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袋熊避難所拯救了多少動物

袋熊避難所拯救了多少動物

發布時間:2022-08-11 10:35:56

『壹』 世界上滅絕的多少動物那還有多少即將滅絕

全世界有794多種野生動物由於缺少應有的環境保護而瀕臨滅絕
76科300餘種植物瀕臨滅絕
以上資料只是人類目前所知,不知道還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種正在消失。

你是否知道地球上動物種類正在急劇減少,一個接一個,一種接一種都消失了.地球上的生物原本自然形成食物鏈而互相依存.有人問如果這世界上只剩下人類,人類還能支撐多久?請看令人憂心的近年動物滅絕記載:渡渡鳥(印度,1781),藍馬羚(南非,1799),馬里恩象龜(舌塞爾,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歐洲野馬(歐洲,1876),斑驢(亞洲,1883),白臀葉猴(中國,1893),旅鴿(北美,1914),佛羅里達猴(北美,1917),卡羅萊那鸚鵡(北美,1918),中國犀牛(中國,1922),高加索野牛(歐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紅鴨(印度,1942),普氏野馬(中國,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鴨(亞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也有材料談到我國頻臨滅絕的動物如:糜鹿(全世界3*!000頭),華南虎(50頭),雪豹(1*!000~2*!000頭),揚子鱷(1*!500隻),白暨豚(100隻),大熊貓(1*!000隻),黑犀牛(3*!500頭)指猴(9隻),絨毛蛛猴(100隻),滇金絲猴(1*!000隻),野金絲猴(700隻),白眉長臂猴(70隻).
全球近800種動物將絕種:多少生命可以重來
http://news.sohu.com/20051218/n241010902.shtml

全球動物保護組織公布794個物種瀕臨滅絕

由多個保護動物組織所組成的「零滅絕聯盟」(AllianceforZeroEx鄄tinction)近日公布了一份「瀕危物種」報告,指出位於全球595個地點的近800種動物即將絕種,當中包括中國的揚子鱷、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狐猴和美國象牙喙啄木鳥,而素有「生態晴雨表」之稱的兩棲動物佔了其中的1/3.有專家指出,如果再不施以援手,我們將要與這些動物徹底「說再見」。

12月12日,兩只鶴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寒冬里翱翔。這個世界的美好有很多就是這些珍貴的野生動物賦予我們的,因此保護瀕危動物是我們對自然界應盡的責任。

「零滅絕聯盟」的使命

雖然生物滅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目前人為造成的生物滅絕率是自然滅絕的100倍。近代滅絕的物種大部分都生活在孤島上,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物種大量入侵,但是現在所發現的大部分瀕危動物都生活在山區或地勢低平的地帶。

「零滅絕聯盟」是由13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國際組織聯合發起的,包括倫敦動物學會、保護國際、美國鳥類保護協會等。

目的是為了確認並且保護物種生存的地點,進而挽救瀕危物種。這些地點都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的瀕危物種最後棲息地。由於並沒有對地球上所有的物種進行仔細研究,因此這794個物種只包括鳥類、哺乳動物、兩棲動物、松柏目植物和一些爬行動物。

該組織將全球分為七大塊,每一塊都有不少的瀕危動物「熱點」地區。所謂「熱點」的選擇遵循三個原則:首先,這些地點一定要包含至少一個「瀕臨滅絕」或是「嚴重瀕臨滅絕」的物種。第二,這些地點在「瀕臨滅絕」或是「嚴重瀕臨滅絕」的動物生存中佔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比如有一定數量的物種生活於此地,或者在這里度過哺乳期或是冬眠期。

最後,這些地帶都是相對於周邊地區具有獨立性的地方,必須與周邊的地帶有可定義的界限。界限之內的各個生物種群生活環境相近,而與周邊地帶的物種不甚相同。

在列出的這595個地點中,只有1/3受到法律保護,其他地方都被人類居住地所環繞,而且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該研究的作者表示,保護這些地點是保護動物不滅絕的關鍵。

在這份瀕危物種的名單上,墨西哥位列榜首,有63個瀕危物種地點,其次是哥倫比亞、巴西和秘魯。

在「零滅絕聯盟」列出的名單中,拉美的瀕危物種地點比其他地區高的原因,一個是該地區本身物種極具多樣性,再有就是近年來動物生存的環境破壞嚴重。美國在該榜單中位列第八。

國際鳥類組織全球動物種類計劃主任布查特指出:「我們必須保護這批頻臨絕種的動物,我們不能估計這些動物還能存活多久,但若不加緊行動,它們將於幾十年間自動消失。」該報告的主要作者泰勒·里基茨也表示,雖然生物滅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目前人類造成的生物滅絕率是自然滅絕的100倍。在近代,雖然一些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或其他地區的所謂的「巨型動物」的消亡也有部分人類的原因,特別是捕獵和點火燒地,但是大部分滅絕的物種都生活在孤島上,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物種的大量入侵,如田鼠等。但是現在所發現的大部分瀕危地點和動物都是在山區和地勢低平的地帶。

泰勒·里基茨表示:「我們要知道事情的緊迫性在於,如果我們不盡快採取行動,這些物種就會變成明天的渡渡鳥。不過目前的好消息就是我們仍然有時間來拯救這些動物。」(註:渡渡鳥毛色美麗,曾經是模里西斯的國鳥,但是歐洲殖民者來到模里西斯後,開始對大片森林進行砍伐和對肉味細嫩鮮美的渡渡鳥進行大肆獵殺,終於導致渡渡鳥於1690年前後滅絕。)

「生態晴雨表」日漸衰微

也許有的人認為兩棲動物模樣醜陋,除了會抓一些昆蟲以外沒什麼本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它們真的在地球上消失了,人類也不會好過。兩棲動物是自然界最優秀的環境監測器,它們這種災難性的劇減也就預示著地球面臨著嚴重的環境退化。

報告指出的「瀕危動物」名單上水陸兩棲動物佔51%,有408種。

這些形狀各異,爬來爬去的動物,包括青蛙、蟾蝓、火蜥蜴和蚓螈,處境異常危險。兩棲動物被普遍認為是「礦井中的高頻噪音」,它們具有浸透性的皮膚非常敏感,也就成了環境惡化的特別預警器。以美國為基地的保護國際(CI)的主席拉塞爾表示,兩棲動物是自然界最優秀的環境監測器,它們這種災難性的劇減也就預示著地球面臨著嚴重的環境退化。

20世紀70年代末期,兩棲動物的數量開始銳減,到了1980年已有129個物種滅絕。2005年初,一份全球兩棲動物調查報告「全球兩棲動物評估」顯示,目前所知的全球5743種兩棲動物有32%都處於瀕危境地。但是科學家還不清楚為什麼會導致兩棲動物如此劇烈的下降,目前主要的理論就是棲息地減少。

由於人類肆意砍伐森林、污染水源和破壞濕地,兩棲動物漸漸失去了立足之地。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活著一種大型陸生蠑螈,因為身上有淡綠色條紋而得名「虎紋火蛇」。但據美國聯邦官員估計,由於城市化和農業開發,這種蠑螈迄今已失去了75%的棲息地。再有就是人類為飽口福或用作葯物而大量捕食。另外據報道說,兩棲動物還遭到一種名為壺菌的真菌的威脅。這種致命的真菌攻擊兩棲動物皮膚,使兩棲動物體內水分代謝紊亂,導致大量死亡。

兩棲動物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晴雨表」。當它們大量死去之時,科學家會考慮,接下來滅亡的會是什麼,動物還是植物?根據「零滅絕組織」的調查,接下來的是鳥類(217種)和哺乳動物(131種)。

「零滅絕聯盟」的秘書邁克·帕爾表示:「雖然保護這些地點和物種本身非常重要,但是還意味著更多的東西。」帕爾說:「如果不切實保護的話,未來地球生態系統的遺傳多樣性就會遭到破壞,每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生態旅遊經濟也無以為繼,還有那些無法用金錢估量的潔凈水源。我們有責任這么做。」

馬達加斯加狐猴的厄運

陽光穿過彌漫在森林中輕紗一般的薄霧,太陽映襯著一片嬌艷的藍天,一群群狐猴快樂地在林間嬉鬧著。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生活的狐猴中,尤以大狐猴體形最大、嗓音最好。「流暢的音符、和諧的旋律,就像聲音留下的優美劃痕。」作家大衛·奎門這樣描述大狐猴的叫聲。然而,這樣美好的聲音我們也許很快就再也聽不到了。

馬達加斯加一直以其不同尋常的生物多樣性而聞名於世。這里是靈長類動物狐猴的故鄉;還有顏色漂亮的蜥蜴、壁虎或是變色龍;全身多刺的馬島蝟;還有神秘的貓科動物縞狸,它們都是馬達加斯加的原始主人。「馬達加斯加確實是自然主義者們的一塊天賜寶地。」自然主義者約瑟夫·非利伯特·柯默森在1771年寫道,「造物主似乎有意將那裡占為自己的私有領地,而且布置得應有盡有。」在人類踏足這個島嶼之前,也就是大約2000年前已經有大批的動植物在這個島上繁衍生息了。馬島的狐猴總喜歡在島上到處閑逛,而巨型的龜,體形龐大的象鳥(大概有3米高,重達500千克,它們下的蛋如果做成煎蛋,可以喂飽150個人,已經滅絕)也在島上為所欲為,但是所有這些這一切在人類到來之後都改變了,很多物種都漸漸走向滅絕。

兩千年前,自從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人到達了馬達加斯加,共有15種狐猴遭到傷害,最終消失。科學家在滅絕的狐猴頭上發現了「大量屠宰的證據」。馬薩諸塞大學人類學家文圖拉·皮雷茲表示,他所在的科研小組發現了用利器切削和斬剁的痕跡,如剝皮、脫落關節和切片等。

皮雷茲說:「我們認真的檢查了這些切削的痕跡後,更加驗證了這里曾經屠宰這種動物,這是毫無疑問的。」直到今天,對狐猴的捕殺仍然沒有結束。雖然從1964年開始,捕殺狐猴和將其作為寵物就被認定為違法,但捕殺狐猴仍然屢禁不絕。而且由於馬達加斯加沒有毒蛇、鹿或羚羊,也罕見較大的食肉動物,所以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狐猴的機敏性慢慢衰退,更加容易成為人類的目標。

目前,馬達加斯加的狐猴總數估計大約在1000隻至1萬只,但是所有的科學研究結果都表明,狐猴的生存前景異常嚴峻。在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以東140公里處,是阿納拉馬扎卓保護區所在地。阿納拉馬扎卓是狐猴棲息的一座孤立的小島,也是狐猴的最後一處避難所。

但是相對於其豐富的生物資源來說,馬達加斯加島仍然是貧窮的,很多孤注一擲的村民一撥兒又一撥兒地劈荊斬棘,毀林開路。狐猴們的這片避難地正在受到侵犯。由於當地政府允許當地人使用部分保護區,因此人們更加肆無忌憚地伐木、種地。於是,往往在大白天就能看見,棲息在樹上的狐猴眼睜睜地看著那些驚擾它們的不速之客。

對於狐猴而言,最後的生態機會也許就只能指望那些遠道而來的旅遊者能捐資或留下來幫助它們了。但是,這一切顯然也不是萬能的。如果這些樹林有朝一日都被砍伐一空,不難想像狐猴也將最終離我們而去,永遠消失。

「上帝之鳥」在人間「復活」

氣候變化和環境變化顯示,到2100年,至少有1200種鳥將消失,而這僅僅是一種保守的估計。盡管自1500年以來,僅1.3%的鳥類滅絕。但同時期,全球單個鳥的數目估計有20%到25%的減少。

象牙喙啄木鳥因為長著一隻象牙般的大嘴而得名,是全世界體形最大的啄木鳥之一,體長有50厘米,錄像帶中的啄木鳥兩翼伸開時長90厘米。它們身披黑白相間的亮麗羽毛,翼有白色斑點,雄性啄木鳥的冠部呈現鮮亮的紅色。因為太漂亮了,幾乎每個人在看到它們的時候都禁不住說一句「上帝啊,多美麗的鳥」,所以愛鳥者也把象牙喙啄木鳥稱作「上帝鳥」。

象牙喙啄木鳥曾廣泛分布在美國西南部的密林深處,是美國的專有物種。然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人類工業文明的鐵蹄踏向了大自然,濕地、森林差不多全被農庄、城鎮以及次生林所取代。在棲息地被奪走後,象牙喙啄木鳥的數量直線滑落。人類與象牙喙啄木鳥最後一次可以證實的相遇發生在1944年的路易斯安那州。在那之後,就只剩下人們「驚鴻一瞥」的傳聞,後來漸漸地連這種傳聞都消失了。

2004年2月11日,觀鳥者吉恩·斯帕林乘坐獨木舟旅行,在阿肯色州東部的懷特河沿岸看到了一種他從未見過的鳥類。斯帕林記錄下了這種大鳥的外貌特徵,回去一查對,發現竟然是已經銷聲匿跡60年的象牙喙啄木鳥。消息公布後,引起了生物學界的普遍震驚。

一星期後,康奈爾實驗室的蒂姆·加拉格爾和奧克伍德大學的鮑比·哈里森找到了斯帕林。在斯帕林的帶領下,兩位鳥類學家開始了尋找象牙喙啄木鳥的旅程。接下來,有30多名鳥類學家分成幾個研究小組,展開行動,希望再次發現象牙喙啄木鳥。30多名鳥類學家在歷時7000小時的搜索中,已經15次發現了象牙喙啄木鳥的蹤跡,並拍攝了大量的圖片和錄像。

經過各國多位專家的審定,確定象牙喙啄木鳥還活在地球上。於是,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向政府申請了保護資金,用於保護象牙喙啄木鳥的棲息地,並用於該鳥類的繁育研究。紐約康奈爾鳥類學實驗室及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專家為了保護啄木鳥保護區的棲息地,將消息保密了一年多,不讓外界知道。最近,保護區和觀鳥區已經建成,繁育研究已經起步。為了讓市民更好地保護這種罕見的鳥類,也為了吸引更多的民間保護資金,專家們才決定向外部公開消息。

得到消息之後,美國內政部部長蓋爾·諾頓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一項名為「希望走廊」的保護計劃。諾頓說:「我們在這里宣布啟動一個多部門參加、價值千萬美元、耗時數年的保護計劃,為這種珍稀鳥類的繼續生存提供希望。

在我的記憶中,這還是第一次重新發現已經被認為滅絕的動物。這是自然界給我們的第二次機會。「鳥類的減少可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後果。例如,1997年,世界上3.5萬至5萬個狂犬病死亡中,印度佔了3萬名,因為印度禿鷲數量減少後,野狗和老鼠的數量發生爆炸性增長。事實上,還有不少鳥類的消失造成的可怕後果我們還沒有看到,一些專家評論說,象牙喙啄木鳥的重現和加強保護將成為生態保護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貳』 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成果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與其開展的主要活動有:

1.緊急救援活動:救助19,000隻遭受油污的企鵝、拯救陷於災難中的動物、營救擱淺的鯨和海豚、支持救助孤幼動物的避難所;

2.鯨和捕鯨活動:制止捕鯨、更多了解IWC(國際捕鯨委員會)、建立新的鯨保護區、參觀我們的旗幟之艦 ? 鯨之歌科考船、拯救全球瀕危的鯨;

3.大象和象牙運動:制止象牙從業者、從盜獵者手中保護大象、重建整個公園以保護所有物種、 必要時營救和重新安置大象;

4.野生動物貿易:拯救大猩猩及其它瀕危物種、終止叢林動物肉類貿易、拯救藏羚羊、天賦野性 制止將野生動物作為伴侶動物的貿易;

5.拯救琴海豹活動:制止殘酷的獵殺、獲得免費參觀海豹之旅、終止資助和支持獵殺、 改革加拿大漁業政策;

6.在各國和地區的努力:推廣國際愛護動物行動周、獲得禁止用獵犬打獵的勝利、拯救灰熊、 拯救「大嘴巴」、姥鯊、以及拯救全球各地更多的動物。

國際野生動物關懷組織(Care for the Wild International , CWI)
1.資助英國政府建立動物營救和保護中心,保護和營救的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比如獾、水獺、狐狸、海鳥、捕食海鳥動物、海豹以及海豚等;

2.在保護非洲和亞洲的老虎、大象、大猩猩、烏龜、犀牛、黑猩猩、長臂猿和河馬項目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通過教育來提高人們關愛動物的意識;

4.支助對重大生態系統和動物福利的調查。

重大活動有:反對捕鯨運動、拯救毛衣島海豚運動、禁止盜獵雪豹運動、禁止走私藏羚羊運動、取消麻醉盜獵大型動物運動、拯救鯨魚運動等。

『叄』 龍柏考拉動物園的動物表演

牧羊犬表演
來自澳洲內陸的農夫指揮忠實勤勞的牧羊犬在草地上追趕綿羊,他們的精彩表揚絕對會讓你不虛此行。每日三場。
剪羊毛表演
經驗豐富的員工熟練而有技巧的剪下整塊羊毛,表演結束後遊客可以免費領取一小塊柔軟的羊毛留作紀念。
雄鷹飛翔表演
貓頭鷹從你頭上飛過,雄鷹站次飛翔,在高空捕捉食物。節目過後還可以跟雄鷹合影。
親手餵食七彩野生鸚鵡
動物園為你准備了由牛奶和蜂蜜做成的食物,這些美麗調皮的小傢伙每天飛來龍柏動物園兩次,他們會停留在你手上以及任何有食物的地方。
袋熊
袋熊是考拉的近親,其實也不難看出緣由!您會看到龍柏最受歡迎的一對夫婦柏里斯 (Boris)和娜塔莎(Natasha), 它們幾乎整天都在它們木頭洞里睡覺,而且姿勢非常可愛。盡管柏里斯(Boris)和娜塔莎(Natasha)已經在一起很久了,可是我們還是沒辦法看到它們 的後代。就像人類似的,柏里斯(Boris)和娜塔莎(Natasha)相處久了也會鬧別扭。通過觀察它們睡覺的地方,我們就可以知道它們相處得是否和諧:開心的時候它們會抱在一 起睡,但是在氣氛緊張的時候就會睡在不同的木頭洞里!
1797年第一個歐洲人遇到袋熊的事情被認為是人類的不幸,更是袋熊的不幸。在塔斯馬尼亞的保留島船舶失事後,海員們吃他們以為是熊的袋熊的肉。現在我們知道袋熊是世界上最大的穴居類動物之一,體重達40千克。這些有袋動物的後代們建造並添加了復雜的長達30米、有很多入口的洞穴系統。這些潮濕的洞穴是袋熊炎熱季節的避難所,在這里它們可以保存水分和能量。事實上,袋熊的新陳代謝率至少比大多數有袋動物慢30%。它們沒有牙根,所以終生在長牙,它們喜歡吃含沙的草,這能幫助它們研磨牙齒。交配在洞穴里進行,而且必須躺著。寶寶出生後就被放在向後開的肚囊里,就像考拉似的。在非常乾旱的時候,這些鼻孔多毛的袋熊有能力停止產卵和形成精子。
盡管外形笨拙,袋熊是非常卓越的動物。它們能在短跑時速度快達40千米每小時。他們結實的臀部通過把頭壓在洞穴的屋檐下幫助它們抵制掠食者。
再者,德國海德堡大學亨-莫勒教授的研究發現,袋熊有著有袋動物最為發達的大腦,它們相對學得較快。
塔斯馬尼亞魔鬼
龍柏最危險、最凶惡的動物當屬一隻叫做艾比(Abbey)的塔斯馬尼亞魔鬼了,它有著鋒利的牙齒、有力的下巴和好鬥的個性。
是否很難想像這種奇怪小巧的動物會如此兇猛?那麼您應該來看看我們每天都有的喂塔斯馬 尼亞魔鬼的活動,您可以看到它是怎麼樣在3秒鍾內把一隻老鼠連骨頭都不剩地吃光的!塔斯馬尼亞魔鬼因其只在塔斯馬尼亞被發現、而且外表凶惡加上獨特的尖叫聲讓人聯想到魔鬼而得名。它們是食腐動物,喜歡吃腐臭的屍體(死的動物),而不是去掠食。雖然偶爾它們也會掠食,但是由於吵鬧的本性,很少成功。它們的爪子非常有力,所以它們會把動物的所有東西包括毛、皮、骨頭、牙齒等全部消滅干凈。
作為有袋動物,塔斯馬尼亞魔鬼也有肚囊,寶寶們可以在那裡成長。雌的可以一次性產下30到40隻小塔斯馬尼亞魔鬼。但是,在它的肚囊里只有四個乳頭。這就意味著為了想要喝到奶會有一場生存之仗,最後只有幸運的兩到四個寶寶可以喝到奶。剩下的通常就被母親在清潔生育地方的時候所消滅。雖然沒有被正式地列為受威脅的種類,一種可怕的疾病在野生動物中蔓延。在一些地方,超過80%的動物已經消失。這種致命病毒可能是由於種類間頻繁接觸,還有在搶食物的時候互相撕咬對方而很快蔓延的。在動物死之前在它們臉上會持續幾個月長腫瘤。塔斯馬尼亞政府正在做研究以期待形成一個救護方案。在龍柏有一個「希望美好「的捐款箱,就在入口處,可以讓所有願意幫助塔斯馬尼亞魔鬼的人出一份力。
袋鼠
130多隻可愛的袋鼠和小袋鼠們在2公頃(合5英畝)的袋鼠區歡快地生活著,活蹦亂跳地等著遊客們的親手餵食。這里有6種不同種類的袋鼠和小袋鼠,您可以花一天的時間來喂這些高雅的動物。
袋鼠和小袋鼠屬於「大腳「動物群。「大腳動物群「體積不一,從體重為3千克的帕爾馬小袋鼠到體重達85千克的紅袋鼠。它們有著像彈簧似的強勁大腿,大的腳幫助它們跳躍,長長的尾巴幫助它們維持平衡。比較大的袋鼠種類能夠跳到3米高(10英尺),9米(30英尺)遠,而且時速可達70千米每小時。袋鼠和小袋鼠的區別在於袋鼠的體積比小袋鼠大,袋鼠的尾巴很厚實,不像小袋鼠的尾巴又長又細。
丁狗
丁狗是從6000年前的印度狼進化而來的,並在3500年前由亞洲水手傳入澳大利亞。它們以家庭為單位居住,是孤獨的獵人。它們的食物包括脯乳類、爬行類和鳥禽類動物。丁狗在日出日落比較涼快的時候更活躍。由於與家犬雜交繁殖,現在純種的丁狗已屬罕見。

『肆』 中國女人捐出15億美元來拯救瀕危動物,關於這個女人的事跡你了解多少

北京東方園林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巧女

何巧女,1966年出生於浙江武義,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現任北京東方園林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是一位著名的女企業家,曾多次入選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和全球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財富值超過55億元人民幣。

不僅是女企業家,更是當代女性智慧的代表

在一段采訪中,何巧女談到:“小時候我們出身都很窮,所以很小的時候我媽就在想,如果以後我們富了,我們一定要去幫助別人。所以這個是從小在內心種下的一顆種子”;“女性應該優雅,怎麼樣能夠優雅呢?有人認為拎著LV包,在咖啡廳里浪費著時光,這就叫優雅。但是我說我們女性也可以有一種優雅,就是我運籌帷幄我決勝千里,我的這種自信我也叫優雅。”

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內心的質朴和大愛的精神已經勝過千萬偶像明星,她不僅僅是一位女企業家、女慈善家,更是當代女性智慧的代表。願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能像何巧女一樣,真正成為對社會甚至整個人類有貢獻的人!

『伍』 我國目前瀕臨滅絕的動植物

【基本介紹】 [編輯本段] 桫欏 suōluó 科屬:桫欏科(Cyatheaceae) 保護級別:一級 名稱: 樹蕨 類別: 草花 別名: 桫欏、台灣桫欏、蛇木 科名: 桫欏科 拉丁名: Alsophila spinulosa (Hook.) Tryon 【地域分布】 [編輯本段] 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 海拔下限(米):通常400,最高1500,最低200 海拔上限(米) :通常900,最高1600 【生態習性】 [編輯本段] 為半陰性樹種,喜溫暖潮濕氣候,喜生長在沖積土中或山谷溪邊林下。 在距今約1.8億萬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一樣,同屬「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志。但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地球上的桫欏大都罹難,只有極少數在被稱為「避難所」的地方才能追尋到它的蹤影。閩南僑鄉南靖縣樂主村旁,有一片傻子帶邸林。它是中國最小的森林生態系自然保護區。為「世界上稀有的多層次季風性傻子帶原始雨林」。在那裡有世上珍稀植物桫欏。桫欏名列中國國家一類8種保護植物之首。紐西蘭是桫欏產地之一。它也是紐西蘭的國花,被人們所保護著。 ·生長現狀 漸危種。本種孢子體生長緩慢,生殖周期較長,孢子萌發和配子體發育以及配子的交配都需要溫和而濕潤的環境。由於森林植被覆蓋面積縮小,現存分布區內生境趨向乾燥,致使配子體生殖環節受到嚴重妨礙,林下幼株稀少。加之莖干可作葯用和用來栽培附生蘭類,致常被人砍伐,植株日益減少,有的分布點已消失,垂直分布的下限也隨植被的縮小而上升。若不進行保護,將會導致分布區縮小,以致於滅絕。 ·生長特性 本種喜生長在山溝的潮濕坡地和溪邊的陽光充足的地方,常數十株或成百株構成優勢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緣灌叢之中。桫欏在我國分布很廣,從北緯18.5°至30.5°。最北的記錄為四川鄰水縣,該地處四川盆地東部,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受地形影響,氣候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偏高約2--4℃,具有冬暖、春旱、夏熱、秋雨、濕度大、雲霧多、日照少、干濕季節明顯等特點。土壤多為酸性。 【形態特徵】 [編輯本段] 樹形蕨類植物。莖直立,高1-6米,胸徑10-20厘米,上部有殘存的葉柄,向下密披交織的不定根。葉螺旋狀排列於莖頂端;莖端和拳卷葉以及葉柄的基部密被鱗片和糠秕狀鱗毛,鱗片暗棕色,有光澤,狹披針形,先端呈褐棕色剛毛狀,兩側具窄而色淡的嚙蝕狀薄邊;葉柄長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較淡,連同葉軸和羽軸具刺狀突起,背面兩側各具一條不連續的皮孔線,向上延至葉軸;葉片大,長矩圓形,長1-2米,寬0.4-0.5米,三回羽狀深裂;羽片17一20對,互生,基部一對縮短,長約30厘米,中部羽片長40-50厘米,寬14-18厘米,長矩圓形,二回羽狀深裂;小羽片18-20對,基部小羽片稍縮短,中部的長9一12厘米,寬1.2一1.6厘米,披針形,先端漸尖而具長尾,基部寬楔形,無柄或具短柄,羽狀深裂;裂片18-20對,斜展,基部裂片稍縮短,中部的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鐮狀披針形,短尖頭,邊緣具鈍齒;葉脈在葉片上羽狀分叉,基部下側小脈出自中脈的基部;葉紙質,干後綠色,羽軸、小羽軸和中脈上面被糙硬毛,下面被灰白色小鱗片。孢子囊群著生於側脈分叉處,靠近中脈,有隔絲,囊托突起,囊群蓋球形,膜質。 【分類情況】 [編輯本段] 桫欏科在全世界共有6屬500餘種,產於熱帶亞熱帶山地。根據目前比較權威的研究結果,我國有2屬14種和2變種,分布於西南和華南地區。黑桫欏被並入桫欏屬作為亞屬處理。桫欏科的主要分類特徵是葉柄基部的鱗片,葉軸上的氣囊體,孢子囊的孢子數目和囊群蓋等。 我國桫欏屬(Alsophila),又稱木桫欏,全世界共約230種,我國有11種和2變種,分桫欏亞屬和黑桫欏亞屬。 1、桫欏(A. spinulosa) 2 、中華桫欏(A. costularia) 3、南洋桫欏(A. loheri) 4、陰生桫欏(A. latebrosa) 5、蘭嶼筆筒樹(A. fenicia) 6、黑桫欏(A. podophylla) 7、毛葉桫欏(A. andersonii) 8、大葉黑桫欏(A. gigantea): 1)大葉黑桫欏 2)多脈黑桫欏 9、粗齒桫欏(A. denticulata) 10、小黑桫欏(A. metteniana): 1)小黑桫欏(原變種var. metteniana) 2)光葉小黑桫欏(變種var. subglabra) 11、西亞桫欏(A. khasyyana) 【保護價值】 [編輯本段] 桫欏科植物是一個較古老的類群,中生代曾在地球上廣泛分布。現存種類分布區縮小,且具較多的地方特有種,是研究物種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關系的理想對象。桫欏株形美觀別致,可供欣賞。 1、研究價值 由於桫欏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遺性,它對研究物種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區系具有重要價值,它與恐龍化石並存,在重現恐龍生活時期的古生態環境,研究恐龍興衰,地質變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觀賞價值 桫欏樹形美觀,樹冠猶如巨傘,雖歷經滄桑卻萬劫餘生,依然莖蒼葉秀,高大挺拔,稱得上是一件藝術品,園藝觀賞價值極高。 3、葯用價值 桫欏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風濕,強筋骨,清熱止咳。常用來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肺熱咳嗽,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腦以及腎炎、水腫、腎虛、腰痛、婦女崩漏,中心積腹痛,蛔蟲、蟯蟲和牛瘟等,內莖液汗,外用可治癬症。其莖桿髓部含澱粉約27.44%,可提取澱粉代食品,其根狀莖具清熱解煮等功效。 桫欏谷的自然條件及保護現狀 【瀕危原因】 [編輯本段] 欏由於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特別是第四紀冰期的影響,加之大量森林被破壞,種類瀕臨絕滅,分布區也大幅度收縮,僅殘存於熱帶、亞熱帶。脆弱環境中「避難」引起我國植物學家及各界有識之士的重視和焦慮。 根據專家們試驗和觀察,桫欏瀕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桫欏成年株每年產生孢子數量多,但死亡也多。 2、在自然界,有倖存活的孢子,從萌發至形成幼孢子體這一過程,費時達1年以上,濕度、溫度等生態因子的變化,都可能 影響萌發孢子的生死存亡或延遲以後的發育進程。 3、桫欏孢子萌發,形成配子體胚胎等過程對環境要求嚴格,發育對環境有嚴重的依賴性,限制了它只能在一定孤立的區域生棲繁衍,而成年株在周圍5米范圍內也限制了生長桫欏幼株,因此適宜生長的區域更小了。盡管桫欏偶爾也能侵入並倖存在新的森林區域,但它竟爭不過當地迅速生長的植物。 4、桫欏是木本生植物,生殖周期很長,生殖過程在離體情況下進行,發育進程完全受變化的環境控制,不利於生存發展。 5、桫欏無完善的根系,很難適應現存變化較大的生態環境。 6、由於原始森林逐年破壞,桫欏賴以生存的溫暖、潮濕、蔭蔽、水分充足、土層肥厚和排水良好的環境受到毀壞或消失,桫欏本身也就受到威脅或毀滅。 7、人為直接砍伐,使生長數年的或幾十年的桫欏毀於一旦,近年來,不法分子盜挖盜賣桫欏等現象也時有發生。 【保護措施】 [編輯本段] 本種有的分布區雖已包括在自然保護區內,貴州還建立了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但多數地區尚未加以重視。如四川峨眉山過去桫欏分布很多,如今只有數十株散生在伏虎寺溪溝兩側。建議當前保護重點應以四川鄰水、犍為、峨眉等地區為主建立桫欏保護區,同時進行生態學、繁殖生物學的研究,擴大分布面積、避免分布區南縮。在福建省福安市瓜溪桫欏保護區里也有大量的桫欏,近兩年開始了嚴密的保護措施。

『陸』 我國目前野生動物的種類有多少,主要有哪些,數量多少,現存狀況如何急急急!!

野生動物是指生存於自然狀態下,非人工馴養的各種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軟體動物、昆蟲及其他動物。
野生動物分類
1、瀕危野生動物,如大熊貓、虎等;
2、有益野生動物,指那些有益於農、林、牧業及衛生、保健事業的野生動物,如肉食鳥類、蛙類、益蟲等;
3、經濟野生動物,指那些經濟價值較高,可作為漁業、狩獵業的動物;
4、有害野生動物,如害鼠及各種帶菌動物等。
全世界有794多種野生動物。由於缺少應有的環境保護而瀕臨滅絕,76科300餘種動物瀕臨滅絕。
以上資料只是人類目前所知,不知道還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種正在消失。
動物滅絕記載
渡渡鳥(印度模里西斯,1681年),
藍馬羚(南非,1799年),
馬里恩象龜(舌塞爾,1800年),
大海雀(大西洋,1844年),
歐洲野馬(歐洲,1876年),
斑驢(亞洲,1883年),
白臀葉猴(中國,1893年),
旅鴿(北美,1914年),
佛羅里達猴(北美,1917年),
卡羅萊那鸚鵡(北美,1918年),
中國犀牛(中國,1922),
高加索野牛(歐洲,1925),
巴厘虎(印尼,1937年),
紅鴨(印度,1942),
普氏野馬(中國,1947年),
袋狼(澳洲,1948年),
冠麻鴨(亞洲,1964年),
爪哇虎(印尼,1972年)……
也有材料談到我國瀕臨滅絕的動物如:麋鹿(全世界3000頭),華南虎(50頭),雪豹(1000~2000頭),揚子鱷(1500隻),白鱀豚(100隻),大熊貓(1000隻),黑犀牛(3500頭)指猴(9隻),絨毛蛛猴(100隻),滇金絲猴(1000隻),野金絲猴(700隻),白眉長臂猴(70隻)。
1動物有益於人類
地球上人類起源與動物起源在茫茫歷史長河中時間相隔不算太長。人類形成後依賴林果漁獵以生存和進化。後來發展了農業(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和畜牧業(第二次社會大分工),生產上去了,有剩餘價值可以剝削,於是原始社會進步到奴隸社會。
人類和動物的關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復雜。人和動物在地球食物鏈中互爭口糧又互相依存,接觸頻繁。一般按人類需要分其為6類:
1.1食品動物(FoodAnimals)供應人類豐富營養來源的肉、乳、禽、蛋、魚等。
1.2役用動物(LaborAnimals)馬、驢、騾、駱駝等。騎、馱、拉,被譽為"不要能源」的動力,有戰略意義。
1.3經濟動物(EconomicAnimals)生產羊毛、裘皮、皮革等。如綿羊、長毛兔、海狸鼠、黃鼬、藍狐等。
1.4實驗動物(LaboratoryAnimals)以科學實驗為目的、定向培育出的特種動物,有嚴格遺傳學和生物學要求,目前以小鼠、大鼠、豚鼠、倉鼠為代表。
1.5醫用動物(MedicalAnimals)生物製品原料如血清馬、雞胚等;檢測工具如家兔;中葯原料如鹿(茸)、熊(膽)、牛(黃)、馬(寶)、虎(骨)等。
1.6觀賞動物(寵物,Pet)貓、狗、鸚鵡、金絲雀、金魚等。動物園、馬戲團動物皆屬之。
2動物對人類也有有害一面
動物約有200種傳染病、80種寄生蟲病,其中半數可以感染給人。196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這類在動物和人之間傳播的疾病定名為Zoonoses,原意是"動物源性病」,其後WHO/FAO聯合專家委員會又把它界定為"在人類與脊椎動物之間可以自由傳播的疾病」。
瀕臨動物的社會調查報告
全球動物保護組織公布794個物種瀕臨滅絕
由多個保護動物組織所組成的「零滅絕聯盟」(AllianceforZeroEx鄄tinction)近日公布了一份「瀕危物種」報告,指出位於全球595個地點的近800種動物即將絕種,當中包括中國的揚子鱷、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狐猴和美國象牙喙啄木鳥,而素有「生態晴雨表」之稱的兩棲動物佔了其中的1/3。有專家指出,如果再不施以援手,我們將要與這些動物徹底「說再見」。
12月12日,兩只鶴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寒冬里翱翔。這個世界的美好有很多就是這些珍貴的野生動物賦予我們的,因此保護瀕危動物是我們對自然界應盡的責任。
「零滅絕聯盟」的使命
雖然生物滅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目前人為造成的生物滅絕率是自然滅絕的100倍。近代滅絕的物種大部分都生活在孤島上,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物種大量入侵,但是現在所發現的大部分瀕危動物都生活在山區或地勢低平的地帶。
「零滅絕聯盟」是由13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國際組織聯合發起的,包括倫敦動物學會、保護國際、美國鳥類保護協會等。
目的是為了確認並且保護物種生存的地點,進而挽救瀕危物種。這些地點都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的瀕危物種最後棲息地。由於並沒有對地球上所有的物種進行仔細研究,因此這794個物種只包括鳥類、哺乳動物、兩棲動物、松柏目植物和一些爬行動物。
該組織將全球分為七大塊,每一塊都有不少的瀕危動物「熱點」地區。所謂「熱點」的選擇遵循三個原則:首先,這些地點一定要包含至少一個「瀕臨滅絕」或是「嚴重瀕臨滅絕」的物種。第二,這些地點在「瀕臨滅絕」或是「嚴重瀕臨滅絕」的動物生存中佔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比如有一定數量的物種生活於此地,或者在這里度過哺乳期或是冬眠期。
最後,這些地帶都是相對於周邊地區具有獨立性的地方,必須與周邊的地帶有可定義的界限。界限之內的各個生物種群生活環境相近,而與周邊地帶的物種不甚相同。
在列出的這595個地點中,只有1/3受到法律保護,其他地方都被人類居住地所環繞,而且人口密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該研究的作者表示,保護這些地點是保護動物不滅絕的關鍵。
在這份瀕危物種的名單上,墨西哥位列榜首,有63個瀕危物種地點,其次是哥倫比亞、巴西和秘魯。
在「零滅絕聯盟」列出的名單中,拉美的瀕危物種地點比其他地區高的原因,一個是該地區本身物種極具多樣性,再有就是近年來動物生存的環境破壞嚴重。美國在該榜單中位列第八。
國際鳥類組織全球動物種類計劃主任布查特指出:「我們必須保護這批瀕臨絕種的動物,我們不能估計這些動物還能存活多久,但若不加緊行動,它們將於幾十年間自動消失。」該報告的主要作者泰勒•里基茨也表示,雖然生物滅絕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目前人類造成的生物滅絕率是自然滅絕的100倍。在近代,雖然一些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或其他地區的所謂的「巨型動物」的消亡也有部分人類的原因,特別是捕獵和點火燒地,但是大部分滅絕的物種都生活在孤島上,主要原因是由於新物種的大量入侵,如田鼠等。但是現在所發現的大部分瀕危地點和動物都是在山區和地勢低平的地帶。
泰勒•里基茨表示:「我們要知道事情的緊迫性在於,如果我們不盡快採取行動,這些物種就會變成明天的渡渡鳥。不過目前的好消息就是我們仍然有時間來拯救這些動物。」(註:渡渡鳥毛色美麗,曾經是模里西斯的國鳥,但是歐洲殖民者來到模里西斯後,開始對大片森林進行砍伐和對肉味細嫩鮮美的渡渡鳥進行大肆獵殺,終於導致渡渡鳥於1690年前後滅絕。)
「生態晴雨表」日漸衰微
也許有的人認為兩棲動物模樣醜陋,除了會抓一些昆蟲以外沒什麼本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如果它們真的在地球上消失了,人類也不會好過。兩棲動物是自然界最優秀的環境監測器,它們這種災難性的劇減也就預示著地球面臨著嚴重的環境退化。
報告指出的「瀕危動物」名單上水陸兩棲動物佔51%,有408種。
這些形狀各異,爬來爬去的動物,包括青蛙、蟾蝓、火蜥蜴和蚓螈,處境異常危險。兩棲動物被普遍認為是「礦井中的高頻噪音」,它們具有浸透性的皮膚非常敏感,也就成了環境惡化的特別預警器。以美國為基地的保護國際(CI)的主席拉塞爾表示,兩棲動物是自然界最優秀的環境監測器,它們這種災難性的劇減也就預示著地球面臨著嚴重的環境退化。
20世紀70年代末期,兩棲動物的數量開始銳減,到了1980年已有129個物種滅絕。2005年初,一份全球兩棲動物調查報告「全球兩棲動物評估」顯示,目前所知的全球5743種兩棲動物有32%都處於瀕危境地。但是科學家還不清楚為什麼會導致兩棲動物如此劇烈的下降,目前主要的理論就是棲息地減少。
由於人類肆意砍伐森林、污染水源和破壞濕地,兩棲動物漸漸失去了立足之地。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活著一種大型陸生蠑螈,因為身上有淡綠色條紋而得名「虎紋火蛇」。但據美國聯邦官員估計,由於城市化和農業開發,這種蠑螈迄今已失去了75%的棲息地。再有就是人類為飽口福或用作葯物而大量捕食。另外據報道說,兩棲動物還遭到一種名為壺菌的真菌的威脅。這種致命的真菌攻擊兩棲動物皮膚,使兩棲動物體內水分代謝紊亂,導致大量死亡。
兩棲動物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晴雨表」。當它們大量死去之時,科學家會考慮,接下來滅亡的會是什麼,動物還是植物?根據「零滅絕組織」的調查,接下來的是鳥類(217種)和哺乳動物(131種)。
「零滅絕聯盟」的秘書邁克•帕爾表示:「雖然保護這些地點和物種本身非常重要,但是還意味著更多的東西。」帕爾說:「如果不切實保護的話,未來地球生態系統的遺傳多樣性就會遭到破壞,每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生態旅遊經濟也無以為繼,還有那些無法用金錢估量的潔凈水源。我們有責任這么做。」
馬達加斯加狐猴的厄運
陽光穿過彌漫在森林中輕紗一般的薄霧,太陽映襯著一片嬌艷的藍天,一群群狐猴快樂地在林間嬉鬧著。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生活的狐猴中,尤以大狐猴體形最大、嗓音最好。「流暢的音符、和諧的旋律,就像聲音留下的優美劃痕。」作家大衛•奎門這樣描述大狐猴的叫聲。然而,這樣美好的聲音我們也許很快就再也聽不到了。
馬達加斯加一直以其不同尋常的生物多樣性而聞名於世。這里是靈長類動物狐猴的故鄉;還有顏色漂亮的蜥蜴、壁虎或是變色龍;全身多刺的馬島蝟;還有神秘的貓科動物縞狸,它們都是馬達加斯加的原始主人。「馬達加斯加確實是自然主義者們的一塊天賜寶地。」自然主義者約瑟夫•非利伯特•柯默森在1771年寫道,「造物主似乎有意將那裡占為自己的私有領地,而且布置得應有盡有。」在人類踏足這個島嶼之前,也就是大約2000年前已經有大批的動植物在這個島上繁衍生息了。馬島的狐猴總喜歡在島上到處閑逛,而巨型的龜,體形龐大的象鳥(大概有3米高,重達500千克,它們下的蛋如果做成煎蛋,可以喂飽150個人,已經滅絕)也在島上為所欲為,但是所有這些這一切在人類到來之後都改變了,很多物種都漸漸走向滅絕。
兩千年前,自從今天的印度尼西亞人到達了馬達加斯加,共有15種狐猴遭到傷害,最終消失。科學家在滅絕的狐猴頭上發現了「大量屠宰的證據」。馬薩諸塞大學人類學家文圖拉•皮雷茲表示,他所在的科研小組發現了用利器切削和斬剁的痕跡,如剝皮、脫落關節和切片等。
皮雷茲說:「我們認真的檢查了這些切削的痕跡後,更加驗證了這里曾經屠宰這種動物,這是毫無疑問的。」直到今天,對狐猴的捕殺仍然沒有結束。雖然從1964年開始,捕殺狐猴和將其作為寵物就被認定為違法,但捕殺狐猴仍然屢禁不絕。而且由於馬達加斯加沒有毒蛇、鹿或羚羊,也罕見較大的食肉動物,所以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狐猴的機敏性慢慢衰退,更加容易成為人類的目標。
目前,馬達加斯加的狐猴總數估計大約在1000隻至1萬只,但是所有的科學研究結果都表明,狐猴的生存前景異常嚴峻。在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以東140公里處,是阿納拉馬扎卓保護區所在地。阿納拉馬扎卓是狐猴棲息的一座孤立的小島,也是狐猴的最後一處避難所。
但是相對於其豐富的生物資源來說,馬達加斯加島仍然是貧窮的,很多孤注一擲的村民一撥兒又一撥兒地劈荊斬棘,毀林開路。狐猴們的這片避難地正在受到侵犯。由於當地政府允許當地人使用部分保護區,因此人們更加肆無忌憚地伐木、種地。於是,往往在大白天就能看見,棲息在樹上的狐猴眼睜睜地看著那些驚擾它們的不速之客。
對於狐猴而言,最後的生態機會也許就只能指望那些遠道而來的旅遊者能捐資或留下來幫助它們了。但是,這一切顯然也不是萬能的。如果這些樹林有朝一日都被砍伐一空,不難想像狐猴也將最終離我們而去,永遠消失。
「上帝之鳥」在人間「復活」
氣候變化和環境變化顯示,到2100年,至少有1200種鳥將消失,而這僅僅是一種保守的估計。盡管自1500年以來,僅1。3%的鳥類滅絕。但同時期,全球單個鳥的數目估計有20%到25%的減少。
象牙喙啄木鳥因為長著一隻象牙般的大嘴而得名,是全世界體形最大的啄木鳥之一,體長有50厘米,錄像帶中的啄木鳥兩翼伸開時長90厘米。它們身披黑白相間的亮麗羽毛,翼有白色斑點,雄性啄木鳥的冠部呈現鮮亮的紅色。因為太漂亮了,幾乎每個人在看到它們的時候都禁不住說一句「上帝啊,多美麗的鳥」,所以愛鳥者也把象牙喙啄木鳥稱作「上帝鳥」。
象牙喙啄木鳥曾廣泛分布在美國西南部的密林深處,是美國的專有物種。然而到了19世紀80年代,人類工業文明的鐵蹄踏向了大自然,濕地、森林差不多全被農庄、城鎮以及次生林所取代。在棲息地被奪走後,象牙喙啄木鳥的數量直線滑落。人類與象牙喙啄木鳥最後一次可以證實的相遇發生在1944年的路易斯安那州。在那之後,就只剩下人們「驚鴻一瞥」的傳聞,後來漸漸地連這種傳聞都消失了。
2004年2月11日,觀鳥者吉恩•斯帕林乘坐獨木舟旅行,在阿肯色州東部的懷特河沿岸看到了一種他從未見過的鳥類。斯帕林記錄下了這種大鳥的外貌特徵,回去一查對,發現竟然是已經銷聲匿跡60年的象牙喙啄木鳥。消息公布後,引起了生物學界的普遍震驚。
一星期後,康奈爾實驗室的蒂姆•加拉格爾和奧克伍德大學的鮑比•哈里森找到了斯帕林。在斯帕林的帶領下,兩位鳥類學家開始了尋找象牙喙啄木鳥的旅程。接下來,有30多名鳥類學家分成幾個研究小組,展開行動,希望再次發現象牙喙啄木鳥。30多名鳥類學家在歷時7000小時的搜索中,已經15次發現了象牙喙啄木鳥的蹤跡,並拍攝了大量的圖片和錄像。
經過各國多位專家的審定,確定象牙喙啄木鳥還活在地球上。於是,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向政府申請了保護資金,用於保護象牙喙啄木鳥的棲息地,並用於該鳥類的繁育研究。紐約康奈爾鳥類學實驗室及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專家為了保護啄木鳥保護區的棲息地,將消息保密了一年多,不讓外界知道。最近,保護區和觀鳥區已經建成,繁育研究已經起步。為了讓市民更好地保護這種罕見的鳥類,也為了吸引更多的民間保護資金,專家們才決定向外部公開消息。
得到消息之後,美國內政部部長蓋爾•諾頓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一項名為「希望走廊」的保護計劃。諾頓說:「我們在這里宣布啟動一個多部門參加、價值千萬美元、耗時數年的保護計劃,為這種珍稀鳥類的繼續生存提供希望。
在我的記憶中,這還是第一次重新發現已經被認為滅絕的動物。這是自然界給我們的第二次機會。「鳥類的減少可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後果。例如,1997年,世界上3。5萬至5萬個狂犬病死亡中,印度佔了3萬名,因為印度禿鷲數量減少後,野狗和老鼠的數量發生爆炸性增長。事實上,還有不少鳥類的消失造成的可怕後果我們還沒有看到,一些專家評論說,象牙喙啄木鳥的重現和加強保護將成為生態保護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人類覓食造成生物滅絕?
所以,雖然從長遠來說,氣候變化會導致生物的滅絕,但是「零滅絕聯盟」所列出的生物面臨著更多的眼前威脅,包括人類對食物的渴望。我們還不清楚將來的技術是否能夠減弱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但是除非我們馬上行動,否則這些瀕危生物將不會圍繞在人類身邊,而且為我們造福。
「零滅絕聯盟」列出的上百種瀕危動物,都遭遇著這樣那樣的生存厄運。揚子鱷、馬達加斯加狐猴和象牙喙啄木鳥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這些瀕危動物能夠很好的存活下去嗎?也許這個問題誰也無法明確回答,但是出於保護的目的,有一些錯誤觀念一定要澄清。
對於野生動物滅絕的最終原因,很多人用「全球變暖」武裝頭腦,卻完全忽視真正的危險:下一個50年人類的食物總量將增加一倍,光這一點就要毀掉大批的野生動物棲息地。如果人們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就應該將資金再多分一點給高產農業科研項目。
美國哈德森研究所全球食品問題中心的丹尼斯•艾弗里表示:「現代的氣候變暖基本上是很自然的。冰核心告訴我們由於太陽的原因,地球有一個1500年一次的氣候循環,很多生物都在過去百萬年中的變暖循環中一直存活著。植物一般都受不了極冷的氣候,而卻很少有被熱得不行的。氣候變暖只會使森林更加呈現多樣性,而不是減少。」他補充道,「到現在還沒有發現一個野生物種屈服於現代的氣候變暖,即使在過去150年內地球上升了0。8攝氏度。如果滅絕的理論是正確的,我們已經將數千的物種引向滅絕了。」生物學家惟一可以列出來的反駁的就是哥斯大黎加的金色蟾蝓的滅絕,但是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這種生物滅絕是因為過度砍伐森林,而不是由於氣候變暖。
最關鍵的問題是人類還要為耕地和飼養家畜不停的攫取土地。據專家預測,全世界的人口數目在2040年將達到穩定狀態,那時候將比現在多20億-30億人口。屆時,大概會有70億人足夠富裕到要求食用高質量的食物,現在這樣的人只有10億左右。所以,人口和富足將會使農田的需要擴大兩倍多。接下來的200年,我們將會看清楚,低生產率的農業是否會將野生動物全部驅逐。
有的時候,一些綠色環保組織希望停止使用任何氮料化肥,而用純天然的原料。但是如果要取消商業氮肥的話,世界將需要從額外的700萬頭牛那裡得到天然的肥料,如果那樣的話,世界上所有的森林恐怕都要用來喂養它們了。回歸原始的耕作,只能導致全世界人類的飢荒。這樣當然可以解決環境問題,但是同樣會使很多野生動物滅絕。很多生物會成為人們的盤中餐,同時它們生存的土地會越來越少,全都奉獻給了耕地。
丹尼斯•艾弗里也表示:「如果真的在乎野生動物,不應該一味否定現代的機械化農業,如工業化肥,而是要支持生物工藝學,特別是致力於高產農業的研究。」所以,雖然從長遠來說,氣候變化會導致生物的滅絕,但是「零滅絕聯盟」所列出的生物面臨著更多的眼前威脅,包括人類對食物的渴望。我們還不清楚將來的技術是否能夠減弱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但是除非我們馬上行動,否則這些瀕危生物將不會圍繞在人類身邊,而且為人類造福。
中國瀕危動物保護現狀
中國是瀕危動物分布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僅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於中國的瀕危動物有120多種(指原產地在中國的物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有400種,列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還有成百上千種。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中國的瀕危動物種類還會增加。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還進口了不少動物,如灣鱷、暹羅鱷、食蟹猴、黑猩猩、非洲象等。
這些外來的瀕危動物,也受到國家的重點保護。由於人口眾多,活動范圍廣,使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被迫退縮殘存在邊遠的山區、森林、草原、沼澤、荒漠等地區,分布區極其狹窄。由於被分割成互不連接的獨立群體,近親繁殖,品種日益退化。
中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近年來也遇到了雖然在數量上達到了要求,但是人工飼養的動物難於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的矛盾,長此以往,必然導致生物的退化。
列入了「零滅絕組織」瀕危動物的中國揚子鱷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
野生動物生存面臨著種種危機,實現「安居」還需要「邁過」整體環境惡化、保護措施不力、人們認識不夠這三道「門檻」。
一場「非典」,使「野生動物」成為媒體上的熱門詞彙,不吃「野味」、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比以前多了不少。濫食野生動物有害於人類,更是野生動物的浩劫,保護野生動物需要從拒食、拒烹開始,但從根本上說,要改變野生動物種類逐漸減少的趨勢,需要整個自然環境的改善,這些並不是拒食、拒烹就能解決的。拒食「野味」只是保護野生動物的其中一步,非典提醒我們要加強野生動物保護,但不保護野生動物導致的災害不只是非典。
野生動物保護點多面廣,需要提高全社會對保護野生動物的認識水平。經營野生動物可得暴利,利益驅動使一些人鋌而走險,但保護野生動物的措施卻沒有跟上。目前,河北省各市、縣沒有野生動物保護的專設機構,保護野生動物的手段不多,經費不足。安國祁州葯市和蠡縣留史皮毛市場規模在全國都數得著,其中加工利用野生動物的問題較多,但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沒有能力進行認真監督管理。田秋明說:「森林公安負責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案件,但我們人力物力都很不充足。」
從茹毛飲血中成長起來的人類,離不開對野生動物的利用,但過度捕殺野生動物將危及人類自身,因為每種動物都有它存在於自然界的生態地位和生態功能。他們和我們一樣共同享有地球家園,真正的和平共處是各安其處、互不幹擾。從廣義上說,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家園,也是保護人類自己。
每種野生動物都有它們天然的棲息環境,保證著它們的生息繁衍,如果這種棲息環境遭到破壞,動物的自然存續就面臨危機,即使沒有人捕食,也難以生存。保護野生動物,歸根結底還是要保護它們的棲息地。傅芸生說:「每年我們都會接到不少關於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電話,這說明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在提高,但且不說那些蓄意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人,就是想保護的人認識也有待提高,比如人工投喂野生動物、人為建設野生動物園都會影響野生動物的生態功能,這都是以人為中心的保護觀念,保護野生動物就應該讓它們自由生活在天然棲息地中。」

閱讀全文

與袋熊避難所拯救了多少動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