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森林裡有哪些動物
森林裡有青鼬、黃喉貂、棕熊、馬鹿、雪兔等。
1、猞猁
猞猁(學名:Lynx lynx):屬於貓科,體型似貓而遠大於貓,體粗壯,尾極短,通常頭不及體長的1/4。四肢粗長而矯健。耳尖生有黑色聳立簇毛。兩頰具下垂的長毛。上體淺棕、土黃棕、淺灰褐或麻褐色,或為灰白而間雜淺棕色調;腹面淺白、黃白或沙黃色。尾端呈黑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為喜寒動物,棲息環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叢草原及高寒荒漠與半荒漠等各種環境均有其足跡。生活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岩上較常見。
2、黃喉貂
黃喉貂(學名:Martes flavigula):共有10個亞種,體長56-65厘米,尾長38-43厘米,體重約2-3千克。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體形細長,大小如小狐狸。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體形柔軟而細長,呈圓筒狀。
頭較為尖細,略呈三角形;圓耳朵;腿較短,四肢雖然短小,但卻強健有力,前後肢各有5個趾,趾爪粗壯彎曲而尖利。由於它喜歡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稱。
主要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林區,巢穴多建築於樹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動,但白天也經常出現。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帶,穴居在樹洞及岩洞中,善於攀緣樹木陡岩,行動敏捷。主要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及俄羅斯外東北地區。
3、棕熊
棕熊(學名:Ursus arctos):亦稱灰熊。是陸地上食肉目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體長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體量135-545千克,雌性體重80-250千克。頭大而圓,體形健碩,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厘米;顏色各異,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
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厘米。由於爪尖不能象貓科動物那樣收回到爪鞘里,這些爪尖相對比較粗鈍。前臂在揮擊的時候力量強大,「粗鈍」的爪子可以造成極大破壞。
主要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多在白天活動,行走緩慢,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平時單獨行動。食性較雜,植物包括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喜吃蜜,動物包括螞蟻、蟻卵、昆蟲、嚙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
4、雪兔
雪兔(拉丁學名:lepus timis),是寒帶、亞寒帶代表動物之一,是一類個體較大的野兔,體長一般在510毫米左右。耳朵短,尾巴亦短,是中國九種野兔(其餘八種為東北兔、東北黑兔、華南兔、草兔、高原兔、塔里木兔、雲南兔和海南兔)中尾巴最短的。
雪兔為了適應冬季嚴寒的雪地生活環境,冬天毛色變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後腳掌淡黃色;夏天毛色變深,多呈赤褐色,是中國唯一冬毛變白的野兔。
雪兔生活在溫帶的森林、平原上,屬夜行性動物,膽小怕驚,喜安靜,耐寒怕熱,喜干怕濕,喜啃咬木頭和洗浴,共有25個亞種。
5、馬鹿
馬鹿(學名:Cervus elaphus)是僅次於駝鹿的大型鹿類,共有10個亞種,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
馬鹿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
⑵ 森林裡有什麼動物
森林裡有以下動物:樹蛙、松鼠、貂、蜂猴、眼鏡猴、長臂猿、百靈鳥、黃鸝、孔雀、黃雀、犀鳥、白頭翁、山老鼠、虎、狼、狐狸、熊、兔、蛇、螳螂、蜈蚣、蠍子、野牛、野馬、野豬等。
森林
森林,包括喬木林、竹林和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地。按用途可以分為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用材林、經濟林和能源林(原薪炭林)。
森林,是生物群落,也是集中的喬木與其它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間相互依存、制約,並與環境相互影響而形成的一個生態系統的總體。
森林被稱為:人類文化的搖籃、大自然的裝飾美化師、生命的資源、野生動植物的棲殖場、金色的寶庫、綠色寶庫、天然氧氣製造廠、綠色的銀行等。
⑶ 生活在森林的動物有哪些 森林裡的動物有什麼
1、森林裡的動物有:森林:避役,樹蛙,松鼠,貂,蜂猴,眼鏡猴和長臂猿等.鳥類(百靈鳥,黃鸝,孔雀,黃雀,犀鳥,白頭翁等),鼠類(松鼠,山老鼠等),貂,猴類(蜂猴,眼鏡猴和長臂猿等),虎,狼,狐狸,熊,兔,節肢類(蛇,螳螂,蜈蚣,蠍子等),野牛,馬,野豬等。
2、森林動物:分布。亞寒帶森林動物群(泰加林動物群)包括大興安嶺(北緯45°以北的地區)和伊勒呼里山以北的林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爾泰山的北端。是中國最北部的林區,西伯利亞泰加林的南延部分;氣候寒冷,土壤有永久凍層。西伯利亞寒帶的森林動物,如貂熊(狼獾,Gulogulo)、駝鹿(堪達罕,Alcesalces,)、雪兔(Lepustimis)和林旅鼠(Myopusschisticolor)等在此均有分布。
3、其中冬季毛類變白的種類不少,除雪兔外,還有伶鼬(銀鼠,Mustelanivalis)、白鼬(掃雪M.erminea)和柳雷鳥(Lagopuslagopus)等,均具雪地的保護色。當地面積雪融化時,這些動物換成非白色的夏毛或羽,同樣具有保護作用。在阿爾泰山地有歐洲的林睡鼠(Dryomysnitela)分布,而大興安嶺則無。此外,廣布於中國東北的麅(狍,Capreoluscapreolus)、麝、馬鹿、野豬、狐、狼、猞猁(Lynxlynx)、黃鼬(黃鼠狼)、香鼬(香鼠,Mustelaaltaica)和棕熊(Ursusarctos)等也見於該地區,這些動物冬毛不變白,但毛長絨厚,可禦寒冷。上述動物中可以適量獵取的種類有黃鼬、香鼬、伶鼬、狐、狼、花鼠(五道眉,Eutamiassibirica)、麅(狍)及野豬等。
4、由於森林大面積被採伐,貂熊、駝鹿、馬鹿、棕熊、雪兔、白鼬、黑琴雞(Lyrurustetrix、柳雷鳥、岩雷鳥(Lagopusmutus,分布在阿爾泰林區)、花尾榛雞(飛龍,Tetrastesbonasia)、細嘴松雞(Tetreparvirostris)等的數量銳減,已列為國家保護對象。
5、本區昆蟲多為耐高寒的森林害蟲,如西伯利亞松毛蟲、落葉松鞘蛾、落葉松八齒小蠹、落葉松邊材小蠹、樹蚡蝶及舞毒蛾等。蚊類以五斑按蚊占優勢。
⑷ 生活在森林裡的動物有哪些
貂熊、駝鹿、雪兔、麝、馬鹿等。
1、貂熊
貂熊,分布於北極邊緣及亞北極地區,包括兩個亞種;中國僅見於東北大興安嶺(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阿爾泰山區。
身形介於貂與熊之間,體長80~100厘米,尾長18厘米左右,重達8~25千克,為體型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雄性遠大於雌性。
毛被棕褐色,體側向後沿臀周有一淡黃色半環狀寬頻紋,狀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稱。
馬鹿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
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9-10月份發情交配,孕期8個多月,每胎1仔。分布於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森林動物
⑸ 森林動物有哪些動物
森林動物有:
1、林睡鼠:
貂熊屬於鼬科貂熊屬的一種動物。為貂熊屬下唯一的一種,有6個亞種。分布於北極邊緣及亞北極地區,包括兩個亞種;中國僅見於東北大興安嶺和新疆阿爾泰山區。
⑹ 森林裡有哪些動物 森林裡常見的動物有哪些呢
1、世界森林動物資源的分布依森林地理而變化,其種群數量由寒帶、溫 帶到熱帶逐漸增多。陸地動物中最大的如象、犀,最兇猛的如老虎、豹子, 進化最完全的如猿猴、猩猩等都生活在森林之中。
2、不同的地區分布著不同的動物。西伯利亞寒帶的森林動物可真不少,常見的有貂熊、駝鹿、雪兔、狼、 猞猁、棕熊、黃鼠狼和野豬等。
3、在中國,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的針闊葉混交林氣候溫涼濕潤,東北兔、 紫貂、東北虎、豹、黑熊、梅花鹿都生活在這里。
4、華中闊葉林地區常見動物有花松鼠、狐狸、獼猴、金絲猴、羚羊和穿山甲等。
5、華南熱帶雨林和季 雨林里常見的動物有果子狸、亞洲象、野牛和紅腹角雉等動物。森林中常見的鳥類有啄木鳥、貓頭鷹、杜鵑、黃鸝、麻雀、孔雀和鸚鵡等。 森林是動物生活的樂園,各種各樣的動物讓我們的世界更美好。
⑺ 森林裡有哪些動物
森林裡有:大象、長頸鹿、鹿豚、南非穿山甲、箭毒蛙、眼鏡猴、加利察豬等動物。
1、鹿豚
加利察豬在豬裡面算是非常奇特的動物,外表類似綿羊。另外一個擁有長毛的豬種英格蘭林肯郡捲毛豬目前已經滅絕。曼加利察豬選育的初衷是為了獲取豬油。豬體形大圓。由於對豬油的需求下降,該品種的群體數量有所下降,目前為稀有品種。
⑻ 森林裡有哪些小動物 什麼動物生活在森林
1、叢林里的動物有:松鼠、老虎、黑熊、野豬、貓頭鷹等。
2、松鼠,隸屬嚙齒目松鼠科,泛指一大類尾巴上披有蓬鬆長毛的嚙齒類動物,現存約有58屬285種,分布遍及南極以外的各大洲(在大洋洲為引入種)。
3、老虎,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由南方的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以至北方的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也常出沒於山脊、矮林灌叢和岩石較多或礫石塘等山地,以利於捕食。
4、黑熊,黑熊棲息於山地森林,主要在白天活動,善爬樹,游泳;能直立行走。視覺差,嗅覺、聽覺靈敏;食性較雜,以植物葉、芽、果實、種子為食。
5、野豬,野豬的棲息環境跨越溫帶與熱帶,從半乾旱氣候至熱帶雨林、溫帶林地、半沙漠和草原都有分布。但它們傾向於喜歡落葉闊葉林,其中植被非常密集。是雜食性的,只要能吃的東西都吃。
6、貓頭鷹,貓頭鷹在除南極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的種為夜行性肉食性動物,食物以鼠類為主,也吃昆蟲、小鳥、蜥蜴、魚等動物。該目鳥類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
⑼ 森林裡面都有什麼動物
森林裡面有很多小動物呀,比如有小白兔,小灰兔,蛇,黃鼠狼,小松鼠,野豬,蝙蝠,小老鼠,有的時候還可以遇見小鹿,山雞等等。
⑽ 森林裡有什麼動物
森林裡有青鼬、黃喉貂、棕熊、馬鹿、雪兔等。
1、猞猁
猞猁(學名:Lynx lynx):屬於貓科,體型似貓而遠大於貓,體粗壯,尾極短,通常頭不及體長的1/4。四肢粗長而矯健。耳尖生有黑色聳立簇毛。兩頰具下垂的長毛。上體淺棕、土黃棕、淺灰褐或麻褐色,或為灰白而間雜淺棕色調;腹面淺白、黃白或沙黃色。尾端呈黑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為喜寒動物,棲息環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叢草原及高寒荒漠與半荒漠等各種環境均有其足跡。生活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岩上較常見。
2、黃喉貂
黃喉貂(學名:Martes flavigula):共有10個亞種,體長56-65厘米,尾長38-43厘米,體重約2-3千克。因前胸部具有明顯的黃橙色喉斑而得名。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體形細長,大小如小狐狸。耳部短而圓,尾毛不蓬鬆。體形柔軟而細長,呈圓筒狀。
頭較為尖細,略呈三角形;圓耳朵;腿較短,四肢雖然短小,但卻強健有力,前後肢各有5個趾,趾爪粗壯彎曲而尖利。由於它喜歡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稱。
主要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林區,巢穴多建築於樹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動,但白天也經常出現。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帶,穴居在樹洞及岩洞中,善於攀緣樹木陡岩,行動敏捷。主要分布於東亞和東南亞及俄羅斯外東北地區。
3、棕熊
棕熊(學名:Ursus arctos):亦稱灰熊。是陸地上食肉目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體長1.5-2.8米,肩高0.9-1.5米,雄性體量135-545千克,雌性體重80-250千克。頭大而圓,體形健碩,肩背隆起。被毛粗密,冬季可達10厘米;顏色各異,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
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長能到15厘米。由於爪尖不能象貓科動物那樣收回到爪鞘里,這些爪尖相對比較粗鈍。前臂在揮擊的時候力量強大,「粗鈍」的爪子可以造成極大破壞。
主要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多在白天活動,行走緩慢,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平時單獨行動。食性較雜,植物包括各種根莖、塊莖、草料、穀物及果實等,喜吃蜜,動物包括螞蟻、蟻卵、昆蟲、嚙齒類、有蹄類、魚和腐肉等。
4、雪兔
雪兔(拉丁學名:lepus timis),是寒帶、亞寒帶代表動物之一,是一類個體較大的野兔,體長一般在510毫米左右。耳朵短,尾巴亦短,是中國九種野兔(其餘八種為東北兔、東北黑兔、華南兔、草兔、高原兔、塔里木兔、雲南兔和海南兔)中尾巴最短的。
雪兔為了適應冬季嚴寒的雪地生活環境,冬天毛色變白,直到毛的根部;耳尖和眼圈黑褐色;前後腳掌淡黃色;夏天毛色變深,多呈赤褐色,是中國唯一冬毛變白的野兔。
雪兔生活在溫帶的森林、平原上,屬夜行性動物,膽小怕驚,喜安靜,耐寒怕熱,喜干怕濕,喜啃咬木頭和洗浴,共有25個亞種。
5、馬鹿
馬鹿(學名:Cervus elaphus)是僅次於駝鹿的大型鹿類,共有10個亞種,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有一些白色斑點。雄性有角,一般分為6叉,最多8個叉,茸角的第二叉緊靠於眉叉。夏毛較短,沒有絨毛,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有「赤鹿」之稱。
馬鹿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喜歡群居。夏季多在夜間和清晨活動,冬季多在白天活動。善於奔跑和游泳。以各種草、樹葉、嫩枝、樹皮和果實等為食,喜歡舔食鹽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