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鳥類遷徙的時間大概在什麼時候
遷徙(qiānxǐ)泛指某種生物或鳥類中的某些種類和其它動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規律的、沿相對固定的路線、定時地在繁殖地區和越冬地區之間進行的長距離的往返移居的行為現象。
目前研究的結果表明,許多鳥類都進行季節性遷徙。在古北區陸地繁殖的589種鳥類中有40%的種類,總共大約50億只鳥,每年要飛到南方去越冬,這還不包括在本區類遷徙的鳥類。在加拿大繁殖的雀形目鳥類有160種,其中120種進行遷徙,佔75%。
鳥類的遷徙往往是結成一定的隊形,沿著一定的路線進行。遷徙的距離有近的,也有遠的,從幾公里到幾萬公里。最長的旅程可要數北極燕鷗,遠到1.8萬公里。此鳥在北極地區繁殖,卻要飛到南極海岸會越冬。在遷徙時,鳥類一般飛得不太高,只有幾百米左右,僅有少數鳥類可飛越珠穆朗瑪峰。遷行時飛行速度從40~50公里/小時,連續飛行的時間可達40~70小時。
許多鳥類在遷徙前必須儲備足夠的能量。這是對長距離的飛行的適應。能量的儲備方式主要是沉積脂肪。脂肪不僅為候鳥提供能量,而且脂肪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水分也能為身體所利用。許多鳥類因儲存脂肪而使體重大為增加,甚至成倍增加。例如北美的黑頂白頰林鶯和歐洲的水蒲葦鶯的體重一般為11克左右,但在遷徙前可達22克左右,所沉積的脂肪可供其飛行100小時左右。
引起鳥類遷徙的原因很復雜。現在一般認為,鳥類的遷徙是對環境因素周期性變化的一種適應性行為。氣候的季節性變化,是候鳥遷徙的主要原因。由於氣候的變化,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和熱帶的旱季,經常會出現食物的短缺,因而迫使鳥類種群中的一部分個體遷徙到其它食物豐盛的地區。這種行為最終被自然界選擇的力量所固定下來,成為鳥類的一種本能。
遷徙給鳥類帶來許多好處,主要表現在:①使鳥類始終生活在最適的氣候里,並有豐富多樣的食物來源,有利於維持它們強烈的代謝;②遷徙還能為養育後代創造最合適的條件,因為養育後代需要大量的食物;③在北方能最大量地孵卵,季節晝長,有豐富的昆蟲,親鳥能有機會充分收集食物;④在北方敵害較少,而且這一年一度的脆弱幼烏的出現不會促使敵害種群形成;⑤遷徙能使活動空間大為擴展,有利於繁殖和爭奪占區的行為;⑥有利於自動平衡,能使鳥關避免氣候懸殊;⑦遷徙提供了鳥類種群向新的分布區擴散以及不同個體間接觸和交配的機會,因而在進化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許多鳥類的遷徙是先天的和可學習的。哈里斯的換親試驗可證明這點。他將銀鷗和小黑背鷗的卵進行了互換,並由此而得到了900隻義親所撫育的幼鳥。對這些幼鳥的環志結果表明;銀鷗隨其義親遷飛到法國和西班牙,而小黑背鷗雖然其義親留在英國越冬,他們仍然象其親生父母那樣遷飛到了其在歐洲大陸上的越冬地。
鳥類的遷徙行為也是在進行過程中產生的。由於環境不斷變化,自然也一直處於發展變化之中。即使到了今天,遷徙的行為仍在這些鳥類中形成和消失。例如野生的金絲雀從前是地中海地區的一種留鳥。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分布區已擴展到歐洲大陸波羅的海地區,現在在地中海地區這種鳥仍為留鳥,但在新的分布區內變成了一種候鳥。
B. 非洲動物大遷徙是從哪遷到哪,什麼時候
東非大遷徙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時間是每年6月左右。
遷徙的原因:從每年的5月中後期開始,非洲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就迎來了它的旱季,在這期間,公園的水草不能滿足大量食草動物們的需求,所以食草動物們開始向塞倫蓋蒂的西北面遷徙。
(2)動物遷移在哪個季節擴展閱讀:
參加大遷徙的獸群分為前中後「三軍」;打頭陣的是20多萬匹野斑馬,緊跟其後的是百萬頭角馬,殿後的是50萬只瞪羚。因為斑馬喜食高層新草,中層嫩草正好是角馬的食物,而底層短草便是個頭矮小的瞪羚的美味了。緊跟食草動物之後,便是成群結隊的非洲獅、獵豹、豺狗等兇猛食肉動物。
當到達終點之後,由於氣候的變化,短短兩三個月之後,這200多萬只食草野生動物組成的遠征大軍將再次不辭辛苦的追尋青草返回塞倫蓋蒂。在這數以百萬計的遷徙隊伍中,只有30%的幸運者能夠回到出發地,而跟隨它們一起回來的,還有40萬在驚險旅途中誕生的新生命。
C. 藏羚羊一般幾月份遷徙
藏羚羊遷徙是世界上最為氣勢恢宏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雌性藏羚羊在每年11月至12月交配後,於次年5月開始前往可可西里卓乃湖、太陽湖等地產仔,7月至8月產仔結束後陸續返回原棲息地與雄羊合群。
一段由可可西里管理處五道梁保護站巡山隊員拍攝的視頻畫面顯示,2021年5月2日13時,235隻藏羚羊陸續穿過青藏公路3002公里處向可可西里腹地遷徙。不遠處,有車輛在巡山隊員指揮下停車等待。
可可西里管理處主任布周說:「目前可可西里管理處已安排沿線保護站加強管護,採取暫時交通管制、禁止鳴笛、巡護救助等有效措施,讓藏羚羊在遷徙途中盡量不受干擾。」
藏羚羊的物種簡介:
「高原精靈」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青海可可西里、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等自然保護區,在維持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平衡中作用關鍵。
國家林草局統計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藏羚羊野外種群數量已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6萬到7萬只,增長至現在的30萬只左右。
以上內容參考 京報網-可可西里迎來今年首批藏羚羊遷徙,過路前先徘徊觀察,可可愛愛!
D. 非洲大草原上動物向北遷,向南遷是在什麼季節
北半球夏季,北部熱帶草原氣候是雨季,水草豐美,動物往北遷,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南部熱帶草原氣候是雨季,動物往南遷。
E. 非洲動物大遷徙在什麼時候
非洲動物大遷徙在每年的7月到10月間,非洲大草原那裡的動物大遷徙,是地球上最為壯觀的風景。成群的角馬為了生存和種族的繁衍,會穿過馬拉河,路途經歷重重艱險,最終到達目的地。除了角馬以為,這次遷徙的主力軍還有斑馬和羚羊,它們會組成一支遷徙大軍,浩浩盪盪從非洲坦尚尼亞的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向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進發,尋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長旅程,途中不僅要穿越獅子、豹埋伏的草原,還要跨越布滿鱷魚、河馬的馬拉河,有大批的角馬將死在路上,但同時也將有大批小角馬在途中誕生。
F. 遷徙的季節是什麼
6月,夏季。
每年6月左右,坦尚尼亞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漸消耗,食物變得越來越少。為了食物,草原上的動物會長途跋涉3000多公里,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
2016年9月,數百萬動物大軍碾過茫茫大草原,場面壯觀,聲勢浩大。它們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塞倫蓋蒂公園南部,遷徙至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
動物周期性遷移:
1、鳥類遷移
部分候鳥因季節和繁殖每年春季返回繁殖地,秋季遷往南方越冬地,做水平方向一定路線的周期性遷移,每種鳥類的遷徙路線不變,一般常沿食物豐富的近水地區遷移。
2、哺乳動物遷移
哺乳動物也因季節、繁殖和覓食等原因做周期性遷移,如北方馴鹿冬季南遷至針葉林帶,春季則返回食物豐富的北方苔原帶。除水平方向遷移外還有垂直方向遷移。如山區寒冷季節,動物常向低處移動覓食。
G. 非洲的長頸鹿從南半球遷徙到北半球請問中國的時候是什麼季節
非洲的長頸鹿從南半球遷徙到北半球的話,一般是在中國的秋季到冬季之間 這個時候的話,他是在春季到來之前,可以趕上新鮮的草皮
H. 10到12月份什麼動物集體遷徒
動物遷徙是自然界亘古不變的本能反應,每年我們都會看到很多隻鳥從天空掠過,這時我們便知道它們到時間進行遷徙了!那麼你們知道動物為什麼要遷徙嗎?以及有哪些遷徙動物呢?接下來呢就由探秘志小編為大家一一揭秘,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遷徒動物都有哪些?動物為什麼要遷徙
遷徒動物都有哪些?
一、鳥
遷徒動物都有哪些?動物為什麼要遷徙
世界上10,000種鳥類中,約有18%的鳥是由於氣候季節的變化而遷徙的。這些鳥中的大多數都是從北飛往南的。北方的夏天通常是鳥類覓食和繁殖的季節,而冬天則是它們向南遷徙到溫暖的地方的季節。例如,北極燕鷗每年從北向南遷徙,距離大約12,000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