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參觀動物園」為主題設計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活動方案,該方案應包括活動名稱、活動目標、活動准備、活...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方案:參觀小學(大班)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小學的校園環境和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2、知道自己即將進入小學,成為光榮的小學生了,激發幼兒園入學的願望。
[活動准備]:
聯系好附近一所條件較好的小學(實驗小學),請一年級准備一節算術課或一節語文課。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
老師:「再過幾個月,小朋友都要離開幼兒園,上小學去讀書了,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小學哥哥姐姐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幼兒:「想!」
老師:「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實驗小學參觀,小朋友們要仔細看看小學和幼兒園有哪些不同,看看小學生是怎樣升旗,怎樣上課的。
二、 參觀小學校
(一)參觀傳達室
1、一走進校門,就看到有一間房間,這是什麼地方?(引導幼兒問問門口的老伯伯,認識字的小朋友可以讀一讀牌子上的字)
2、傳達室是干什麼用的?(請門房間的老伯伯作介紹:傳達室是為了小朋友的安全,不讓外邊的人隨便進來,小學生也不能隨便出去)
(二)參觀大操場
1、讓小朋友在大操場上從這頭跑到那頭,感受大操場很大。
2、老師:「小學的大操場和幼兒園的操場比一比哪個操場大?為什麼小學的操場那麼大?(小學生比幼兒園小朋友多)
3、看一看操場上有些什麼運動器具?
4、老師總結:「小學操場上的運動器械比幼兒園多,比幼兒園大,有的運動器具很高。有跳高、跳遠用的沙坑,有打籃球用的籃球場、有向上爬的竹竿,還有雙杠、單杠等,有的是高年級的哥哥、姐姐鍛煉身體用的,有的是一年級小朋友玩的,玩運動器具時要注意安全。
5、觀看小朋友升旗、早操。
引導幼兒觀看許多小朋友在操場上排著整齊的隊伍,升旗時戴紅領巾的小學生是怎麼做的?戴綠領巾的小學生是怎麼做的?看一看小學生做操時的精神,動作和隊伍。
(三)參觀小學生的教室,並同幼兒園活動室作比較
1、小學的教室比幼兒園大,所以說是「寬敞的教室」;
2、小學的客桌椅同幼兒園的不一樣,是兩個人用一張桌子和椅子,稱為「雙人課桌椅」;
3、教室里兩塊大黑板,一塊是老師教小學生學算術、語文、繪畫時用的,一塊是小朋友自己寫字畫圖的;
4、老師:「幼兒園的活動室里有玩具櫥,小學的教室里為什麼沒有?(啟發幼兒談後老師小結:因為小學是小學生上課學習的地方,他們上午下午都要上課,下午不睡午覺,每上完一節課休息一會兒又要上第二節課,小學生玩的時間比我們幼兒園小朋友少,所以教室里就沒有玩具櫥了)
(四)觀看小學生上課
1、聽一聽小學生上課前要響幾次鈴?聽了第一次鈴聲告訴幼兒這是預備鈴,小學生是怎樣准備上課的?
2、提醒幼兒見到老師主動問好,並引導他們要像小學生一樣坐端正。看看桌上的學慣用品放的位置;
3、聽小學老師上課,看小學生怎麼動腦筋舉手回答老師體溫,如何注意聽講;
4、下課後小學生干什麼么?(有的自己放鬆一會,有的自己走到廁所小便作準備工作)
三、 回到幼兒園
老師:「今天我們參觀了什麼小學?看到了什麼?應該怎樣准備做個小學生?」(請幼兒交流)
四、 延伸活動
可組織去年入小學的離園哥哥姐姐開個見面會,讓幼兒向一年級的哥哥姐姐提問題,讓他們對小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❷ 幼兒成長足跡養成學習好習慣怎麼做
要養成幼兒學習好習慣首先需要家長的親自輔導,親子共同學習不僅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也有利於孩子養成學習細心的習慣。在親子閱讀中,媽媽和孩子一起用手指著故事內容,你一段我一段,其樂融融:在科學小實驗中,爸爸和孩子一起睜大眼睛,密切注視著實驗的變化;在音樂欣賞中,一起仔細聆聽每一個音符的跳動……親子共同學習,孩子受益匪淺,家長的善意提醒是孩子良好習慣養成的指南針;家長的表揚和鼓勵是孩子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動力,家長自身的良好學習習慣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
❸ 怎樣製作兒童成長記錄冊
孩子的手印。腳印。 孩子的畫。折紙。 在園生活照。集體照。 教師評語。 家長對孩子說的話。 家長對老師說的、 學期小結及下學期對家長 的要求
❹ 設計一個小小動物園,畫出示意圖,並指出各種小動物的位置,再設計一條參觀的路線,並說說該怎麼走
如圖所示,進南門向西北走到達獅虎山,在向西北走到達飛禽館,
再向東到達大象館,再向東北走到達猴子管,最後向東南,即可出東門.
.
❺ 一年級孩子的成長足跡怎麼寫
孩子我非常欣慰地看到你已經在努力學習了,希望再接再勵,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你有很大的潛力,要充分發揮,你是好樣的. 我們為作為你的父母而驕傲,你一定會超越我們的期望的。
小學(Primary School)是人們接受初級階段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6-12歲為小學兒童適宜年齡,小學階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有些地區是5年,開設課程包括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等。
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十七世紀初,這種學校逐漸增多,成為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歐洲各國和日本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也相繼成立,現代學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傳教士和中國留日學生引入中國的。
教授學童識字的「小學」,古代也叫「蒙學」,包括教育階段及教育場所兩種含義,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為《蒙求》、《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四書》等,沒有固定年限。採用個別教學,注重背誦,練習。在學的學生也叫「蒙生」。
❻ 2014年兒童畫創意大賽成長的足跡怎麼畫
即然是幼兒園要的 1.可以畫,小朋友的手,分三歲,四歲,五歲,六歲的正反面小手,很可愛的,旁邊再加上小朋友的的笑臉! 2. 可以畫心,這個比較抽象了,小朋友的心是比較潔白,干凈的,TA們每天在不斷成長,TA們的心會變,變成紅色,蘭色,桔色,綠色(每種顏色代表一種成長經歷和想法),綠色,TA們希望這個世界永遠是綠色的,強調環保,環保從娃娃抓起……等等,可以自由想像啊 望採納,謝謝!!
❼ 設計一個小小動物園,畫出示意圖,並指出各種小動物的位置,再設計一條參觀的路線,並說說該怎麼走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19
❽ 二年級怎樣寫參觀動物園的作文200字
這篇作文的重點在於游記的寫法。
可以從自己上車去動物園園途中的心情,
以及動物園里動物的各種神態動作。
以及自己的感受。
❾ 急!急!急!急!急!急!急!成長的足跡手抄報資料,是9歲兒童的.急
成長的路上布滿了荊棘、辛酸,在成長的足跡上有我們揮灑下的汗水。 踏著布滿花香的小路,追尋我以往的足跡,每一朵都是我成長路上的碩果。彎下腰拾起一朵朵的記憶,透過花蕾,看到了我成長的足跡,有成功後的喜悅,有失敗後的淚水揮下,有跌倒之後重新站起。
❿ 我的參觀足跡怎麼寫一年級的參觀足跡怎麼寫
參觀的足跡
時間從指間不經意地彈落,往昔的格子爬滿了蜘蛛的足印。它正在裡面結網,把每一個格子都塵封起來,只是有的地方密密麻麻模糊難辨,有的地方稀稀疏疏明朗清晰。這種感覺是用灰土裹著的黃金,如果不去品它,便永遠不知道它的真正價值,那就是成長的故事。
成長是一曲剛健的歌謠。走進田間地頭,聽拔節聲聲,走進森林曠野,聽萬籟和鳴。噪動與喧騰,追逐與奮爭,這就是成長的旋律。在成長的行列里,彈奏的是輝煌的音響。
成長是—道色彩的流程。飄去了鮮艷的連衣裙,飛走了粉紅的蝴蝶結。一身校服,一圍凝重的色彩。不見了童話書上多彩的封面,看到的是教科書一臉的嚴肅。堆積的課本一如大山的深沉。—切浮躁歸於沉靜,昔日絢麗的色彩只去裝點青春的夢境。
成長是緩緩流淌的溪流。悄然地,我們就長大了。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坦然。同時,也學會了修飾與包裝。似水流年,流走了少年的純凈與質朴,正如葦岸在《白樺樹》中所述:在白樺樹的生長歷程中,為了利用生長,總是果斷地舍棄那些側枝和舊枝。可以說成長是—個兌變的過程,由簡單到復雜,由幼稚至成熟。每蛻去一層軀殼,痛苦在所難免。作家劉墉說,成長是—種美麗的痛。
成長也是艱難的跋涉。穿越《傷心地鐵》後,是—條曲折的山路,身後蜿蜒,腳步依稀前面,長滿荊棘,堆滿鮮花。勇敢地追尋,路就會在腳下延伸,成長即路。
成長的故事很多很多,有歡樂也有悲哀;成長的歲月很長很長,需要我們一點一滴去感悟。歲月不會回頭,抓住今天的每一秒,把希望系於明天的彩雲,成長就是希望編織的綵帶,串連回憶和嚮往。