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物世界 > 葯物學課常用的實驗動物有哪些

葯物學課常用的實驗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6 12:23:50

❶ 目前實驗用鼠,主要品系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及研究方向

1.近交系
(1)C57BL/6 據統計,該小鼠是使用率較高的近交系動物,常用於腫瘤學、生理學、遺傳學研究。
(2)C3H系 主要用於腫瘤學、生理學、核醫學、免疫學的研究。
(3)BALB/c 主要用於腫瘤學、生理學、免疫學、核醫學和單克隆抗體等研究。
(4)DBA/2本品系產仔數少,不易哺育,較難繁殖。常用於腫瘤學、遺傳學和免疫學的研究。
(5)CBA 雌鼠乳腺癌發生率為60%~65%,雄鼠肝癌發生率為65%。對麻疹病毒高度敏感。SPF雌雄鼠壽命分別為825d和486d。
(6)A 1921年育成,主要亞系有A/He、A/J、A/WySN等。常用於腫瘤學、免疫學等的研究。平均壽命400d,SPF動物雌、雄鼠分別為512d和588d。
(7)AKR 主要亞系有AKR/ A、AKR/J、AKR/N等,毛色基因型aaBBcc(白色),組織相容性基因H-2k。。常用於腫瘤學和免疫學等的研究。
(8)TA1(津白1號)和TA2(津白2號) 天津醫學院分別於1955年(TA1)和1963年(TA2)由昆明小鼠近親交配育成,毛色基因型aabbcc(白化)。繁殖力中等,TA1為自發低乳腺癌系,TA2為自發高乳腺癌系。
(9)615 1961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和血液學研究所將普通小白鼠與C57BL/6雜交育成,毛色基因型aabbCC(深褐色),肺腺癌發病率高。8月齡後開始出現衰老現象,表現為肥胖、增重。對津638白血病病毒敏感。
2.封閉群
(1)昆明小鼠(KM)是我國應用較多的實驗小鼠,廣泛用於葯理、毒理、病毒和細菌引起的傳染病的研究,以及生物製品的檢定。
(2)NIH 白化,特點是繁殖力強、產仔成活率高,雄性好鬥。廣泛用於葯理和毒理研究以及生物製品檢定。
(3)ICR 又名Swiss Hauschka,白化。我國現在飼養的ICR小鼠是1973年從日本國立腫瘤研究所引進,生育能力高。
(4)CFW 白化,起源於Webster小鼠,我國於1973年從日本國立腫瘤研究所引進。
(5)LACA 白化,引進英國實驗動物中心後改名為LACA。1973年我國從英國實驗動物中心引進。
3.雜交一代動物(F1代) F1雜種(F1-hybrid)是指根據需要在2個品系動物之間有計劃地進行交配所獲得的第1代動物。實驗動物的雜交F1代雖然遺傳型是雜合的。但在各個體之間卻具有相同的遺傳型與表現型,做一般實驗用能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 F1代小鼠具有清楚的遺傳背景和雙親的特性,而且均一性比親代好。生命力強,對各種實驗重復性好,得到廣泛的應用。

❷ 常用的實驗動物有哪些

1、小鼠是由小家鼠演變而來。它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經長期人工飼養選擇培育,已育成1000多近交系和獨立的遠交群。早在17世紀就有人用小鼠做實驗,現已成為使用量最大、研究最詳盡的哺乳類實驗動物。

2、實驗室用的大白鼠是褐家鼠的白化變種。NCBI中Taxonomy ID: 10116 。性情較兇猛、抗病力強。大鼠門齒較長,激怒、襲擊抓捕時易咬手,尤其是哺乳期的母鼠更凶險,常會主動咬工作人員喂飼時伸入鼠籠的手。對外環境適應性強,成年鼠很少患病。

3、小型豬,又稱minipig,小型豬是生物醫學研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非嚙齒類大型實驗動物之一,具有其它實驗動物不可替代的優越性,而且作為異種器官移植最可能的供體成為研究熱點,小型豬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受到生物醫葯界的普遍關注。

3、地鼠的生產能力旺盛,生長發育快。地鼠對皮膚移植的反應很特別,在許多情況下,非近交系的封閉群豚鼠個體之間皮膚相互移植均可存活,並能長期成活下來,而不同種群動物之間的皮膚相互移植,則100%不能存活,並被排斥。

5、家兔和豚鼠皮膚對刺激反應敏感,其反應近似於人。常選用家兔皮膚進行毒物對皮膚局部作用的研究;兔耳可進行實驗性芥子氣皮膚損傷和凍傷燙傷的研究;化妝品對皮膚影響的研究,耳朵內側特別適宜皮膚的研究。

❸ 二十種常見實驗動物模型 哪位好心人能提供一下 謝謝

從「實驗用動物」過渡到「實驗動物」,經過了數百年的時間。直到20世紀50年代,科學界才意識到動物來源和品質(遺傳背景和微生物背景)對科學實驗的一致性十分重要,美國、英國、德國等紛紛建立了專門生產實驗動物的中心或研究所,提供遺傳背景和微生物背景得到一定控制的專門用於科學實驗的動物,稱為實驗動物。依此建立的疾病、葯物反應、遺傳等模型,就稱為實驗動物模型。
目前,全球實驗動物已擴展到線蟲、果蠅、蟾蜍、鴿子、斑馬魚、小鼠、大鼠、豚鼠、兔、犬、豬、猴等不同進化地位的物種。在大、小鼠等常用物種中,又培育出3000餘種不同生理特點的品系。隨著基因修飾技術的出現和不斷發展,轉基因、基因敲除大小鼠品系已經超過20000個,基因修飾兔、豬、犬、猴等也相繼出現,成為開展生命現象研究、疾病機制研究、葯物評價等不可或缺的研究資源。
世界各國開始通過近交和遠交等育種技術,培育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家兔、犬、小型豬等近交系和遠交系常規實驗動物,以便盡可能地控制遺傳背景,使同一品系的實驗動物的遺傳背景保持一致,提高科學研究的可重復性。到2016年,世界上至少有小鼠近交系400餘個,大鼠近交系200個,地鼠近交系45個,豚鼠近交系15個,家兔近交系30多個,小型豬7個。犬的品系極為豐富,但國際常用的實驗動物犬是比格犬。
近年,中國開發了藏香豬、五指山小型豬、巴馬香豬、西雙版納小型豬和貴州小型豬。五指山小型豬和巴馬香豬已經在國內廣泛使用。近幾年還培育了長爪沙鼠、東方田鼠、布氏田鼠等具有特殊醫葯研究用途的實驗動物物種。山東細犬、華北犬、毛絲鼠(龍貓)等作為實驗動物。

❹ 實驗用的大鼠和小鼠有什麼區別品系及應用,盡量詳細一些,謝謝!

實驗用的大鼠和小鼠有的區別:屬性不同、生活習性不同、常用品系不同、應用領域不同

一、屬性不同

小鼠在生物分類學上屬脊椎動物門、哺乳動物綱、嚙齒目、鼠科、鼷鼠屬、小家鼠種。

大鼠在生物分類學上屬脊椎動物門、哺乳動物綱、嚙齒目、鼠科、家鼠屬、褐家鼠種。

二、生活習性不同

小鼠生活習性:小鼠性情溫順,易於捕捉,膽小怕驚,對外來刺激敏感,成熟早,繁殖力強,壽命1~3年。新生仔鼠周身無毛,通體肉紅,兩眼不睜,兩耳粘貼在皮膚上。

一周開始爬行,12天睜眼,雌鼠35~50日齡性成熟,配種一般適宜在65~90日齡,妊娠期19~21天,每胎產仔8~12隻。可根據陰道栓的有無來判斷小鼠是否發生了交配。

大鼠生活習性:大鼠喜啃咬,白天常擠在一起休息,夜間活動,晚上活動量大,喜肉食。對光照、噪音敏感。 大鼠2月齡性成熟,性周期4-5天,妊娠期為19-21天,哺乳期為21天,每台產仔平均8支。

三、常用品系不同

小鼠常用品系:

(1)近交系:

BALB/c小鼠形成了許多亞系,如BALB/cAnN, BALB/cJ,BALB/cCd。BALB/c小鼠基因型為Aabbcc。C57BL小鼠基因型為aaBBCC。毛色為黑色。C57BL小鼠對Graffi 白血病因子較敏感。對麻疹病毒敏感。

亞系C57BL/He和C57BL/An,與其他的C57BL和C58不同,它們有元素Ce的高效肝分解酶。C57BL小鼠適於穴居,非地面生活的小鼠,對逃避侵襲的反應性不敏感。於無特殊病原體(SPF)環境中,在用代乳鼠喂養條件下的平均壽命,雌鼠為580天,雄鼠為645天。

C3H/He小鼠是Strong於1920年用Bagg白化雌鼠與DBA雄鼠雜交後經連續全同胞近交而育成。C、CBA、CH1和C121等品系亦出於本雜交組合。

(2)封閉群,又稱遠交群:

KM小鼠一直是我國生產量、使用量最大的遠交群小鼠,被廣泛應用葯理學、毒理學等領域的研究,以及葯品、生物製品的生產與檢定。1ICR小鼠Hauschka用Swiss小鼠群以多產為目標,進行選育,以後美國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ch)分送各國飼養實驗,各國稱為ICR.

NIH小鼠是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培育而成。被毛白色。該小鼠的特點是繁殖力強,產仔成活率高,雄性好鬥。CFW小鼠最早也是1973年由日本國立腫瘤研究所引入我國的。被毛白色LACA小鼠最早也是1973年由英國實驗動物中心引入我國的。

NIH小鼠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培育而成的。被毛白色。該小鼠的特點是繁殖力強,產仔成活率高,雄性好鬥。

(3)突變系(mutant strain)

nude小鼠是1962年,英國在非近交系小鼠中偶然發現個別無毛小鼠。該小鼠先天性無胸腺,其T淋巴細胞功能缺陷,是由於一個隱性突變基因所致。皮膚色素BALBc-nu為淺紅色白眼;C3H-nu為灰白色黑眼;C57BL-nu 黑灰色至黑色,運動功能正常。

裸小鼠胸腺僅有殘跡或異常上皮,這種上皮不能使T細胞正常分化,缺乏成熟T細胞的輔助、抑制和殺傷功能。因而細胞免疫力低下,失去正常T細胞功能。

但其B淋巴細胞功能基本正常。成年裸小鼠(6-8周齡)較普通鼠有較高水平的NK細胞活性,而有術(3-4周齡)的NK細胞活性低下,裸小鼠粒細胞比普通小鼠低。羅小鼠的發現為腫瘤學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模型材料,目前,該小鼠已成醫學研究領域中不可缺少的實驗動物之一。

Scid小鼠:即重度聯合免疫缺陷小鼠。1983年美國,Bomsa 在近交系C.B-17小鼠中發現該小鼠.Scid小鼠是位於第16對染色體的稱之為Scid的單個隱性突變基因所導致。Scid 小鼠外觀與普通小鼠差別不大,又毛,被毛白色,體重發育正常。

但胸腺、脾、淋巴結的重量不及正常的30%,組織學上表現為淋巴細胞顯著缺陷。胸腺多位脂肪組織包圍,沒有皮質結構,僅殘存髓質,主要有類上皮細胞合成纖維細胞構成,邊緣偶見灶狀淋巴細胞群。脾白髓不明顯,紅髓正常,脾小體無淋巴細胞聚集,主要有網狀細胞構成。

淋巴結無明顯皮質區,麩皮質區缺失,有網狀細胞占據。小腸粘膜下和支氣管淋巴集結較少見,結構內無淋巴聚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少數Scid小鼠,在青年期可出現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恢復,此即為Scid小鼠的滲漏現象。其滲漏現象不遺傳,但與小鼠的年齡、品系、飼養環境有關。

Scid 小鼠極易斯與感染,在高度潔凈的SPF環境下可存活一年以上。兩性均可生育,窩產仔數為3-5隻。Scid小鼠是繼裸鼠出現之後,人類發現的有一種十分有價值的免疫缺陷動物。在腫瘤學免疫學等研究中,Scid小鼠的使用已越來越廣泛。

2、大鼠常用品系

SD大鼠:生長快,繁育性能好,大多用於安全性試驗及營養與生長發育有關的研究。 該品系對性激素敏感,對呼吸道疾病有較強的抵抗力。廣泛用於葯理、毒理、葯效及GLP實驗。

繁殖性能:產仔率:92~95% ;平均窩產仔數:9.96~12.07隻 ;胎間隔:28~52天;離乳存活率:95~98%。

Wistar大鼠 :Wistar大鼠由美國費城Wistar研究所育成。常用的既有近交系,也有遠交群。其被毛呈白色,特徵為頭部較寬、耳朵較長、尾的長度小於身長。Wistar大鼠性情溫順,性周期穩定,早熟多產,平均每窩產自10隻左右,生長發育快,乳腺癌發病率很低,對傳染病抵抗力強。

Fisher 344大鼠:簡稱F344大鼠,1920年由哥倫比亞大學腫瘤研究所Curtis育成。我國從美國國立衛生院引進。書近交系大鼠,其被毛呈白色。

平均壽命2-3年,旋轉運動性低,血清胰島素含量低。原發和繼發性脾紅細胞免疫反應性低。乳腺癌、腦垂體腺瘤、甲狀腺瘤、睾丸間質細胞瘤發病率高。廣泛用於毒理學、腫瘤學、生理學等領域。

SHR大鼠:又稱自發性高血壓大鼠,1963年 由日本精都大學醫學部Okamoto從Wistar大鼠種選育而成。屬突變系大鼠,其被毛呈白色。SHR大鼠自發性高血壓發病率高,且無明顯原發性腎臟或腎上腺損傷,心血管發病率高。但其生育能力,存貨壽命無明顯下降。

ACL大鼠:ACL大鼠由哥倫比亞大學腫瘤研究所Curtis和Dunning培育。屬近交系大鼠。其被毛呈黑色,腹和腳呈白色。平均壽命2-3年,易發生先天性畸形,腫瘤發病率高。其仔鼠矮小,繁殖力差,胚胎死亡率高。

三、應用領域不同

1、小鼠應用領域:

(1)食品、化妝品、葯物化工產品等的安全新實驗,急性、亞急性、慢性、毒性試驗,還可做致畸、致癌致突變試驗,半數致死量測定等。

(2)生物效應測定和葯物效價比較 廣泛用於血清、疫苗等生物製品的鑒定,進行生物效應實驗和各種葯物效價測定。

(3)葯物的篩選 篩選試驗多半從小鼠做起,篩選各種葯物對疾病有無防止作用,通過篩選獲得每個葯物的療效效果後,再用其他動物進一步肯定。

(4)微生物寄生蟲病學研究 小鼠對多種病原體有敏感性,尤其是在病毒學研究中應用更大。適合於研究血吸蟲、瘧疾、錐蟲、流行感冒腦炎、狂犬病、脊髓灰質炎、淋巴脈絡從腦膜炎、支原體、巴氏桿菌和沙門氏菌等。

(5)放射學研究 小鼠對放射線的反應與人的反應有可比性,可用來研究照射劑量、輻射效應等。

(6)腫瘤白血病研究 小鼠腫瘤發病率高,近交系組織相容性好,腫瘤移植較易生長,因此應用廣泛。可用小鼠自發性腫瘤篩選抗腫瘤葯物。可誘發各種腫瘤,做成腫瘤模型,進行腫瘤病因學發病學研究。近交系小鼠有些屬於高癌系,有些屬於低癌系,對研究腫瘤發生,比較方便而有利。

(7)計劃生育研究 小鼠有規律的發情周期、排卵,妊陳有明顯指標,易於檢測,價格便宜,常用來做抗生育、抗著床、抗早孕、抗排卵實驗,很適宜進行避孕葯研究。

(8)鎮咳葯研究 小鼠又咳嗽反應,可利用這一特點研究鎮咳葯物,成為必選實驗動物。

(9)遺傳性疾病研究 小鼠有多種品系,有些有自發性遺傳病,如小鼠黑色素病白化病、家族性肥胖、遺傳性貧血等。與人發病相似,可被用作人類遺傳性疾病的動物模型。

(10)免疫學研究 各種免疫缺陷小鼠,如純系紐西蘭黑色小鼠(NZB)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KR/N品系小鼠又補體C5缺損,CBA/N小鼠無B細胞的免疫缺陷等,都是研究免疫機理和免疫缺陷病的良好實驗動物。

(11)老年學研究 小鼠壽命短,傳代時間短,使他們在老年學研究中極為有用。很多抗衰老葯物的研究可在小鼠上進行。

2、大鼠應用領域:

(1)生理學研究 大鼠在生理學研究中以多用途行為特徵。大鼠垂體—腎上腺系統發達,垂體摘除比較容易。可用來進行腎上腺、垂體和卵巢等內分泌研究。利用大鼠對新環境易適應,有探索性,易訓練,對懲罰和暗示敏感的特性進行行為學研究和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

大鼠無膽囊,但膽總管較大,可用膽總管插管,收集膽汁,研究消化功能。

(2)營養學研究 大鼠是第一種用於營養學研究的實驗動物,為人類營養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維生素D就是用大鼠研究而發現的。由於大鼠雜食,解剖、生理與人相似,生長代謝快,對大鼠的營養研究廣泛而細致,資料極為豐富,常用於維生素、蛋白質缺乏,氨基酸和鈣磷代謝的研究。

(3)代謝性疾病研究 可應用大鼠研究動脈粥樣硬化,澱粉樣變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腸潰瘍,營養不良等代謝病。

(4) 葯物學研究 大鼠血壓和血管阻力對葯物反應敏感,適合研究心血管葯物的葯理。研究毒扁豆鹼的升壓作用。此外,大鼠足趾浮腫法是最常用的篩選方法,大鼠踝關節對炎症反應敏感,用於關節炎葯物研究。大鼠還是進行葯物評價的主要實驗動物。

(5) 腫瘤研究 很多腫瘤可以移植到大鼠上進行研究,大鼠易患肝癌,可人工復制大鼠肝癌、食管癌動物模型。可皮下接種淋巴肉瘤。

(6) 遺傳學研究 大鼠的毛色變型很多,可用來研究毛色記憶遺傳,驗證孟德爾遺傳定律。由遺傳疾病的大鼠,具有與人相似的表現。

腦積水、聽覺障礙、耳聾、白內障、垂體矮小症、無牙、無膽汁、丘腦下部尿崩症、肥胖與高血壓等都是遺傳疾病的良好動物模型,還可製成相似於人的實驗誘發性遺傳缺陷疾病動物模型。

(7)傳染病研究 用於研究副傷寒、流感、厭氧菌、假結核、霉型體、巴氏桿菌、葡萄球菌、念珠狀鏈桿菌、黃麴黴菌和煙麴黴菌等微生物及其引起的傳染病。

(8)某些疾病研究 如支氣管肺炎、多發性關節炎、化膿性淋巴腺炎、中耳疾病和內耳炎。大鼠肝切除60%至70%,仍有再生能力,可用於肝外科實驗。

(9)牙科學研究 用變異鏈球菌接種大鼠口腔,然後喂給含蔗糖食物,大鼠牙齒上的確琅質蛀損在宏觀和微觀上同人的蛀齒相似,可用來研究齲齒。

(10)大鼠還可用於計劃生育的畸胎學、避孕葯研究和放射學研究。

❺ 大鼠的醫學研究

1.神經-內分泌實驗研究:垂體-腎上腺系統發達,應激反應靈敏,如可復制應激性胃潰瘍模型。常用大鼠切除內分泌腺方法,進行腎上腺、垂體、卵巢等內分泌實驗。
2.營養、代謝性疾病研究:大鼠是營養學研究的重要動物,曾用它作了大量維生素A、B、C和蛋白質缺乏等營養代謝研究。還常選用大鼠作氨基酸(苯丙氨酸、組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賴氨酸和精氨酸)和鈣、磷代謝研究。還可進行動脈粥樣硬化、澱粉樣變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腸潰瘍,營養不良等研究。
3.葯物學研究:大鼠血壓和血管阻力對葯物反應敏感,最適合於篩選新葯和研究心血管葯理。如常選用大量用直接血壓描記法進行降壓葯的研究;灌流大鼠肢體血管或離體心臟進行心血管葯理學實驗;毒扁豆鹼引起的大鼠升壓反應實驗模型,可用來研究影響腎上腺素能神經遞質釋放的葯物。
4.腫瘤研究:大鼠可復製成各種腫瘤模型,是腫瘤實驗研究最常用的實驗動物。它特別易患肝癌,可用二乙基亞硝胺、二甲基偶氮苯(DAB)復制大鼠肝癌動物模型;用甲基苄基亞硝胺誘發復制大鼠食管癌等。
5.傳染病研究:是研究支氣管肺炎、副傷寒的重要實驗動物。選用幼年大鼠進行流感病毒傳代,進行厭氧菌細菌學實驗,還可進行假結核、麻瘋、霉形體病、巴氏桿菌病、葡萄球菌感染(用激素處理後)、念珠狀鏈桿菌病、黃曲病、煙麴菌等真菌病等研究。
6.多發性關節炎和化膿性淋巴腺炎等的研究:大鼠足跖浮腫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篩選抗炎葯物的方法。大鼠的踝關節對炎症反應很敏感,常用它來進行關節炎的葯物研究。
7.行為表現的研究:大鼠已廣泛應用於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它具有行為情緒的變化特徵,行為表現多樣,情緒敏感。
8.中耳疾病和內耳炎的研究。
9.畸胎學研究和避孕葯研究。
10.放射醫學研究常選用大鼠。因其無膽囊,常用它作膽總管插管收集膽汁,進行消化功能的研究。
11.肝臟外科研究:由於大鼠肝臟的枯否氏細胞90%有吞噬能力,所以肝切除60~70%後仍能再生,常用於肝外科實驗。
12.遺傳學研究:大鼠的毛色變型很多,具有很多的毛色基因類,例如野生色(A)突變種[野生色等位基因(a)和白化等位基因(C)]、淡黃色(d)、粉紅眼(p)、紅眼(r)、銀色(S)、沙色(sd)、黃色(e)、白灰色(wb)等,在遺傳學研究中常可運用。

❻ 1)什麼是標准實驗動物我們現在通常使用什麼標准實驗動物,使用標准實驗動物有什麼現實意義

標准化實驗動物是指遺傳背景明確或來源清楚的。
現在常用的醫學實驗動物

1. 小鼠:醫學實驗中常用的小鼠,屬於哺乳綱,嚙齒目,鼠科,鼠屬,小家鼠種動物。其體型小易捉,操作方便,而且其生長期短、成熟早、繁殖力強。性情溫馴,膽小怕驚,對環境反應敏感。小鼠作為成熟的實驗動物,具有很多的品系,是醫學實驗中用途最廣泛和最常用的動物。適合作葯物和腫瘤學研究。
2. 大鼠:我國醫學實驗中常用的大鼠為大白鼠,屬於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嚙齒目,鼠科,大鼠屬動物。其性情較溫順。
受驚時表現兇狠,易咬人。大白鼠的嗅覺靈敏,對噪音敏感,而且對營養缺乏也非常的敏感。由於大白鼠繁殖力強,易飼養,體型大小合適,給葯容易,采樣量合適方便,故在醫學實驗中的用量僅次於小鼠。適合作葯物和腫瘤學研究。

3. 豚鼠:豚鼠又名海豬、天竺鼠、荷蘭豬。屬哺乳綱,嚙齒目,豪豬形亞目,豚鼠科,豚鼠鼠動物。其性情溫馴,膽小怕驚。很少咬人或抓手。由於豚鼠的遲發性超敏反應與人類相似,所以豚鼠是過敏性休克和變態反應研究的首選動物。而且豚鼠對許多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都十分敏感,也是病理學和葯理學研究的首選。
4. 家兔:家兔屬於哺乳綱,兔形目,兔科,穴兔屬,為草食哺乳動物。家兔品種多,但在實驗室中經常用的有四種:
(1)大耳白兔:特點是耳朵大,膚色白,血管透明清晰,但是抵抗力差。
(2)中國本兔(白家兔):體小力弱,但抵抗力比大耳白兔稍強。
(3)青紫藍兔:容易飼養,生長期短,體質強壯,抵抗力強。
(4)紐西蘭白兔:是近年來引進的優良品種,成熟兔體重在4~5.5kg。
家兔性情溫順、膽小、怯懦、驚疑,易飼養、抗病力強、繁殖率高,是常用的實驗動物。家兔最大用處是生產抗體,制備高效價和特異性強的免疫血清。也可用於炎症、發熱、休克、急性心血管試驗等許多實驗。

5. 貓:貓屬於哺乳綱,真獸亞目,食肉目,貓科動物。貓用於醫學研究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因為它的適應性很強,而且其生理學特性及對疾病的反應上與人類相似,所以它在醫學上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廣泛的應用於神經、生理、毒理學、葯理學、心血管功能急性實驗、血液病等的研究。
6. 狗:狗屬於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犬屬動物。狗的嗅覺很靈敏,對外環境的適應力強,而且喜歡接近人易於馴養。由於狗的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很發達,廣泛用於病理學、生理學、外科學、免疫學、葯理學、毒理學、生物化學、營養學等研究。故常用於失血性休克、彌漫性血管凝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動脈高血壓、條件反射等實驗。

7. 獼猴:獼猴屬於哺乳綱,靈長目,猴科,獼猴屬動物。獼猴作為靈長類動物,在組織結構、生理、代謝機能等方面同人類極為相似,是人類的近屬動物,故它是一種極為珍貴的實驗動物。用此類動物進行實驗,最易解決人類的病害,研究出其發病機制。一般應用於寄生蟲病、生殖生理、葯理學、毒理學、口腔醫學、細菌性疾病、營養代謝、內分泌學等的研究。

8. 小型豬:小型豬和豬都屬於哺乳綱,偶蹄目,不反芻亞目,野豬科,豬屬動物。由於普通家豬軀體大,不便於用作實驗,所以很早就開始著手研究家豬小型化了。豬的心血管、免疫系統、消化器官、眼球、腎臟、皮膚等在組織生理和營養代謝方面與人類有極為相似的地方,所以豬也被列為重要的實驗動物。一般應用於腫瘤學、心血管、免疫學、糖尿病、畸形學、遺傳學等研究。

9. 蟾蜍:蟾蜍和青蛙都屬於兩棲綱,無尾目。蟾蜍和青蛙是教學實驗中常用的小動物。其心臟在離體情況下仍可有節奏地搏動很久,可用於心功能不全的實驗。蛙舌與腸系膜是觀察炎症和微循環變化的良好標本

實驗動物的標准化是指實驗動物從微生物質量和遺傳學質量進行控制,按微生物學控制標准,即根據微生物的凈化程度及攜帶的寄生蟲狀況,將實驗動物分為四級:一級=普通動物;二級=清潔動物;三級=無特定病原體動物;四級=五菌動物。按遺傳學控制標准即基因的純和度,實驗動物分為近交系和遠交系。由於實驗動物在不同種類,不同品系之間遺傳特性存在差異,其實驗反應也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必然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同時,還要對實驗動物的環境,營養進行控制。達到實驗動物的標准化,研究者可根據課題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選擇適當等級的動物,在相應等級的實驗條件下完成的實驗研究,才能證明實驗結果是可信的,科學的

實驗動物科學發展的較終目的,就是要通過對動物本身生命現象的研究,進而推用到人類,探索人類的生命奧秘,控制人類的疾病和衰老,延長人類的壽命。隨著醫學生物科學的突飛猛進發展,認識到公害問題不僅已成為糧食、人口、老年人等的重大社會問題,而且還涉及到地球上生活著的動物生存問題,例如產業公害、食品公害、葯品毒性等,均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較終必然要通過動物實驗(包括動物疾病模型的開發等)來闡明解決。因此,實驗動物科學,特別是實驗動物的重要性愈來愈被人們所認識,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追求幸福生活的支柱,故實驗動物科學亦被稱之為生命科學;為此,先進國家對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均給給予高度的重視,其投入的經濟物資和技術力量,幾乎可同發展原子能科學相提並論,其重要意義可想而知。實驗動物科學,現在已經成為現代科學技術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已形成一門獨立的綜合性基礎科學門類。這門科學的重要性在於,一方面它作為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直接影響著許多領域研究課題成果的確立和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作為一門科學,它的提高和發展,又會把許多領域課題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因此,實驗動物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可概括為下面三句話:它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和條件,是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科研單位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標志。實驗動物科學是伴隨著生物醫學科學,通過漫長的動物實驗過程形成的。但是,實驗動物科學的迅速發展,使得實驗動物的研究價值已經不僅限於生物科學方面,而且廣泛地與許多領域科學實驗研究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成為確保現代科學實驗研究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在很多領域的科學研究中,實驗動物充當著非常重要的安全試驗,成效試驗、標准試驗的角色。當前我們正處於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的非常時期,生物工程、微電子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正在突飛猛進地發展,廿十一世紀人類將步入生命科學的新時代,作為生命科學研究的基礎和條件――實驗動物科學,已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這是因為在生物科學領域內,不能用人去做實驗,我們必須藉助實驗動物去探索生物的起源,揭開遺傳的奧秘,攻克癌症的堡壘,研究各種疾病與衰老的機理,監測公害、污染,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生產更多更好的農畜產品為人類生活造福,在葯品、生物製品、農葯、食品、添加劑、化工產品、化妝品、航天、放射性和軍工產品的研究,試驗與生產中,在進出口商品檢驗中,實驗動物是不可缺少的材料,並且總是作為人類的替身,去承擔安全評價和成效試驗,在生命科學領域內一切研究課題的確立,成果水平的高低,都決定於實驗動物的質量,沒有它,我們的科學實驗就不能在時間、空間和研究者之間進行比較,我們的科研成果、論文就不能在國際上進行交流,得不到國際的公認,將被國際同行們看為科學水平不高甚至是一堆廢紙。我們的生命科學怎能走向世界?因此,迅速發展中國實驗動物科學事業,是加快祖國「四化」建設,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內,進行實驗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條件可以總括為:實驗動物(Animal)、設備(Equipment)、信息(Information)和試劑(Reagent)。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是生命科學實驗研究中的基本要素,可簡稱為AEIR要素。這四個基本要素,在整個生命科學研究實驗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忽略或偏廢。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獲得高、精、尖的儀器設備、化學試劑和必要的情報信息已不是困難的事情了。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把設備、信息和試劑這三要素看得比較重,也比較重視,捨得花錢,而對實驗動物這一要素一般不太重視,所造成的沉痛教訓是不少的。如在獸醫生物葯品製造上,由於豬瘟疫苗生產和檢定上沒有適當合格的動物,近年來的內蒙、陝西、四川、河南、河北、湖北、廣東等地,不斷發生因接種疫苗後豬大量死亡及疫病擴散的事故,造成很大的損失和不良的政治影響。生物製品工作中,由於沒有SPF(無特定病原體)雞,雞胚污染白血病毒,所生產的麻疹疫苗等人用疫苗和雞馬立克氏病弱毒疫苗等禽獸用疫苗,出口受到影響。某醫大某教授1980年去日本交流經驗時,宣讀了「克山病的研究論文」引起了日本醫學界的重視,但當對方了解到他所使用的動物是來源歷史不清的一般動物時,則認為其「實驗結果的科學性不強」。這類例子並不少見。因此,急待把實驗動物科學搞上去,為各學科研究提供各種標准化的實驗動物。但由於實驗動物品種品系復雜,保持質量標准困難,規格要求嚴格,可使用的時間短促,無法控制的繁殖規律,對於生活環境依賴性高等特點,決定了它比其它工業產品更難生產,常可造成在生產和流通程中的特殊困難。在中國普遍採用國際上公認的標准實驗動物,進行實驗研究,還需要經過難苦努力才能辦到。
實驗動物科學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通過對動物本身生命現象的研究,進而推用到人類,探索人類的生命奧秘,控制人類的疾病和衰老,處長人類的壽命。隨著醫學生物科學的突飛猛進發展,認識到公害問題不僅已成為糧食、人口、老年人等的重大社會問題,而且還涉及到地球上生活著的動物生存問題,例如產業公害、食品公害、葯品毒性等,均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最終必然要通過動物實驗(包括動物疾病模型的開發等)來闡明解決。因此,實驗動物科學,特別是實驗動物的重要性愈來愈被人們所認識,它已被認為是人類追求幸福生活的支柱,故實驗動物科學亦被稱之為生命科學。為此,先進國家對實驗動物科學的發展,均給給予高度的重視,其投入的經濟物資和技術力量,幾乎可同發展原子能科學相提並論,其重要意義可想而知。

❼ 標題 中葯葯理學研究要用實驗動物。對用動物進行科學研究有什麼看法有哪些

通過動物實驗研究針刺對疾病的防治作用。
葯理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選擇。葯理學研究中一般選用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等。
(一)急性毒性試驗 常用小鼠,體重18~22g,雌雄均可。每次5~10隻,尾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一定劑量葯液,觀察有無不佳反應(如驚厥、四肢癱瘓、步伐不穩、豎毛、呼吸抑制等)或死亡現象。一般觀察24~48小時。**體重以50kg計算,小鼠以20g計算,即人的體重大約小鼠體重2,500倍。如人用劑量為2ml,小鼠給0.5ml不引起死亡,即小鼠*大耐受量相當於人用劑量的625倍以上。倍數越大,毒性越小。一般認為,按體重計算小鼠*大耐受量相當人用劑量的100 倍以上則較安全,可以提供臨床使用。
(二)亞急性和慢性毒性試驗 可選小鼠,方法和急性毒性試驗基本相似,但劑量小。小鼠按體重計算,每天用人用劑量的20~50倍口服或腹腔注射,連續觀察1~8周。慢性毒性試驗則需3~6個月。觀察體重、進食量、進水量的變化,以及有無其它不佳反應或死亡(包括內臟肉眼觀察或組織切片檢查)。必要時作血象、肝腎功能化驗檢查。該項實驗也常用大鼠。
(三)過敏試驗 取豚鼠6隻,體重250~350g,每隔日腹腔注射葯液0.5ml,共注射3次。然後分成2組,分別在**次注射**的第14天及21天再從頸靜脈注射原葯液1ml。如有過敏反應,則在注射**後幾分鍾內,豚鼠表現興奮不安,呼吸困難,迅速窒息死亡。

閱讀全文

與葯物學課常用的實驗動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