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人類還沒有誕生之前,動物是怎麼來的
世界上最早誕生的動物是細菌很小,我們肉眼看不到,必須要放大幾百倍我們才能看到他們.實際上這就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我們地球上最早的微生物,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左右,可是現在人們從化石中發現,大概在32億年前的化石中有了細菌,據推算,大概在35億年前,細菌就在我們地球上出現了.而在原生動物和植物上,在地球上什麼時間出現的?在十億年前,那麼細菌在我們地球上是最古老的生物,包括我們人,大概都是細菌的後代.
昆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節肢動物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一個門,而其中的昆蟲綱又是其中種類最多的一個綱。
陸生節肢動物是從水生節肢動物進化來的,而節肢動物是最先登陸的動物。
在距今大約5.5億年前的寒武紀,海洋中出現的生命大暴發,出現了大量新的物種,其中就有許多的節肢動物,如三葉蟲,還有許多似蝦非蝦的節肢動物(當時,地球上還沒有如魚這樣的脊椎動物,節肢動物是最高等的動物)。這些動物大多是植食性的,但也有以其它動物為食的肉食性的。
在距今大約4.5億年前的奧陶紀,植物開始登陸,很快就從苔蘚類進化為蕨類植物。動物都是隨著食物走的。植物登陸了,以植物為食的動物也開始嘗試登陸。首先進行嘗試的就是節肢動物。在此之前,地球陸地上還沒有任何動物。
與當時地球上生存的其它動物相比,節肢動物登陸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首先,節肢動物體表覆蓋有一層幾丁質外骨骼,既可以防止體內水分蒸發,又可以無需藉助水的浮力保持身體的形狀。其次,節肢動物大多數體節上都長有分節的肢(節肢動物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能夠在陸地上支撐身體,並在陸地上移動。節肢動物要在陸地上生存,只要解決兩個大的問題就行了。
一是直接從空氣中獲得氧氣。水生節肢動物用鰓呼吸。但在陸地上,鰓變得無用。於是,節肢動物在體節兩側長出氣門和氣管,並連通身體內部器官,靠收縮和舒張體節,使空氣進入身體內部,實現氣體交換,並把廢氣排出體外。
二是在陸地上的繁殖。節肢動物的卵沒有外面的防水層,無法阻止水分蒸發。於是,節肢動物「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如把卵產在地下濕潤的土壤中;把卵產在植物表皮以內;把卵產在其它動物體內;把產成一團,再在卵塊外麵包裹一層泡沫狀液體物質;把卵產在水中,讓卵在水中孵化,幼體在水中成長,等等,從而成功解決了陸地生活的繁殖問題。
其它的進化還有,如用於游泳的槳狀肢進化為肢端有鉤的行走肢等。正是通過快速的適應性進化,使節肢動物迅速適應了陸地生活,佔領了陸地,成為當時(乃至今天)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種。
節肢動物登陸成功後,利用其世代時間短、繁殖能力強等優勢,迅速進化和分化,種類和數量快速增加。其中一類復眼、六足的節肢動物(就是昆蟲)不但進化出極多的種類,還進化出用於飛行的翅膀(昆蟲的翅膀是如何出現的,至今不甚明了),並迅速佔領的天空。
Ⅱ 大約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______、______ 等原核生物,大約19-20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最早的______ 生
大約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細菌、藍藻等原核生物,大約19-20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最早的真核生物.
故答案為:細菌;藍藻;真核
Ⅲ 地球上出現最早的生命,到底是什麼時期
早在遙遠的46億年前,地球就已經誕生,可是
在那個時候
,地球是
一片荒蕪
,沒有任何生命形態出現,據說地球上最早的
生命形式
是在大約40億~35億年前出現的,也就是科學家經過研究所命名的
寒武紀
時期,具體理由是在1977年
哈佛大學
的化石研究專家,在南非發現了34億年前的某塊石頭中含有
細菌化石
。
一、寒武紀時期早在遙遠的寒武紀時期,成千上萬種
新生物
在海里誕生,或許是因為它們渴望海洋才在海洋里誕生,最早出現的生物形狀是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香檳酒杯一樣的動物,有些動物是生活在管狀結構里的。緊接著,出現了身上長有硬殼的草食動物和最早的捕食性
肉食動物
,或許在
我們現代人
看來,這個時期的動物看上去很詭異,很奇怪,那是因為它們沒有現生的近親。那其中的有一些生物成了我們現在所常見的蠕蟲和有殼動物以及脊椎動物的祖先,
不得不說
大自然真是非常神奇。海洋中
含氧量
的增加可能就是在寒武紀時期生命大量出現的最主要原因,畢竟在地球剛剛
出現的時候
,是一個不適合任何生物存在的環境。
二、
生命進化
的階段性在澳大利亞以及南非的
太古宙
化石以及比較穩定的同位素方式表明,
地球上的生命
就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一樣,
他們的存在
時間非常相似,或許
可以這么說
,在太古宙早期,也就是35~38億年前,已經出現了比較簡單的單細胞形式生命。當地球上最簡單的
細胞生命
誕生之後,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與外界分離的
生物膜
和內膜的生命最開始的形態,他們具有非常有特色的形態特徵,標志著生命前期的演化,
生物進化
最早是在細胞
生命的出現
,而這樣的生命形態持續了38億年,大概到了6億年前的
顯生宙
時期,地球上的人類進入了文明階段,從這個時候起,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進化以及演變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影響,最後隨著
時間長河
的流逝,出現了像
我們這樣
的高級人類。
不得不說,如果你有興趣了解遙遠的遠古時期,你就會發現大自然的神器有多美妙,從一個
單細胞生物
到一個環節,生物再到一個脊椎生物,最後演變成各種各樣的動物,有的動物
因為渴望
海洋化出
魚鰭
,有的動物因為渴望天空長出了翅膀,隨著地球上
生物形態
的發展和變化,
我們人類
發展到了
現在這樣
的水平。
Ⅳ 什麼動物活了35億年
大約在36億年前,地球上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產生。1億年前生命形式已經是非常豐富了,恐龍也是那個時代的。但10億年以前就有龜類存在。
Ⅳ 地球從生成到現在生物們都經歷了什麼時代像冰河世紀,
1.前寒武紀 (5.7億年前) ,大約在35億年前,出現了原核生物。 最早的真核生物的出現大約在距今14-15億前。由於真核生物的出現,在前寒武紀(8-6.7億年前), 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中的幾個門便形成了,動物與植物開始出現分化。
2.寒武紀(5.7---5.0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以三葉蟲為代表的節肢動物門以及腕足動物門、軟體動物門、多孔動物門、棘皮動物門的許多綱開始形成。
3. 奧陶紀(5.05---4.38億年前,無頜、無鰭的甲胄魚大量出現並留下了完整的化石。
4.志留紀(距今4.38-4.08億年前),維管植物(蕨類)和節肢動物(蠍子、多足類)從海上向陸地發展。
5. 泥盆紀(距今4.08-3.60億年前,被稱為魚類的時代,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陸續起源並隨後發生了適應輻射。與此同時,兩棲類、苔蘚、維管植物(蕨類、裸子植物)和昆蟲起源於這個時期。
6. 石炭紀(距今3.60-2.86億年前),陸生孢子植物(蕨類)繁盛並形成大面積的森林,兩棲動物的種類多樣化,並出現最早的爬行類。昆蟲發生適應輻射,一些原始的目(直翅目、蜚蠊目、蜉蝣目、同翅目等大量出現。
2~6被統稱為古生代。
7.二疊紀(距今2.86-2.48億年前):爬行動物出現適應輻射,獸孔類成為占優勢的類群;昆蟲的各個類群多樣化,形成了蜻蜓目、半翅目、脈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類群。菊石大量增殖。
8. 三疊紀(距今2.48-2.13億年前):菊石第二次大規模增殖,海洋無脊椎動物的一些類群(如雙殼類)的多樣性增加。裸子植物開始占優勢。爬行類出現適應輻射,形成了龜類、魚龍、蛇頸龍和初龍類(進一步形成植龍、鱷類和恐龍)。早期哺乳動物出現。
9.侏羅紀(距今2.13-1.44億年前):恐龍多樣化,翼龍、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等種類出現。原始鳥類(始祖鳥等)出現。古代哺乳動物、裸子植物占優勢。
10. 白堊紀(距今0.65-1.44億年前):大多數大陸分隔開來,恐龍繼續適應輻射並在本期結束時滅絕。最早的蛇類出現並發生適應輻射。具有現代鳥類特徵的黃昏鳥出現。被子植物和哺乳類開始多樣化,有袋類與有胎盤類哺乳動物開始分化。
7~10被統稱為中生代。
11. 第三紀(距今6500-200萬年前):被子植物大規模的多樣化,並成為在森林中占優勢的組成成分。昆蟲發生適應輻射,並形成了大多數的現代科。脊椎動物的許多現代科已經形成。
12. 第四紀(距今200萬年前到現在):冰川反復出現,大型哺乳動物(如劍齒虎、猛獁象、大型的美洲野牛等)絕滅,人類出現。
11~12統稱為新生代。
Ⅵ 35億年前都有什麼生物出現
古生物學家告訴我們,大約在 36 億年前,第一個有生命的細胞產生.
生命的起源和細胞的起源的研究不僅有生物學的意義,而且有科學的宇宙觀的意義.細胞的起源包含三個方面;①構成所有真核生物的真核細胞的起源;②與生命的起源相伴隨的原核細胞的起源;③最新發展的三界學說,即古核細胞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應當追溯到與生命有關的元素及化學分子的起源.因而,生命的起源過程應當從宇宙形成之初、通過所謂的「大爆炸」產生了碳、氫、氧、氮、磷、硫等構成生命的主要元素談起.
大約在66億年前,銀河系內發生過一次大爆炸,其碎片和散漫物質經過長時間的凝集,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了太陽系.作為太陽系一員的地球也在46 億年前形成了.接著,冰冷的星雲物質釋放出大量的引力勢能,再轉化為動能、熱能,致使溫度升高,加上地球內部元素的放射性熱能也發生增溫作用,故初期的地球呈熔融狀態.高溫的地球在旋轉過程中其中的物質發生分異,重的元素下沉到中心凝聚為地核,較輕的物質構成地幔和地殼,逐漸出現了圈層結構.這個過程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大約在38億年前出現原始地殼,這個時間與多數月球表面的岩石年齡一致.
生命的起源與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密切相關的.生命的構成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硫等是來自「大爆炸」後元素的演化.資料表明前生物階段的化學演化並不局限於地球,在宇宙空間中廣泛地存在著化學演化的產物.在星際演化中,某些生物單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於星際塵埃或凝聚的星雲中,接著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條件下產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通過若干前生物演化的過渡形式最終在地球上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統,即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至此,生物學的演化開始,直到今天地球上產生了無數復雜的生命形式.
38億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穩定的陸塊,各種證據表明液態的水圈是熱的,甚至是沸騰的.現生的一些極端嗜熱的古細菌和甲烷菌可能最接近於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其代謝方式可能是化學無機自養.澳大利亞西部瓦拉伍那群中35億年前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證據.
原始地殼的出現,標志著地球由天文行星時代進入地質發展時代,具有原始細胞結構的生命也開始逐漸形成.但是在很長的時間內尚無較多的生物出現,一直到距今5.4億年前的寒武紀,帶殼的後生動物才大量出現,故把寒武紀以後的地質時代稱為顯生宙
太古宙(Archean)是最古老的地史時期.從生物界看,這是原始生命出現及生物演化的初級階段,當時只有數量不多的原核生物,他們只留下了極少的化石記錄.從非生物界看,太古宙是一個地殼薄、地熱梯度陡、火山—岩漿活動強烈而頻繁、岩層普遍遭受變形與變質、大氣圈與水圈都缺少自由氧、形成一系列特殊沉積物的時期;也是一個硅鋁質地殼形成並不斷增長的時期,又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時期.
元古宙(Proterozoic)初期地表已出現了一些范圍較廣、厚度較大、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因此,在岩石圈構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顯示了較為穩定的特點.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氣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隨著植物的日益繁盛與光合作用的不斷加強,大氣圈的含氧量繼續增加.元古代的中晚期藻類植物已十分繁盛,明顯區別於太古代.
震旦紀(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後期一個獨特的地史階段.從生物的進化看,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後生動物化石,而與不含可靠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別;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寒武紀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數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因此,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震旦紀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徵是後期出現了種類較多的無硬殼後生動物,末期又出現少量小型具有殼體的動物.高級藻類進一步繁盛,微體古植物出現了一些新類型,疊層石在震旦紀早期趨於繁盛,後期數量和種類都突然下降.再從岩石圈的構造狀況來看,震旦紀時地表上已經出現幾個大型的、相對穩定的大陸板塊,之上已經是典型的蓋層沉積,與古生界相似.因此,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1977年10月,科學家再南非34億年前的史瓦濟蘭系的古老沉積里發現了200多個古細胞化石,便將生命起源的時間定在34億年前.不久,科學家又在35億年的岩石層中驚詫地找到最原始的生物藍藻,綠藻化石,不得不將生命源頭繼續上溯.
因為8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真核生物,那時候是震旦紀.而只有地球上有了充足的氧氣之後,真核細胞才可能出現.
而在此之前都是厭氧的原核生物 :)
Ⅶ 生物多樣性指數的地球上生物演化的歷史
通過對1978-1980年澳洲西部出土的絲狀化石的研究,表明大約在35億年前,地球上便出現了原核生物。最早的原核生物可能是異養生物。在南非的岩石中所發現的化石表明,距今31-34億年前藍藻類(藍細菌)開始形成。藍藻是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大約在20億年前,光合作用所釋放出來的氧氣使大氣層中開始含有氧氣,這可能會導致許多厭氧生物的滅亡,但甲烷細菌以及它們的近緣種類仍然在無氧的環境中存留至今。由藍藻和其他原核生物占優勢的時代大約歷時20億年。
最早的真核生物的出現大約在距今14-15億前。真核生物的起源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因為伴隨著真核生物的形成,染色體、減數分裂和有性繁殖開始出現。在前寒武紀(8-6.7億年前),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中的幾個門便形成了,動物與植物開始出現分化。到前寒武紀結束時,腔腸動物、環節動物或節肢動物等幾個動物的門開始形成。 寒武紀(5.7---5.05億年前):在大約距今5億9000萬年前,類型豐富多樣的無脊椎動物的出現標志著寒武紀的開始。在這個時期,以三葉蟲為代表的節肢動物門以及腕足動物門、軟體動物門、多孔動物門、棘皮動物門的許多綱開始形成。這些門類存留至今,仍然有一些種類生存下來。在距今5.1億年前的海相沉積中,發現了最早的脊椎動物的遺跡-甲胄魚外甲的碎片。在寒武紀時,所有動物的門都已經形成了。
奧陶紀(5.05---4.38億年前):許多動物的門出現適應輻射,形成了大量的綱和目。例如棘皮動物形成了21個綱,腔腸動物門中珊瑚綱也開始出現了。奧陶紀時期,無頜、無鰭的甲胄魚大量出現並留下了完整的化石。
志留紀(距今4.38-4.08億年前):生物多樣性增加,無頜類出現多樣化。同時,有頜類中的盾皮魚開始出現。維管植物(蕨類)和節肢動物(蠍子、多足類)開始侵入陸地。
泥盆紀(距今4.08-3.60億年前):珊瑚和三葉蟲發生大規模的適應輻射;頭足類出現。無頜類和盾皮魚達到多樣性的高峰。泥盆紀被稱為魚類的時代,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陸續起源並隨後發生了適應輻射。與此同時,兩棲類、苔蘚、維管植物(蕨類、裸子植物)和昆蟲起源於這個時期。
石炭紀(距今3.60-2.86億年前):陸生孢子植物(蕨類)繁盛並形成大面積的森林,兩棲動物的種類多樣化,並出現最早的爬行類。昆蟲發生適應輻射,一些原始的目(直翅目、蜚蠊目、蜉蝣目、同翅目等大量出現。 (距今2.86-2.48億年前):爬行動物出現適應輻射,獸孔類成為占優勢的類群;昆蟲的各個類群多樣化,形成了蜻蜓目、半翅目、脈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等類群。菊石大量增殖。
三疊紀(距今2.48-2.13億年前):菊石第二次大規模增殖,海洋無脊椎動物的一些類群(如雙殼類)的多樣性增加。裸子植物開始占優勢。爬行類出現適應輻射,形成了龜類、魚龍、蛇頸龍和初龍類(進一步形成植龍、鱷類和恐龍)。早期哺乳動物出現。大陸開始漂移。
侏羅紀(距今2.13-1.44億年前):恐龍多樣化,翼龍、雷龍、梁龍、劍龍、三角龍等種類出現。原始鳥類(始祖鳥等)出現。古代哺乳動物、裸子植物占優勢。大陸繼續漂移。
白堊紀(距今0.65-1.44億年前):大多數大陸分隔開來,恐龍繼續適應輻射並在本期結束時滅絕。最早的蛇類出現並發生適應輻射。具有現代鳥類特徵的黃昏鳥出現。被子植物和哺乳類開始多樣化,有袋類與有胎盤類哺乳動物開始分化。 第三紀(距今6500-200萬年前):被子植物大規模的多樣化,並成為在森林中占優勢的組成成分。昆蟲發生適應輻射,並形成了大多數的現代科。脊椎動物的許多現代科已經形成。
第四紀(距今200萬年前到現在):冰川反復出現,大型哺乳動物(如劍齒虎、猛獁象、大型的美洲野牛等)絕滅,人類出現。
Ⅷ 世界上第一個動物是怎麼來的
世界上最早誕生的動物是細菌很小,我們肉眼看不到,必須要放大幾百倍我們才能看到他們。實際上這就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我們地球上最早的微生物,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左右,可是現在人們從化石中發現,大概在32億年前的化石中有了細菌,據推算,大概在35億年前,細菌就在我們地球上出現了。而在原生動物和植物上,在地球上什麼時間出現的?在十億年前,那麼細菌在我們地球上是最古老的生物,包括我們人,大概都是細菌的後代
Ⅸ 地球什麼時期才有生物
微生物是我們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地球的年齡是46億年左右,可是現在人們從化石中發現,大概在32億年前的化石中有了細菌,據推算,大概在35億年前,細菌就在我們地球上出現了。
一些生物出現的時間表:
35億年前:古細菌;
34億~18億年前:細菌藍藻(出現生產者,分解者);
約21億年前:真核生物(出現基因重組);
5.7~5 億年前:海洋無脊椎動物(出現消費者);
約4億年前:原始裸子植物,原始爬行動物(生物登陸)。
Ⅹ 請問地球上有多少種動物滅絕了分別數量是多少(大概)
地球上自從35億年前出現生命以來,已有5億種生物生存過,如今絕大多數早已消逝。物種滅絕作為地球上生命進化史的一種自然現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億年前的三葉蟲、6500萬年前的恐龍均已灰飛煙滅。但是,自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目空一切地參與大自然的事務以後,使這個滅絕時間表大大地提前了。地質時代物種滅絕的速度極為緩慢,鳥類平均300年滅絕1種、獸類平均8000年滅絕一種;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滅絕1種;1850年至1950年,鳥獸的平均滅絕速度為每年1種了,即有100多種動物滅絕了,而且這種滅絕還在以加速度的趨勢進行著。1600年以來,記錄在案的動物滅絕資料已經夠驚人的:120種獸類和250種鳥類已不復存在。
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如果你指的是從地球有生物開始算,那有幾十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