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鱉的分類以及簡介是什麼
鱉的分類以及簡介:
鱉,俗稱甲魚,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爬行綱、龜鱉目、鱉科。鱉科有6屬23種,分布在亞洲、非洲和美洲部分地區。我國有2屬,即黿屬(Pelochelys)和鱉屬(Trionyx)。通常人工養殖的是鱉屬的兩種,即中華鱉(T.sinensis)和山瑞鱉(T.steindachneri)。中華鱉生長快,適應性強,是鱉類動物中首選的養殖種類,也是目前被廣泛養殖的種類。中華鱉是一種名貴的水生經濟動物,不但營養價值高,肉鮮味美,而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由於野生資源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進行人工養殖已成為當務之急。
『貳』 龜鱉目下有多少種科
現今已知世界生活的龜鱉類目動物有240餘種,分為曲頸龜亞目和側頸龜亞目,隸屬12科87屬。 序號 中文名
I、曲頸龜亞目(I)兩爪龜科1、兩爪鱉屬
(II)海龜科2、蠵龜屬
3、海龜科
4、玳瑁龜
5、麗龜屬
(III)鱷龜科6、靈龜屬
7、大鱷龜屬
(IV)泥龜科8、泥龜屬
(V)棱皮龜科9、棱皮龜科
(VI)龜科10、安南龜屬
11、潮龜屬
12、鹹水龜屬
13、烏龜屬
14、錦龜屬
15、盒龜屬
16、水龜屬
17、閉殼龜屬
18、齒緣攝龜屬
19、雞龜屬
20、擬龜屬
21、龜屬
22、池龜屬
23、地龜屬
24、圓龜
25、草龜屬
26、東方龜屬
27、廟龜屬
28、棱背龜屬
29、菱斑龜屬
30、馬來龜屬
31、擬水龜屬
32、黑龜屬
33、沼龜屬
34、果龜屬
35、花龜屬
36、巨龜屬
37、彩龜屬
38、鋸緣攝龜屬
39、鼻龜屬
40、眼斑龜屬
41、粗頸龜屬
42、箱龜屬 (VII)動胸龜科43、匣子龜屬
44、麝香龜屬
45、動胸龜屬
(VIII)平胸屬科46、平胸龜屬
(IX)陸龜科47、平殼龜屬
48、緬甸陸龜屬
49、角龜屬
50、土龜屬
51、穴龜屬
52、珍龜屬
53、緬甸陸龜屬
54、紋龜屬
55、扁龜屬
56、凹甲陸龜屬
57、沙龜屬
58、蛛龜屬
59、四爪陸龜屬
(X)鱉 60、軟鱉屬
61、滑鱉屬
62、盾鱉屬
63、小頭鱉屬
64、盤鱉屬
65、圓鱉屬
66、紋鱉屬
67、緣板鱉屬
68、麗鱉屬
69、龜屬
70、山瑞鱉屬
71、鱉屬
72、斑鱉屬
73、三爪鱉屬
II.側頸龜亞目(XI)長頸龜科74、長頸龜屬
75、蛇頸龜屬
76、賴頸龜屬
77、澳龜屬
78、漁龜屬
79、 蟾龜屬
80、 扁龜屬
81、 擬澳龜屬
82、 溪龜屬
XII)側頸龜屬 83、 馬達加斯加側頸龜屬
84、 側頸龜屬
85、 亞馬遜側頸龜屬
86、 非洲側頸龜
87、 南美側頸龜 以上資料來源於「龜友之家」轉載請註明出處。
『叄』 早期的龜鱉類動物有哪些種類
龜鱉類是一種古老而特化的爬行動物,目前已確定的最早的龜鱉類是生活於三疊紀晚期的原顎龜。發展到今天的龜鱉類大約有250個以上的不同種類。
龜甲
龜鱉類的發展主要是其特化結構即龜甲的發展——肋骨通過分化生長包裹了肢帶和肢骨的上節用來支撐保護性的骨質背甲,同時腹面也長出了骨質的腹甲;背甲和腹甲均被角質的甲套所覆蓋,並在兩則互相連接。龜鱉類以這樣的方式進化成裝甲車般的爬行動物,雖然棲牲了靈活性而常被人們當作行動遲緩和笨拙的動物代表,但是這種笨重的保護卻經得起時間的考險,使得龜鱉類成為現生四足類脊椎動物當中最為古老而成功的家庭之一。
古海龜
古海龜是白堊紀時期的肉食性海龜,體長達4米。古海龜沒有沉重的龜甲貝殼,在它的背部是骨頭架子,它的喙里沒有牙齒,但古生物學家猜測它可能什麼都吃,如魚、水母、腐肉和植物等。古海龜巨大的鰭狀肢用來在水底幫助游動。游動距離可以很遠。
側頸龜
側頸龜包括了側頸龜科和蛇頸龜科兩種,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區。側頸龜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當頭部向殼內縮進時脖子向兩側彎曲。它在白堊紀和第三紀初期時分布很廣。
曲頸龜
曲頸龜發現在休羅紀時期的曲頸龜化石長約30厘米,整體保存得比較完整。現在的曲頸龜包括了大多數的龜鱉類,分布極為廣泛,在陸地、淡水和海洋中都能看到。它主要包括海龜科、棱皮龜科、龜科、鱷龜科、動胸龜科、鱉科、兩爪鱉科這九種。其中棱皮龜科是現存最大的龜鱉類,生活於海洋中,背部為皮膚所覆蓋。
『肆』 龜鱉目鱉科的動物一般有多大
鱉科目前共13屬24種,最大的是黿屬,只有1種,即黿,分布於我國南方和東南亞,背甲最長可達1.3米,是體型最大的鱉類,為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伍』 甲魚有多少種
我國目前的甲魚品種有國內土著品種3個,即中華鱉、山瑞鱉和斑鱉。其中,中華鱉為我國主要養殖品種,除西藏和青海外分布於全國各地。山瑞鱉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地區,其中以廣西居多,因山瑞鱉繁殖率比較低,所以野生群體比較少,故列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工繁殖馴養成功後,開始進行人工養殖,但由於山瑞鱉不耐低溫,所以人工養殖也只局限於華東以南地區和工廠化養殖。斑鱉是我國極稀有的野生動物之一,其珍貴可與熊貓同論,目前野生幾乎絕跡,只有少數幾個公園還護養著幾個。此外,也有報道一些地方選育和發現一些新的甲魚品種,如浙江的烏鱉、廣西的墨底鱉、湖南的砂鱉和小鱉等。
近年來,我國從國外引進的甲魚品種比較多,其中,目前馴養比較好的有日本的日本鱉、美國的佛羅里達鱉(珍珠鱉)、加拿大角鱉(刺鱉)、泰國鱉。
『陸』 誰能告訴我鱉有多少中分別叫什麼!跪求~~
1 麗鱉屬:緬甸孔雀鱉
2 軟鱉屬: 中南半島大鱉(亞洲鱉)
特徵:
亞洲鱉是最常見的鱉之一,長著豬一樣的吻部,包覆著皮膚的甲殼和圓形或橢圓形的背甲。背甲的表面呈灰綠色或橄欖色,有時伴有黃色邊緣的黑色斑點或放射狀的條紋,隨著生長會漸漸消失。和馬來鱉不同,這個品種的背甲邊緣為圓形(不是筆直)且頭部相對更窄。在眾多的分布地中,它和馬來鱉一同出現,看起來在低地上取代了它,還出沒在大型的混濁的江河、濕地和沼澤中。兩個品種的成年雄性都長有相對更長的尾部,超過背甲邊緣。此外,這種鱉雄性的腹甲為白色,雌性的為灰色。
自然史:
兩種鱉同為夜行性和肉食性,捕食魚、青蛙、小蝦和水生昆蟲。亞洲鱉的巢穴挖在河岸上,在裡面產下4至8枚圓形的卵,測量直徑為21-33mm。孵化大約需要4個半月。
分布:
這個品種出現在印度東北部和緬甸,穿過泰國、馬來西亞半島、新加坡、越南至蘇門答臘島、爪哇和婆羅洲。
3 紋鱉屬:馬來鱉
特徵:
馬來鱉有一個扁平的、橢圓形的、邊緣明顯筆直的背甲。頭部特別大,長著張豬一樣的吻部。背甲由皮膚覆蓋,是深橄欖色或褐色的,伴有1條暗黑色的中央條紋和2或3對黑心的眼斑,這圖案在幼體中十分清楚但隨著生長褪去。腹甲是淡黃色或灰色的。幼體的眼睛後方有1塊微紅色的大斑點,成體會消失。成體在甲殼上會長出鉸鏈結構,這大概是為了能使它們躲藏在溪流沿岸的大鵝卵石下。
自然史:
作為高原上的一個品種,馬來鱉棲息在清澈的多岩石的高山溪流中。它咬人很痛所以拿時必須小心。它那巨大的頭部被認為是為了適合咬碎軟體動物的外殼,例如蝸牛,但有關它生物學上的其他事項幾乎沒有記錄。
分布:
馬來鱉被發現於緬甸南部,南至馬來西亞半島和新加坡,此外還有爪哇群島、蘇門答臘島、婆羅洲和菲律賓的一些島嶼。
4 小頭鱉屬:印度小頭鱉
印度小頭鱉(又名:紋背鱉)是一種極其神秘的鱉,據報導某些成年個體的背甲長度可達6英尺(1.8米)以上,背甲寬度5英尺(1.5米),體重可達180-200公斤,是世界上現存的淡水龜鱉之中最大的一種。同時它也十分稀有,在野外已很難發現。希望通過本文,各位龜友能對這位龜鱉世界中的巨無霸有個初步的認識。
5中華鱉 6山瑞鱉
目前,世界鱉類動物有72屬192種,隸屬鱉科,主要分布於亞洲、非洲和北美洲部分地區。其中中國有4屬5種,分布於華南及其它地區。
『柒』 鱉有哪些種類
鱉的種類有:
斑鱉
斑鱉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比中華鱘更瀕危的「水中大熊貓」。」WCS兩棲爬行類物種項目協調員呂順清介紹,斑鱉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全球已知存活僅3隻,其中蘇州動物園1隻、越南北部1隻(2016年在還劍湖中死亡一隻班鱉)、長沙動物園1隻。
中華鱉
中華鱉在中國廣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產,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產量較高。伍惠生報道在湖北省發現紅色鱉和白色鱉,是中華鱉的變異型。中華鱉化石發現於中國的上新世地層中。
珍珠鱉
分布於主要分部在美國中、南部,引入中國的 廣東、廣西等地養殖比較成功。
山瑞鱉
貴州、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等省區。廣西全境均有分布。以1978年的收購數為例,南寧百色地區佔全境的67.7%,河池、柳州地區佔27.1%,桂林及玉林、梧州地區少,國外分布於越南。
由於貴州多山,氣候非常適合於甲魚的生長,且甲魚的品質非常好。目前當屬梵凈山系的甲魚品質最優,因為梵凈山地區受東南亞太平洋季風控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夏季受東南海洋季風影響十分顯著,冬季受寒潮影響一般較小。
(7)鱉類動物共多少種擴展閱讀:
鱉的生活習性
鱉是變溫動物,水陸兩棲,用肺呼吸。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進行呼吸,也常在陸地活動曬背。鱉對外界溫度變化十分敏感,生活規律與外界溫度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10-12℃時,鱉進入冬眠,杭嘉湖地區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後是鱉的冬眠期。
春季水溫上升到15℃左右時,從冬眠中逐漸蘇醒並開始攝食。20℃以上時,雌雄鱉進行交配產卵。鱉有護卵的習性.產卵後會在產卵地不遠的水中守護.以防天敵傷害.25-30℃是鱉攝食生長的最適溫度范圍,也是人工養殖的最好季節。
超過33℃時,尋洞「避暑」。人工養殖中,因鱉生性好鬥,大小鱉不宜混養。群體間恃強凌弱現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時會殘食同類。鱉的生活習性可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喜潔怕臟。鱉對周圍環境的聲響反應靈敏,只要周圍稍有動靜,鱉即可迅速潛入水底淤泥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鱉
『捌』 全世界的烏龜有多少種
有34種。烏龜(拉丁學名 Tortoise) 廣義上指龜鱉目的統稱,狹義上指龜科下的物種。 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除海龜和鱷龜)。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中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山東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於日本、巴西和朝鮮。目前世界上有大約270多種龜,其中包括陸龜,淡水龜以及海龜。所有的龜都被歸在了龜鱉目下,並且被劃分為潛頸龜和側頸龜兩個亞目。
潛頸龜占據了所有龜種的76%以上,它們中的大部分成員能將頭縮入甲中;而側頸龜則不同,它們是通過向一側彎曲頭頸來使頭部折回到甲內。
『玖』 甲魚有什麼品種
我國目前的甲魚品種有國內土著品種3個,即中華鱉、山瑞鱉和斑鱉。其中,中華鱉為我國主要養殖品種,除西藏和青海外分布於全國各地。
山瑞鱉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地區,其中以廣西居多,因山瑞鱉繁殖率比較低,所以野生群體比較少,故列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但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工繁殖馴養成功後,開始進行人工養殖,但由於山瑞鱉不耐低溫,所以人工養殖也只局限於華東以南地區和工廠化養殖。
斑鱉是我國極稀有的野生動物之一,其珍貴可與熊貓同論,目前野生幾乎絕跡,只有少數幾個公園還護養著幾個。此外,也有報道一些地方選育和發現一些新的甲魚品種,如浙江的烏鱉、廣西的墨底鱉、湖南的砂鱉和小鱉等。
生長習性
鱉是變溫動物,水陸 兩棲,用肺呼吸。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進行呼吸,也常在陸地活動曬背。鱉對外界溫度變化十分敏感,生活規律與外界溫度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10~12℃時,鱉進入冬眠,杭嘉湖地區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後是鱉的 冬眠期。春季水溫上升到15℃左右時,從冬眠中逐漸蘇醒並開始攝食。
20℃以上時,雌雄鱉進行 交配產卵。鱉有護卵的習性.產卵後會在產卵地不遠的水中守護.以防天敵傷害.25~30℃是鱉攝食生長的最適溫度范圍,也是人工養殖的最好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