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意十二形拳」包括了哪些形態
「形意十二形拳」包括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鳥台、鷹、熊,較五形拳練習。
形意十二形拳是以拳擬十二種動物的生活形態和搏鬥的特長而組成的形意傳統套路。又增加了許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豐富、勁力全面,中提高身體素質、改變人的精神氣質,進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又可鍛煉和掌握多種勁力,提高攻防實戰能力。
十二形歌訣:
1、龍形
蛟龍伏地要飛騰,一波末定一波生。
翻掌前推後足踹,後手環弓一力精。
2、虎形
猛虎坐卧藏洞中,跳洞抖搜施威風。
左右下褁搜山式,雙掌撲食令膽驚。
3、猴形
猿猴輕靈起縱輕,掛印獻桃令人驚。
看它一身無定式,縱山跳崖一片靈。
4、馬形
駿馬仁義為主忙,跳澗撞山逞英強。
丹田抱氣雙拳裹,左右雙沖把江翻。
5、鼉形
鼉浮水中身敏靈,左右撥水是真形。
左顧右盼攔中用,外合內順練之能。
6、雞形
金雞報曉獨立能,抖翎發威逞英雄。
有勇有謀靈性物,食米奪米不容情。
7、鷂形
鷂乃禽中最雄勇,束身取物鑽天能。
入林能把頸肩取,翻身在把咽喉擒。
8、燕形
燕雀輕盈筋絡通,向後展翅快如風。
上托提撩三抄水,推窗望月擊當中。
9、蛇形
蛇形功法妙無窮,掠手下插襠胯中。
挺身一挑腰發力,左右斜撥見奇功。
10、鷹形
鷹爪烈狠捕捉能,鑽翻采擄見功忙。
放它兔走幾處遠,起落要它性命亡。
11、鳥台形(鳥台)
形功用臀尾力,上架下落用拳行。
雙拳斜進小腹取,足膝前進踏中宮。
12、鷹熊合演。
老熊出洞威力猛,兩膀一晃展奇能。
上步鑽時視食指,拗步劈打勁發全。
2. 七形拳真的存在嗎
題主應該是看了動漫極道宗師吧。少林五行柔術里有七形拳,跟動漫不同的是,其中之一不是象形,而是雕形。其餘六個倒是一樣。
3. 極道宗師漫畫 學七形拳 主角叫岳斌 是根據什麼小說畫的
該動漫並未原版小說,動漫就是原版。
以下是極道宗師的相關介紹:
《極道宗師》是刀瑞斯著作的漫畫,在騰訊動漫連載。該漫畫講述了岳斌重生到2008年立志成為極道宗師的故事。
岳斌是七形拳傳人,重生前是28歲,大齡單身青年。鍾靈的青梅竹馬。被神秘殺手撞死。重生後立志改變過去悲慘的命運。
武天心是猛虎地下俱樂部的衛冕冠軍,號稱「女皇」,喜歡暴力,武力高強,自稱沒人是她的對手。真實身份是武天翔的姐姐。曾是岳斌的初中同學,初中時期的班長。成績排名第五,因弟弟坐牢被迫參加拳擊比賽賺錢謀生。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極道宗師》
4. 極道宗師什麼時候更新一集
《極道宗師》一周更新一集。
該動畫每周五17點更新1集,會員搶先看1集。
《極道宗師》是2021年攀達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根據同名漫畫改編的輕動畫。該動畫講述了岳斌重生到2008年立志成為極道宗師的故事。
登場角色
1、岳斌
七形拳傳人,重生前是28歲,大齡單身青年。鍾靈的青梅竹馬。被神秘殺手撞死。重生後立志改變過去悲慘的命運。
2、武天心(舞)
猛虎地下俱樂部的衛冕冠軍,號稱「女皇」,喜歡暴力,武力高強,自稱沒人是她的對手。
真實身份是武天翔的姐姐。曾是岳斌的初中同學,初中時期的班長。成績排名第五,因弟弟坐牢被迫參加拳擊比賽賺錢謀生。
5. 極道宗師裡面除了虎猴還有什麼
摘要 你好,七形拳除了虎猴,還有龍、蛇、豹、象、鶴
6. 七形拳哪七種動物
龍形,虎形,豹形,蛇形,鶴形,猿形,雕形。
七形拳又稱湯瓶七式拳,其技擊性較強,主要以步控、短打、顧截為主,被譽為中原「第二大狠拳」。七式拳實戰精選集匯集了,七趟實用功架、實戰靠捶、實戰功法、七式散手等七式拳的精華,是對七式拳的整體概括和總結,內容詳盡豐富,實用性較強。
7. 七形拳哪七種動物
猴拳、鷹爪拳、蛇拳、螳螂拳、醉拳、鴨形拳。
1、是一個優秀的漢族傳統拳種。現今少林寺地區流傳最廣的套路。
2、它練起來動如貓,行如虎,參照天下北斗土星定位,動作架勢以它獨有步型、步法而組。
8. 形意拳里的動物拳法和少林五行拳有什麼區別
形意十二形是——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鼉、駘、鷹、熊
少林五形拳又稱「少林五行八法拳,屬北派少林。少林五拳的五形分別是指龍形、虎形、豹形、蛇形、鶴形。屬於象形拳。
形意拳發源於山西太谷專,山西形拳講究功力,形松意緊,外形不拘一格,打法變幻多端的風格特點。在形意十二形中屬,重點突出所取動物的進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練法,五行中講究金、木、水、火、土的內涵。
9. 求教形意拳相關知識
第一、練頭
頭為全身之主,人的一切行為無不受頭腦的指揮。頭為六陽之首,五官百骸,頭為總領,所以,在演練形意拳的各種套路時,必須做到頭要上頂、頸項要直、下頦要微收,以利領起全身,上下協調一致,使呼吸自然,任督二脈暢通,氣沉丹田。這樣既利於手臂的自然發力,還可以利於保護喉部,以防不測。不僅如此,頭在總領手法、步法、身法變化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地保護面部的五官。拳譜上講:「五行真如五道關(這里的五行指眼、鼻、舌、耳、人中),無人把守自遮攔,蔽住五行克他人,四兩可以撥千斤」。由此可知頭在拳理拳法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再來研究頭部五官在拳理拳法中的作用與地位。
眼,拳譜上有:「眼有監察之明」與「眼觀六路」之說。無論平時演練,還是與人交手,雙目要全神貫注,緊盯攻擊目標,做到無人似有人,攻防意識逼真,久而久之,可使雙目炯炯有神,不怒神自威,敏銳如猴鷹。特別是與人交手時,必須注意對方的眼,預察機宜,手腳未動眼先行。拳譜上有「眼無神,拳無魂」之論,充分說明了眼睛在練功和交手中的地位。車永宏宗師把「猴相」列為「四象」之一,取意猴子的目光敏銳,這是對形意拳拳理拳法的重大發展和完善。
耳,有「耳聽八方」之論。我國的中醫理論以為耳通腎,腎氣充盈則聽覺靈敏,遇敵必先覺,尤其是夜間,耳可聞風而趨避。歷代武林高手都非常注重聽覺的修煉,所以,平時演練要養成悉心用耳,凝神靜聽的好習慣,日久天長,可使聽覺靈敏。
口中有舌,口舌一家,無論行功演練,還是靜坐養神,口要自然閉合,以利呼吸。舌要頂住上齶,以利津液生出,隨時下咽,以防口乾舌燥,更利於接通任脈,使周身氣血運行暢通,所以拳譜上有「舌有鵲橋」之說。
第二、練身
人之身軀,以腰為主宰,無論進退轉側,吞吐化泄,側身調膀,均由腰來協調。身法,身軀變化之法。車氏形意拳拳理拳法中對身法的要求是:看正似斜,看斜似正,不俯不仰,不偏不倚,身之一動,腹實含胸,腰活背圓,提肛斂臀,尾閭中正。身法,有十二法要,即縱橫、高低、進退、反側、吞吐、趨避,這十二法皆有其具體的含義和要求:縱則放其勢,其勇如猛虎;橫則裹其力,開拓無阻攔;高則揚其身,九天摘星辰;低則俯其身,刁拿顯其能;進則乘其隙,出招不留情;退則領其氣,回轉伏斂身;反則顧其後,後面變前迎;側則要調膀,左右皆顧及;吞則身未退,胸腹向里含;吐則身向擁;單雙手推擊;趨左也避右,避實擊虛隙。此身法十二法之要義,凡學練形意拳者,不可不知,拳譜講:「上法以手為妙,進法以足為奇,而總以身法為要」。「機關在眼,變通在心(即腦),而把握其要者則在身。身進則四肢不令而行,身退則百骸莫不冥然而逝」,由此可見身法在演練和與人較技時的重要性。
第三、練手
手有撥轉之能,兩手打遍全身,其為攻防之本,故譜有「手如刀槍」之說。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就手而論,有單手、雙手、出手、拎手、起手、截手、顧手,此為「手之七法」。何謂單手:「起前手如鷂子入林,束身束翅而起,推後手如燕子取水,望上一翻,藏身而落,此單手之法也」。何謂雙手,譜曰:「兩手交互並起並落,起如舉鼎,落如分磚,此雙手之法也」。「當胸直出者,謂之出手。筋梢發,起而未落者,謂之拎手。筋梢發,有起有落,屈而非屈,直而非直者,謂之起手。順起順落,參以拎搓者,謂之截手。筋梢不發,起而未落者,謂之顧手。此手之七法,不可不知」。無論平時演練,還是與人交手,要求肩垂肘墜,腕塌手靈,兩臂似屈非屈,似直非直,這樣可保持兩臂的伸縮彈力,利於變換手法。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心口),出洞入洞緊隨心;手高不過頭,肘高不過口;一手攻擊,一手顧破,擰裹而發,包裹嚴密;手之一發,打有目標,招不虛發;手之一回,肘護兩肋,手護心前,各歸其所,手起撩陰,拳從心出,起如猛虎撲食,落如鷹抓獵物;肩催肘、肘催手,力達筋梢如鋼鉤。
第四、練步
步,即步法,也就是腿腳上的功夫。步為一身之根基和運動之樞紐。拳諺講:心是統帥(心即大腦),眼是先行,腿是戰馬,手是兵刃,無論攻防進退,全憑腿腳之力。譜曰:「腳去手不去為無主,手去腳不去為無根」。「身為主宰,而形之於步」。足見步法的重要。
車永宏宗師所傳形意拳的步法有:半馬步、立馬步、立叉步、寸步、墊步、虛步、箭穿步、踐步、迂迴步、盤根步等多種步法。這些步法有一個共同的要求,即進步要低,退步要高。進步時,以前帶後,以後促前,行如槐蟲;退步時,以後帶前,以前促後,前後相隨。出入磨脛,快而敏捷,謹防敵手從中門而入。前後兩腳,有虛有實,可起可落,可進可退;進中有退,退中有進,以退為進,可守可攻,虛實變化需見機而作。落步時,要做到胯塌、襠圓、膝扣,腳趾抓地,猶如大樹生根,上下束身如一,防護嚴密,下盤穩固。拳譜上講得好:「學拳先學步,看拳先看步,步不穩則拳亂,步不快而拳慢,步不合則拳散」。「機關在眼,變通在心(大腦),應變在手,而千變萬化不至於窘迫者則為步」。
第五、練梢
在車氏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稱人體的血、肉、筋、骨之末端為梢,總稱為「四梢」。發為血梢,舌為肉梢,甲為筋梢,牙為骨梢。四梢用力,人可變其常態。常言道,怒發沖冠,虎須倒豎,是指人在極端憤怒下的外在表現,而在拳理拳法中更講究心一顫而四梢齊,內勁出。毛孔的開合,可使血液循環暢通而力量充實,舌頂上齶,可使津液生盈而不氣浮,不口乾;手指腳趾扣,可使氣注於筋而四腳有力,齒叩可使精神貫骨,而身堅力發。所以在行功時,要做到發欲沖冠、舌欲催齒、甲欲透骨、牙欲斷筋,有推山倒海之力,有吞狼咽虎之勢,四梢齊一,氣聚力實,下盤穩固,勇猛外宣,使敵膽寒。四梢之重要,由此可知。
第六、練精
精,指人體內維持生命的高級物質——精液。我國的中醫理論和歷代武林高手都認為:「精、氣、神為人之三寶。精為生氣之源,氣為養神之所,神乃生命之主宰。精足則氣足,氣足則神充,神充則陽剛外溢;若精枯則氣竭,氣竭則神無,神無則命休。可見人生有精則生,無精則 死,充分說明了精對維持生命的重要作用。精,難生易耗,明知是寶而珍惜鍛煉者極少。故車氏歷 代先師諄諄告誡門人:「要節欲,以保精養精」。形意古譜上講「精養實根氣養神,元陽不走得其真,丹田養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要練形意真功,必須節制性慾,若性慾無度,必造成精元氣虛,身體衰弱,抵抗力下降,易發疾病,這就失去了「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的基本條件,欲達上乘功夫則可望而不可及。
第七、練意
意,即人的大腦之思維過程。拳譜上講:「心(指大腦)所發為之意,意之所向為之拳」。大腦是神經系統的中樞,指揮人的一切活動,習武也不例外。意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的作用可分為三個方面:
1、意動身隨。無論是演練套路,還是與人較技,一舉一動,都是以意領先。攻防進退,吞吐趨避,動作規范,凡一舉一動,都在意識指導下進行。
2、以意領氣。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要求內三合與外三合,動作與呼吸相配合,一呼一吸,一出一入,形隨意轉,以意領氣。意到、氣到、手到、足到,方顯功夫為妙。
3、以意顯形。形意拳的一大特色就是象形取意。如劈拳有似斧劈物之意,崩拳似箭有射物之意,虎形有猛虎撲食之勇,蛇形似草上飛,有撥草之能等等,無論何種技法,都是在意的指導下來完成的。通過意的活動,可以增強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刺激,進一步強化大腦的思維反應功能,從而大大有益於身心健康。
第八、練氣
氣,乃生命之本,人活一口氣,有氣則存,無氣則亡。氣是力的源泉,無氣則無力。氣可分為內氣和外氣,練形意真功講究養氣和練氣。所謂養氣,即指在意念的指導下,將全身之氣凝聚於丹田,長期養氣,可使元氣充盈,精神旺盛。所謂練氣,是指在意念的導引之下,氣從丹田出,通於四梢,達於全身,凝於兩肋,沖於腦頂,上下鼓盪,左右開合,勁力充足,而後發為絕技。所謂內氣,是指人體內的肺腑之氣和經絡之氣。所謂外氣,是指呼吸之氣。只有外氣不斷地供給與補充,才能使內氣不斷地運行與發揮,即我們常講的吐故納新,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才能發揮人體之潛能,強身健體,益壽延年。形意拳以呼吸為功,運行為效,以內氣的運行來帶動外氣的變化,即意之所向,氣即隨之;氣一動而力即趨之。逆腹式呼吸為形意拳的引功運氣之法,輕松平靜為行氣之本,小周天運氣法為進入高層次的階梯。起勢扎步時呼吸,使氣通於周身;動作時呼吸,使氣力相合。進則呼,退則吸,開則呼合則吸,呼氣由丹田而吐,吸氣歸丹田所納,內氣外氣,循環往復,源源不斷,氣運周身,力達四肢,內外相合,功夫可達上乘之境。
第九、練力
人體之力有內力和外力之分,力之源乃氣,拳譜上講:「內氣中和自生氣,形式順者自有力」。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講究,練力要遵循:「三節」、「六合」之規。僅以三體勢樁功為例,勢一紮,手一出,務必力從根節起,順於中節,達於梢節,三節順達,節節相催,即肩催肘,肘催手,力達拳掌。腿腳用力之法也是同一原理,起於根節,順於中節,達於梢節。即胯催膝,膝催足,力達 腳掌。必須牢記,無論何時何地,練力要以意領氣,以氣催力,形式和順,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如此練力,日久天長可達到力不蓄自蓄,勁不發而自發,力量無窮。
第十、練功
所謂功,即指功夫,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三體式樁功,各種單練對練套路,都是基本功,要經常認真的演練和體會。特別是散手(太谷叫撕扒),更是真功夫的具體檢驗。形意散手名家孫德宜先生在青年時代,為了提高散手真功,經常不辭辛苦找到功夫上乘的前輩門上,花錢買打,從中吸取營養來充實自己。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後,他幾乎每天都要到布學寬大師家學習散手技法,一種手法他要反復練習幾百遍,上千遍,直到運用嫻熟,得心應手為止,這是他所以成為形意散手名家和「試金石」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得到形意真功,就必須做到三節明,四梢齊,講陰陽,懂趨避。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勤於思考,堅持不懈,樂於吃苦,就能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拳無意是真意;敵手攻來隨我意,以藝服人是真藝」的高超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