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像鹿一樣的野生動物是什麼
像鹿一樣的野生動物是麂。
麂俗稱麂子。哺乳綱,偶蹄目,鹿科。成體體重不超過35公斤,體長75~115厘米。腿細而有力,善於跳躍,皮很軟可以製革,通稱「麂子」。
因其天性膽小,有點風吹草動就反應過激,南方沿海一帶也稱「黃猄」。 中國分布有四種,分別是黑麂,赤麂,小麂和菲氏麂,其中以黑麂數量最少,分布區狹窄,已列為國際瀕危動物。
生活習性:
麂類是典型熱帶、亞熱帶森林或林緣灌叢種類,主要棲於熱帶雨林、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高山濕性暗針葉林。主要為夜行性,常單獨活動,喜在林緣草坡處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鮮枝嫩葉。通常5~7月產仔,孕期5~6個月,每年1胎,每胎3~5仔。
② 有一種動物長得很像小鹿叫什麼
麂(Ji)。是一種小型的鹿科動物,棲息在稠密灌叢中。跟狍子是有差別的。
③ 十二生肖全身是黑色的動物
十二生肖全身是黑色的動物是鼠。
十二生肖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本命年等。
關於十二生肖的來歷,眾說紛紜,這里給說說個人小時候聽的民間傳說故事及動物習性說法∶
1、述寫一個小時候聽的傳說故事∶
傳說,老天爺為選出十二生肖用於記年,決定在動物間開展一場生肖賽跑,以動物們先後到達順序開始排,取前十二名為十二生肖排名。比賽當天,滑頭的老鼠藏在牛身上,臨近終點處突然沖刺,得了個第一,牛落在鼠後面到達,排第二。後續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依次抵達終點,因此有了十二生肖排行。
2、也有按動物習性的說法∶
根據晝夜十二時辰及動物習性對應排序
鼠 (子時 23:00-01:00) 深夜老鼠最活躍
牛 (丑時 01:00-03:00) 牛在此時反芻咀嚼
虎 (寅時 03:00-05:00) 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
兔 (卯時 05:00-07:00) 天剛亮,兔子出窩吃草
龍 (辰時 07:00-09:00) 此時容易起霧,傳說龍喜歡騰雲駕霧
蛇 (巳時 09:00-11:00) 艷陽高照,蛇出洞覓食
馬 (午時 11:00-13:00) 此時馬喜歡四處奔跑嘶鳴
羊 (未時 13:00-15:00) 放羊的好時候,羊出來吃草
猴 (申時 15:00-17:00) 太陽偏西,猴喜好在此時出來活動啼叫
雞 (酉時 17:00-19:00) 太陽落山,雞回窩
狗 (戌時 19:00-21:00) 天黑了狗看家望門護院
豬 (亥時 21:00-23:00) 夜深人靜聽見豬拱槽的聲音
④ 山裡一種動物跟小鹿一樣的是叫什麼
麂,俗稱麂子。哺乳綱,偶蹄目,鹿科。成體體重16~25千克,體長75~115厘米。腿細而有力,善於跳躍,皮很軟可以製革。通稱「麂子」,因其天性膽小,有點風吹草動就反應過激,南方沿海一帶也稱「黃驚」。 中國分布有三種,分別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以黑麂數量最少,分布區狹窄,已列為國際瀕危動物。
狍子(學名:Capreolus pygargus):體長約1.2米,重約30千克,有著細長頸部及大眼睛,大耳朵。無獠牙,後肢略長於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狍無角,雄性長角只分三個叉。狍身草黃色,尾根下有白毛,尾巴僅2-3厘米,狍愛成對活動,過冬雄狍與二、三隻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脫落,新角最遲3月開始升長,6、7月長成,此時進入發情期。雄狍用角剝開樹皮並留下前額臭腺的分泌物做為自己地盤的標志。
⑤ 一種野生動物 像小鹿 黑色的毛 耳朵和尾巴有白色的毛毛 很想知道是什麼動物 急!!!
毛冠鹿,網路可查。
⑥ 一個長著鹿角胖胖的身上還有黑色斑點的動物是什麼
如果沒猜錯的話,應該是梅花鹿吧。
⑦ 黑色的蹄子像野山羊或者鹿是什麼動物
麋鹿!又叫「麂」外形和鹿也很相近……相信就是它了!
ps:
麂
鹿科的1屬,僅雄麂具短角,角干向後伸展,角尖內彎,不分杈或僅分一小杈,角基部在臉上形成縱棱脊;被毛較其他鹿科動物短而細;四肢細長、蹄狹尖;有大的上犬齒彎曲呈獠牙狀,但較麝、獐的獠牙小;頭骨略呈三角形,淚窩顯著。本屬共6種。中國分布有3種:黑麂、赤麂和小麂。
赤麂,為麂類中最大的1種,體長80~150厘米,肩高約55厘米;顏面部棱長;體背棕褐或暗褐色,胸部鮮棕,後腹毛色從淡黃到純白、腋部有白色塊斑,鼠鼷部、臀部、尾下為純白色。棲息於密林、草叢、山地丘陵,有時也進入居民點和農田周圍。白天活動。營單獨生活。性機警。以種子、嫩草、青草、樹枝等為食。春季交配。妊娠期半年左右。每胎產1~2仔。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
黑麂為中國特有種類,是國家級保護動物。體型略小於赤麂,體長約120厘米,肩高約50厘米;耳短圓;側蹄較其他麂發達;體背毛色棕黑,眼周至額部有一束鮮棕色簇狀剛毛,前額、耳與兩頰間有呈「v」字形橙栗色暗紋,腰腹部和四肢暗黑色,臀周、尾下部和鼠鼷部純白色,邊緣深栗色。棲於地勢較高多岩石的密林和山坡灌叢中。以嫩枝、葉子、果實、蔬菜、豆類為食。主要在春季產仔,每胎1仔,幼仔約6~10個月性成熟。數量較少,僅見於中國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交界處。
小麂是麂類中最小的一種,也是中國特有種類。叫聲如犬吠,故又稱吠鹿或犬麂。體長70~90厘米,肩高約40厘米;臉短,顏面棱也比赤麂短;體背毛色變異較大,呈黃褐、棕黑色,頸背中央有一黑色條紋,臀周、尾下、鼠鼷部亦呈白色;蹄小於赤麂和黑麂;淚窩深而圓。棲於地勢較低的丘陵、小山的低谷、山坡灌叢。以嫩葉、幼芽、青草、果實、種子為食。全年繁殖,產後還可受孕,懷孕期約6~7個月,每胎產1~2仔。分布於中國江蘇、浙江、福建、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台灣。
3種麂中以黑麂數量最少,分布區狹窄,已列為國際瀕危動物
⑧ 世界上黑色的動物是什麼
第五名是藪貓
非洲的藪貓很神秘,但是它們很容易被黑化,黑色的藪貓也是很罕見的,常年在非洲工作的攝影者,都很難拍到黑色的藪貓,因為它們的速度極快!但是究竟為什麼貓科動物會出現黑變病,這仍然是一個棘手未解的問題。
第四名是野生黑豚鼠
黑豚鼠又叫做天竺鼠,也就是荷蘭豬。黑色的雖然非常罕見,但是為了滿足寵物愛好者的需求,人工繁育的黑豚鼠數量越來越多。這種豚鼠毛發濃密且光滑,眼睛好似黑色咖啡豆。在寵物愛好者眼裡,黑豚鼠非常高貴而優雅。但是更多的還是它的葯用價值,它有著可以延緩衰老的作用。
第三名是黑色王企鵝
南極洲黑色王企鵝的比例為三萬分之一,也就是說三萬只企鵝裡面,出一隻黑色王企鵝。它們有的完全呈黑色,有的部分區域呈黑色,頸部呈白色,耳朵處呈金黃色。在南極洲這樣的白色世界,黑色外衣是否沒有任何生存優勢?答案是否定的。黑色能夠吸收更多陽光,提高體溫。在王企鵝群中,披著黑色外衣的父母和孩子也更容易辨認。
第二名是黑色的美洲豹
黑色的美洲豹長得像豹子,可是體型卻像老虎。但是不得不說,它的確看上去比一般的豹子更有氣勢!其實黑美洲豹是美洲豹的變種,從體型上看比虎小,但又大於豹,體型僅次於獅、虎,在世界是現存第三大的貓科動物,在美洲大陸上是最大的貓科動物!黑色美洲豹的咬合力十分的驚人,屬於經濟貓科動物獵食者!
第一名是黑鹿
黑鹿非常的稀有,它是白尾鹿最罕見的一個種族,我們通常看見的白尾鹿,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常見的鹿,喜歡吃草根、樹皮等,是個典型的食草動物。在鹿的品種中,罕見稀有的程度甚至超過大角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