾巴是叮敵人的武器。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長,長滿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袋鼠跳躍起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一旦遇到緊急情況,袋鼠在尾巴的幫助下能跳出10米多遠。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卻是重要的報警器。當危險帶近鹿群時,首先發現敵害的鹿會豎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點,向同伴發出警報。鹿群一接到警報就會馬上逃離。
人們常說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其實,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幫助兔子逃命。當兔子被猛獸咬住時,兔子立刻使用「脫皮計」,將尾巴的「皮套」脫下,從而贏得逃命的剎那間。
鴨嘴獸的尾巴毛茸茸的,並用又粗又壯,裡面積蓄著很多很多的脂肪。當冬季來臨時,充滿脂肪的粗尾巴能幫助它禦寒,並提供必需的營養。
草原上奔跑的駿馬,尾巴向後飄逸,神氣極了。在奔跑時,馬的尾巴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平時馬兒又將尾巴當作「蒼蠅拍」,左拋右甩地驅趕對它發起攻擊的蚊子、牛虻和馬繩家鼠的尾巴是爬行的好幫手,可以幫助它沿著牆壁從這兒爬到那兒。家鼠甚至還能用尾巴勾出瓶子中的糖漿或奶油,然後收回尾巴品嘗這些美味佳餚。
魚的尾巴,擺動產生游泳的動力,還可以控制游動方向。
最有趣的是猴山上的猴子,尾巴是它的「第五隻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樹上竄來竄去,有時又用尾巴攫取食物。

『捌』 想知道動物有語言嗎

動物有語言。

動物有自己的語言,有聲音語言,氣味語言,行為語言等。動物並不像人一樣,藉助於語言進行交談,它只是利用自己各種不同的情感,向同伴或共生的朋友發出危險警報,或者通知它們哪兒有食物等。

動物語言是用來動物間交換思想感情,傳遞信息。自然界的動物也同人類一樣,要相互交換思想感情,傳遞信息,它們自有一套奇妙的動物語言。

有些動物以特殊的氣味(信息素)來達到引誘異性、追蹤目標、鑒別敵友、發出警報、標明地點、集合或分散群體等目的。這種氣味雖然沒有聲響,可也算是一種語言。

動物的語言:

一、聲音語言

許多動物都會發出聲音,這些聲音往往都成為動物之間交流信息的獨特的聲音語言。例如蟋蟀能利用翅膀摩擦發出的像樂曲一般清脆動聽的聲音來表現它們的種種「感情」。當雌雄相處時,聲調輕幽,猶如情人竊竊私語;當獨處一方時,它就發出高亢的強音來招引朋友。

二、氣味語言

有些動物常常以特殊的氣味(信息素)來達到引誘異性、追蹤目標、鑒別敵友、發出警報、標明地點、集合或分散群體等目的。這種氣味雖然沒有聲響,可也算是一種語言。例如蜂王通過分泌一種唾液產生的氣味招引工蜂來為自己服務;雌蛾產生的氣味能引誘距離很遠的雄蛾;螞蟻利用味覺和嗅覺彼此進行聯系,識別同窩夥伴;雄鹿在求偶時,它會用身上的芳香腺往樹上擦,這樣,樹上便留下了自己的氣味,於是,雌鹿聞到它的氣味以後就會循蹤而至。

三、行為語言

動物還會運用各種不同的行為來表達它們的意思,這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例如長頸鹿在發生危險時,會用猛烈的驚跑來向同伴傳達警報;野豬在平時總是把尾巴轉來轉去,但一旦覺察到有危險時,就會揚起尾巴,在尾尖上打個小卷給同伴報警;蜜蜂在發現蜜源以後,就會用特別的「舞蹈」方式(如「8」字形擺尾舞),向同伴通報蜜源的遠近和方向。

『玖』 植物是靠什麼傳遞信息的

許多動物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向自己的同伴傳遞一些信息,以表達自己的意願等,而「植物王國」里也有信息傳送嗎。如果有,它們又是靠什麼來傳遞信息的呢。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用柳樹、赤楊和在短短幾個星期內就能把整株樹葉吃光的結網毛蟲進行實驗。他們把結網毛蟲放在一棵樹上,幾天內發現樹葉的化學成分有了某種程度的變化,特別是單寧含量有了明顯的增加。昆蟲吃了這種樹葉不易消化,於是,失去了胃口,便另去別處尋找可口的佳餚,從而保護了樹木自身。讓人大吃一驚的是:當做實驗的樹木遭到蟲害後,在65米距離以內,其它樹木的葉子在2~3天內也發現有相類似的變化,單寧含量增加,味道變苦,以此來防禦昆蟲對它們的侵害。實驗結果充分說明了植物之間是有信息聯系的。

1986年克魯格國家公園里出現一件怪事。每年冬季,這里的捻角羚羊有不少都莫名其妙地死去,但與它共同生活在一個地方的長頸鹿卻安然無恙。

原來,長頸鹿可以在公園范圍內隨意走來走去,長頸鹿可以到處挑選園內不同樹木的葉子。而捻角羚羊則被圈養在圍欄內,不得不限於吃生長在圍欄內的樹葉子。科學家還發現,長頸鹿仔細挑選它准備吃葉子的那棵樹,通常從10棵樅樹中選1棵。此外,它們還避開它們已經吃過的樅樹後迎風方向的樅樹。專家研究了死羚羊胃裡的東西,發現死因是它們吃進去的樹葉里單寧含量非常高,這種毒物損害動物的肚臟。

專家認為:樅樹用分泌更多單寧的方法來保護自己以免遭到動物吞食。在研究中他們還發現:當樅樹不止一次受到食草動物的侵襲時,樅樹能向自己的同伴發出危險「警報」,讓它們增加葉里的單寧含量。收到這一信息的樹木在幾分鍾內就採取防禦措施,使樅樹葉子里的單寧含量迅速猛增。

途徑未明

植物之間有傳遞「情報」行為,已被人們所公認,但它是如何傳遞的呢,它的「同伴」又是怎樣接收到它的「情報」的呢。還需要專家們進一步研究才能得知。

閱讀全文

與動物是如何向同伴發出警報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