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陽春白雪好美曲指什麼動物啊求解
陽春白雪比喻的是兔子。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級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所謂曲指,就是在表達時不直接指稱對象,或不直接說出某事物,而換一種曲折的說法,讓人明白其所指。
② 「雅樂」是什麼意思
雅樂 顧名思義,「雅樂」的意思即「優雅的音樂」。雅樂是中國古代的宮廷音樂。雅樂的體系在西周初年制定,與法律和禮儀共同構成了貴族統治的內外支柱。以後一直是東亞樂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宮廷雅樂樂譜在中國已失傳,只有韓國、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 【周朝的雅樂】 周武王建立周朝不久,就命周公姬旦制禮作樂,建立各種貴族生活中的禮儀和典禮音樂,使音樂為其王權統治服務。這一部分樂舞就是所謂的「雅樂」。它包含了遠古圖騰及巫術等宗教活動中的樂舞及祭祀音樂,也包含西周初期的民俗音樂。 《周禮》所記載的西周和春秋時期的各種貴族禮儀,其中與雅樂有關的有: * 郊杜:祭天地神明的祭典; * 嘗禘:貴族祭其祖先的祭典; * 食饗:政治上外交上的宴會等;包括大饗、燕禮、大射、養老等等。 * 鄉射:鄉里中官僚和地主們比射的集會; * 王師大獻:戰爭勝利時舉行的凱旋慶典; * 行軍田役:用於軍事演習性質的狩獵。 作為一種統治手段—禮樂教化的工具,樂舞藝術的地位和作用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周朝的禮儀活動中,嚴格的規定不同的場面使用不同的音樂。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參加典禮的貴族受到倫禮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種庄嚴、肅穆、安靜、和諧的氣氛。 各種主要典禮音樂的歌詞,大都載於《詩經》中的「大雅」、「小雅」、「頌」;少數屬於「南」。 隨著周朝的衰落和社會的發展,民間音樂逐步代替了雅樂。貴族們對雅樂漸感厭煩而去欣賞俗樂,如《樂記》所載,魏文侯「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卧: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因此孔子曾感嘆地說:「禮崩樂壞」。相匹配典禮的雅樂,開始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以後逐漸變得庄嚴神秘而又沉悶呆板。 【樂器】 雅樂的主要樂器是編鍾和編磬。兩者皆分上下兩層懸掛,大小不同的鍾與磬,敲擊可傳高低樂音。 其他樂器包括: * 特鍾 * 特磬 * 柷:形方如斗,上廣下狹,以槌擊之可發聲; * 敔:虎型木雕樂器,背上凹凸處,刷過就會發出樂音; * 古琴 * 搏拊:發出鼓聲 * 鼓 * 塤:像柚子般的圓形陶瓷樂器,表面有孔,口吹即可發音。 周朝的樂器製作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1978年,在湖北省隨州擂鼓墩發掘的曾侯乙墓(約葬於戰國初期),出土的古樂器有一百二十四件之多,其中五十六件為一套的編鍾製作尤為精美。 【日本雅樂】 日本雅樂(ががく)最初從中國、朝鮮傳入。日本大寶元年(701年)設立雅樂寮,作為培養雅樂人才的基地。雅樂是中文「雅曲正舞」、「雅正之樂」的意思。如同朝鮮一樣,它根據儒教的禮樂思想編制而成,在中國為祭祀宗廟之樂。但是日本的雅樂卻與中國的雅樂有所不同。 仁明天皇時,日本人將雅樂重新編入左(唐樂、林邑樂及部分由印度傳入的樂)、右(高麗樂等由朝鮮傳入的樂)兩部。演奏雅樂者多為皇室近侍隊。 【越南雅樂】 越南雅樂(Nha Nhac),又名林邑樂,已被列入聯合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里。 在越南每年雅樂作為場地音樂在大約100個典禮時隆重表演,包括周年紀念日和宗教假期,以及特別的事件(例如加冕禮,葬禮或者正式的接待)。越南雅樂在Nguyen王朝(公元1802~1945年)時瀕於成熟。雅樂成為宮廷儀式的必要部分。Nguyen王朝的國王支持雅樂准許雅樂正式作為宮廷音樂,給予了它特殊的地位,確定它成為一個王朝的權力和長壽的象徵。雅樂的音樂系統,以宮廷管弦樂隊為主體,以多種樂器為其特色。雅樂音樂家被要求保持深邃的精神狀態,為了集中的遵循全部舞台的那些長儀式的演奏。雅樂還富有精神的內容,如向神和國王繳納貢款、傳送哲學思想(如越南天體演化理論等)。 在廣泛意義上,雅樂不僅圍繞宮廷基於pentatonic規模的而且也深入到越南人民的實際生活當中而成為當代越南音樂的源頭。20 世紀,震動越南的混亂的事件——特別是君主政體和數十年的戰爭嚴重威脅了雅樂的生存。它首先被剝奪它的宮廷形式,這種音樂的傳統已經失去它的原先的社會功能的重要意義。現在剩下的為數很少的前宮廷音樂家試圖保持雅樂的傳統,他們想在他們有生之年把他們的技能傳送給年青一代。雅樂的魅力在於其演出的特有樂器、特有音律,加之特有的演出方式,奏出一種特有的肅穆、莊重、優雅的神韻,使在場的觀眾產生一種敬畏上天、懷念祖先、祈福未來的神秘感受。在這里不得不提出的是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雅樂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三千年之久,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精神,早在漢、唐時期它就遠播到日本、韓國、越南、寮國等國家,現在日本、韓國都有雅樂研究中心。2003年越南雅樂被列入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雅樂在其故鄉中國卻「啞了」100多年。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7377.html
③ 古詩中的風雅頌分別指的是什麼
風、雅、頌是指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三個部分。
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是從周南、昭南、英、社、衛、王、正、齊、衛、唐、秦、陳、回、曹、豳等15個地區收集的民歌,總共160篇文章,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代的音樂,即所謂的正聲雅樂。根據音樂的不同,可分為《大雅》31首,《小雅》74首,共105首。除了《小雅》中的少數民歌外,大部分都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宋詞分為周宋31首、呂宋4首、商宋5首,共40首。它們都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宋、大雅大部分形成於西周初年。大雅的一小部分和小雅的一大部分,形成於西周晚期東移時期,國豐、魯宋、商宋大部分形成於春秋時期。
(3)雅曲代表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准。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風雅頌
網路——詩經
④ 邦傘字花題目舞接花梁燕 庄苑麗宜春 作異甘泉日 雅曲韻朱弦 寶崗:是雅曲指的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日夕見寒山,便為獨往客。
日暮秋雲陰,江水清且深。
作者我沒有去標了。都是古代詩人。
⑤ 雅曲代表什麼動物
那一家店我還依稀記得叫「搖滾賽馬重湊府」,高山流水覓知音」中的「高山流水」基本可以認定是賣古箏的,但是現在感覺有些說不通,那麼首先可以確定這是賣樂器的商店,二胡以及其它古琴的,很難有哪一家店裡是只賣其中一種商品。
我以前買吉它和二胡的時候,所以。
根據「白雪陽春傳雅曲,可能是具體名稱已經記不清楚了如果這是樓主說的店名。當然,估計這家店裡面應該有吉它
⑥ 難登大雅之堂打一動物
老鼠
老鼠
⑦ 白雪陽春傳雅曲,高山流水覓知音。出自哪裡
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湯問》
陽春白雪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
⑧ 中國吉祥動物有那些呢
1.龍——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傳說中能興風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
2.鳳凰——也稱作朱鳥、丹鳥、火鳥、鵾雞。雄為鳳,雌為凰,統稱鳳凰。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也有「愛情」、「夫妻」的意思。《詩經·大雅》中寫道:「鳳凰於飛,翙翙其羽。」比喻夫妻和好恩愛。
3.龜——龜是四靈中唯一存在的東西,據說也是所有動物中中壽命最長的一個。古代,人們把龜視為健康長壽的象徵
4.鹿——鹿在古代被視為「神物」,認為鹿能給人們帶來吉祥幸福和健康長壽。外「鹿」、「祿」諧音,因此鹿也常常被視為祿位、財富的象徵。
5.麒麟——也被稱為「騏麟」。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被稱為聖獸王,主健康、長壽。
6.鶴——即丹頂鶴,看起來仙風道骨,被譽為「一品鳥」,地位僅次於鳳凰。據說,鶴壽無量,與龜一樣被稱為長壽之王,後世常以「鶴壽、「鶴齡」等詞作為祝壽之詞。主要有長壽、父子、健康等寓意
(8)雅曲代表什麼動物擴展閱讀:
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吉祥、太平的象徵,它性情溫和,知恩圖報,一直深受中國人的喜愛。傳說五帝之一的舜是中國歷史上馴服野象耕田犁地的第一人,他死後陵墓前曾出現大象刨土、彩雀銜泥的瑞兆,這應該是「太平有象」的最早傳說。此後,人們運用諧音、象徵等手法,把「太平有象」用圖畫、雕刻等形式表達出來,寓意天下太平、五穀豐登。
貓和蝴蝶,古人將八九十歲的老人稱之為耄耋(mao die),因諧音貓蝶,古人經常把貓撲蝴蝶的畫像送給老人,寓意長壽。也有打造成長命鎖的,給小孩佩戴,期望小孩長命百歲。
⑨ 古代神話中的動物
中國古代的異物、怪物簡介2008-06-26 12:44◇ 化 蛇 ◇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英 招 ◇人面馬身(人頭馬?),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號稱是替天帝看花園的神,但看起來充其量不過是只神獸而已。《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玄 蜂 ◇其實就是巨蜂,腹大如壺,蟄人,有毒,能殺人。《楚辭(招魂)》有載。◇ 青 牛 ◇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嵩高記》、《錄異傳》有載。◇ 呲 鐵 ◇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可作兵器。《神異經(中荒經)》有載。◇ 山 臊 ◇山神,人臉猴身,(一手)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神異經(西荒經)》、《國語(魯語下)》、《訴異記》有載。◇ 火 鼠 ◇又名火光獸。生活在火山中(非現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燒的森林),重百斤,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製成「火烷布」(如果臟了用火一燒就可變干凈)。《神異經(南荒經)》、《十洲記》有載。◇ 商 羊 ◇一足鳥,招大雨。《說苑(辨物)》有載。◇ 訛 獸 ◇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神異經(西南荒經)》有載。◇ 民鳥◇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山海經(西山經)》有載。◇ 欽 原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種巨蜂)。蟄獸獸死,蟄樹樹枯。《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鉤 蛇 ◇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水經注(若水)》有載。◇ 遠 飛 雞 ◇又名翻明雞、目羽雞。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還。《洞冥記》有載。◇ 腓 腓 ◇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養之可以解憂愁。《山海經(中山經)》有載。◇ 諸 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混 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抵觸善人,憑依惡人。《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應聲蟲 ◇居於人腹。宿主每發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以雷丸可治。《續墨客揮犀》、《隋唐嘉話》有載。◇ 慶 忌 ◇又名要離。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黃衣黃帽,乘黃色小車,日馳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報信(亦有捉魚之說)。歷史上也有人名(吳王僚子,猛將)、塔名為此。《管子(水地)》、《太平預覽》有載。◇ 並 封 ◇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山海經(海外西經)(大荒西經)》、《周書(王會)》有載。◇ 夫 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 當 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山海經(東次四經)》有載。◇ 山 蜘 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南部新書》有載。◇ 鳴 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載。◇ 南 海 蝴 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嶺南異物志》有載。◇ 幽(安鳥)◇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經常發笑,看見人則躺倒,因叫聲得名。《山海經(北山經)》有載。◇ 狸 力 ◇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應該是有操土之能。《山海經(南次二經)》有載。◇ 馬 交 ◇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一說可御兵。《山海經(海外北經)(西次四經)》、《管子(小問)》、《周書(王會)》有載。◇ 孰 湖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應該很適合作坐騎)。《山海經(西次四經)》有載。◇ 媼 ◇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搜神記》、《晉太康地誌》有載。◇ 患 ◇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搜神記》有載。◇ 鬼 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此疑個例)《三國典略》、《嶺表錄異》、《正字通》有載。◇ 九 嬰 ◇水火之怪,可噴火吐水,為羿所殺。《淮南子(本經訓)》有載。◇ 飛 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或是操縱風力大氣的神獸。《楚辭(離騷)》有載。◇ 飛 誕 鳥 ◇鳥,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膠,用其灑在樹上粘取飛禽食用,亦有時用其噴射,百發百中。《廣博物志》有載。◇ 九 尾 蛇 ◇巨蛇,體有鱗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鐵碰撞之聲。尾端有小孔,會噴射,如槍彈,中者非死即殘。《續子不語》有載。◇ 奚 鼠 ◇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為禦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發可以召集鼠類。《神異經》有載。◇ 傲 因 ◇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神異經(西荒經)》有載。◇ 吼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獅虎畏之,蓋吼溺著體即腐。《偃曝餘談》有載。◇ 橫 公 魚 ◇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神異經(北方荒經)》有載。◇ 傒囊 ◇象小孩子,見到人就伸手牽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搜神記》有載。◇ 風 狸 ◇別名風生獸。似貂,青色。火燒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錘擊其頭數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風立即復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殺之。其溺可入葯,其腦和菊花服滿十斤可壽五百。《抱朴子(仙葯)》有載。◇ 角 圭 / 角 虎 ◇又名任法獸。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見有人相鬥就觸理虧的一方。皋陶曾用其斷案。《訴異記》、《神異經》有載。◇ 委 蛇 ◇又名延維。人首蛇身,有兩頭,紫衣朱冠,和車轅長度相當。厭惡雷聲,聞之則捧首而立。見則能霸天下。《山海經(海內經)》有載,《莊子(達生)》則說齊桓公曾見之。聞一多在《伏羲考》中則說此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媧交尾神象。◇ 契 俞◇獸中最大者,龍頭馬尾虎爪,長四百尺,善走,以人為食。遇有道之人則隱藏,遇無道之人則食之。《爾雅(釋獸)》有載。◇ 魍 魎 ◇木石之怪,亦有說為山川之精。狀如三歲小孩,紅眼長耳,赤黑色,喜歡模仿人聲用以迷惑人。《國語(魯語下)》、《說文》有載。◇(鼠勺)犬◇類狗,能飛,食虎豹。《周書(王會)》有載。◇ 率 然 ◇五彩蛇,亦有說為兩頭。人物觸之,中頭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腰則頭尾並至。(《孫子兵法》中『三軍勢如率然』即為此蛇)《神異經(西荒經)》、《博物志(異聞)》有載。◇ 鯤 鵬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莊子》◇ 鬼 母 ◇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產天地鬼,一產十鬼,朝產之,暮食之。《述異記》◇ 神 鳥 帝 江 ◇天山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山海經》◇ 恆 山 神 鳥 ◇恆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四海,悲鳴而送之。《藝文類聚》◇ 海 中 大 蟹 ◇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維舟登岸,息於水旁,半炊而林沒,鈀斷纜乃得去,詳視之大蟹也。《山海經補注》◇ 龍 魚 ◇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鯉),一日蝦,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山海經》◇ 犼(超強) ◇形類馬,長一二丈,有鱗片,渾身有火光纏繞;會飛,食龍腦,極其兇猛。與龍相鬥時,口中噴火,龍即不敵。有人嘗見一犼獨斗三蛟二龍,斗三日夜,殺一龍二蛟方斃。《訴異記》有載。◇ 車 馬 芝 ◇名山生神芝。上品車馬形,中品人形,下品六畜形。食之有說可不死;有說可乘雲而行,且有雲氣覆之。《太平御覽》、《博物志(物產)》有載。◇ 影 木 ◇一種植物。白天看它,一葉百影;花會發光,夜晚就如星星一般。萬年才結果,果如瓜大,青皮黑子,食之則身輕。《拾遺記》有載。◇ 訛 獸 ◇古仙人名。常在槐山上采葯。喜歡吃松子,身上有毛,有七寸長。能在空中飛,能追上奔馬。據說曾經把松子給堯吃。當時服用松子的人,都活了三百歲。《搜神記》有載。◇ 乖 龍 ◇厭煩行雨,到行雨之時便四處逃逸,藏在人身上,或古木大柱,或樓台廳閣;逃避雷神的追捕。如果在曠野,無處逃避,往往鑽入牛角,牧童往往因為受此牽累,被雷震死。《蘭亭夜話》有載。◇ 牛 魚 ◇形如小牛,毛色青黃,喜歡睡卧,受驚動聲如大牛,可傳一里。把它的皮懸起,潮漲則毛起,潮退則毛伏。《博物志》、《太平御覽》有載。◇ 雲 陽 ◇山中有會說話的大樹,並非樹的緣故,而是因為樹精雲陽。正確叫出它的名字就無事了。《抱朴子(登涉)》有載。◇ 洞 冥 草 ◇一種植物。會發光,折下枝條可以用來當火把。可以照見鬼物。可服食,常食之身體亦會發光。《洞冥記》有載。◇ 帝 江 ◇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沌無面目,識歌舞。《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 酸 與 ◇鳥類。形狀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現之則該地有恐慌。《山海經(北次三經)》有載。◇ 辟 瘧 鏡 ◇嘗有陳姓人家,有祖傳古鏡一面,直徑大約八九寸。凡是患瘧疾的人,用它照自己,必然看到自己背上有一模模糊糊,面目不清的東西附著。此物一被照到,立刻象受驚一般,突然消失,病就好了。猜測此物為瘧鬼,羞於見己,故遁。世間稱此為寶。後來有兄弟分家,將此鏡一分為二,再照瘧疾,不復見鬼。 《庚己編》有載。◇ 玉 紅 草 ◇據說食它的果實會醉三百年,然後再醒來。 《屍子》有載。◇ 龍 的 分 類 ◇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璃龍。《廣雅》有載。◇ 蜮 ◇生於山溪中。長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氣射人影,所中之出發瘡,不及時醫治則死。《博物志(異蟲)》有載。◇ 如 何 ◇大樹。三百年一開花,三百年一結果。花色朱,果實正黃色。高五十丈,葉長一丈,寬二尺多。果實有核,形狀象棗子,長五尺,寬也差不多。用金刀切則味酸,用蘆刀切則味苦。食之則有地仙之能,不畏水火,不畏白刃。《神異經(南荒經)》有載。◇ 畢 方 ◇木精 ,如鳥,青色,赤腳,一足(有說兩足一翼),不食五穀。見則邑有訛火(有說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為黃帝衛車之神鳥(有說為致火之妖物,俗稱火鴉)。《山海經》、《神異經》、《淮南子》...俱有載。◇ 彭 侯 ◇吳朝建安太守派人砍大樟樹,沒砍幾斧,突然有血出。樹斷,有一人面狗身(有說無尾)的東西跳出。太守說此為彭侯,殺了烹食,味道象狗。《搜神記》有載。◇ 多 即 ◇形狀象狼狗。紅嘴紅眼白尾,一出現該地就有火災。《山海經(中山經)》有載。◇ 白 鹿 ◇瑞獸,常與仙人為伍。鹿壽千歲,滿五百歲則色白。《太平御覽》有載。◇ 龍 芻 ◇草名。馬食之,一日千里。古語雲』一株龍芻,化為龍駒。』穆天子嘗以此養八駿。有說為龍的口水所化。《訴異記》有載。◇ 重 明 鳥 ◇堯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國,獻重明之鳥。能捕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拾遺記》◇ 蟲 為 ◇川水之精。一頭兩身,類蛇,長八尺,呼其名,可取魚鱉。《管子(水地)》有載。◇ 葯 獸 ◇神農時,白民進葯獸。人有患病就用白民所傳的不明語言告之。獸就到野外銜草回,以此草服之,病就痊癒。有說黃帝叫風後整理其資料,傳後世。《芸窗私志》有載。◇ 計 蒙 ◇人身而龍首,經常出現在有水之處,伴隨其必有狂風暴雨。(與後世傳說中的龍王很像,應為其原型)《山海經(中次八經)》有載。◇海蜘蛛◇生於海島中。如車輪般大,身具五色,吐絲亦粗,虎豹觸之亦不得脫,其斃而食之。《香祖筆記》有載。◇麒麟◇麒為公,麟為母。麋身牛尾一角。不履生蟲,不折生草。雖然很強卻不為害,謂之仁獸。祥瑞之物。麟鳳龜龍,謂之四靈。《說文》、《禮記(禮運)》有載。◇白□◇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墨客揮犀》有載。◇虎鷹◇飛鳥。身大如牛,翼廣二丈余,能捉捕虎豹。《墨客揮犀》有載。◇照海鏡◇圓形,圍長二尺余,外圈紺色,似玉非玉;中間為一白石突起,透底空明,似晶非晶。可在百里之外照見怪魚及一切礁石,以利迴避。《續子不語》有載。◇龜寶◇希世之靈物。嘗有海客得一如嬰兒拳大小之琉璃瓶,內有一寸長之小龜,在不停轉動,但瓶口極小,不知如何進去的。但立刻為眾龜所圍,不得脫,只得棄之,龜群方散。有識者稱其名龜寶,福薄之人遇而不可得;如得而藏於家,則必得寶藏。 《虛谷閑抄》有載。◇蠻蠻◇鳥。形狀象野鴨,只有一隻翅膀,一隻眼睛,要兩只鳥合起來才能飛翔。它一出現天下就發大水。《山海經(西次三經)》有載。◇強良◇嘴裡銜蛇,手中握蛇。虎頭人身,四蹄足,長手肘。《山海經(大荒北經)》有載。◇玉桃◇光明洞徹而堅熒,須以玉井水洗方可變軟食之。服之可長生不死。 《訴異記》、《神農經》有載。◇謝豹◇為杜鵑之別名。但有一蟲亦名之。此蟲圓如球,類蝦蟆。見人就以前足遮頭,象害羞一樣。能鑽地,速度很快。但有時在地上聽到杜鵑的叫聲就腦裂而死。 《蟲經》有載◇酒泉◇西北荒中有酒泉,其水若酒,酒味美如肉,清如鏡。其上有玉杯,喝一杯又有一杯出。該泉和天地同,永無乾涸之時。有說飲此酒者,與天地同壽。《神異經》有載◇九尾狐◇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食人。吃之不蠱。但其後被賦予象徵子孫繁息之意,成為瑞獸,與白兔、蟾蜍、三足烏並立與西王母座旁。可惜最終受小說及民間傳說所累,又變回了高等妖獸。《山海經(南山經)》有載◇浮游◇共工的臣子。據說戰敗後自己投水而亡。其狀如赤熊,經常帶來不祥。在廳堂上見到則稱霸天下的人死,廳堂之下見到則平民受到驚駭;在門附近見到則近臣有憂,在庭園里見到則沒什麼大礙。晉平公嘗夜夢其窺屏,乃病。子產言其窺屏只病而無傷。因其為顓頊所敗,又為共工之臣,故祭顓頊共工可愈。 《古文瑣語》有載。◇蔓金苔◇晉朝時,有鄰國向宮中敬獻一種叫做蔓金苔的苔類植物。其色如金,宛若無數只熒火蟲聚在一起,體態有如雞蛋一般。若將它投入水中,則蔓延於水波之上,所亮閃爍奪發出的光目。因此,也有人稱」夜明苔」。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藤花◇形似菱菜。朝紫,中綠,午黃,暮青,夜赤,五色變幻。《異苑》有載。◇肥遺◇如蛇。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山海經》有載。◇能◇傳說為鰩死後所化,三足鱉,尾有分支。食之無蠱疾。《山海經(中次十一經)》有載。◇風狸杖◇有得之者,禽獸隨指而斃;有所欲者,指之如意。《嶺南異物志》有載。◇華蓋◇黃帝與蚩尤戰時,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停在其頭上。因其有花卉之象,故稱為華蓋。 《古今注》有載。◇蛇銜◇昔有百姓耕地,看到一隻傷蛇在邊上。另一隻蛇銜一草覆於傷處,隔日傷蛇愈。後用其草治瘡,皆靈。此草本無名,以其事而得名。《異苑》有載。◇天雞◇北海大鳥,其高千里,左足在海北邊,右足在海南邊。其毛蒼,其嘴赤,其腳黑,以鯨魚為食。震動翅膀飛翔時,聲音如雷如風,震動天地。 《神異經》有載。◇雨工◇柳毅曾經看到一個婦人在牧羊,問之。婦人答:「此非羊,雨工也。」再問:「何謂雨工。」答:「雷霆之類也。」 《異聞集》有載。◇懷夢草◇似蒲,色紅,白天縮在地里,夜晚才露出地面。懷著它的葉子可以知道夢的吉凶,立刻靈驗。漢武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得,東方朔獻此草,帝懷子,夜果夢之。 《洞冥記》有載。◇養神芝◇秦皇時,旺死者眾。有鳥銜草覆於死人面,立刻復活。秦始皇派人拿此草給鬼穀子看,回曰:「此乃祖洲不死草,生在瓊田中,葉如菰,不叢生,一株可活千人。」《洞冥記》有載。◇不盡木◇生於南方炎火山中。火滅時生出枝條;火一起,枝條立刻掉光。用此木為柴,不會有灰。此′盡′同′燼′。《訴異記》有載。◇遊仙枕◇色如瑪瑙,溫溫如玉,其製作甚樸素。若枕之,則十洲三島,四海五湖,盡在夢中所見。 《開元天寶遺事》有載。◇續弦膠◇鳳喙及麟角合煮作膏。此膠能續弓弩已斷之弦,刀劍斷折之金。用此膠續之,以力士破之,別的地方斷,它續之處,始終不斷。《十洲記》有載。◇丹魚◇此魚渾身發赤光如火,割其血塗足,可履水如平地。《訴異記》、《水經注(丹水)》有載。◇水虎◇類三四歲小孩,渾身有鱗甲,箭射不入。夏天時喜歡在岸邊曬太陽。漆頭似虎,爪往往沒在水中,只露出漆頭。小孩不知道,去逗弄,就會被殺。《水經注》有載。◇返魂樹◇擊打樹身,會發出類群牛吼的聲音。用它的根心在玉釜中煮,在用微火煎到如黑稠狀,以之為丸,叫驚精香,又名返生香。死者聞香氣乃活。《十洲記》有載。◇馬見愁◇西域異獸。如犬,含水噴馬眼,則馬瞑眩欲死。故凡馬都畏之。用其皮編為鞭,手揚馬走,謂之不須鞭。《采蘭雜志》有載。◇周穆王之八駿◇按《穆天子傳》說法只是以毛色劃分之駿馬, 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璸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騰霧,乘雲而奔;八名挾翼,身有肉翅。◇罔象◇水怪。如小兒,赤爪,大耳,長臂,食人。《屍子》、《莊子》、《國語》俱有載。◇混沌◇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抵觸善人,憑依惡人。《神異經(西荒經)》有載。◇渾沌◇渾沌因既混且亂故後世稱是非不分之人為「渾沌」,《左傳文公十八年》有雲:「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隱賊,好行凶慝,天下謂之渾沌。」◇饕餮◇《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狠惡,積財而不用,善奪人穀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據《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改)。強者奪老弱者,畏強而擊單,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縉雲氏之不才子也。」《左傳文公十八年》雲:「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神異經》所謂「《春秋》言」,即此。《呂氏春秋先識》雲:「周期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羅泌《路史蚩尤傳》注雲:「蚩尤天符之神,狀類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為貪虐者之戒。其像率為獸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說,殆亦饕餮。《左傳》謂饕餮是「縉雲氏不才子」,而《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賈玄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蚩尤姜姓,亦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傳》),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經北次二經》所記「麃(號鳥)」,郭璞注以為即《左傳》之饕餮。◇窮奇◇獸名。《山海經海內北經》:」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又《西山經》:」幫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豺狗。是食人〃。《神異經西北荒經》:」西北有獸焉,狀似虎,有翼能飛,知人言語,聞人斗,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抱朴子內篇雜應》:」後有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辟邪〃。◇檮杌◇《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尺,人面虎足,口牙,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檮杌。」後來「檮杌」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凶惡之人。之人,《左傳文公十八年》有雲:「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蚩尾◇又名螭吻。海獸也,噴浪即降雨,能辟火災。後世有設其像於屋脊之舉。《名義考》有載。◇冰蠶◇長寸,黑色,有角有鱗。在霜雪之下作繭。長一尺,其色五彩。其絲水火不侵。《拾遺記》有載。◇神人類◇禺號:東海海神,人面鳥身,耳掛兩條黃蛇,足踏兩條黃蛇。禺京:禺號的兒子,人面鳥身,耳掛兩條青蛇,足踏兩條紅蛇。風神兼北海海神。旱魃:熱神,身著青衣,頭戴青帕,面容冷漠。性別是女的。祝融:火神,獸身人面,駕兩條火龍。共工:水神,蛇身人面紅發,駕黑龍。乃祝融玄孫。後土:土神。噎鳴:時間神。句芒:木神,又名重,鳥面人身,駕兩條龍。神荼,郁壘:冥府之神,居東海桃都山。不廷胡余:南海海神。燭陰:鍾山之神。帝台:中山大神。領中山之地。西王母:人身豹尾虎齒,亂發蓬鬆的頭上精心地別著一支玉勝。大神,居西方之玉山。英招:人面馬身,背長雙翅,通體虎紋。陸吾:昆侖山神,人面虎身九尾。開明獸:昆侖山神,身如巨虎,九頭,每個頭都有一張人面。離朱:昆侖山護樹神。眼睛最明亮。長乘:贏母山神。帝江:天山神,六腳四翼無頭。瑤水:型如牛,八足馬尾,兩個腦袋,喊叫地聲音象鳴號筒,他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會有戰亂。白澤神獸:將天地間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精怪奇物描述出來的神獸。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頭生堅角,耳旁毛發直豎如劍,以沙石金錢為食。魑魅:人面獸身四腳的怪物,以柔媚的女兒聲迷人。神輝:人面獸身,獨腳單手,能以催人入眠的哈欠聲迷人。魍魎:象三歲小娃娃,通身黑里透紅,長耳紅眼,長了一頭烏黑的長發,能用呀呀學語的童聲迷人。風伯飛廉:鹿身雀首,頭生尖角,通身豹紋,尾如黃蛇。雨師屏翳:形如寸細蠶,背生鱗翅。夔牛:牛形無角,灰身一足,進出海水,必定有大風雨伴隨,雙目如日月般明亮,吼聲如打雷震驚天地。雷獸:龍身人頭,肚大如鼓,每自拍打肚腹,便放雷。肥遺:六腳四翅的蛇,當人們看到它在天生翱翔的時候,地上就會發生可怕的旱災。柃柃:牛形虎斑紋,鳴聲似人呻吟,它一出現就會發生大水災。蜚:牛形白腦袋,一隻眼,尾似蛇,它經過水水乾枯,經過草草枯萎。它一出現天下就會發生大瘟疫。畢方鳥:象鶴,輕身白嘴,紅斑紋,一隻腳,它出現在哪,哪就會發生怪火。酸與鳥:象蛇,四翅六眼,三隻腳,見到它的地方就會鬧恐慌。玄丹山的五色鳥:人臉長發,棲息在哪,哪裡就會有亡國之災。◇吃人的怪獸◇諸懷:四角,象牛大耳,嘴形狀怪。麃鶚:象長腿大狗,眼長在前腳後面。窮奇:牛形紅身,人面馬腳,叫似嬰兒啼哭的怪物。(跟黃帝有血緣關系)浮游:人面獸身有翼,身披紅毛,常浮游水上,善興風作浪。相柳:九頭怪物,天界第四次大戰結束後與共工不知所蹤。騰蛇:忘記了。鑿齒:人身獸首,口生六尺長的鑿刀般的利齒的怪物。修蛇:又名巴蛇,身長百丈,黑身青首,一口可以吞下一頭大象。強良:嘴裡銜著蛇,手裡握著蛇,人身虎頭,有很長的手。日猋:長居地心烈岩,暴躁兇狠,渾身如烈日煞白,足跡到處,裂地焦土。群火中凶芒。魍狐:狡猾奸詐,佔有欲強,黃色昧火能僵化所有生命。代表群火中之惑昧。尚饗:貪嘴暴食,可吞天地,口噴腐蝕性的紫光,可溶解堅礦金鑒。代表群火之貪芒。螟蛟:憤世嫉俗,凶性爆發青色烈火,蒸雲化霧,損害天地乾旱連年。代表群火之怒火。金鰲:水陸雙棲,內容玄寒,深藍之光能凝固萬物成冰。代表群火中之冰寒。鳧鷩:瘋狂妄為,熊熊烈火無孔不入,催發火山天災,令生靈塗炭。代表群火之狂焰。貔貅:嗜殺殘暴,雙目照射紅光,高熱令萬物化成灰燼。代表群火中之血光。崔嵬:生於陰暗,討厭光明,暗黑邪芒蠶食日月之輝,遮天蔽地。代表群火中之黑暗。狡猊:怨毒乖張,以摧毀世上一切美好為樂,藍色烈火可焦土千里。代表群火中之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